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51093U - 一种空压机的水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压机的水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51093U
CN208651093U CN201820363195.XU CN201820363195U CN208651093U CN 208651093 U CN208651093 U CN 208651093U CN 201820363195 U CN201820363195 U CN 201820363195U CN 208651093 U CN208651093 U CN 208651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hell
movable frame
hol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631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标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wei Machinery Group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 Wei Machiner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 Wei Machiner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 Wei Machiner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631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51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51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510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空压机的水冷系统,包括壳体装置、位于所述壳体装置上方的抽水装置、收容于所述壳体装置内的过滤装置、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下方的移动框装置、位于所述移动框装置下方的活塞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移动框的冷却实现对高温气体的冷却,冷却效率高,并且可以持续对高温气体冷却,冷却效果显著,同时可以节约水资源的浪费,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空压机的水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压机的水冷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空气经过压缩后会产生高温,因此,空压机在排出高温气体时需要对其进行冷却。现有的空压机用冷却系统主要通过水冷或者风冷的方式,传统的水冷系统无法实现对高温气体的持续冷却,冷却效果差,并且冷却效率低,同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资源,不够经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空压机的水冷系统。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压机的水冷系统,包括壳体装置、位于所述壳体装置上方的抽水装置、收容于所述壳体装置内的过滤装置、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下方的移动框装置、位于所述移动框装置下方的活塞装置,所述壳体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右侧的进气管、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壳体左侧的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出气管上的第二阀门、位于所述壳体下方的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出水管上的第三阀门,所述抽水装置包括抽水管、设置于所述抽水管上的水泵、第四阀门,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隔板、位于所述隔板下方的海绵层、位于所述海绵层下方的第一过滤网,所述移动框装置包括移动框、位于所述移动框上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移动框左右两侧的集中板、设置于所述集中板下端的海绵块、位于所述移动框右侧的第一软管、位于所述移动框左侧的第二软管、收容于所述移动框内的横板,所述活塞装置包括支撑杆、位于所述支撑杆上方的活塞、位于所述活塞上方的密封板、位于所述支撑杆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支撑杆左右两侧的限定架。
所述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三通孔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进气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出气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抽水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隔板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海绵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隔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层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海绵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移动框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移动框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框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六通孔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框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集中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左右两侧,所述集中板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框的左右两侧,所述海绵块的上端与所述集中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移动框的侧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一软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软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移动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软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移动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软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侧面与所述移动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方孔。
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八通孔,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收容于所述移动框内且与所述移动框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方孔,所述密封板的下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的左表面顶靠在所述移动框的内表面上,所述密封板挡住所述第七通孔。
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限定架呈L形,所述限定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限定架的上端顶靠在所述横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空压机的水冷系统能够通过移动框的冷却实现对高温气体的冷却,冷却效率高,并且可以持续对高温气体冷却,冷却效果显著,同时可以节约水资源的浪费,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压机的水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空压机的水冷系统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空压机的水冷系统包括壳体装置1、位于所述壳体装置1上方的抽水装置2、收容于所述壳体装置1内的过滤装置3、位于所述过滤装置3下方的移动框装置4、位于所述移动框装置4下方的活塞装置5。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装置1包括壳体11、位于所述壳体11右侧的进气管12、设置于所述进气管12上的第一阀门13、位于所述壳体11左侧的出气管14、设置于所述出气管14上的第二阀门15、位于所述壳体11下方的出水管16、设置于所述出水管16上的第三阀门17。所述壳体1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壳体1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111、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112、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三通孔113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通孔114,所述第二通孔11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三通孔113及第四通孔114呈圆形且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进气管12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壳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气管12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阀门13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12内气体的流量。所述出气管14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113且与所述壳体1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出气管14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阀门15用于控制所述出气管14内气体的流量。所述出水管16设有两个,所述出水管16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12且与所述壳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出水管16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阀门17设有两个,所述第三阀门17用于控制所述出水管16内的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抽水装置2包括抽水管21、设置于所述抽水管21上的水泵22、第四阀门23。所述抽水管2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114且与所述壳体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抽水管21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抽水管21的上端放置在水池内。所述水泵22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水泵22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四阀门23用于控制所述抽水管21内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隔板31、位于所述隔板31下方的海绵层32、位于所述海绵层32下方的第一过滤网33。所述隔板31呈长方体,所述隔板31的侧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31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311,所述第五通孔311呈圆形。所述海绵层32呈长方体,所述海绵层32的上表面与所述隔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层32的侧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3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过滤网33的侧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33的上表面与所述海绵层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框装置4包括移动框41、位于所述移动框41上方的第一弹簧42、位于所述移动框41左右两侧的集中板43、设置于所述集中板43下端的海绵块44、位于所述移动框41右侧的第一软管45、位于所述移动框41左侧的第二软管、收容于所述移动框41内的横板46。所述移动框4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移动框4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移动框41的下端设有开口使得所述移动框41的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移动框41收容于所述壳体11内且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即所述移动框41的前后表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以面对读者的一面为前表面),所述移动框4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六通孔411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七通孔412,所述第六通孔411及第七通孔412呈圆形且与所述移动框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弹簧42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4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2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框4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板4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集中板43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板43的前后表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板43可以将水集中到所述移动框41的左右两侧。所述海绵块4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框41的左右两侧,所述海绵块44的上端与所述集中板43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44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移动框41的侧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海绵块44的前后表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软管45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软管45的内部与所述第一软管45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软管45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411且与所述移动框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软管45的内部与所述移动框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软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412且与所述移动框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软管的内部与所述移动框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软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113且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通孔113与所述第二软管的内部相通。所述横板46呈长方体,所述横板46的侧面与所述移动框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46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方孔461,所述方孔461呈方形。
如图1所示,所述活塞装置5包括支撑杆51、位于所述支撑杆51上方的活塞52、位于所述活塞52上方的密封板53、位于所述支撑杆51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54、位于所述支撑杆51左右两侧的限定架55。所述支撑杆51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1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八通孔511,所述支撑杆51的上端与所述活塞52固定连接。所述活塞52呈长方体,所述活塞52收容于所述移动框41内且与所述移动框4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移动框41可以在所述活塞52上移动,所述支撑杆51穿过所述方孔461。所述密封板53呈长方体,所述密封板53的下端与所述活塞52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53的左表面顶靠在所述移动框41的内表面上,所述密封板53挡住所述第七通孔412。所述第二弹簧54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54的上端与所述活塞5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4的下端与所述横板46固定连接。所述限定架55设有两个,所述限定架55呈L形,所述限定架55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杆5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限定架55的上端顶靠在所述横板46上,防止所述横板46及移动框41过度向下移动,以便使得活塞52始终处于所述第六通孔411及第七通孔412的下方。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空压机的水冷系统使用时,打开第四阀门23,同时打开水泵22,使得水池内的水进入到抽水管21内,然后经过第四通孔114进入到壳体11内,然后集中在所述隔板31的上方,然后隔板31上方的水经过第五通孔向下流动,且浸湿海绵层32与第一过滤网33,然后向下流动,且集中在所述移动框41上端的周围,从而可以使得移动框41的温度降低,然后集中板43上方的水经过海绵块43的过滤进入到其下方,由于第五通孔311、海绵层32及海绵块43的设置使得隔板31上方向下流动的水流动的缓慢,使得隔板31上方的水可以缓慢的流动到海绵块44的下方,以便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且水资源可以与所述移动框41充分接触,冷却效果显著。然后将进气管12的右端与空压机的高温气体出口连接,然后打开第一阀门13及第二阀门15,然后高温气体进入到进气管12内,然后经过第一通孔111进入到第一软管45内,然后进入到移动框41内,由于密封板53挡住所述第七通孔412,使得移动框41内的气体增多,进而使得移动框41开始向上移动,由于集中板43上方的水较多,进而移动框41向上移动时,可以使得移动框41内的高温气体与移动框41接触的面积增大,由于移动框41外侧的水可以持续对移动框41进行降温,进而可以使得降温后的移动框41对其内部的高温气体进行持续的降温,待所述移动框41向上移动到所述密封板53不再挡住所述第七通孔412时,移动框41内的冷却后的气体进入到第七通孔412内,然后经过第二软管、出气管14排出,待移动框41内排出的气体达到一定量后,移动框41向下移动到所述密封板53再次挡住所述第七通孔412,此时移动框41内的气体再次开始积聚增多,使得移动框41再次向上移动,进而可以重复上述步骤,使得移动框41不断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得移动框41内的高温气体与移动框41接触的时间增长,接触的面积增大,进而对高温气体的冷却效果显著。由于海绵块44的设置,使得海绵块44上方的水与移动框41的外表面充分接触,经过海绵块44过滤后且流动到海绵块44下方的水依然在移动框41的侧面上流动,以便对移动框41持续的降温,进而可以保证对移动框41内气体降温的效果。至此,本实用新型空压机的水冷系统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Claims (10)

1.一种空压机的水冷系统,包括壳体装置、位于所述壳体装置上方的抽水装置、收容于所述壳体装置内的过滤装置、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下方的移动框装置、位于所述移动框装置下方的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右侧的进气管、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壳体左侧的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出气管上的第二阀门、位于所述壳体下方的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出水管上的第三阀门,所述抽水装置包括抽水管、设置于所述抽水管上的水泵、第四阀门,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隔板、位于所述隔板下方的海绵层、位于所述海绵层下方的第一过滤网,所述移动框装置包括移动框、位于所述移动框上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移动框左右两侧的集中板、设置于所述集中板下端的海绵块、位于所述移动框右侧的第一软管、位于所述移动框左侧的第二软管、收容于所述移动框内的横板,所述活塞装置包括支撑杆、位于所述支撑杆上方的活塞、位于所述活塞上方的密封板、位于所述支撑杆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支撑杆左右两侧的限定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三通孔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进气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机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压机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压机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海绵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隔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层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海绵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压机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移动框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移动框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框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六通孔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框的上端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压机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左右两侧,所述集中板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框的左右两侧,所述海绵块的上端与所述集中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移动框的侧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一软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软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移动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压机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软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移动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软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侧面与所述移动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方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压机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八通孔,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收容于所述移动框内且与所述移动框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方孔,所述密封板的下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的左表面顶靠在所述移动框的内表面上,所述密封板挡住所述第七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压机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限定架呈L形,所述限定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限定架的上端顶靠在所述横板上。
CN201820363195.XU 2018-03-17 2018-03-17 一种空压机的水冷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51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63195.XU CN208651093U (zh) 2018-03-17 2018-03-17 一种空压机的水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63195.XU CN208651093U (zh) 2018-03-17 2018-03-17 一种空压机的水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51093U true CN208651093U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75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6319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51093U (zh) 2018-03-17 2018-03-17 一种空压机的水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510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63956Y (zh) 吸收式制冷机
CN201488418U (zh)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除霜结构
CN208651093U (zh) 一种空压机的水冷系统
CN204574593U (zh) 一种复叠式耦合循环开水器
CN104848455A (zh) 恒温泳池循环水与空调冷却循环水结合的节能方法及系统
CN106361152A (zh) 一种双温储能式智能饮水装置
CN107854913A (zh) 一种环保的废气净化除杂设备
CN206518459U (zh) 一种双温储能式智能饮水装置
CN205027016U (zh) 一种双回路蓄热除霜型热泵
CN202085598U (zh) 鱼缸
CN111811293B (zh) 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设备
CN204388351U (zh) 一种热源塔热泵溶液简易浓缩装置
CN203240755U (zh) 一种新型空气能热水装置
CN206387037U (zh)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地源热泵供热制冷装置
CN207715341U (zh) 一种空压机用的排风系统
CN204087989U (zh) 一种主变降膜式换热装置
CN203464527U (zh) 制冷设备中蒸发器连接系统结构
CN206964045U (zh) 一种环保智能保暖运动裤
CN202709543U (zh) 以余热为驱动热源的喷射式制冷、热泵机组
CN206291530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能热泵
CN111023243B (zh) 一种蓄能式污水源升温热泵
CN206347580U (zh) 一种烟气热量回收系统
CN214407032U (zh) 一种窑炉内水加热余热回收循环利用装置
CN204665547U (zh) 恒温泳池循环水与空调冷却循环水结合的节能系统
CN203724915U (zh) 往复式空气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00 Jiangsu city in Suzhou Province, Xiangcheng District Weitang Town, No. 181 egger Jorge Luis

Patentee after: Quanwei Machinery Group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Jiangsu city in Suzhou Province, Xiangcheng District Weitang Town, No. 181 egger Jorge Luis

Patentee before: QUANWEI MACHINERY (JIANGSU)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Water cooling system of air compresso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6

Pledg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Suzhou Xiangcheng sub branch

Pledgor: Quanwei Machinery Group (Jiangsu)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200105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