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67120U - 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67120U
CN208567120U CN201821161813.9U CN201821161813U CN208567120U CN 208567120 U CN208567120 U CN 208567120U CN 201821161813 U CN201821161813 U CN 201821161813U CN 208567120 U CN208567120 U CN 208567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ing
wind gathering
micanit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18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炳千
王欢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anfeng Baic Automotive Interio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anfeng Baic Automotive Interi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anfeng Baic Automotive Interi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anfeng Baic Automotive Interi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618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67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67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67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送风管、云母管、聚风口、红外加热管、启动开关、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云母管两端分别与送风管和聚风口对接,送风管与外部的进风口连通,聚风口为漏斗形结构,聚风口的较大口径的一端与云母管连通;红外加热管固定于云母管内部,启动开关固定于云母管的管壁外侧,启动开关与红外加热管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固定于聚风口的出口内侧,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相连,控制装置与红外加热管相连。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减少了能源浪费,提高了加热装置的长期的加热稳定性,同时简化了加热装置内部复杂的控制电路及风机结构,降低了加热装置的整体重量。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内饰产品生产过程中,一般使用热风枪将粘结用的胶水进行加热、软化、激活等,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热风枪均为长期开启状态,导致的问题如下:
1.长期开启时,能耗高;
2.热风枪内部结构复杂,易损坏;
3.重量较重,手持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利用红外加热管进行快速制热的工作方式,利用启动开关在按下时启动加热、放松时关闭加热,减少了能源浪费。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出风口的热风温度,在热风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时,控制装置控制降低红外加热管的加热功率,从而达到温度自动控制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加热装置的长期的加热稳定性,同时简化了加热装置内部复杂的控制电路结构,取消了常规热风枪内部的电机结构,降低了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了维修的便捷程度,降低了加热装置的整体重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送风管、云母管、聚风口、红外加热管、启动开关、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所述云母管两端分别与所述送风管和所述聚风口对接,所述送风管与外部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聚风口为漏斗形结构,所述聚风口的较大口径的一端与所述云母管连通,较小口径一端为热风出风口;所述红外加热管固定于所述云母管内部,所述启动开关固定于所述云母管的管壁外侧,所述启动开关与所述红外加热管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聚风口的出口内侧,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红外加热管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加热管分隔片和分隔柱,所述分隔柱固定于所述加热管分隔片两侧,所述加热管分隔片为中间设置有固定孔的薄片,所述红外加热管的两端分别卡嵌于所述固定孔中,所述分隔柱固定于所述云母管的内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不锈钢管,所述不锈钢管套设于所述云母管的管壁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分隔套,所述分隔套对接固定于所述聚风口和所述不锈钢套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管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红外加热管采用并联或串联方式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为PLC、单片机控制器、嵌入式控制器或集成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红外加热管进行快速制热的工作方式,利用启动开关在按下时启动加热、放松时关闭加热,减少了能源浪费。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出风口的热风温度,在热风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时,控制装置控制降低红外加热管的加热功率,从而达到温度自动控制的效果,提高了加热装置的长期的加热稳定性,同时简化了加热装置内部复杂的控制电路结构,取消了常规热风枪内部的旋转电机组件,降低了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了维修的便捷程度,降低了加热装置的整体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加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控制装置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中,各组件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红外加热管,2.加热管分隔片,3.分隔柱,4.云母管,5.不锈钢管,6.启动开关,7.分隔套,8.聚风口,9.进风管,10.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包括:送风管9、云母管4、聚风口8、红外加热管1、启动开关6、温度传感器10和控制装置;云母管4两端分别与送风管9和聚风口8对接,送风管9与外部的进风口连通,聚风口8为漏斗形结构,聚风口8的较大口径的一端与云母管4连通,较小口径一端为热风出风口;红外加热管1固定于云母管4内部,启动开关6固定于云母管4的管壁外侧,启动开关6与红外加热管1电连接;温度传感器10固定于聚风口8的出口内侧,温度传感器10与控制装置相连,控制装置与红外加热管1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红外加热管1选用石英红外加热管,该加热管可快速启动制热、快速降温,使用寿命长,且热转换效率可达到90%以上。云母管4用于加热装置的整体隔热,防止人员拿取该加热装置时烫伤手部等。云母管4还具有绝缘的作用,防止石英红外加热管1破碎后电流击伤操作人员。启动开关6用于启动加热装置内部的石英红外加热管1,使其产生热能;按下后启动加热,放松后关闭加热。聚风口8的漏斗形结构能够聚拢加热装置内部的热风,提高风速,可有效控制热风的方向。送风管9与外部的进风口连通,外部进风口输出压缩空气或利用鼓风机输出空气,在使用过程中送风管9可保持进风供给,这样在需要热风时只需要拿起加热装置的同时按下用于加热的启动开关6即可,在保证生产连续性的同时降低了能耗。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加热管分隔片2和分隔柱3,分隔柱3固定于加热管分隔片2两侧,加热管分隔片2为中间设置有固定孔的薄片,红外加热管1的两端分别卡嵌于固定孔中,分隔柱3固定于云母管4的内壁上。分隔柱3用于将加热管分隔片2分离开,保证加热装置内部结构稳定。加热管分隔片2用于将石英红外加热管1固定在云母管4内部,防止石英红外加热管1互相碰撞或与其他元件发生碰撞。加热管分隔片2与内部云母管4之间有间隙,该间隙利于进入加热装置的空气经石英红外加热管1外壁流动至出风口处,在该过程中,外部进入的气体被加热至特定的温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不锈钢管5,不锈钢管5套设于云母管4的管壁外,用于保证加热装置的结构整体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分隔套7,分隔套7对接固定于聚风口8和不锈钢管5之间,用于将前部的聚风口8与后部的不锈钢管5分隔开,防止操作人员接触靠近前部的聚风口8时被高温烫伤。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红外加热管1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红外加热管1采用并联或串联方式连接,选择多个红外加热管1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输出空气加热到需要的温度,保证生产的高效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装置为PLC、单片机控制器、嵌入式控制器或集成电路。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中,控制装置选用PLC,PLC与温度传感器10连接,还通过继电器与红外加热管1相连,利用PLC接收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的出风口的空气温度。PLC在接收到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的出风口位置的空气温度时,判断该温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若未达到,则红外加热管1以第一预设功率进行加热,若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则控制红外加热管1降低一定功率或停止运行一段时间,在检测到的出风口位置的空气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红外加热管1以第一预设功率或以低于第一预设功率的第二预设功率进行加热,从而将出风口的空气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热装置,利用红外加热管进行快速制热的工作方式,利用启动开关在按下时启动加热、放松时关闭加热,减少了能源浪费。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出风口的热风温度,在热风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时,控制装置控制降低红外加热管的加热功率,从而达到温度自动控制的效果,提高了加热装置的长期的加热稳定性,同时简化了加热装置内部复杂的控制电路结构,取消了常规热风枪内部的旋转电机组件,降低了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了维修的便捷程度,降低了加热装置的整体重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管、云母管、聚风口、红外加热管、启动开关、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
所述云母管两端分别与所述送风管和所述聚风口对接,所述送风管与外部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聚风口为漏斗形结构,所述聚风口的较大口径的一端与所述云母管连通,较小口径一端为热风出风口;
所述红外加热管固定于所述云母管内部,所述启动开关固定于所述云母管的管壁外侧,所述启动开关与所述红外加热管电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聚风口的出口内侧,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红外加热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管分隔片和分隔柱,所述分隔柱固定于所述加热管分隔片两侧,所述加热管分隔片为中间设置有固定孔的薄片,所述红外加热管的两端分别卡嵌于所述固定孔中,所述分隔柱固定于所述云母管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不锈钢管,所述不锈钢管套设于所述云母管的管壁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套,所述分隔套对接固定于所述聚风口和所述不锈钢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管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红外加热管采用并联或串联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为PLC、单片机控制器、嵌入式控制器或集成电路。
CN201821161813.9U 2018-07-20 2018-07-20 加热装置 Active CN208567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1813.9U CN208567120U (zh) 2018-07-20 2018-07-20 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1813.9U CN208567120U (zh) 2018-07-20 2018-07-20 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67120U true CN208567120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47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1813.9U Active CN208567120U (zh) 2018-07-20 2018-07-20 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671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3932A (zh) * 2022-04-26 2022-07-08 深圳鹿仙子科技有限公司 烙铁风枪二合一拆焊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3932A (zh) * 2022-04-26 2022-07-08 深圳鹿仙子科技有限公司 烙铁风枪二合一拆焊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2214B (zh) 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源热泵联合供热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567120U (zh) 加热装置
CN202002189U (zh) 智能中央循环供暖系统
CN206093997U (zh) 双面加热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装置以及蒸汽熨烫机
CN209116307U (zh) 一种小型电蒸汽发生器系统
CN206879130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管
CN104807181A (zh) 热风机控制方法
CN203240756U (zh) 一种节能型热泵热水器
CN208832734U (zh) 一种中药原料加热烘干用导热油炉
CN207516843U (zh) 用于控制智能马桶盖水温高稳定性输出的系统
CN202158743U (zh) 超硬材料合成附件烘干炉
CN206459344U (zh) 一种无纺布生产设备的热风输送系统
CN205536508U (zh) 交直流两用大功率电热水器
CN102305518B (zh) 中药颗粒沸腾干燥床供风加热装置
CN104882837A (zh) 封闭母线微正压热风保养装置
CN107361658A (zh) 一种压力自调节的空气炸锅
CN209128739U (zh) 一种纺织品用去浮毛装置
CN208302397U (zh) 一种高寒环境专用袋式除尘器
CN208205329U (zh) 一种变频多联空调系统的除霜控制系统
CN206563491U (zh) 一种适用于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的退火设备
CN204612187U (zh) 多能源组合热水系统
CN201421135Y (zh) 多功能智能电磁暖气
CN204730450U (zh) 热风机
CN105831304A (zh) 全自动茶叶烘干机
CN102128465A (zh) 智能中央循环供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