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15859U - 打包机 - Google Patents

打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15859U
CN208515859U CN201820437572.XU CN201820437572U CN208515859U CN 208515859 U CN208515859 U CN 208515859U CN 201820437572 U CN201820437572 U CN 201820437572U CN 208515859 U CN208515859 U CN 208515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bundling articles
jack
connecting column
bund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3757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亮
张民先
李金方
孙洪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ANX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ANX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ANX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ANX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3757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15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15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15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打包机,包括打包扣,打包扣的前端设有卡槽,卡槽的前端设有连接段,卡槽的底面的后端设有插槽,打包扣的后端设有连接柱Ⅰ和连接柱Ⅱ,连接柱Ⅰ和连接柱Ⅱ将打包扣Ⅰ的后端间隔为插孔Ⅰ和插孔Ⅱ,打包扣Ⅰ的后端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半圆形卡槽Ⅰ,半圆形卡槽Ⅰ与连接柱Ⅱ配合安装;打包扣包括打包扣Ⅰ和打包扣Ⅱ,打包扣Ⅰ的连接段与打包扣Ⅱ的插槽配合安装,打包扣Ⅱ的连接段与打包扣Ⅰ的插槽配合安装,打包扣Ⅰ的插孔Ⅰ与插孔Ⅱ之间连接有打包带Ⅰ,打包扣Ⅱ的插孔Ⅰ与插孔Ⅱ之间连接有打包带Ⅱ。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打包后不易滑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实现打包扣的多次重复利用,节约成本,值得推广。

Description

打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捆扎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打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包装捆扎所用的打包带为铁丝钢丝和塑料绳,尤其是纺织行业,但是在打包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拆包下来的铁丝或塑料绳被剪断后利用率很低,再次打包需要的铁丝或塑料绳只能购买新的,且铁丝或塑料绳两头简单对接使用一次即放弃,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解绳时掉落的塑料绳或铁丝屑落入打包袋中易造成污染,需要进入拣杂工序;2、现有的打包过程中常常是先预计一定长度的打包带的长度进行裁剪,然后进行打包,易造成打包带的多余,导致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了一种打包机,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打包机,包括打包扣,所述打包扣的前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段,所述卡槽的底面的后端设置有插槽,所述打包扣的后端沿其左右方向设置有连接柱Ⅰ和连接柱Ⅱ,所述连接柱Ⅰ和连接柱Ⅱ将所述打包扣的后端间隔为与打包带连接的插孔Ⅰ和插孔Ⅱ,所述打包扣的后端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半圆形卡槽Ⅰ,所述半圆形卡槽Ⅰ与连接柱Ⅱ配合安装;所述打包扣设置有两组,包括打包扣Ⅰ和打包扣Ⅱ,所述打包扣Ⅰ的连接段与打包扣Ⅱ的插槽配合安装,所述打包扣Ⅱ的连接段与打包扣Ⅰ的插槽配合安装,所述打包扣Ⅰ的插孔Ⅰ与插孔Ⅱ之间连接有打包带Ⅰ,所述打包扣Ⅱ的插孔Ⅰ与插孔Ⅱ之间连接有打包带Ⅱ。
所述连接柱Ⅱ设置为圆柱状,包括柱体以及对称设置在柱体左右两侧的卡接段,所述卡接段远离柱体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段,所述卡接段的直径小于所述柱体的直径,所述限位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卡接段的直径。
所述卡接段与半圆形卡槽Ⅰ过盈配合。
所述打包扣Ⅰ的连接段与打包扣Ⅱ的插槽过盈配合,所述打包扣Ⅱ的连接段与打包扣Ⅰ的插槽过盈配合。
所述卡槽的后侧壁上设置有摩擦波纹或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通过上述方案得出: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打包扣Ⅰ的连接段与打包扣Ⅱ的插槽过盈配合安装,所述打包扣Ⅱ的连接段与打包扣Ⅰ的插槽过盈配合安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不易滑脱,不需要焊接等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2、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柱Ⅱ与半圆形卡槽Ⅰ过盈配合,通过该设计,在打包收尾时,扳动连接柱Ⅱ使连接柱Ⅱ从半圆形卡槽Ⅰ内移出,将打包带从连接柱Ⅱ与半圆形卡槽Ⅰ之间的插孔Ⅱ内滑入,完成打结,打结完后再剪断打包带,不会构成打包带的任何浪费;3、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打包扣的多次重复利用,节约成本,值得推广。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打包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柱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打包带,2为插孔Ⅱ,3为连接柱Ⅰ,4为插孔Ⅰ,5为插槽,6为卡槽,7为连接段,8为连接柱Ⅱ,8-1为主体,8-2为卡接段,8-3为限位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打包机,包括打包扣,所述打包扣的前端设置有卡槽6,所述卡槽6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段7,所述卡槽6的底面的后端设置有插槽5,所述打包扣的后端沿其左右方向设置有连接柱Ⅰ3和连接柱Ⅱ8,所述连接柱Ⅰ3和连接柱Ⅱ8将所述打包扣的后端间隔为与打包带1连接的插孔Ⅰ4和插孔Ⅱ2,所述打包扣的后端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半圆形卡槽Ⅰ,所述半圆形卡槽Ⅰ与连接柱Ⅱ8配合安装;所述打包扣设置有两组,包括配合使用的打包扣Ⅰ和打包扣Ⅱ,所述打包扣Ⅰ的连接段7与打包扣Ⅱ的插槽5过盈配合安装,所述打包扣Ⅱ的连接段7与打包扣Ⅰ的插槽5过盈配合安装,所述打包扣Ⅰ的插孔Ⅰ4与插孔Ⅱ2之间连接有打包带Ⅰ,所述打包扣Ⅱ的插孔Ⅰ4与插孔Ⅱ2之间连接有打包带Ⅱ。
如图2所示,连接柱Ⅱ8设置为圆柱状,包括柱体8-1以及对称设置在柱体8-1左右两侧的卡接段8-2,所述卡接段8-2远离柱体8-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段8-3,所述卡接段8-2的直径小于所述柱体8-的直径,所述限位段8-3的直径大于所述卡接段8-2的直径。卡接段8-2与半圆形卡槽Ⅰ过盈配合。通过该设计,在打包收尾时,扳动连接柱Ⅱ8使连接柱Ⅱ8从半圆形卡槽Ⅰ内移出,将打包带从连接柱Ⅱ8与半圆形卡槽Ⅰ之间的插孔Ⅱ2内滑入,完成打结,打结完后再剪断打包带1,不会构成打包带的任何浪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6的后侧壁上设置有摩擦波纹或凸起,能够增强连接强度,避免配合使用的打包扣Ⅰ和打包扣Ⅱ发生脱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打包扣Ⅰ的连接段7与打包扣Ⅱ的插槽5过盈配合安装,所述打包扣Ⅱ的连接段7与打包扣Ⅰ的插槽5过盈配合安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不易滑脱,不需要焊接等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实现打包扣的多次重复利用,节约成本,值得推广。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打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包扣,所述打包扣的前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段,所述卡槽的底面的后端设置有插槽,所述打包扣的后端沿其左右方向设置有连接柱Ⅰ和连接柱Ⅱ,所述连接柱Ⅰ和连接柱Ⅱ将所述打包扣的后端间隔为与打包带连接的插孔Ⅰ和插孔Ⅱ,所述打包扣的后端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半圆形卡槽Ⅰ,所述半圆形卡槽Ⅰ与连接柱Ⅱ配合安装;所述打包扣设置有两组,包括打包扣Ⅰ和打包扣Ⅱ,所述打包扣Ⅰ的连接段与打包扣Ⅱ的插槽配合安装,所述打包扣Ⅱ的连接段与打包扣Ⅰ的插槽配合安装,所述打包扣Ⅰ的插孔Ⅰ与插孔Ⅱ之间连接有打包带Ⅰ,所述打包扣Ⅱ的插孔Ⅰ与插孔Ⅱ之间连接有打包带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Ⅱ设置为圆柱状,包括柱体以及对称设置在柱体左右两侧的卡接段,所述卡接段远离柱体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段,所述卡接段的直径小于所述柱体的直径,所述限位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卡接段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段与半圆形卡槽Ⅰ过盈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包扣Ⅰ的连接段与打包扣Ⅱ的插槽过盈配合,所述打包扣Ⅱ的连接段与打包扣Ⅰ的插槽过盈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后侧壁上设置有摩擦波纹或凸起。
CN201820437572.XU 2018-03-29 2018-03-29 打包机 Active CN208515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37572.XU CN208515859U (zh) 2018-03-29 2018-03-29 打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37572.XU CN208515859U (zh) 2018-03-29 2018-03-29 打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15859U true CN208515859U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41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37572.XU Active CN208515859U (zh) 2018-03-29 2018-03-29 打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158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15859U (zh) 打包机
CN201343231Y (zh) 捆扎带扣
CN205798265U (zh) 一种花篮桶提手钢丝的成型机构
CN209305897U (zh) 柔性穿绳机
CN103910082B (zh) 一种毛绒压缩机
CN208086357U (zh) 一种用于工业包装的外箱
CN201670373U (zh) 一种袜子装袋辅助夹
CN210822917U (zh) 打包机打包机构
CN205327724U (zh) 家具金属配件包装袋
CN201457963U (zh) U字型菌袋扎口用的卡扣
CN205312743U (zh) 一种可自动切换的多层纸板输送机构
CN205034395U (zh) 包棉机用鳄嘴结构
CN204056410U (zh) 包装线包装机编织袋上袋整形器
CN103587820A (zh) 一种捆扎带
CN207698074U (zh) 悬臂式可调捆包机
CN201856979U (zh) 一种包装带
CN202030163U (zh) 一种反复使用快速打包带
CN203473277U (zh) 包装箱皮回收捆扎机
CN208195284U (zh) 一种制作冷轧带钢打包用卡扣的卡扣机
CN205998291U (zh) 一种用于去除扎口金属圈的钳子
CN204038041U (zh) 卫生食品装袋器
CN204038112U (zh) 一种包装袋
CN203047827U (zh) 一种电瓷的包装装置
CN201427716Y (zh) 穿绳包装袋
CN201049742Y (zh) 铁丝扭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