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17660U - 多功能生物降解池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生物降解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17660U
CN208617660U CN201821246425.0U CN201821246425U CN208617660U CN 208617660 U CN208617660 U CN 208617660U CN 201821246425 U CN201821246425 U CN 201821246425U CN 208617660 U CN208617660 U CN 208617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collecting
tank
sedimentation basin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464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师旷玺
师存恩
习日孟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iNb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Qibo Ai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Qibo Ai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Qibo Ai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464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17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17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17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生物降解池,降解池内设置一对竖直平行隔板,隔板设有过滤孔,一对平行隔板将降解池间隔成集水池、厌氧菌床池、沉淀池;集水池的侧壁上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出水口置于集水池中下部;厌氧菌床池内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沉淀池的侧壁上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进水口设置在沉淀池中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增加降解池的厌氧菌群数量和活性,加快生活污水的降解速度;污水处理系统设置成多功能区域化的生物降解池;在保证整个水体流动的前提下,提高降解池的过滤效果;出水管进水口置于沉淀池的中部,保证澄清的处理后生活污水的排放质量;满足不同规模生活污水处理的实际需求。

Description

多功能生物降解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降解池,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生物降解池。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可利用淡水资源有限的国家,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但这些水资源并不是都可以利用的,利用时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如果开发利用过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当影响,甚至导致生态环境的崩溃。在加上水资源浪费、污染以及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等原因,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危机。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污水处理净化再利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生活污水由于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难度较大,常需要大型的处理设备,传统污水处理的水解酸化过程,是通过降解池内的厌氧菌对污水进行自然的厌氧水解处理,但是降解池内厌氧菌群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又因为水体中没有合适的附着菌床,厌氧菌群的繁殖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生活污水自然水解过程为厌氧菌群提供的能量源也及其有限,其结果必然是水解酸化过程长,效率低,同时由于降解池水体流动性较大,进一步影响厌氧菌群对生活污水的降解速度;而小型工厂或者家庭来说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也存在面积庞大、设备复杂、处理时间长或存在处理效果不佳、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因此针对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现状,急迫需要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成本低廉、污水处理效果显著,能够大幅提升水解酸化效率的多功能生物降解池。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多功能生物降解池,其包括密封的降解池,所述降解池内竖直方向平行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中部均布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隔板均布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降解池依次间隔成集水池、厌氧菌床池、沉淀池,所述集水池、所述厌氧菌床池、所述沉淀池三者的体积比例为3-5∶2-3∶1-2;所述集水池一侧侧壁上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出水口穿过所述集水池的侧壁置于所述集水池的中下部;所述厌氧菌床池内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所述沉淀池一侧侧壁上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进水口穿过所述沉淀池的侧壁置于所述沉淀池的中部,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高度不高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为玻璃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孔和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均为0.8-1.0cm。
进一步的,所述中度木质化纤维为芦苇纤维或麻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上方的降解池顶面设有集水池检查孔;所述厌氧菌床池上方的所述降解池顶面设有厌氧菌床池第一检查孔和厌氧菌床池第二检查孔;在所述出水管上方的所述降解池顶面设有沉淀池检查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通过设置厌氧菌床池并在其内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一方面对生活污水中的大颗粒杂物、悬浮物、非溶解性大块有机物进行拦截过滤,另一方面为厌氧菌群提供附着繁殖的菌床,利于厌氧菌的繁殖,增加降解池的厌氧菌群数量,同时中度木质化纤维在自身的分解过程中可以缓慢释放碳源,为厌养微生物的活动提供能量,保持厌氧菌群的活性,加快生活污水的降解速度;2、将原有污水处理设备系统中单一的水解酸化降解池,改进成由集水池、厌氧菌床池、沉淀池组合而成的多功能生物降解池;集水池和厌氧菌床池之间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底部和顶部不设过滤孔,对初步排入降解池的生活污水起到沉淀、隔离悬浮物的作用,便于相对澄清的污水进入厌氧菌床池,集水池和厌氧菌床池之间设置的第一隔板中部及厌氧菌床池和沉淀池之间设置的第二隔板均带有过滤孔,在保证整个水体流动的前提下,提高降解池的过滤效果,使得较为澄清的处理污水排放至沉淀池,为后续一系列工艺的有效完成提供保证;3、将沉淀池污水的出水管进水口置于沉淀池的中部,因为沉淀池底部会存在一定的沉淀物,同时其顶部也会有漂浮物的存在,因此出水管进水口对处理后生活污水较为澄清的部分进行排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活污水的处理质量;4、由于合理的结构和多功能区域设计,转变了以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型化的现状,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有限的设备空间,根据需要设计出合适的设施,在确保水解酸化降解效率的同时满足不同规模生活污水处理的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降解池1,第一隔板2,第一过滤孔2-1,第二隔板3,第二过滤孔3-1,集水池4,厌氧菌床池5,沉淀池6,进水管7,降解池顶面8,降解池内顶面8-1,进水管出水口9,中度木质化纤维10,出水管11,出水管进水口12,集水池检查孔13,厌氧菌床池第一检查孔14,厌氧菌床池第二检查孔15,沉淀池检查孔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多功能生物降解池,其包括密封的降解池1,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降解池1的高度设计成4m,降解池1内竖直方向平行设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均为玻璃钢板,采用玻璃钢板主要是因为其强度高,并且价格适中经济性好;第一隔板2的中部均布第一过滤孔2-1,第二隔板3整体均布第二过滤孔3-1,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的上部和下部都设有50cm的不透水部分,便于生活污水在集水池4中进行初步的堆积,一方面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厌氧反应,同时也可对生活污水起到初步沉淀和隔离悬浮物的作用;第一过滤孔2-1和第二过滤孔3-1的孔径均为0.8-1.0cm;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将降解池1依次间隔成集水池4、厌氧菌床池5、沉淀池6三个池体,集水池4、厌氧菌床池5、沉淀池6三者的体积比例为3-5∶2-3∶1-2;在本实施例中三者的体积比例为3∶2∶1,集水池4一侧侧壁上部设有进水管7,进水管7的管顶距离降解池内顶面8-1距离为0.2m,进水管7上方的降解池顶面8设有集水池检查孔13,进水管出水口9穿过集水池4侧壁置于集水池4中下部,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出水口9距集水池4的底部距离在60cm以上,以免进水时冲起集水池4底部的沉淀物;厌氧菌床池5内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中度木质化纤维10为芦苇纤维或麻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本实施例中中度木质化纤维10选用麻纤维,厌氧菌床池5中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后需要有一定的间隙,这样中度木质化纤维10对大的污染物具有拦截和过滤的作用,将大块有机杂质拦截在集水池4中进行充分的水解酸化分解,避免其进入后续工艺,为后续工艺的可生化性和正常运行提供有利条件,厌氧菌床池5上方的降解池顶面8设有厌氧菌床池第一检查孔14和厌氧菌床池第二检查孔15,为了方便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并观察其分解情况,可以将厌氧菌床池第一检查孔14和厌氧菌床池第二检查孔15分别设置在沿降解池1进出水方向上的降解池顶面8两端,实时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保证中度木质化纤维10的填充总量和间隙,防止中度木质化纤维10形成的菌床出现较大空洞;沉淀池6一侧侧壁上部设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穿过沉淀池6侧壁置于沉淀池6内,出水管进水口12设置在沉淀池6的池体中部,出水管11的出水端的高度不高于进水管7的进水端的高度,在出水管11上方的降解池顶面8设有沉淀池检查孔16。
工作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合适的设施场地,设置本实施例,对本实施例的设备进行设施检测,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在工作之初,将本实施例的进水管7与生活污水排放管路进行连接,将出水管11同下游设备对接,同时在厌氧菌床池5内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本实施例中中度木质化纤维10选用麻纤维,作为本实施例厌氧菌床池5的填充材料,并填充满厌氧菌床池5,但是要确保填充材料间有一定的间隙,如此由中度木质化纤维10构成的厌氧菌床既有一定的密度,又有一定的间隙,对大的污染物具有拦截和过滤的作用,将大块有机杂质拦截在集水池4中进行充分分解,避免其进入后续工艺,为后续工艺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将本实施例与相关设备连接完成后,对本实施例整体设备的性能再次检查调试,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条件,投产使用。
在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中,生活污水会从进水管7排放至降解池1内部,进水管出水口9设置在距离集水池4底至少60cm以上,生活污水首先在集水池4底部储存,由于间隔在集水池4和厌氧菌床池5之间的第一隔板2的底部不设有过滤孔,所以随着生活污水通过进水管出水口9大量排入到集水池4底部,生活污水会在集水池4底部进行初步的水解和较大杂质的沉积,随着水量增加,生活污水会通过第一隔板2中部的第一过滤孔2-1流向厌氧菌床池5中,因为厌氧菌床池5中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其形成的厌氧菌床能够促进厌氧菌群的着床和繁殖,为厌氧菌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活环境,有效提高生活污水在降解池1中的降解效率,同时中度木质化纤维10的自身降解缓慢释放的碳源能够为厌氧菌群提供持续稳定的能量,进一步确保厌氧菌群的生物活性,提高降解池1内总体生物活性,综合促进降解池1的降解效率,同时厌氧菌床池5也能起到一定物质的拦截作用,将部分大块有机物、还未降解或不可降解的物质拦截在集水池4底部进行缓慢分解沉淀,初步分解的生活污水排放至厌氧菌床池5内,在厌氧菌群的作用下高效分解,较为澄清的处理后污水会流向沉淀池6中,在沉淀池6中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会在其中沉淀分层并进行降解反应,较重的物质沉淀在沉淀池6的底部,质轻的物质会悬浮在沉淀池6的液面上,因此较为澄清的降解后生活污水会置于沉淀池6的中层,通过将出水管进水口12设置在此区域,在通过一定的降解时间的设置,处理后生活污水从出水管进水口12经出水管11排放至下一生产环节,实现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功能。
在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集水池检查孔13检查观察集水池4的池体内的工作情况;通过观察厌氧菌床池第一检查孔14和厌氧菌床池第二检查孔15,查看厌氧菌床池5内中度木质化纤维10的填充量并持续补充,避免中度木质化纤维10出现较大空洞,确保其填充的总量,也可以观察厌氧菌床池5的工作情况;同时通过观察沉淀池检查孔16,了解沉淀池6内部的工作情况,通过以上检查孔的观察,整体了解本实施例的工作情况,保证本实施例的工作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厌氧菌床池5的设置,并且在其内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对生活污水中的大颗粒杂物、悬浮物、非溶解性大块有机物进行拦截过滤,另一方面能够为厌氧菌群提供附着繁殖的菌床,利于厌氧菌的繁殖附着,增加降解池1的厌氧菌群数量,同时中度木质化纤维10在自身的分解过程中可以释放碳源,为厌养微生物的活动提供能量,保持厌氧菌群的活性,加快生活污水的降解速度;将原有污水处理设备系统中单一的降解池1,改进成由集水池4、厌氧菌床池5、沉淀池6组合而成的本实施例;集水池4和厌氧菌床池5之间设置的第一隔板2的顶部和底部不设过滤孔,对初步排入降解池1的生活污水起到隔离沉淀的作用,便于相对澄清的污水进入厌氧菌床池5,集水池4和厌氧菌床池5之间设置的第一隔板2中部设有第一过滤空2-1,厌氧菌床池5和沉淀池6之间设置的第二隔板3均布第二过滤孔3-1,在保证整个水体流动的前提下,提高降解池1的过滤效果,使得较为澄清的处理污水排放至沉淀池6,为后续一系列工艺的有效完成提供了保证;将沉淀池6的出水管进水口12置于沉淀池6的池体中部,因为沉淀池6底部会存在一定的沉淀物,同时其顶部也会有漂浮物的存在,因此出水管进水口12能够对相对澄清的处理后生活污水进行排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活污水的处理质量;由于合理的结构和多功能区域设计,转变了以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型化的现状,本实施例可以利用有限的设备空间,根据需要设计出合适的规格,在确保降解效率的同时满足不同规模生活污水处理的实际需求。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多功能生物降解池,其包括密封的降解池1,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降解池1的高度设计成4m,降解池1内竖直方向平行设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均为玻璃钢板,采用玻璃钢板主要是因为其强度高,并且价格适中经济性好;第一隔板2的中部均布第一过滤孔2-1,第二隔板3整体均布第二过滤孔3-1,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的上部和下部都设有50cm的不透水部分,便于生活污水在集水池4中进行初步的堆积,一方面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厌氧反应,同时也可对生活污水起到初步沉淀和隔离悬浮物的作用;第一过滤孔2-1和第二过滤孔3-1的孔径均为0.8-1.0cm;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将降解池1依次间隔成集水池4、厌氧菌床池5、沉淀池6三个池体,集水池4、厌氧菌床池5、沉淀池6三者的体积比例为3-5∶2-3∶1-2;在本实施例中三者的体积比例为4∶2.5∶1.5,集水池4一侧侧壁上部设有进水管7,进水管7的管顶距离降解池内顶面8-1距离为0.2m,进水管7上方的降解池顶面8设有集水池检查孔13,进水管出水口9穿过集水池4侧壁置于集水池4中下部,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出水口9距集水池4的底部距离在60cm以上,以免进水时冲起集水池4底部的沉淀物;厌氧菌床池5内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中度木质化纤维10为芦苇纤维或麻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本实施例中中度木质化纤维10选用芦苇纤维,厌氧菌床池5中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后需要有一定的间隙,这样中度木质化纤维10对大的污染物具有拦截和过滤的作用,将大块有机杂质拦截在集水池4中进行充分的水解酸化分解,避免其进入后续工艺,为后续工艺的可生化性和正常运行提供有利条件,厌氧菌床池5上方的降解池顶面8设有厌氧菌床池第一检查孔14和厌氧菌床池第二检查孔15,为了方便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并观察其分解情况,可以将厌氧菌床池第一检查孔14和厌氧菌床池第二检查孔15分别设置在沿降解池1进出水方向上的降解池顶面8两端,实时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保证中度木质化纤维10的填充总量和间隙,防止中度木质化纤维10形成的菌床出现较大空洞;沉淀池6一侧侧壁上部设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穿过沉淀池6侧壁置于沉淀池6内,出水管进水口12设置在沉淀池6的池体中部,出水管11的出水端的高度不高于进水管7的进水端的高度,在出水管11上方的降解池顶面8设有沉淀池检查孔16。
工作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合适的设施场地,设置本实施例,对本实施例的设备进行设施检测,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在工作之初,将本实施例的进水管7与生活污水排放管路进行连接,将出水管11同下游设备对接,同时在厌氧菌床池5内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本实施例中中度木质化纤维10选用芦苇纤维,作为本实施例厌氧菌床池5的填充材料,并填充满厌氧菌床池5,但是要确保填充材料间有一定的间隙,如此由中度木质化纤维10构成的厌氧菌床既有一定的密度,又有一定的间隙,对大的污染物具有拦截和过滤的作用,将大块有机杂质拦截在集水池4中进行充分分解,避免其进入后续工艺,为后续工艺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将本实施例与相关设备连接完成后,对本实施例整体设备的性能再次检查调试,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条件,投产使用。
在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中,生活污水会从进水管7排放至降解池1内部,进水管出水口9设置在距离集水池4底至少60cm以上,生活污水首先在集水池4底部储存,由于间隔在集水池4和厌氧菌床池5之间的第一隔板2的底部不设有过滤孔,所以随着生活污水通过进水管出水口9大量排入到集水池4底部,生活污水会在集水池4底部进行初步的水解和较大杂质的沉积,随着水量增加,生活污水会通过第一隔板2中部的第一过滤孔2-1流向厌氧菌床池5中,因为厌氧菌床池5中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其形成的厌氧菌床能够促进厌氧菌群的着床和繁殖,为厌氧菌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活环境,有效提高生活污水在降解池1中的降解效率,同时中度木质化纤维10的自身降解缓慢释放的碳源能够为厌氧菌群提供持续稳定的能量,进一步确保厌氧菌群的生物活性,提高降解池1内总体生物活性,综合促进降解池1的降解效率,同时厌氧菌床池5也能起到一定物质的拦截作用,将部分大块有机物、还未降解或不可降解的物质拦截在集水池4底部进行缓慢分解沉淀,初步分解的生活污水排放至厌氧菌床池5内,在厌氧菌群的作用下高效分解,较为澄清的处理后污水会流向沉淀池6中,在沉淀池6中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会在其中沉淀分层并进行降解反应,较重的物质沉淀在沉淀池6的底部,质轻的物质会悬浮在沉淀池6的液面上,因此较为澄清的降解后生活污水会置于沉淀池6的中层,通过将出水管进水口12设置在此区域,在通过一定的降解时间的设置,处理后生活污水从出水管进水口12经出水管11排放至下一生产环节,实现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功能。
在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集水池检查孔13检查观察集水池4的池体内的工作情况;通过观察厌氧菌床池第一检查孔14和厌氧菌床池第二检查孔15,查看厌氧菌床池5内中度木质化纤维10的填充量并持续补充,避免中度木质化纤维10出现较大空洞,确保其填充的总量,也可以观察厌氧菌床池5的工作情况;同时通过观察沉淀池检查孔16,了解沉淀池6内部的工作情况,通过以上检查孔的观察,整体了解本实施例的工作情况,保证本实施例的工作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厌氧菌床池5的设置,并且在其内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对生活污水中的大颗粒杂物、悬浮物、非溶解性大块有机物进行拦截过滤,另一方面能够为厌氧菌群提供附着繁殖的菌床,利于厌氧菌的繁殖附着,增加降解池1的厌氧菌群数量,同时中度木质化纤维10在自身的分解过程中可以释放碳源,为厌养微生物的活动提供能量,保持厌氧菌群的活性,加快生活污水的降解速度;将原有污水处理设备系统中单一的降解池1,改进成由集水池4、厌氧菌床池5、沉淀池6组合而成的本实施例;集水池4和厌氧菌床池5之间设置的第一隔板2的顶部和底部不设过滤孔,对初步排入降解池1的生活污水起到隔离沉淀的作用,便于相对澄清的污水进入厌氧菌床池5,集水池4和厌氧菌床池5之间设置的第一隔板2中部设有第一过滤空2-1,厌氧菌床池5和沉淀池6之间设置的第二隔板3均布第二过滤孔3-1,在保证整个水体流动的前提下,提高降解池1的过滤效果,使得较为澄清的处理污水排放至沉淀池6,为后续一系列工艺的有效完成提供了保证;将沉淀池6的出水管进水口12置于沉淀池6的池体中部,因为沉淀池6底部会存在一定的沉淀物,同时其顶部也会有漂浮物的存在,因此出水管进水口12能够对相对澄清的处理后生活污水进行排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活污水的处理质量;由于合理的结构和多功能区域设计,转变了以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型化的现状,本实施例可以利用有限的设备空间,根据需要设计出合适的规格,在确保降解效率的同时满足不同规模生活污水处理的实际需求。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多功能生物降解池,其包括密封的降解池1,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降解池1的高度设计成4m,降解池1内竖直方向平行设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均为玻璃钢板,采用玻璃钢板主要是因为其强度高,并且价格适中经济性好;第一隔板2的中部均布第一过滤孔2-1,第二隔板3整体均布第二过滤孔3-1,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的上部和下部都设有50cm的不透水部分,便于生活污水在集水池4中进行初步的堆积,一方面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厌氧反应,同时也可对生活污水起到初步沉淀和隔离悬浮物的作用;第一过滤孔2-1和第二过滤孔3-1的孔径均为0.8-1.0cm;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将降解池1依次间隔成集水池4、厌氧菌床池5、沉淀池6三个池体,集水池4、厌氧菌床池5、沉淀池6三者的体积比例为3-5∶2-3∶1-2;在本实施例中三者的体积比例为5∶3∶2,集水池4一侧侧壁上部设有进水管7,进水管7的管顶距离降解池内顶面8-1距离为0.2m,进水管7上方的降解池顶面8设有集水池检查孔13,进水管出水口9穿过集水池4侧壁置于集水池4中下部,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出水口9距集水池4的底部距离在60cm以上,以免进水时冲起集水池4底部的沉淀物;厌氧菌床池5内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中度木质化纤维10为芦苇纤维或麻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本实施例中中度木质化纤维10选用由二者混合构成,厌氧菌床池5中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后需要有一定的间隙,这样中度木质化纤维10对大的污染物具有拦截和过滤的作用,将大块有机杂质拦截在集水池4中进行充分的水解酸化分解,避免其进入后续工艺,为后续工艺的可生化性和正常运行提供有利条件,厌氧菌床池5上方的降解池顶面8设有厌氧菌床池第一检查孔14和厌氧菌床池第二检查孔15,为了方便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并观察其分解情况,可以将厌氧菌床池第一检查孔14和厌氧菌床池第二检查孔15分别设置在沿降解池1进出水方向上的降解池顶面8两端,实时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保证中度木质化纤维10的填充总量和间隙,防止中度木质化纤维10形成的菌床出现较大空洞;沉淀池6一侧侧壁上部设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穿过沉淀池6侧壁置于沉淀池6内,出水管进水口12设置在沉淀池6的池体中部,出水管11的出水端的高度不高于进水管7的进水端的高度,在出水管11上方的降解池顶面8设有沉淀池检查孔16。
工作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合适的设施场地,设置本实施例,对本实施例的设备进行设施检测,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在工作之初,将本实施例的进水管7与生活污水排放管路进行连接,将出水管11同下游设备对接,同时在厌氧菌床池5内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本实施例中中度木质化纤维10选用芦苇纤维或麻纤维混合组成,作为本实施例厌氧菌床池5的填充材料,并填充满厌氧菌床池5,但是要确保填充材料间有一定的间隙,如此由中度木质化纤维10构成的厌氧菌床既有一定的密度,又有一定的间隙,对大的污染物具有拦截和过滤的作用,将大块有机杂质拦截在集水池4中进行充分分解,避免其进入后续工艺,为后续工艺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将本实施例与相关设备连接完成后,对本实施例整体设备的性能再次检查调试,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条件,投产使用。
在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中,生活污水会从进水管7排放至降解池1内部,进水管出水口9设置在距离集水池4底至少60cm以上,生活污水首先在集水池4底部储存,由于间隔在集水池4和厌氧菌床池5之间的第一隔板2的底部不设有过滤孔,所以随着生活污水通过进水管出水口9大量排入到集水池4底部,生活污水会在集水池4底部进行初步的水解和较大杂质的沉积,随着水量增加,生活污水会通过第一隔板2中部的第一过滤孔2-1流向厌氧菌床池5中,因为厌氧菌床池5中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其形成的厌氧菌床能够促进厌氧菌群的着床和繁殖,为厌氧菌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活环境,有效提高生活污水在降解池1中的降解效率,同时中度木质化纤维10的自身降解缓慢释放的碳源能够为厌氧菌群提供持续稳定的能量,进一步确保厌氧菌群的生物活性,提高降解池1内总体生物活性,综合促进降解池1的降解效率,同时厌氧菌床池5也能起到一定物质的拦截作用,将部分大块有机物、还未降解或不可降解的物质拦截在集水池4底部进行缓慢分解沉淀,初步分解的生活污水排放至厌氧菌床池5内,在厌氧菌群的作用下高效分解,较为澄清的处理后污水会流向沉淀池6中,在沉淀池6中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会在其中沉淀分层并进行降解反应,较重的物质沉淀在沉淀池6的底部,质轻的物质会悬浮在沉淀池6的液面上,因此较为澄清的降解后生活污水会置于沉淀池6的中层,通过将出水管进水口12设置在此区域,在通过一定的降解时间的设置,处理后生活污水从出水管进水口12经出水管11排放至下一生产环节,实现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功能。
在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集水池检查孔13检查观察集水池4的池体内的工作情况;通过观察厌氧菌床池第一检查孔14和厌氧菌床池第二检查孔15,查看厌氧菌床池5内中度木质化纤维10的填充量并持续补充,避免中度木质化纤维10出现较大空洞,确保其填充的总量,也可以观察厌氧菌床池5的工作情况;同时通过观察沉淀池检查孔16,了解沉淀池6内部的工作情况,通过以上检查孔的观察,整体了解本实施例的工作情况,保证本实施例的工作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厌氧菌床池5的设置,并且在其内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10,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对生活污水中的大颗粒杂物、悬浮物、非溶解性大块有机物进行拦截过滤,另一方面能够为厌氧菌群提供附着繁殖的菌床,利于厌氧菌的繁殖附着,增加降解池1的厌氧菌群数量,同时中度木质化纤维10在自身的分解过程中可以释放碳源,为厌养微生物的活动提供能量,保持厌氧菌群的活性,加快生活污水的降解速度;将原有污水处理设备系统中单一的降解池1,改进成由集水池4、厌氧菌床池5、沉淀池6组合而成的本实施例;集水池4和厌氧菌床池5之间设置的第一隔板2的顶部和底部不设过滤孔,对初步排入降解池1的生活污水起到隔离沉淀的作用,便于相对澄清的污水进入厌氧菌床池5,集水池4和厌氧菌床池5之间设置的第一隔板2中部设有第一过滤空2-1,厌氧菌床池5和沉淀池6之间设置的第二隔板3均布第二过滤孔3-1,在保证整个水体流动的前提下,提高降解池1的过滤效果,使得较为澄清的处理污水排放至沉淀池6,为后续一系列工艺的有效完成提供了保证;将沉淀池6的出水管进水口12置于沉淀池6的池体中部,因为沉淀池6底部会存在一定的沉淀物,同时其顶部也会有漂浮物的存在,因此出水管进水口12能够对相对澄清的处理后生活污水进行排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活污水的处理质量;由于合理的结构和多功能区域设计,转变了以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型化的现状,本实施例可以利用有限的设备空间,根据需要设计出合适的规格,在确保降解效率的同时满足不同规模生活污水处理的实际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多功能生物降解池,其包括密封的降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池内竖直方向平行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中部均布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隔板均布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降解池依次间隔成集水池、厌氧菌床池、沉淀池,所述集水池、所述厌氧菌床池、所述沉淀池三者的体积比例为3-5∶2-3∶1-2;所述集水池一侧侧壁上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出水口穿过所述集水池的侧壁置于所述集水池的中下部;所述厌氧菌床池内填充中度木质化纤维,所述沉淀池一侧侧壁上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进水口穿过所述沉淀池的侧壁置于所述沉淀池的中部,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高度不高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物降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为玻璃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物降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孔和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均为0.8-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物降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度木质化纤维为芦苇纤维或麻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物降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方的降解池顶面设有集水池检查孔;所述厌氧菌床池上方的所述降解池顶面设有厌氧菌床池第一检查孔和厌氧菌床池第二检查孔;在所述出水管上方的所述降解池顶面设有沉淀池检查孔。
CN201821246425.0U 2018-08-02 2018-08-02 多功能生物降解池 Active CN208617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46425.0U CN208617660U (zh) 2018-08-02 2018-08-02 多功能生物降解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46425.0U CN208617660U (zh) 2018-08-02 2018-08-02 多功能生物降解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17660U true CN208617660U (zh) 2019-03-19

Family

ID=65708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46425.0U Active CN208617660U (zh) 2018-08-02 2018-08-02 多功能生物降解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176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2198A (zh) * 2020-06-11 2020-08-28 安徽蓝鼎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生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2198A (zh) * 2020-06-11 2020-08-28 安徽蓝鼎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生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1259A (zh) 一种规模化循环养殖水的多功能生态净化系统
CN208095727U (zh) 一种箱体式水产循环养殖系统
CN103408190B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206308215U (zh)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7083322A (zh) 一种多层微藻生长繁殖装置
CN102718355A (zh) 养殖排污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5776555B (zh) 一种适用于治理散居农户生活污水的组合湿地系统
CN208617660U (zh) 多功能生物降解池
CN209039465U (zh) 厌氧折流循环气搅拌黑膜沼液反应池
CN220191868U (zh) 一种养鱼池塘底部水质检测及处理装置
CN105417893A (zh) 多相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5645698A (zh) 高浓度有机废水净水系统及工艺流程
CN108409070A (zh) 一种小型无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2744377U (zh) 折流床生物膜反应器
CN205275425U (zh) 多相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4125315U (zh) 一种养殖场沼气发酵装置
CN206828329U (zh) 一种养殖场废水处理装置
CN104860398A (zh) 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集约型装置及其建造方法
CN107540160A (zh) 养殖废水净化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CN204529597U (zh) 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N211078600U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一体化生态处理系统
CN210419659U (zh) 一种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尾水集中处理的系统
CN207330691U (zh) 一种农村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08829514U (zh) 一种农村污水微动力处理系统
CN201485357U (zh) 一体化农村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8

Address after: Room 209, 2 / F, building 2, No. 599 Binxing Road, Changhe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LiNb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14030 Sunshine International Apartment 1-1005-B on the north side of Yucai District, Qingshan District, Baotou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INNER MONGOLIAN QIBOAIR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