CN208708047U - 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08047U
CN208708047U CN201820900346.0U CN201820900346U CN208708047U CN 208708047 U CN208708047 U CN 208708047U CN 201820900346 U CN201820900346 U CN 201820900346U CN 208708047 U CN208708047 U CN 208708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dottle pin
mounting structure
integrated controll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003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东伟
江集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 Jia Ke Lan 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 Jia Ke Lan 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 Jia Ke Lan J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 Jia Ke Lan 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0034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08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08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08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多层电路板隔垫和连接组件;其中,每层电路板隔垫均是由同心设置的内环垫圈和外环垫圈组成的双环结构体,内、外环垫圈的的厚度相同,内、外环垫圈上均分布设有电路板连接通孔;每层电路板隔垫垫设在相邻两层环形电路板之间,垫设后的多层环形电路板和电路板隔垫经连接组件与定位底座固定连接。该电路板安装结构使综合控制器具有的多层电路板稳固的连接在一起,定位准确、连接可靠,易于安装,需要时也便于拆卸。

Description

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电路板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比较常见的几种导航技术,包括天文导航、惯性导航、卫星导航、无线电导航等等,其中,只有惯性导航是自主的,既不向外界辐射东西,也不用看天空中的恒星或接收外部的信号,它的隐蔽性是最好的。惯性导航系统(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也称作惯性参考系统,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如无线电导航那样)的自主式导航系统。其工作环境不仅包括空中、地面,还可以在水下。惯性导航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以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通过测量载体在惯性参考系的加速度,将它对时间进行积分,且把它变换到导航坐标系中,就能够得到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等信息。
惯性导航系统属于推算导航方式,即从一已知点的位置根据连续测得的运动体航向角和速度推算出其下一点的位置,因而可连续测出运动体的当前位置。惯性导航系统中的陀螺仪用来形成一个导航坐标系,使加速度计的测量轴稳定在该坐标系中,并给出航向和姿态角;加速度计用来测量运动体的加速度,经过对时间的一次积分得到速度,速度再经过对时间的一次积分即可得到位移。
惯性技术是对载体进行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惯性技术是利用惯性原理或其它有关原理,自主测量和控制运载体运动过程的技术,它是惯性导航、惯性制导、惯性测量和惯性敏感器技术的总称。现代惯性技术在各国政府雄厚资金的支持下,己经从最初的军事应用渗透到民用领域。惯性技术在国防装备技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惯性制导的中远程导弹,一般说来命中精度70%取决于制导系统的精度。对于导弹核潜艇,由于潜航时间长,其位置和速度是变化的,而这些数据是发射导弹的初始参数,直接影响导弹的命中精度,因而需要提供高精度位置、速度和垂直对准信号。目前适用于潜艇的唯一导航设备就是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完全是依靠运载体自身设备独立自主地进行导航,不依赖外部信息,具有隐蔽性好、工作不受气象条件和人为干扰影响的优点,而且精度高。对于远程巡航导弹,惯性制导系统加上地图匹配技术或其它制导技术,可保证它飞越几千公里之后仍能以很高的精度击中目标。惯性技术己经逐步推广到航天、航空、航海、石油开发、大地测量、海洋调查、地质钻控、机器人技术和铁路等领域,随着新型惯性敏感器件的出现,惯性技术在汽车工业、医疗电子设备中都得到了应用。因此惯性技术不仅在国防现代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也日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
运载体计算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实时性强和能抗恶劣环境等特点。它用于运载体的制导和控制、起飞前的测试和瞄准计算、起飞后的实时测试计算和无线电通信管理等。它在导弹控制系统中的作用一般为;按控制功能的要求进行实时处理;向控制系统的执行部分发送处理结果。例如用于惯性制导时,运载体计算机接收来自惯性器件的参数值,按惯性制导功能的要求计算出相应的控制指令,通过执行部件控制运载体的姿态,改变运载体的飞行轨迹,使其达到目标。又如用于运载体图像匹配制导系统中的多机系统,由位置修正系统中的相关处理机和惯性制导系统中的制导计算机组成。相关计算机利用雷达所获取的地图图像与事先存储的参考地图进行图像匹配处理,确定运载体的瞬时位置;制导计算机利用运载体的瞬时位置数据修正惯性制导的工具误差,提高制导精度。随着运载体性能指标的提高与使用环境要求的日益严格,作为综合控制器的运载体计算机将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可靠性、抗辐照和可重构的能力,并向着多功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但发明人发现:如何在运载体使用的综合控制器内安装、固定电路板,并在需要调试时,方便拆下,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能方便在运载体上使用的综合控制器内安装固定电路板,并在调试时,方便拆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包括:
多层电路板隔垫和连接组件;其中,
每层电路板隔垫均是由同心设置的内环垫圈和外环垫圈组成的双环结构体,所述内、外环垫圈的的厚度相同,所述内、外环垫圈上均分布设有电路板连接通孔;
每层电路板隔垫垫设在相邻两层环形电路板之间,垫设后的多层环形电路板和电路板隔垫经连接组件与定位底座固定连接。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其有益效果为:
通过采用多层由同心设置的内、外环垫圈组成的电路板隔垫与连接组件配合,在相邻两层环形电路板之间设置一层电路板隔垫的方式,将多层环形电路板和多层电路板隔垫经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定位底座上,由于电路板隔垫起到相邻两层环形电路板之间的连接与支撑双重作用,经通过一个贯穿螺钉,即可实现多层环形电路板的安装,不仅安装、拆下方便,也能保证安装后的稳固性。该电路板安装结构使综合控制器具有的多层电路板稳固的连接在一起,定位准确、连接可靠,易于安装,需要时也便于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安装结构的电路板隔垫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安装结构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安装结构设在定位支撑外壳和定位底座的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支撑外壳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底座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安装结构的第一层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层电路板隔垫;11-第一层电路板隔的内环垫圈;12-第一层电路板隔的外环垫圈;2-第二层电路板隔垫;3-第三层电路板隔垫;31-第三层电路板隔的内环垫圈;32-第三层电路板隔的外环垫圈;4-连接组件;5-第一层环形电路板;51-第一层环形电路板的连接通孔;52-第一层环形电路板的中心通孔;53-第一层环形电路板的器件安装位;6-第二层环形电路板;7-第三层环形电路板;8-第四层电路板;9-定位底座; 10-定位支撑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包括:
多层电路板隔垫和连接组件;其中,
每层电路板隔垫均是由同心设置的内环垫圈和外环垫圈组成的双环结构体,所述内、外环垫圈的的厚度相同,所述内、外环垫圈上均分布设有电路板连接通孔;
每层电路板隔垫垫设在相邻两层环形电路板之间,垫设后的多层环形电路板和电路板隔垫经连接组件与定位底座固定连接。
上述电路板安装结构中,每层电路板隔垫的内环垫圈上均匀分布设有四个电路板连接通孔;
所述每层电路板隔垫的外环垫圈上均匀分布设有八个电路板连接通孔。
上述电路板安装结构中,每层电路板隔垫的内、外环垫圈的厚度为10mm~20mm,能起到支撑与固定的双重作用。
上述电路板安装结构中,连接组件采用多个长杆螺柱。
上述电路板安装结构中,所述多层电路板隔垫为三层。
上述结构中的定位支撑外壳与定位底座均与综合控制器连接为一体结构,定位支撑外壳为具有顶盖的筒体结构,该筒体结构内的中心部位设有柱形定位内筒使筒体结构内形成环形电路板定位空间,定位支撑外壳的顶盖上设有内、外两圈螺栓孔;
定位底座的表面分别设有内、外环连接圈,内、外环连接圈呈同心设置在该支撑定位底座的表面;
多层环形电路板由上至下间隔设置在定位支撑外壳的环形电路板定位空间内,相邻两层电路板之间设置一层电路板隔垫;各层电路板和电路板隔垫通过连接组件与定位底座固定连接。
上述电路板安装结构中,各环形层电路板的板体上均设有多个器件安装位。
上述电路板安装结构中,通过多层电路板隔垫不仅能将各层电路板分隔开,能起到支撑相邻环形电路板和用一种贯穿螺钉连接多层电路板的作用,由于采用一种贯穿螺钉,能实现对各层电路板施加预应力的效果,能将多层电路板连接成一体结构,而定位支撑外壳内的环形电路板定位空间能定位设置连接成一体结构的多层电路板和多层电路板隔垫,并且定位支撑外壳能经其顶盖上的内、外两圈螺栓孔,从外部与最顶层的电路板和电路板隔垫固定连接,方便拆装,支撑定位底座通过设置的内、外环连接圈能从外部固定连接最底层的电路板隔垫和电路板,并封闭定位支撑外壳下端的开口,保证了该电路板安装结构的密闭性。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该电路板安装结构由多层电路板隔垫和作为连接组件的多个夹紧螺栓等组成,安装环形电路板的定位支撑外壳与定位底座与综合控制器联成一体,定位支撑外壳、定位底座与夹紧螺栓均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材料制成,如采用金属材料,如钢材、铝材、铜材等,或合金材料,或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前提材料。
本实用新型电路板安装结构的优点在于:(1)通过设置多层电路板隔垫不仅分隔相邻两层电路板,起到支撑电路板和固定电路板的双重作用,通过贯穿式螺钉即可将多层电路板在多层电路板隔垫的支撑和固定作用下,连接为一体化结构,方便了多层电路板的安装固定与拆卸;(2)定位支撑外壳与综合控制器联成一体,各部分连接可靠、牢固、密封性好、定位准确、易于安装,满足在现场安装与控制,可靠性高、效率高、通用性好,易于维修和更换;定位底座与综合控制器联成一体,各部分连接可靠、牢固、密封性好、定位准确、易于安装,满足在现场安装与控制,可靠性高、效率高、通用性好,易于维修和更换,调试时,可以便捷地拆下;(3)这种电路板安装结构提高了支撑刚度,提高了定位精度,降低了振动,实现对电路板的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层电路板隔垫和连接组件;其中,
每层电路板隔垫均是由同心设置的内环垫圈和外环垫圈组成的双环结构体,所述内、外环垫圈的的厚度相同,所述内、外环垫圈上均分布设有电路板连接通孔;
每层电路板隔垫垫设在相邻两层环形电路板之间,垫设后的多层环形电路板和电路板隔垫经连接组件与定位底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电路板隔垫的内环垫圈上均匀分布设有四个电路板连接通孔;
所述每层电路板隔垫的外环垫圈上均匀分布设有八个电路板连接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电路板隔垫的内、外环垫圈的厚度为10mm~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采用多个长杆螺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电路板隔垫为三层。
CN201820900346.0U 2018-06-08 2018-06-08 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 Active CN208708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00346.0U CN208708047U (zh) 2018-06-08 2018-06-08 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00346.0U CN208708047U (zh) 2018-06-08 2018-06-08 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08047U true CN208708047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36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00346.0U Active CN208708047U (zh) 2018-06-08 2018-06-08 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080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2608A (zh) * 2018-06-08 2018-11-23 深圳市玛伽克蓝箭科技有限公司 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2608A (zh) * 2018-06-08 2018-11-23 深圳市玛伽克蓝箭科技有限公司 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26468B (zh) 基于传递对准的动中通天线多平台航姿确定方法
CN106595668B (zh) 一种用于光电吊舱的无源定位算法
CN103196443B (zh) 基于光流和附加信息的飞行体姿态测量方法与系统
CN104459750A (zh) 一种基于gps/ins的动态指向方法
CN110285800B (zh) 一种飞行器集群的协同相对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9633724A (zh) 基于单星与多地面站联合测量的无源目标定位方法
CN110657808B (zh) 一种机载光电吊舱有源目标定位方法及系统
CN208708047U (zh) 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
CN109375172A (zh) 一种相控阵雷达解耦方法
CN108151765A (zh) 一种在线实时估计补偿磁强计误差的定位测姿方法
CN108882608A (zh) 运载体上的综合控制器上的电路板安装结构
CN208921138U (zh) 惯性导航系统在运载体上的安装结构
CN112379603A (zh) 一种射频制导仿真中捷联导引头安装偏心的补偿系统及方法
CN208505330U (zh) 运载体上的惯性导航系统在综合控制器上的安装结构
CN208503887U (zh) 一种综合控制器在运载体上的安装结构
CN114994622A (zh) 一种基于pos的机载雷达系统静态校靶方法
CN113503874A (zh) 光纤组合导航系统
CN111272168B (zh) 一种基于磁场特征矢量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63046A (zh) 惯性导航系统在运载体上的安装结构
CN112013716A (zh) 一种电视导引头模拟系统捕捉快速移动目标的方法
CN108548075A (zh) 一种综合控制器在运载体上的安装结构
Yun et al. Strapdown sensors and seeker based guidance filter design
CN108709555A (zh) 运载体上的惯性导航系统在综合控制器上的安装结构
CN104897131A (zh) 一种基于mems加速度计的载体姿态横滚角获取方法
CN205373720U (zh) 一种用于车载便携式定位定向仪的加表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