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52974U - 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52974U CN208652974U CN201821118905.9U CN201821118905U CN208652974U CN 208652974 U CN208652974 U CN 208652974U CN 201821118905 U CN201821118905 U CN 201821118905U CN 208652974 U CN208652974 U CN 2086529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inlet
- gas outlet
- heat recovery
- economy
- heat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包括热泵压缩机、热量回收循环装置、四通换向阀、热交换器、储液器、经济体和蒸发器,所述热量回收循环装置安装在热泵压缩机上方;所述热泵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热交换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气口与储液器连通;所述储液器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分别与经济体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经济体的第一出气口与蒸发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经济体的第二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热泵压缩机底部的进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热能效比更高,制热效果更好的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集热设备中,工作原理大同小异,只不过在制热系统的处理上有所区别,这就导致了各个集热设备之间能效比的差异,作为制热系统的核心,热泵压缩机承担了最主要的制热工作,在集热设备在运行的时候热泵压缩机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积蓄在压缩机顶部,对于这些额外产生的热量,现有的集热设备对于这部分热量都没有好的利用方法,由于热泵压缩机所在的机箱放置在寒冷的室外,热泵压缩机运行时候产生的热量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散在冷空气中,这样就导致了不小的能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制热能效比更高,制热效果更好的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包括热泵压缩机、热量回收循环装置、四通换向阀、热交换器、储液器、经济体和蒸发器,所述热量回收循环装置安装在热泵压缩机上方;所述热泵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热交换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气口与储液器连通;所述储液器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分别与经济体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经济体的第一出气口与蒸发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经济体的第二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热泵压缩机底部的进气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热量回收循环装置为圆柱形厚铜片结构,所述铜片下表面焊接有S型走向的铜管;所述铜管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蒸发器的出气口连通,其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接口与热泵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接口与热泵压缩机的进气口之间还安装有汽液分离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与铜管的进气口之间还安装有太阳能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经济体的第一出气口与蒸发器的进气口之间还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的经济体为补焓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在热泵压缩机上方加装一个热量回收循环装置,使经过蒸发器和太阳能板的低压低温介质气体通过热量回收循环装置上的铜管进行初次加热,这些被加热过的气体将会进入热泵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和现有技术方案相比,这样处理能够更加节省电量,热泵压缩机工作负荷也更小,有利于节能环保以及保护热泵压缩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量回收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包括热泵压缩机1、热量回收循环装置2、四通换向阀3、热交换器4、储液器6、经济体7和蒸发器8,所述热量回收循环装置2安装在热泵压缩机1上方;所述热泵压缩机1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3的第三接口与热交换器4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4的出气口与储液器6连通;所述储液器6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11分别与经济体7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经济体7的第一出气口与蒸发器8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经济体7的第二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热泵压缩机1底部的进气口连通。经济体7的第一出气口与蒸发器8的进气口之间还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12连通。本实用新型中的经济体7为补焓换热器。
热量回收循环装置2为圆柱形厚铜片13结构,所述铜片13下表面焊接有S型走向的铜管14,铜管14的S型走向设置是为了增加气体的受热过程。铜管14与下方热泵压缩机1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以防热泵压缩机1震动损坏铜管14。铜管14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蒸发器8的出气口连通,其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四通换向阀3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3的第四接口与热泵压缩机1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3的第四接口与热泵压缩机1的进气口之间还安装有汽液分离器10。蒸发器8的出气口与铜管的进气口之间还安装有太阳能板9。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热泵压缩机1将经过气体压缩工作之后,排气口会输出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媒,通过四通换向阀3之后被导向热交换器4,对热交换器4内部的水进行加热,经过热交换器4之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会变成中温中压的气体和液体,然后通过储液器6和补焓换热器之后,变成了液体冷媒,再经过电子膨胀阀12控制冷媒流量,之后冷媒又会进入蒸发器8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接着再经过太阳能板9吸收太阳能,再热量回收循环装置2的铜管14,吸收热泵压缩机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这时冷媒会通过四通换向阀3来到气液分离器10,变成低温低压气体重新进入热泵压缩机1的进气口,在热泵压缩机1内重新进行空气压缩重新变成高温高压气体,最后从热泵压缩机1排气口输出,重新对水换热器4的水进行加热,如此完成整个集热设备的循环工作。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6)
1.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压缩机、热量回收循环装置、四通换向阀、热交换器、储液器、经济体和蒸发器,所述热量回收循环装置安装在热泵压缩机上方;所述热泵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热交换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气口与储液器连通;所述储液器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分别与经济体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经济体的第一出气口与蒸发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经济体的第二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热泵压缩机底部的进气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回收循环装置为圆柱形厚铜片结构,所述铜片下表面焊接有S型走向的铜管;所述铜管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蒸发器的出气口连通,其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接口与热泵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接口与热泵压缩机的进气口之间还安装有汽液分离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8的出气口与铜管的进气口之间还安装有太阳能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济体的第一出气口与蒸发器的进气口之间还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济体为补焓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18905.9U CN208652974U (zh) | 2018-07-16 | 2018-07-16 | 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18905.9U CN208652974U (zh) | 2018-07-16 | 2018-07-16 | 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52974U true CN208652974U (zh) | 2019-03-26 |
Family
ID=65785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118905.9U Active CN208652974U (zh) | 2018-07-16 | 2018-07-16 | 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5297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95709A (zh) * | 2018-07-16 | 2018-11-27 | 翟滨滨 | 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
-
2018
- 2018-07-16 CN CN201821118905.9U patent/CN20865297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95709A (zh) * | 2018-07-16 | 2018-11-27 | 翟滨滨 | 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04980C (zh) |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
CN2881440Y (zh) |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
CN205332361U (zh) | 一种新型间接利用室外冷源的节能空调机 | |
CN203628908U (zh) | 空气源热泵辐射空调系统 | |
CN106594840B (zh) | 一种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与污水源热泵耦合供热系统 | |
CN101556095A (zh) | 低品位能驱动与机械功驱动复合热泵或制冷系统 | |
CN2896145Y (zh) | 一种分层流太阳能蓄热双源热泵中央热水系统 | |
CN102777989B (zh) | 适用于地下水电站洞室高湿低温环境的热泵空调机组系统 | |
CN104374125A (zh)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装置 | |
CN206468589U (zh) | 一种离心式空压机热回收装置 | |
CN208652974U (zh) | 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 |
CN103673381A (zh) | 一种新型的全年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 |
CN202648134U (zh) | 一种热气旁通除霜式热泵热水器 | |
CN108895709A (zh) | 一种全聚能热量回收循环系统 | |
CN204730543U (zh) | 一种热泵系统中蒸发器的除霜系统 | |
CN2599459Y (zh) | 中央空调余热回收制热水装置 | |
CN110307674B (zh) | 一种集成式干热岩热回收离心热泵装置 | |
CN204494899U (zh) | 一种新型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 |
CN204555149U (zh) | 一种家用风能塔热泵节能中央空调系统 | |
CN202675607U (zh) | 一种多功能空气能热水器 | |
CN207113328U (zh) | 一种直接蒸发式冰浆机组 | |
CN206817816U (zh) | 一种全聚能制热系统 | |
CN202304094U (zh) | 空调热水机系统 | |
CN103727663B (zh) | 直热式空气源热泵原油加热系统 | |
CN201532012U (zh) | 具有多段加热功能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