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54769U -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 Google Patents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54769U
CN208654769U CN201821416100.2U CN201821416100U CN208654769U CN 208654769 U CN208654769 U CN 208654769U CN 201821416100 U CN201821416100 U CN 201821416100U CN 208654769 U CN208654769 U CN 208654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inside casing
pcb board
touching box
accommoda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161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161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54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54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54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其中,触摸框包括光发送/接收单元、内框、外框和光路引导装置;内框具有用于容纳光发送/接收单元的容纳腔,容纳腔具有第一开口,光发送/接收单元与第一开口位置对应,外框与内框可拆卸连接,外框与内框之间形成有连通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光路引导装置设置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以形成导光路径。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框结构简单,尺寸小,外观美观。

Description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背景技术
红外触摸屏(Infrared Touch Screen Technology)由显示屏和装在显示屏外框上的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测元件构成,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测元件在屏幕表面上形成红外线探测网,红外触摸屏的实现原理与表面声波式触摸屏相似,它使用的是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测元件,这些元件在屏幕表面形成红外线探测网,触控操作的物体(比如手指)可改变触点的红外线,进而被转化成触控的坐标位置而实现操作的响应。在红外触摸屏上,屏幕的四边排布有PCB板,PCB板上电连接有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
现有技术中,红外触摸屏中的PCB板均设置在红外触摸屏上面的边框上,PCB板上的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直接发射或接收红外线。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红外触摸屏的边框尺寸必须满足安装PCB板,容易造成红外触摸屏的边框尺寸大和影响美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框,其尺寸小,便于拆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屏,其边框窄,更美观。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摸框,包括:
光发送/接收单元;
内框,所述内框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光发送/接收单元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光发送/接收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对应;
外框,所述外框与所述内框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与所述内框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
光路引导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以形成导光路径。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内可拆卸设置有PCB板,所述光发送/接收单元设置于所述PCB板上。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CB板通过第一螺钉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框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供所述第一螺钉通过的通孔。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CB板粘接于所述容纳腔内。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PCB板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所述第一开口开设在所述第一侧面。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连接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PCB板能够由所述第三开口插入到所述容纳腔内。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三侧面,以使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PCB板的宽度。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至少在所述内框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四开口,所述PCB板通过所述第四开口插入至所述容纳腔内。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所述第一腔壁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二腔壁和第三腔壁,所述第二腔壁和所述第三腔壁上均凹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PCB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邻近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腔壁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腔壁和所述第二腔壁之间的第三腔壁,所述PCB板固定于所述第一腔壁。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腔壁上凹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PCB板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框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面凹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长度沿所述内框的长度方向延伸。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框开设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面朝向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凸设有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与所述外框之间间隔并形成所述第二开口。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框包括第一框板和与所述第一框板呈夹角设置的第二框板,所述第一框板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内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框板与所述内框设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面间隔并形成所述第二开口。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路引导装置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二导光部远离所述第一导光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开口处。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光部背离所述外框的一侧面设有粘胶层。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屏幕和包裹于所述屏幕周部的边框,所述边框采用所述的触摸框,所述PCB板平行于所述屏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光路引导装置,可以使光发送/接收单元隐藏于内框内并与第二开口错开设置,进而使整个触摸框的尺寸缩小,提升美观度。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触摸屏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框与PCB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框和PCB板的组合件与触摸屏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框的装配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触摸屏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内框与PCB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内框和PCB板的组合件与触摸屏的组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外框的组装状态图。
图中:
1、内框;101、容纳腔;102、第一侧面;103、第二侧面;104、第三侧面;105、第四侧面;106、第一限位槽;107、第二限位槽;108、安装凸部;109、空腔;110、第三限位槽;111、限位凸部;2、外框;201、第一框板;202、第二框板;203、折边;3、PCB板;4、光发送/接收单元;5、光路引导装置;6、滤光板;
100、触摸框;200、盖板;300、显示面板;400、后壳;410、折弯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框100,可用于薄型的触摸屏,触摸框100包括内框1、外框2、光发送/接收单元4和光路引导装置5,其中,内框1具有用于容纳光发送/接收单元4的容纳腔101,容纳腔101具有第一开口,光发送/接收单元4与第一开口位置对应,外框2与内框1可拆卸连接,外框2与内框1之间形成有连通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光路引导装置5设置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以形成导光路径。通过设置光路引导装置5,可以使光发送/接收单元4隐藏于内框1内并与第二开口错开设置,进而使整个触摸框100的尺寸缩小,提升美观度。
容纳腔101内可拆卸设置有PCB板3,光发送/接收单元4设置于PCB板3上,PCB板3通过第一螺钉固定于容纳腔101内,内框1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面开设有与容纳腔101连通并供第一螺钉通过的通孔;外框2能够遮挡第一开口,第二开口连通第一开口和触摸框100的外部。通过设置光路引导装置5,可以使带有光发送/接收单元4的PCB板3隐藏于内框1内并与第二开口错开设置,进而使整个触摸框100的尺寸缩小,提升美观度;通过将PCB板3通过第一螺钉固定于容纳腔101内,且在内框1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开设供此第一螺钉通过的通孔,使得外框2在拆卸情况下也不能由第一开口对PCB板3进行拆卸,防止PCB板3被随意取出。
可选地,内框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02和第二侧面103,第一侧面102和第二侧面103之间连接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104和第四侧面105,第三侧面104和第四侧面105位于内框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沿内框1的宽度方向第一开口的宽度小于PCB板3的宽度。上述设计可以使PCB板3在装配后不易被拆卸。
可选地,至少在内框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与容纳腔101连通的第四开口,PCB板3通过第四开口插入至容纳腔101内。由于第一开口的尺寸小,因此在内框1的长度方向开设第四开口,可以便于PCB板3装配于容纳腔101内,待PCB板3插接到位时,再拧紧第一螺钉,使得PCB板3被稳定地固定于容纳腔101内。
当然,也可以在内框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开设与容纳腔101连通的第四开口,PCB板3可由内框1的任意一端插入至容纳腔101内,便于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01具有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第一腔壁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二腔壁和第三腔壁,第二腔壁和第三腔壁上均凹设有第一限位槽106,PCB板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插设在第一限位槽106内。第一限位槽106的设置可以在第一螺钉固定PCB板3前防止PCB板3移动,更加便于第一螺钉的固定。
可选地,第一限位槽106与第一腔壁间隔设置。上述设计可以使PCB板3安装到位后与第一腔壁间隔设置,在PCB板3和第一腔壁之间形成散热空间,减少传递给触摸框100的热量,另外,还可以减轻触摸框100的重量。
当然为了尽可能减轻触摸框100的重量,可以在内框1内设置空腔109,比如,在容纳腔101的一侧设置与容纳腔101不连通的空腔109。
可选地,内框1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面凹设有第二限位槽107,第二限位槽107的长度沿内框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限位槽107主要用于与触摸屏的后壳400连接,对后壳400的位置限位,在具体使用时,后壳400通过螺钉固定于内框1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面,即固定于第二侧面103,后壳400的端部具有折弯边410,此折弯边410与第二限位槽107插接配合。
可选地,第一侧面102朝向背离第二侧面103的一侧凸设有安装凸部108,PCB板3通过第一螺钉固定于安装凸部108靠近第一腔壁的一侧,安装凸部108与第三腔壁之间间隔并形成第一开口。安装凸部108的设置可以为PCB板3的固定提供支撑面,且安装凸部108设于第一开口的一侧,正好与内框1上开设的供第一螺钉通过的通孔正对,降低第一螺钉的布置难度,便于旋拧第一螺钉。
安装凸部108与外框2之间间隔并形成第二开口,光路引导装置5卡设在第二开口处。
可选地,外框2包括第一框板201和与第一框板201呈夹角设置的第二框板202,第一框板201通过第二螺钉与内框1可拆卸连接,第二框板202与内框1设有第一开口的一侧间隔并形成第二开口。
具体的,第一框板201通过第二螺钉与内框1的第三侧面104连接,为了提升连接的稳定性,由第一侧面102朝向第二侧面103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螺钉。
可选地,第一框板201垂直于第二框板202。可选的,第一框板201和第二框板202之间设有圆弧过渡板。此圆弧过渡板使触摸框100的转角位呈弧形,减少尖锐的转角位。
另外,第一框板201远离第二框板202的一端弯折有折边203,对应此折边203在内框1上凹设有第三限位槽110。第三限位槽110的设置是为了降低外框2的安装难度,当折边203插入至第三限位槽110内时,外框2上的开孔与内框1上的螺纹孔的位置对应,旋上第二螺钉,即可实现外框2位置固定。具体的,第三限位槽110开设在内框1的第三侧面104上,并邻近于第二侧面103设置。
可选地,光路引导装置5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第一导光部位于第二开口处,第二导光部远离第一导光部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开口处。
可选地,第二导光部背离外框2的一侧面设有粘胶层。粘胶层可以使得光路引导装置5被固定于屏幕上。
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光部靠近外框2的一侧面与外框2抵接。抵接设置不仅可以防止红外光线外泄,还可以便于外框2拆卸。
可选地,第二导光部与外框2之间设有密封层。密封层可以完全阻断红外光线外泄,且可以减少外部杂质或灰尘进入到外框2和内框1内,避免影响PCB板3上的部件正常使用。
光路引导装置5具有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第一导光面正对光发送/接收单元4,第二导光面正对第二开口,光路引导装置5的其余侧面设有不透光层。
第一导光部远离第二导光部的一端间隔设置有滤光板6,滤光板6远离外框2的一侧面设置有粘胶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屏幕和包裹于屏幕周部的边框,边框采用如上任一项的触摸框100,PCB板3平行于屏幕。PCB板3平行于屏幕时可以完全隐藏于内框1内,有效地减少触摸框100厚度方向的尺寸,便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触摸屏包括位于屏幕后侧的后壳400,后壳400端部的折弯边410与触摸框100的内框1上的第二限位槽107插接配合,屏幕包括盖板200和设置于盖板200靠近后壳400的一侧的显示面板300,内框1的第四侧面105靠近第一侧面102的一端垂直凸设有限位凸部111,限位凸部111与外框2之间具有供盖板200插接的限位槽,当盖板200插接到位后,盖板200的端部与第一侧面102上凸设的安装凸部108的侧面抵接,盖板200和显示面板300分别设置在限位凸部111的两侧,限位凸部111靠近盖板200的一侧设有粘胶层,用于将盖板200粘接在此限位凸部111上。后壳400、外框2以及盖板200的组合结构将内框1完全封闭,触摸框100的光路引导装置5正对屏幕的正面。
组装时,如图2至4所示,先将PCB板3安装在容纳腔101内,并旋拧上第一螺钉,然后将内框1安装在触摸屏周部,并使后壳400的折弯边410插入至第一限位槽106内,使内框1的限位凸部111插入至屏幕的盖板20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再将光路引导装置5粘贴在屏幕的盖板200上,最后将外框2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内框1上。
实施例二:
如图5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框100,可用于薄型的触摸屏,触摸框100包括内框1、外框2、光发送/接收单元4和光路引导装置5,其中,内框1具有用于容纳光发送/接收单元4的容纳腔101,容纳腔101具有第一开口,光发送/接收单元4与第一开口位置对应,外框2与内框1可拆卸连接,外框2与内框1之间形成有连通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光路引导装置5设置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以形成导光路径。通过设置光路引导装置5,可以使光发送/接收单元4隐藏于内框1内并与第二开口错开设置,进而使整个触摸框100的尺寸缩小,提升美观度。
容纳腔101内可拆卸设置有PCB板3,光发送/接收单元4设置于PCB板3上,PCB板3粘接于容纳腔101内。粘贴的方式固定此PCB板3,能够降低PCB板3的拆装难度。
内框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02和第二侧面103,第一侧面102和第二侧面103之间连接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104和第四侧面105,第三侧面104和第四侧面105位于内框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三侧面104开设有与容纳腔101连通的第三开口,PCB板3可通过此第三开口插入至容纳腔101内,并且当PCB板3插入到容纳腔101内时,其上设置的光发送/接收单元4正对开设在第一侧面102的第一开口。通过将PCB板3可拆卸设置在容纳腔101内,并且PCB板3可通过开设于第三侧面104的第三开口进行拆装,使得外框2在拆卸情况下可对PCB板3进行拆卸,降低了PCB板3的拆装和维护难度。
另外,如果此时PCB板3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与容纳腔101内,还可以降低对第三开口尺寸的要求,即使第三开口较小也能实现PCB板3的安装。
优选地,第一开口延伸至第三侧面104,并与第三开口连通。此时可以降低内框1的制作难度,降低内框1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01具有与第一开口正对的第一腔壁、邻近于第一侧面102设置的第二腔壁以及连接在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之间的第三腔壁,其中,第三腔壁正对第三开口。第三腔壁上凹设有第一限位槽106,PCB板3的一端插入至此第一限位槽106内。第一限位槽106的设置可以对PCB板3进行安装限位,使得PCB板3在安装过程中位置不偏移。
第一限位槽106的其中一个槽壁与第一腔壁平齐。上述设计可以使PCB板3可紧贴第一腔壁安装,便于安装,同时也防止PCB板3粘贴不牢固。
当然,PCB板3不限于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于容纳腔101内,还可以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
可选地,至少在内框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与容纳腔101连通的第四开口,PCB板3通过第四开口插入至容纳腔101内。当然,也可以在内框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开设与容纳腔101连通的第四开口,PCB板3可由内框1的任意一端插入至容纳腔101内,便于安装。
当然为了尽可能减轻触摸框100的重量,可以在内框1内设置空腔109,比如,在容纳腔101的一侧设置与容纳腔101不连通的空腔109。
可选地,内框1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面凹设有第二限位槽107,第二限位槽107的长度沿内框1的长度方向延伸,即第二限位槽107凹设在第二侧面103。第二限位槽107主要用于与触摸屏的后壳400连接,对后壳400的位置限位,在具体使用时,后壳400通过螺钉固定于内框1的第二侧面103,后壳400的端部具有折弯边410,此折弯边410与第二限位槽107插接配合。
可选地,外框2包括第一框板201和与第一框板201呈夹角设置的第二框板202,第一框板201通过第二螺钉与内框1可拆卸连接,且第一框板201正对容纳腔101的第一开口,第二框板202与内框1设有第一开口的一侧间隔并形成第二开口,即第二框板202与第一侧面102间隔设置。
一实施例中,第一框板201垂直于第二框板202。可选的,第一框板201和第二框板202之间设有圆弧过渡板。此圆弧过渡板使触摸框100的转角位呈弧形,减少尖锐的转角位。
另外,第一框板201远离第二框板202的一端弯折有折边203,此折边203抵紧在内框1设有第二限位槽107的一侧面。折边203的设置是为了降低外框2的安装难度,当折边203与内框1设有第二限位槽107的一侧面抵紧时,外框2上的开孔与内框1上的螺纹孔正好位置对应,旋上第二螺钉,即可实现外框2位置固定。
可选地,光路引导装置5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第一导光部位于第二开口处,第二导光部远离第一导光部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开口处。
可选地,第二导光部背离外框2的一侧面设有粘胶层。粘胶层可以使得光路引导装置5被固定于屏幕上。
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光部靠近外框2的一侧面与外框2抵接。抵接设置不仅可以防止红外光线外泄,还可以便于外框2拆卸。
可选地,第二导光部与外框2之间设有密封层。密封层可以完全阻断红外光线外泄,且可以减少外部杂质或灰尘进入到外框2和内框1内,避免影响PCB板3上的部件正常使用。
光路引导装置5具有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第一导光面正对光发送/接收单元4,第二导光面正对第二开口,光路引导装置5的其余侧面设有不透光层。
另外,第一导光部远离第二导光部的一端间隔设置滤光板6,滤光板6远离外框2的一侧设置粘胶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屏幕和包裹于屏幕周部的边框,边框采用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摸框100,PCB板3平行于屏幕。PCB板3平行于屏幕时可以将PCB板3完全隐藏于内框1内,即内框1的尺寸决定了整个触摸框100的尺寸,因此可以实现窄边框的设计。
触摸屏包括位于屏幕后侧的后壳400,后壳400端部的折弯边410与触摸框100的内框1上的第二限位槽107插接配合,屏幕包括盖板200和设置于盖板200靠近后壳400的一侧的显示面板300,内框1的第四侧面105凸设有限位凸部111,限位凸部111垂直于第四侧面105并位于第四侧面105靠近第一侧面102的一端,限位凸部111与外框2之间具有供盖板200插接的限位槽,盖板200和显示面板300分别设置在限位凸部111的两侧,当盖板200插入至此限位槽内时,盖板200的端部与外框2的第一侧面102上凸设的安装凸部108的侧面抵接,限位凸部111靠近盖板200的一侧设有粘胶层,用于将盖板200粘接在此限位凸部111上。后壳400、外框2以及盖板200的组合结构将内框1完全封闭,触摸框100的光路引导装置5正对屏幕的正面。
如图6至8所示,组装时,先在PCB板3的背侧粘贴粘胶层并将PCB板3由第三侧面104的第三开口插入至容纳腔101内,PCB板3的端部与容纳腔101的第三腔壁上的第一限位槽106插接配合,此时PCB板3被粘贴于第一腔壁上,然后将内框1安装在触摸屏周部,并使后壳400的折弯边410插入至第二限位槽107内,使内框1的限位凸部111插入至屏幕的盖板20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再将光路引导装置5粘贴在屏幕的盖板200上,最后将外框2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内框1上。
实施例三:
参照图1至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通过粘胶层将PCB板3固定在容纳腔101内,可选择的是,PCB板3可固定于容纳腔101的第一腔壁上或第二腔壁上。
实施例四:
参照图5至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通过螺钉将PCB板3固定在容纳腔101内,具体地,PCB板3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腔壁上。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触摸框,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发送/接收单元;
内框,所述内框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光发送/接收单元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光发送/接收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对应;
外框,所述外框与所述内框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与所述内框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
光路引导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以形成导光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可拆卸设置有PCB板,所述光发送/接收单元设置于所述PCB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通过第一螺钉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框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供所述第一螺钉通过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粘接于所述容纳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PCB板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所述第一开口开设在所述第一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连接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PCB板能够由所述第三开口插入到所述容纳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三侧面,以使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PCB板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内框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四开口,所述PCB板通过所述第四开口插入至所述容纳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所述第一腔壁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二腔壁和第三腔壁,所述第二腔壁和所述第三腔壁上均凹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PCB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邻近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腔壁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腔壁和所述第二腔壁之间的第三腔壁,所述PCB板固定于所述第一腔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壁上凹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PCB板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面凹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长度沿所述内框的长度方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开设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面朝向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凸设有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与所述外框之间间隔并形成所述第二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第一框板和与所述第一框板呈夹角设置的第二框板,所述第一框板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内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框板与所述内框设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面间隔并形成所述第二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引导装置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二导光部远离所述第一导光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开口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部背离所述外框的一侧面设有粘胶层。
18.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屏幕和包裹于所述屏幕周部的边框,所述边框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框,所述PCB板平行于所述屏幕。
CN201821416100.2U 2018-08-29 2018-08-29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Active CN208654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6100.2U CN208654769U (zh) 2018-08-29 2018-08-29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6100.2U CN208654769U (zh) 2018-08-29 2018-08-29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54769U true CN208654769U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91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16100.2U Active CN208654769U (zh) 2018-08-29 2018-08-29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547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04313U (zh) 一种红外触摸显示器
TWI652526B (zh) 顯示器組裝機構及其相關顯示器設備
CN209400996U (zh) 触摸边框及触摸显示屏
CN105158951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9885212A (zh) 触摸边框及触摸显示屏
CN20840003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8654769U (zh)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US9072167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3905195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7920432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壳体
CN208654770U (zh)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CN208954071U (zh) 下边框、触摸边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CN203217522U (zh) 红外触摸屏和触显一体机
CN208044573U (zh) 一种红外触摸屏及红外触摸设备
CN208654767U (zh)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WO2020015705A1 (zh) 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CN10904063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8781190U (zh)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CN109828400A (zh) 直下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8654771U (zh)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CN210515978U (zh) 交互一体机
CN210865140U (zh) 智慧黑板
CN208041862U (zh) 一种超薄一体化吸顶式灯具
CN219287973U (zh) 一种显示设备的边框组件、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CN105301821B (zh) 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