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50281U - 组合式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50281U
CN208650281U CN201821127879.6U CN201821127879U CN208650281U CN 208650281 U CN208650281 U CN 208650281U CN 201821127879 U CN201821127879 U CN 201821127879U CN 208650281 U CN208650281 U CN 208650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rigid rod
joining rack
hole
combined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278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1278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50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50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50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以上组合形成有连接空间的预制构件,各所述预制构件均埋设有至少一根端部朝向所述连接空间裸露的刚性棒,其包括结合架,置于所述连接空间内;以及多根连接杆,其与刚性棒一一对应,各连接杆的两端部分别连接结合架和对应的刚性棒。进一步地,所述结合架呈框体状,且框体状的结合架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各刚性棒一一对应且轴向对齐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部与对应的刚性棒相旋接,另一端部于所述连接孔处与所述结合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连接件,适用范围广,连接强度大,连接稳固性高,更适用于装配式建筑领域。

Description

组合式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连接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连接预制构件的组合式连接件。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具有工业化水平高、便于冬季施工、减少施工现场湿工作量、减少材料消耗、减少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等优点,它有利于实现提高建筑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装配式建筑是现代化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生产一般在工厂进行,主要是对于预制构件的预制、浇筑等,易于进行质量控制,再将预制构件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及其检测是现场装配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个建筑的薄弱环节。连接性能的好坏直接关乎整个建筑工程是否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直接关乎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预制构件节点的连接问题十分重要。
L形、T形、十字形、立体对接等连接形式均为常见的节点连接形式,可以是墙体之间、梁与梁之间、墙与梁之间、或者梁与柱之间等。对于这种类型的连接,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预埋于混凝土预制构件内的钢筋预留有足够的裸露拉筋,加入密封箍筋与这些裸露拉筋相搭接,再将密封箍筋搭接纵筋,从而形成钢筋笼作为骨架,现浇混凝土,从而完成连接。
这种连接形式,刚性件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连接,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不够大;搭接的质量不易保证,容易导致搭接点连接不到位或遗漏;而且,整个钢筋笼单位成本高;另外,预制构件预留的裸露拉筋伸出部分较多,在运输搬运过程中也容易变形,降低强度,也会导致预制构件在连接时,裸露拉筋与密封箍筋之间产生搭接冲突,增加了现场调整的投入,连接节点的稳固性不能切实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锚固强度高的组合式连接件,尤其适用于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间的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以上组合形成有连接空间的预制构件,各所述预制构件均埋设有至少一根端部朝向所述连接空间裸露的刚性棒,其包括:
结合架,置于所述连接空间内;以及
多根连接杆,其与刚性棒一一对应,各连接杆的两端部分别连接结合架和对应的刚性棒。
进一步地,所述结合架呈框体状,且框体状的结合架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各刚性棒一一对应且轴向对齐的连接孔;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部与对应的刚性棒相旋接,另一端部于所述连接孔处与所述结合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结合架呈球状或部分球状,且球状或部分球状的结合架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各刚性棒一一对应且轴向对齐的螺纹孔;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部与对应的刚性棒相旋接,另一端部于螺纹孔处与所述结合架相连接并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结合架呈球状或部分球状,且球状或部分球状的结合架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各刚性棒一一对应且轴向对齐的螺纹孔;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部与对应的刚性棒相旋接,另一端部于螺纹孔处与所述结合架相旋接。
进一步地,所述结合架呈鱼骨形,鱼骨形的结合架包含一主干连接条和多个与所述主干连接条连成一体的分支连接条;
各分支连接条开设有多个与刚性棒一一对应的连接孔;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部与对应的刚性棒相旋接,另一端部于连接孔处连接结合架。
进一步地,所述结合架与各所述连接杆之间的连接为螺栓球节点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连接件,通过连接杆和结合架的连接传递,将预制构件中的刚性件直接对接,实现了预制构件间的完全机械连接,连接强度大,连接稳固性高,更适用于装配式建筑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组合式连接件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实施例2的一种组合式连接件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实施例3的一种组合式连接件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实施例4的一种组合式连接件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编号说明:
10-连接空间、11-第一预制构件、12-第二预制构件、13-第三预制构件、14-第四预制构件、15-第五预制构件;
21-第一刚性棒、21a-第一刚性棒、21b-第一刚性棒、22-第二刚性棒、22a-第二刚性棒、22b-第二刚性棒、23-第三刚性棒、23a-第三刚性棒、23b-第三刚性棒,24-第四刚性棒、24a-第四刚性棒、24b-第四刚性棒;
30-连接杆、31-第一连接杆、31a-第一连接杆、31b-第一连接杆、32-第二连接杆、32a-第二连接杆、32b-第二连接杆、33-第三连接杆、33a-第三连接杆、33b-第三连接杆、34-第四连接杆、36a-螺母、36b-螺母、37-扭矩施加部;
40-结合架、41-主干连接条、42a-分支连接条、42b-分支连接条、42c-分支连接条、43-加强筋、44a-框边、44b-框边、44c-框边、44d-框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可以是混凝土预制墙、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柱、预制混凝土楼梯、预制混凝土楼板等任一种混凝土结构件,且混凝土结构件中均可埋设有由刚性棒组合形成的刚性骨架(如钢筋网)。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组合式连接件,用于连接十字形分布且组合形成有连接空间10的第一预制构件11、第二预制构件12、第三预制构件13及第四预制构件14。其中,第一预制构件11埋设有第一刚性棒21,第二预制构件12埋设有垂直于第一刚性棒21的第二刚性棒22,第三预制构件13埋设有与第一刚性棒21轴向相对的第三刚性棒23,第四预制构件14埋设有与第二刚性棒22轴向相对的第四刚性棒24。而且,第一刚性棒21的端部、第二刚性棒22的端部、第三刚性棒23的端部以及第四刚性棒24的端部均墩粗处理,且均朝向连接空间10裸露有内螺纹孔。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第三连接杆33、第四连接杆34以及置于连接空间10内的呈环状的结合架40。结合架40朝向第一刚性棒21、第二刚性棒22、第三刚性棒23以及第四刚性棒24分别开设有径向螺纹孔。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第三连接杆33和第四连接杆34的两端均形成有外螺纹端。第一连接杆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刚性棒21和结合架40相旋接,第二连接杆3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刚性棒22和结合架40相旋接,第三连接杆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刚性棒23和结合架40相旋接,第四连接杆34的两端分别与第四刚性棒24和结合架40相旋接。
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第三连接杆33和第四连接杆34的非螺纹杆段均设有扭矩施加部37,其设置可以为在其各个杆体的光杆段形成凸起、非圆面或开槽等形式,或者设为多边形截面,只要在不影响强度,扭矩施加部37可以为各种常用的便于施加力的模式。本实施例中,各预埋刚性棒的端部与其对应预制构件的端部相齐平,可方便预制构件的预制浇筑和搬运。当然,预埋的各刚性棒端部也可以方便地加工成外螺纹端,此时,旋接于各刚性棒的连接杆的一端部形成有与外螺纹端相应的内螺纹孔。
当然,本实施例中呈环状的结合架40,也适用于待连接的预埋刚性棒处于同一轴线上相对的情况,或其他非直角交叉等多种处于同一平面的情况,此时,将结合架40的环心位于连接空间10的几何中心即可。当然,也可为多个相互邻近的平面共用同一个环状的结合架4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并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组合式连接件用于连接十字形分布且组合形成有连接空间10的第一预制构件11、第二预制构件12、第三预制构件13及第四预制构件14。第一预制构件11埋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刚性棒21a和第一刚性棒21b,第二预制构件12埋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刚性棒22a和第二刚性棒22b,第三预制构件13埋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三刚性棒23a和第三刚性棒23b,第四预制构件14埋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四刚性棒24a和第四刚性棒24b。其中,第一刚性棒21a与第三刚性棒23a轴向相对,第一刚性棒21b与第三刚性棒23b轴向相对,第二刚性棒22a与第四刚性棒24a轴向相对,第二刚性棒22b与第四刚性棒24b轴向相对,第二刚性棒22a垂直于第一刚性棒21a。各个刚性棒的端部均朝向连接空间10裸露有规格相同的内螺纹孔。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连接件包括与刚性棒一一对应且旋接固定的多个连接杆30,以及置于连接空间10内的呈矩形框状的结合架40。结合架40包括框边44a、框边44b、框边44c和框边44d。框边44a垂直于第一刚性棒21a且朝向第一刚性棒21a和第一刚性棒21b分别开设有径向通孔,框边44b垂直于第二刚性棒22a且朝向第二刚性棒22a和第二刚性棒22b分别开设有径向通孔,框边44c垂直于第三刚性棒23a且朝向第三刚性棒23a和第三刚性棒23b分别开设有径向通孔,框边44d垂直于第四刚性棒24a且朝向第四刚性棒24a和第四刚性棒24b分别开设有径向通孔。各连接杆30均于径向通孔处形成外螺纹段,且在该外螺纹段处,旋接有螺母36a和螺母36b。螺母36a和螺母36b分别固定于径向通孔的两侧,用于将各连接杆30与结合架40紧固交叉连接。结合架40所开设的径向通孔只要满足内径小于螺母36a和螺母36b的外径且大于外螺纹段的外径即可,从而降低了各连接杆与其对应各框边之间的垂直度要求。
结合架40设有加强筋43,加强筋43可以根据强度、连接杆与结合架的连接位置等实际需要进行分布。
当然,本实施例中结合架40呈矩形框,也可以根据待连接的预制构件及预埋刚性棒的方向分布,选择其他多边形框的形式,只要满足刚性棒至少有一个多边形框的框边相垂直对应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并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组合式连接件用于连接T形分布且组合形成有连接空间10的第一预制构件11、第二预制构件12和第三预制构件13。第一预制构件11和第三预制构件13为相对的横梁,第二预制构件12为立柱。第一预制构件11埋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刚性棒21a和第一刚性棒21b,第二预制构件12埋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刚性棒22a和第二刚性棒22b,第三预制构件13埋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三刚性棒23a和第三刚性棒23b。第一刚性棒21a与第三刚性棒23a轴向相对,第一刚性棒21b与第三刚性棒23b轴向相对,第二刚性棒22a垂直于第一刚性棒21a。各个刚性棒的端部均朝向连接空间10裸露有规格相同的内螺纹孔。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连接件包括旋接于第一刚性棒21a端部的第一连接杆31a,旋接于第一刚性棒21b端部的第一连接杆31b,旋接于第二刚性棒22a端部的第二连接杆32a,旋接于第二刚性棒22b端部的第二连接杆32b,旋接于第三刚性棒23a端部的第三连接杆33a,旋接于第三刚性棒23b端部的第三连接杆33b,以及“王”字形的结合架40。各个连接杆的两端均形成有外螺纹端。“王”字形的结合架40置于矩形的连接空间10内,包含一主干连接条41、分支连接条42a、分支连接条42b以及分支连接条42c。分支连接条42a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刚性棒21a和第三刚性棒23a轴向相对,且朝向第一刚性棒21a和第三刚性棒23a分别开设有与外螺纹端匹配的内螺纹孔;分支连接条42b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刚性棒21b和第三刚性棒23b轴向相对,且朝向第一刚性棒21b和第三刚性棒23b分别开设有与外螺纹端匹配的内螺纹孔。分支连接条42c与第二刚性棒22a、第二刚性棒22b垂直,且分别开设有与第二刚性棒22a、第二刚性棒22b轴向相对的径向螺纹通孔,第二连接杆32a和第二连接杆32b于径向通孔处的外螺纹端,径向螺纹通孔与外螺纹端相匹配。
当然,本实施例中结合架40为“王”字形,也可以为其他由一主干连接条41和多个与主干连接条41连成一体的分支连接条组成的鱼骨形;主干连接条41的两端也可以开设螺纹孔;从主干连接条41上同一连接点伸出的分支连接条也可以与主干连接条41形成不同的角度。根据待连接的预制构件及预埋刚性棒的方向分布,选择不同的鱼骨形分布,只需要保证预埋刚性棒至少与一个分支连接条垂直,或与主干连接条或至少一个分支连接条轴向相对即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并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组合式连接件用于连接立体分布且组合形成有连接空间10的第一预制构件11、第二预制构件12、第三预制构件13、第四预制构件14及第五预制构件15。其中,第一预制构件11、第二预制构件12、第三预制构件13和第四预制构件14为十字形分布的横梁,第五预制构件15为立柱。各个预制构件中均埋设有若干刚性棒。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连接件包括与刚性棒一一对应旋接的多个连接杆30,以及置于连接空间10内的球状的结合架40。球状的结合架40朝向各个刚性棒均开设有螺纹孔。通过各连接杆30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刚性棒和结合架40的旋接,完成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
当然,本实施例中结合架40呈球状,也可以为部分球状,这种形态对于空间连接的预制构件适用性广。而对于待连接的预制构件之间常用的如同一平面的刚性棒垂直相对,平面之间相互垂直的结构,也可以采用立方体框架等结构。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了敞口形式的连接空间10,当然,连接空间也可以为封闭式的,例如在十字形分布的四个梁之上有与预制构件15相对的另一立柱,只需增加另一方向的结合架40的开孔以及相应的连接杆即可。
同时,当结合架40呈球状时,结合架40与连接杆30的连接形式也可以为螺栓球节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连接件,均采用完全机械对接,将预埋在待连接的预制构件中的刚性棒一一连接,连接的强度大,连接的对准度高。同时,螺纹连接的两个端部装配调节方便,适用于工程装配,也解决了余量调节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连接件,可以根据结合架简单的外形改变,适用于预制构件之间的多种形式的二维或三维的连接,可以解决多种装配式建筑节点的连接问题,适用范围广。为了说明简单明了,本实施例中所列举的均为常用、简化的结构,比如每个预制构件伸出的预埋刚性棒仅为1-4个,各个刚性棒之间为平行或垂直结构等,而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是不常见的异形连接,比如刚性棒之间为非平行或非垂直角度,每个预制构件伸出的刚性棒较多等,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连接件也可以完全适用。本实用新型所有的螺纹旋接部分,其相连接的两端均可以在内、外螺纹间转换,只要其相应的另一侧螺纹旋接部随之匹配转换即可,这些变形,均在本使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以上组合形成有连接空间的预制构件,各所述预制构件均埋设有至少一根端部朝向所述连接空间裸露的刚性棒,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合架,置于所述连接空间内;以及
多根连接杆,其与刚性棒一一对应,各连接杆的两端部分别连接结合架和对应的刚性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架呈框体状,且框体状的结合架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各刚性棒一一对应且轴向对齐的连接孔;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部与对应的刚性棒相旋接,另一端部于所述连接孔处与所述结合架相连接并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于所述连接孔处形成有外螺纹段;
所述连接孔为通孔,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结合架由旋接于该外螺纹段的螺母紧固;
或,所述连接孔为匹配该外螺纹段的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架呈球状或部分球状,且球状或部分球状的结合架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各刚性棒一一对应且轴向对齐的螺纹孔;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部与对应的刚性棒相旋接,另一端部于螺纹孔处与所述结合架相旋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架呈鱼骨形,鱼骨形的结合架包含一主干连接条和多个与所述主干连接条连成一体的分支连接条;
各分支连接条开设有多个与刚性棒一一对应的连接孔;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部与对应的刚性棒相旋接,另一端部于连接孔处连接结合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孔位于分支连接条的端部和/或主干连接条的端部,所述连接杆于连接孔处形成有外螺纹端,所述连接孔为与该外螺纹端匹配的螺纹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垂直于分支连接条,所述连接杆于所述连接孔处形成有外螺纹段;
所述连接孔为通孔,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分支连接条由旋接于该外螺纹段的螺母紧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架与各所述连接杆之间的连接为螺栓球节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架设有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杆设有扭矩施加部。
CN201821127879.6U 2018-07-17 2018-07-17 组合式连接件 Active CN208650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7879.6U CN208650281U (zh) 2018-07-17 2018-07-17 组合式连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7879.6U CN208650281U (zh) 2018-07-17 2018-07-17 组合式连接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50281U true CN208650281U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84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27879.6U Active CN208650281U (zh) 2018-07-17 2018-07-17 组合式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502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9966A (zh) * 2020-10-27 2021-02-12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9966A (zh) * 2020-10-27 2021-02-12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12359966B (zh) * 2020-10-27 2022-04-29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8872B (zh) 双套筒钢结构梁柱节点及安装方法
CN206607687U (zh) 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及装配式建筑物
CN108193782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模块化框架节点及其装配方法
CN106049709A (zh) 一种组合联肢剪力墙的连接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7846687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模块化框架节点
CN209244226U (zh) 一种脚手架斜拉式工字钢悬挑梁
CN208650281U (zh) 组合式连接件
CN104712102A (zh) 一种带有空间网格状结构的凹槽式钢筋连接器
CN107401219B (zh) 易安装更换的防屈曲耗能构件的柱梁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208363267U (zh) 一种单边预应力全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节点
WO2016119035A1 (pt) Torre de materiais estruturais e método de montagem
CN201991142U (zh) 一种复合套筒式钢筋连接装置
CN207228330U (zh) 一种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组合的预制装配式框架
CN208884724U (zh) 建筑类交叉连接件、t形连接件及十字连接件
CN109972773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组件
CN206607686U (zh) 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及装配式建筑物
CN109594686A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
CN103216014A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
CN108729546A (zh) 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干式梁柱连接结构
CN205976090U (zh) 一种组合联肢剪力墙的连接体系
CN104131621A (zh) 一种用于箱型截面曲面网壳的x型节点板
CN109837996A (zh) 一种实心球套筒节点
CN110616855A (zh) 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机械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N110318472A (zh) 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梁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N204139332U (zh) 用于箱型截面曲面网壳的x型节点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