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04017U - 红外加热机构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红外加热机构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04017U
CN208704017U CN201821303854.7U CN201821303854U CN208704017U CN 208704017 U CN208704017 U CN 208704017U CN 201821303854 U CN201821303854 U CN 201821303854U CN 208704017 U CN208704017 U CN 208704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tube
electric
infrared heating
electric heat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38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亓文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oum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oum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594215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8704017(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oum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oum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038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04017U/zh
Priority to US16/216,662 priority patent/US11395374B2/en
Priority to KR2020190000043U priority patent/KR200491825Y1/ko
Priority to JP2019000285U priority patent/JP3222080U/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04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04017U/zh
Priority to JP2019001568U priority patent/JP3222209U/ja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加热机构及装置,涉及红外加热装置技术领域,该红外加热机构,包括:彼此独立的插座组件和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上设置有电接头,所述插座组件和所述电接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以使所述电接头插入到所述插座组件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接触,所述插座组件和所述电加热管导导电。改变了传统的电加热管与导电结构一体化的结构,将电加热管与插座组件进行分体式设计,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二者的电连接,当电加热管发生故障时,可直接拆卸更换电加热管即可,不仅降低了维修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维修的效率。

Description

红外加热机构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红外加热机构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取暖器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家庭冬季取暖电器,具有使用方便、无污染、无噪音等特点。目前市场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电热取暖器,造型别致、使用方便,成了家庭消费的时尚电器。目前市场上的取暖器主要分为充液式、风扇式、辐射式等几大类。
辐射式电热取暖器,其发射热能的特征是辐射型向四周散发热量。辐射式电热取暖器是利用石英电管通电后在远红外线照到的距离内发热,向外辐射远红外线,通过人体吸收后转化为热能来取暖的。其外观小巧,移动方便,适合小范围内取暖,电器功率一般在800w~3000w范围内。
现有的红外加热器的电加热管的端部伸出有电源导线,也就是说,电加热管的的管体与电源导线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红外加热器的管体较容易出现故障,故障发生后,因为现有的红外加热器中的管体与电源连接固定连接,需要更换的部件成本高,且需要将红外加热器彻底拆卸才能完成更换,非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加热机构及装置,以缓解了现有的红外加热器拆卸麻烦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加热机构,包括:彼此独立的插座组件和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上设置有电接头,所述插座组件和所述电接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以使所述电接头插入到所述插座组件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接触,所述插座组件和所述电加热管导导电。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管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其两端的电接头,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位于所述电接头上;
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所述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接头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加热机构包括壳体,所述第一插座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插座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其靠近的所述电接头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第二插座包括导电芯体和外套,所述外套滑动套接在所述导电芯体外侧,且所述外套与所述导电电芯之间分别设置有限位槽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以使所述限位凸起能够沿所述限位槽长度方向滑动,用于防止所述外套与导电电芯分离;
所述外套的外壁上设置有止挡结构,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套对应的卡孔,所述卡孔与所述电接头对齐,以使所述止挡结构穿过所述卡孔后被旋转卡接在所述间隙内。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结构包括沿所述外套周向方向向外,且朝相反方向凸出的两个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芯体包括绝缘座,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固定在所述绝缘座底部,以使所述电接头插入到所述绝缘座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芯体和所述外套之间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的,沿所述电加热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电加热管对应的安装孔,以使所述反射板套接在所述电加热管侧壁上;
所述反射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电加热管的长度方向垂直,且多个所述反射板均匀排列;
所述反射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反射凸起和/或反射凹槽,用于增加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包括上述的红外加热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加热机构及装置,红外加热机构包括:彼此独立的插座组件和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上设置有电接头,所述插座组件和所述电接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以使所述电接头插入到所述插座组件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接触,所述插座组件和所述电加热管导导电。改变了传统的电加热管与导电结构一体化的结构,将电加热管与插座组件进行分体式设计,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二者的电连接,当电加热管发生故障时,可直接拆卸更换电加热管即可,不仅降低了维修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维修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加热机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加热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截面图;
图4为图3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加热机构的反射板的示意图。
图标:100-电加热管;110-电接头;200-第二插座;210-第一导电结构;220-绝缘座;230-弹簧;240-外套;241-止挡结构;300-挡板;310-缺口;400-第一插座;500-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导电;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加热机构,包括:彼此独立的插座组件和电加热管100,所述电加热管100上设置有电接头110,所述插座组件和所述电接头1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210和第二导电结构,以使所述电接头110插入到所述插座组件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210和第二导电结构接触,所述插座组件和所述电加热管100导导电。改变了传统的电加热管100与导电结构一体化的结构,将电加热管100与插座组件进行分体式设计,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二者的电连接,当电加热管100发生故障时,可直接拆卸更换电加热管100即可,不仅降低了维修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维修的效率。
插座组件包括与电源连接的导线,通过插座组件可以实现对电加热管100的供电,使其将电能转化成热能。
具体的,所述电加热管100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其两端的电接头110,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位于所述电接头110上;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第一插座400和第二插座200,所述第一插座400和第二插座200分别插接在所述电加热管100的两端。
红外加热机构包括壳体,所述第一插座400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插座200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可以先将第二插座200取下,然后将电加热管100的一端插入到第一插座400内,然后将第二插座200插在电加热管100的另一端,完成对电加热管100的导电连接。
壳体包括挡板300,所述挡板300与其靠近的所述电接头11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插座200包括导电芯体和外套240,所述外套240滑动套接在所述导电芯体外侧,且所述外套240与所述导电电芯之间分别设置有限位槽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以使所述限位凸起能够沿所述限位槽长度方向滑动,用于防止所述外套240与导电电芯分离;所述外套240的外壁上设置有止挡结构241,所述挡板300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套240对应的卡孔,所述卡孔与所述电接头110对齐。使用时,先将电加热管100的一端插入到第一插座400内,然后将第二插座200插入到卡孔内,当止挡结构241穿过卡孔后,旋转第二插座200使止挡结构241卡在挡板300朝向电接头110的一面上,从而完成了对第二插座200的固定。
卡孔的尺寸要大于电加热管100的尺寸,方便电加热管100从卡孔被抽出。
止挡结构241包括沿所述外套240周向方向向外,且朝相反方向凸出的两个凸起,对应的,卡孔包括与这两个凸起对应的缺口310,凸起与缺口310对齐,第二插座200能够插入到卡孔内,旋转第二插座200使凸起与缺口310错位,第二插座200被卡在挡板300与电加热管100之间。
同理,也可以将第一插座400设置成与第二插座200相同的结构,使第一插座400与壳体也是活动连接的。
导电芯体包括绝缘座220,所述第一导电结构210固定在所述绝缘座220底部,以使所述电接头110插入到所述绝缘座220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210和第二导电结构接触。第一导电结构210和第二导电结构是在绝缘座220内接触的,降低了漏电的几率,提高了安全性能。
绝缘座220的材质可以为绝缘陶瓷。
导电芯体和所述外套240之间设置有弹簧230。弹簧230为压缩弹簧230,将第二插座200插入到卡孔内,弹簧230被压缩,当止挡结构241穿过卡孔后,旋转第二插座200让止挡结构241抵在挡板300的底面,弹簧230带动导电芯体朝电接头110运动,使第一导电结构210和第二导电结构接触更好。
如图4所示,沿所述电加热管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反射板500,所述反射板500上设置有与所述电加热管100对应的安装孔,以使所述反射板500套接在所述电加热管100侧壁上。电加热管100通电后,会向外发射红外光,红外光照射在反射板500上,间隔设置的多块反射板500中,任意相连的两块反射板500之间会发生多次的红外光的反射,然后向四周扩散,经过反射板500的多次反射后,可以将电加热管100散发的能量均匀地向外输送,避免了电加热管100周围热量的聚集,从而降低了电加热管100周围的温度,增加了电加热管100的使用寿命。同时,该红外加热机构的辐射方向不再是单一方向,而是向四周辐射,有利于房屋整体温度的提升,避免了长期的局部照射所产生的灼烧感。
反射板500所在平面与所述电加热管100的长度方向垂直,且多个所述反射板500均匀排列。间隔设置的反射板500将红外辐射均匀的反射向四周。同时,反射板500的边沿上设置有对应的连接结构。
具体的,反射板500的板面上设置有反射凸起,用于增加所述反射板500的反射面积。电加热管100发出的红外光照射在反射板500上的反射凸起上,一方面,反射凸起增加了发射板的反射面积,能够盛接更多的红外光,另一方面,反射凸起可以改变红外线的发射方向,将红外光从相邻两块反射板500之间反射出去,避免红外光在反射板500之间聚集。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凸起为半圆形凸起,半圆形凸起的元弧形面,具有最大的受光面积,有效地提高光扩散的效率。红外光照射在半圆形凸起上,可能产生较大的反射角,使红外光发射的更远。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加热机构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电加热管100。电加热管100是通过发出红外光,以光辐射的方式将能量传递出去,而设置在边侧的散热风机,散热风机能够将红外加热机构外侧的冷空气与红外加热机构内部的热空气进行交换,从而可以更好地对房间进行加热。
在一个可以实施的方案中,所述反射板500的板面上设置有反射凹槽,用于增加所述反射板500的反射面积。电加热管100发出的红外光照射在反射板500上的反射凹槽上,一方面,反射凹槽起增加了发射板的反射面积,能够盛接更多的红外光,另一方面,反射凹槽可以改变红外线的发射方向,将红外光从相邻两块反射板500之间反射出去,避免红外光在反射板500之间聚集。
反射凹槽为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的元弧形面,具有最大的受光面积,有效地提高光扩散的效率。红外光照射在半圆形凹槽上,可能产生较大的反射角,使红外光发射的更远。
在一个可以实施的方案中,反射板500上可以均匀地分布了反射凸起和反射凹槽,呈矩阵状,凹凸矩阵结构的目的在于增大反射面积,同时照射在聚能反射板500和凹凸矩阵表面的红外线可以进行四周折射,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使热量更加均衡。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板500正面和背面上分别均设置有反射凸起和反射凹槽。这样,在相邻两个反射板500所形成的出光通道的上下表面上均具有凹凸矩阵结构,从而使红外光经过多次反射向周围辐射。
为了使反射板500的加工更加的方便,反射板500正面包括第一反射凸起和第一反射凹槽,所述反射板500的背面上设置有第二反射凸起和第二反射凹槽,且所述第一反射凹槽沿所述反射板500的正面向背面凹陷,以在所述反射板500的背面形成第二反射凸起;所述第二反射凹槽沿所述反射板500的背面向正面凹陷,以在所述反射板500的正面形成第一反射凸起。可以采用压铸的方式,正面和背面对应的凸起和凹槽匹配加工,可以减少反射板500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包括外部框架和上述的红外加热机构。红外加热机构位于所述外部框架内部,外部框架防止使用者意外触碰所述红外加热机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红外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独立的插座组件和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上设置有电接头,所述插座组件和所述电接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以使所述电接头插入到所述插座组件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接触,所述插座组件和所述电加热管导导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其两端的电接头,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位于所述电接头上;
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所述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接头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机构包括壳体,所述第一插座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插座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其靠近的所述电接头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第二插座包括导电芯体和外套,所述外套滑动套接在所述导电芯体外侧,且所述外套与所述导电电芯之间分别设置有限位槽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以使所述限位凸起能够沿所述限位槽长度方向滑动,用于防止所述外套与导电电芯分离;
所述外套的外壁上设置有止挡结构,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套对应的卡孔,所述卡孔与所述电接头对齐,以使所述止挡结构穿过所述卡孔后被旋转卡接在所述间隙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包括沿所述外套周向方向向外,且朝相反方向凸出的两个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芯体包括绝缘座,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固定在所述绝缘座底部,以使所述电接头插入到所述绝缘座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芯体和所述外套之间设置有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加热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电加热管对应的安装孔,以使所述反射板套接在所述电加热管侧壁上;
所述反射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电加热管的长度方向垂直,且多个所述反射板均匀排列;
所述反射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反射凸起和/或反射凹槽,用于增加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积。
9.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外加热机构。
CN201821303854.7U 2018-07-06 2018-08-14 红外加热机构及装置 Active CN208704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3854.7U CN208704017U (zh) 2018-08-14 2018-08-14 红外加热机构及装置
US16/216,662 US11395374B2 (en) 2018-07-06 2018-12-11 Infrared heating mechanism and device
KR2020190000043U KR200491825Y1 (ko) 2018-07-06 2019-01-03 적외선 가열기구 및 장치
JP2019000285U JP3222080U (ja) 2018-07-06 2019-01-30 赤外線加熱機構及び装置
JP2019001568U JP3222209U (ja) 2018-07-06 2019-05-07 赤外線加熱機構及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3854.7U CN208704017U (zh) 2018-08-14 2018-08-14 红外加热机构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04017U true CN208704017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42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3854.7U Active CN208704017U (zh) 2018-07-06 2018-08-14 红外加热机构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04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01834U (zh) 舞台灯具散热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舞台灯
CN208704017U (zh) 红外加热机构及装置
CN108426296B (zh) 一种高效电热膜取暖器
KR200491825Y1 (ko) 적외선 가열기구 및 장치
CN201368528Y (zh) 碳纤维远红外壁挂式散热器
CN217329955U (zh) 防水型桌下取暖器
CN204534777U (zh) 电暖器
CN104654429B (zh) 电暖器
CN209415561U (zh) 一种带安全接线装置的取暖器
CN203517712U (zh) 高散热灯泡
KR200455553Y1 (ko) 열풍 토출형 나노 카본 히터
CN211011898U (zh) 一种可四周发光的室内加热器面罩
CN219828964U (zh) 一种速热油汀
CN204084550U (zh) 远红外线取暖器结构及带该结构的快装远红外线取暖器
CN202452577U (zh) 一种反射型取暖器
CN215765350U (zh) 一种红外电暖器
CN203336290U (zh) 广角度led灯
CN218721808U (zh) 电暖器
CN2363218Y (zh) 一种取暖器
CN211345481U (zh) 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取暖器
CN220931223U (zh) 一种带有防爆网的壁挂式取暖器
CN1299053C (zh) 微波炉下部加热器装置
CN220713701U (zh) 一种多功能烤炉
CN101377347B (zh) 新型取暖器反光装置
CN210928025U (zh) 结构聚热式加热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