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4971U - 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4971U
CN208574971U CN201821186964.XU CN201821186964U CN208574971U CN 208574971 U CN208574971 U CN 208574971U CN 201821186964 U CN201821186964 U CN 201821186964U CN 208574971 U CN208574971 U CN 2085749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pusher cylinder
pipette
severa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869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小良
蒋峥嵘
孙晓晓
蒋险峰
陈刚胜
徐妙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orfa Life Science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orfa Life Science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orfa Life Science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orfa Life Science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869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49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4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49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包括输送装置、测漏装置、剔除装置、除尘装置、上料装置和拨动装置;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链和定位轮盘,定位轮盘上设有圆弧定位槽;测漏装置包括第一升降气缸、第一推动气缸和第二推动气缸;剔除装置包括第二升降气缸和第三推动气缸,L形推块下部的表面为波浪形结构、侧部设有半球形凸起;除尘装置包括第三升降气缸和第四推动气缸;上料装置包括入料滑道和出料滑道;拨动装置包括锯齿部和调节块。本实用新型具有检测消耗时间较少、不合格产品能够直接筛选出、细小颗粒的粉尘和杂质能够除去、自动化程度较高、上料整齐、料口不会堵塞和适应性较好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液管上在焊接管头或管嘴以后通常都需要进行气密性测试,现有的移液管的气密性检测设备,都只能对移液管单独检测,每根检测消耗时间多,总体的检测效率低下;而且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无法直接筛选出,容易造成混淆,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在移液管中还可能会存在一些细小颗粒的粉尘和杂质无法除去,时间久了这些粉尘和杂质会粘附在移液管的内壁上,会在移液管的血清中引入杂质,影响血清的质量;气密性检测设备在检测移液管的气密性时,是人工逐个将待检测的移液管放置在检测设备处,自动化程度低,使得人工劳动强度大,检测成本高;目前移液管气密性检测设备中大都缺少自动上料装置,都是人工逐个上料的,也使得人工劳动强度大,无法满足生产中批量检测的要求,即使存在上料装置,也是简单的将所有的待检测移液管全部放入上料装置的料斗中,料斗中的移液管摆放凌乱,无法满足后续的检测要求,料斗中的移液管也很容易从出口处掉落而无法落至检测设备处,更有甚者,料斗中的移液管无法根据需要逐个从出口送出,会在料斗的出口处堵塞;由于血清移液管会有不同的规格大小,现有的血清移液管上料装置都是简单的统一结构,无法根据血清移液管的不同规格进行调整上料,不具有调节性。
因此,现有的血清移液管气密性检测设备,存在检测消耗时间多、检测效率低下、不合格产品无法直接筛选出、检测的准确性会受影响、细小颗粒的粉尘和杂质无法除去、血清的质量会受影响、自动化程度低、人工劳动强度大、检测成本高、上料凌乱、待检测移液管容易掉落、料口会堵塞、不具有调节性和适应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血清移液管气密性检测设备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它具有检测消耗时间较少、检测效率较高、不合格产品能够直接筛选出、检测的准确性不会受影响、细小颗粒的粉尘和杂质能够除去、血清的质量不会受影响、自动化程度较高、人工劳动强度较小、检测成本较低、上料整齐、待检测移液管不会掉落、料口不会堵塞、具有调节性和适应性较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包括柜体和设置在柜体上的支架,所述柜体上设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位于支架的下方,所述柜体上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测漏装置、剔除装置和除尘装置,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位于输送装置输入端的上方;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输入端的第一支板组和设置在柜体输出端的第二支板组,所述第一支板组和第二支板组上均转动设有输送轮组件,所述第一支板组上的输送轮组件的两端均通过输送链与第二支板组上的输送轮组件的两端对应连接;所述输送轮组件包括转轴和设置在转轴上的一对轮盘组件,两根转轴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板组和第二支板组上,所述轮盘组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齿轮盘和定位轮盘,所述齿轮盘的外径小于定位轮盘的外径,所述齿轮盘位于定位轮盘的外侧,所述输送链将第一支板组处的齿轮盘与第二支板组处的齿轮盘连接在一起,所述定位轮盘的外边缘处设有若干圆弧定位槽,同一转轴上两个定位轮盘上的圆弧定位槽相对应,所述输送链上设有若干与圆弧定位槽相适应的定位部,所述柜体的侧部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端通过第一传动件与其中一个转轴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测漏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上的第一升降气缸、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一推动气缸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二推动气缸,所述第一推动气缸与第二推动气缸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升降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设有若干与第一推动气缸的推动方向相同的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一推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推块的内部设有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进气口处连接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推块上设有若干与第一气道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嘴,所述第一出气嘴的数量与第一支撑槽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出气嘴的位置与第一支撑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出气嘴处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推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推块,所述第二推块上设有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滑动设有堵头,堵头与安装槽底部之间的空间内设有第一调节弹簧,所述堵头的数量与第一出气嘴的数量相同,所述堵头的位置与出气嘴的位置相对;所述剔除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上的若干第二升降气缸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三推动气缸,所述第三推动气缸与第一推动气缸同侧,所述第二升降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上设有与第三推动气缸的推动方向相同的第二支撑槽,所述第二支撑槽内转动设有若干滚柱;所述第三推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L形推块,所述L形推块下部的表面为波浪形结构,所述L形推块的侧部设有若干半球形凸起,所述半球形凸起的位置与L形推块下部表面波浪的波谷相对应,所述半球形凸起的数量与第二升降气缸的数量相同,所述半球形凸起的位置与第二支撑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除尘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上的第三升降气缸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第四推动气缸,所述第四推动气缸与第一推动气缸同侧,所述第三升降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有第三支撑块,所述第三支撑块上设有若干与第四推动气缸的推动方向相同的第三支撑槽,所述第三支撑槽的底部为圆弧结构,所述第三支撑槽的两侧壁为扩口结构;所述第四推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三推块,所述第三推块的内部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的进气口处连接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三推块上设有若干与第二气道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嘴,所述第二出气嘴由进气端到出气端为多级缩口结构,缩口处为圆弧结构,所述第二出气嘴的数量与第三支撑槽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出气嘴的位置与第三支撑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在支架上相对设置的两块侧板,所述侧板的入料侧设有第一竖向挡板和与第一竖向挡板相并列的若干第二竖向挡板,所述第一竖向挡板位于第二竖向挡板的外侧,所述第一竖向挡板和若干第二竖向挡板两两间的空间形成入料滑道,所述侧板的出料侧设有第三竖向挡板和与第三竖向挡板相并列的第四竖向挡板,所述第三竖向挡板位于第四竖向挡板的外侧,所述第三竖向挡板和第四竖向挡板之间的空间形成出料滑道,两块侧板之间设有由入料侧向出料侧倾斜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倾斜上边位于入料滑道出口的下方,所述底板的倾斜上边与入料滑道的出口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底板的倾斜下边与第四竖向挡板的上边相连;两块侧板之间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至少一个拨动装置,所述拨动装置位于出料滑道处,所述拨动装置包括立方体拨块和设置在立方体拨块中心位置的第一通孔,所述转动轴的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内,所述立方体拨块上位于第一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并列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调节部和滑道,所述调节部滑动设置在滑道上,所述调节部包括把手部和设置在把手部上的两根调节杆,所述两根调节杆分别位于两个第二通孔内,所述调节杆上远离把手部的位置设有锯齿部,所述锯齿部上的锯齿为呈阶梯上升的结构,所述调节杆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滑道内,所述立方体拨块上位于第一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垂直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内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一端为与锯齿部上的锯齿相配合的锥形结构,所述调节块的两侧均设有连接片,所述第三通孔内的两侧面上均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设有第二调节弹簧,所述第二调节弹簧的一端与调节槽连接,所述调节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位于调节槽内;所述侧板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第二传动件与转动轴的端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输送链、齿轮盘和定位轮盘构成的输送装置,在输送链的侧部设置定位部,在定位轮盘的外边缘处设置能够与移液管相配合的圆弧定位槽,定位部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能够与圆弧定位槽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相适应,输送链带动齿轮盘和定位轮盘同时转动来实现移液管的输送,移液管先处于圆弧定位槽内,随着定位轮盘的转动,移液管从圆弧定位槽内脱出后恰好能够落入定位部,如此实现移液管的全自动输送,无需人工逐个将待检测的移液管放置在检测设备处,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检测的成本;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升降气缸和带有多个第一支撑槽的第一支撑块来实现移液管的稳定升起;通过设置第一推动气缸、带有第一气道的第一推块、多个第一出气嘴和压力传感器来实现检测所需的气压供应和密封检测;通过设置第二推动气缸、带有多个安装槽的第二推块、堵头和第一调节弹簧来实现移液管的另一端密封,第一调节弹簧能够根据移液管的长度差异进行调节,第一升降气缸、第一推动气缸和第二推动气缸能够协同配合,实现对多个移液管气密性的检测,使得整个检测消耗时间较少,检测效率较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第二升降气缸和带有第二支撑槽的若干第二支撑块来实现移液管的稳定升起,通过在第二支撑槽内设置若干滚柱来保证不合格的移液管能够从第二支撑槽内快速剔除;通过设置第三推动气缸和L形推块来进行实际的剔除工作,具体是将L形推块下部的表面设置为波浪形结构,在L形推块的侧部设置若干与波谷相对应的半球形凸起,在剔除的时候,不合格移液管处的第二升降气缸升起,第三推动气缸推动L形推块运动,一个不合格移液管对应一个波谷和一个半球形凸起,剔除工作的针对性较强,能够直接筛选出不合格产品,不会造成不合格产品和合格产品的混淆,检测的准确性不会受到影响;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第三升降气缸、第四推动气缸、带有若干第三支撑槽的第三支撑块、带有第二气道的第三推块和带有第二橡胶缓冲条的第二挡板构成的除尘装置,来将血清移液管内存留的细小颗粒的粉尘和杂质除去,防止这些粉尘和杂质粘附在血清移液管内壁上,为后期使用时对移液管内的血清质量造成影响;通过设置与第二气道相连通的呈多级缩口结构的第二出气嘴,使得吹出的气更有力量,让粉尘和杂质更好的除去;通过将第三支撑槽的底部设置为圆弧结构,将第三支撑槽的两侧壁设置为扩口结构,让移液管能够稳定升起,通过在第二橡胶缓冲条上设置与第三支撑槽的扩口结构相匹配的橡胶缩口部,在橡胶缩口部上设置椭球形状的橡胶凸起,实现移液管在第三支撑槽被稳固固定,使得除尘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竖向挡板和与第一竖向挡板相并列的若干第二竖向挡板构成多个入料滑道,设置第三竖向挡板和与第三竖向挡板相并列的第四竖向挡板构成一个出料滑道,设置倾斜底板,待检测血清移液管从多个入料滑道按顺序放入后,排列整齐的位于倾斜底板上,并进入出料滑道,通过在出料滑道处转动设置拨动装置,拨动装置对出料滑道内的血清移液管进行再调节,出料滑道内的血清移液管是逐个根据需要从出料滑道的出口送出,待检测移液管不会轻易由出料滑道的出口掉落在不合适的位置,也不会出现出料滑道的料口被堵塞的现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立方体拨块上设置呈阶梯上升结构的锯齿部和带有与锯齿部上的锯齿相配合的锥形结构的调节块,来实现立方体拨块大小的调节,来实现对不同规格血清移液管的上料调节,调节块表面与立方体拨块相平时,适用于最大规格血清移液管的上料,调节块表面凸出于立方体拨块表面时,适用于最小规格血清移液管的上料,通过阶梯结构的锯齿部、端部为锥形结构的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弹簧的共同作用实现立方体拨块的大小调节工作,灵活调节性较好,适应性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圆弧定位槽在定位轮盘上均匀设置,所述定位部位于输送链的内侧,若干定位部在输送链上均匀设置,所述定位部在输送链上的设置间隔与圆弧定位槽在定位轮盘上的设置间隔相适应。圆弧定位槽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与定位部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相适应,均为均匀设置,能够实现移液管的高效稳定输送。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部为由两块三角片构成的V形结构。V形结构,结构简单,对移液管的适应性较好,输送较为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设有与第一支撑块相对应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第一橡胶缓冲条。第一挡板和第一橡胶缓冲条,使得第一支撑槽内的移液管被临时固定,不会移动,便于移液管气密性的更好检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道由第一主气道和若干第一分气道构成,所述第一主气道与第一分气道之间的过度处为圆滑连接。圆滑连接,使得气流分布均匀,减少对气流的阻挡,对进气的利用率较高。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槽为U形槽,所述第二支撑槽的两侧壁上均设有若干固定槽,所述第二支撑槽两侧壁上的固定槽相互对应,所述滚柱的两端位于固定槽内。U形槽能够较好的实现移液管的放置,不会做滚动,固定槽用于安装滚柱,敞口结构,安装和取下都很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气道由第二主气道和若干第二分气道构成,所述第二主气道与第二分气道之间的连接处为圆滑连接。圆滑连接,使得气流分布均匀,减少对气流的阻挡,对进气的利用率较高。
作为优选,所述侧板的内侧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位于底板的上方,所述导向板与底板平行,所述导向板的位置与入料滑道的出口错开。导向板能够对移液管由入料滑道刚到达底板时的状态进行调整,使得从入料滑道出来的移液管依然能够整齐到达出料滑道处和上料装置的料斗内。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部上设有调节孔,所述转动轴穿设在调节孔内。调节孔的设置,使得把手部关于转动轴对称设置,能够实现对调节块的更好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上位于锯齿部的一端设有限位块。限位块能够防止调节块的锥形端从锯齿部的锯齿中脱出。
作为优选,所述圆弧定位槽与定位轮盘的外边缘间的过度处为圆弧连接。移液管在落入圆弧定位槽和从圆弧定位槽内滑出均较为顺利,不会产生偏斜和卡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皮带。传动效果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支撑块有两块,两块第一支撑块在第一支撑板上并列设置。两块并列设置的第一支撑块能够实现对移液管的更稳定支撑,不会偏移。
作为优选,所述滚柱和半球形凸起均由PVC材质构成。PVC材质使得滚柱和半球形凸起的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质量较轻,不会轻易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第三支撑块有两块,两块第三支撑块在第三支撑板上并列设置。两块并列设置的第三支撑块能够实现对移液管的更稳定支撑,不会偏移。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倾斜角度为10~45度。更优选,所述底板的倾斜角度为15~30度。倾斜底板使得由入料滑道进入的移液管能够顺利的到达出料滑道和上料装置的料斗内。
作为优选,所述拨动装置有1~5个。更优选,所述拨动装置有2个。合适数量的拨动装置能够对出料滑道内移液管的送出速度和送出状态进行较好的调节,使得出料滑道内的移液管是完全根据检查需求自动从逐个送出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传动件为链条。传动效果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块的另一端为平面结构。平面结构能够与立方体拨块的表面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输送链、齿轮盘和定位轮盘构成的输送装置,在输送链的侧部设置定位部,在定位轮盘的外边缘处设置能够与移液管相配合的圆弧定位槽,定位部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能够与圆弧定位槽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相适应,输送链带动齿轮盘和定位轮盘同时转动来实现移液管的输送,移液管先处于圆弧定位槽内,随着定位轮盘的转动,移液管从圆弧定位槽内脱出后恰好能够落入定位部,如此实现移液管的全自动输送,无需人工逐个将待检测的移液管放置在检测设备处,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检测的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升降气缸和带有多个第一支撑槽的第一支撑块来实现移液管的稳定升起;通过设置第一推动气缸、带有第一气道的第一推块、多个第一出气嘴和压力传感器来实现检测所需的气压供应和密封检测;通过设置第二推动气缸、带有多个安装槽的第二推块、堵头和第一调节弹簧来实现移液管的另一端密封,第一调节弹簧能够根据移液管的长度差异进行调节,第一升降气缸、第一推动气缸和第二推动气缸能够协同配合,实现对多个移液管气密性的检测,使得整个检测消耗时间较少,检测效率较高;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第二升降气缸和带有第二支撑槽的若干第二支撑块来实现移液管的稳定升起,通过在第二支撑槽内设置若干滚柱来保证不合格的移液管能够从第二支撑槽内快速剔除;通过设置第三推动气缸和L形推块来进行实际的剔除工作,具体是将L形推块下部的表面设置为波浪形结构,在L形推块的侧部设置若干与波谷相对应的半球形凸起,在剔除的时候,不合格移液管处的第二升降气缸升起,第三推动气缸推动L形推块运动,一个不合格移液管对应一个波谷和一个半球形凸起,剔除工作的针对性较强,能够直接筛选出不合格产品,不会造成不合格产品和合格产品的混淆,检测的准确性不会受到影响;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第三升降气缸、第四推动气缸、带有若干第三支撑槽的第三支撑块、带有第二气道的第三推块和带有第二橡胶缓冲条的第二挡板构成的除尘装置,来将血清移液管内存留的细小颗粒的粉尘和杂质除去,防止这些粉尘和杂质粘附在血清移液管内壁上,为后期使用时对移液管内的血清质量造成影响;通过设置与第二气道相连通的呈多级缩口结构的第二出气嘴,使得吹出的气更有力量,让粉尘和杂质更好的除去;通过将第三支撑槽的底部设置为圆弧结构,将第三支撑槽的两侧壁设置为扩口结构,让移液管能够稳定升起,通过在第二橡胶缓冲条上设置与第三支撑槽的扩口结构相匹配的橡胶缩口部,在橡胶缩口部上设置椭球形状的橡胶凸起,实现移液管在第三支撑槽被稳固固定,使得除尘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竖向挡板和与第一竖向挡板相并列的若干第二竖向挡板构成多个入料滑道,设置第三竖向挡板和与第三竖向挡板相并列的第四竖向挡板构成一个出料滑道,设置倾斜底板,待检测血清移液管从多个入料滑道按顺序放入后,排列整齐的位于倾斜底板上,并进入出料滑道,通过在出料滑道处转动设置拨动装置,拨动装置对出料滑道内的血清移液管进行再调节,出料滑道内的血清移液管是逐个根据需要从出料滑道的出口送出,待检测移液管不会轻易由出料滑道的出口掉落在不合适的位置,也不会出现出料滑道的料口被堵塞的现象;
(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立方体拨块上设置呈阶梯上升结构的锯齿部和带有与锯齿部上的锯齿相配合的锥形结构的调节块,来实现立方体拨块大小的调节,来实现对不同规格血清移液管的上料调节,调节块表面与立方体拨块相平时,适用于最大规格血清移液管的上料,调节块表面凸出于立方体拨块表面时,适用于最小规格血清移液管的上料,通过阶梯结构的锯齿部、端部为锥形结构的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弹簧的共同作用实现立方体拨块的大小调节工作,灵活调节性较好,适应性较好;
(7)圆弧定位槽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与定位部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相适应,均为均匀设置,能够实现移液管的高效稳定输送;移液管在落入圆弧定位槽和从圆弧定位槽内滑出均较为顺利,不会产生偏斜和卡顿;V形结构,结构简单,对移液管的适应性较好,输送较为稳定;两块并列设置的第一支撑块能够实现对移液管的更稳定支撑,不会偏移;第一挡板和第一橡胶缓冲条,使得第一支撑槽内的移液管被临时固定,不会移动,便于移液管气密性的更好检测;圆滑连接,使得气流分布均匀,减少对气流的阻挡,对进气的利用率较高;
(8)U形槽能够较好的实现移液管的放置,不会做滚动,固定槽用于安装滚柱,敞口结构,安装和取下都很方便;PVC材质使得滚柱和半球形凸起的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质量较轻,不会轻易损坏;两块并列设置的第三支撑块能够实现对移液管的更稳定支撑,不会偏移;倾斜底板使得由入料滑道进入的移液管能够顺利的到达出料滑道和上料装置的料斗内;导向板能够对移液管由入料滑道刚到达底板时的状态进行调整,使得从入料滑道出来的移液管依然能够整齐到达出料滑道处和上料装置的料斗内;合适数量的拨动装置能够对出料滑道内移液管的送出速度和送出状态进行较好的调节,使得出料滑道内的移液管是完全根据检查需求自动从逐个送出的;调节孔的设置,使得把手部关于转动轴对称设置,能够实现对调节块的更好调节;平面结构能够与立方体拨块的表面相适应;限位块能够防止调节块的锥形端从锯齿部的锯齿中脱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测漏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气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堵头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橡胶缓冲条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输送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剔除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滚柱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L形推块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气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支撑槽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橡胶缩口部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上料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拨动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柜体,2-支架,3-输送装置,4-测漏装置,5-剔除装置,6-除尘装置,7-上料装置,8-拨动装置,301-第一支板组,302第二支板组,303-输送轮组件,304-输送链,305-转轴,306-轮盘组件,307-齿轮盘,308-定位轮盘,309-圆弧定位槽,310-定位部,311-伺服电机,312-第一传动件,401-第一升降气缸,402-第一推动气缸,403-第二推动气缸,404-第一支撑板,405-第一支撑块,406-第一支撑槽,407-第一推块,408-第一气道,409-第一进气管,410-第一出气嘴,411-压力传感器,412-第二推块,413-安装槽,414-堵头,415-第一调节弹簧,416-第一挡板,417-第一橡胶缓冲条,418-第一主气道,419-第一分气道,501-第二升降气缸,502-第三推动气缸,503-第二支撑块,504-第二支撑槽,505-滚柱,506-L形推块,507-半球形凸起,508-固定槽,601-第三升降气缸,602-第四推动气缸,603-第三支撑板,604-第三支撑块,605-第三支撑槽,606-第三推块,607-第二气道,608-第二进气管,609-第二出气嘴,610-第二主气道,611-第二分气道,612-第二挡板,613-第二橡胶缓冲条,614-橡胶缩口部,615-橡胶凸起,701-侧板,702-第一竖向挡板,703-第二竖向挡板,704-入料滑道,705-第三竖向挡板,706-第四竖向挡板,707-出料滑道,708-底板,709-转动轴,710-驱动电机,711-第二传动件,712-导向板,801-立方体拨块,802-第一通孔,803-第二通孔,804-调节部,805-滑道,806-把手部,807-调节杆,808-锯齿部,809-滑块,810-第三通孔,811-调节块,812-连接片,813-调节槽,814-第二调节弹簧,815-调节孔,81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包括柜体1和设置在柜体上的支架2,柜体上设有如图8所示的输送装置3,输送装置位于支架的下方,柜体上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如图4所示的测漏装置4、如图9所示的剔除装置5和如图12所示的除尘装置6,支架的一端设有如图16所示的上料装置7,上料装置位于输送装置输入端的上方;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输入端的第一支板组301和设置在柜体输出端的第二支板组302,第一支板组和第二支板组上均转动设有输送轮组件303,第一支板组上的输送轮组件的两端均通过输送链304与第二支板组上的输送轮组件的两端对应连接;输送轮组件包括转轴305和设置在转轴上的一对轮盘组件306,两根转轴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板组和第二支板组上,轮盘组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齿轮盘307和定位轮盘308,齿轮盘的外径小于定位轮盘的外径,齿轮盘位于定位轮盘的外侧,输送链将第一支板组处的齿轮盘与第二支板组处的齿轮盘连接在一起,定位轮盘的外边缘处设有若干圆弧定位槽309,同一转轴上两个定位轮盘上的圆弧定位槽相对应,输送链上设有若干与圆弧定位槽相适应的定位部310,柜体的侧部设有伺服电机311,伺服电机的驱动端通过第一传动件312与其中一个转轴的端部转动连接;测漏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上的第一升降气缸401、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一推动气缸402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二推动气缸403,第一推动气缸与第二推动气缸相对设置,第一升降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一支撑板404,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支撑块405,第一支撑块上设有若干与第一推动气缸的推动方向相同的第一支撑槽406;第一推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一推块407,第一推块的内部设有如图5所示的第一气道408,第一气道的进气口处连接有第一进气管409,第一推块上设有若干与第一气道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嘴410,第一出气嘴的数量与第一支撑槽的数量相同,第一出气嘴的位置与第一支撑槽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出气嘴处设有压力传感器411;第二推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推块412,第二推块上设有若干安装槽413,安装槽内滑动设有如图6所示的堵头414,堵头与安装槽底部之间的空间内设有第一调节弹簧415,堵头的数量与第一出气嘴的数量相同,堵头的位置与出气嘴的位置相对;剔除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上的若干第二升降气缸501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三推动气缸502,第三推动气缸与第一推动气缸同侧,第二升降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支撑块503,第二支撑块上设有与第三推动气缸的推动方向相同的第二支撑槽504,第二支撑槽内转动设有若干如图10所示的滚柱505;第三推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如图11所示的L形推块506,L形推块下部的表面为波浪形结构,L形推块的侧部设有若干半球形凸起507,半球形凸起的位置与L形推块下部表面波浪的波谷相对应,半球形凸起的数量与第二升降气缸的数量相同,半球形凸起的位置与第二支撑槽的位置相对应;除尘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上的第三升降气缸601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第四推动气缸602,第四推动气缸与第一推动气缸同侧,第三升降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三支撑板603,第三支撑板上设有第三支撑块604,第三支撑块上设有若干与第四推动气缸的推动方向相同的如图14所示的第三支撑槽605,第三支撑槽的底部为圆弧结构,第三支撑槽的两侧壁为扩口结构;第四推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三推块606,第三推块的内部设有如图13所示的第二气道607,第二气道的进气口处连接有第二进气管608,第三推块上设有若干与第二气道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嘴609,第二出气嘴由进气端到出气端为多级缩口结构,缩口处为圆弧结构,第二出气嘴的数量与第三支撑槽的数量相同,第二出气嘴的位置与第三支撑槽的位置相对应;支架上设有与第三支撑块相对应的第二挡板612,第二挡板上设有第二橡胶缓冲条613,第二橡胶缓冲条上设有与第三支撑槽的扩口结构相匹配的如图15所示的橡胶缩口部614,橡胶缩口部上设有椭球形状的橡胶凸起615,橡胶凸起的位置与第三支撑槽的圆弧底部相对;上料装置包括在支架上相对设置的两块侧板701,侧板的入料侧设有第一竖向挡板702和与第一竖向挡板相并列的若干第二竖向挡板703,第一竖向挡板位于第二竖向挡板的外侧,第一竖向挡板和若干第二竖向挡板两两间的空间形成入料滑道704,侧板的出料侧设有第三竖向挡板705和与第三竖向挡板相并列的第四竖向挡板706,第三竖向挡板位于第四竖向挡板的外侧,第三竖向挡板和第四竖向挡板之间的空间形成出料滑道707,两块侧板之间设有由入料侧向出料侧倾斜的底板708,底板的倾斜上边位于入料滑道出口的下方,底板的倾斜上边与入料滑道的出口之间留有距离,底板的倾斜下边与第四竖向挡板的上边相连;两块侧板之间设有转动轴709,转动轴上设有至少一个如图17所示的拨动装置8,拨动装置位于出料滑道处,拨动装置包括立方体拨块801和设置在立方体拨块中心位置的第一通孔802,转动轴的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内,立方体拨块上位于第一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并列的第二通孔803,第二通孔内设有调节部804和滑道805,调节部滑动设置在滑道上,调节部包括把手部806和设置在把手部上的两根调节杆807,两根调节杆分别位于两个第二通孔内,调节杆上远离把手部的位置设有锯齿部808,锯齿部上的锯齿为呈阶梯上升的结构,调节杆上设有滑块809,滑块设置在滑道内,立方体拨块上位于第一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垂直的第三通孔810,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第三通孔内设有调节块811,调节块的一端为与锯齿部上的锯齿相配合的锥形结构,调节块的两侧均设有连接片812,第三通孔内的两侧面上均设有调节槽813,调节槽内设有第二调节弹簧814,第二调节弹簧的一端与调节槽连接,调节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片连接,连接片位于调节槽内;侧板上设有驱动电机710,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第二传动件711与转动轴的端部连接。
若干圆弧定位槽在定位轮盘上均匀设置,定位部位于输送链的内侧,若干定位部在输送链上均匀设置,定位部在输送链上的设置间隔与圆弧定位槽在定位轮盘上的设置间隔相适应。圆弧定位槽与定位轮盘的外边缘间的过度处为圆弧连接。定位部为由两块三角片构成的V形结构。第一传动件为皮带。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支撑块有两块,两块第一支撑块在第一支撑板上并列设置。支架上设有与第一支撑块相对应的第一挡板416,第一挡板上设有如图7所示的第一橡胶缓冲条417。第一气道由第一主气道418和若干第一分气道419构成,第一主气道与第一分气道之间的过度处为圆滑连接。第二支撑槽为U形槽,第二支撑槽的两侧壁上均设有若干固定槽508,第二支撑槽两侧壁上的固定槽相互对应,滚柱的两端位于固定槽内。滚柱和半球形凸起均由PVC材质构成。第三支撑板上的第三支撑块有两块,两块第三支撑块在第三支撑板上并列设置。第二气道由第二主气道610和若干第二分气道611构成,第二主气道与第二分气道之间的连接处为圆滑连接。底板的倾斜角度为10~45度。侧板的内侧设有导向板712,导向板位于底板的上方,导向板与底板平行,导向板的位置与入料滑道的出口错开。拨动装置有1~5个。第二传动件为链条。把手部上设有调节孔815,转动轴穿设在调节孔内。调节块的另一端为平面结构。调节杆上位于锯齿部的一端设有限位块8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工作人员将血清移液管按照相同的方向从多个入料通道704的顶部放入,血清移液管从入料滑道滑至底板708上,在底板上部导向板712的作用下,血清移液管逐个整齐的顺着倾斜底板滑至出料滑道707处,并逐渐叠加装满上料装置7的料斗,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710转动,驱动电机通过链条带动转动轴709转动,转动轴上的两个立方体拨块801挡在出料滑道的中间位置,使得出料滑道内的血清移液管不会轻易掉落,在启动驱动电机之前,先根据血清移液管的规格,拉动把手部806,使得调节块811的锥形端位于合适的锯齿部808的锯齿上,完成对立方体拨块的大小调节;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311启动,伺服电机通过皮带带动输送装置3转动,齿轮盘307带动定位轮盘308转动,出料滑道处经立方体拨块筛选过符合要求的血清移液管掉落至定位轮盘的圆弧定位槽309内,当出料滑道下部的血清移液管滑出后,出料滑道上部的血清移液管再往下降一层,如此往复,进行血清移液管的上料,随着定位轮盘的转动,圆弧定位槽内的血清移液管掉出后恰好落在输送链304上的V形定位部310上,伺服电机驱动输送装置一次向前输送四个血清移液管,如此等时间间隔向前输送,定位部上的血清移液管到达第一升降气缸401处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升降气缸启动,第一升降气缸推动第一支撑板404向上运动,第一支撑板上相并列的两个第一支撑块405上的四个第一支撑槽406,将对应定位部上的血清移液管顶起,在支架2上第一挡板416和第一橡胶缓冲条417的协同作用,第一支撑槽内的血清移液管被固定牢固,控制器控制第一推动气缸402和第二推动气缸403工作,第二推块412上的堵头414封堵血清移液管的管嘴端,第一推块407上的四个第一出气嘴410封堵血清移液管的管头端,控制器控制第一进气管409进气,气流由第一主气道418进入四个第一分气道419,气流从第一出气嘴410进入血清移液管内,第一出气嘴处的压力传感器411检测血清移液管内的气压,并将气压传递给控制器进行分析,当检测完成之后,第一推动气缸、第二推动气缸和第一升降气缸回归原位,准备进行下一次检测工作,被检测后的四个血清移液管继续回到原来的定位部,随着输送链继续向前运动至剔除装置5处,一个压力传感器对应剔除装置中的一个第二升降气缸501,控制器控制第三推动气缸502始终来回工作,当控制器检测到不合格血清移液管时,控制器接收到的压力值有异常,控制器控制对应的第二升降气缸将不合格的血清移液管顶起,不合格的血清移液管位于U形第二支撑槽504内的滚柱505上,L形推块506运动,不合格血清移液管的管头端位于L形推块波浪形状底部的波谷处,被L形推块侧部的半球形凸起507推动,气密性不合格的血清移液管随着滚柱滚动,滚柱在固定槽508内转动,气密性不合格的血清移液管被推出掉入柜体1侧部的不合格品收集箱中,不合格品被剔除之后,第二升降气缸和第三推动气缸回归原位,准备进行下一个剔除循环工作,合格的血清移液管继续在定位部上随着输送链向前运动至除尘装置6处,控制器控制除尘装置的第三升降气缸601向上顶起,第三支撑板603带动相并列的两个第三支撑块604向上顶起,合格血清移液管置于第三支撑块上对应的四个第三支撑槽605内,第三支撑槽的底部为圆弧结构,使得血清移液管在第三支撑槽内放置稳固,第三支撑槽的两侧壁为扩口结构,方便定位部上的血清移液管顺利置于第三支撑槽内,血清移液管被顶起后,第三支撑槽的扩口结构与第二挡板612上的第二橡胶缓冲条613上的橡胶缩口部614相配合,橡胶缩口部上的橡胶凸起615顶在血清移液管上,实现血清移液管的固定,控制器控制第四推动气缸602推动第三推块606,第三推块上的第二出气嘴609对应置于血清移液管的管头处,控制器控制第二进气管进气,气流从第二主气道610进入第二分气道611内,气流从多级缩口结构的第二出气嘴609喷出至血清移液管内,如果血清移液管内存在细小颗粒的粉尘和杂质,则杂质将会从管嘴处吹出,当除尘工序结束后,第三升降气缸和第四推动气缸回归原位,准备下一个除尘工序,被除尘后的血清移液管继续回落至原来的定位部,随着输送链继续向前输送至输出端后,血清移液管从定位部掉落至合格产品收集箱中,如此血清移液管由上料装置进入,在拨动装置处被调整后落在输送装置上被向前输送,输送装置上的血清移液管依次经过测漏装置、剔除装置和除尘装置后,从输送装置的输出端掉落进入合格品收集箱。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输送链304、齿轮盘307和定位轮盘308构成的输送装置3,在输送链的侧部设置定位部310,在定位轮盘的外边缘处设置能够与移液管相配合的圆弧定位槽309,定位部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能够与圆弧定位槽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相适应,输送链带动齿轮盘和定位轮盘同时转动来实现移液管的输送,移液管先处于圆弧定位槽内,随着定位轮盘的转动,移液管从圆弧定位槽内脱出后恰好能够落入定位部,如此实现移液管的全自动输送,无需人工逐个将待检测的移液管放置在检测设备处,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检测的成本;(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升降气缸401和带有多个第一支撑槽406的第一支撑块405来实现移液管的稳定升起;通过设置第一推动气缸402、带有第一气道408的第一推块407、多个第一出气嘴410和压力传感器411来实现检测所需的气压供应和密封检测;通过设置第二推动气缸403、带有多个安装槽413的第二推块412、堵头414和第一调节弹簧415来实现移液管的另一端密封,第一调节弹簧能够根据移液管的长度差异进行调节,第一升降气缸401、第一推动气缸402和第二推动气缸403能够协同配合,实现对多个移液管气密性的检测,使得整个检测消耗时间较少,检测效率较高;(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第二升降气缸501和带有第二支撑槽504的若干第二支撑块503来实现移液管的稳定升起,通过在第二支撑槽内设置若干滚柱505来保证不合格的移液管能够从第二支撑槽内快速剔除;通过设置第三推动气缸502和L形推块506来进行实际的剔除工作,具体是将L形推块下部的表面设置为波浪形结构,在L形推块的侧部设置若干与波谷相对应的半球形凸起507,在剔除的时候,不合格移液管处的第二升降气缸升起,第三推动气缸推动L形推块运动,一个不合格移液管对应一个波谷和一个半球形凸起,剔除工作的针对性较强,能够直接筛选出不合格产品,不会造成不合格产品和合格产品的混淆,检测的准确性不会受到影响;(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第三升降气缸601、第四推动气缸602、带有若干第三支撑槽605的第三支撑块604、带有第二气道607的第三推块606和带有第二橡胶缓冲条613的第二挡板612构成的除尘装置6,来将血清移液管内存留的细小颗粒的粉尘和杂质除去,防止这些粉尘和杂质粘附在血清移液管内壁上,为后期使用时对移液管内的血清质量造成影响;通过设置与第二气道607相连通的呈多级缩口结构的第二出气嘴609,使得吹出的气更有力量,让粉尘和杂质更好的除去;通过将第三支撑槽605的底部设置为圆弧结构,将第三支撑槽605的两侧壁设置为扩口结构,让移液管能够稳定升起,通过在第二橡胶缓冲条613上设置与第三支撑槽的扩口结构相匹配的橡胶缩口部614,在橡胶缩口部上设置椭球形状的橡胶凸起615,实现移液管在第三支撑槽被稳固固定,使得除尘工作能够顺利进行;(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竖向挡板702和与第一竖向挡板相并列的若干第二竖向挡板703构成多个入料滑道704,设置第三竖向挡板705和与第三竖向挡板相并列的第四竖向挡板706构成一个出料滑道707,设置倾斜底板708,待检测血清移液管从多个入料滑道按顺序放入后,排列整齐的位于倾斜底板上,并进入出料滑道,通过在出料滑道处转动设置拨动装置8,拨动装置对出料滑道内的血清移液管进行再调节,出料滑道内的血清移液管是逐个根据需要从出料滑道的出口送出,待检测移液管不会轻易由出料滑道的出口掉落在不合适的位置,也不会出现出料滑道的料口被堵塞的现象;(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立方体拨块801上设置呈阶梯上升结构的锯齿部808和带有与锯齿部上的锯齿相配合的锥形结构的调节块811,来实现立方体拨块大小的调节,来实现对不同规格血清移液管的上料调节,调节块表面与立方体拨块相平时,适用于最大规格血清移液管的上料,调节块表面凸出于立方体拨块表面时,适用于最小规格血清移液管的上料,通过阶梯结构的锯齿部、端部为锥形结构的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弹簧814的共同作用实现立方体拨块的大小调节工作,灵活调节性较好,适应性较好;(7)圆弧定位槽309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与定位部310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相适应,均为均匀设置,能够实现移液管的高效稳定输送;移液管在落入圆弧定位槽和从圆弧定位槽内滑出均较为顺利,不会产生偏斜和卡顿;V形结构,结构简单,对移液管的适应性较好,输送较为稳定;两块并列设置的第一支撑块405能够实现对移液管的更稳定支撑,不会偏移;第一挡板416和第一橡胶缓冲条417,使得第一支撑槽406内的移液管被临时固定,不会移动,便于移液管气密性的更好检测;圆滑连接,使得气流分布均匀,减少对气流的阻挡,对进气的利用率较高;(8)U形槽能够较好的实现移液管的放置,不会做滚动,固定槽508用于安装滚柱505,敞口结构,安装和取下都很方便;PVC材质使得滚柱和半球形凸起507的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质量较轻,不会轻易损坏;两块并列设置的第三支撑块604能够实现对移液管的更稳定支撑,不会偏移;倾斜底板708使得由入料滑道704进入的移液管能够顺利的到达出料滑道707和上料装置7的料斗内;导向板712能够对移液管由入料滑道刚到达底板时的状态进行调整,使得从入料滑道出来的移液管依然能够整齐到达出料滑道707处和上料装置7的料斗内;合适数量的拨动装置8能够对出料滑道内移液管的送出速度和送出状态进行较好的调节,使得出料滑道内的移液管是完全根据检查需求自动从逐个送出的;调节孔815的设置,使得把手部806关于转动轴709对称设置,能够实现对调节块811的更好调节;平面结构能够与立方体拨块801的表面相适应;限位块816能够防止调节块811的锥形端从锯齿部808的锯齿中脱出。

Claims (10)

1.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柜体(1)和设置在柜体上的支架(2),所述柜体上设有输送装置(3),所述输送装置位于支架的下方,所述柜体上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测漏装置(4)、剔除装置(5)和除尘装置(6),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上料装置(7),所述上料装置位于输送装置输入端的上方;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输入端的第一支板组(301)和设置在柜体输出端的第二支板组(302),所述第一支板组和第二支板组上均转动设有输送轮组件(303),所述第一支板组上的输送轮组件的两端均通过输送链(304)与第二支板组上的输送轮组件的两端对应连接;所述输送轮组件包括转轴(305)和设置在转轴上的一对轮盘组件(306),两根转轴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板组和第二支板组上,所述轮盘组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齿轮盘(307)和定位轮盘(308),所述齿轮盘的外径小于定位轮盘的外径,所述齿轮盘位于定位轮盘的外侧,所述输送链将第一支板组处的齿轮盘与第二支板组处的齿轮盘连接在一起,所述定位轮盘的外边缘处设有若干圆弧定位槽(309),同一转轴上两个定位轮盘上的圆弧定位槽相对应,所述输送链上设有若干与圆弧定位槽相适应的定位部(310),所述柜体的侧部设有伺服电机(311),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端通过第一传动件(312)与其中一个转轴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测漏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上的第一升降气缸(401)、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一推动气缸(402)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二推动气缸(403),所述第一推动气缸与第二推动气缸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升降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一支撑板(404),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支撑块(405),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设有若干与第一推动气缸的推动方向相同的第一支撑槽(406);所述第一推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一推块(407),所述第一推块的内部设有第一气道(408),所述第一气道的进气口处连接有第一进气管(409),所述第一推块上设有若干与第一气道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嘴(410),所述第一出气嘴的数量与第一支撑槽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出气嘴的位置与第一支撑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出气嘴处设有压力传感器(411);所述第二推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推块(412),所述第二推块上设有若干安装槽(413),所述安装槽内滑动设有堵头(414),堵头与安装槽底部之间的空间内设有第一调节弹簧(415),所述堵头的数量与第一出气嘴的数量相同,所述堵头的位置与出气嘴的位置相对;所述剔除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上的若干第二升降气缸(501)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三推动气缸(502),所述第三推动气缸与第一推动气缸同侧,所述第二升降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支撑块(503),所述第二支撑块上设有与第三推动气缸的推动方向相同的第二支撑槽(504),所述第二支撑槽内转动设有若干滚柱(505);所述第三推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L形推块(506),所述L形推块下部的表面为波浪形结构,所述L形推块的侧部设有若干半球形凸起(507),所述半球形凸起的位置与L形推块下部表面波浪的波谷相对应,所述半球形凸起的数量与第二升降气缸的数量相同,所述半球形凸起的位置与第二支撑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除尘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上的第三升降气缸(601)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第四推动气缸(602),所述第四推动气缸与第一推动气缸同侧,所述第三升降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三支撑板(603),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有第三支撑块(604),所述第三支撑块上设有若干与第四推动气缸的推动方向相同的第三支撑槽(605),所述第三支撑槽的底部为圆弧结构,所述第三支撑槽的两侧壁为扩口结构;所述第四推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第三推块(606),所述第三推块的内部设有第二气道(607),所述第二气道的进气口处连接有第二进气管(608),所述第三推块上设有若干与第二气道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嘴(609),所述第二出气嘴由进气端到出气端为多级缩口结构,缩口处为圆弧结构,所述第二出气嘴的数量与第三支撑槽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出气嘴的位置与第三支撑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支架上设有与第三支撑块相对应的第二挡板(612),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第二橡胶缓冲条(613),所述第二橡胶缓冲条上设有与第三支撑槽的扩口结构相匹配的橡胶缩口部(614),所述橡胶缩口部上设有椭球形状的橡胶凸起(615),所述橡胶凸起的位置与第三支撑槽的圆弧底部相对;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在支架上相对设置的两块侧板(701),所述侧板的入料侧设有第一竖向挡板(702)和与第一竖向挡板相并列的若干第二竖向挡板(703),所述第一竖向挡板位于第二竖向挡板的外侧,所述第一竖向挡板和若干第二竖向挡板两两间的空间形成入料滑道(704),所述侧板的出料侧设有第三竖向挡板(705)和与第三竖向挡板相并列的第四竖向挡板(706),所述第三竖向挡板位于第四竖向挡板的外侧,所述第三竖向挡板和第四竖向挡板之间的空间形成出料滑道(707),两块侧板之间设有由入料侧向出料侧倾斜的底板(708),所述底板的倾斜上边位于入料滑道出口的下方,所述底板的倾斜上边与入料滑道的出口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底板的倾斜下边与第四竖向挡板的上边相连;两块侧板之间设有转动轴(709),所述转动轴上设有至少一个拨动装置(8),所述拨动装置位于出料滑道处,所述拨动装置包括立方体拨块(801)和设置在立方体拨块中心位置的第一通孔(802),所述转动轴的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内,所述立方体拨块上位于第一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并列的第二通孔(803),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调节部(804)和滑道(805),所述调节部滑动设置在滑道上,所述调节部包括把手部(806)和设置在把手部上的两根调节杆(807),所述两根调节杆分别位于两个第二通孔内,所述调节杆上远离把手部的位置设有锯齿部(808),所述锯齿部上的锯齿为呈阶梯上升的结构,所述调节杆上设有滑块(809),所述滑块设置在滑道内,所述立方体拨块上位于第一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垂直的第三通孔(810),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内设有调节块(811),所述调节块的一端为与锯齿部上的锯齿相配合的锥形结构,所述调节块的两侧均设有连接片(812),所述第三通孔内的两侧面上均设有调节槽(813),所述调节槽内设有第二调节弹簧(814),所述第二调节弹簧的一端与调节槽连接,所述调节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位于调节槽内;所述侧板上设有驱动电机(710),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第二传动件(711)与转动轴的端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若干圆弧定位槽在定位轮盘上均匀设置,所述定位部位于输送链的内侧,若干定位部在输送链上均匀设置,所述定位部在输送链上的设置间隔与圆弧定位槽在定位轮盘上的设置间隔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定位部为由两块三角片构成的V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支架上设有与第一支撑块相对应的第一挡板(416),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第一橡胶缓冲条(4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气道由第一主气道(418)和若干第一分气道(419)构成,所述第一主气道与第一分气道之间的过度处为圆滑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支撑槽为U形槽,所述第二支撑槽的两侧壁上均设有若干固定槽(508),所述第二支撑槽两侧壁上的固定槽相互对应,所述滚柱的两端位于固定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气道由第二主气道(610)和若干第二分气道(611)构成,所述第二主气道与第二分气道之间的连接处为圆滑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其特征是:所述侧板的内侧设有导向板(712),所述导向板位于底板的上方,所述导向板与底板平行,所述导向板的位置与入料滑道的出口错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把手部上设有调节孔(815),所述转动轴穿设在调节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杆上位于锯齿部的一端设有限位块(816)。
CN201821186964.XU 2018-07-26 2018-07-26 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 Active CN208574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86964.XU CN208574971U (zh) 2018-07-26 2018-07-26 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86964.XU CN208574971U (zh) 2018-07-26 2018-07-26 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4971U true CN208574971U (zh) 2019-03-05

Family

ID=65511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86964.XU Active CN208574971U (zh) 2018-07-26 2018-07-26 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49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5196A (zh) * 2022-04-25 2022-05-27 莱州沃泰达机械有限公司 汽车用钢板弹簧导向座加工用清洗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5196A (zh) * 2022-04-25 2022-05-27 莱州沃泰达机械有限公司 汽车用钢板弹簧导向座加工用清洗装置
CN114535196B (zh) * 2022-04-25 2022-07-05 莱州沃泰达机械有限公司 汽车用钢板弹簧导向座加工用清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74971U (zh) 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
CN101858853A (zh) 测硫仪
CN208574968U (zh) 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机构
CN108855984A (zh) 血清移液管气密性检测自动上料装置
CN206877558U (zh) 一种平抛运动装置
CN208574969U (zh) 一种血清移液管气密性检测自动上料装置
CN215466214U (zh) 一种转盘式眼镜镜片全自动检测系统
CN109530250A (zh) 一种销轴长度直径自动检测筛选设备
CN106645791A (zh) 适用于多场耦合条件下的小孔射流测速实验装置
CN208574967U (zh) 一种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设备
CN208577049U (zh) 一种血清移液管输送装置
CN114166435B (zh) 一种用于检测压力容器阀门密封性的特种机器人
CN208574975U (zh) 一种血清移液管不合格品剔除装置
CN208555074U (zh) 一种血清移液管气密性检测上料拨动装置
CN208575054U (zh) 一种血清移液管自动除尘装置
CN208574970U (zh) 一种血清移液管气密性检测设备
CN108655024A (zh) 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设备
CN108745947A (zh) 血清移液管气密性检测上料、输送一体机构
CN108773633A (zh) 血清移液管输送装置
CN113854644A (zh) 一种低温加热不燃烧草本烟弹全自动灌装设备
CN108855983A (zh) 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设备
CN219356995U (zh) 一种烟用胶囊检测装置
CN108855998A (zh) 血清移液管不合格品剔除装置
CN108787492A (zh) 血清移液管全自动测漏除尘一体机构
CN108787491A (zh) 血清移液管气密性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