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06653U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06653U
CN208706653U CN201821733987.8U CN201821733987U CN208706653U CN 208706653 U CN208706653 U CN 208706653U CN 201821733987 U CN201821733987 U CN 201821733987U CN 208706653 U CN208706653 U CN 208706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layer
display panel
underlay substrate
edge
projected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339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339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0665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1647 priority patent/WO202008254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06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06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和邻近所述有效显示区的非有效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贴合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表面,所述第一金属层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形成第一投影区;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金属层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形成第二投影区;所述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内;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均位于所述非有效显示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保证绝缘层对双层金属层进行覆盖时,密封性较好,从而避免上层金属层被腐蚀,提高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触控显示面板的发展,对生产工艺和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OLED背板工艺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两层金属层的工艺结构,即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像素,设置双层的用于共电极信号传输的金属层,并且在双层金属层上均铺设绝缘层,以实现对金属层的绝缘,而便于其他显示面板部件的铺设。但是由于一般双层金属的尺寸大小一致,由于铺设绝缘层的工艺为等厚铺设,导致在对上层金属进行覆盖时,在下层金属层出形成台阶,台阶处的顶层绝缘层的覆盖性不好,从而上层金属层的显露,进而导致上层金属层出现腐蚀,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旨在保证绝缘层对双层金属层进行覆盖时,密封性较好,从而避免上层金属层被腐蚀,提高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和邻近所述有效显示区的非有效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贴合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表面,所述第一金属层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形成第一投影区;
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金属层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形成第二投影区;
所述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内;
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均位于所述非有效显示区。
可选地,所述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为矩形;
且/或,所述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为矩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二金属层在第二边缘之延伸方向的投影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边缘。
可选地,所述第二金属层在所述第二边缘之延伸方向的投影尺寸分别与所述第二边缘的两端部形成距离x1和距离x2,所述距离x1为:0<x1≤50μm;
所述距离x2为:0<x2≤50μm。
可选地,所述距离x1为:3≤x1≤30μm;
且/或,所述距离x2为:3≤x2≤30μm。
可选地,所述x1与所述x2相等;
或者,所述x1与所述x2的关系为:x1>x2
或者,所述x1与所述x2的关系为:x1<x2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表面,并将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表面;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并将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呈夹角设置;
且/或,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质包括铜或铝或钼;
且/或,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质包括含硅有机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和邻近所述有效显示区的非有效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贴合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表面,所述第一金属层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形成第一投影区;
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金属层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形成第二投影区;
所述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内;
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均位于所述非有效显示区;
所述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为矩形;
且/或,所述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为矩形;
所述第一金属层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二金属层在第二边缘之延伸方向的投影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边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和邻近所述有效显示区的非有效显示区,该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
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贴合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表面,所述第一金属层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形成第一投影区;
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金属层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形成第二投影区;
所述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内;
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均位于所述非有效显示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显示面板的第二金属层设于第一金属层的正上方,并使第二金属层沿第一方向投影于衬底基板的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位于第一金属层沿第一方向投影于衬底基板的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内,从而使堆叠于第一金属层上方的第二金属层形成让位绝缘层覆盖的空间,使得绝缘层覆盖第二金属层时具有较大的缓冲空间,进而避免了绝缘层不能将第二金属层的边缘覆盖的问题。并且,由于将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均设于非有效显示区,如此设置可以避免金属层遮挡有效显示区的光传播,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产品质量。如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保证绝缘层对双层金属层进行覆盖时,密封性较好,从而避免上层金属层被腐蚀,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去除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显示面板 50 第二金属层
10 衬底基板 51 侧面
30 第一金属层 70 第一绝缘层
31 第一边缘 90 第二绝缘层
33 第二边缘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面板100。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的显示面板100包括有效显示区和邻近所述有效显示区的非有效显示区,该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衬底基板10;
第一金属层30,所述第一金属层30贴合于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表面,所述第一金属层30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10形成第一投影区;
第二金属层50,所述第二金属层50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0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金属层50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10形成第二投影区;
所述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内;
所述第一金属层30和所述第二金属层50均位于所述非有效显示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显示面板100的第二金属层50设于第一金属层30的正上方,并使第二金属层50沿第一方向投影于衬底基板10的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位于第一金属层30沿第一方向投影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内,从而使堆叠于第一金属层30上方的第二金属层50形成让位绝缘层覆盖的空间,使得绝缘层覆盖第二金属层50时具有较大的缓冲空间,进而避免了绝缘层不能将第二金属层50的边缘覆盖的问题。并且,由于将第一金属层30和第二金属层50均设于非有效显示区,如此设置可以避免金属层遮挡有效显示区的光传播,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产品质量。如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保证绝缘层对双层金属层进行覆盖时,密封性较好,从而避免上层金属层被腐蚀,提高产品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衬底基板10可以包括例如玻璃材料、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醋(PEN)、聚酰亚胺(PI))的各种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基底。衬底基板10可以包括形成在基底上的TFT阵列。衬底基板10可以是可弯曲的或可折叠的。
以及绝缘层的材料可以为含硅有机材料,含硅光刻胶可为主链含硅、以硅氧键作为主链或含硅的光刻胶材料例如含硅聚酰亚胺或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类材料,更优选地,可采用含硅聚酰亚胺,含硅聚酰亚胺为有机高分子材料,覆盖性及弯折性好,适用范围广。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30和第二金属层50均用于共电极信号,绝缘层未被第一金属层30和第二金属层50覆盖的部分可以用于局部透光。以及,该第一金属层30和第二金属层50的材质可以采用铜、铝、钼或者其他合金,只要均有较好地导电性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位于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的形式可以为“回”字型的完全包含,或者为“目”字型的部分包含(该第二投影区的部分外轮廓可以与第一投影区的部分外轮廓重合,该第二投影区其他部分的外轮廓则位于第一投影区的其他部分的外轮廓内),具体根据产品的实际结构设置,只要能使第二金属层50形成让位绝缘层铺设的位置即可。以及,该第一方向具体为上下方向或者为第一金属层30、第二金属层50、第一绝缘层70和第二绝缘层90的堆叠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非有效显示区呈环形设置,并环绕有效显示区,如此设置便于第一金属层30和第二金属层50的设置,进而便于共电极信号的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为矩形;
且/或,所述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为矩形。如此设置,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当然了,具体应用中,第一投影区和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也可设为其它形状,例如弧形或者环形或者其它多边形等。
参照图1、图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层30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边缘31和第二边缘33,所述第二金属层50在第二边缘33之延伸方向的投影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边缘33。第二边缘33的延伸方向即为第一金属层30的宽度方向,即第二金属层50的宽度小于第一金属层30的宽度,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缘31为第一金属层30长度较长的边缘,第二边缘33为第一金属层30长度较短的边缘,该第二边缘33的长度为1μm-100μm,如此设置一方面能较好地便于共电极信号的传输,另一方面较好地防止第一金属层30的尺寸不至于过大而影响显示面板100的整体结构。具体的,该第二边缘33的取值可以为3μm、7μm、10μm、20μm、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等均能较好的便于共电极信号的传输。优选的,该第二边缘33的长度为5μm-20μm,如此设置可一方面能很好地便于共电极信号的传输,另一方面很好地防止第一金属层30的尺寸不至于过大而影响显示面板100的整体结构。具体的,该第二边缘33的取值可以为8μm、9μm、12μm、15μm、17μm、18μm等均能很好的便于共电极信号的传输。
第二绝缘层90沿第二金属层50的宽度方向铺设,由于第二金属层50内缩形成让位第二绝缘层90堆叠的空间,第二绝缘层90可以在第二金属层50的边界处得到缓冲,从而第二绝缘层90不至于因为较大的爬坡而不能将第二金属层50的边界覆盖。第一边缘31即为第一金属层30的长度,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金属层30投影于衬底基板10,且第一金属层30呈矩形设置时,该第一金属层30具有两相对的第一边缘31和两相对的第二边缘33。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层50在所述第二边缘33之延伸方向的投影尺寸分别与所述第二边缘33的两端部形成距离x1和距离x2,所述距离x1为:0<x1≤50μm;
所述距离x2为:0<x2≤50μm。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30和第二金属层50用于共电极信号的传输(类似于地线Ground,只是数值不一定为0),当x1=0时,该第二金属层50在第二边缘33之延伸方向的投影尺寸与第二边缘33的长度相等,由于第二金属层50设置在第一金属层30上,所以第二金属层50的边缘处形成较大的断差,较大的断差会导致第二绝缘层90铺设时,在第二金属层50的边缘处的爬坡度太大,不利于对第二金属层50进行覆盖。当x1>50μm时,该第二金属层50在第二边缘33之延伸方向的投影尺寸与第二边缘33的长度具有太长的让位缓冲部分,从而第二金属层50的尺寸会变得太小,太小的第二金属层50不利于传输足够的共电极信号,从而不利于显示面板100正常工作。当x1为:0<x1≤50μm时,一方面可以使第二金属层50的边缘相对第一金属层30内缩形成一定的让位缓冲,另一方面不至于使第二金属层50的尺寸过小而无法传输足够的共电极信号,方便用户使用。x2的设置的效果与x1的设置效果近似,在此不做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该x1和x2可以为1μm、3μm、5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等,均可使第二绝缘层90铺设于第二金属层50上的覆盖性较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距离x1为:3≤x1≤30μm;
且/或,所述距离x2为:3≤x2≤30μm。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很好的使第二金属层50的边缘相对第一金属层30内缩形成一定的让位缓冲,另一方面很好的使第二金属层50的尺寸不至于过小而无法传输足够的共电极信号,方便用户使用。
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70,所述第一绝缘层70设于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表面,并将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30,所述第二金属层50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70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30的表面;
第二绝缘层90,所述第二绝缘层90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70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的表面,并将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层50。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金属层30上,例如通过旋涂或丝网印刷,施加含硅聚酰亚胺形成用于绝缘的第一绝缘层70和/或第二绝缘层90。根据需要,可以对第一绝缘层70和/或第二绝缘层90进行图案化。采用含硅光刻胶形成的第一绝缘层70和/或第二绝缘层90,可通过一次光刻工艺对绝缘层进行图案化。与采用无机材料例如氧化硅、碳化硅作为第一绝缘层70和/或第二绝缘层90和常规绝缘层的工艺相比,减少了图案转移和光刻胶剥离的步骤,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品率。
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层50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51,所述侧面51与所述第二表面呈夹角设置。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为第二金属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将第二金属层50的侧面51与第二表面形成夹角可以增加第二绝缘层90与第二金属层5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二绝缘层90对第二金属层50的覆盖性。同样的,可以对第一金属层30的侧面51也采用与第一金属层30的底面具有夹角的设置,提高第一绝缘层70的覆盖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第一金属层30,所述第一金属层30贴合于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表面,所述第一金属层30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10形成第一投影区;第二金属层50,所述第二金属层50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0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金属层50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10形成第二投影区;所述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内,所述第一金属层30和所述第二金属层50均位于所述非有效显示区。由于本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和邻近所述有效显示区的非有效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贴合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表面,所述第一金属层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形成第一投影区;
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金属层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形成第二投影区;
所述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内;
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均位于所述非有效显示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为矩形;
且/或,所述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为矩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二金属层在第二边缘之延伸方向的投影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边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在所述第二边缘之延伸方向的投影尺寸分别与所述第二边缘的两端部形成距离x1和距离x2,所述距离x1为:0<x1≤50μm;
所述距离x2为:0<x2≤50μ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x1为:3≤x1≤30μm;
且/或,所述距离x2为:3≤x2≤30μ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x1与所述x2相等;
或者,所述x1与所述x2的关系为:x1>x2
或者,所述x1与所述x2的关系为:x1<x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表面,并将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表面;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并将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呈夹角设置;
且/或,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质包括铜或铝或钼;
且/或,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质包括含硅有机材料。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和邻近所述有效显示区的非有效显示区,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贴合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表面,所述第一金属层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形成第一投影区;
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金属层沿第一方向投影于所述衬底基板形成第二投影区;
所述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内;
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均位于所述非有效显示区;
所述第一投影区的外轮廓为矩形;
且/或,所述第二投影区的外轮廓为矩形;
所述第一金属层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二金属层在第二边缘之延伸方向的投影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边缘。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821733987.8U 2018-10-23 2018-10-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08706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3987.8U CN208706653U (zh) 2018-10-23 2018-10-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CT/CN2018/121647 WO2020082548A1 (zh) 2018-10-23 2018-12-1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3987.8U CN208706653U (zh) 2018-10-23 2018-10-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06653U true CN208706653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48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33987.8U Active CN208706653U (zh) 2018-10-23 2018-10-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06653U (zh)
WO (1) WO202008254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5260B2 (ja) * 2009-04-03 2014-03-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05460B (zh) * 2013-02-18 2015-10-21 Innolux Corp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6910763B (zh) * 2017-02-28 2019-09-1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7037655A (zh) * 2017-05-26 2017-08-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CN107293556B (zh) * 2017-06-20 2018-12-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511503B (zh) * 2018-05-28 2020-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82548A1 (zh) 2020-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5821B (zh) 显示面板的柔性盖板
CN106997930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818693B2 (en) Array substrate including metal wiring and inorganic layer both with bending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structures
CN106919290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803513B (zh) 一种触摸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触摸显示面板
KR102085961B1 (ko)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CN107275337A (zh) 显示装置
KR20180024418A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07706214B (zh) 柔性显示装置的模组结构和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CN103941440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WO2018076817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16508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60208B (zh) 显示面板母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7004767A (zh) 具有弯曲应力减小的配线的柔性显示装置
KR102257119B1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20113838A1 (zh) 显示面板
TWI490750B (zh) 觸控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3970332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898635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3811532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7068719A (zh) 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08706653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0873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29107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102060789B1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