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11955U - 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11955U
CN208511955U CN201821146926.1U CN201821146926U CN208511955U CN 208511955 U CN208511955 U CN 208511955U CN 201821146926 U CN201821146926 U CN 201821146926U CN 208511955 U CN208511955 U CN 208511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tling tank
discharge pond
water quality
demarcation plate
promo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469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颖奇
罗志成
周伟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Min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Min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Min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Min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469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11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11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11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所述排放池本体通过两块结构相同且竖直放置的分隔板依次分割成体积相同的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缓冲池,且每个所述分隔板底边与排放池本体的内底面相接,顶边与排放池本体的顶面存在间距,所述第一沉降池远离第二沉降池的侧壁上上部设置有进液管,所述缓冲池远离第二沉降池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液管,且出液管的管口上边缘与分隔板顶边齐平,所述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缓冲池均在底面中心设置有排污口,且每个所述排污口就通过球阀接入位于排放池外的排泥管。本实用新型采用分隔板将排水池分割形成三个溢流池,利用溢流池的大体积来降低废水流速,将悬浮物沉积,提升废水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
背景技术
排放池是整个处理工艺的最为常用的处理池,一般立方体结构,且位于二沉池之后。目前二沉池的出水带有一定的悬浮物,进入排放池后带有悬浮物的出水会形成沉降,将悬浮物沉积在排放池底部。随着排放池的使用,排放池的出水水质收到悬浮物的影响,出现不达标现象。
公开号为CN20748350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收集排放池,包括排放池本体,在排放池本体的上部设置有溢流阀,溢流阀通过排污管道与排放池本体相连通;在排放池本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和第三隔离板;在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和第三隔离板上均布置有分离孔,在分离孔内均布置有过滤膜,在排放池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闸门排放口;在排放池本体的前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净化池本体,在排放池本体和净化池本体之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污水排放泵;在净化池本体的上部还设置有涡能混溶器。该技术方案虽然可以通过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和第三隔离板上的分离孔及分离孔内的过滤膜进行悬浮物的过滤,但是过滤膜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当过滤膜的空隙被堵塞时需要及时更换,且随着堵塞情况的加重,隔离板的过滤速率持续减低,造成液体堆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采用分隔板将排水池分割形成三个溢流池,利用溢流池的大体积来降低废水流速,将悬浮物沉积,提升废水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包括排放池本体,所述排放池本体呈立方体,所述排放池本体通过两块结构相同且竖直放置的分隔板依次分割成体积相同的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缓冲池,且每个所述分隔板底边与排放池本体的内底面相接,顶边与排放池本体的顶面存在间距,所述间距为30-50cm,所述第一沉降池远离第二沉降池的侧壁上中间设置有进液管,所述缓冲池远离第二沉降池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液管,且出液管的管口上边缘与分隔板顶边齐平,所述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缓冲池均在底面中心设置有排污口,且每个所述排污口就通过球阀接入位于排放池外的排泥管。
所述第一沉降池底面四周向排污口倾斜,形成倾斜角,所述倾斜角的角度为10°,所述第二沉降池和缓冲池的底面结构均与第一沉降池底面结构相同。
所述出液管的外管口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一球阀的另一端同时与排放管和调节回用管相接,且调节回用管上设置有第二球阀。
所述第二沉降池的排污口上方设置有与分隔板平行的阻隔板,且组隔板的两条竖直侧边固定在排放池本体的一组相对的内侧壁上。
所述阻隔板下部呈网孔状,所述网孔状的孔径为5-10mm。
所述阻隔板的底边与第二沉降池的排污口存在间距,且间距为30-60mm。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分隔板将排水池分割形成三个溢流池,利用溢流池的大体积来降低废水流速,将悬浮物沉积,提升废水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2.本实用新型通过底面带有角度倾斜的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缓冲池,能够将沉积的悬浮物归集到排污口处,大大提升了沉积物的清理效率。
3.本实用新型采用阻隔板提高第二沉降池的液流路径,确保水流向下流动,能够有效的提升沉降率,确保第二沉降池溢流至缓冲池的废水处于达标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包括排放池本体1,排放池本体1呈立方体,排放池本体1通过两块结构相同且竖直放置的分隔板1-4依次分割成体积相同的第一沉降池1-1、第二沉降池1-2和缓冲池1-3,且每个分隔板1-4底边与排放池本体1的内底面相接,顶边与排放池本体1的顶面存在间距,间距为30-50cm,第一沉降池1-1远离第二沉降池1-2的侧壁上中间设置有进液管2,缓冲池1-3远离第二沉降池1-2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液管3,且出液管3的管口上边缘与分隔板顶边齐平,第一沉降池1-1、第二沉降池1-2和缓冲池1-3均在底面中心设置有排污口,且每个排污口就通过球阀接入位于排放池外的排泥管1-5。
第一沉降池1-1底面四周向排污口倾斜,形成倾斜角,倾斜角的角度为10°,第二沉降池1-2和缓冲池1-3的底面结构均与第一沉降池底面结构相同。
出液管3的外管口设置有第一球阀4,第一球阀4的另一端同时与排放管7和调节回用管5相接,且调节回用管5上设置有第二球阀6。
第二沉降池1-2的排污口上方设置有与分隔板1-4平行的阻隔板1-6,且组隔板1-6的两条竖直侧边固定在排放池本体1的一组相对的内侧壁上。
阻隔板1-6下部呈网孔状,网孔状的孔径为5-10mm。
阻隔板1-6的底边与第二沉降池1-2的排污口存在间距,且间距为30-60mm。
本实用新型利用分隔板将排放池依次分割形成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缓冲池,同时分隔板顶边与排放池的顶面间存在间距,能够形成溢流效果;当处理后的废水从进液管进入至第一沉降池内,待第一沉降池内充满水后,废水从分隔板上方溢流至第二沉降池内,待第二沉降池内充满水后,废水从分隔板上方溢流至缓冲池内,由于出液管的管口上边缘与分隔板的顶边齐平,故待缓冲池内的废水充满至出液管管口处排放;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沉降池的初步沉降,将废水的悬浮物进行初步沉降,由于第一沉降池与第二沉降池之间采用溢流的方式,第二沉降池内的水是第一沉降池的上层液,水流速度被大幅度降低,故第二沉降池内的水不仅流速较慢,且悬浮物较大部分被第一沉降池沉积,含量相对进水来说下降很多;由于第二沉降池的流速较慢,故悬浮物基本被沉降,第二沉降池溢流至缓冲池内的水基本达标;缓冲池内的废水经过缓慢沉降后通过出液管直接排放;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缓冲池底部均设置有排污口,能够通过排污口将沉积在底部的悬浮物通入排泥管内。
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缓冲池的底面四周均向排污口,能够形成向下的倾斜角,倾斜角的设置能够保证沉积在底部的悬浮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排污口聚集,提升了后续排泥的方便性。
出液管通过第一球阀同时与调节回用管和排放管相接,排放管的连接能够将排放水直接排除,而调节回用管能够将达标的废水重新调用至调节池内,降低排水水量,同时降低排污费用。
阻隔板与分隔板平行,且将第二沉降池分割形成两个区域,同时阻隔板位于排污口上方,能够形成两个区域之间的路径,提升了第二沉降池内的废水的流径距离,结合其在第二沉降池内的缓慢流速,能够大幅度提升悬浮物的沉积效果。阻隔板下部形成网孔状结构,不仅能够提升阻隔板两侧的废水流通性,同时也能够利用网孔对废水形成过滤效果;排污口与阻隔板底边存在间距,能够确保沉积后的悬浮物能够直接进入排污口内,不会因为阻隔板形成堵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分隔板将排水池分割形成三个溢流池,利用溢流池的大体积来降低废水流速,将悬浮物沉积,提升废水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2.本实用新型通过底面带有角度倾斜的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缓冲池,能够将沉积的悬浮物归集到排污口处,大大提升了沉积物的清理效率。
3.本实用新型采用阻隔板提高第二沉降池的液流路径,确保水流向下流动,能够有效的提升沉降率,确保第二沉降池溢流至缓冲池的废水处于达标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放池本体,所述排放池本体呈立方体,所述排放池本体通过两块结构相同且竖直放置的分隔板依次分割成体积相同的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缓冲池,且每个所述分隔板底边与排放池本体的内底面相接,顶边与排放池本体的顶面存在间距,所述间距为30-50cm,所述第一沉降池远离第二沉降池的侧壁上上部设置有进液管,所述缓冲池远离第二沉降池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液管,且出液管的管口上边缘与分隔板顶边齐平,所述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缓冲池均在底面中心设置有排污口,且每个所述排污口就通过球阀接入位于排放池外的排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降池底面四周向排污口倾斜,形成倾斜角,所述倾斜角的角度为10°,所述第二沉降池和缓冲池的底面结构与第一沉降池底面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的外管口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一球阀的另一端同时与排放管和调节回用管相接,且调节回用管上设置有第二球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降池的排污口上方设置有与分隔板平行的阻隔板,且阻隔板的两条竖直侧边固定在排放池本体的一组相对的内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下部呈网孔状,所述网孔状的孔径为5-1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的底边与第二沉降池的排污口存在间距,且间距为30-60mm。
CN201821146926.1U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 Active CN208511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6926.1U CN208511955U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6926.1U CN208511955U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11955U true CN208511955U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34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46926.1U Active CN208511955U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11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00931B1 (ko) 스크린과 섬유볼 여재의 역세척이 가능한 비점오염원 저감장치
CN101879383B (zh) 一种折流式高效矩形双层沉淀池
CN206621864U (zh) 一种防堵塞隔油器
CN208193759U (zh) 一种斜板沉淀池
SE1251325A1 (sv) Snabb sedimenteringskoncentrationstank för avloppsvatten i gråberg
CN110478977B (zh) 一种螺旋流自排沙式沉沙过滤池
CN208824000U (zh) 一种溢流沉降池
JP6316156B2 (ja) 沈殿池
CN105251253A (zh) 一种升流式污水沉淀过滤设备
CN204973184U (zh) 一种沉淀池中心导流筒
CN208511955U (zh) 一种用于提升水质的排放池
CN205796647U (zh) 一种改进型水平管沉淀池
CN108585153A (zh) 一种带气冲洗两层斜管或板混凝沉淀净水系统
CN207667208U (zh) 一种能够提升沉降效率的竖流式沉淀池
CN105457346B (zh) 一种带沉淀墙的沉淀池装置
CN205360687U (zh) 平向流斜板净化装置及具有该净化装置的沉降池
CN105994116B (zh) 一种双排水、可排污鱼缸循环过滤系统
CN216778203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
CN215516699U (zh) 一种长期均匀配水的装置
CN211245640U (zh) 一种焦化废水沉淀池
CN109331506A (zh) 竖流沉淀池
CN208603793U (zh) 一种带气冲洗两层斜管或板混凝沉淀净水系统
CN211035497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降装置
TWI712447B (zh) 分流式液體過濾器
CN209638778U (zh) 生物菌设备水箱清理用管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