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10630U - 多功能升降锅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升降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10630U
CN208610630U CN201721810631.5U CN201721810631U CN208610630U CN 208610630 U CN208610630 U CN 208610630U CN 201721810631 U CN201721810631 U CN 201721810631U CN 208610630 U CN208610630 U CN 208610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element
pot
connector
liftin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106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立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8106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10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10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10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升降锅,包括外锅、内锅、用于提升内锅的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支撑内锅的第一支撑件、连接外锅的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通过使内锅提升的第一滑道连接,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设置于外锅的顶部或外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升降锅,升降方便,便于清洁。

Description

多功能升降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具,尤其涉及多功能升降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620273351.4的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升降火锅,在外锅和内锅的侧壁之间设置了升降机构,可以对内锅进行提升,实现固体食物与汤汁的分离。
该专利文件中升降机构包括在内锅上的螺旋片、对应设置在外锅上的螺旋槽。
然而,该升降机构的螺旋片与螺旋槽处容易夹杂固体食物,影响升降功能,还不容易清洗干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升降锅,升降方便,便于清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多功能升降锅,包括外锅、内锅、用于提升内锅的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支撑内锅的第一支撑件、连接外锅的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通过使内锅提升的第一滑道连接,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设置于外锅的顶部或外侧。
优选的,第一滑道设置于第一支撑件,第一滑道设置有容置第二支撑件的若干第一凹部。
优选的,第一支撑件为若干个,升降组件还包括将若干第一支撑件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呈环状,第一连接件与内锅抵接。
优选的,第一支撑件为若干个,升降组件设置有将若干第一支撑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将第一支撑件与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三连接件,第一本体与内锅底部的外表面抵接。
进一步的,第三连接件呈长条状,第三连接件沿外锅的内壁上下延伸。
进一步的,第一本体呈多孔的盘状。
优选的,第二支撑件呈柱状,第二支撑件的径向外表面与第一支撑件抵接,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外锅连接,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悬空设置。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件套装有滚轮,滚轮的径向外表面与第一支撑件抵接。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第二支撑件远离外锅的一端连接有把手。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件为若干个,升降组件还包括将若干第二支撑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外锅抵接。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升降锅将升降组件设置在外锅的顶部或外侧,使升降组件与固体食物分隔开,避免夹杂固体食物引起的卡滞;同时,升降组件不与内锅的外表面以及外锅的内表面连接,使得内锅和外锅不产生清洗死角,降低清洗难度,使内锅和外锅容易清洗干净;升降组件还通过将螺旋片和螺旋槽对应替换成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中的一个可以简化成一个支点,减少接触面积,减少升降阻力。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升降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多功能升降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多功能升降锅,包括外锅1、内锅2、用于提升内锅2的升降组件3。内锅2一般设置有多个通孔,便于汤汁流动。
提升内锅2是指升降组件3使内锅2相对外锅1提升,使得固体食物存留在内锅2内,汤汁存留在外锅1内,实现固体食物与汤汁的完全分离或部分分离。部分分离是指内锅2没有完全上升到汤汁的液面之上,部分固体食物还浸泡在汤汁内。
如图1、图2所示,对于升降组件3的具体结构,升降组件3包括支撑内锅2的第一支撑件31、连接外锅1的第二支撑件32,第一支撑件31与第二支撑件32通过使内锅2提升的第一滑道33连接,第一支撑件31与第二支撑件32设置于外锅1的顶部或外侧。
第一支撑件31与内锅2的连接可以是图示的搭接,也可以是第一支撑件31与内锅2焊接、螺钉连接或卡接,前者可以使内锅2通用,后者使第一支撑件31与内锅2一体使用,减少拆装。
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设置于外锅1的顶部或外侧,也意味着升降组件3设置在外锅1的顶部或外侧,可以使升降组件3与固体食物分隔开,避免固体食物夹杂在升降组件3处,升降组件3不会卡滞,可以良好的运行。
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设置于外锅1的顶部或外侧,也就意味着,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不会浸泡在外锅1的汤汁内,内锅2和外锅1接触汤汁的表面可以为光滑的表面,不产生清洗死角,降低清洗难度,内锅2和外锅1容易清洗干净。
另外,升降组件3还通过将螺旋片和螺旋槽对应替换成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使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通过第一滑道33连接,使得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中的一个可以简化成一个支点,减少接触面积,减少升降阻力。
升降组件3包括第一支撑件31、第二支撑件32、第一滑道33,并不是指第一支撑件31、第二支撑件32和第一滑道33只能各有一个,还可以是两个或多个。
以第一支撑件31为例,第一支撑件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第一支撑件31呈管状,沿第一支撑件31的径向外表面设置螺旋的第一滑道33,第一滑道33与第二支撑件31连接,第一滑道33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第一支撑件31的数量也可以为2个,但稳定性差,可以使第一滑道33由面与点接触变更为面与面接触,类似原有的螺旋片与螺旋槽连接,增加接触面积,增加稳定性。
第一支撑件31的数量也可以为图1所示的三个或者更多个,使升降组件3旋转小角度既可以实现较高的提升,稳定性好。
同时,第一滑道33由面与面接触改为面与点接触,减少接触面积,减少升降阻力。
为实现升降内锅2的高度可调,第一滑道33设置有容置第二支撑件32的若干第一凹部34。
第一滑道33可以为一斜面或螺旋延伸的斜面,还可以为一倾斜延伸的凹槽,第一凹部34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
第一滑道33呈斜面,方便将第一支撑件31与第二支撑件32的拆装,第一滑道33呈凹槽状,可以方便第一支撑件31与第二支撑件32一起携带,减少拆装工作量。
为保证第一支撑件31对内锅2的稳定支撑,第一支撑件31一般为三个或更多个,多个单独的第一支撑件31并不方便升降操作,同时,为了避免第一支撑件31连接在内锅2上增加制造成本和工艺难度,升降组件3还可以包括将若干第一支撑件31连接的第一连接件35,第一连接件35呈环状,第一连接件35与内锅2抵接。
在不需要进行升降的场合,提前将第一连接件35和第一支撑件31取下即可。
对于第二支撑件32,第二支撑件32呈柱状,第二支撑件32的径向外表面与第一支撑件31抵接,第二支撑件32的一端与外锅1连接,第二支撑件32的另一端悬空设置。
第二支撑件32呈柱状,减少与第一支撑件31的接触面积,减少升降阻力,形成点接触面的接触方式。
为使升降组件3升降阻力更小,升降更加顺畅,第二支撑件32套装有滚轮,滚轮的径向外表面与第一支撑件31抵接。
为简化多功能锅的结构,至少一个第二支撑件32远离外锅1的一端连接有把手。此处把手可以作为外锅1的把手,无需再单独对外锅1设置把手,减少零部件数量。
当然,单独设置外锅1的把手也是可行的,但可能需要在第一支撑件31处设置避让位,防止干涉。
第二支撑件32的数量可以与第一支撑件31对应,也为若干个,升降组件3还包括将若干第二支撑件32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外锅1抵接。
也就是说,若干第二支撑件32通过第二连接件,然后第二连接件与外锅1抵接。
这样的设置状态下,升降组件3就只包括两个零件,一个是第一连接件35,第一连接件35上设置若干第一支撑件31,另一个是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设置若干第二支撑件32。
这就使得升降组件3的单独零部件数量少,方便安装和使用。
同样,也就是说,升降组件3可以单独购置和使用,不需要特殊订制的内锅2和外锅1,减轻了客户升级改造成本,有利于多功能升降锅的推广。
图1和图2实施例尤其适用于火锅等商用锅领域,然而,升降组件3除了具有将固体食物和汤汁分离外,还可以有进一步拓展的功能。
如图3所示,内锅2不具有图1所示内锅2所具有的翻边,导致内锅2落入外锅1内时,内锅2不方便取出,这常见于内锅2为碗盆的情况。
为解决这一问题,特对升降组件3进行改进,提供另一种升降组件3,如图3、图4所示,升降组件3同样具有若干第一支撑件31、第二支撑件32、将若干第一支撑件31连接的第一连接件35。
改进点是,使升降组件3设置有将若干第一支撑件31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35,第一连接件35包括第一本体351、将第一支撑件31与第一本体351连接的第三连接件352,第一本体351与内锅2底部的外表面抵接。
第一本体351对内锅2进行支撑,升降组件3使第一本体351上升,便于将内锅2放于第一本体351上,也方便将内锅2从外锅1内取出。升降组件3使第一本体351下降,可以使内锅2进入外锅1,方便开始进行蒸煮。
第一本体351代替了在外锅1内使用筷子或碗对内锅2进行支撑的情况,避免内锅2倾倒;还可以在内锅2蒸食物的同时在外锅1煮汤或粥。
在需要蒸熟的食物较少的情况下,具有图3和图4升降组件3的锅具还可以代替蒸锅,适用于日常家用。
为减少因设置升降组件3而使外锅1与锅盖产生的缝隙,第三连接件352与第一支撑件31的连接处设置有卡接外锅1边缘的第一卡槽353。
为尽可能不影响内锅2的容积,第三连接件352呈长条状,第三连接件352沿外锅1的内壁上下延伸。
第一本体351本身也可以直接支撑食物,第一本体351相应设置为盘状。
为使蒸气与食物充分接触,第一本体351可以呈多孔的盘状。也就是说第一本体351可以由镂空金属板制成,或者,由金属丝编制或焊接而成,当然,也可以是塑料板,但需要符合环保要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多功能升降锅,包括外锅(1)、内锅(2)、用于提升内锅(2)的升降组件(3),其特征在于,升降组件(3)包括支撑内锅(2)的第一支撑件(31)、连接外锅(1)的第二支撑件(32),第一支撑件(31)与第二支撑件(32)通过使内锅(2)提升的第一滑道(33)连接,第一支撑件(31)与第二支撑件(32)设置于外锅(1)的顶部或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升降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33)设置于第一支撑件(31),第一滑道(33)设置有容置第二支撑件(32)的若干第一凹部(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升降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为若干个,升降组件(3)还包括将若干第一支撑件(31)连接的第一连接件(35),第一连接件(35)呈环状,第一连接件(35)与内锅(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升降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为若干个,升降组件(3)设置有将若干第一支撑件(31)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35),第一连接件(35)包括第一本体(351)、将第一支撑件(31)与第一本体(351)连接的第三连接件(352),第一本体(351)与内锅(2)底部的外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升降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52)呈长条状,第三连接件(352)沿外锅(1)的内壁上下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升降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351)呈多孔的盘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多功能升降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2)呈柱状,第二支撑件(32)的径向外表面与第一支撑件(31)抵接,第二支撑件(32)的一端与外锅(1)连接,第二支撑件(32)的另一端悬空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升降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2)套装有滚轮,滚轮的径向外表面与第一支撑件(31)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升降锅,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件(32)远离外锅(1)的一端连接有把手。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升降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2)为若干个,升降组件(3)还包括将若干第二支撑件(32)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外锅(1)抵接。
CN201721810631.5U 2017-12-20 2017-12-20 多功能升降锅 Active CN208610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10631.5U CN208610630U (zh) 2017-12-20 2017-12-20 多功能升降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10631.5U CN208610630U (zh) 2017-12-20 2017-12-20 多功能升降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10630U true CN208610630U (zh) 2019-03-19

Family

ID=65690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10631.5U Active CN208610630U (zh) 2017-12-20 2017-12-20 多功能升降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10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88707U (zh) 一种防溢锅盖
CN107007141A (zh) 一种具有隔渣留脂功能的器具
CN201137996Y (zh) 燃气灶万能锅架
CN204232955U (zh) 一种防溢陶瓷锅锅盖
CN208610630U (zh) 多功能升降锅
CN201286610Y (zh) 易翻炒锅
CN201267397Y (zh) 真空保温低压力节能锅
CN204363772U (zh) 一种防溢锅盖
CN209269330U (zh) 一种奥氏及铁素体双相不锈钢不粘锅
CN209219907U (zh) 具有聚油功能的不锈钢锅
CN220229302U (zh) 一种多功能灶用锅支架
CN216644285U (zh) 一种红泥炉及台面
CN215738570U (zh) 一种汤油分离器
CN212691874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支架组件
CN21961366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9607165U (zh) 一种灶具
CN218295844U (zh) 一种土灶油烟机
CN2577730Y (zh) 防溢锅
CN208658958U (zh) 上内胆和电饭煲
CN221129598U (zh) 一种易清洗电火锅
CN205359180U (zh) 高效节能开水壶及节能蒸锅
CN105559581A (zh) 组合炊壶
CN218528489U (zh) 一种电烹饪器冷凝水收集装置
CN212117857U (zh) 一种多功能蒸锅
CN208658883U (zh) 上内胆和电饭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