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8484U - 一种多单元的传递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单元的传递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8484U
CN208578484U CN201820829457.7U CN201820829457U CN208578484U CN 208578484 U CN208578484 U CN 208578484U CN 201820829457 U CN201820829457 U CN 201820829457U CN 208578484 U CN208578484 U CN 208578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
box
accommodating chamber
front door
multi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294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岩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 Ban Tek Purification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 Ban Tek Purification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 Ban Tek Purification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 Ban Tek Purification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294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8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8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848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单元的传递窗,包括传递窗箱体、传递窗前门、传递窗后门;传递窗箱体内部设置具有若干个独立的容纳单元的容纳腔以及可以使容纳腔移动的通道;容纳腔前后两侧均设置取物口;容纳腔可以通过在移动通道中移动使取物口与传递窗前门或传递窗后门相连通;并且当容纳腔一侧取物口与传递窗前门或传递窗后门相连通时,另一侧取物口与传递窗前门或传递窗后门完全不连通。本实用新型在容纳箱中设置若干个独立的容纳单元,可以分门别类放置物品,减少物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和干扰,可以一次性传递多种可能会相互污染的物品,提高了传递窗的使用效率,也减少了传递窗门开闭次数,提高传递窗两边空间的隔离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单元的传递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净工作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单元的传递窗。
背景技术
传递窗是一种洁净室的辅助设备,主要用于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小件物品的传递,以减少洁净室的开门次数,把对洁净室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化学、医学等领域,需要传递的物品往往会相互干扰或污染,无法一次性传递,需要多次开闭传递门,导致污染风险增加。同时通常的传递窗采用双门互为连锁的设计,设有电子或机械连锁装置有效阻止交叉污染。但是无论是机械式或电子式,结构较为复杂给维修和使用上带来很多不便,而且容易出现机械损坏,其隔离的效果得不到完全保证。因此提供一种交叉污染少、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传递窗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交叉污染少、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传递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多单元的传递窗,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递窗箱体、传递窗前门、传递窗后门;所述传递窗箱体内部设置具有若干个独立的容纳单元的容纳腔以及可以使容纳腔移动的通道;所述容纳腔前后两侧均设置取物口;所述传递窗前门及传递窗后门错位设置在传递窗箱体前后两侧,传递窗前门与传递窗后门均与所述容纳腔移动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可以通过在移动通道中移动使取物口与传递窗前门或传递窗后门相连通;并且当容纳腔一侧取物口与传递窗前门或传递窗后门相连通时,另一侧取物口与传递窗前门或传递窗后门完全不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单元的传递窗的外表面设有轨道,传递窗前门及传递窗后门的边缘可滑动地卡嵌于所述轨道中以使传递窗前门或传递窗后门打开或关闭。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传递窗前门、传递窗后门均设置观察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单元设置紫外杀菌装置和活性炭盒。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容纳单元底部设置传送带,其传送方向指向两侧的取物口。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托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沿所述容纳腔移动通道延伸方向,在位于取物口两侧的容纳腔外表面处设置滑动导轨;所述容纳腔移动通道内表面,与滑动导轨相对应处设置滑动导靴;所述滑动导轨可以卡入滑动导靴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递窗还包括操作控制单元。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传递窗两侧还设置警示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交叉污染少、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传递窗。本实用新型在容纳箱中设置若干个独立的容纳单元,可以分门别类放置物品,减少物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和干扰,可以一次性传递多种可能会相互污染的物品,提高了传递窗的使用效率,也减少了传递窗门开闭次数,提高传递窗两边空间的隔离性。同时传递窗箱体内部设置前后两侧均设有取物口的容纳腔以及可以使容纳腔移动的通道。容纳腔取物口可与一侧传递窗门相连通。并且连通时,另一侧取物口与传递窗门完全不连通。从而能够保证传递窗两边空间的隔离性,减少了一侧区域对另一侧区域的影响。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运行稳定,故障率低,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容纳单元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滑动导轨与滑动导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活性炭盒的结构示意图(主开口打开状态)
图中:1为传递窗箱体、11为容纳腔、111为取物口、112为滑动导轨、12为纳腔移动通道、121为滑动导靴、13为剪叉升降设备、14为容纳单元、141为紫外杀菌装置、142为活性炭盒、142a为活性炭层、142b为臭氧传感器、142c为控温器、142d为除湿器、143为传送带、144为托盘、2为传递窗前门、3为传递窗后门、4为操作控制单元、5为轨道、6为观察窗、7为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7所示,一种多单元的传递窗,包括传递窗箱体1、传递窗前门2、传递窗后门3;传递窗箱体1内部设置有具有两个独立的容纳单元14的容纳腔11以及可以使容纳腔11做上下移动的通道12。容纳腔11前后两侧均设置取物口111。设置独立的容纳单元14可以分门别类放置物品,减少物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可以一次性传递多种可能会相互污染的物品,提高了传递窗的使用效率,也减少了传递窗门开闭次数,提高传递窗两边空间的隔离性。
传递窗前门2、传递窗后门3两者上下错位设置。传递窗前门2设置在传递窗箱体1前侧上部、传递窗后门3上下错位设置在传递窗箱体1后侧下部,传递窗前门2与传递窗后门3均与容纳腔移动通道12连通。容纳腔11通过设置在移动通道12底部的剪叉升降设备13在移动通道12中做上下运动。本实施例采用剪叉升降设备13是因为其结构简单,运行平稳。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常规的使容纳腔11运动的方式。当容纳腔11移动到移动通道12的上部时,一侧的取物口111可与传递窗前门2相连通,取物口111与传递窗前门2的门洞形状大小一致,两者可完全连通,而此时传递窗后门3与容纳腔11另一侧的取物口111完全不连通。当容纳腔11移动到移动通道12的下部时,情况正好相反。容纳腔11一侧取物口111与传递窗后门3相连通,另一侧取物口111与传递窗前门2完全不连通。当有物品需要传递时,操作人员操控容纳腔11移动到移动通道12的上部,打开传递窗前门2,将物品由一侧的取物口111放入容纳腔11中。操控容纳腔11移动到移动通道12的下部,打开传递窗后门3,将物品从另一侧的取物口111取走。该设置保证了容纳腔11一侧取物口111与外界连通时,另一侧取物口111与外界相隔离。从而能够保证传递窗两边空间的隔离性,并且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本实施例容纳腔11在传递窗箱体1中进行上下运动。根据具体条件也可以设置容纳腔11在传递窗箱体1中做左右运动或上下运动。
多单元的传递窗的外表面设有轨道5,传递窗前门2及传递窗后门3的左右边缘可滑动地卡嵌于轨道5中以使传递窗前门2或传递窗后门3实现打开或关闭。该设置,传递窗门通过向上下滑动实现传递窗门的开闭,节省了空间。另外传递窗前门2、传递窗后门3均设置观察窗6,以观察传递的过程,保证传递的顺利进行。
每个容纳单元14设置紫外杀菌装置141,保证传递物品的洁净性,使细菌等微生物不会被带到另一个空间,提高了隔离性。同时设置活性炭盒142,以去除紫外杀菌装置141因杀菌而产生的臭氧。活性炭盒142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142a。同时活性炭盒142还设置有臭氧传感器142b。臭氧传感器142b检测容纳单元14的臭氧浓度,当超过标准值时开启内部设置抽风装置(未图示),空气和臭氧形成气流,气流经过活性炭层142a,臭氧被吸附,剩余的洁净空气排出。活性炭层142a在30-40℃的干燥环境下能发挥最好的功效,因此活性炭盒142还设置有控温器142c以及除湿器142d,以保证最佳的去除臭氧的效果。
每个容纳单元14底部设置传送带143,其传送方向指向两侧的取物口111。传送带143上设置托盘144。传递物品时可以将物品置于托盘144上,通过传送带143的运动,使物品移动到另一侧的取物口111处,使传递更加方便。
容纳腔11外的外表面,取物口111左右两侧垂直设置滑动导轨112。同时移动通道12内表面,与滑动导轨112相对应处设置滑动导靴121。滑动导轨112可以卡入滑动导靴121中。该设计类似于电梯里的导轨和导靴,起到引导和限制容纳腔11移动,使其不发生偏离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密封性,提高了传递窗两侧空间的隔离性。
传递窗前后两侧均设置警示灯7。当容纳腔11移动时,警示灯7持续闪烁以提示操作者。避免操作者在容纳腔11还未移动到位时打开传递窗前门2或者传递窗后门3,导致原件的损坏,同时也避免由于容纳腔11移动不到位而导致的取物口111与两侧传递门均有部分连通的风险。
传递窗还包括操作控制单元4,传递窗前后两侧均有设置。传递窗各部分均通过电气系统与操作控制单元4连接。通过对操作控制单元4的操作实现诸如容纳腔11上下移动、警示灯7闪烁等功能,从而实现传递窗各部分的顺畅运行。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多单元的传递窗,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递窗箱体、传递窗前门、传递窗后门;所述传递窗箱体内部设置具有若干个独立的容纳单元的容纳腔以及可以使容纳腔移动的通道;所述容纳腔前后两侧均设置取物口;所述传递窗前门及传递窗后门错位设置在传递窗箱体前后两侧,传递窗前门与传递窗后门均与所述容纳腔移动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可以通过在移动通道中移动使取物口与传递窗前门或传递窗后门相连通;并且当容纳腔一侧取物口与传递窗前门或传递窗后门相连通时,另一侧取物口与传递窗前门或传递窗后门完全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单元的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单元的传递窗的外表面设有轨道,传递窗前门及传递窗后门的边缘可滑动地卡嵌于所述轨道中以使传递窗前门或传递窗后门打开或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单元的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窗前门、传递窗后门均设置观察窗。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单元的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单元设置紫外杀菌装置和活性炭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单元的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单元底部设置传送带,其传送方向指向两侧的取物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单元的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托盘。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单元的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容纳腔移动通道延伸方向,在位于取物口两侧的容纳腔外表面处设置滑动导轨;所述容纳腔移动通道内表面,与滑动导轨相对应处设置滑动导靴;所述滑动导轨可以卡入滑动导靴中。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单元的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窗还包括操作控制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单元的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窗两侧还设置警示灯。
CN201820829457.7U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多单元的传递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78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9457.7U CN208578484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多单元的传递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9457.7U CN208578484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多单元的传递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8484U true CN208578484U (zh) 2019-03-05

Family

ID=65506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2945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78484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多单元的传递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84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85574U (zh) 一种储物柜
CN110237289B (zh) 一种消毒柜
CN208578484U (zh) 一种多单元的传递窗
CN108678622A (zh) 一种多单元的传递窗
CN208755346U (zh) 一种多功能竣工资料整理用存放装置
CN109171989A (zh) 一种用于洁净手术室的联动伸缩嵌入式储物柜
CN209563278U (zh) 一种食用菌接种箱
CN201371060Y (zh) 一种净化工作台
CN105347013A (zh) 自动消毒分盘机
CN208578483U (zh) 一种新型的传递窗
CN105148294A (zh) 一种具有自动消毒收集器的医用清洁台
WO2022078255A1 (zh) 扫地机器人的管理库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CN213526138U (zh) 一种护理托盘
CN211137230U (zh) 一种手套箱三轴操作台
CN207794708U (zh) 净化室
CN208575811U (zh) 一种密闭的超净工作台
CN208575897U (zh) 一种可双面操作的超净工作台
CN209465838U (zh) 一种上下料中转密封结构及激光切割设备
CN217669503U (zh) 一种生物安全柜
CN108678623A (zh) 一种新型的传递窗
CN108637995A (zh) 一种密闭的超净工作台
CN104303847A (zh) 食用菌多功能接种箱
CN208492738U (zh) 一种无菌传递窗
CN216172483U (zh) 一种遗传学实验用操作平台
CN212915748U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实验的超净工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