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3408U - 人脸识别装置及闸机 - Google Patents

人脸识别装置及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73408U
CN208673408U CN201821503683.2U CN201821503683U CN208673408U CN 208673408 U CN208673408 U CN 208673408U CN 201821503683 U CN201821503683 U CN 201821503683U CN 208673408 U CN208673408 U CN 208673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device
face identification
rear shell
lid
accommoda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036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衷丛洪
向许波
佘忠华
马堃
刘锦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ade Lubrica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036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73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73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73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及闸机,该人脸识别装置包括前壳、后壳、盖体和第一密封件,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固定连接,所述后壳背向所述前壳的一侧设有一容纳腔,所述盖体与所述后壳转动连接,并盖合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容置接线端口,所述接线端口用于与伸入所述容纳腔的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后壳与所述盖体之间。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人脸识别装置整体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

Description

人脸识别装置及闸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及闸机。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基于对人脸进行特征抓取进行身份识别,广泛的应用于金融、安防等领域。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应用于户外场景的人脸识别需求逐渐显现,例如小区、景区等户外场景中需进行人流控制的闸机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相对于现有的普通闸机可明显加快通过效率,因此,厂商也开始致力于研制户外用的人脸识别装置。
户外场景与户内场景不同,户外场景的使用环境更加恶劣,必须对人脸识别装置进行防护,其中防水是最重要的需求。现有的人脸识别装置的防水措施主要是采用在前后壳之间设置密封胶圈,在使用时拆开后壳进行接线,之后再将后壳与前壳盖合,多次的拆卸会导致前后壳之间的防水效果不佳,大大的降低了人脸识别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第一方面,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包括前壳、后壳、盖体和第一密封件,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固定连接,所述后壳背向所述前壳的一侧设有一容纳腔,所述盖体与所述后壳转动连接,并盖合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容置接线端口,所述接线端口用于与伸入所述容纳腔的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后壳与所述盖体之间。
其中,所述盖体上设有接线口,所述容纳腔内自所述后壳表面上突出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形成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接线口联通,用于容置所述连接线,所述第一密封件还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上,并与所述盖体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为弯板,以使所述通道呈弯曲延伸。
其中,沿所述容纳腔周围的所述后壳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其中,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盖体与所述后壳盖合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贴合。
其中,所述盖体上的所述接线口倾斜设置,所述盖体上朝向所述容纳腔一侧的所述接线口的开口朝向人脸识别装置的顶部,背向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朝向人脸识别装置的底部。
其中,所述后壳包括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形成人脸识别装置的顶部,所述第二端用于形成人脸识别装置的底部,所述容纳腔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盖体包括形成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侧框的弯折部,所述接线口开设于所述弯折部。
其中,所述弯折部的横截面呈自所述盖体中部向边缘圆滑过渡的弧形,所述第一密封件对应所述弯折部的位置呈相同的弧形。
其中,所述接线口联通至所述弯折部的边缘,使得所述接线口形成自所述弯折部的边缘向内凹的缺口。
其中,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芯片,所述芯片设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包围的容腔内,所述芯片与所述接线端口电连接,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
其中,所述后壳上设有用于阻隔太阳光的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位置至少覆盖所述芯片的位置。
第二方面,一种闸机,包括箱体和第一方面各种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对人脸进行识别,所述闸机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开启所述箱体上的阻挡件。
通过设置容纳腔,接线端口设置在后壳的容纳腔内,连接线伸入容纳腔内与接线端口连接,盖体盖合容纳腔,避免接线端口裸露在外,或者需要拆开前壳和后壳才能连接接线端口,盖体与后壳之间设第一密封件,由于前壳和后壳之间固定连接,盖体与后壳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使得人脸识别装置整体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的局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密封件安装前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第一密封件安装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包括前壳1、后壳2、盖体21和第一密封件6,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固定连接,所述后壳2背向所述前壳1的一侧设有一容纳腔201,所述盖体21与所述后壳2转动连接,并盖合所述容纳腔201,所述容纳腔201容置接线端口C,所述接线端口C用于与伸入所述容纳腔201的连接线(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6设置于所述后壳2与所述盖体21之间。
通过设置容纳腔201,接线端口C设置在后壳2的容纳腔201内,连接线伸入容纳腔201内与接线端口C连接,盖体21盖合容纳腔201,避免接线端口C裸露在外,或者需要拆开前壳1和后壳2才能连接接线端口C,盖体21与后壳2之间设第一密封件6,由于前壳1和后壳2之间固定连接,盖体21与后壳2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6密封,使得人脸识别装置整体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
本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的主要电气元件设置于前壳1和后壳2包围的容腔内,该主要元器件包括芯片15,芯片15与接线端口C电连接,芯片15为接线端口提供输入信号或者输出信号,以使与接线端口C连接的连接线发送的信号被处理,或者接受信号并传递至其他设备。为加强前壳1和后壳2之间的防水性能,可在前壳1和后壳2的接缝处设置第三密封件5,如橡胶密封圈,第三密封件5的形状与前壳1和后壳2的接缝匹配,通过设置第三密封件5,以加强前壳1和后壳2之间的防水性能,与第一密封件6共同对人脸识别装置进行密封,具有双层防水效果。
请结合图3,后壳2上在开设容纳腔201的位置附近还设有一凹槽202,凹槽202呈长条形,凹槽202用于容置转轴,盖体21与该转轴连接,实现盖体21的转动。具体的,请参考图6和图7,转轴72通过安装板71固定,安装板71包括至少两个延伸部712,图6示出了3个延伸部712的实施例,但不限于此,该至少两个延伸部712上设有同轴的连接孔,转轴72穿设在该至少两个延伸部712的连接孔内,安装板71上还设有安装孔711,安装板71利用螺丝等连接件通过安装孔711固定连接至后壳2上,即安装板711与转轴72连接后,整体容置于后壳2的凹槽202内,安装板202与凹槽202的底壁连接,实现转轴72的安装固定。为了使得盖体21保持盖合容纳腔201的趋势,即盖体21与转轴72为弹性转动连接,可在转轴72上穿设扭簧(图中未示出),通过扭簧的弹力,使得盖体21弹性抵持在后壳2上,以更好的封闭容纳腔201,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盖体21上设有接线口211,所述容纳腔201内自所述后壳21表面上突出有第一挡板222和第二挡板223,所述第一挡板222和所述第二挡板223之间形成通道203,所述通道203与所述接线口211联通,用于容置所述连接线,所述第一密封件6还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222和所述第二挡板223上,并与所述盖体2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222和所述第二挡板223为弯板,以使所述通道203呈弯曲延伸。例如,第一挡板222和第二挡板223的形状大致呈“L”型,使得通道203的延伸方向呈“L”形延伸,由于通道203的弯折,使得连接线容置在通道203内后,雨、水等液体进入容纳腔201的路径更远更复杂,不易到达接线端口C处,提升防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容纳腔201自后壳2表面向前壳1方向凹陷形成,使得盖体21盖设在后壳2上,且后壳2与前壳1装配好时,人脸识别装置的后壳形成完整统一的外观,连接线从接线口211伸入,经通道203进入容纳腔201,再与接线端口C连接。后壳2上接线端口C包括信号接口C1、USB接口C2、RJ45网络接口C3和HDMI接口C4等,容纳腔201包括一侧壁221,侧壁22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接线端口C设于该侧壁221上的多个通孔处。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水更不易进入容纳腔201内,接线口211的开口方向为倾斜向下,即在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完毕后,盖体21上朝向容纳腔201一侧的接线口211的开口朝向人脸识别装置的顶部,朝向容纳腔201一侧的开口朝向人脸识别装置的底部,使得外界的雨水等液态水不易通过接线口211进入容纳腔201。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至图4,所述后壳2包括相背的第一端23和第二端22,所述第一端23用于形成人脸识别装置的顶部,所述第二端22用于形成人脸识别装置的底部,所述容纳腔203设于所述第二端22,所述盖体21包括形成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侧框的弯折部213,所述接线口211开设于所述弯折部213。优选的,弯折部213与盖体21的主体的夹角为90°~150°。优选的,所述弯折部213的横截面呈自所述盖体21中部向边缘圆滑过渡的弧形,所述第一密封件6对应所述弯折部213的位置呈相同的弧形。接线口211设置在人脸识别装置的底部,开口朝下,更有益于提升防水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接线口211联通至弯折部213的边缘,使得接线口211形成自弯折部213边缘向内凹的缺口,接线时,先将盖板21打开,连接线与接线端口C连接,卡设在通道203内后,再将盖板21闭合,接线口211与连接线对位后将盖板21闭合,使得安装更为便利,不需要先将连接线穿设在接线口211的操作。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为使得盖板21闭合后封闭的更为紧密,在弯折部213上还可开设有连接孔214,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将盖板21与后壳2连接固定,加强了密封效果,当需要更换连接线时,卸下螺钉等连接件即可将盖板21打开。
另一种实施例中,还可在弯折部213上设置卡扣结构,卡扣结构与后壳2卡接而将盖板21固定,相较于使用螺钉固定而言,卡扣结构固定更便于盖板21的安装和使用。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至图9,沿所述容纳腔201周围的所述后壳2上设有第一凹槽225,所述第一密封件6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225内。第一密封件6通过容置在第一凹槽225内而固定。第一凹槽225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第一密封件6的形状匹配,如可以为“U”型、矩形等,当然也不仅限于此。第一密封件6为柔性可弯折的材质,且具有较高的疏水性能,例如橡胶材质。第一密封件6部分卡设在第一凹槽225内,另至少有部分突出于第一凹槽225的顶部,用于与盖体21抵持,以达到封闭盖体21与后壳2之间的空间的目的,起到防水作用。第一挡板222和第二挡板223上当然也可以设第一凹槽225,以使第一密封件6在第一挡板222和第二挡板223上也卡设在该第一凹槽225内而被固定。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所述盖体21与所述第一凹槽225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密封件212,所述盖体21与所述后壳2盖合时,所述第二密封件212与所述第一密封件6贴合。第二密封件212也可以为橡胶材质,其结构可以为在横截面上宽度比第一密封件6更宽,则第二密封件212完全覆盖第一密封件6,在两者相接的位置,第二密封件212可以设凹槽,以使第一密封件212部分伸入该凹槽内,使得盖体21与后壳2之间的空间完全被封闭,提升防水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和图5,并结合图2和图3,第一密封件6可以包括多个部分,如依次连接的第一段61、第二段62、第三段63、第四段64、第五段65、第六段66、第七段67和第八段68,第一段61和第二段62的形状大致呈“L”形,用于设置在第一挡板22上,且第二段62呈与弯折部213相同的弯折的形状,以贴合在弯折部213和第一挡板222。第三段63至第七段67大致围合形成一环形,并在与盖板21的接线口211对应的位置留缺口,即第三段63远离第四段64的一端端部与第七段67远离第六段66的一端的端部之间具有空隙,以用于使得连接线通过。第四段64和第六段66上设有与第二段62相似的弯折形状,第八段68的整体形状也与第二段62相似,不同的是,第八段68用于设置在第二挡板223上,第二挡板223更靠近盖板21的弯折部213的边缘,为了与第一挡板222配合形成一通道203,第二挡板223的尺寸更小,为增强第二挡板223的稳定性,第二挡板223的两端均与壳体2的边缘固定连接。与第二挡板223结构对应的,第八段6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段681、第二子段682和第三子段683,第一子段681和第三子段683均连接至第七段67,第二子段682大约与第七段67平行,第三子段683连接在第七段67远离第六段66的一端的端部,第一子段681连接在第七段67的中部。
请参考图1至图4及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如下特征:
1、在后壳2上还可设用于阻隔太阳光的隔热板3,隔热板3上设有多个散热孔31,隔热板3设置的位置至少覆盖芯片15的位置。以使隔热板3阻隔阳光直接照射在芯片15处的后壳2上,引起芯片15温度过高而损坏。在后壳2的第一端23上还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233和第二连接孔234,第一连接孔233用于与螺钉等连接件配合将后壳2固定至前壳1上,第二连接孔234用于与螺钉等连接件配合将隔热板3固定至后壳2上。在后壳2上还可设多个容纳电子元件的器件槽,如横向器件槽231和竖向器件槽232,以扩大前壳1和后壳2之间的容纳空间,容纳尺寸更大或者数量更多的电子元件,或者使得人脸识别装置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尺寸更为轻薄。
2、在人脸识别装置的顶部,例如前壳1的一端端部还可设有指示灯4,指示灯4可以发光而使得人脸识别装置更为醒目,以提醒行人。或者指示灯4有指示信号的功能,如亮绿灯则表示可以通过,亮红灯不能通过。或者在指示灯4上设置有图案,如企业商标(logo),起到宣传的作用。
3、在前壳1的正面为人脸识别装置的主要工作面,设有屏幕11、红外人体感应器12、摄像头13、补光灯14和氛围灯17,其中屏幕11可以为液晶显示屏幕,用于显示信息,如人脸识别是否通过、天气预报、地图等,其可相对前壳1的正面向内凹陷设置,使得前壳1的四周边缘位置突出于屏幕11设置,用以保护屏幕11。红外人体感应器12用于检测是否有行人进入目标区域,该目标区域包括摄像头13的采集区域,或者人脸图像的识别区域,并反馈信号至芯片15。当有行人进入目标区域时启动摄像头13进行拍摄,当光线不足时启动补光灯14进行补光,完成人脸图像数据采集,再经过芯片15的对比判断,即可识别是否验证通过。为了满足户外各种场景的人脸识别,特别是在夜晚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人脸识别装置的识别仍然满足要求,故可设置摄像头13为至少两个,如普通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对应的,补光灯14也设为多个,可为普通补光灯和红外补光灯,使得光线充足时使用普通摄像头和普通补光灯即可满足要求,当光线严重不足时,使用红外摄像头和红外补光灯即可满足要求,当然,在光线情况一般时,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摄像头和补光灯。氛围灯17可以为环绕在屏幕11的灯条,除了可以烘托氛围外,还可以用作环境灯光,提升环境光线的亮度,提升人脸识别装置的识别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人脸识别装置可以安装到户外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以一种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闸机为例,将本实用新型的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到闸机的箱体上,人脸识别装置与闸机的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人脸识别装置的人脸识别,如果识别成功后,则闸机打开两个箱体之间的阻挡件,如挡板,人可以通过,如果识别失败后,则闸机不打开两个箱体之间的阻挡件,人不能通过,同时屏幕11和/或者指示灯4会提示,同时还可以设置语音提示。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几种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后壳、盖体和第一密封件,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固定连接,所述后壳背向所述前壳的一侧设有一容纳腔,所述盖体与所述后壳转动连接,并盖合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容置接线端口,所述接线端口用于与伸入所述容纳腔的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后壳与所述盖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接线口,所述容纳腔内自所述后壳表面上突出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形成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接线口联通,用于容置所述连接线,所述第一密封件还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上,并与所述盖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为弯板,以使所述通道呈弯曲延伸。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容纳腔周围的所述后壳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盖体与所述后壳盖合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贴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的所述接线口倾斜设置,所述盖体上朝向所述容纳腔一侧的所述接线口的开口朝向人脸识别装置的顶部,背向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朝向人脸识别装置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形成人脸识别装置的顶部,所述第二端用于形成人脸识别装置的底部,所述容纳腔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盖体包括形成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侧框的弯折部,所述接线口开设于所述弯折部,其中,所述弯折部的横截面呈自所述盖体中部向边缘圆滑过渡的弧形,所述第一密封件对应所述弯折部的位置呈相同的弧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口联通至所述弯折部的边缘,使得所述接线口形成自所述弯折部的边缘向内凹的缺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芯片,所述芯片设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包围的容腔内,所述芯片与所述接线端口电连接,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上设有用于阻隔太阳光的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位置至少覆盖所述芯片的位置。
10.一种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对人脸进行识别,所述闸机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开启所述箱体上的阻挡件。
CN201821503683.2U 2018-09-13 2018-09-13 人脸识别装置及闸机 Active CN208673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3683.2U CN208673408U (zh) 2018-09-13 2018-09-13 人脸识别装置及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3683.2U CN208673408U (zh) 2018-09-13 2018-09-13 人脸识别装置及闸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73408U true CN208673408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42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03683.2U Active CN208673408U (zh) 2018-09-13 2018-09-13 人脸识别装置及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734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64507B1 (en) Waterproof LED display
CN106713863B (zh) 一种伸缩式红外图像采集仪
CN208337730U (zh) 一种北斗定位执法仪
CN208673408U (zh) 人脸识别装置及闸机
CN107395937A (zh) 带红外夜视功能的车载摄像头及360°全景智能泊车系统
CN105306875A (zh) 一种具有方向识别功能的智能监控设备
CN107275868A (zh) 电子洒水控制器及其壳体组件
CN208861350U (zh) 一种人脸识别闸机以及速通门
CN209524290U (zh) 一种可带转向功能智能摄像头
CN209328098U (zh) 门禁机
CN208522851U (zh) 一种商场用新型监控摄像头
CN110677625A (zh) 布控设备
CN215814248U (zh) 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及智能门锁
CN214756527U (zh) 摄像头组件以及显示设备
CN206481362U (zh) 执法记录仪
CN211667976U (zh) 一种易安装及走线的空调器摄像头组件结构及空调器
CN210373052U (zh) 一种户外壁灯
CN209673136U (zh) 高清智能一体化管道探测器
CN213182900U (zh) 应用于通道闸机的智能人脸识别装置
CN207283708U (zh) 执法仪
CN208673357U (zh) 人脸识别装置及闸机
CN208128461U (zh) 一种3d结构光摄像机
CN210807404U (zh) 一种摄像机
CN208043157U (zh) 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安装的附加智能远传水表读数装置
CN105547393A (zh) 一种密闭空间摄像识别字轮读数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6

Address after: 210023 Xuanwu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699-1

Patentee after: Nanjing Sihai Xutu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712 Haixiang Plaza, 1052 Nanhai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ENSETIM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8

Address after: 210000 10th floor, building 5, juhuiyuan, phase II, Xuzhuang high tech Zone, 108 Xuanwu Avenue,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Fuyuan advanced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23 Xuanwu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699-1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Sihai Xutu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07

Address after: No. 155-1, Daming Road, Qinhuai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0022

Patentee after: Nanjing hade lubrication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10th floor, building 5, juhuiyuan, phase II, Xuzhuang high tech Zone, 108 Xuanwu Avenue,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Fuyuan advanced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