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2777U - 吸引型牙垫 - Google Patents

吸引型牙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52777U
CN208552777U CN201720924909.5U CN201720924909U CN208552777U CN 208552777 U CN208552777 U CN 208552777U CN 201720924909 U CN201720924909 U CN 201720924909U CN 208552777 U CN208552777 U CN 208552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ody
spiral
imbibition
road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249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7209249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52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52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527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管插管手术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引型牙垫。本牙垫除管体外还包括具备吸液功能的吸液软垫,所述吸液软垫至少套设并固定于管体上的与病人上颚接触的一段管身外壁处;所述管体管壁内设置有螺旋吸道,螺旋吸道呈螺旋状的环绕管体轴线并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至管体的齿外端端面处,所述吸液软垫与螺旋吸道间通过径向贯穿管体管壁的吸液孔连通彼此。本实用新型具备构造简单、操作简便快捷、使用舒适度高而成本低的优点,能在实现相对气管插管的防咬保护功能的基础上,兼具有上颚保护及口咽部分泌液的适时抽取功能,保持口腔的湿润度的同时及时吸出过多的口水,减少病人的不适和分泌物外流对嘴角黏膜的刺激。

Description

吸引型牙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管插管手术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引型牙垫。
背景技术
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插入病人气管内的技术;气管内插管术是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最可靠手段。在气管插管术中使用的的特制导管称为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作为病人维持生命的呼吸通道,其安全性极其重要。目前临床上插管技术普及且成熟,但也存在一些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问题,包括使用过程中的气管插管管体的塌陷、弯曲或破裂等。由于气管插管的材料多为硅胶、红橡胶或者PVC材质,病人牙齿用力咬合后,咬合部位的管体发生会塌陷或弯曲,甚至发生破裂,影响病人的正常通气。有鉴于此,后来很多医院开始在气管插管旁侧并列状的配置防咬牙垫,当病人咬管时,质地相对更硬的防咬牙垫会首先承当病人的牙齿咬合力,从而起到保护质地相对较软的气管插管的目的。然而,现有的防咬牙垫结构极为简单,往往都为单纯的直管体或弯管体构造。上述防咬牙垫在使用时,一方面会因防咬牙垫管身摩擦病人的上颚,从而容易造成上颚损伤;另一方面,无论是气管插管还是防咬牙垫,相对人体而言毕竟都属于异物,人体口咽部会本能的产生分泌液,这些分泌液会集聚在病人口咽部,需要医护人员定时清理,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吸液时也会给病人带来不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吸引型牙垫,其具备构造简单、操作简便快捷、使用舒适度高而成本低的优点,能在实现相对气管插管的防咬保护功能的基础上,兼具有上颚保护及口咽部分泌液的适时抽取功能,保持口腔的湿润度的同时及时吸出过多的口水,减少病人的不适和分泌物外流对嘴角黏膜的刺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引型牙垫,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本牙垫还包括具备吸液功能的吸液软垫,所述吸液软垫至少套设并固定于管体上的与病人上颚接触的一段管身外壁处;所述管体管壁内设置有螺旋吸道,螺旋吸道呈螺旋状的环绕管体轴线并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至管体的齿外端端面处,所述吸液软垫与螺旋吸道间通过径向贯穿管体管壁的吸液孔连通彼此。
所述吸液软垫包括构成作为外层的VSD敷料层以及夹设于VSD敷料层与管体外壁之间的海绵储液层;所述吸液孔凸出管体外壁从而形成限位管柱。
所述限位管柱的管身处径向贯穿设置有分支孔。
所述螺旋吸道为两道并形成双螺旋结构;两道螺旋吸道的位于管体齿外端端面处的出液口沿管体轴线而轴对称布置。
所述吸液软垫沿管体长度方向而向病人口咽部延伸并包覆至管体的口咽端,管体的位于口咽端的管腔内壁处设置有辅助抽液孔,所述辅助抽液孔沿管体的上述管腔壁而周向设置,且各辅助抽液孔均连通螺旋吸道。
所述管体的齿外端处设置有用于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台,所述限位台外形呈圆板状或椭圆板状;所述限位台处径向的凹设有“C”字状的用于避让气管插管插接路径的缺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传统的防咬牙垫结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增设了吸液软垫及螺旋吸道结构,一方面利用吸液软垫的质地柔软特性,从而隔离开病人易受伤的上颚与质地较为坚硬的管体外壁,进而实现对病人上颚的保护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螺旋吸道来实现吸液软垫与外部的负压吸引设备的连通性,从而实现病人口咽部分泌液的快速吸取及抽出效果。而采用螺旋状的螺旋吸道,使得螺旋吸道上能设置更多吸液孔以便连通吸液软垫,其吸液效率可得到显著提升。
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此处的吸液软垫被设计为双层复合结构。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将海面储液层作为内层,从而实现对病人口咽部吸取而来的分泌液的临时储存效果,该临时储存的分泌液会随后被吸液孔抽取并经由螺旋吸道洗出,从而达到对病人口咽部分泌液的适时吸取目的。另一方面,医用VSD敷料本身多孔而具备优良的弹性及韧性,使用寿命长且液体易于穿过敷料层,因此极其适合用于本实用新型所处环境。此外的,吸液孔突出管体外壁并形成限位管柱,其目的在于实现对吸液软垫的限位性,避免吸液软垫因套接不牢固而出现转动或产生轴线位移等状况。由于限位管柱的存在,甚至可考虑将吸液软垫整体设计为可拆卸的套状结构,从而可根据使用情况而实现吸液软垫相对管体的拆装功能,以便于适时更换。每次更换后,一方面吸液软垫可自行箍紧在管体外壁上,另一方面则可以依靠上述限位管柱来实现吸液软垫的强制限位效果。
3)、限位管柱上径向贯穿布置分支孔,以便于进一步提升吸液的效率性。为进一步提升上述吸液效率性,螺旋吸道可以布置成类似DNA状双螺旋甚至多螺旋结构,只需保证各螺旋吸道均能通过吸液孔连通吸液软垫即可。理论上每多一道螺旋吸道,自然吸液效率可显著增加。
4)、本实用新型的吸液软垫,不应当仅仅包覆在病人的上颚位置处的管体外壁上,而应当考虑进一步的向病人口咽部延伸,并直至包覆在管体的口咽端。之所以采用上述结构,是考虑到分泌液往往是整个口腔都会分泌,大面积布置的吸液软垫,可显著的确保病人口咽部的清洁性,并可有效避免分泌液因病人的躺姿而集聚倒灌入病人气管并随之产生一系列不良状况。而辅助孔的设置同理,由于辅助孔布置在管体的口咽端,因此集聚于该处的分泌液会更快的被吸走并进入螺旋吸道,最终确保其使用效率性。
5)、限位台的设置,可有效避免操作失误或因病人的吞咽动作而产生的管体插入过深状况。实际操作时,限位台会直接止口配合于病人的唇部。限位台上设置缺口,使用时气管插管可直接通过该缺口,经由病人口部而插入病人气管,气管插管与本实用新型间互不干涉,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可得到有效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为限位台的端面视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10-管体 11-螺旋吸道 11a-出液口 12-吸液孔
13-限位管柱 13a-分支孔 14-辅助抽液孔
15-限位台 15a-缺口
20-吸液软垫 21-VSD敷料层 22-海绵储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参照图1-3所示,包括作为结构主体的弯管状的管体10。管体10管身处箍设有一圈吸液软垫20,而管体10的齿外端处布置限位台15以避免管体10相对病人口咽部插入过深。此处值得注意的是,管体10的齿外端与口咽端的区分,是以管体10的两端在使用时的布置位置来划分的:当管体10插入病人口部时,以管体10相对靠近病人口咽部的一管端为口咽端,相应的管体10外露于病人齿外的一管端也就是齿外端。
对于吸液软垫20而言,或在制作时直接一体制作于管体10外壁处;或将吸液软垫20设计为可拆卸的套状构造,在使用时再进行相对管体10外壁的装配操作均可。如图1-2所示的,吸液软垫20分为内外双层结构,内层为海绵储液层22,用于实现对吸取而来的分泌液的暂存目的;而外层为VSD敷料层21,从而利用VSD敷料层21的良好的使用舒适度及流体通行功能,进而实现对病人口咽部分泌液的高效吸取功能。海绵储液层22通过位于管体10外壁处的限位管柱13进行限位约束。每根限位管柱13实际上都是一个进液口,限位管柱13的管壁上本身也径向贯穿设置分支孔13a从而用于提升吸液效率。相应的,管体10内设置螺旋吸道11,螺旋吸道11一方面连接各进液口,另一方面则沿管体10长度方向延伸至管体10的齿外端端面处。实际使用时,螺旋吸道11的位于管体10齿外端端面处的出液口11a可直接配合如负压吸引设备等,以便提供分泌液以吸取力,进液则依靠吸液孔12以及辅助抽液孔14来实现,此处就不再赘述。
参照图1所示的,在管体10的口咽端所在的管腔内壁处还设置有辅助孔,从而确保对病人口咽部分泌物的快速吸取目的。而如图3所示的位于管体10的齿外端处的限位台15处径向凹设有缺口15a,以便在确保限位台15的初始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限位台15还能避开气管插管的安装路径,以确保本实用新型及气管插管的正常可靠工作。

Claims (6)

1.一种吸引型牙垫,包括管体(10),其特征在于:本牙垫还包括具备吸液功能的吸液软垫(20),所述吸液软垫(20)至少套设并固定于管体(10)上的与病人上颚接触的一段管身外壁处;所述管体(10)管壁内设置有螺旋吸道(11),螺旋吸道(11)呈螺旋状的环绕管体(10)轴线并沿管体(10)长度方向延伸至管体(10)的齿外端端面处,所述吸液软垫(20)与螺旋吸道(11)间通过径向贯穿管体(10)管壁的吸液孔(12)连通彼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引型牙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软垫(20)包括构成作为外层的VSD敷料层(21)以及夹设于VSD敷料层(21)与管体(10)外壁之间的海绵储液层(22);所述吸液孔(12)凸出管体(10)外壁从而形成限位管柱(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引型牙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管柱(13)的管身处径向贯穿设置有分支孔(13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吸引型牙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吸道(11)为两道并形成双螺旋结构;两道螺旋吸道(11)的位于管体(10)齿外端端面处的出液口(11a)沿管体(10)轴线而轴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吸引型牙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软垫(20)沿管体(10)长度方向而向病人口咽部延伸并包覆至管体(10)的口咽端,管体(10)的位于口咽端的管腔内壁处设置有辅助抽液孔(14),所述辅助抽液孔(14)沿管体(10)的上述管腔壁而周向设置,且各辅助抽液孔(14)均连通螺旋吸道(1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吸引型牙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的齿外端处设置有用于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台(15),所述限位台(15)外形呈圆板状或椭圆板状;所述限位台(15)处径向的凹设有“C”字状的用于避让气管插管插接路径的缺口(15a)。
CN201720924909.5U 2017-07-27 2017-07-27 吸引型牙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52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4909.5U CN208552777U (zh) 2017-07-27 2017-07-27 吸引型牙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4909.5U CN208552777U (zh) 2017-07-27 2017-07-27 吸引型牙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52777U true CN208552777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44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2490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52777U (zh) 2017-07-27 2017-07-27 吸引型牙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527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2520A1 (en) * 2021-01-26 2022-08-04 Shie Chang Bih Bite device and auxiliary member thereof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2520A1 (en) * 2021-01-26 2022-08-04 Shie Chang Bih Bite device and auxiliary member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8818A (zh) 多功能双囊气管插管
CN105477759B (zh) 一种双腔气管导管
CN103656813B (zh) 具有吸液功能的人工气道
CN208552777U (zh) 吸引型牙垫
CN202961429U (zh) 双囊气管插管
CN212466792U (zh) 一种气切患者使用的防喷防回流气切导管
CN201200706Y (zh) 瓣膜式气管导管
CN2798977Y (zh) 喉罩
CN209060266U (zh) 一种气管插管
CN203763605U (zh) 喉罩通气道结构
CN204890869U (zh) 多功能双囊气管插管
CN205181956U (zh) 多腔可冲洗气管通气管
CN210409178U (zh) 一种可清除囊上分泌物的医用气管插管
CN201001897Y (zh) 喉罩
CN203989375U (zh) 一种气管插管
CN113616892A (zh) 一种便于吸痰的人工气道管
CN208031629U (zh) 多功能气管导管
CN208641476U (zh) 一种气切套管
CN209269827U (zh) 支气管镜导入套管
CN213252295U (zh) 一种夜间可视鼻导管
CN206837214U (zh) 一种医疗气管导管
CN213609131U (zh) 一种便于吸痰的人工气道管
CN205849950U (zh) 具有吸引和冲洗功能的气管导管
CN205494597U (zh) 引流型纤支镜喉罩
CN205515877U (zh) 一种双腔气管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