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0422U - 按键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按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0422U
CN208570422U CN201821415861.6U CN201821415861U CN208570422U CN 208570422 U CN208570422 U CN 208570422U CN 201821415861 U CN201821415861 U CN 201821415861U CN 208570422 U CN208570422 U CN 208570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
ontology
key device
press
gui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158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龙华
郑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k Electronic Technology (zhongshan) Co Ltd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k Electronic Technology (zhongshan) Co Ltd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k Electronic Technology (zhongshan) Co Ltd,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Link Electronic Technology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158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0422U/zh
Priority to TW107213120U priority patent/TWM573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0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0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按键装置。该按键装置用以安装于一电子装置,且包括一触发开关、一触发元件、一限制元件、以及一按压元件;该触发开关位于该电子装置的一壳体内;该触发元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限制元件设置于该壳体内,用以限制该触发元件在一移动方向移动;该按压元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并位于该壳体的一开口内,其中该按压元件用以推动该触发元件移动并按压该触发开关。本实用新型的按键装置能利用设置于触发开关以及按压元件之间的触发元件,使得当按压本体的一侧被按压时,按压元件能顺利地移动,并进而能良好地按压触发开关。

Description

按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主要涉及一种按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一电子装置的按键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个人计算机的主机的前侧上会设置电源开关等多个按键,以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为了能明确地提示使用者电源开关的位置,一般会将电源开关的尺寸增加,以与其他的按键作一区隔。
然而,当电源开关的尺寸增加后,使用者可能会按压到电源开关的按压元件的边缘,而造成按压元件在按压的过程中倾斜。在一些例子中,当按压元件被倾斜地按压时,可能会卡在主机的壳体,并导致按压元件无法正确地触发电源开关的触发开关,进而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
据此,虽然目前的电源开关符合了其使用的目的,但尚未满足许多其他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提供电源开关的改进方案。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按键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于电子装置上的按键装置。即使当使用者按压至按压元件的边缘时,亦能使按压元件顺利地移动,并能良好地触发触发开关。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装置,该按键装置用以安装于一电子装置,且包括一触发开关、一触发元件、一限制元件、以及一按压元件;该触发开关位于该电子装置的一壳体内;该触发元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限制元件设置于该壳体内,用以限制该触发元件在一移动方向移动;该按压元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并位于该壳体的一开口内,其中该按压元件用以推动该触发元件移动并触发该触发开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元件还包括一触发本体、一触发部以及一后引导部。触发部连接于触发本体,且对应于触发开关。后引导部连接于触发本体,且具有一相对于该移动方向倾斜的后引导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元件还包括一按压本体以及一前引导部。按压本体可移动地设置于开口内。前引导部连接于按压本体,且具有一相对于移动方向倾斜的前引导面,且前引导面朝向后引导面。当按压本体被按压时,前引导部推动后引导部,且前引导面接触于后引导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元件还包括一抵接部,连接于触发本体,且位于触发部相反的一侧。前引导部具有一垂直于移动方向延伸的抵接面。当按压本体被按压时,抵接面推动后抵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装置还包括一驱动元件,连接于触发元件以及按压元件。当按压元件被按压时,驱动元件驱动触发元件沿移动方向移动,并按压触发开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元件还包括一触发本体、一触发部以及一后引导部。触发部连接于触发本体,且对应于触发开关。后引导部连接于触发本体,且包括一后齿部,啮合于驱动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齿部,形成于后引导部的一后引导面上。后引导面相对于移动方向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元件还包括一按压本体以及一前引导部。按压本体可移动地设置于开口内。前引导部连接于按压本体,且包括一前齿部,啮合于驱动元件。当按压本体被按压时,前引导部驱动驱动元件旋转,且驱动元件驱动后引导部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齿部形成于前导部的一前引导面上,且前引导面沿移动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元件还包括一按压本体以及一弹性部。按压本体可移动地设置于开口内。弹性部位于壳体内,且连接于按压本体以及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制元件沿移动方向延伸,固定于壳体内,且穿过触发元件。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的按键装置能利用设置于触发开关以及按压元件之间的触发元件,使得当按压本体的一侧被按压时,按压元件能顺利地移动,并进而能良好地按压触发开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以及按键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以及按键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按键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以及按键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按键装置位于一初始位置。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以及按键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按键装置位于一按压位置。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按键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以及按键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按键装置位于一初始位置。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以及按键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按键装置位于一按压位置。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按键装置 1 抵接面 532
触发开关 10 第一引导槽 533
触发元件 20 第二引导槽 534
触发本体 21 前齿部 535
触发部 22 驱动元件 60
后引导部 23 第一驱动齿轮 61
后引导面 231 第二驱动齿轮 62
顶端 232 电子装置 A1
底端 233 壳体 A10
后齿部 234 盖板 A20
抵接部 24 开口 A21
限制元件 30 前挡板 A30
弹性元件 40 中心轴 AX1
按压元件 50 移动方向 D1
按压本体 51 延伸方向 D2
弹性部 52 长度 L1
前引导部 53 宽度 W1
前引导面 5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公开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地表达本公开实施例,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实施例。例如,第一特征在一第二特征上或上方的结构的描述包括了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直接接触,或是以另一特征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以致于第一和第二特征并不是直接接触。
此外,本说明书在不同的例子中沿用了相同的元件标号和/或文字。前述的沿用仅为了简化以及明确,并不表示在不同的实施例以及设定之间必定有关联。
在此使用的空间上相关的词汇,例如上方或下方等,仅用以简易描述附图上的一元件或一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除了附图上描述的方位外,包括在不同的方位使用或是操作的装置。此外,附图中的形状、尺寸、厚度、以及倾斜的角度可能为了清楚说明的目的而未依照比例绘制或是被简化,仅提供说明之用。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A1以及按键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电子装置A1可为一计算机、一移动电子装置、或是一家电用品,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A1为计算机的主机。按键装置1安装于电子装置A1。
当按键装置1被按压时,按键装置1产生一操作信号,电子装置A1可依据操作信号执行一计算机程序。在本实施例中,按键装置1可为一电源开关,当按压按键装置1后可启动或是关闭电子装置A1。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A1以及按键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按键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电子装置A1包括一壳体A10。壳体A10包括一盖板A20以及一前挡板A30。盖板A20可拆卸地覆盖于前挡板A30。
按键装置1包括一触发开关10、一触发元件20、多个限制元件30、多个弹性元件40以及一按压元件50。触发开关10位于电子装置A1的壳体A10内。在本实施例中,触发开关10固定于前挡板A30上。当触发开关10被按压时发出一操作信号。
触发元件2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A10内,且用以按压触发开关10。在本实施例中,触发元件20位于盖板A20以及前挡板A30之间,且沿限制元件30移动。
限制元件30设置于壳体A10内,用以限制触发元件20在一移动方向D1移动。限制元件30可为柱状结构,且沿移动方向D1延伸。在本实施例中,限制元件30的一端固定于前挡板A30上,且可穿过触发元件20。此外,限制元件30的数目为两个,但并不以此为限。
弹性元件40设置于限制元件30上且可位于触发元件20以及前挡板A30之间。弹性元件40用以在移动方向D1上提供一弹性力于触发元件20。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40的数目对应于限制元件30的数目,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元件50可移动地设置于盖板A20上,且位于盖板A20的一开口A21内。按压元件50用以推动触发元件20以使触发元件20沿移动方向D1移动并按压触发开关10。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A1以及按键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按键装置1位于一初始位置。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A1以及按键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按键装置1位于一按压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触发元件20还包括一触发本体21、一触发部22、多个后引导部23、以及一抵接部24。
触发本体21可为一长条状结构,且大致沿一延伸方向D2延伸。上述延伸方向D2可垂直于移动方向D1。限制元件30可穿过触发本体21的两端。且弹性元件40可抵接于触发本体21的两端,用以将触发元件20由按压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
触发部22连接于触发本体21的中央,且对应于触发开关10。在本实施例中,触发部22可沿移动方向D1延伸。当按键装置1被按压时,触发部22按压触发开关10。
后引导部23连接于触发本体21。在本实施例中,后引导部23可位于触发本体21的两端,且可接触于按压元件50。后引导部23可具有一后引导面231,相对于移动方向D1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引导面231的相对于移动方向D1的夹角约为50度至80度的范围之间。两后引导面231之间的距离由引导面的顶端232至底端233逐渐变短。
抵接部24连接于触发本体21的中央,且设置于触发部22的相反侧。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24可沿移动方向D1向按压元件50延伸,且位于两后引导部23之间。当按键装置1被按压时,按压元件50推动抵接部24。
在本实施例中,一中心轴AX1可通过触发开关10、触发元件20以及按压元件50的中央,且可平行于移动方向D1。此外,中心轴AX1可通过触发本体21、触发部22、以及抵接部24的中央。后引导面231以中心轴AX1为中心镜像对称。后引导面231与中心轴AX1之间的距离由后引导面231的顶端232至底端233逐渐变短。
按压元件50还包括一按压本体51、多个弹性部52、以及一前引导部53。按压本体51可为一长条状结构,且大致沿一延伸方向D2延伸。按压本体51可移动地设置于盖板A20的开口A21内。换句话说,按键装置1露出于盖板A20的开口A21。使用者可经由按压本体51按压按键装置1。
如图2及图3所示,弹性部52位于壳体A10内,且连接于按压本体51以及盖板A20。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52位于盖板A20以及前挡板A30之间。弹性部52可由弹性材质所制成,例如橡胶。按压本体51可由刚性材质所制成,例如硬塑料。当按压本体51被按压,且相对于盖板A20移动时,弹性部52产生弹性变形。当按压本体50被放开时,弹性部52产生一弹性力将按压本体51由按压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
如图4及图5所示,前引导部53连接于按压本体51。前引导部53可沿按压本体51延伸,且连接于按压本体51的中央以及两端。在本实施例中,前引导部53可为一梯形。前引导部53可具有二前引导面531以及一抵接面532。前引导面531位于前引导部53的两端。抵接面532位于前引导部53的中央,且连接于前引导面531。
前引导面531相对于移动方向D1倾斜,且朝向后引导面231。前引导面531以及后引导面231可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前引导面531可接触于后引导面231。抵接面532可沿垂直于移动方向D1的延伸方向D2延伸。当按压本体51被按压时,前引导部53推动后引导部23,且前引导面531接触并推动后引导面231。
在本实施例中,前引导面531垂直于纵向的剖面可为弧形,并形成二第一引导槽533。抵接面532垂直于移动方向D1的剖面可为弧形,并形成一第二引导槽534。此外,后引导面231垂直于纵向的剖面可为弧形,且对应于第一引导槽533的形状。抵接部24垂直于移动方向D1的剖面可为弧形,且对应于第二引导槽534的形状。
当按压元件50接触触发元件20时,后引导面231可位于第一引导槽533内,且抵接部24可位于第二引导槽534内。换句话说,第一引导槽533以及第二引导槽534可用以限制按压元件50以及触发元件20的相对位置。因此,当按压元件50与触发元件20分离时,可藉由第一引导槽533以及第二引导槽534以引导按压元件50与触发元件20正确地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轴AX1可通过按压本体51、前引导部53、以及抵接面532的中央。此外,前引导面531以中心轴AX1为中心镜像对称。
当使用者沿移动方向D1以及中心轴AX1按压元件50时,按压元件50推动触发元件20沿移动方向D1移动,且使得触发元件20可顺利地沿移动方向D1按压触发开关10。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本体51的最大长度L1大于触发开关10的最大宽度W1的2倍或3倍以上。上述的长度L1以及宽度W1沿延伸方向D2进行测量。
如图4所示,使用者按压上述按压本体51的一端。由于在初始位置中,前引导面531接触后引导面231,且前引导面531朝向中心轴AX1且相对于中心轴AX1倾斜,因此按压本体51右侧的施力可藉由两后引导面231较为平均地施加于触发元件20,进而使得按压元件50能沿移动方向D1平顺地推动触发元件20,并按压触发开关10。
据此,在本实施例中,藉由触发元件20可防止按压元件50在按压的过程中相对于移动方向D1过度地倾斜,而造成按压元件50无法顺利地移动且按压触发开关10无法良好地被按压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的按压本体51的形状仅为举例,并不以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本体51可垂直于延伸方向D2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本体51可为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但并不以此为限。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按键装置1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A1以及按键装置1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按键装置1位于一初始位置。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A1以及按键装置1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按键装置1位于一按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装置1还包括多个驱动元件60,可位于触发元件20以及按压元件50的两相反侧。驱动元件60连接于触发元件20以及按压元件50。当按压元件50被按压时,驱动元件60驱动触发元件20沿移动方向D1移动,并按压触发开关10。
驱动元件60可包括一第一驱动齿轮61以及多个第二驱动齿轮62。第一驱动齿轮61的直径可大于第二驱动齿轮62的直径。第一驱动齿轮61可位于第二驱动齿轮62之间,且平行于第二驱动齿轮6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齿轮61以及第二驱动齿轮62为一体成形的结构。
触发元件20的后引导部23连接于驱动元件60。在本实施例中,后引导部23还包括一后齿部234,啮合于第一驱动齿轮61。后齿部234可形成于后引导面231上。在本实施例中,后引导面231相对于中心轴AX1以及移动方向D1倾斜。后引导面231与中心轴AX1之间的距离由后引导面231的顶端232至底端233逐渐变长。
按压元件50的前引导部53连接于驱动元件60。在本实施例中,前引导部53可具有四个,分别连接于按压本体51的两端。前引导部53的数目并不以四个为限。每一前引导部53还包括一前齿部535,啮合于第二驱动齿轮62。前齿部535可形成于前引导面531上。在本实施例中,前引导面531可沿移动方向D1延伸。当按压本体51被按压时,前引导部53驱动上述驱动元件60旋转,且驱动元件60驱动后引导部23移动。
如图8所示,使用者按压上述按压本体51的一端。由于按压元件50的前引导部53啮合于驱动元件60。因此,施加于按压本体51的施力会同时转动两驱动元件60,进而使得驱动元件60能沿移动方向D1平顺地移动触发元件20,进而按压触发开关10。
据此,在本实施例中,藉由触发元件20以及驱动元件60可防止按压元件50在移动的过程中相对于移动方向D1过度地倾斜,而造成按压元件50无法顺利地移动且按压触发开关10无法良好地被按压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的按键装置能利用设置于触发开关以及按压元件之间的触发元件,使得当按压本体的一侧被按压时,按压元件能顺利地移动,并进而能良好地按压触发开关。
上述已公开的特征能以任何适当方式与一个或多个已公开的实施例相互组合、修饰、置换或转用,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实施例。
本公开虽以各种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仅为范例参考而非用以限定本公开的范围,任何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应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装置用以安装于一电子装置,且包括:
一触发开关,该触发开关位于该电子装置的一壳体内;
一触发元件,该触发元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内;
一限制元件,该限制元件设置于该壳体内,用以限制该触发元件在一移动方向移动;
一按压元件,该按压元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并位于该壳体的一开口内,其中该按压元件用以推动该触发元件移动并按压该触发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发元件还包括:
一触发本体;
一触发部,该触发部连接于该触发本体,且对应于该触发开关;以及
一后引导部,该后引导部连接于该触发本体,且邻近于该按压元件,其中该后引导部具有一相对于该移动方向倾斜的后引导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元件还包括:
一按压本体,该按压本体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开口内;以及
一前引导部,该前引导部连接于该按压本体,且具有一相对于该移动方向倾斜的前引导面,且该前引导面朝向该后引导面,
其中当该按压本体被按压时,该前引导部推动该后引导部,且该前引导面接触于该后引导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发元件还包括一抵接部,连接于该触发本体,且位于该触发部相反的一侧,其中该前引导部具有一垂直于该移动方向延伸的抵接面,当该按压本体被按压时,该抵接面推动该抵接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装置还包括一驱动元件,该驱动元件连接于该触发元件以及该按压元件,其中当该按压元件被按压时,该驱动元件驱动该触发元件沿该移动方向移动,并按压该触发开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发元件还包括:
一触发本体;
一触发部,该触发部连接于该触发本体,且对应于该触发开关;以及
一后引导部,该后引导部连接于该触发本体,且包括一后齿部,啮合于该驱动元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后齿部,形成于该后引导部的一后引导面上,且该后引导面相对于该移动方向倾斜。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元件还包括:
一按压本体,该按压本体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开口内;以及
一前引导部,该前引导部连接于该按压本体,且包括一前齿部,啮合于该驱动元件,该前齿部形成于该前引导部的一前引导面上,且该前引导面沿该移动方向延伸;
其中当该按压本体被按压时,该前引导部驱动该驱动元件旋转,且该驱动元件驱动该后引导部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元件还包括:
一按压本体,该按压本体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开口内;以及
一弹性部,该弹性部位于该壳体内,且连接于该按压本体以及该壳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制元件沿该移动方向延伸,固定于该壳体内,且穿过该触发元件。
CN201821415861.6U 2018-08-29 2018-08-29 按键装置 Active CN208570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5861.6U CN208570422U (zh) 2018-08-29 2018-08-29 按键装置
TW107213120U TWM573063U (zh) 2018-08-29 2018-09-27 按鍵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5861.6U CN208570422U (zh) 2018-08-29 2018-08-29 按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0422U true CN208570422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51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15861.6U Active CN208570422U (zh) 2018-08-29 2018-08-29 按键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0422U (zh)
TW (1) TWM57306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3063U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9082B1 (en) Keyboard switch which produces press sound
US20130321272A1 (en) Wheel mouse
TWI624848B (zh) 具機械式開關的按鍵結構及其機械式開關
CN107887213B (zh) 具有机械式开关的按键结构及机械式开关
JP2004523834A (ja) コンピュータマウス
CN102217288A (zh) 电子装置
CN208570422U (zh) 按键装置
JP6449239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207339942U (zh) 一种智能终端
US9001043B2 (en) Mouse device
CN212161643U (zh) 一种一体化避免尘土堆积的电源按键
CN212034176U (zh) 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
CN111045478B (zh) 电子装置
CN211703689U (zh) 防误操作的安全伞头
CN210167291U (zh) 超薄自发电无线开关
CN107305816A (zh) 按键结构
CN108091513B (zh) 能够反馈按压深度的按键及其键盘
KR101271533B1 (ko) 휴대 단말기
CN113891600B (zh) 电子设备
CN215266041U (zh) 一种防误触机械开关及机械键盘
CN109524267A (zh) 按键结构
US9141203B2 (en) Key free mouse device
CN220774189U (zh) 一种可发声的按键开关及键盘
CN218103104U (zh) 一种带有压力反馈的触摸开关
CN217485402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