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90454U - 光学透镜电子浮漂 - Google Patents
光学透镜电子浮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90454U CN208590454U CN201820960166.1U CN201820960166U CN208590454U CN 208590454 U CN208590454 U CN 208590454U CN 201820960166 U CN201820960166 U CN 201820960166U CN 208590454 U CN208590454 U CN 2085904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lens
- circuit board
- luminescent device
- light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其包括发光纤、具有一容置腔的漂体和漂尾,发光纤设置于漂体的顶端,漂尾设置于漂体的底端,容置腔内设置有电路板、发光器件、聚光透镜和电池,电池供电给电路板,电路板与发光器件电性连接,聚光透镜设置于发光器件的出光光路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光器件的出光光路上设置一聚光透镜,致使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90%以上的光线导光至发光纤处,既提升了光线的有效利用率,也提升了发光纤的显色亮度。此外,电池电量较低时,发光纤的显色亮度仍能满足需求,从而提升了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持续显色时长,进而延缓了电池更换或充电的时间,降低了夜钓费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透镜电子浮漂。
背景技术
电子浮漂是垂钓时,鱼儿咬钩的讯息反应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电子浮漂的动作,不但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还可以通过电子浮漂的动作判断出是否有鱼上钩。因此,电子浮漂是钓鱼收获好坏的重要环节。
为了满足夜钓爱好者的需求,出现了大量的发光电子鱼漂。但是,现有电子鱼漂,发出的光线比较散,亮度比较低,易给人造成错觉和眼疲劳,持续点亮一夜可能需要中间更换电池或充电,致使野外垂钓费用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透镜电子浮漂,以解决现有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发出的光线比较散且亮度比较低,电池的使用时间短且夜钓费用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其包括发光纤、具有一容置腔的漂体和漂尾,发光纤设置于漂体的顶端,漂尾设置于漂体的底端,容置腔内设置有电路板、发光器件、聚光透镜和电池,电池供电给电路板,电路板与发光器件电性连接,聚光透镜设置于发光器件的出光光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漂体包括漂头壳体和漂体本体,漂头壳体的底部容置于漂体本体内,漂体壳体包括具有第一腔体的器件设置壳体和具有第二腔体的电池仓,器件设置壳体的底端与电池仓的顶端之间形成一环形肩部,电池仓的顶部开口处且于第一腔体内设有一凸台,电路板设置于凸台上,电路板上方设置发光器件,发光器件的出光光路上设置聚光透镜,聚光透镜的聚光光路上设置发光纤,电池设置于第二腔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腔体内还设有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与电路板电性连接,重力传感器用于获取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重力信息,并将重力信息传输至电路板,电路板用于当重力信息超过预设重力阈值时,控制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从第一颜色转换为第二颜色,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池仓的底部外侧设有外螺纹,漂体本体的底部内侧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外螺纹与环形肩部之间设有多个环形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环形器件包括硅胶防水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器件设置壳体的壁厚在0.25-0.5cm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器件设置壳体的长度在1.8-2.2cm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器件设置壳体的底端外径在0.66-0.71cm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发光器件为变色发光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光器件的出光光路上设置一聚光透镜,致使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90%以上的光线导光至发光纤处,既提升了光线的有效利用率,也提升了发光纤的显色亮度。此外,电池电量较低时,发光纤的显色亮度仍能满足需求,从而提升了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持续显色时长,进而延缓了电池更换或充电的时间,降低了夜钓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第二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显然,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图2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该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包括发光纤1、具有一容置腔的漂体2和漂尾3,发光纤1设置于漂体2的顶端,漂尾3设置于漂体2的底端。
参见图2,容置腔内设置有电路板10、发光器件11、聚光透镜12和电池13,电池13供电给电路板10,电路板10与发光器件11电性连接,聚光透镜12设置于发光器件11的出光光路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池为光学透镜电子浮漂专用电池CR425。
本实施例通过在发光器件的出光光路上设置一聚光透镜,致使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90%以上的光线导光至发光纤处,既提升了光线的有效利用率,也提升了发光纤的显色亮度。此外,电池电量较低时,发光纤的显色亮度仍能满足需求,从而提升了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持续显色时长,进而延缓了电池更换或充电的时间,降低了夜钓费用。
进一步地,参见图2,漂体2包括漂头壳体20和漂体本体21,漂头壳体20的底部容置于漂体本体21内,漂体2壳体包括具有第一腔体的器件设置壳体200和具有第二腔体的电池仓201,器件设置壳体200的底端与电池仓201的顶端之间形成一环形肩部,电池仓201的顶部开口处且于第一腔体内设有一凸台,电路板10设置于凸台上,电路板10上方设置发光器件11,发光器件11的出光光路上设置聚光透镜12,聚光透镜12的聚光光路上设置发光纤1,电池13设置于第二腔体内。
为了实现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咬钩感应信号的准确反应,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一腔体内还设有重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重力传感器与电路板10电性连接,重力传感器用于获取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重力信息,并将重力信息传输至电路板10,电路板10用于当重力信息超过预设重力阈值时,控制发光器件11发出的光线从第一颜色转换为第二颜色,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不同。
本实施例通过重力传感器实时检测重力信息,只有当重力信息超过预设重力阈值时,才控制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从第一颜色(譬如:蓝色)转换为第二颜色(譬如:红色),从而提升了咬钩感应信号的反应准确度。
为了实现漂头壳体与漂体本体的可拆卸连接,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2,电池仓201的底部外侧设有外螺纹30,漂体本体21的底部内侧设有与外螺纹30匹配的内螺纹(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实现了漂头壳体与漂体本体的可拆卸连接,便于钓鱼者更换电池,以及更换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灵敏度。
为了避免水渍对电池仓内的电子器件造成影响,短路电池仓内的电子器件,降低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使用寿命。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2,外螺纹30与环形肩部之间设有多个环形器件40。优选地,环形器件40包括硅胶防水圈。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环形器件,防止水渍对电池仓内的电子器件造成影响,从而提升了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夜钓者快速获知鱼儿上钩的讯息,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器件11为变色发光体。
图3-图4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该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包括发光纤100、具有一容置腔的漂体101和漂尾102,发光纤100设置于漂体101的顶端,漂尾102设置于漂体101的底端。
具体地,参见图4,容置腔内设置有电路板1010、发光器件1011、聚光透镜1012和电池1013,电池1013供电给电路板1010,电路板1010与发光器件1011电性连接,聚光透镜1012设置于发光器件1011的出光光路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池为光学透镜电子浮漂专用电池CR425。
本实施例通过在发光器件的出光光路上设置一聚光透镜,致使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90%以上的光线导光至发光纤处,既提升了光线的有效利用率,也提升了发光纤的显色亮度。此外,电池电量较低时,发光纤的显色亮度仍能满足需求,从而提升了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持续显色时长,进而延缓了电池更换或充电的时间,降低了夜钓费用。
进一步地,参见图4,漂体101包括漂头壳体1020和漂体本体1021,漂头壳体1020的底部容置于漂体本体1021内,漂体101壳体包括具有第一腔体的器件设置壳体10200和具有第二腔体的电池仓10201,器件设置壳体10200的底端与电池仓10201的顶端之间形成一环形肩部,电池仓10201的顶部开口处且于第一腔体内设有一凸台,电路板1010设置于凸台上,电路板1010上方设置发光器件1011,发光器件1011的出光光路上设置聚光透镜1012,聚光透镜1012的聚光光路上设置发光纤100,电池1013设置于第二腔体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器件设置壳体10200的长度在1.8-2.2cm之间。优选地,器件设置壳体10200的长度为2cm。
本实施例通过将电池仓内置于漂体本体内,既减少了漂头壳体暴露于外部的部分,也增加位于漂体本体部位的重量,从而导致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重心下移,提升了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稳定性能。
为了进一步减轻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重量,以提升了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敏感度,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器件设置壳体10200的壁厚在0.25-0.5cm之间。优选地,器件设置壳体10200的壁厚为0.3cm。
进一步地,器件设置壳体10200的底端外径在0.66-0.71cm之间。优选地,器件设置壳体10200的底端的外径为0.68cm。
本实施例通过减薄器件设置壳体的壁厚、缩短该器件设置壳体的长度、以及缩小器件设置壳体的底端外径,既导致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重心进一步下移,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稳定性,也致使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整体质量下降,因为相同深浅水域的浮力相同,质量轻的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则更易于反应鱼儿咬钩的讯息,所以,进一步提升了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灵敏度。
为了实现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咬钩感应信号的准确反应,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4,第一腔体内还设有重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重力传感器与电路板1010电性连接,重力传感器用于获取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重力信息,并将重力信息传输至电路板1010,电路板1010用于当重力信息超过预设重力阈值时,控制发光器件1011发出的光线从第一颜色转换为第二颜色,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不同。
本实施例通过重力传感器实时检测重力信息,只有当重力信息超过预设重力阈值时,才控制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从第一颜色(譬如:蓝色)转换为第二颜色(譬如:红色),从而提升了咬钩感应信号的反应准确度。
为了实现漂头壳体与漂体本体的可拆卸连接,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4,电池仓10201的底部外侧设有外螺纹1030,漂体本体1021的底部内侧设有与外螺纹1030匹配的内螺纹(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实现了漂头壳体与漂体本体的可拆卸连接,便于钓鱼者更换电池,以及更换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灵敏度。
为了避免水渍对电池仓内的电子器件造成影响,短路电池仓内的电子器件,降低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使用寿命。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4,外螺纹1030与环形肩部之间设有多个环形器件1040。优选地,环形器件1040包括硅胶防水圈。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环形器件,防止水渍对电池仓内的电子器件造成影响,从而提升了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夜钓者快速获知鱼儿上钩的讯息,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器件1011为变色发光体。
结合图1-图4,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透镜电子浮漂进行钓鱼操作时,首先,电路板发出控制信号至发光器件,发出第一颜色的光线。其次,该第一颜色的光线经聚光透镜90%以上光线汇聚于发光纤上,增强了发光纤的显色亮度。再次,重力传感器感应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重力信息,并将重力信息传输至电路板。最后,电路板判断该重力信息是否超过预设重力阈值,当重力信息超过预设重力阈值时,电路板再次发出颜色变化控制信号至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接收到该颜色变化控制信号时,从第一颜色转变为第二颜色,以便即时通知夜钓者有鱼儿上钩。
以上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或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发光纤、具有一容置腔的漂体和漂尾,所述发光纤设置于所述漂体的顶端,所述漂尾设置于所述漂体的底端,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电路板、发光器件、聚光透镜和电池,所述电池供电给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光器件电性连接,所述聚光透镜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光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体包括漂头壳体和漂体本体,所述漂头壳体的底部容置于所述漂体本体内,所述漂体壳体包括具有第一腔体的器件设置壳体和具有第二腔体的电池仓,所述器件设置壳体的底端与所述电池仓的顶端之间形成一环形肩部,所述电池仓的顶部开口处且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一凸台,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凸台上,所述电路板上方设置所述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光路上设置所述聚光透镜,所述聚光透镜的聚光光路上设置所述发光纤,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还设有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重力传感器用于获取光学透镜电子浮漂的重力信息,并将所述重力信息传输至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用于当所述重力信息超过预设重力阈值时,控制所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从第一颜色转换为第二颜色,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的底部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漂体本体的底部内侧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环形肩部之间设有多个环形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器件包括硅胶防水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设置壳体的壁厚在0.25-0.5c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设置壳体的长度在1.8-2.2c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设置壳体的底端外径在0.66-0.71c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为变色发光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60166.1U CN208590454U (zh) | 2018-06-21 | 2018-06-21 | 光学透镜电子浮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60166.1U CN208590454U (zh) | 2018-06-21 | 2018-06-21 | 光学透镜电子浮漂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90454U true CN208590454U (zh) | 2019-03-12 |
Family
ID=65601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96016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90454U (zh) | 2018-06-21 | 2018-06-21 | 光学透镜电子浮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90454U (zh) |
-
2018
- 2018-06-21 CN CN201820960166.1U patent/CN20859045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913086A1 (en) | Lure | |
CN208509908U (zh) | 一种可调节灵敏度的重力感应变色电子鱼漂 | |
CN103238573A (zh) | 全天候多功能智能电子灯式渔漂 | |
CN208590454U (zh) | 光学透镜电子浮漂 | |
KR20120050611A (ko) | 광섬유를 이용한 발광낚시찌 | |
CN210076385U (zh) | 带导流槽加粗锥形导光体醒目漂尾电子漂 | |
KR102396318B1 (ko) | 두족류 낚시용 인조 미끼 | |
CN202680283U (zh) | 全天候多功能智能电子灯式渔漂 | |
CN208590455U (zh) | 一种发光色彩互换电子浮漂 | |
KR20230058864A (ko) | 민물낚시용 전자찌 및 상기 전자찌를 제어하는 전자찌 제어 리모콘 | |
CN212936883U (zh) | 一种多功能椰雕花盆 | |
CN113207827A (zh) | 一种用于浮漂的醒目组件以及具有该醒目组件的钓鱼用具 | |
CN209135185U (zh) | 一种多功能电子浮漂 | |
CN207040611U (zh) | 换头型重力感应变色的漂头及电子浮漂 | |
KR20160074112A (ko) | 다목적 낚시전자찌 및 그 제조방법 | |
JP2002171883A (ja) | 運動センサ付発光釣り具 | |
CN205623997U (zh) | 一种爆炸钩夜用浮漂 | |
KR940006936B1 (ko) | 전자식 낚시찌 | |
KR20100095745A (ko) | 낚시찌 | |
CN210017535U (zh) | 圆弧形漂尾浮标 | |
CN209546677U (zh) | 一种变色浮漂配件 | |
JP3245884U (ja) | Led発光部をおもり本体に内蔵した釣り用おもり | |
KR100842106B1 (ko) | 기능성 낚시찌 | |
KR200355969Y1 (ko) | 광섬유를 이용한 낚시찌 | |
CN203262075U (zh) | 自动变色电子浮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