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34611U -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34611U
CN208534611U CN201821192688.8U CN201821192688U CN208534611U CN 208534611 U CN208534611 U CN 208534611U CN 201821192688 U CN201821192688 U CN 201821192688U CN 208534611 U CN208534611 U CN 208534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adiator
electric fan
electrical control
control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926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玺
王增飞
祝恩坡
刘果
唐行辉
杨宇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Xigang New Energy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Xigang New Energy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Xigang New Energy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Xigang New Energy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926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34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34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34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包括多个独立工作的卧式散热器模块,且多个散热器模块串连布置;散热器模块包括散热器主体,散热器主体上方固定设置有卧式电控风扇,散热器主体的侧部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出液口处设置有水温传感器,散热器主体的外侧部固定设置有风扇控制箱,扇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器;水温传感器和电控风扇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主要利用控制器根据水温传感器传送的实时温度值对电控风扇进行启停或档位切换调速控制。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模块可批量化生产、模块化组装配套;且每个散热器模块单独工作,便于维修;电控风扇受对应控制器单独控制,可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卧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散热器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冷却液吸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散发到空气中,为了将散热器散出的热量尽快带走,在散热器上安装风扇,风扇可以提高流经散热器的空气流速和流量,以增强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并冷却发动机附件,进而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其中与风扇扇风量相关的因素主要有风扇的直径、转速、叶片形状及叶片数量等有关,其中转速为着重考虑因素。
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往往需要配套多个不同大小的散热器,散热器往往定制化程度比较高,无论是现有市场上较为低端的定转速无温控散热器还是高端的带温控的变频散热器,都很难形成批量化,因此增加了生产和组装难度,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且现有产品中较为常见是:多个散热器集成在一起构成整体式散热装置,整体式散热装置上安装着大小不同的风扇组,该风扇组受发动机ECU的集中控制;虽然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减小;但是一旦整体式散热装置中某个散热器堵塞或破损,整个散热装置都需要更换,维修成本高;而且风扇组集中控制,控制过于繁杂,当发动机运行环境不同或运行工况不同时,需要散出的热量不同,也就是说散热量有高峰期和低谷期,当处于低谷期时,风扇组仍集中运行,会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可批量化生产、模块化组装配套;每个散热器模块单独工作,便于维修,且节约能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包括:多个独立工作的卧式散热器模块,且多个所述散热器模块串连布置;所述散热器模块包括散热器主体,所述散热器主体上方设置有卧式的电控风扇,所述散热器主体的侧部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水温传感器,所述散热器主体的外侧部固定设置有风扇控制箱,所述风扇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水温传感器和所述电控风扇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水温传感器传送的实时温度值对所述电控风扇进行启停或档位切换调速控制。
进一步,一个所述散热器模块的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口分别与上游的所述散热器模块的所述出液口、下游的所述散热器模块的所述进液口串接连通。
进一步,所述散热器主体的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口位于相对的两侧部,冷却液在各所述散热器模块间的路径为直线。
进一步,所述散热器主体的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位于相邻的两侧部,冷却液在各所述散热器模块间的路径为曲线。
进一步,所述散热器主体上方固定设置有护风罩,所述电控风扇位于所述护风罩内。
进一步,每个所述散热器主体上方还设置有一个补水箱,所述补水箱通过水管与所述散热器主体相连通,所述补水箱上设置有补水箱盖,所述补水箱内设置有水位报警器,所述补水箱相对的两侧部均设置有预留串口,所述预留串口用于多个所述散热器模块串接时多个所述补水箱间的串接。
进一步,每个所述散热器模块还包括托架,所述托架用于支撑固定所述散热器主体。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模块可进行批量化生产,根据客户不同散热量的需求选择不同数量的散热器模块进行模块化组装配套,即串联布置形成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增强了散热功率。其中每个散热器模块单独工作,一旦某个散热器模块有损坏,可立即用相同的单个散热器模块进行替换,便于维修。每个散热器模块都单独集成有水温传感器和风扇控制箱。水温传感器将采集经过冷却后的冷却液温度,并把采集到的温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基于接收到温度信息作出判断,并对电控风扇进行启停和多档切换调速控制,从而有效管控散热量。
当冷却液流经非末尾散热器模块的途中,冷却液的温度就满足客户需求时,则下游散热器模块中控制器基于接收到的温度信息控制其电控风扇停止运行。即本实用新型模块化卧式散热器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不同自动管控所含电控风扇开启的数量,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卧式散热器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散热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卧式散热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或图3中散热器模块中电控风扇的逻辑控制图;
图中:1-散热器模块,11-散热器主体,111-出液口,1111-水温传感器,112-进液口,12-电控风扇,13-风扇控制箱,14-护风罩,15-补水箱,151-补水箱盖,152-水位报警器,153-预留串口,16-托架,17-卡箍,18-补水箱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包括:多个独立工作的卧式散热器模块1,且多个散热器模块1串连布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散热器模块1包括散热器主体11和支撑固定散热器主体11的托架16,托架16高度的需要根据风量计算确定。散热器主体11上方固定设置有卧式的电控风扇12,散热器主体11的侧部设置有进液口112和出液口111,进液口112和出液口111之间连接冷却管,令却管位于散热器主体11内部,为了与卧式的电控风扇12相适配,冷却管呈水平排布(图中未示出)。出液口111处设置有水温传感器1111,散热器主体11的外侧部固定设置有风扇控制箱13,风扇控制箱13内设置有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水温传感器1111和电控风扇12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根据水温传感器1111传送的实时温度值对电控风扇12进行启停或档位切换调速控制。
一个散热器模块1中散热器主体11的进液口112、出液口111分别与上游散热器模块1中散热器主体11的出液口111、下游散热器模块1中散热器主体11的进液口112通过管路串接连通,管路连接处通过卡箍17固定。其中散热器主体11的进液口112和出液口111位于相对的两侧部,冷却液在各散热器模块1间的路径为直线。
散热器主体11上方固定设置有护风罩14,电控风扇12位于护风罩14内,护风罩14用于把电控风扇12的风力和风向进行集中,提高散热效率,同时也保护了电控风扇12。
每个散热器主体11上方还设置有一个补水箱15(膨胀水箱),用于散热器主体11工作时冷却液散失的补给,补水箱15通过水管与散热器主体11内部冷却管相连通,补水箱15上设置有补水箱盖151,用于补水箱15的密封及泄压;补水箱15内设置有水位报警器152,用于检测液位位置,液位低时进行报警,补水箱15相对的两侧部均设置有预留串口153,预留串口153用于多个散热器模块1串接时多个补水箱15间的串接,方便冷却液的统一补给。补水箱15与散热器主体11之间的连接关系,及工作原理为公知技术,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中散热器模块1的结构基本一致。多个散热器模块1进行串接布置时为了节省空间,对散热器主体11的进液口112和出液口111的位置进行了改变。
散热器主体11的进液口112和出液口111位于相邻的两侧部,冷却液在各散热器模块1间的路径为曲线。
以六个散热器模块1的串接布置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六个散热器模块1呈两排三列串接布置,且第一排的三个散热器模块1与第二排的三个散热器模块1一一对称布置,第一排第一列的散热器模块1的出液口111与第二排第一列的散热器模块1的进液口112连通,第二排第二列的散热器模块1的出液口111与第一排第二列的散热器模块1的进液口112连通,第一排第二列的散热器模块1的出液口111与第一排第三列的散热器模块1的进液口112连通,第一排第三列的散热器模块1的出液口111与第二排第三列的散热器模块1的进液口112连通;冷却液在各散热器模块1间的路径为曲线,且风扇控制箱13始终位于散热器主体11的外侧部。
多个散热器模块1的串连布置方式不仅限于上述的两个实施例,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空间,调整进液口112和出液口111的位置,进行其他更合适的串连布置方式。
其中模块化卧式散热器中电控风扇的控制方法,每个散热器模块1中,电控风扇12受对应控制器的单独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a、在控制器中预先设定启动时电控风扇12停止运行状态的停止温度范围值;
b、在控制器中预先设定电控风扇12以不同档位启动时对应的不同启动温度范围值。
c、在控制器中预先设定电控风扇12以步骤b中某一档位启动后,进行档位间切换时所对应的若干个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
d、电控风扇12启动前,控制器接收水温传感器1111传送的实时温度值,并将该实时温度值与步骤b中的启动温度范围值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启动档位,进行启动。
e、电控风扇12按步骤d匹配的档位启动后,控制器将接收的实时温度值与步骤c中该档位对应的若干个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的某个或某几个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进行匹配,其中,某个或某几个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临近实时温度值,根据匹配结果,进行相应档位间的切换,实现对电控风扇12的调速控制。
例如,在控制器中预先设定启动时电控风扇12停止运行状态的停止温度范围值为T≤D℃;在每个控制器中预先设定电控风扇12以四个不同档位启动,对应的启动温度范围值分别为:
一档的启动温度范围值为D℃<T≤A℃;
二档的启动温度范围值为A℃<T≤B℃;
三档的启动温度范围值为B℃<T≤C℃;
四档的启动温度范围值为T>C℃;
其中,D<A<B<C。
其中步骤e还包括以下步骤之一:
e(1)、当电控风扇12以一档启动后,进行档位间切换时,一档启动对应的若干个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包括九个不同的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分别为:(D-α)℃<T<(A+α)℃,T≤(D-α)℃,(A+α)℃≤T<B℃,A℃<T<(B+α)℃,(B+α)℃≤T≤(C-α)℃,B℃<T≤C℃,A℃<T≤B℃,(D-α)℃<T≤A℃,T>C℃。
以一档启动后,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D-α)℃<T<(A+α)℃内时,电控风扇12仍按一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D-α)℃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停止运行;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A+α)℃≤T<B℃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二档运行。
以二档运行之后,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A℃<T<(B+α)℃内时,电控风扇12仍由二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变为(D-α)℃<T≤A℃,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一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变为T≤(D-α)℃,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停止运行;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B+α)℃≤T≤(C-α)℃内时,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三档运行。
以三档运行之后,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B℃<T≤C℃内时,电控风扇12仍由三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A℃<T≤B℃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二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D-α)℃<T≤A℃内时,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一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D-α)℃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停止运行;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C℃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四档运行。
以四档运行之后,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C℃内时,电控风扇12仍由四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B℃<T≤C℃内时,电控风扇12由四档切换至三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A℃<T≤B℃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二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D-α)℃<T≤A℃内时,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一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D-α)℃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停止运行。
e(2)、当电控风扇12以二档启动后,进行档位间切换时,二档启动对应的若干个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为步骤e(1)中的七个不同的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分别为:A℃<T<(B+α)℃,(B+α)℃≤T≤(C-α)℃,A℃<T≤B℃,(D-α)℃<T≤A℃,T≤(D-α)℃,B℃<T≤C℃,T>C℃。
电控风扇12以二档启动后,档位间切换步骤与步骤e(1)中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二档运行之后的档位间切换步骤一致。
e(3)、当电控风扇12以三档启动后,进行档位间切换时,三档启动对应的若干个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为步骤e(1)中的五个不同的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分别为:B℃<T≤C℃,T>C℃,A℃<T≤B℃,(D-α)℃<T≤A℃,T≤(D-α)℃。
电控风扇12以三档启动后,档位间切换步骤与步骤e(1)中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三档运行之后的档位间切换步骤一致。
e(4)、当电控风扇12以四档启动后,进行档位间切换时,四档启动对应的若干个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为步骤e(1)中的五个不同的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分别为:T>C℃,B℃<T≤C℃,A℃<T≤B℃,(D-α)℃<T≤A℃,T≤(D-α)℃。
电控风扇12以四档启动后,档位间切换步骤与步骤e(1)中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四档运行之后的档位间切换步骤一致。
上述数值A、B、C、D的设定是根据实际车辆和发动机运行工况的设定。但为了便于对上述控制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下面以具体数值(D=35℃、A=45℃、B=65℃、C=90℃,α=5)对步骤e进行详细说明,该数值仅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e包括以下步骤之一:
e(1)、当电控风扇12以一档启动后,进行档位间切换时,一档启动对应的若干个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包括九个不同的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分别为:30℃<T<50℃,T≤30℃,50℃≤T<65℃,45℃<T<70℃,70℃≤T≤85℃,65℃<T≤90℃,45℃<T≤65℃,30℃<T≤45℃,T>90℃。
以一档启动后,实时温度值(即一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30℃<T<50℃内时,电控风扇12仍按一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一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30℃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停止运行;实时温度值(即一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50℃≤T<6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二档运行。
以二档运行之后,实时温度值(即二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45℃<T<70℃内时,电控风扇12仍由二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二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为30℃<T≤45℃,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一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一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为T≤30℃,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停止运行;实时温度值(即二档运行之后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70℃≤T≤8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三档运行。
以三档运行之后,实时温度值(即三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65℃<T≤90℃内时,电控风扇12仍由三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三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45℃<T≤6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二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二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30℃<T≤4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一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一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30℃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停止运行;实时温度值(即三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90℃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四档运行。
以四档运行之后,实时温度值(即四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90℃内时,电控风扇12仍由四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四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65℃<T≤90℃内时,电控风扇12由四档切换至三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三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45℃<T≤6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二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二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变30℃<T≤4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一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一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30℃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停止运行。
e(2)、当电控风扇12以二档启动后,进行档位间切换时,二档启动对应的若干个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为步骤e(1)中的七个不同的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分别为:T≤30℃,45℃<T<70℃,70℃≤T≤85℃,65℃<T≤90℃,45℃<T≤65℃,30℃<T≤45℃,T>90℃。
电控风扇12以二档启动后,档位间切换步骤与步骤e(1)中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二档运行之后的档位间切换步骤一致;即:以二档启动后,实时温度值(即二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45℃<T<70℃内时,电控风扇12仍由二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二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为30℃<T≤45℃,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一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一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为T≤30℃,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停止运行;实时温度值(即二档运行之后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70℃≤T≤8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三档运行。
以三档运行之后,实时温度值(即三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65℃<T≤90℃内时,电控风扇12仍由三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三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45℃<T≤6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二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二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30℃<T≤4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一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一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30℃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停止运行;实时温度值(即三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90℃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四档运行。
以四档运行之后,实时温度值(即四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90℃内时,电控风扇12仍由四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四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65℃<T≤90℃内时,电控风扇12由四档切换至三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三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45℃<T≤6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二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二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变30℃<T≤4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一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一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30℃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停止运行。
e(3)、当电控风扇12以三档启动后,进行档位间切换时,三档启动对应的若干个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为步骤e(1)中的五个不同的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分别为:T≤30℃,65℃<T≤90℃,45℃<T≤65℃,30℃<T≤45℃,T>90℃。
电控风扇12以三档启动后,档位间切换步骤与步骤e(1)中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三档运行之后的档位间切换步骤一致;即:以三档启动后,实时温度值(即三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65℃<T≤90℃内时,电控风扇12仍由三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三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45℃<T≤6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二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二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30℃<T≤4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一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一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30℃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停止运行;实时温度值(即三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90℃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四档运行。
以四档运行之后,实时温度值(即四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90℃内时,电控风扇12仍由四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四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65℃<T≤90℃内时,电控风扇12由四档切换至三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三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45℃<T≤6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二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二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变30℃<T≤4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一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一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30℃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停止运行。
e(4)、当电控风扇12以四档启动后,进行档位间切换时,四档启动对应的若干个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为步骤e(1)中的五个不同的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分别为:T≤30℃,65℃<T≤90℃,45℃<T≤65℃,30℃<T≤45℃,T>90℃。
电控风扇12以四档启动后,档位间切换步骤与步骤e(1)中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四档运行之后的档位间切换步骤一致;即:以四档启动后,实时温度值(即四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90℃内时,电控风扇12仍由四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四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65℃<T≤90℃内时,电控风扇12由四档切换至三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三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45℃<T≤6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三档切换至二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二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变30℃<T≤45℃内时,电控风扇12由二档切换至一档运行,实时温度值(即此时为切换至一档运行之后的实时温度检测值)在档位切换温度范围值T≤30℃内时,电控风扇12由一档切换至停止运行。
其中:
电控风扇档位 电控风扇功率
档位一 0%功率
档位二 45%功率
档位三 75%功率
档位四 100%功率
上述启动后变档的温度范围值和启动时的温度范围值存在调整温差α,这是为了防止档位之间的频繁切换而设定。但是温差的设定需要考虑到“高档位切换为低档位时,温度低点仍然可以按高档运行;但是温度过高若仍按抵挡运行将达不到散热效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控制方法是跳档启动,但是启动后档位间切换是连续性的,不能跳档切换。
综上,每个控制器根据对应水温传感器1111传送的实时温度值对对应的电控风扇12进行启停或档位切换调速控制,即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控风扇12的电机以不同转速运行,从而控制散热功率和散热量。温度检测以出液口111流出的冷却液的温度作为控制基准。
多个散热器模块1构成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当冷却液流经非末尾散热器模块1的途中,出液口111流出的冷却液的温度已经满足用户需求了,则下游的散热器模块1中的控制器控制对应的电控风扇12停止运行,即本实用新型模块化卧式散热器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不同自动管控所包其内的电控风扇12的开启数量,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同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冷却液的使用目标,来设置电控风扇的四个档位的温度范围值。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独立工作的卧式散热器模块,且多个所述散热器模块串连布置;
所述散热器模块包括散热器主体,所述散热器主体上方设置有卧式的电控风扇,所述散热器主体的侧部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水温传感器,所述散热器主体的外侧部固定设置有风扇控制箱,所述风扇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器;
所述水温传感器和所述电控风扇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水温传感器传送的实时温度值对所述电控风扇进行启停或档位切换调速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散热器模块的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口分别与上游的所述散热器模块的所述出液口、下游的所述散热器模块的所述进液口串接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主体的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口位于相对的两侧部,冷却液在各所述散热器模块间的路径为直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主体的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位于相邻的两侧部,冷却液在各所述散热器模块间的路径为曲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主体上方固定设置有护风罩,所述电控风扇位于所述护风罩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器主体上方还设置有一个补水箱,所述补水箱通过水管与所述散热器主体相连通,所述补水箱上设置有补水箱盖,所述补水箱内设置有水位报警器,所述补水箱相对的两侧部均设置有预留串口,所述预留串口用于多个所述散热器模块串接时多个所述补水箱间的串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器模块还包括托架,所述托架用于支撑固定所述散热器主体。
CN201821192688.8U 2018-07-26 2018-07-26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 Active CN208534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2688.8U CN208534611U (zh) 2018-07-26 2018-07-26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2688.8U CN208534611U (zh) 2018-07-26 2018-07-26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34611U true CN208534611U (zh) 2019-02-22

Family

ID=65385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92688.8U Active CN208534611U (zh) 2018-07-26 2018-07-26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346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7150A (zh) * 2018-07-26 2018-11-06 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及其电控风扇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7150A (zh) * 2018-07-26 2018-11-06 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及其电控风扇的控制方法
CN108757150B (zh) * 2018-07-26 2023-07-18 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及其电控风扇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81742U (zh) 空气源热泵机组与双水箱联合的恒温恒压热水供应系统
EP4043726A1 (en) Air cooling system, wind turbine generator unit and cooling method therefor
SE0901608A1 (sv) Ackumulatortank
CN107196461B (zh) 复合冷却系统
CN101660815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956082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的冷却系统、及一种电动汽车
CN105887970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半导体制冷式集水装置
CN108757150A (zh)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及其电控风扇的控制方法
CN208534611U (zh) 模块化卧式散热器
CN104613808B (zh) 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32937A (zh) 中央空调水系统水泵扬程流量与空调管路系统阻力流量匹配系统
CN211476848U (zh) 一种冷却塔风机节能控制装置
EP1677056A1 (en) Air heat pump type hot water stove
CN109089402A (zh) 一种大功率多通路式液冷源机柜
CN103884210B (zh) 全热回收热水系统
CN206410359U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能换热系统
CN204943980U (zh) 一种流道并联式通体翅片冷凝换热器
CN210512793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智能管理系统
CN208849310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散热装置
CN106288883A (zh) 能量回收系统
CN202254130U (zh) 中央空调水系统水泵扬程流量与空调管路系统阻力流量匹配系统
CN209299641U (zh) 一种大功率多通路式液冷源机柜
CN217110158U (zh) 一种高温加热冷却控温系统
CN209925581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降温系统
CN217357301U (zh) 一种节能型净化车间换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