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64175U - 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64175U
CN208564175U CN201820866252.6U CN201820866252U CN208564175U CN 208564175 U CN208564175 U CN 208564175U CN 201820866252 U CN201820866252 U CN 201820866252U CN 208564175 U CN208564175 U CN 208564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handle body
mandril
door handles
handles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662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彦南
寇有松
刘志海
葛兴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662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64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64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64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通过齿轮组件的传动,将施加在把手主体上的作用力转换为抵靠在柜体上的作用力,便于打开门体。齿轮组件包括齿轮A、与齿轮A同轴设置的齿轮B、及与齿轮B啮合的齿轮C,齿轮A与把手主体连接,齿轮C与顶杆连接。当拉动把手主体时,把手主体带动齿轮A转动,由于齿轮A与齿轮B同轴且齿轮A的直径大于齿轮B的直径,用户输入的作用力将被齿轮B放大并传递给齿轮C,齿轮C以相反的方向将力输出给顶杆,实现顶杆与把手主体的反向运动,直至顶杆抵靠在柜体上,将门体打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齿轮组件的横向和纵向尺寸都较小,占用空间小、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冰箱或冷柜等制冷设备的门体和柜体之间一般通过磁性密封条密封,防止储藏室中的冷气外泄,以保证制冷效果。但是在打开门体时,由于储藏室内外存在压差,在负压和磁力的共同作用下,造成打开门体比较费力。现有的助力门把手组件,通常采用杠杆结构,通过杠杆传递装置,将施加在门把手上的开门力转换为抵在柜体上的作用力,进而便于打开门体。但是,杠杆结构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具有结构复杂、摩擦点多、占用空间大的缺点,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发生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杠杆式助力门把手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通过采用齿轮传递,将施加在门把手上的作用力转换为抵在柜体上的作用力,便于打开门体,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助力门把手组件,包括嵌设在制冷设备的门体的侧壁面内的预埋盒, 所述预埋盒内设置有齿轮组件、与所述齿轮组件连接的把手主体及用于向所述齿轮组件施加复位力的复位件;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齿轮A、与所述齿轮A同轴设置的齿轮B、及与所述齿轮B啮合的齿轮C;所述齿轮A的直径大于所述齿轮B的直径;所述齿轮A上连接有所述把手主体;所述齿轮C上连接有顶杆;当拉动所述把手主体时,所述齿轮A转动,所述齿轮A带动所述齿轮B转动,所述齿轮B带动所述齿轮C转动,所述齿轮C带动所述顶杆朝所述把手主体的运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伸出,至所述顶杆与制冷设备的柜体抵靠。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B的直径等于所述齿轮C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A上啮合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把手主体连接;所述齿轮C上啮合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顶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主体的端部沿所述把手主体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连续的第一轮齿,所述第一轮齿与所述齿轮A啮合;所述顶杆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连续的第二轮齿,所述第二轮齿与所述齿轮C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盒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预埋盒分隔成用于安装所述齿轮组件的齿轮组件安装腔和用于安装所述把手主体的把手主体安装腔;所述齿轮A和所述齿轮B中同时穿设有第一轴,所述齿轮C中穿设有第二轴,所述第一轴的两端和所述第二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齿轮组件安装腔的侧壁连接;所述把手主体设置在所述把手主体安装腔的上方并沿所述把手主体安装腔的上方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把手主体之间设置有滑轨,所述把手主体沿所述滑轨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件为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设置在所述齿轮B和所述齿轮组件安装腔的侧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组件安装腔的上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顶杆内嵌在所述第一凹部内并沿所述第一凹部往复运动;所述把手主体的端部内嵌在所述第二凹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条上设置有凸起A,所述把手主体上对应地设置有凹槽A,所述凸起A与所述凹槽A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上设置有凸起B,所述顶杆上对应地设置有凹槽B,所述凸起B与所述凹槽B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柜体和与所述柜体铰接的门体,所述门体的自由端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当拉动所述把手主体时,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柜体抵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通过齿轮组件的传动,将施加在把手主体上的作用力转换为抵靠在柜体上的作用力,便于打开门体。齿轮组件包括齿轮A、与齿轮A同轴设置的齿轮B、及与齿轮B啮合的齿轮C,齿轮A与把手主体连接,齿轮C与顶杆连接。当拉动把手主体时,把手主体带动齿轮A转动,由于齿轮A与齿轮B同轴且齿轮A的直径大于齿轮B的直径,用户输入的作用力将被齿轮B放大并传递给齿轮C,齿轮C以相反的方向将力输出给顶杆,实现顶杆与把手主体的反向运动,直至顶杆抵靠在柜体上,将门体打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齿轮组件的横向和纵向尺寸都较小,占用空间小、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助力门把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未安装盖板);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助力门把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安装盖板);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助力门把手组件安装在冷柜上的结构示意图(省略盖板);
图5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齿轮组件安装在齿轮组件盒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顶杆与第二齿条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00-齿轮组件,110-齿轮A,120-齿轮B,130-齿轮C,140-第一齿条,150-第二齿条,151-凸起B,160-第一轴,170-第二轴,200-把手主体,300-顶杆,310-凹槽B,400-预埋盒,410-齿轮组件安装腔,420-把手主体安装腔,421-第一腔室,422-第二腔室,430-分隔板,440-横向隔板,450-齿轮组件盒体,500-盖板,510-第一凹部,520-第二凹部,600-扭转弹簧,700-门体,800-柜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为冰箱或立式冷柜等。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以立式冷柜为例,该助力门把手组件沿竖直方向安装在冷柜的门体的侧端面上。
参照图1和图2,助力门把手组件包括嵌设在门体700的侧壁面内的预埋盒400,预埋盒400与门体700一体发泡成型,用于安装助力门把手组件中的各部件。助力门把手组件包括齿轮组件100、与齿轮组件100连接的把手主体200、及用于向齿轮组件100施加复位力的复位件。把手主体2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齿轮组件100,参照图5,使得把手主体200在运动过程中,运行更平稳、力的传递更均衡。齿轮组件100包括齿轮A 110、与齿轮A 110啮合的齿轮B 120、及与齿轮B 120啮合的齿轮C 130,具体参照图1。齿轮A 110与齿轮B 120同轴设置,且齿轮A 110的直径大于齿轮B 120的直径。当齿轮A 110处有作用力输入时,齿轮A 110转动,带动齿轮B 120转动,作用力被齿轮B 120放大后传递给齿轮C 130,齿轮C 130以相反的方向将该作用力输出,从而实现作用在齿轮A 110上的作用力的放大及反向输出。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齿轮B 120的直径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齿轮C 130的直径,齿轮B 120传递给齿轮C 130的作用力都可以得到反向输出。从节省安装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的角度出发,选择齿轮B 120的直径大于齿轮C 130的直径。但是,当齿轮B 120的直径大于齿轮C 130的直径时,齿轮B 120可能会干涉第二齿条150的运动,所以本实施例优选齿轮B 120的直径等于齿轮C 130的直径。与此同时,设计齿轮B 120的直径与齿轮C 130的直径相等,可以提高齿轮件的通用率,减少售后备件数量,节约成本。齿轮A 110上连接有把手主体200,齿轮C 130上连接有顶杆300。该助力门把手组件的动作过程为:当拉动把手主体200时,作用在把手主体200上的作用力带动齿轮A 110运动,齿轮A 110带动齿轮B 120转动,齿轮B 120将作用力放大并传递给齿轮C 130,齿轮C 130以与作用力相反的方向将该作用力输出给顶杆300,即顶杆300朝着与把手主体200的运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直至顶杆300抵靠在制冷设备的柜体800上,随着作用力的不断增大,顶杆300作用在柜体800上的抵靠力也不断增大,直至门体700打开。在把手主体200受力的同时,复位件受力压缩。当松开把手主体200后,齿轮组件100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带动顶杆300和把手主体200分别复位。整个助力门把手组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作用力在齿轮组件100中的传递过程可靠性高,且齿轮组件100的横向和纵向尺寸都较小,使得整个装置的占用空间小。
齿轮A 110与把手主体200之间的连接及齿轮C 130与顶杆300之间的连接有两种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通过齿条间接连接,参照图1和图2。齿轮A 110上啮合有第一齿条140,第一齿条140与把手主体200连接,从而实现齿轮A 110与把手主体200之间的连接;齿轮C 130上啮合有第二齿条150,第二齿条150与顶杆300连接,从而实现齿轮C 130与顶杆300之间的连接。当拉动把手主体200时,把手主体200上的作用力传递给第一齿条140,第一齿条140带动齿轮A 110转动,齿轮A 110带动齿轮B 120转动,齿轮B 120带动齿轮C 130转动,齿轮C 130带动第二齿条150运动,第二齿条150最终将作用在把手主体200上的作用力反向输出给顶杆300,带动顶杆300朝着与把手主体200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第一齿条140与把手主体200之间的连接、第二齿条150与顶杆300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采用简单的凸起和凹槽的配合连接方式。第一齿条140上设置有凸起A(未图示),把手主体200上对应地设置有凹槽A(未图示),凸起A与凹槽A配合连接;第二齿条150上设置有凸起B 151,顶杆300上对应地设置有凹槽B 310,凸起B 151与凹槽B 310配合连接,参照图8。
实现方式二:直接连接。把手主体200的端部沿其宽度方向上设置有连续的第一轮齿(未图示),第一轮齿与齿轮A 110啮合,从而实现齿轮A 110与把手主体200的直接连接;顶杆300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连续的第二轮齿(未图示),第二轮齿与齿轮C 130啮合,从而实现齿轮C 130与顶杆300的直接连接。作用力的传递过程与实现方式一相比,省略了第一齿条140和第二齿条150的传递过程,其他的传递过程未变,在此不再赘述。
下文将就齿轮组件100、顶杆300、把手主体200、复位件等部件的具体连接关系,进行逐一详细阐述。
参照图2和图5,预埋盒400内设置有两个分隔板430,该分隔板430将预埋盒400分隔成三个空间,分别是位于两端的用于安装齿轮组件100的齿轮组件安装腔410和位于中间的用于安装把手主体200的把手主体安装腔420。齿轮A 110和齿轮B 120中同时穿设有第一轴160,齿轮C 130中穿设有第二轴170,第一轴160的两端和第二轴170的两端分别与齿轮组件安装腔410的侧壁转动连接。在实际安装工作中,为了便于安装、提高安装效率,也可以先将齿轮组件100装配到一个单独的齿轮组件盒体450中,再将该齿轮组件盒体450装配到齿轮组件安装腔410中,参照图6。
把手主体安装腔420中设置有横向隔板440,该横向隔板440设置在两个分隔板430之间,将把手主体安装腔420分隔成两部分,分别是第一腔室421和第二腔室422。把手主体2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齿条140连接后,把手主体200覆盖在第一腔室421的上方,并同时将两端的分隔板430覆盖,把手主体200可以沿着分隔板430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为了避免把手主体200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将第一腔室421外露,影响美观,可以在第一腔室421的上部设置第一腔室盖板(未图示),第一腔室盖板分别与分隔板430、横向隔板440及预埋盒400的侧壁连接。进一步的,为了使把手主体200的运动过程更加稳定可靠,在把手主体200和分隔板430之间设置滑轨(未图示),把手主体200沿着滑轨往复运动。同时,滑轨也对把手主体200起到了一定的定位作用。第二腔室422为镂空结构,为了便于操作者的手伸入拉动把手主体200。
复位件为扭转弹簧600,扭转弹簧600套设在第一轴160上,且其一端与齿轮B 12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齿轮组件安装腔410的侧壁固定连接。当拉动把手主体200时,扭转弹簧600受力收缩;当松开把手主体200时,扭转弹簧600复位,带动齿轮组件100复位,从而实现把手主体200和顶杆300的复位。
为了提高助力门把手组件的整体美观,齿轮组件安装腔410上设置有盖板500,参照图3和图7。盖板500将整个齿轮组件安装腔410覆盖,靠近分隔板430的侧边位于分隔板430和把手主体200的上方。为了不干涉顶杆300和把手主体200的运动,盖板500上设置有第一凹部510和第二凹部520,第一凹部510与顶杆300对应设置,第二凹部520与把手主体200对应设置。顶杆300内嵌在第一凹部510内,并沿着第一凹部510往复运动。第一凹部510同时也起到了对顶杆300的运动导向作用。把手主体200的端部内嵌在第二凹部520内,第二凹部520同时也起到了限制把手主体200的运动范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柜体800,柜体800上铰接有门体700,门体700的自由端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参照图4和图5,以图4和图5中所示的方向为例,当向右拉动把手主体200时,把手主体200带动第一齿条140向右运动,第一齿条140带动齿轮A 110转动,齿轮A 110带动齿轮B 120转动,由于齿轮A 110与齿轮B120同轴,且齿轮A 110的直径大于齿轮B 120的直径,作用在把手主体200上的作用力被放大,同时被齿轮B 120传递给齿轮C 130,齿轮C 130将放大后的作用力反向输出给第二齿条150,第二齿条150向左运动,带动顶杆300向左运动。随着作用力的不断增大,顶杆300不断地向左运动并靠近冷柜的柜体800,直至与柜体800抵靠,门体700与柜体800分离。在把手主体200受力的同时,扭转弹簧600不断地收缩,当松开把手主体200后,扭转弹簧600复位,带动齿轮组件100复位,从而实现把手主体200和顶杆300的复位。整个助力门把手组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作用力在齿轮组件100中的传递过程可靠性高,且齿轮组件100的横向和纵向尺寸都较小,使得整个装置的占用空间小。同时,该助力门把手组件内嵌于门体700的侧面壁上,把手主体200的外端面与门体700的外端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外露式把手易磨损、不易包装运输、易磕碰等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助力门把手组件,包括嵌设在制冷设备的门体的侧壁面内的预埋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埋盒内设置有齿轮组件、与所述齿轮组件连接的把手主体及用于向所述齿轮组件施加复位力的复位件;
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齿轮A、与所述齿轮A同轴设置的齿轮B、及与所述齿轮B啮合的齿轮C;
所述齿轮A的直径大于所述齿轮B的直径;
所述齿轮A上连接有所述把手主体;
所述齿轮C上连接有顶杆;
当拉动所述把手主体时,所述齿轮A转动,所述齿轮A带动所述齿轮B转动,所述齿轮B带动所述齿轮C转动,所述齿轮C带动所述顶杆朝所述把手主体的运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伸出,至所述顶杆与制冷设备的柜体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B的直径等于所述齿轮C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A上啮合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把手主体连接;所述齿轮C上啮合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顶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主体的端部沿所述把手主体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连续的第一轮齿,所述第一轮齿与所述齿轮A啮合;所述顶杆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连续的第二轮齿,所述第二轮齿与所述齿轮C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盒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预埋盒分隔成用于安装所述齿轮组件的齿轮组件安装腔和用于安装所述把手主体的把手主体安装腔;
所述齿轮A和所述齿轮B中同时穿设有第一轴,所述齿轮C中穿设有第二轴,所述第一轴的两端和所述第二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齿轮组件安装腔的侧壁连接;
所述把手主体设置在所述把手主体安装腔的上方并沿所述把手主体安装腔的上方往复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把手主体之间设置有滑轨,所述把手主体沿所述滑轨往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设置在所述齿轮B和所述齿轮组件安装腔的侧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安装腔的上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顶杆内嵌在所述第一凹部内并沿所述第一凹部往复运动;所述把手主体的端部内嵌在所述第二凹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上设置有凸起A,所述把手主体上对应地设置有凹槽A,所述凸起A与所述凹槽A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上设置有凸起B,所述顶杆上对应地设置有凹槽B,所述凸起B与所述凹槽B配合连接。
10.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柜体和与所述柜体铰接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自由端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当拉动所述把手主体时,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柜体抵靠。
CN201820866252.6U 2018-06-06 2018-06-06 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08564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66252.6U CN208564175U (zh) 2018-06-06 2018-06-06 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66252.6U CN208564175U (zh) 2018-06-06 2018-06-06 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64175U true CN208564175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84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66252.6U Active CN208564175U (zh) 2018-06-06 2018-06-06 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6417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6460A (zh) * 2018-06-06 2018-11-06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WO2021017179A1 (zh) * 2019-07-31 2021-02-04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助力把手及其冰箱
CN113483524A (zh) * 2021-08-11 2021-10-08 郝梅 一种省力冷库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6460A (zh) * 2018-06-06 2018-11-06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WO2021017179A1 (zh) * 2019-07-31 2021-02-04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助力把手及其冰箱
CN113483524A (zh) * 2021-08-11 2021-10-08 郝梅 一种省力冷库门
CN113483524B (zh) * 2021-08-11 2022-10-14 山东奥纳尔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省力冷库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64175U (zh) 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03307838B (zh) 一种冰箱抽屉门的助力把手
KR20110064720A (ko) 냉장고
CN103148661B (zh) 一种冰箱开门装置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07994456U (zh) 一种电气柜抽屉密封装置
CN202993733U (zh) 一种密封抽屉
CN206144272U (zh) 一种冷藏装置及其隐藏式助力把手
CN108756460A (zh) 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08877415U (zh) 消毒柜自动开关抽屉机构
CN203462828U (zh) 一种冰箱抽屉门的助力把手
CN112914273A (zh) 一种基于内部锁紧功能的门板开启结构
CN206819264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
CN208564178U (zh) 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01650051U (zh) 一种新型粮库密闭窗
CN208380376U (zh) 一种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08382693U (zh) 一种冰箱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冰箱
CN109186169B (zh) 一种冰箱密封门的防漏冷密封结构
CN210329927U (zh) 一种改进型中药柜抽屉
CN208564176U (zh) 助力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09603626U (zh) 一种双面锁舌
CN208564177U (zh) 门把手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08347573U (zh) 一种防偏摆的推拉窗
CN216745081U (zh) 一种具有三面无边框玻璃门的卧式冷柜
CN219643351U (zh) 电容柜连接组件
CN203132254U (zh) 一种冰箱开门装置及具有其的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