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46732U - 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46732U
CN208646732U CN201820814798.7U CN201820814798U CN208646732U CN 208646732 U CN208646732 U CN 208646732U CN 201820814798 U CN201820814798 U CN 201820814798U CN 208646732 U CN208646732 U CN 208646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lind zone
vehicle blind
luminescent layer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147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昌富
戴敏
彭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147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46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46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46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包括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的发光层、导光罩和不透光的本体,所述发光层、所述导光罩和所述本体从下往上依次连接,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光层,所述透光层通过所述导光罩与所述发光层连通。实施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发光层、导光罩和本体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在车辆进行变道时,当车辆盲区范围内有靠近车辆的物体时,发光层发出警示光线,通过导光罩和透光层透射出警示光线,提醒驾驶员,实现消除车辆盲区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防止出现眩光现象,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拥有汽车的用户越来越多,交通压力也在逐步递增,交通安全问题也被广大社会群体越来越重视。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进行变道时,驾驶员通常借助内、外后视镜的镜片成像原理获取车辆侧后方的周围环境,由于光线直线传播,导致车辆的两侧会存在盲区范围,如果有车辆或其他危险物进入盲区范围内,在变道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事故,造成安全隐患。
目前,现有的车辆盲区警示系统通过在车辆后方的保险杠上安装雷达探测装置,并在车辆的外后视镜的镜片上集成报警指示器。在车辆进行变道时,当雷达探测装置检测到车辆盲区范围内有靠近车辆的物体时,通过外后视镜的镜片上的报警指示器提醒驾驶员,从而起到提醒作用。
然而,发明人在实现过程中发现,现有的车辆盲区警示系统由于报警指示器集成在外后视镜的镜片上,成本高,并且在晚上或者下雨的时候驾驶时,报警指示器的点亮容易在镜片上引起眩光,影响驾驶员观察镜片上的图像,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可消除车辆盲区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防止出现眩光现象,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的发光层、导光罩和不透光的本体,所述发光层、所述导光罩和所述本体从下往上依次连接,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光层,所述透光层通过所述导光罩与所述发光层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罩包括至少一个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层的发光角度的咬花面。
进一步的,所述外后视镜包括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所述左外后视镜的所述发光角度的度数为290度-320度,所述右外后视镜的所述发光角度的度数为200度-220度。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层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底座与所述本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透光层的形状为带有标志的图案。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装饰罩连接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为塑料连接板,所述连接结构沿着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盲区警示系统,包括外后视镜、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如前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所述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车辆盲区警示装置的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装饰罩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控制器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盲区警示装置的所述发光层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传感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的周围设置有与所述本体相对应的台阶,所述台阶朝向所述装饰罩的内部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包括光检测单元,所述控制器包括灯光亮度调节单元,所述灯光亮度调节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发光层连接,所述灯光亮度调节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光检测单元通信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发光层、导光罩和本体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在车辆进行变道时,当车辆盲区范围内有靠近车辆的物体时,发光层发出警示光线,通过导光罩和透光层透射出警示光线,提醒驾驶员,实现消除车辆盲区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防止出现眩光现象,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发光层的发光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车辆盲区警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该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的发光层11、导光罩12和不透光的本体13,发光层11、导光罩12和本体13从下往上依次连接,本体1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光层131,透光层131通过导光罩12与发光层11连通。
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可以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的任意位置,只要驾驶员能够看到发光层11发出的警示光线即可。最佳地,为了使驾驶员更容易看到发光层11发出的警示光线,车辆盲区警示装置设置在外后视镜与车身连接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可以与装饰罩进行卡接,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固定在装饰罩上。
发光层11用于当车辆盲区范围内有靠近车辆的物体时,发出警示光线。
导光罩12用于将发光层11发出的警示光线导向驾驶侧。导光罩12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yl Methacrylate,PMMA)或者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塑料材质注塑成型,提高透光率,并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固定在本体13上。
本体13用于将发光层11和导光罩12固定在装饰罩上。透光层131与本体13一体成型,透光层131采用PMMA或者PC塑料材质注塑成型,提高透光层131的透光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通过将发光层、导光罩和本体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在车辆进行变道时,当车辆盲区范围内有靠近车辆的物体时,发光层发出警示光线,通过导光罩和透光层透射出警示光线,提醒驾驶员,实现消除车辆盲区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防止出现眩光现象,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
可选地,导光罩12包括至少一个导光柱121,导光柱121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发光层11的发光角度的咬花面。
为了更好地控制发光角度,导光柱121的形状为圆柱形,导光柱121设置在发光层11的上方。通过在导光柱121的表面设置咬花面,调整导光柱121上的入射光线的角度,并将光线控制在驾驶员所需的观察区域内。
导光柱121的数量可根据发光层11的大小来确定,发光层11的体积越大,导光柱121的数量越多。较佳地,导光柱121的数量为三个,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发光角度。
可选地,外后视镜包括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左外后视镜的发光角度的度数为290度-320度,右外后视镜的发光角度的度数为200度-220度。
发光角度的度数是以车辆的左右方向为X轴,车辆的前后方向为Y轴,形成笛卡尔坐标系,如图3所示,外后视镜的发光角度的度数是以X轴的正方向为起始点,按时针方向旋转来计算。通过将左外后视镜的发光角度的度数设置为290度-320度,右外后视镜的发光角度的度数设置为200度-220度,提高光的利用率,从而使驾驶员能够更好地观察到发光层11发出的警示光线,并减少对其他后方车辆的干扰,进一步提高车辆行驶安全。
可选地,发光层11包括底座111、以及设置在底座111上的印刷电路板112,印刷电路板112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113,底座111与本体13连接。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1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LED113设置在导光柱121的下方,从而实现消除车辆盲区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防止出现眩光现象,结构简单,成本低。
可选地,透光层131的形状为带有标志的图案。
透光层131可以通过光雕技术在黑色喷漆面上形成带有标志的图案,使本体13中有图案的区域为透光区域,其他区域为不透光区域,通过将透光层131的形状设为带有标志的图案,提高车辆盲区警示装置的识别度,降低成本。
较佳地,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盲区警示装置的识别度,透光层131为两个,两个透光层131并列设置。
可选地,为了提高连接稳定性,防止本体13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与装饰罩连接的连接结构132。
可选地,连接结构132为塑料连接板,连接结构132沿着远离本体13的方向延伸。
连接结构132通过反扣卡接在外后视镜的装饰罩上,并由外向内推动连接结构132,使连接结构132与外后视镜的装饰罩卡接,从而实现本体13固定在外后视镜的装饰罩上,结构简单,成本低。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实施例二为实施例一的系统结构,因此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如图3和图4所示,该车辆盲区警示系统包括外后视镜2、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如前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1,外后视镜2的装饰罩21上设置有开口,车辆盲区警示装置1的本体13通过开口与装饰罩21形成密闭空间,控制器的一端与车辆盲区警示装置1的发光层11连接,控制器的另一端与传感器通信连接。
外后视镜2包括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可以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的任意位置,只要驾驶员能够看到发光层11发出的警示光线即可。最佳地,为了使驾驶员更容易观察到警示光线,车辆盲区警示装置1设置在外后视镜与车身连接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21上。
传感器设置在车辆的后方的保险杠上,用于检测车辆的盲区范围内是否有靠近车辆的物体。传感器可以为雷达探测装置,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只要能够到检测盲区范围内靠近车辆的物体即可。
控制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车辆的中央控制器中,用于控制车辆盲区警示装置1的发光层11发出警示光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盲区警示系统,通过传感器探测车辆盲区内靠近车辆主体的物体,当车辆盲区范围内有靠近车辆的物体时,通过控制器控制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的发光层发出警示光线,然后通过导光罩和透光层透射出警示光线,提醒驾驶员,实现消除车辆盲区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防止出现眩光现象,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
可选地,开口的周围设置有与本体13相对应的台阶22,台阶22朝向装饰罩21的内部方向延伸。
为了与车辆盲区警示装置1连接,装饰罩21上设置有与车辆盲区警示装置1的连接结构132相对应的塑料连接板,车辆盲区警示装置1与装饰罩21通过塑料连接板卡接,因此,车辆盲区警示装置1与装饰罩21之间会存在安装公差,通过台阶22可以减小车辆盲区警示装置1与装饰罩21内外向的安装公差,使车辆盲区警示装置1与装饰罩21连接更加紧密,防止出现异响。
可选地,传感器包括光检测单元,控制器包括灯光亮度调节单元,灯光亮度调节单元的一端与发光层11连接,灯光亮度调节单元的另一端与光检测单元通信连接。
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环境光的变化,识别出白天与黑夜。灯光亮度调节单元用于根据光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环境光的变化,通过控制输出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Modulation,PWM)信号的占空比,控制发光层11的灯光亮度。当光检测单元检测到环境光为白天时,灯光亮度调节单元控制发光层11的灯光亮度加强;当光检测单元检测到环境光为黑夜时,灯光亮度调节单元控制发光层11的灯光亮度减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通过将发光层、导光罩和本体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在车辆进行变道时,当车辆盲区范围内有靠近车辆的物体时,发光层发出警示光线,通过导光罩和透光层透射出警示光线,提醒驾驶员,实现消除车辆盲区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防止出现眩光现象,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的发光层、导光罩和不透光的本体,所述发光层、所述导光罩和所述本体从下往上依次连接,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光层,所述透光层通过所述导光罩与所述发光层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罩包括至少一个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层的发光角度的咬花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后视镜包括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所述左外后视镜的所述发光角度的度数为290度-320度,所述右外后视镜的所述发光角度的度数为200度-22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底座与所述本体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层的形状为带有标志的图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装饰罩连接的连接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塑料连接板,所述连接结构沿着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
8.一种车辆盲区警示系统,包括外后视镜、传感器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装置,所述外后视镜朝向驾驶侧的装饰罩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车辆盲区警示装置的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装饰罩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控制器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盲区警示装置的所述发光层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传感器通信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周围设置有与所述本体相对应的台阶,所述台阶朝向所述装饰罩的内部方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盲区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光检测单元,所述控制器包括灯光亮度调节单元,所述灯光亮度调节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发光层连接,所述灯光亮度调节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光检测单元通信连接。
CN201820814798.7U 2018-05-29 2018-05-29 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08646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14798.7U CN208646732U (zh) 2018-05-29 2018-05-29 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14798.7U CN208646732U (zh) 2018-05-29 2018-05-29 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46732U true CN208646732U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80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14798.7U Active CN208646732U (zh) 2018-05-29 2018-05-29 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467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4015A (zh) * 2022-05-10 2022-07-01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盲区报警系统、车辆及报警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4015A (zh) * 2022-05-10 2022-07-01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盲区报警系统、车辆及报警方法
CN114684015B (zh) * 2022-05-10 2024-01-02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盲区报警系统、车辆及报警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6843B2 (en) Steering wheel light bar
US10974572B2 (en)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vehicle and a road user in the surroundings of a vehicle
US20200406817A1 (en) Vehicle illumin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772700B2 (en) Vehicle illumin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713953B2 (en) Exterior mirror assembly with blind zone indication module
US9815406B2 (en) Steering wheel light bar
US9821703B2 (en) Steering wheel light bar
US8378802B2 (en) Exterior rear view mirror with indicator light
US9233638B2 (en) Steering wheel light bar
JP5577038B2 (ja) 高輝度ディスプレイを含む車両リアビューアセンブリ
ES2586107T3 (es) Conjunto de espejo retrovisor interior sin marco
US20180222387A1 (en) Blind Zone Monitoring Method, License Plate Frame Device with Blind Zone Monitoring Function and Rearview Mirror
CN105517844A (zh) 车辆的用于显示图像的后视组件
CN106627379A (zh) 汽车变道盲区报警信号控制系统及装置
CN209776303U (zh) 汽车盲区监测系统
CN208646732U (zh) 车辆盲区警示装置及系统
CN106828324B (zh) 汽车外后视镜的盲区警告指示装置
US8596839B2 (en) Lighting element for homogenous appearance
CN206812894U (zh) 汽车变道盲区报警信号控制装置
CN206561810U (zh) 汽车变道盲区辅助装置
CN205686302U (zh) 用于汽车外后视镜的盲区警告指示装置
CN209776314U (zh) 一种汽车盲区监测后视镜
CN207389061U (zh) 带夜视功能的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
CN206141440U (zh) 具有盲区监测功能的汽车后视镜
CN214172137U (zh) 透光镜、车辆前雾灯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