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85576U - 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形成的取出开口的包装 - Google Patents

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形成的取出开口的包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85576U
CN208585576U CN201820373739.0U CN201820373739U CN208585576U CN 208585576 U CN208585576 U CN 208585576U CN 201820373739 U CN201820373739 U CN 201820373739U CN 208585576 U CN208585576 U CN 208585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packaging
torn
contact pin
seamed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737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尔布雷希特·克鲁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TA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ATA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TA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ATA GmbH and Co K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85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85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54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 B65D5/5405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for opening containers formed by erecting a blank in tubular form
    • B65D5/542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for opening containers formed by erecting a blank in tubular form the lines of weakness being provided in the container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形成的取出开口的包装,具有前侧、背侧、第一侧、第二侧、上侧和下侧,上侧为两层,下侧上层有前侧和背侧接片,面向下侧的层由第一和第二接片构成,这两层至少部分地重叠,设置至少一个撕开器件,其由至少第一、第二和第三区段构成,第二和第三区段从侧面上棱边、在侧面面向背侧的半部中、在侧面面向上侧的半部内在下侧方向延伸,第一区段从第二区段的面向下侧的端部、在第一侧面、在前侧方向延伸,接着在前侧在第二侧方向延续、并在第二侧继续直到第三区段面向下侧的端部,能由撕开器件部分地与其余包装分离的部分在经撕开器件分离后经背侧接片与其余部分保持连接,形成用于取出开口的待打开且可再次封闭的罩盖。

Description

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形成的取出开口的包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将借助于多个撕开器件形成的取出开口的包装,其中上侧被设计成两层的并且上层具有铰接在前侧的上棱边处的前侧接片和铰接在背侧的上棱边处的背侧接片。此外提供了撕开器件,该撕开器件由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构成。第二和第三区段在此各自从侧面的上棱边、在侧面的面向背侧的半部中、在侧面的面向上侧的半部之内在下侧的方向上延伸。第一区段从第二区段的面向下侧的端部、在第一侧面上在前侧的方向上延伸。接着第一区段在前侧和第二侧面上延续直至第三区段在第二侧面上的、面向下侧的端部。
背景技术
这样的包装(通常可以局部地打开该包装以取出产品)通常由波纹纸板和/或实心纸板制造且被称为所谓的即可上架式包装 (Shelf-Ready-Verpackungen)。这些包装通常用于直接从包装中提供零售的产品,这显著地缩短了用于填充货架的时间。即可上架式包装通常无法在取出商品之后再次封闭包装,因为这在零售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实用的或者不必要的。
对于某些物品而言,封闭包装是特别重要的。这例如对于特别敏感的产品而言或在特别污染的环境中是有利的,因为包装的内容物可以通过可再次封闭的开口被保护不受污染。但是这样的要求通常不在零售商方面、而是在顾客方面出现。
例如具有可再次封闭的取出开口的包装在手工操作时是有利的,在手工操作时出现频繁的由工作引起的污染,被包装的该或这些产品必须被保护不受污染。
因此,特别是当产品应格外被保护不被弄脏时,可再次封闭的包装是有利的。这样的用途可以例如在所谓的一次性杯子系统中在上漆操作时进行。这样的一次性杯子系统必须特别被保护不被弄脏,因为一次性杯子的污染稍后可能导致在上漆的表面中的缺陷且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高成本的修补。
对于专业使用而言特别重要的是,如此来设计这些包装:使得可以快速且简单地首次打开包装,其中必须避免损坏所包装的产品。此外,可以优选如此来设计包装的可再次封闭的开口:使得包装在将一个或多个产品取出之后自主地闭合,以保证尽可能连续地保护所包装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再次封闭的包装,该包装保护被包装的一个或多个产品不受污染并且第一次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打开,而可以不损坏所包装的该或这些产品。
该目的是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装来实现,其中该上侧被设计成两层的,并且背离该包装的该下侧的上层具有铰接在该前侧的上棱边处的前侧接片和铰接在该背侧的上棱边处的背侧接片,并且面向该下侧的层由铰接在该第一侧面的上棱边处的第一接片、和铰接在该第二侧面的上棱边处的第二接片构成,并且这两个层至少部分地重叠,并且此外设置有至少一个撕开器件,其中该至少一个撕开器件由至少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构成,其中该第二区段和该第三区段各自从这些侧面的上棱边、在这些侧面的面向该背侧的半部中、在这些侧面的面向该上侧的半部之内在该下侧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该第一区段从该第二区段的面向该下侧的端部、在该第一侧面上、在该前侧的方向上延伸,接着在该前侧上在该第二侧面的方向上延续、并且在该第二侧面上继续直到该第三区段的面向该下侧的端部,其特征在于,能够由该撕开器件部分地与其余包装分离的部分在经由该撕开器件分离之后经由该背侧接片与该包装的其余部分保持连接,由此形成用于该取出开口的待打开的且可再次封闭的罩盖。
其他实施方式在下文中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将借助于撕开器件形成的取出开口的包装优选地包括:前侧、相对的背侧、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侧和相对的下侧。就此而言应提及的是,不必强制性地涉及具有矩形基面的六边形包装。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已知的是,原则上可以由各种各样的空心体形成可比较的待打开的且可再次封闭的包装。例如仅四面体形的主体可以具有可比较的开口,即使该开口在此情况下不必经由罩盖、而是经由侧面之一与其余包装保持连接。
包装的上侧以有利的方式被设计成两层的。在此,包装的上侧的背离包装的下侧的上层由铰接在前侧的上棱边处的前侧的接片、和铰接在背侧的上棱边处的背侧的接片构造成。包装的上侧的面向下侧的层优选由铰接在第一侧面的上棱边处的第一接片、和铰接在第二侧面的上棱边处的第二接片形成,其中该上层和该下层以有利的方式至少部分地重叠。在此应注意的是,第一侧面优选用作右侧面并且第二侧面优选用作左侧面,其中这也适用于联接至这些侧面的接片。但是就此而言可设想另一结构,因此,这些侧面被描述为第一和第二侧面而没有限制于右和左。此外,上侧除了优选两层的结构之外当然还可以是单层地构造的。
此外关于上侧的结构还可以设想呈相反顺序的两层的结构。在此,包装的上侧的面向包装的下侧的下层由铰接在前侧的上棱边处的前侧接片、和铰接在背侧的上棱边处的背侧接片构造成。包装的上侧的上层在此情况下由铰接在第一侧面的上棱边处、和铰接在第二侧面的上棱边处的第一和第二接片形成。在此,撕开器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安排在包装的内侧的撕开条形成。对应的撕开条可以例如由塑料、金属、有机纤维或无机纤维制成,但是撕开条也可以由包装的一部分形成并且于是例如由纸板制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包装此外具有撕开器件,该撕开器件以有利的方式由优选基本上水平的第一区段以及优选重合且基本上垂直的第二和第三区段构成。与此相应地,第一区段还可以被称为水平区段,而第二或者第三区段还可以被称为垂直区段。以优选的方式,第二区段从第一侧面的上棱边优选与该包装的垂直棱边平行地、在该包装的下侧的方向上向下延伸。与此相应地,第三区段从第二侧面的上棱边优选与该包装的垂直棱边平行地、在该包装的下侧的方向上同样向下延伸。撕开器件的第二和第三区段在此以有利的方式在各自的侧面的面向背侧的半部上延伸,其中该第二和第三区段优选在各自的侧面的面向上侧的半部之内与撕开器件的第一区段汇聚。通过撕开装置的第一区段和第二或者第三区段的汇聚,这些单独的区段以当涉及唯一的撕开器件时的方式共同作用。
根据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撕开装置的第一区段从第二区段的面向下侧的端部在第一侧面、例如右侧面上在前侧的方向上延伸。撕开器件在前侧上在第二侧面、例如左侧面的方向上继续延伸且接着在第二侧面、例如左侧面上在背侧的方向上继续直至第三区段的面向下侧的端部。
因此,通过撕开器件,该包装的上侧的一部分优选可以至少局部地拆开或者部分地分离,其中可与其余包装至少部分地分离的部分在借助于撕开器件部分地分离之后通过经由背侧的接片与包装的其余部分保持连接。由此形成用于取出开口的待打开的且可再次封闭的罩盖。
关于撕开器件应提及的是,第二和第三区段被设计成从侧面观察优选重合。但是也可以在前侧的方向上移动这些区段中的一个区段和/或在背侧的方向上移动另一区段,由此可以实现倾斜地翻开该包装的上侧。第二和第三区段还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曲线,由此例如包装的构型可以与顾客愿望相对应地进行适配或使尤其在第二和第三区段的区域中打开包装变得容易。同样可行的是,撕开装置的第一区段与包装的上棱边不平行地延伸。例如可以通过撕开器件的弯曲或弯折的第一区段使得取出所包装的产品变得简单。就此而言还应提及的是,撕开器件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区段不仅可以在侧面的面向罩盖的上半部上、而且可以在侧面或者前侧的下半部上延伸并且撕开器件的第二和第三区段、还可以在侧面的面向前侧的半部中延伸并且终止。
除了第二和第三区段之外,附加地提供了撕开器件的第二和第三区段的延长部。对于第二区段的延长部而言,撕开器件的第二区段在包装闭合时在第一接片上、优选在第二侧面的方向上继续且优选直至接片的端部。对于第三区段的延长部而言,撕开器件的第三区段在包装闭合时在第二接片上、优选在第一侧面的方向上继续且优选直至接片的端部。尤其第二和第三区段在此与背侧的上棱边平行地延伸。撕开器件的第二和第三区段以及这些区段的延长部可以通过折边、孔状接缝、包装材料的另外的削弱部或例如撕开条形成。通过第二和第三区段的延长部使得翻开包装的上侧的部分地分离的部分变得容易,因为包装的材料在弯折区域中削弱。此外,第二和第三区段的延长部简化了:该包装的通过该或这些撕开器件形成的部分分离的部分还可以整体与包装的其余部分分离并且因此形成连续打开的开口。此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已知这种撕开器件的各种各样的设计方案,通过这些设计方案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使得翻开包装的分离的部分变得容易,有利地提出:上侧的由第一接片和第二接片构成的下层(即,上侧的面向下侧的侧面的那层) 具有凹口,该凹口至少在位于撕开器件的垂直区段的面向上侧的端部之间的路段的五分之一上延伸。因此,上侧的区域在撕开器件的第二区段的延长部和第三区段的延长部之间至少部分地仅单层地形成,由此翻开包装的部分分离的部分同样较简单地形成,且此外使完全分离包装的通常仅可部分地分离的部分成为可能或变得容易。关于上侧的凹口还提及的是:上侧的凹口优选还可以在包装的两个侧面之间的路段的多于一半上延伸,由此包装在该区域中强烈地削弱,由此使得翻开包装进一步变得容易。
撕开器件的第一区段优选由撕开条的一部分形成,该撕开条基本上沿着优选水平的分离平面、在包装的上半部中环绕地在包装的内侧上延伸且优选被撕开器件的第二和第三区段的面向下侧的端部中断。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看到的,除了撕开条之外还可以提供另外的分开器件。孔状接缝或包装材料的另外的削弱部例如也可以满足与撕开条相同的目的,其中可以使通过撕开条进行的操作变得容易。此外,通过撕开条可以以小的力消耗且在没有辅助器件的情况下实现撕开,其中产生限定的且齐整的撕开棱边。
不同于撕开器件的第一区段,撕开器件的第二和第三区段优选由孔状接缝形成。这与撕开条相比在制造技术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因为只有在显著的、附加的消耗下才可以实现附加地安排相对于撕开器件的第一区段偏移了90°的撕开条。但是除了孔状接缝之外还可提供其他辅助器件,该辅助器件适用于使得在相应的部位处分开包装或者包装材料变得容易。除此之外,可以使用与撕开条交叉的孔状接缝,以便在交点处中断撕开条。于是,借助于该中断部可以限定可撕开的区域的端部、或者在撕开条和孔状接缝之间的过渡部。
为了使得撕开或者部分地分离包装的可分离部分变得容易,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抓取装置,该抓取装置被设计成使得对于使用者而言抓取撕开条的端部成为可能或者变得容易。该抓取装置由撕开条的优选在中间中断部和与该第一区段的分离平面基本上平行地安排在中间中断部两侧的两个分离舌状件形成。在此,分离舌状件的可松脱的端部优选在优选中间的中断部处汇聚。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分离舌状件的优选中间的中断部同样通过撕开器件的第二和第三区段的孔状接缝形成。但是不同于所描述的设计方案,抓取装置也可不同地设计。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常常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可比较的打开辅助装置且可以使用这些打开辅助装置来代替所描述的抓取装置。通过所描述的抓取装置使得在不使用附加的器件的情况下简单地打开包装成为可能,由此防止损坏所包装的产品。通过使用孔状接缝作为两个分离舌状件的优选中间的中断部显著地简化了抓取装置的制造。
在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抓取装置的撕开条的中间的中断部在第一侧面(在此情况下右侧面)上优选在撕开器件的第一和第二区段的交点处被引入。这具有的优点是:在包装的前侧指向使用者的情况下,抓取装置在由使用者撕开时位于右侧且因此可以用右手抓取。当应使由左手打开包装变得容易时,抓取装置当然也可以被设置包装的左侧。此外,如下的变型方案也是可行的:即,抓取装置处于前侧或背侧的区域中。当然也可设想这样的设计方案,其中提供了多个抓取装置,以便可以例如使对惯用右手的人和惯用左手的人而言易于打开或者以便创造不同尺寸的开口。
如已经描述的,撕开条环绕地施加在包装的内侧处。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环绕的撕开条的未用作撕开器件的第一区段的部分形成了分离撕开器件。在此,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该分离撕开器件从撕开器件的第二区段的下端部、在包装的第一侧面上在背侧的方向上延伸直至在第一侧面与背侧之间的过渡部。接着,该分离撕开器件在包装的背侧上在第二侧面的方向上延伸且在那里继续,其中该分离撕开器件在第二侧面上延伸直至撕开器件的第三区段的下端部。在此,分离撕开器件优选基本上沿着撕开器件的优选水平的分离平面而安排,其中还可设想撕开器件或者分离撕开器件的另一取向或非线性的设计方案。
通过所描述的安排,包装的整个上部区域可以环绕地、优选基本上沿着撕开器件的第一区段的分离平面在包装的上半部中分离。当使用者想要取出较大量的所包装的产品或不存在污染所包装的产品的危险时,这例如是有利的。除了优选基本上沿着平面来分离该包装的上侧之外,分开撕开器件和分离撕开器件的另外的引导也可以是有利的。例如由此可以实现撕开棱边的特别的设计方案,以便改变被打开的包装的构型或例如使得取出产品变得容易。也可设想用于简化包装的可堆叠性的设计方案。撕开棱边的引导的相应改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在另一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未提供分离撕开器件。在此,撕开条具有中断部,该中断部在第二区段与背侧之间的路段上使从撕开器件的第二区段的下端部向背侧引导的撕开条中断,其中撕开条的中断部优选在该路段的前三分之一中实现。当抓取装置被设置在第二侧面的区域中时,撕开条的中断部还可以以这种方式在第二侧面的区域中实现。但是原则上撕开条的中断部也可以在其他部位处实现,以便不同地设计包装的可部分地分离的部分。
此外,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提供了弯折棱边折边(Knickkantenfalzung),该弯折棱边折边通过背侧接片的折边形成,其中该弯折棱边折边与背侧的上棱边优选平行地且基本上在撕开器件的第二和第三区段的上端部之间在包装的上侧上延伸。替代性地,弯折棱边折边也可以在背侧或前侧的上棱边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弯折棱边折边的端部和撕开器件的第二和第三区段的上端部经由另外的连接撕开器件连接。弯折棱边折边的特别的优点在于:由此显著地使打开或者翻开包装的可部分地分离的部分变得容易,因为包装的上侧的折边在弯折区域中被削弱。当然,包装材料在所提及的区域中也可以以另外的方式被削弱。例如在背侧接片中的孔状接缝或凹口也可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除了简化翻开之外,通过第二和第三区段的延长部、上侧的凹口和弯折棱边折边同样控制弯折棱边在包装的上侧上如何延伸。
除了所描述的包装之外,在另一个特别优选的设计方式中提供了第二尺寸的包装,其中较小包装的前侧和背侧具有较大包装的前侧和背侧的宽度的一半,并且这两种尺寸的包装的侧面的宽度一致。通过这种长宽比可以保证,提供可统一堆叠的规格。除此之外,可以提供与包装的基面协调的承载装置,这些包装可以被存放在该承载装置中。在此,包装的规格具有的优点是:两个较小包装占据与一个较大包装相同的空间。通过所描述的规格,较小包装和较大包装都可以被如此安排在该承载装置中:使得包装的前侧指向相同的方向,其中两个较小包装在该安排中具有与一个较大包装相同的宽度和相同的深度。
附图说明
下文将借助于实施例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在此,附图示出: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闭合的包装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闭合的包装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未封闭的上侧的包装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未封闭的上侧的包装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的局部的透视图,该透视图示出了抓取装置。
图6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部分移除的水平撕开器件的包装的透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部分分离的上侧的包装的透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变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分离的上侧的包装的透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的样式(Zuschnitt)的图示。
图10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包装的样式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上文提及的图1至10而言对于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部件选择相同的附图标记。由于为了理解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参照多个图示,下面在讨论细节和功能之前首先简短地描述这些图示。
图1和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1的两个不同的实施方式,该包装具有将通过撕开器件19形成的取出开口2,该取出开口在图7中示出。在此,图1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并且图2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在这些图中分别示出前侧3、相对的背侧4、第一侧面5、相对的第二侧面6、上侧 7和相对的下侧8。此外,图1和图2示出了撕开器件19,该撕开器件由第一区段20、第二区段21和第三区段22形成。仅在图2中示出了前侧3’和背侧4’,该前侧和背侧各自与在其他图中的前侧3和背侧4相对应且只具有另外的尺寸。
在图3和图4中展示了在上侧部分地打开的情况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的两个不同实施方式,其中包装1的未示出的前侧3向下取向。在此,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1的第一设计方案且图4示出了第二设计方案。在两个图示中尤其展示了如何构造包装1的上侧7的上层9和下层18。此外,示出了前侧的上棱边10、前侧接片11、背侧的上棱边12、背侧接片13、第一侧面的上棱边14、第一接片15、第二侧面16的上棱边和第二接片17。此外,示出了上侧的凹口25、撕开器件19的第二区段的延长部37和撕开器件19的第三区段的延长部38。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1的局部图,包括第一侧面5、具有第一区段20和第二区段21的撕开器件19。此外,示出了抓取装置27,该抓取装置具有中间的中断部28、外分离舌状件29、内分离舌状件30以及撕开条的中断部35。此外,在图5中示出了弯折棱边折边36,通过该弯折棱边折边该包装的可分离部分24与其余包装23保持连接。
根据图6的图示示出了具有撕开器件19的部分拆开的第一区段20的包装1。此外,示出了交点32,撕开器件19的第一区段20与撕开器件19 的第二区段21汇聚在该交点处。
在图7中示出了具有将借助于撕开器件形成的取出开口2的包装1。此外,在该图示示出了前侧3、背侧4、第一侧面5和第二侧面6。此外,示出了其余包装23、包装的可分离部分24、撕开条26的上侧的凹口25 和分离撕开器件33。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1的另一设计可能性,其中包装1 具有取出开口2、前侧3、背侧4、第一侧面5、第二侧面6和上侧7。附加地在图8中示出了分离平面31,撕开器件的第一区段20沿着该分离平面在包装1的内侧延伸。同样示出了可分离的上部区域34,该上部区域在示出的第三实施例中可以完全与包装的其余部分分离。
在图9和10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的样式,其中图9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样式且图10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样式。在两个图中各自示出了前侧3、背侧4、第一侧面5以及第二侧面6。同样示出了包装的在包装封闭状态下形成上侧7的上层9或者下层18的部分。如在图3 和图4中,也绘制了前侧的上棱边10、前侧接片11,背侧的上棱边12、背侧接片13、第一侧面的上棱边14、第一接片15、第二侧面16的上棱边和第二接片17。此外,图9和图10示出了由第一区段20、第二区段21 和第三区段22构成的撕开器件19。此外,示出了处于包装的内侧的撕开条26、在图5中更详细地展示的抓取装置27以及弯折棱边折边36、第二区段的延长部37和第三区段的延长部38。
如从图3和图4或者从图9和图10中可看出的,包装1的上侧7的背离包装1的下侧8的上层9由铰接在前侧的上棱边处10的前侧接片11 和铰接在背侧的上棱边12处的背侧接片13构成。面向下侧8的层由铰接在第一侧面的上棱边14处的第一接片15和铰接在第二侧面的上棱边16 处的第二接片17构成。在此,两个层至少部分地重合。
此外,不仅从图1至图7而且从图9和图10中得到:撕开器件19由第一区段20、第二区段21和第三区段22构成,在侧向观察包装1时这些区段优选是重合的。在此,基本上垂直的区段21和22从侧面的上棱边14 和16、在侧面5和6的面向背侧4的半部中、在侧面5、6的面向上侧7 的半部之内在下侧8的方向上延伸。第一区段20从第二区段21的面向下侧8的端部、在第一侧面5上在包装1的前侧3的方向上延伸,接着在前侧3上在第二侧面6的方向上在该处延续、并且在第二侧面6上延伸直至第三区段22的面向下侧8的端部。通过该设计方案,通过撕开器件19部分地与其余包装23可分离的部分24在通过撕开器件19分离之后还经由背侧接片13与包装的其余部分23连接。由此产生用于取出开口2的待打开的且可再次闭合的罩盖。
如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提供了撕开器件19的第二区段的延长部 37以及第三区段的延长部38,其中第二和第三区段的延长部37和38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使得撕开器件19的优选基本上垂直的第二和第三区段 21和22相对于第二区段的延长部37而言在第一接片15上、在该包装闭合时朝第二侧面6的方向继续并且相对于第三区段的延长部38而言在第二接片17上朝第一侧面5的方向继续并且在包装封闭状态下优选与背侧的上棱边12平行地延伸。在此应注意的是:撕开器件19的第二区段21、撕开器件19的第三区段22以及第二和第三区段的延长部37和38为孔状接缝。
同样在图3和图4中示出了:上侧7的由第一接片15和第二接片17 构成的下层18具有凹口25,该凹口至少在撕开器件19的第二和第三区段 21和22的面向上侧7的端部之间的路段的五分之一上延伸,其中该凹口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还可以在路段的多于一半上延伸。
如在图5中示出的,撕开条26或者撕开器件19具有抓取装置27,该抓取装置由撕开条26的中间中断部28和两个分离舌状件29和30形成。在此,分离舌状件在中间中断部28两侧、与图8中示出的分离平面31基本上平行地安排,其中分离舌状件29和30的可松脱的端部优选在中间中断部28处汇聚。
如尤其在图6中展示的,撕开器件19的第一区段20优选由撕开条26 的一部分形成,该撕开条优选沿着在图8中示出的基本上水平的分离平面 31、在包装1的上半部中环绕地在包装1的内侧延伸并且优选被撕开器件 19的第二和第三区段21和22中断。
在图6中同样示出了:抓取装置27的撕开条26的中间中断部28在第一侧面5上、优选在撕开器件19的第一区段20与撕开器件19的第二区段21的交点32处被引入。
如在图7中示出的,包装1的可部分地分离的部分24经由上侧7与其余包装23保持连接。在图7中还示出了分离撕开器件33,该分离撕开器件在将可分离部分24从环绕的撕开条部分地分离之后保留下来。因此,环绕的撕开条26的未用作为撕开器件19的第一区段20的部分形成分离撕开器件33。由于撕开条环绕地安置,提供了撕开条的至少两个中断部,以便将第一区段20与分离撕开器件33分开。这些中断部优选地处于撕开器件19的第二和第三区段21和22的下端部的区域中。因此,分离撕开器件33从该撕开器件19的第二区段21的下端部起在背侧4的方向上延伸,其中在包装1的背侧4上在第二侧面6的方向上继续,并且紧接着在第二侧面6上被引导直到撕开器件19的第三区段22的下端部。优选地,分离撕开器件33与撕开器件19的第一区段20一样地基本上沿着分离平面31延伸。
因此,撕开器件19的第一区段20是如此设计的:使得包装1的上部区域34通过撕开器件19的第一区段20与分离撕开器件33的组合、环绕地、优选基本上沿着分离平面31在包装1的上半部中被分离。在图8中找到具有分离平面31的对应的图示。因此,环绕的撕开条26形成了撕开器件19的第一区段20和分离撕开器件33。
但是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该包装的上部区域34可以不被整体地分离。如在图5中看见的,为此提供了撕开条26的中断部35,该中断部在第二区段21与背侧4之间的路段上使从撕开器件19的第二区段 21的下端部向背侧4引导的撕开条26中断,其中该撕开条的中断部35 优选在该路段的前三分之一中实现。
如从图5、图9和图10中可以看出的,除了第二和第三区段的延长部 37和38之外还提供了包装材料的为此优选基本上重合的削弱部。被称为弯折棱边折边36的削弱部由背侧接片13的折边形成并且与背侧4的上棱边基本上平行地在第二和第三区段21和22的高度上延伸。因此,弯折棱边折边36在这样的区域中延伸:即,该区域使可分离部分24与其余包装23相连接且在该区域中可部分地分离的部分24在取出开口2翻开时相对于其余包装23弯折。
如已经描述的,这些附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1的不同的示例性设计方案。这尤其从图1和2中得出,其中各自展示了两个不同的设计方案。这些设计方案为两个不同尺寸的包装。因此提供了附加的第二尺寸的包装,其中较小包装的前侧和背侧3'和4'具有较大包装的前侧和背侧 3、4的长度的一半,并且这两个尺寸的包装的侧面5和6的长度一致。
最后再次强调,上文只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类似的方式改良本实用新型,其中落入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中的所有改变、等效代替、改进均被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所覆盖。
参考标号列表
1 包装
2 取出开口
3 前侧
4 背侧
5 右侧面/第一侧面
6 左侧面/第二侧面
7 上侧
8 下侧
9 上层
10 前侧的上棱边
11 前侧接片
12 背侧的上棱边
13 背侧接片
14 第一侧面的上棱边/第一侧面的上棱边
15 第一接片/第一接片
16 第二侧面的上棱边/第二侧面的上棱边
17 第二接片/第二接片
18 下层
19 撕开器件
20 水平区段/第一区段
21 右垂直区段/第二区段
22 左垂直区段/第三区段
23 其余包装
24 可分离的部分
25 上侧的凹口
26 撕开条
27 抓取装置
28 中间中断部
29 外分离舌状件
30 内分离舌状件
31 分离平面
32 撕开器件右交点
33 分离撕开器件
34 可分离的上部区域
35 撕开条的中断部
36 弯折棱边折边
37 右区段的延长部/第二区段的延长部
38 左区段的延长部/第三区段的延长部
3' 小包装前侧
4' 小包装前侧。

Claims (13)

1.一种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形成的取出开口(2)的包装(1),该包装具有前侧(3)、相对的背侧(4)、第一侧面(5)、相对的第二侧面(6)、上侧(7)和相对的下侧(8),其中该上侧(7)被设计成两层的,并且背离该包装(1)的该下侧(8)的上层(9)具有铰接在该前侧的上棱边(10)处的前侧接片(11)和铰接在该背侧的上棱边(12)处的背侧接片(13),并且面向该下侧(8)的层由铰接在该第一侧面的上棱边(14)处的第一接片(15)、和铰接在该第二侧面的上棱边(16)处的第二接片(17)构成,并且这两个层至少部分地重叠,并且此外设置有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其中该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由至少第一区段(20)、第二区段(21)和第三区段(22)构成,其中该第二区段和该第三区段各自从这些侧面的上棱边(14,16)、在这些侧面(5,6)的面向该背侧(4)的半部中、在这些侧面(5,6)的面向该上侧(7)的半部之内在该下侧(8)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该第一区段(20)从该第二区段(21)的面向该下侧(8)的端部、在该第一侧面(5)上、在该前侧(3)的方向上延伸,接着在该前侧(3)上在该第二侧面(6)的方向上延续、并且在该第二侧面(6)上继续直到该第三区段(22)的面向该下侧(8)的端部,其特征在于,能够由该撕开器件(19)部分地与其余包装(23)分离的部分(24)在经由该撕开器件(19)分离之后经由该背侧接片(13)与该包装的其余部分保持连接,由此形成用于该取出开口(2)的待打开的且可再次封闭的罩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形成的取出开口(2)的包装(1),其特征在于,提供了该撕开器件(19)的该第二区段的延长部(37)和该第三区段的延长部(38),其中该第二和第三区段的该延长部(37,38)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使得该撕开器件(19)的该第二区段(21)相对于该第二区段的延长部(37)而言在第一接片(15)上、在包装(1)封闭时朝该第二侧面(6)的方向继续;并且该第三区段(22)相对于该第三区段的延长部(38)而言在第二接片(17)上、在包装(1)封闭时朝该第一侧面(5)的方向继续并且与该背侧的上棱边(12)平行地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形成的取出开口(2)的包装(1),其特征在于,该上侧(7)的由该第一接片(15)和该第二接片(17)构成的下层(18)具有凹口(25),该凹口至少在位于该撕开器件(19)的该第二区段(21)和第三区段(22)的面向该上侧(7)的端部之间的路段的五分之一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形成的取出开口(2)的包装(1),其特征在于,该撕开器件(19)的该第一区段(20)由撕开条(26)的一部分形成,该撕开条沿着水平的分离平面(31)、在该包装(1)的上半部中环绕地在该包装(1)的内侧上延伸并且被该撕开器件(19)的该第二区段(21)和第三区段(22)中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形成的取出开口(2)的包装(1),其特征在于,该撕开器件(19)的该第二区段(21)和第三区段(22)各自为孔状接缝。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形成的取出开口(2)的包装(1),其特征在于,该撕开条(26)具有抓取装置(27),该抓取装置通过该撕开条(26)的中间的中断部(28)和在该中间中断部(28)两侧、与该分离平面(31)平行地安排的两个分离舌状件(29,30)形成,其中这些分离舌状件(29,30)的可松脱的端部在该中间中断部(28)处汇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形成的取出开口(2)的包装(1),其特征在于,该抓取装置(27)的该撕开条(26)的该中间中断部(28)在该第一侧面(5)上、在该撕开器件(19)的该第一区段(20)与该撕开器件(19)的该第二区段(21)的交点(32)处被引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形成的取出开口(2)的包装(1),其特征在于,该环绕的撕开条(26)的未用作该撕开器件(19)的第一区段(20)的部分形成分离撕开器件(3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形成的取出开口(2)的包装(1),其特征在于,该分离撕开器件(33)从该撕开器件(19)的第二区段(21)的下端部在该背侧(4)的方向上延伸、在该包装(1)的背侧(4)上在该第二侧面(6)的方向上继续、并且紧接着在该第二侧面(6)上被引导直到该撕开器件(19)的该第三区段(22)的下端部并且沿着该分离平面(31)而安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形成的取出开口(2)的包装(1),其特征在于,该包装(1)的可分离的上部区域(34)能够通过该撕开器件(19)的该第一区段(20)与该分离撕开器件(33)的组合而环绕地、沿着该分离平面(31)在该包装的上半部中被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形成的取出开口(2)的包装(1),其特征在于,提供了该撕开条(26)的中断部(35),该中断部在该第二区段(21)与该背侧(4)之间的路段上使从该撕开器件(19)的该第二区段(21)的下端部向该背侧(4)引导的撕开条(26)中断,其中该撕开条的该中断部(35)在该路段的前三分之一中实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形成的取出开口(2)的包装(1),其特征在于,提供了弯折棱边折边(36),该弯折棱边折边通过该背侧接片(13)的折边而形成,其中该弯折棱边折边(36)与该背侧的上棱边平行地延伸并且在该第二区段(21)和第三区段(22)的这些上端部之间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19)形成的取出开口(2)的包装(1),其特征在于,提供了第二尺寸的包装,其中较小包装的前侧和背侧(3',4')具有较大包装(1)的前侧和背侧(3,4)的宽度的一半,并且这两个尺寸的包装的侧面(5,6)的宽度一致。
CN201820373739.0U 2017-03-30 2018-03-19 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形成的取出开口的包装 Active CN2085855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17001709.1 2017-03-30
DE202017001709.1U DE202017001709U1 (de) 2017-03-30 2017-03-30 Verpackung mit einer mittels zumindest eines Aufreißmittels auszubildender Entnahmeöffn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85576U true CN208585576U (zh) 2019-03-08

Family

ID=59010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73739.0U Active CN208585576U (zh) 2017-03-30 2018-03-19 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形成的取出开口的包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85576U (zh)
DE (1) DE202017001709U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7001709U1 (de) 2017-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80227A (en) Pack made of thin cardboard, especially for cigarettes
CN104010943B (zh) 带有粘性标签的容器
CN102482029B (zh) 包括吸烟制品并具有提升元件的容器
US10322840B2 (en) Reclosable carton with carrying handle
ITBO990469A1 (it) Pacchetto rigido per sigarette con coperchio incernierato .
KR20070085859A (ko) 스페이서 패널을 갖춘 힌지식 뚜껑의 용기
US2042073A (en) Cigarette package
KR20130116885A (ko) 끽연류용 팩
CA2814979C (en) A pack for smoking articles
CN208585576U (zh) 具有将借助于至少一个撕开器件形成的取出开口的包装
EP3423379B1 (en) Hinge-lid container and blank
JP6724048B2 (ja) 摺動部分を有する消費財のための容器
EA023789B1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сигарет
JP6855006B2 (ja) 喫煙品用パッケージ、対応するブランク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パッケージを形成する方法
WO2017194704A1 (en) A container with movable inner stiffener, stiffener, method
JP5608438B2 (ja) 包装容器
CA2345510A1 (en) Bag for automated filling and sealing machine
CZ2006242A3 (cs) Hadicový sácek s otvorem pro uchopení
JP6183647B2 (ja) 紙カートン
CN208217436U (zh) 用于包裹消费品的包装
JP2023506687A (ja) 不正開封明示包装
CN107922080A (zh) 易于开启和可运输的盒
CN205801789U (zh) 可密封多面包装盒
EP1789332A1 (en) Container with reclosure feature
JP5448235B2 (ja) パウチ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