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05331U - 吸气结构及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吸气结构及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05331U
CN208605331U CN201821213088.5U CN201821213088U CN208605331U CN 208605331 U CN208605331 U CN 208605331U CN 201821213088 U CN201821213088 U CN 201821213088U CN 208605331 U CN208605331 U CN 208605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ction
air
inner pipe
cylinder
out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30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燕
陈可
陈强
李健
沈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21308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05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05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053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气结构及压缩机,吸气结构包括:吸气内管(10)和套设在吸气内管(10)外侧的吸气外管(20),吸气内管(10)和吸气外管(20)之间形成隔热空间,吸气内管(10)的一端和吸气外管(20)的一端均适于与气缸(30)的吸气口(31)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缸的吸气口与气缸壁面进行热交换造成能量损失的问题。

Description

吸气结构及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气结构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压缩机包括气缸和吸气管,气缸具有吸气口,吸气管的一端安装在吸气口处,吸气管采用单层结构。气缸的吸气口处的冷媒与气缸壁面进行热交换,造成冷媒在气缸吸气段过多能量损失,增大压缩机耗功,冷量低,影响压缩机能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气结构及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缸的吸气口处的冷媒与气缸壁面进行热交换造成能量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气结构,包括:吸气内管和套设在吸气内管外侧的吸气外管,吸气内管和吸气外管之间形成隔热空间,吸气内管的一端和吸气外管的一端均适于与气缸的吸气口连接。
进一步地,吸气内管与吸气口连接的一端从吸气外管中伸出。
进一步地,吸气内管的内表面设置隔热层。
进一步地,隔热层涂覆在吸气内管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吸气内管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进一步地,隔热空间中设有隔热流体。
进一步地,隔热流体为冷冻油或空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气缸和吸气结构,气缸具有吸气口,吸气结构的一端设置在吸气口中,吸气结构为上述的吸气结构。
进一步地,吸气口为沿气缸的径向延伸的阶梯孔,阶梯孔包括相连接的外孔段和内孔段,内孔段的内径小于外孔段的内径,吸气结构的吸气内管与内孔段连接,吸气结构的吸气外管与外孔段连接。
进一步地,吸气内管与内孔段连接的端面与吸气口的吸气出口之间的距离d在1~5mm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吸气结构包括吸气内管和套设在吸气内管外侧的吸气外管,即吸气结构采用双层管结构,可以减少吸气口处的冷媒与气缸壁面的热交换,减小能量损失,提升压缩机能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气结构的实施例的与气缸配合的半剖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吸气结构的吸气内管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0、吸气内管;20、吸气外管;30、气缸;31、吸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吸气结构包括:吸气内管10和套设在吸气内管10外侧的吸气外管20,吸气内管10和吸气外管20之间形成隔热空间,吸气内管10的一端和吸气外管20的一端均适于与气缸30的吸气口31连接。
应用本实施例的吸气结构,吸气结构包括吸气内管10和套设在吸气内管10外侧的吸气外管20,即吸气结构采用双层管结构,可以减少吸气口处的冷媒与气缸壁面的热交换,减小能量损失,提升压缩机能效。
在本实施例中,吸气内管10与吸气口31连接的一端从吸气外管20中伸出,即吸气内管10为加长管,增大了吸气内管10与吸气口31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冷媒与吸气口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吸气口处的冷媒与气缸壁面的热交换。
压缩机工作时,冷媒直接与吸气内管10的内表面进行热交换,为了进一步减少冷媒与吸气内管的热交换,在本实施例中,吸气内管10的内表面设置隔热层。隔热层起到隔热或绝热作用,隔热效果更佳,进一步减少吸气口处的冷媒与气缸壁面的热交换,减小能量损失,提升压缩机能效。具体地,隔热层涂覆在吸气内管10的内表面上,加工方便。当然,吸气内管的外表面也可以涂覆隔热层或者吸气内管的内外表面也可以均涂覆隔热层。
为了隔绝吸气内管与吸气外管及气缸壁面的传热,减小能量损失,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空间中设有隔热流体。具体地,隔热流体为冷冻油或空气,即在隔热空间中充满冷冻油或空气。当然,隔热流体也可以为其他具有隔热功能的流体,并不限于此。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吸气内管10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气缸30和吸气结构,气缸30具有吸气口31,吸气结构的一端设置在吸气口31中,吸气结构为上述的吸气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吸气口31为沿气缸30的径向延伸的阶梯孔,阶梯孔包括相连接的外孔段和内孔段,内孔段的内径小于外孔段的内径,吸气结构的吸气内管10与内孔段连接,吸气结构的吸气外管20与外孔段连接,阶梯孔的设置方便将吸气结构与气缸进行连接,连接简便。具体地,吸气内管10与内孔段过盈配合,吸气外管20与外孔段过盈配合,装配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吸气内管10和吸气外管20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段、锥段及第二直管段,第一直管段的孔径大于第二直管段的孔径,吸气内管10的第二直管段的长度长于吸气外管20的第二直管段,吸气内管10的第二直管段与内孔段连接,吸气外管20的第二直管段与外孔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气内管10与内孔段连接的端面与吸气口31的吸气出口之间的距离d在1~5mm的范围内,增大了吸气内管10与吸气口31的接触面积,减小冷媒与吸气口接触面积,有利于减少吸气口处的冷媒与气缸壁面的热交换,减小能量损失。优选地,d在3~5mm的范围内。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吸气结构采用双层管结构,吸气内管和吸气外管之间充满冷冻油或空间,隔绝吸气内管与吸气外管及气缸壁面的传热;吸气内管的内表面涂有隔热层或吸气内管采用隔热材料起到绝热作用;吸气内管为加长吸气管且其端面距吸气出口1-5mm,减小冷媒与吸气口接触面积;上述结构均有利于减小吸气口处的冷媒与气缸壁面的热交换,减小能量损失,增大其冷量,提升压缩机能效。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气内管(10)和套设在所述吸气内管(10)外侧的吸气外管(20),所述吸气内管(10)和所述吸气外管(20)之间形成隔热空间,所述吸气内管(10)的一端和所述吸气外管(20)的一端均适于与气缸(30)的吸气口(3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内管(10)与所述吸气口(31)连接的一端从所述吸气外管(20)中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内管(10)的内表面设置隔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涂覆在所述吸气内管(10)的内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内管(10)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空间中设有隔热流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流体为冷冻油或空气。
8.一种压缩机,包括:气缸(30)和吸气结构,所述气缸(30)具有吸气口(31),所述吸气结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吸气口(3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气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口(31)为沿所述气缸(30)的径向延伸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相连接的外孔段和内孔段,所述内孔段的内径小于所述外孔段的内径,所述吸气结构的吸气内管(10)与所述内孔段连接,所述吸气结构的吸气外管(20)与所述外孔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内管(10)与所述内孔段连接的端面与所述吸气口(31)的吸气出口之间的距离d在1~5mm的范围内。
CN201821213088.5U 2018-07-27 2018-07-27 吸气结构及压缩机 Active CN208605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3088.5U CN208605331U (zh) 2018-07-27 2018-07-27 吸气结构及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3088.5U CN208605331U (zh) 2018-07-27 2018-07-27 吸气结构及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05331U true CN208605331U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71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3088.5U Active CN208605331U (zh) 2018-07-27 2018-07-27 吸气结构及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053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4989A (zh) * 2019-09-17 2021-03-19 光和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热交换系统的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4989A (zh) * 2019-09-17 2021-03-19 光和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热交换系统的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79032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1749247B (zh) 冷缸压缩循环的全封闭转子式制冷压缩机
CN208605331U (zh) 吸气结构及压缩机
CN205260254U (zh) 压缩机用排气消音器
CN203231661U (zh) 新型冷却塔
CN210239788U (zh) 发动机呼吸器出气结构及发动机系统
CN213144702U (zh) 一种气缸与储液器的管道连接结构
CN208816915U (zh) 一种暖通管道的防护装置
CN209295526U (zh) 多流道换热管并联结构
CN200999945Y (zh) 一种双层壁内真空管道
CN218627355U (zh) 一种具有持续保温功能的地源热泵
CN211476375U (zh) 一种壳管式蒸发器及水系统管路的加热保护结构
CN208750968U (zh) 空调用连接管装置和空调器
CN205063060U (zh) 一种建筑外墙排汽装置
CN208720622U (zh) 一种并行焊粘连薄壁回气管整体组件
CN221074561U (zh) 一种耐用的制冷压缩机内排气管
CN1824986A (zh) 直埋式真空埋地保温管
CN209496696U (zh) 一种带隔潮结构的內油式金属波纹油枕
CN207112226U (zh) 一种新型保温管道
CN104877502A (zh) 隔热涂料及其应用
CN208296063U (zh) 一种基站空调排水管与管线分离安装装置
CN205560019U (zh) 裹附高密度塑胶层的水管
CN207751154U (zh) 一种新型的空调制冷管
CN208933460U (zh) 一种真空镀膜机冷冻钟罩放水单元
CN209496695U (zh) 一种带隔潮结构的外油式金属波纹油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