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32539U - 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32539U
CN208632539U CN201821191854.2U CN201821191854U CN208632539U CN 208632539 U CN208632539 U CN 208632539U CN 201821191854 U CN201821191854 U CN 201821191854U CN 208632539 U CN208632539 U CN 208632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tron
algae
pipe fitting
carbon dioxide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918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常君
徐斌
种道永
蔡胜
郭泽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IXINGNONG GROUP CO Ltd
ZHANJIANG HAIXINGNONG MARINE ORGANISM Technology Co Ltd
Hainan Hisenor Marine Organis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IXINGNONG GROUP CO Ltd
ZHANJIANG HAIXINGNONG MARINE ORGANISM Technology Co Ltd
Hainan Hisenor Marine Organis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IXINGNONG GROUP CO Ltd, ZHANJIANG HAIXINGNONG MARINE ORGANISM Technology Co Ltd, Hainan Hisenor Marine Organis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IXINGNO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918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32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32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32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可向下方释放营养液的进营养液装置,进营养液装置下方设有用于盛放藻种的培养管,培养管下端密封连接有底座,底座的出液口与管件连接,管件设有能够进行封堵的第一球阀和能够将管件内的藻液输送至外部的输送泵;还包括能够向培养管中输送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补气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藻类培养装置能够为藻类提供培养的空间、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实现了藻类的培养过程。且该装置操作自动化,能够节省人力,还具有不易污染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藻类中继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微藻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作为海水养殖的优质生物饵料和饵料添加剂、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等。藻类的高密度稳定培养技术及相关装备的开发有助于提升藻类的应用价值。由于应用价值广泛,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培养大量高密度的澡液来供应生产性培养接种使用。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藻类高密度培养的培养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藻类培养装置,能够完成对藻类的高密度中继培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可向下方释放营养液的进营养液装置,所述进营养液装置下方设有用于盛放藻种的培养管,所述培养管下端密封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出液口与管件连接,所述管件设有能够封堵所述管件的第一球阀和能够将所述管件内的藻液输送至外部的输送泵;还包括能够向所述培养管中输送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补气装置。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补气装置包括能够伸入至藻液中的细化器和与所述细化器连接的二氧化碳罐。
优选的,所述细化器和所述二氧化碳罐之间设有加热减压器。
优选的,所述培养管的外侧设有用于补充光源的灯管。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细化器、所述进营养液装置和所述灯管的支架。
优选的,所述支架为镀锌钢制件。
优选的,所述培养管为亚克力圆管;或,所述输送泵为离心泵。
优选的,所述底座为方便藻液排出的锥形底座。
优选的,所述培养管至少有两个,各所述培养管的底端均设有所述底座,各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管件之间均设有第二球阀。
优选的,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二球阀之间密封连接有弯头,所述第二球阀与三通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通的另外两端与所述管件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可向下方释放营养液的进营养液装置、位于进营养液装置下方的培养管、与培养管下端密封连接的底座、与底座出液口连接的管件以及能够向培养管中输送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补气装置。其中,管件设有能够进行封堵的第一球阀和能够将管件内的藻液输送至外部的输送泵。
在工作过程中,培养管中放置有待培养的藻类,进营养液装置向培养管中注入营养液,同时第一球阀关闭,使藻类处于培养管中进行培养。当培养完毕后,打开第一球阀,同时启动输送泵,使培养管中的藻类进入下一级培养池或者直接使用,完成藻类的培养过程。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补气装置向藻液中吹入二氧化碳,从而保障藻类的光合作用。
本申请提供的藻类培养装置能够为藻类提供培养的空间、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实现了藻类的培养过程。且该装置操作自动化,能够节省人力,还具有不易污染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藻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为:
培养管1、底座2、支架3、进营养液装置4、灯管5、气管6、细化器7、管件8、第一球阀9、输送泵10、二氧化碳罐11;
底座本体21、弯头22、第二球阀23、三通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藻类培养装置,能够完成对藻类的高密度中继培养。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藻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可向下方释放营养液的进营养液装置4,进营养液装置4下方设有用于盛放藻种的培养管1,培养管1下端密封连接有底座2,底座2的出液口与管件8连接,管件8设有能够封堵管件8的第一球阀9和能够将管件8内的藻液输送至外部的输送泵10;还包括能够向培养管1中输送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补气装置。
具体的,进营养液装置4可以具体为输送管;培养管1可以具体为亚克力或其他透光材料制成的管状制件,培养管1上端开口、且培养管1位于输送管管口的下方,向输送管通入营养液即可将营养液送至培养管1中。培养管1的下端与底座2的上端通过树脂或其他粘结剂密封连接,底座2设置有出液口,且出液口与管件8连接。第一球阀9能够控制管件8的关断;输送泵10可具体选用离心泵或其他种类的水泵。
在工作过程中,培养管1中放置有待培养的藻液,营养液通过输送管进入培养管1中,对培养管1内部的藻液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在藻液培养时管件8上的第一球阀9处于关闭状态,使藻液保留在底座2及培养管1内部。当藻细胞培养完成后,打开第一球阀9使藻液进入管件8,而后利用输送泵10将管件8内部的藻液抽取至下一培养池或直接使用。同时,在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补气装置能够向藻液中吹入二氧化碳,提高藻类光合作用的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藻类培养装置能够为藻类提供培养的空间、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实现了藻类的培养过程。且该装置操作自动化,能够节省人力,还具有不易污染、便于制作与维护的特点。
进一步的,为了优化藻类培养装置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二氧化碳补气装置包括能够伸入至藻液中的细化器7和与细化器7连接的二氧化碳罐11。具体的,细化器7位于藻液中,同时细化器7通过气管6与二氧化碳罐11的出气口连接,细化器7能够使进入藻液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更加细腻,加强二氧化碳与藻液的混合效果。
进一步的,考虑到二氧化碳罐11中通常存储低温液态的二氧化碳,因此为了保障二氧化碳能够充分溶于藻液中,细化器7和二氧化碳罐11之间设有加热减压器。加热减压器能够调节出气压力并加热气体,使液态二氧化碳升温汽化,从而提高其溶于藻液的效率。
可选的,考虑到阴雨天气光照强度较弱,不利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本实施例中,培养管1的外侧设有用于补充光源的灯管5。当光照强度不足时灯管5为培养管1补充光源,提高藻类的生长速度。
可选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对各部件进行安装与固定,本实施例中,藻类培养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细化器7、进营养液装置4和灯管5的支架3。支架3可以具体采用镀锌钢材料或其他耐腐蚀的材料制成。支架3包括固定连接的横梁和竖梁,其中竖梁固定于培养室的地面上,横梁的上侧与进营养液装置4固定连接,横梁的下侧与灯管5固定,同时气管6也可通过管卡固定在横梁上。支架3将灯管5、进营养液装置4、气管6等部件固定成为一个整体,提高藻类培养装置的整体性。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培养管1中的藻类排出,本实施例中,底座2呈锥形。底座2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底座2的内侧壁可以呈锥形或半球形,出液口设置在底座2的下端,从而使底座2内部的液体能够全部排出。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藻类的培养量,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藻类培养装置的培养管1至少有两个,各培养管1的底端均设有底座2,各出液口和管件8之间均设有第二球阀23。具体的,一个培养组包括培养管1和底座2,藻类培养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培养组,各培养组之间并联设置,全部底座2均与同一管件8连接。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利用多个培养组同时对藻类进行培养,从而提高藻产量。
进一步的,为了优化藻类培养装置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出液口和第二球阀23之间密封连接有弯头22,第二球阀23与三通24的第一端连接,三通24的另外两端与管件8连通。
具体的,底座2包括底座本体21、弯头22、第二球阀23和三通24;其中,底座本体21的出液口与弯头22的第一端连接,弯头22的第二端与第二球阀23连接,第二球阀23与三通24的一个端口连接,而三通24的另外两个端口与管件8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的底座2,每个底座2均能够通过第二球阀23独立控制底座本体21的开闭状态,使各个培养组能够对藻类进行单独培养。
需要说明的是,若初始藻种较少,同时分配至多个培养组中可能由于初始密度低而造成藻类无法生长或生长周期长的问题。因此,可先将藻种分配至一个培养组中进行初步培养,此时,该培养组中的第二球阀23处于关闭状态。当藻种培养至一定密度时打开全部培养组的第二球阀23,使藻种自动分流至全部培养管1中,并在各培养管1中通入营养液对藻类进行同时培养,此过程中第一球阀9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当藻类培养完毕,则打开第一球阀9、全部第二球阀23,并启动输送泵10将藻类抽取至管件8外部,进行后续处理。
可以理解的,为使图片简洁,图1中仅简单示意底座2的结构,而实际使用过程中,图1中标注的底座2均采用图2中提供的完整结构。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进营养液装置4、弯头22、三通24、管件8均采用PVC材质制成,直径为50mm。培养管1采用有机玻璃制成,直径50cm,高200cm。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藻类培养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向下方释放营养液的进营养液装置(4),所述进营养液装置(4)下方设有用于盛放藻种的培养管(1),所述培养管(1)下端密封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出液口与管件(8)连接,所述管件(8)设有能够封堵所述管件(8)的第一球阀(9)和能够将所述管件(8)内的藻液输送至外部的输送泵(10);还包括能够向所述培养管(1)中输送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补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补气装置包括能够伸入至藻液中的细化器(7)和与所述细化器(7)连接的二氧化碳罐(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化器(7)和所述二氧化碳罐(11)之间设有加热减压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管(1)的外侧设有用于补充光源的灯管(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细化器(7)、所述进营养液装置(4)和所述灯管(5)的支架(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为镀锌钢制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管(1)为亚克力圆管;或,所述输送泵(10)为离心泵。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为方便藻液排出的锥形底座。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管(1)至少有两个,各所述培养管(1)的底端均设有所述底座(2),各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管件(8)之间均设有第二球阀(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二球阀(23)之间密封连接有弯头(22),所述第二球阀(23)与三通(2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通(24)的另外两端与所述管件(8)连通。
CN201821191854.2U 2018-07-26 2018-07-26 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Active CN208632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1854.2U CN208632539U (zh) 2018-07-26 2018-07-26 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1854.2U CN208632539U (zh) 2018-07-26 2018-07-26 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32539U true CN208632539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38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91854.2U Active CN208632539U (zh) 2018-07-26 2018-07-26 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325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1044A (zh) * 2020-03-31 2020-07-14 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工厂化的饵料微藻培养方式
CN114292731A (zh) * 2022-02-11 2022-04-08 华润电力(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藻类培养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1044A (zh) * 2020-03-31 2020-07-14 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工厂化的饵料微藻培养方式
CN114292731A (zh) * 2022-02-11 2022-04-08 华润电力(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藻类培养系统
CN114292731B (zh) * 2022-02-11 2024-04-02 华润电力(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藻类培养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58421B2 (en) Circulatory photobioreactor
CN208632539U (zh) 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CN210193886U (zh) 一种高效封闭式海洋微藻培养光生物反应器
CN201245657Y (zh) 微藻培养光生物反应器
CN204490886U (zh) 一种生物纤维素发酵系统
CN103476245A (zh) 用于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反应器
MX2012005674A (es) Sistema de cultivo de microalgas.
CN104988059B (zh) 一种用于藻类养殖的光生物反应器
CN104152344A (zh) 一种用于培养底栖微藻的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培养方法
CN102031225A (zh) 一种在线刷洗的微藻培养装置
KR101670129B1 (ko) 광 반응 미세조류 배양장치 및 배양방법
CN102344888B (zh) 循环式光生物反应器
CN206751785U (zh) 一种硅藻培养板式反应器
CN209162085U (zh) 一种动物细胞培养的发酵罐
CN106635768B (zh) 生物微藻光合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1301313Y (zh) 一种光合细菌培养装置
AU2019100893A4 (en) An efficient production equipment of microalgae active cell nutrition solution
CN107460129A (zh) 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
CN108285859B (zh) 一种新型气动式念珠藻属藻类跑道池培养系统
CN202925000U (zh) 一种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
CN208008801U (zh) 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
CN106010951A (zh) 一种家用螺旋藻培养装置
CN108998347A (zh) 一种藻桶
CN204298406U (zh) 一种可实现连续性培养的光生物反应装置
CN215269918U (zh) 一种专门用于马铃薯原原种无土栽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