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0394U - 开关结构 - Google Patents

开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0394U
CN208570394U CN201821340779.1U CN201821340779U CN208570394U CN 208570394 U CN208570394 U CN 208570394U CN 201821340779 U CN201821340779 U CN 201821340779U CN 208570394 U CN208570394 U CN 208570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case
insulation board
construction
hole
connec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407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永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Intelligent Lighting and Contro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407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0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0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0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tribution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开关结构,包括:壳体组件,设于墙壁的预留口内,且壳体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底壳和金属暗壳,其中,底壳与金属暗壳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接线组件,设于底壳的一侧;绝缘板,设于容置腔内,且绝缘板与接线组件对应设置以隔绝接线组件与金属暗壳的内侧接触。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的阻隔了固定导线的连接件与金属暗壳的接触,避免产生安全隐患,且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结构通用性强、结构简单、安装简单、绝缘效果好、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开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开关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开关用到金属暗盒后,如图1所示,接线螺丝12或电源线14凸出产品后与金属底壳10距离很近或者基本已接触到了,所以存在漏电的安全隐患;为消除安全隐患,一般都是在安装时用绝缘片或绝缘胶进行隔离后再安装。但是采用绝缘片或绝缘胶需要现场裁剪,工作效率低,且操作不规范;绝缘片和绝缘胶在安装时也难以固定,易出现安装不到位或脱落、破损等情况,可靠性低,仍然有漏电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开关结构,包括:壳体组件,设于墙壁的预留口内,且壳体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底壳和金属暗壳,其中,底壳与金属暗壳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接线组件,设于底壳的一侧;绝缘板,设于容置腔内,且绝缘板与接线组件对应设置以隔绝接线组件与金属暗壳的内侧接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开关结构中设置绝缘板,且绝缘板与接线组件对应设置以隔绝接线组件与金属暗壳的内侧接触,从而可以避免接线组件与金属暗壳接触后导致漏电而产生安全事故,提升了开关结构的安全性。
具体地,绝缘板设于容置腔内,有利于在安装开关结构时同时固定绝缘板;在开关结构中单独设置绝缘板,有利于工业化统一生产绝缘板,使其材质、形状、厚度等各方面符合开关结构要求,且能够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便于安装,提升现场工作效率,还可以保证其质量,此外,绝缘板作为单独的结构可以进行专门的效能检测,确保其具有隔断接线组件与金属暗壳接触的作用;绝缘板设于容置腔内,有利于保证其能够安装到位并稳定可靠地保持在设定位置,避免其脱落、破损而导致接线组件与金属暗壳发生接触漏电而产生安全事故,从而减少了开关结构的安全隐患,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壳向外延伸形成与预留口相抵的安装台阶,其中,接线组件设于底壳中与安装台阶相邻的部分。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底壳向外延伸形成与预留口相抵的安装台阶,有利于使壳体组件紧贴墙面,避免接线组件外漏而减少安全隐患,同时还节省空间,提升墙面外观感受;接线组件设于底壳中与安装台阶相邻的部分,便于线路连接,提升安装的便利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接线组件具体包括:多个接线柱,每个接线柱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连接孔以及沿与第一方向呈预设角度的第二方向贯通的接线孔;多个连接件,每个连接件与接线柱对应设置,其中,绝缘板隔绝连接件与金属暗壳的接触。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接线组件中设置多个接线柱,便于根据需要连接不同的线路,提升安装和线路连接的便利性;接线柱上设置贯通的连接孔,便于连接件插入连接孔内以固定导线;接线柱上设置接线孔,便于引入导线;连接孔沿第一方向贯通,接线孔沿第二方向贯通,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呈预设角度,便于连接件压接在导线上,实现导线的固定;在导线接入接线孔后,连接件被导线顶出一部分,使连接孔内的连接件更加靠近金属暗壳,通过绝缘板的阻挡使得连接件能够避免与金属暗壳接触而避免产生漏电风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组件还包括:中夹板,设于容置腔内,接线柱的两端分别与中夹板以及底壳相抵,其中,中夹板的一侧设有与通过接线孔引出的导线相连的电路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容置腔内设置中夹板,且接线柱的两端分别与中夹板以及底壳相抵,有利于固定接线柱,中夹板的一侧设有与通过接线孔引出的导线相连的电路板,便于导线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和安装,这样的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安装效率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孔沿接线柱的径向贯通,接线孔沿接线柱的轴向贯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孔沿接线柱的径向贯通,接线孔沿接线柱的轴向贯通,这样使得连接孔和接线孔相互垂直,从而使连接件与导线之间也相互垂直,使连接件能够更好地压接在导线上,提升导线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这样的结构简单,生产和安装方便,所需要的连接件的长度也短,有利于提升安装效率和节省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壳上设有多个挡板,每个挡板设于相邻的两个接线孔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底壳上设有多个挡板,每个挡板设于相邻的两个接线孔之间,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区隔各个接线孔,避免错误连接,还便于避免导线与相邻导线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短路,导致安全事故,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绝缘层,至少设于绝缘板上与连接件对应的位置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绝缘板上至少对应于连接件的位置处设置绝缘层,这样能够确保连接件在接触到绝缘板后,仍然能够被该绝缘层阻挡而不与金属暗壳发生接触而漏电,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绝缘板的截面呈L形,绝缘板的一个折板上设有与接线组件对应的绝缘层,绝缘板的另一个折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绝缘板的截面设置为L形,其中一个折板上设有与接线组件对应的绝缘层,另一个折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这样的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安装固定便捷且稳固,还能够合理利用容置腔内的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孔分别设于折板的两端,接线组件还包括:配合凸起,与一个定位孔对应设置,以实现绝缘板的定位;固定孔,与另一个定位孔对应设置,以通过固定件实现绝缘板和接线组件的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定位孔的数量设定为两个,且分别设有折板的两端,这样能够提升折边固定的稳定性,避免产生转动而脱落;接线组件上设置配合凸起,与一个定位孔对应设置,以实现绝缘板的定位,可以提升安装的便利性和安装效率;固定孔,与另一个定位孔对应设置,便于通过固定件实现绝缘板和接线组件的连接,提升绝缘板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配合凸起和固定孔设于底壳的同一面上,固定孔与设于底壳上且用于引出导线的接线孔处于底壳的同一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配合凸起和固定孔设于底壳的同一面上,便于使配合凸起和固定孔分别同步与两个定位孔配合连接,提升安装的便利性和安装效率;固定孔与接线孔处于底壳的同一面上,这样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开关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金属底壳,12接线螺丝,14电源线。
其中,图2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00底壳,202金属暗壳,204绝缘板,234第一折板,244第二折板,206接线柱,207导线,208连接件,210接线孔,212中夹板,214挡板,216配合凸起,218固定孔,219定位孔,22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2、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开关结构,包括:壳体组件,设于墙壁的预留口内,且壳体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底壳200和金属暗壳202,其中,底壳200与金属暗壳202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接线组件,设于底壳200的一侧;绝缘板204,设于容置腔内,且绝缘板204与接线组件对应设置以隔绝接线组件与金属暗壳202的内侧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开关结构中设置绝缘板204,且绝缘板204与接线组件对应设置以隔绝接线组件与金属暗壳202的内侧接触,从而可以避免接线组件与金属暗壳202接触后导致漏电而产生安全事故,提升开关结构的安全性。
具体地,绝缘板204设于容置腔内,有利于在安装开关结构时同时固定绝缘板204;在开关结构中单独设置绝缘板204,有利于工业化统一生产绝缘板204,使其材质、形状、厚度等各方面符合开关结构要求,且能够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便于安装,提升现场工作效率,还可以保证其质量,此外,绝缘板204作为单独的结构可以进行专门的效能检测,确保其具有隔断接线组件与金属暗壳202接触的作用;绝缘板204与底壳200相连,有利于保证其能够安装到位并稳定可靠地保持在设定位置,避免其脱落、破损而导致接线组件与金属暗壳202发生接触漏电而产生安全事故,从而减少了开关结构的安全隐患,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底壳200向外延伸形成与预留口相抵的安装台阶,其中,接线组件设于底壳200中与安装台阶相邻的部分。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底壳200向外延伸形成与预留口相抵的安装台阶,有利于使壳体组件紧贴墙面,避免接线组件外漏而减少安全隐患,同时还节省空间,提升墙面外观感受;接线组件设于底壳200中与安装台阶相邻的部分,便于线路连接,提升安装的便利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线组件具体包括:多个接线柱206,每个接线柱206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连接孔以及沿与第一方向呈预设角度的第二方向贯通的接线孔210;多个连接件208,每个连接件208与接线柱206对应设置,其中,绝缘板204隔绝连接件208与金属暗壳202的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在接线组件中设置多个接线柱206,便于根据需要连接不同的线路,提升安装和线路连接的便利性;接线柱206上设置贯通的连接孔,便于连接件208插入连接孔内固定导线;接线柱206上设置接线孔210,便于引入导线207;连接孔沿第一方向贯通,接线孔210沿第二方向贯通,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呈预设角度,便于连接件208压接在导线207上,实现导线207的固定;在导线207接入接线孔210后,连接件208被导线207顶出一部分,连接孔内的连接件208更加靠近金属暗壳202,通过绝缘板204的阻挡使得连接件208能够避免与金属暗壳202接触而避免产生漏电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中,壳体组件还包括:中夹板212,设于容置腔内,接线柱206的两端分别与中夹板212以及底壳200相抵,其中,中夹板212的一侧设有与通过接线孔210引出的导线207相连的电路板。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容置腔内设置中夹板212,且接线柱206的两端分别与中夹板212以及底壳200相抵,有利于固定接线柱206,中夹板212的一侧设有与通过接线孔210引出的导线207相连的电路板,便于导线207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和安装,这样的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安装效率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孔沿接线柱206的径向贯通,接线孔210沿接线柱206的轴向贯通。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孔沿接线柱206的径向贯通,接线孔210沿接线柱206的轴向贯通,这样使得连接孔和接线孔210相互垂直,从而使连接件208与导线207之间也相互垂直,使连接件208能够更好地压接在导线207上,提升导线207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这样的结构简单,生产和安装方便,所需要的连接件208的长度也短,有利于提升安装效率和节省材料。
在上述实施例中,底壳200上设有多个挡板214,每个挡板214设于相邻的两个接线孔210之间。
如图2、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在底壳200上设有多个挡板214,每个挡板214设于相邻的两个接线孔210之间,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区隔各个接线孔210,避免错误连接,还便于避免导线207与相邻导线207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短路,导致安全事故,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绝缘层,至少设于绝缘板上与连接件对应的位置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绝缘板上至少对应于连接件的位置处设置绝缘层,这样能够确保连接件208在接触到绝缘板204后,仍然能够被该绝缘层阻挡而不与金属暗壳202发生接触而漏电,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绝缘板上与连接件对应的位置可以为连接件在绝缘板上的投影所占据的位置。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板204的截面呈L形,绝缘板204的一个折板上设有与接线组件对应的绝缘层,绝缘板204的另一个折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219。
在该实施例中,将绝缘板204的截面设置为L形,其中一个折板上设有与接线组件对应的绝缘层,另一个折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219,这样的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安装固定便捷且稳固,还能够合理利用容置腔内的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定位孔21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孔219分别设于折板的两端,接线组件还包括:配合凸起216,与一个定位孔219对应设置,以实现绝缘板204的定位;固定孔218,与另一个定位孔219对应设置,以通过固定件220实现绝缘板204和接线组件的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将定位孔219的数量设定为两个,且分别设有折板的两端,这样能够提升折边固定的稳定性,避免产生转动而脱落;接线组件上设置配合凸起216,与一个定位孔219对应设置,以实现绝缘板204的定位,可以提升安装的便利性和安装效率;固定孔218,与另一个定位孔219对应设置,便于通过固定件220实现绝缘板204和接线组件的连接,提升绝缘板204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配合凸起216和固定孔218设于底壳200的同一面上,固定孔218与设于底壳200上且用于引出导线207的接线孔210处于底壳200的同一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配合凸起216和固定孔218设于底壳200的同一面上,便于使配合凸起216和固定孔218分别同步与两个定位孔219配合连接,提升安装的便利性和安装效率;固定孔218与接线孔210处于底壳200的同一面上,这样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安装。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不具有绝缘结构的开关装入金属底壳1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开关接线柱处接入电源线14后,接线螺丝12就会被顶出,接线螺丝12的螺钉头就会超出开关底壳的接线螺钉孔,顶出的接线螺丝12就有可能接触到金属底壳10或距离X很短达不到安全间隙距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金属底壳10装入墙体内后一般都会有向腔体内变形的现象,所以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如图2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开关结构,包括相互扣合的底壳200和金属暗壳202,底壳200和金属暗壳202形成容置腔,其内设有绝缘板204,绝缘板204包括相互连接呈L形的第一折板234和第二折板244,开关结构还包括多个接线柱206,每个接线柱206上设有相互垂直的连接孔和接线孔210,接线柱206的两端分别设有中夹板212和底壳200;底壳200上还设有多个挡板214,每个挡板214设于相邻的两个接线孔210之间;在绝缘板204的第一折板234上设有与接线组件对应的绝缘层,第二折板244上设有两个定位孔219;底壳200上设有配合凸起216和固定孔218,分别与两个定位孔219相配合。
具体地,配合凸起216和定位孔219可以为简单的定位配合,绝缘板204对应地装入底壳200上后,绝缘板204的第二折板244上的定位孔219与底壳200的固定孔218配合,另一个定位孔219与底壳200上的配合凸起216配合,为保证固定牢靠,最后用固定件220将绝缘板204与底壳200进行固定,固定后的绝缘板204的绝缘部分(第一折板234)正好完全遮盖住开关结构上的连接件208,装入金属暗盒后绝缘板204的绝缘部分(第一折板234)起到可靠的绝缘隔离效果,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开关结构的底壳200上的固定绝缘板204的配合凸起216及固定孔218结构简单,完全可以在已完成开模的底壳200上进行改模实现,生产简单,便于改造,成本低廉。
可选地,配合凸起216和固定孔218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到绝缘板204上,而定位孔219则对应地设置到底壳20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开关接线柱206处接入电源线后,接线螺钉(连接件208)就会被顶出一部分,接线螺钉(连接件208)的螺钉头就会超出开关底壳200的连接孔,但因有绝缘板204的第一折板234进行隔离,有效阻隔了接线螺钉(连接件208)的螺钉与金属暗壳202的接触,所以达到可靠地绝缘效果,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的阻隔了固定导线的连接件与金属暗壳的接触,避免产生安全隐患,且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结构通用性强、结构简单、安装简单、绝缘效果好、可靠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设于墙壁的预留口内,且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底壳和金属暗壳,其中,所述底壳与所述金属暗壳之间形成有容置腔;
接线组件,设于所述底壳的一侧;
绝缘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绝缘板与所述接线组件对应设置以隔绝所述接线组件与所述金属暗壳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预留口相抵的安装台阶,
其中,所述接线组件设于所述底壳中与所述安装台阶相邻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组件具体包括:
多个接线柱,每个所述接线柱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连接孔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预设角度的第二方向贯通的接线孔;
多个连接件,每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接线柱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绝缘板隔绝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金属暗壳的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
中夹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接线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夹板以及所述底壳相抵,
其中,所述中夹板的一侧设有与通过所述接线孔引出的导线相连的电路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沿所述接线柱的径向贯通,所述接线孔沿所述接线柱的轴向贯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设有多个挡板,每个所述挡板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接线孔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层,至少设于所述绝缘板上与所述连接件对应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的截面呈L形,所述绝缘板的一个折板上设有与所述接线组件对应的绝缘层,所述绝缘板的另一个折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孔分别设于所述折板的两端,所述接线组件还包括:
配合凸起,与一个所述定位孔对应设置,以实现所述绝缘板的定位;
固定孔,与另一个所述定位孔对应设置,以通过固定件实现所述绝缘板和所述接线组件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凸起和所述固定孔设于所述底壳的同一面上,所述固定孔与设于所述底壳上且用于引出导线的接线孔处于所述底壳的同一面上。
CN201821340779.1U 2018-08-20 2018-08-20 开关结构 Active CN208570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0779.1U CN208570394U (zh) 2018-08-20 2018-08-20 开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0779.1U CN208570394U (zh) 2018-08-20 2018-08-20 开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0394U true CN208570394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51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40779.1U Active CN208570394U (zh) 2018-08-20 2018-08-20 开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0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70394U (zh) 开关结构
CN203164245U (zh) 插拔式电表箱
CN109473816A (zh) 新能源汽车连接器
CN104283035A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组装方法
CN211295501U (zh) 一种防凝露插座、防凝露连接器以及电器箱
CN108173026B (zh) 一种多边形插座
CN209403576U (zh) 电子烟的供电装置及电子烟
CN206595490U (zh) 超薄插头
CN209709246U (zh) 新能源汽车连接器
CN113311202A (zh) 一种导轨表
CN102737871B (zh) 安全负载断开板
CN208489431U (zh) 一种防水式墙插以及接电设备
CN208970356U (zh) 一种防爆式并联电容器
CN102354836B (zh) 电源插座连接器
CN206155348U (zh) 控制器的接线盒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动车
CN101369697B (zh) 电连接器
CN206116795U (zh) 一种安全三相插座
CN201397965Y (zh) 电连接器
CN211605580U (zh) 一种雷管插拔式防水线夹
CN212648651U (zh) 一种小型化模组保护元件
CN201741890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3218642U (zh) Sim卡插座电连接器
CN219394713U (zh) 一种方便更换保险的车用逆变器
CN109921690B (zh) 一种带外接端子的ptc起动器
CN220692456U (zh) 一种连接器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13

Address after: 335400 No. 1 Industrial Park, Yingtan, Jiangxi, Guixi

Patentee after: MEIZH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the 12 floor of A8 music building, 1002 Garde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Co-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MIDEA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35400 No. 1 Industrial Park, Yingtan, Jiangxi, Guixi

Patentee after: Meizh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35400 No. 1 Industrial Park, Yingtan, Jiangxi, Guixi

Patentee before: MEIZH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