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21239U - 服务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服务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21239U
CN208521239U CN201821299261.8U CN201821299261U CN208521239U CN 208521239 U CN208521239 U CN 208521239U CN 201821299261 U CN201821299261 U CN 201821299261U CN 208521239 U CN208521239 U CN 208521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lineation
cabinet
plat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992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尚骏
蔡惠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bro Mi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bro Mi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bro Mi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bro Micom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21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212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一种服务器装置包含一机箱、一抽取单元与一理线单元。抽取单元包含一载盘与一承载架。载盘可抽取地位于机箱上,承载架固定于载盘上,用以装载至少一电子装置。理线单元分别连接机箱与抽取单元,可伸展地位于承载架与载盘之间。理线单元用以拘束至少一传输导线。当抽取单元移入机箱内,使理线单元收合,且理线单元位于承载架与载盘之间。如此,透过上述架构,装置不须于机箱内额外留存特定空间,故,不仅增加机箱内的配置空间,也增加其他元件配置的灵活度。

Description

服务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服务器装置,尤指一种具有理线单元的服务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服务器科技的进步,目前的机箱式服务机台的机柜内层叠地配置多个可滑移的服务器单元。这些服务器单元可承载大量工作单元(如硬盘或快闪记忆体),以协同执行云端的大数据运算项目。故,业者得以从机柜内拉出任一服务器单元,以便对服务器单元的工作单元进行维修或更换。
此外,这些服务器单元所承载的工作单元需要大量线材对外传接数据信号,故,服务机台透过一理线架以容纳与拘束这些线材,使得这些线材不会于服务器单元移动时造成线材缠绕与阻碍,甚至损害线材及服务器单元内的元件。
然而,由于理线架连接于服务器单元的末端,在服务器单元被推回机柜内,服务器的机柜必须额外留存特定空间以容纳收合后的理线架,如此,不仅缩减机柜内的配置空间,也降低其他元件配置的灵活度。
故,如何研发出一种解决方案以改善上述所带来的缺失及不便,实乃相关业者目前刻不容缓的一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服务器装置,用以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服务器装置包含一机箱、一抽取单元与一理线单元。抽取单元包含一载盘与一承载架。载盘可抽取地位于机箱上,承载架固定于载盘上,用以装载至少一电子装置。承载架与载盘之间具有一间隔空间。理线单元分别连接机箱与抽取单元,可伸展地位于承载架与载盘之间。理线单元用以拘束至少一传输导线。理线单元能够随着抽取单元的推入而逐渐收合,以致弯曲理线单元内的传输导线。故,当抽取单元移入机箱内,使理线单元收合,且理线单元位于承载架与载盘之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理线单元分别枢接机箱与载盘,且理线单元包含至少二子部件,这些子部件彼此枢接。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理线单元包含一前杆体与一后杆体。前杆体的一端枢接载盘。前杆体的另端枢接后杆体的一端,后杆体的另端枢接机箱。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当抽取单元移入机箱内,前杆体的一长轴方向平行后杆体的一长轴方向,且后杆体的一长侧面与载盘的一边缘齐平。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前杆体包含一第一连接板与二第一侧板。这些第一侧板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二相对侧。后杆体包含一第二连接板与二第二侧板。这些第二侧板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板的二相对侧。故,后杆体只有其中一个第二侧板枢接前杆体对应的第一侧板。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每个第一侧板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板的宽度,且其中一第一侧板接触机箱内的一承载板件,每个第二侧板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板的宽度,且其中一第二侧板接触所述承载板件。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理线单元还包含至少二个突出部,突出部间隔分布于前杆体与后杆体至少其中之一,且点接触机箱的承载板件。承载板件位于载盘相对承载架的一侧。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理线单元包含多个第一连接臂与多个第二连接臂。这些第一连接臂与这些第二连接臂以串连方式彼此交替地相互枢设而成。每个第一连接臂具有一第一中空部。每个第二连接臂具有一第二中空部。这些第一中空部与这些第二中空部依序导通以共同形成一容置通道。容置通道用以拘束该传输导线于其中。其中一第一连接臂枢接载盘,且其中一第二连接臂枢接机箱。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每个第一连接臂包含一第一上盖体与一第一下盖体。第一上盖体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第一间隔侧翼。第一下盖体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第二间隔侧翼。第一上盖体盖合第一下盖体,且同侧的第一间隔侧翼与第二间隔侧翼彼此叠合,以致共同定义出第一中空部。每个第二连接臂包含一第二上盖体与一第二下盖体。第二上盖体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第三间隔侧翼。第二下盖体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第四间隔侧翼。第二上盖体盖合第二下盖体,且同侧的第三间隔侧翼与第四间隔侧翼彼此叠合,以致共同定义出第二中空部。任二相邻的第一上盖体与第二上盖体透过一枢轴彼此枢接。任二相邻的第一下盖体与第二下盖体透过另一枢轴彼此枢接。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其中一第二连接臂部分地伸入相邻的第一连接臂的第一中空部内,其中同侧的第一间隔侧翼与第二间隔侧翼靠近相邻的第二连接臂的侧缘,用以止挡相邻的第二连接臂的转动幅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传输导线受拘束于理线单元的一外表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理线单元还包含一容置通道与一线材入口。该传输导线受拘束于该容置通道中,线材入口开设于理线单元的一顶面或其中一侧面,且接通容置通道。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理线单元还包含多个限位肋。这些限位肋彼此错位地排列于线材入口上,用以限位理线单元内的传输导线。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承载架包含一第一底板部与二第一侧边部。这些第一侧边部相对地立设于第一底板部上,且第一底板部与这些第一侧边部定义出一放置区。每个第一侧边部面向放置区的一面具有一凸部。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还包含一容置单元。容置单元包含一托盘及二弹片。托盘可滑移地位于放置区内,且受承载架所承载,托盘的二相对侧皆位于这些第一侧边部之间,且托盘的二相对侧之间具有一放置空间,这些弹片分别弹性连接托盘的二相对侧。当电子装置放置于放置空间内,且朝一方向移动托盘时,凸部分别朝放置空间推挤弹片,以致电子装置被免工具地固定于这些弹片之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还包含一连杆带动结构。连杆带动结构枢接托盘与承载架,用以于放置区内往返地移动托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机箱具有2U、4U或6U的规格高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服务器装置包含一机箱、一抽取单元、一理线单元与至少一传输导线。机箱内放置有一控制电路。抽取单元包含一载盘、一承载架与至少一电子装置。载盘可抽取地位于机箱上。承载架固定于载盘上,与载盘之间具有一间隔空间。电子装置可移除地装载于承载架背对间隔空间的一面上。理线单元连接机箱与抽取单元,且可伸展地位于间隔空间内。传输导线电性连接电子装置与控制电路,且受拘束于理线单元上。当抽取单元移入机箱内,使理线单元收合,且理线单元位于间隔空间内。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装置中,电子装置为储存装置、风扇或主机板。
如此,透过上述架构,由于理线单元可被收纳于承载架与载盘之间或者承载架的背面,不须为了理线单元于机箱内额外留存特定空间,不仅增加机箱内的配置空间,也增加其他元件配置的灵活度。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装置的其中一抽取单元在移出状态下的局部分解图;
图2绘示图1的抽取单元在移入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绘示图2沿线段A-A所制成的剖面图;
图4A绘示图1的理线单元的分解图;
图4B绘示图4A的理线单元在移入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装置的其中一抽取单元在移出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装置的其中一抽取单元在移出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7绘示图6的抽取单元在移入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8绘示图6的理线单元的局部分解图;
图9绘示图6的区域M的局部放大图;
图10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装置的理线单元的示意图;
图11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装置的承载架与容置单元的分解图;以及
图12绘示图11的承载架与容置单元的使用操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附图中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装置10的其中一抽取单元200在移出状态下的局部分解图。图2绘示图1的抽取单元200在移入状态下的俯视图。图3绘示图2沿线段A-A所制成的剖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装置10包含一机箱100、多个(例如二个)抽取单元200与多个(例如二个)理线单元300。机箱100具有一容置空间101、前端开口102与后端开口103。前端开口102与后端开口103彼此相对,且容置空间101接通前端开口102与后端开口103。
抽取单元200例如为服务器单元,并且抽取单元200例如以单列方式层叠地位于容置空间101内。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实施方式中,机箱100内也可能只有单一个抽取单元200。抽取单元200包含一载盘210、多个(例如三个)承载架220与多个(例如三个)电路竖板230。载盘210可抽取地位于机箱100上。举例来说,载盘210的二外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轨道结构,机箱100的二内侧壁分别设置的第二轨道结构110。故,透过第一轨道结构可滑动地衔接第二轨道结构110,载盘210得以从机箱100的前端开口102移出或移入机箱100内。这些承载架220固定于载盘210上,且依据一阵列方式(如1X3阵列)排列于载盘210上。每个承载架220用以装载多个(例如四个)电子装置400。电子装置400例如为硬盘或快闪记忆体等储存装置。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00也可以为主机板或风扇等类似元件。每个电路竖板230立设于其中一承载架220的一端面,且此端面位于承载架220背对机箱100的前端开口102。如此,每个承载架220上的这些电子装置400分别电性连接同一承载架220上的电路竖板230。
理线单元300分别连接机箱100与抽取单元200,可伸展地位于承载架220与载盘210之间。理线单元300能够随着抽取单元200的移动而逐渐展开与收合,以致增减理线单元300的伸展幅度。理线单元300内含一容置通道300C,容置通道300C用以拘束多个传输导线500于其中。每个传输导线500的一端伸出理线单元300,且伸入载盘210与承载架220之间,以便透过其中一电路竖板230电性连接其中一电子装置400,其另端伸出理线单元300伸向机箱100的后端开口103,以便电性连接机箱100内的控制电路120。控制电路120不限为交换电路或主机板,也不限位于机箱100内,或者其他抽取单元200内。
当其中一抽取单元200从机箱100的前端开口102被移出机箱100时,或称此抽取单元200处于移出状态,此抽取单元200能够带动理线单元300,使得理线单元300能够随着抽取单元200的拉出而逐渐伸展,以拉动理线单元300内的传输导线500。如此,理线单元300内的所拘束的传输导线500仍能够维持电子装置400与控制电路120之间的电性连接。
反观,当其中一抽取单元200从机箱100的前端开口102被移入机箱100时,或称此抽取单元200处于移入状态,此抽取单元200带动理线单元300,使得理线单元300能够随着抽取单元200的推入而逐渐收合,以弯曲理线单元300内的传输导线500。此时,收合后的理线单元300被收纳于承载架220与载盘210之间。换句话说,承载架220与载盘210之间相隔出一间隔空间250。理线单元300部分地位于间隔空间250内。更具体地,如图2,当抽取单元200移入机箱100时,一部分的理线单元300位于间隔空间250(图1)内,另一部分的理线单元300伸出承载架220与载盘210之间,亦即,不位于间隔空间250内。
如此,由于理线单元300可被收纳于承载架220与载盘210之间,不须为了理线单元300于机箱100内额外留存特定空间,不仅增加机箱100内的配置空间,也增加其他元件配置的灵活度。
此外,当理线单元300随着抽取单元200移动时,理线单元300不需衔接机箱100内的轨道进行展开与收合,换句话说,前杆体310与后杆体320不接触机箱100的任一内侧壁。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承载架220与载盘210之间具有一间隔空间250。举例来说,承载架220具有一框架221与多个框脚222,框架221的顶面221T用以承载这些电子装置400。这些框脚222间隔地位于框架221的底面221B,用以锁固于载盘210上。故,框架221的底面221B与载盘210之间形成所述的间隔空间250,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图4A绘示图1的理线单元300的分解图。如图1与图4A所示,理线单元300的二相对端分别枢接机箱100的固定件(例如内框件130)与载盘210上。理线单元300包含依序彼此枢接的二子部件(例如前杆体310与后杆体320)。前杆体310的一端透过枢轴P枢接载盘210,前杆体310的另端透过枢轴P枢接后杆体320的一端,后杆体320的另端透过枢轴P枢接机箱100的内框件130。枢轴P例如为铆钉、螺丝或拉钉(blind rivet)等类似元件。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亦可以依据特定需求或限制选择将前杆体310枢接至承载架220上。
具体来说,如图1与图4A所示,前杆体310的剖面呈U字型,前杆体310包含一第一连接板311与二第一侧板312。此些第一侧板312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板311的二相对侧,且朝一共同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板311与这些第一侧板312共同形成一第一空间313。后杆体320的剖面呈U字型。后杆体320包含一第二连接板321与二第二侧板322,这些第二侧板322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板321的二相对侧,且朝一共同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板321与这些第二侧板322共同形成一第二空间323。第一空间313与第二空间323共同形成上述的容置通道300C。此外,后杆体320只有其中一第二侧板322透过枢轴P与前杆体310同侧的第一侧板312相互枢接,另一第二侧板322并未与前杆体310同侧的第一侧板312相互枢接。如此,更可降低对容置通道300C内的传输导线500产生干涉,甚至提供更多传输导线500的配置空间。上述的枢轴P例如为铆钉、螺丝或拉钉(blind rivet)等类似元件。
又,在此实施例中,前杆体310还包含一第一线材入口314。第一线材入口314形成于此些第一侧板312之间,且接通第一空间313。后杆体320还包含一第二线材入口324。第二线材入口324形成于此些第二侧板322之间,且接通第二空间323与第一线材入口314。如此,这些传输导线500更可快速地经由第一线材入口314与第二线材入口324放入理线单元300内,进而提升组装速度以及降低组装复杂度。
再者,前杆体310还包含多个第一限位肋315。这些第一限位肋315彼此错位地排列于第一线材入口314上,意即,这些第一限位肋315彼此错位地位于此二第一侧板312上。后杆体320还包含多个第二限位肋325。这些第二限位肋325彼此错位地排列于第二线材入口324上,意即,这些第二限位肋325彼此错位地位于此二第二侧板322上。这些第一限位肋315与这些第二限位肋325分别用以降低传输导线500脱离理线单元300的机会,进而限位理线单元300内的传输导线500。
图4B绘示图4A的理线单元300在移入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2与图4B所示,当其中一抽取单元200处于移入状态时,前杆体310与后杆体320彼此结合,意即,第一线材入口314接通第二线材入口324,使得前杆体310的长轴方向L平行后杆体320的长轴方向L,且后杆体320的长侧面320F与载盘210的一边缘211齐平。
须了解到,如图1与图4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侧板312的宽度312W大于第一连接板311的宽度311W,且其中一第一侧板312接触机箱100内的一承载板件140。每个第二侧板322的宽度322W大于第二连接板321的宽度321W,且其中一第二侧板322接触此承载板件140。举例来说,承载板件140位于载盘210相对承载架220的一侧,承载板件140不限为下方的抽取单元200的上盖板,或是机箱100内的独立隔板。如此,第一侧板312与第二侧板322呈扁平状,抽取单元200更可以缩短间隔空间250的高度,进而缩小每个抽取单元200的整体厚度。
图5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装置11的其中一抽取单元200在移出状态下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图5的服务器装置11与图1的服务器装置10大致相同,其差异之一为,理线单元300还包含多个第一突出部316与第二突出部326。第一突出部316间隔分布于前杆体310的一侧,且分别点接触机箱100的上述承载板件140。第二突出部326间隔分布于后杆体320的一侧,且分别点接触机箱100的上述承载板件140。如此,当理线单元300随着抽取单元200移动时,可减少理线单元300对上述承载板件140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理线单元300受到过度磨耗的机会。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上述突出部也可能只存在于前杆体310或后杆体320上。须了解到,第一突出部316与第二突出部326不限其种类,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亦可以依据特定需求或限制选择其采用种类,第一突出部316与第二突出部326例如为一体成型所冲出的凸包,或者,另外安装的垫片或滚珠。
图6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装置12的其中一抽取单元200在移出状态下的立体图。图7绘示图6的抽取单元200在移入状态下的俯视图。如图6与图7所示,图6的服务器装置12与图1的服务器装置10大致相同,其差异其一为,理线单元301是由数量大于二的子部件以串连方式相互枢设而成。
举例来说,理线单元301包含多个第一连接臂330与多个第二连接臂340。这些第一连接臂330与这些第二连接臂340以串连方式彼此交替地相互枢设而成。每个第一连接臂330具有一第一中空部330S。每个第二连接臂340具有一第二中空部340S。这些第一中空部330S与这些第二中空部340S依序导通以共同形成所述容置通道300C。如此,其中一第一连接臂330枢接载盘210,其中一第二连接臂340枢接机箱100,并且每个第二连接臂340部分地伸入相邻的第一连接臂330的第一中空部330S内。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亦可以依据特定需求或限制选择将第一连接臂330枢接至承载架220上。
如此,当其中一抽取单元200处于移出状态时,理线单元301的这些第一连接臂330与第二连接臂340大致被展开成波浪状(图6),反之,当其中一抽取单元200处于移入状态时,理线单元301的这些第一连接臂330与第二连接臂340大致被收合成W状(图7)。更具体地,如图7,当抽取单元200移入机箱100时,几乎全部的理线单元301位于承载架220与载盘210之间所形成的间隔空间250内(图6)。
图8绘示图6的理线单元301的局部分解图。更具体地,如图6与图8所示,上述服务器装置12中,每个第一连接臂330包含一第一上盖体331与一第一下盖体333。第一上盖体331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第一间隔侧翼332。第一下盖体333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第二间隔侧翼334。第一上盖体331盖合第一下盖体333,且同侧的第一间隔侧翼332与第二间隔侧翼334彼此叠合,以致共同定义出第一中空部330S。每个第二连接臂340包含一第二上盖体341与一第二下盖体343。第二上盖体341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第三间隔侧翼342。第二下盖体343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第四间隔侧翼344。第二上盖体341盖合第二下盖体343,且同侧的第三间隔侧翼342与第四间隔侧翼344彼此叠合,以致共同定义出第二中空部340S。任二相邻的第一上盖体331与第二上盖体341透过一枢轴P彼此枢接。任二相邻的第一下盖体333与第二下盖体343透过另一枢轴P彼此枢接。
此外,每个第二连接臂340还包含二个间隔柱345。此二间隔柱345分离地位于第二上盖体341与第二下盖体343之间,且透过螺栓B固接至第二上盖体341与第二下盖体343上,用以强化第二连接臂340的整体强度。此外,这些间隔柱345在第二连接臂340内用以降低传输导线500脱离理线单元301的机会,进而限位理线单元301内的传输导线500。
如此,在将传输导线500安装于理线单元301内时,先将这些第一下盖体333与第二下盖体343以串连方式交错地彼此枢接为一单列结构。接着,将这些第一上盖体331与第二上盖体341以串连方式交错地彼此枢接为另一单列结构(图中未示)。接着,将传输导线500放入单列结构之后,将另一单列结构组装于上述单列结构,使得传输导线500受拘束于理线单元301内。
图9绘示图6的区域M的局部放大图。为了避免任二相邻的这些第一连接臂330与这些第二连接臂340因转动幅度过大而导致这些第一连接臂330与这些第二连接臂340产生非预期的移动路径,进而提高发生故障的风险,如此,更具体地,如图6与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二连接臂340部分地伸入相邻的第一连接臂330的第一中空部330S内,同侧的第一间隔侧翼332与第二间隔侧翼334靠近相邻的第二连接臂340的侧缘350,用以止挡相邻的第二连接臂340的转动幅度。
图10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装置的理线单元302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图10的理线单元302与图1的理线单元300大致相同,其差异其一为,传输导线500受拘束于理线单元302的外表面,而不是穿越理线单元302内的空间。更具体地,理线单元302包含多个轴杆360与多个固接件370。这些轴杆360透过枢轴P彼此枢接,用以随着抽取单元200(参考图1)的移动而展开与收合。这些轴杆例如分别为圆柱状。这些固接件370间隔地位于这些轴杆360上,并将传输导线500捆束于这些轴杆360外表面上。这些固接件370例如为束线带或束线环。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机箱100的高度以U为单位(1U等于1.75英寸等于44.45毫米),其中机箱100为2U规格高度的机壳。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种类中,例如为4U或6U亦可以为本实用新型欲保护的范围。图11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装置10的承载架220与容置单元260的分解图。图12绘示图11的承载架220与容置单元260的使用操作图。如图11与图12所示,上述各实施例中,服务器装置10还包含一容置单元260与一连杆带动结构270。承载架220包含一第一底板部223与二第一侧边部224。这些第一侧边部224相对地立设于第一底板部223上,换句话说,第一底板部223朝一平面(如X-Y轴平面)延伸,这些第一侧边部224分别位于第一底板部223的二相对侧,且朝共同方向(如Z轴方向)伸出,举例来说但不以此为限,这些第一侧边部224透过钣金弯折的方式形成于第一底板部223的对应侧上。故,第一底板部223与这些第一侧边部224共同定义出一放置区225。每个第一侧边部224面向放置区225的一面具有一凸部226。
在本实施例中,容置单元260包含一托盘261与二弹片265。托盘261可滑移地位于放置区225内,且受承载架220所承载。托盘261具有一第二底板部262与二第二侧边部263。这些第二侧边部263相对地立设于第二底板部262上,换句话说,第二底板部262朝一平面(如X-Y轴平面)延伸,这二第二侧边部263分别位于第二底板部262的二相对侧,且朝共同方向(如Z轴方向)伸出。故,第二底板部262与这二第二侧边部263共同定义出一放置空间264,且托盘261的这些第二侧边部263皆位于这些第一侧边部224之间。举例来说但不以此为限,这些第二侧边部263透过钣金弯折的方式形成于第二底板部262的对应侧上。放置空间264用以放置一电子装置400(例如硬盘或快闪记忆体等等)。弹片265分别弹性连接托盘261的这二第二侧边部263。连杆带动结构270枢接托盘261与承载架220,经操作后用以于放置区225内往返地移动托盘261,意即,经操作后于放置区225内沿一第一移动方向D1或一第二移动方向D2直线移动托盘261,第一移动方向D1与第二移动方向D2彼此相反。故,当一电子装置400放置于放置空间264内,且朝一方向移动托盘261时,凸部226分别朝放置空间264推挤弹片265,使得托盘261的这些凸部226分别伸入(或称连接)电子装置400的凹部401内,进而让电子装置400被固定于弹片265之间,以便电子装置400被免工具地固定于这些弹片265之间。
连杆带动结构270包含一扳动件271与一连动肋273。连动肋273透过枢轴P枢接于托盘261的第二侧边部263与扳动件271。扳动件271透过枢轴P枢接承载架220的第一侧边部224与承载架220的第一底板部223。扳动件271具有一握持部272,用以施力带动扳动件271相对连动肋273枢转。
如此,当扳动件271朝第一转动方向C1枢转,扳动件271拉动连动肋273与托盘261沿第一移动方向D1移动一段距离,进而让凸部226分别推挤弹片265,以致电子装置400被固定于这些弹片265之间。反之,当电子装置400被固定,且扳动件271朝第二转动方向C2枢转,扳动件271推动连动肋273与托盘261沿第二移动方向D2移动一段距离,进而让凸部226与弹片265释放电子装置400。
须了解到,尽管本实用新型上述各实施例的理线单元300、301、302包含依序彼此枢接的至少二子部件,然而,其他实施例中,理线单元可以是具有可挠性的单一带状,分别固接机箱与抽取单元,仍能够随着抽取单元的移动而展开与收合,以增减理线单元的伸展幅度。
最后,上述所揭露的各实施例中,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皆可被保护于本实用新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机箱;
一抽取单元,包含一载盘与一承载架,该载盘可抽取地位于该机箱上,该承载架固定于该载盘上,用以承载至少一电子装置,该承载架与该载盘之间具有一间隔空间;以及
一理线单元,分别连接该机箱与该抽取单元,可伸展地位于该承载架与该载盘之间,该理线单元用以拘束至少一传输导线,该理线单元能够随着该抽取单元的移入而收合,以致弯曲该理线单元内的该传输导线,
其中,当该抽取单元移入该机箱内以使该理线单元收合,该理线单元位于该间隔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理线单元分别枢接该机箱与该载盘,且该理线单元包含至少二子部件,所述至少二子部件依序彼此枢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理线单元包含一前杆体与一后杆体,该前杆体的一端枢接该载盘,该前杆体的另端枢接该后杆体的一端,该后杆体的另端枢接该机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抽取单元移入该机箱内,该前杆体的一长轴方向平行该后杆体的一长轴方向,且该后杆体的一长侧面与该载盘的一边缘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杆体包含一第一连接板与二第一侧板,所述二第一侧板分别位于该第一连接板的二相对侧,该后杆体包含一第二连接板与二第二侧板,所述二第二侧板分别位于该第二连接板的二相对侧,
其中,该后杆体只有所述二第二侧板其中之一枢接该前杆体对应的该第一侧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大于该第一连接板的宽度,且所述二第一侧板其中之一接触该机箱内的一承载板件,每一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大于该第二连接板的宽度,且所述二第二侧板其中之一接触该承载板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理线单元还包含多个突出部,所述多个突出部间隔分布于该前杆体与该后杆体至少其中之一,且点接触该机箱内的一承载板件,该承载板件位于该载盘相对该承载架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理线单元包含多个第一连接臂与多个第二连接臂,所述多个第一连接臂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臂以串连方式彼此交替地相互枢设而成,每一所述第一连接臂具有一第一中空部,每一所述第二连接臂具有一第二中空部,所述第一中空部与所述第二中空部依序导通以共同形成一容置通道,该容置通道用以拘束该传输导线于其中,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连接臂其中之一枢接该载盘,所述多个第二连接臂其中之一枢接该机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连接臂包含:
一第一上盖体,该第一上盖体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第一间隔侧翼;以及一第一下盖体,该第一下盖体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第二间隔侧翼,该第一上盖体盖合该第一下盖体,且同侧的该第一间隔侧翼与该第二间隔侧翼彼此叠合,以致共同定义出该第一中空部;以及
每一所述第二连接臂包含:
一第二上盖体,该第二上盖体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第三间隔侧翼;以及一第二下盖体,该第二下盖体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第四间隔侧翼,该第二上盖体盖合该第二下盖体,且同侧的该第三间隔侧翼与该第四间隔侧翼彼此叠合,以致共同定义出该第二中空部,
其中,任二相邻的该第一上盖体与该第二上盖体透过一枢轴彼此枢接,任二相邻的该第一下盖体与该第二下盖体透过另一枢轴彼此枢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臂其中之一部分地伸入相邻的该第一连接臂的该第一中空部内,其中同侧的该第一间隔侧翼与该第二间隔侧翼靠近相邻的该第二连接臂的侧缘,用以止挡相邻的该第二连接臂的转动幅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输导线受拘束于该理线单元的一外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理线单元还包含一容置通道与一线材入口,该传输导线受拘束于该容置通道中,该线材入口开设于该理线单元的一顶面或其中一侧面,且接通该容置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理线单元还包含多个限位肋,所述多个限位肋彼此错位地排列于该线材入口上,用以限位该理线单元内的该传输导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架包含一第一底板部与二第一侧边部,所述二第一侧边部相对地立设于该第一底板部上,且该第一底板部与所述二第一侧边部定义出一放置区,每一所述第一侧边部面向该放置区的一面具有一凸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容置单元,该容置单元包含:
一托盘,可滑移地位于该放置区内,且受该承载架所承载,该托盘的二相对侧皆位于所述二第一侧边部之间,且该托盘的该二相对侧之间具有一放置空间;以及
二弹片,分别弹性连接该托盘的该二相对侧,
其中,当该电子装置放置于该放置空间内,且朝一方向移动该托盘时,所述凸部分别朝该放置空间推挤所述弹片,以致该电子装置被免工具地固定于所述二弹片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连杆带动结构,枢接该托盘与该承载架,用以于该放置区内往返地移动该托盘。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箱具有2U、4U或6U的规格高度。
18.一种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机箱,其内放置有一控制电路;
一抽取单元,包含:一载盘,可抽取地位于该机箱上;一承载架,固定于该载盘上,与该载盘之间具有一间隔空间;以及至少一电子装置,可移除地装载于该承载架背对该间隔空间的一面上;
一理线单元,连接该机箱与该抽取单元,且可伸展地位于该间隔空间内;以及
至少一传输导线,电性连接该电子装置与该控制电路,且受拘束于该理线单元上,
其中当该抽取单元移入该机箱内,以使该理线单元收合,该理线单元位于该间隔空间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为储存装置、风扇或主机板。
CN201821299261.8U 2018-04-03 2018-08-13 服务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2123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4463 2018-04-03
TW107204463U TWM562994U (zh) 2018-04-03 2018-04-03 伺服器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21239U true CN208521239U (zh) 2019-02-19

Family

ID=63641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9926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21239U (zh) 2018-04-03 2018-08-13 服务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21239U (zh)
TW (1) TWM5629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9338A (zh) * 2020-08-06 2022-02-18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服务器及其复合传输线
CN115826699B (zh) * 2023-01-04 2023-05-0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箱架构及包含其的服务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3609B (zh) * 2019-01-07 2020-01-21 振躍精密滑軌股份有限公司 免工具安裝之伺服器固定裝置
CN115705081A (zh) * 2021-08-16 2023-02-17 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托盘模块及具有该托盘模块的服务器
TWI794039B (zh) * 2022-03-09 2023-02-2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
TWI800426B (zh) * 2022-07-12 2023-04-21 振躍精密滑軌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機櫃之理線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9338A (zh) * 2020-08-06 2022-02-18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服务器及其复合传输线
CN115826699B (zh) * 2023-01-04 2023-05-0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箱架构及包含其的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2994U (zh) 2018-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21239U (zh) 服务器装置
TWI627889B (zh) 機箱結構
CN2673041Y (zh) 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
CN106647966A (zh) 服务器
US20090009953A1 (en) Portable hard disk drive with pivotable support legs
US20080151508A1 (en) Computer panel for protecting optical disc drive
TW201607412A (zh) 承載裝置及伺服器
CN101498957A (zh) 固定结构
US7766434B2 (en) Dually foldable host unit case for a computer
CN2643374Y (zh) 硬盘抽取结构
CN115705081A (zh) 托盘模块及具有该托盘模块的服务器
US7735942B2 (en) Foldable host unit case of a computer with sliding rail grooves
RU2413285C2 (ru) Корпус главного блока компьютера со складывающимися боковыми стенками
CN115578823A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图书分类装置
US8286922B2 (en) Carrier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CN112947715A (zh) 服务器
CN201163845Y (zh) 电子装置的显示模块
CN203604934U (zh) 具导杆的升降结构
CN201115044Y (zh) 电气控制柜用抽屉式翻转液晶显示器结构
CN209962186U (zh) 可安装十个界面卡的服务器装置
CN214963666U (zh) 一种人力资源管理资料架
CN218831021U (zh) 一种线路板插箱
CN2762210Y (zh) 用以锁定笔记型电脑的扩充基座
US8553405B2 (en) Dummy hard disk drive
CN216438802U (zh) 一种图书馆专用旋转式报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