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内自适应驱动行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内测装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管道内自适应驱动行进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管道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基建工程,管道内铺设电缆,光纤等,常见的地下管道探测,采用的是地上探测仪,按照管道的性质进行探测,记录管道走向,对管道或者管道网的净距分析和连通性分析也能进行,但对管道和管道网的内部探伤或牵引走线还是依靠传统的人工探查、人工铺设。对于管道内类似探查任务的管道内行进装置市场上还没有可靠的产品。
管道内行进装置,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下:
1、车辆的平衡性难题,地下管道内环境复杂,传统的车轮或者履带很容易在管道内侧翻,导致车辆进退不得;
2、车辆净距测量难题,因为管道内难免出现不规则地点,车辆在原地空转或者在某个转弯口多转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通过牵引测量绳估计净距的方式很难实现数据准确;
3、车辆驱动稳定问题,地下管道的结构复杂,平滑的地下管道内壁有的地方比较光滑,容易导致车辆车轮打滑。
地下管道测量或探伤修复、施工工程项目亟需一种能够稳定行进在地下管道内的驱动适应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解决传统探测车辆在城市地下管道内自适应驱动行进的问题,采用自适应的方式,针对多种尺寸的地下管道自适应调节车辆支撑尺寸,申请人经过多次实践改进,设计了一种管道内自适应驱动行进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内自适应驱动行进装置,包括驱动控制箱、行进轮端及从动轮端,所述驱动控制箱提供行进驱动力。
为了实现在多种尺寸的地下管道自适应调节车辆支撑尺寸的任务,使驱动轮能够抵住管道的内壁,本实用新型所述行进轮端由旋转盘、转轴立柱、伸缩支架及驱动轮组成,所述驱动控制箱的侧面设置侧壁板,所述转轴立柱一端固定在驱动控制箱的侧壁板上,另一端设置旋转盘,其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转动旋转盘,实现伸缩支架张开或收缩,具体实施结构如下:
所述转轴立柱由轴套、设置在轴套内的转轴及设置在轴套端头的轴套挡板组成,所述转轴穿过轴套挡板与旋转盘连接,即转轴跟随旋转盘转动,所述转轴上设置凸螺纹,所述凸螺纹上套接运行滑块套,所述运行滑块套内壁设置与凸螺纹相适应的内螺纹;
所述伸缩支架由3个伸缩臂组合构成,所述3个伸缩臂组合均匀分布,相邻两个伸缩臂组合之间的角度为120°,所述伸缩臂组合由短臂、第一长臂、活动臂及第二长臂组成,所述第二长臂的一端活动连接在侧壁板上,另一端的端头位置开设驱动轮安装孔,所述第一长臂的一端与轴套挡板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活动臂的一端轴连接,所述活动臂的另一端与第二长臂上靠近驱动轮安装孔1/4~ 1/3距离的位置轴连接,所述第一长臂的中段设置短臂连接孔,所述短臂一端与短臂连接孔轴连接,所述短臂的另一端与运行滑块套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3 个伸缩臂组合的短臂均与运行滑块套的上表面活动连接,即运行滑块套同时能带动3个伸缩臂组合;
所述第二长臂上的驱动轮安装孔位置安装驱动轮,所述驱动控制箱提供行进驱动力使驱动轮滚动。
根据上述结构,得出旋转盘与伸缩支架末端的驱动轮结构关系如下:
所述转轴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带动所述运行滑块套滑向侧壁板/轴套挡板,实现第一长臂与活动臂的连接处靠近/远离转轴,活动臂与第二长臂的连接处靠近/ 远离转轴,最终实现第二长臂上的驱动轮安装孔靠近/远离转轴。
为了解决驱动装置在管道内平衡性问题,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从动轮端,也采用伸缩支架的结构,使得从动轮也能实现张开,抵住抵住管道的内壁。
所述从动轮端由从动旋转盘、从动转轴立柱、从动伸缩支架及从动轮组成,从动伸缩支架也由3个伸缩臂组合构成,相邻两个伸缩臂组合之间的角度为 120°,从动伸缩支架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与所述伸缩支架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一致,从动转轴立柱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与所述转轴立柱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一致,从动轮设置在从动伸缩支架的末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控制箱提供给驱动轮的动力为蓄电池、汽油机、交流电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即采用高性能锂电池。
再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轴套挡板上设置销孔,所述旋转盘上设置与轴套挡板上销孔相适应的锁紧销。当旋转盘通过旋转实现伸缩支架末端的驱动轮抵住管道内壁的效果后,通过旋转盘上设置的锁紧销插入到轴套挡板上的销孔内,实现固定旋转盘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为了实现驱动轮在管道内防止打滑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轮表面设置防滑胶层,增加驱动轮与管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盘/从动旋转盘上设置手柄。
再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控制箱表面设置控制开关及指示灯,所述驱动控制箱内设置遥控信号接收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内驱动行进装置采用伸缩支架支撑驱动轮,实现驱动轮抵住管道内壁的效果,并且从动的伸缩支架也采用了伸缩支架的结构,实现从动轮也抵住管道内壁的效果,保证行进装置在管道内的行进稳定性,比传统的行进车辆的车轮或履带行进状态更加稳定,避免发生侧翻的危险;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内驱动行进装置能有效解决车辆净距测量难题,因为驱动轮完全抵住管道内壁,不会发生空转和转弯,只要测量伸缩支架中心点的行进距离,即可获得准确的净距数据;
3、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性能锂电池作为驱动力,并且在驱动轮表面设置防滑防滑胶垫,能够有效防止车轮在管道内壁上打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道内自适应驱动行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支架和从动伸缩支架完全收缩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支架和从动伸缩支架完全张开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支架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支架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管道内自适应驱动行进装置,包括驱动控制箱1、行进轮端2及从动轮端3,所述驱动控制箱1提供行进驱动力。所述行进轮端2由旋转盘2a、转轴立柱2b、伸缩支架2c及驱动轮2d组成,所述驱动控制箱1的侧面设置侧壁板4,所述转轴立柱2b一端固定在驱动控制箱1的侧壁板4上,另一端设置旋转盘2a。
如图4所示,所述转轴立柱由轴套(所述轴套在图4中未示出,在图1中可以看出)、设置在轴套内的转轴2e及设置在轴套端头的轴套挡板2n组成,所述转轴2e穿过轴套挡板2n与旋转盘2a连接,即转轴2e跟随旋转盘2a转动,所述转轴2e上设置凸螺纹2f,所述凸螺纹2f上套接运行滑块套2g,所述运行滑块套2g内壁设置与凸螺纹2f相适应的内螺纹;
结合图1和图4所示,所述伸缩支架2c由3个伸缩臂组合构成,所述3个伸缩臂组合均匀分布,相邻两个伸缩臂组合之间的角度为120°,所述伸缩臂组合由短臂2h、第一长臂2i、活动臂2j及第二长臂2k组成,所述第二长臂2k 的一端活动连接在侧壁板4上,另一端的端头位置开设驱动轮安装孔2m,所述第一长臂2i的一端与轴套挡板2n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活动臂2j的一端轴连接,所述活动臂2j的另一端与第二长臂2k上靠近驱动轮安装孔2m1/4~1/3距离的位置轴连接,所述第一长臂2i的中段设置短臂连接孔,所述短臂2h一端与短臂连接孔轴连接,所述短臂2h的另一端与运行滑块套2g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 3个伸缩臂组合的短臂均与运行滑块套2g的上表面活动连接,即运行滑块套2g 同时能带动3个伸缩臂组合。所述第二长臂2k上的驱动轮安装孔2m位置安装驱动轮2d,所述驱动控制箱1提供行进驱动力使驱动轮2d滚动,所述驱动轮2d 表面设置防滑胶层5。
如图4所示,所述转轴2e与第二长臂2k的运行关系如下:所述转轴2e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带动所述运行滑块套2g滑向侧壁板4/轴套挡板2n,实现第一长臂2i与活动臂2j的连接处靠近/远离转轴2e,活动臂2j与第二长臂2k的连接处靠近/远离转轴2e,最终实现第二长臂2k上的驱动轮安装孔2m靠近/远离转轴2e。
如图1所示,所述从动轮端3由从动旋转盘3a、从动转轴立柱3b、从动伸缩支架3c及从动轮3d组成,从动伸缩支架3c也由3个伸缩臂组合构成,相邻两个伸缩臂组合之间的角度为120°,从动伸缩支架3c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与所述伸缩支架2c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一致,从动转轴立柱3b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与所述转轴立柱2b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一致,从动轮3d设置在从动伸缩支架3c的末端。
所述驱动控制箱1表面设置控制开关及指示灯。所述驱动控制箱1内设置遥控信号接收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内自适应驱动行进装置中所述驱动控制箱1提供给驱动轮2d的动力为高性能锂电池。
如图4所示,所述轴套挡板2n上设置销孔,所述旋转盘2a上设置与轴套挡板2n上销孔相适应的锁紧销2p。所述旋转盘2a/从动旋转盘3a上设置手柄。
结合图2与图3所示,驱动控制箱1两端的行进轮端2、从动轮端3受到转轴立柱2b、从动转轴立柱3b控制,伸缩支架2c、从动伸缩支架3c张开或收缩,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支架2c、从动伸缩支架3c完全收缩状态,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支架2c、从动伸缩支架3c完全张开状态。
如图4所示,逆时针转动旋转盘2a,所述转轴2e逆时针旋转带动所述运行滑块套2g滑向轴套挡板2n,实现第一长臂2i与活动臂2j的连接处远离转轴2e,活动臂2j与第二长臂2k的连接处远离转轴2e,最终实现第二长臂2k上的驱动轮安装孔2m远离转轴2e。
如图5所示,顺时针转动旋转盘2a,所述转轴2e顺时针时针旋转带动所述运行滑块套2g滑向侧壁板4,远离轴套挡板2n,实现第一长臂2i与活动臂2j 的连接处靠近转轴2e,活动臂2j与第二长臂2k的连接处靠近转轴2e,最终实现第二长臂2k上的驱动轮安装孔2m靠近转轴2e。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