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98573U - 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98573U CN208698573U CN201821268295.0U CN201821268295U CN208698573U CN 208698573 U CN208698573 U CN 208698573U CN 201821268295 U CN201821268295 U CN 201821268295U CN 208698573 U CN208698573 U CN 2086985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body
- guan liang
- automotive seat
- slot
- conquass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后管梁不易弯折从而降低汽车安全性的问题。本汽车座椅的后管梁包括呈筒状的管体,管体外侧壁的中间处具有向内凹入的压溃槽,当管体受到的冲击力大于设定值时,管体能在压溃槽处折弯。本汽车座椅的后管梁具有提高汽车安全性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能源的日益匮乏以及环保意识的逐渐提升,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逐渐兴起。
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安装在汽车的中通道中,即位于前排驾驶员座椅底座和前排乘员座椅底座之间的通道中,而现有的汽车座椅结构,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的一种汽车座椅底座[申请号:201621491585.2;授权公告号:CN206510787U],其包括用于固定座垫的呈U形的支架,支架的后端设有后管梁,后管梁的一端与支架的其中一个后端相连,后管梁的另一端与支架的另一个后端相连。
该种结构的汽车座椅底座,后管梁上并未具有用于压溃的结构,当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B柱撞击座椅的后管梁,由于后管梁不易被压弯,导致后管梁推动座椅底座的内侧撞击中通道,存在将安装在中通道中的高压电池挤压变形的问题,高压电池存在漏电、起火的风险,降低汽车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包括呈筒状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外侧壁的中间处具有向内凹入的压溃槽,当所述管体受到的冲击力大于设定值时,所述管体能在压溃槽处折弯。
本后管梁适合用于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当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B柱撞击座椅的后管梁,当撞击力大于设定值时,压溃槽被压溃,后管梁被压弯,即后管梁的距离会变短,这就使后管梁不能撞击中通道或者对中通道的撞击力较小,位于中通道中的高压电池不会受到挤压,高压电池不存在漏电、起火的风险,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中,所述压溃槽的底部呈弧形,所述压溃槽的两侧壁与管体外侧壁的连接处呈弧形,所述压溃槽的两端与管体外侧壁的连接处呈弧形。压溃槽与管体之间的连接处平滑过度,使后管梁不会割伤人们,而且该种结构,使后管梁能被压溃的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支撑座椅。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中,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所述压溃槽位于所述管体的正中间。该种结构,使后管梁被压溃时,压溃的位置刚好处于正中间,正中间的位置离后管梁的两端均较远,在此处压溃最为容易,保证管体受到的冲击力大于设定值时,管体能在压溃槽处折弯,降低高压电池漏电、起火的风险,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中,沿所述管体的径向,所述压溃槽的深度为所述管体直径的1/4-1/2。该种结构,使管体能在压溃槽处被压溃的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中,所述管体包括位于中间的中间部和位于两端的连接部,所述压溃槽位于中间部上,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汽车座椅的支架相连,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小于中间部的外径,所述连接部与中间部之间自然形成环形挡沿,所述连接部外端的边沿向外弯折形成环形挡边,所述连接部穿过支架且部分所述支架位于环形挡沿和环形挡边之间。管体的两端缩口设置,方便管体与支架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中,当所述管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时,沿汽车的上下前后方向,所述压溃槽位于管体朝前朝上之间的位置。该种结构,使压溃后的管体朝后朝下、斜向下折弯,使后管梁朝向汽车的底板突出,而不会误伤车内的乘员,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后管梁在管体的中间处设置压溃槽,使后管梁具有足够强度的同时能在压溃槽处被压溃,在汽车生侧面碰撞时,使后管梁被压弯,后管梁不能撞击中通道或者对中通道的撞击力较小,位于中通道中的高压电池不会受到挤压,高压电池不存在漏电、起火的风险,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座椅后管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汽车座椅后管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11、中间部;12、连接部;13、环形挡沿;14、环形挡边;2、压溃槽;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后管梁适合用于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如图1、图2所示,汽车座椅的后管梁包括呈筒状的管体1,管体1包括位于中间的中间部11和位于两端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用于与汽车座椅的支架3相连,连接部12的外径小于中间部11的外径,连接部12与中间部11之间自然形成环形挡沿13,连接部12外端的边沿向外弯折形成环形挡边14,连接部12穿过支架3且部分支架3位于环形挡沿13和环形挡边14之间。
沿管体1的轴向,管体1的正中间也就是中间部11的正中间具有向内凹入的压溃槽2,压溃槽2的底部呈弧形,压溃槽2的两侧壁与管体1外侧壁的连接处呈弧形,压溃槽2的两端与管体1外侧壁的连接处呈弧形。沿管体1的径向,压溃槽2的深度为管体1直径的1/3,在实际生产中,压溃槽2的深度可以为管体1直径的1/4或者1/2。沿汽车的上下前后方向,压溃槽2位于管体1朝前朝上之间的位置。
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B柱撞击座椅的后管梁,当管体1受到的冲击力大于设定值时,管体1在压溃槽2处被压溃,后管梁被压弯,使后管梁不能撞击中通道,位于中通道中的高压电池不会受到挤压。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管体1、中间部11、连接部12、环形挡沿13、环形挡边14、压溃槽2、支架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6)
1.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包括呈筒状的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外侧壁的中间处具有向内凹入的压溃槽(2),当所述管体(1)受到的冲击力大于设定值时,所述管体(1)能在压溃槽(2)处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溃槽(2)的底部呈弧形,所述压溃槽(2)的两侧壁与管体(1)外侧壁的连接处呈弧形,所述压溃槽(2)的两端与管体(1)外侧壁的连接处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所述压溃槽(2)位于所述管体(1)的正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管体(1)的径向,所述压溃槽(2)的深度为所述管体(1)直径的1/4-1/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包括位于中间的中间部(11)和位于两端的连接部(12),所述压溃槽(2)位于中间部(11)上,所述连接部(12)用于与汽车座椅的支架(3)相连,所述连接部(12)的外径小于中间部(11)的外径,所述连接部(12)与中间部(11)之间自然形成环形挡沿(13),所述连接部(12)外端的边沿向外弯折形成环形挡边(14),所述连接部(12)穿过支架(3)且部分所述支架(3)位于环形挡沿(13)和环形挡边(1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管体(1)固定在所述支架(3)上时,沿汽车的上下前后方向,所述压溃槽(2)位于管体(1)朝前朝上之间的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68295.0U CN208698573U (zh) | 2018-08-07 | 2018-08-07 | 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68295.0U CN208698573U (zh) | 2018-08-07 | 2018-08-07 | 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98573U true CN208698573U (zh) | 2019-04-05 |
Family
ID=65940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68295.0U Active CN208698573U (zh) | 2018-08-07 | 2018-08-07 | 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98573U (zh) |
-
2018
- 2018-08-07 CN CN201821268295.0U patent/CN2086985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168958B2 (en) | Automotive wheel separation mechanism | |
KR20140025075A (ko) | 차량 충돌 시 프론트 필러의 충돌 에너지 분산 구조 | |
CN205345079U (zh) | 一种车身侧围门槛加强结构 | |
CN208698573U (zh) | 一种汽车座椅的后管梁 | |
CN201390287Y (zh) | 汽车后地板防撞横梁结构 | |
CN201834053U (zh) | 汽车地板侧碰加强器 | |
CN206436960U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碰撞横梁加强结构 | |
CN202806720U (zh) | 一种防侵入制动踏板结构 | |
CN204821731U (zh) | 一种汽车前轮罩加强梁 | |
CN105329319A (zh) | 汽车前副车架 | |
CN105172565B (zh) | 商用车发动机固定装置 | |
CN108909553B (zh) | 车辆座椅安装结构 | |
CN204037690U (zh) | 后座椅前横梁、车身及汽车 | |
CN207644488U (zh) | 一种地板加强结构 | |
CN208053166U (zh) | 座椅靠背、座椅及车辆 | |
CN204641906U (zh) | 一种座椅后地脚加强板结构及汽车 | |
CN105946753A (zh) |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 |
CN207363439U (zh) | 一种新型汽车电动尾门锁紧装置 | |
CN211335867U (zh) | 一种电动车的保险杠结构 | |
CN205706243U (zh) | 汽车前排座椅安装横梁总成 | |
CN210191334U (zh) | 一种辅助后排乘车人下车的后视装置 | |
WO2018077010A1 (en) | Bumper support | |
CN103253294A (zh) | 转向管柱总成连接结构 | |
CN204197045U (zh) | 一种b柱、车身及车辆 | |
CN207644487U (zh) | 一种地板防折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4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336 818, Binhai two road, Hangzhou Bay New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Ningbo Patentee before: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