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8952U - 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8952U
CN208508952U CN201820741068.9U CN201820741068U CN208508952U CN 208508952 U CN208508952 U CN 208508952U CN 201820741068 U CN201820741068 U CN 201820741068U CN 208508952 U CN208508952 U CN 208508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output end
amplifier module
module
disp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410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潇
郑宏军
黎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che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iaoche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che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iaoche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7410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8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8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89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该系统可避免相应的标准单模光纤光传输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时色散补偿带来的时延;较低输入光功率时,该系统信号有拉曼泵浦23dBm情况的84.64km传输特性明显优于无拉曼放大情况的特性。

Description

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涉及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可应用于通信网络、光学信息处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前端传输接口在数据速率、带宽、时延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等单位提出了下一代前传接口NGFI(Next Generation Front-haul Interface)[1 China mobile researchinstitute,et al.White Paper of Next Generation Fronthaul Interface,v1.0(2015)]以满足第五代移动通信(5G)发展的需求;NGFI是指下一代无线网络主设备中无线云中心(RCC,radio cloud center)与远端射频系统(RRS,radio remote system)之间的前传接口,提供了五种接口划分方案,既可以采用模拟传输,又可采用数字传输技术以降低对系统参量要求,可灵活取舍。NGFI中的RCC集中点与 RRS的单跨距传输距离一般限于20km,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绵长、岛屿众多、荒原沙漠和高山广袤等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现代通信需求的迅猛增长,实现长跨距光纤前传变得日益迫切。
长跨距光纤前传中,色散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光纤色散增加,可导致脉冲展宽,从而引起的系统性能劣化;光纤色散减小,可以相应提高系统性能。色散平坦光纤(DFF) 在通信波长范围内色散很小并且色散平坦,既可以消除色散引起的窄谱信号畸变,又可以避免宽谱信号的色散失真,在光纤通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DFF色散小、非线性效应就显得相对突出,而且长跨距传输通常会增加信号输入光功率、信号光功率随传输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为了均衡长跨距光纤中色散与非线性效应;我们提出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目前尚未见在类色散渐减光纤中开展长跨距前传的实验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61671227和6143100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1FM015)、“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支持下,本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该系统色散、信号光功率都随传输距离增加而减小,以均衡较长跨距光纤前传系统中色散与非线性效应,提高系统性能;本专利申请提出的系统是长跨距前传的优选方案之一,为特殊应用场景下移动通信长跨距前传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保障。
本专利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针对特殊应用场景下移动通信长跨距前传迫切需求,本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该类色散渐减光纤84.64km包括12.75km标准单模光纤、21.10km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和50.79km色散平坦光纤,其色散分别为14.87、4.28和-0.86ps/(km·nm)依次离散渐减。该系统分为3个功能模块:1是16QAM信号发射端,2是光纤传输链路,3是16QAM接收检测端;其中,16QAM信号发射端包括比特模式发生器(1)、数模转换器模块(2)(3)、电放大器模块(4)(5)、I/Q调制器模块(6)、激光器(7)、偏振分束器(8)、偏振合束器(9)、以及数模转换器模块、电放大器模块和I/Q调制器模块的直流偏置模块(10)(11)(12)(13)(14);光传输链路包括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15)、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链路(16)、拉曼放大器模块(17);16QAM接收检测端包括低功率前置放大器(18)、本振激光器(19)、光正交混合器(20)、平衡接收光电二极管(21)(22)(23)(24)、模数转换器(25)(26)(27) (28)、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据预处理器(29)、载波恢复处理器(30)、滤波器(31)、均衡器(32);在16QAM信号发射端,比特模式发生器(1)的四个输出端经四条电缆分别连接两个数模转换器模块(2)(3)的输入端,数模转换器模块(2)(3)的输出端经电放大器模块(4)(5)分别连接到I/Q调制器模块(6)的电输入端;激光器(7)的光输出端经偏振分束器(8)连接到I/Q调制器模块(6)的光输入端;I/Q调制器模块(6)光输出端连接偏振合束器(9);其中数模转换器模块(2)(3)、电放大器模块(4)(5)、I/Q调制器模块(6) 分别连接着各自的直流偏置模块(10)(11)(12)(13)(14);偏振合束器(9)输出端连接到光纤传输链路中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15)的输入端;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15)输出端连接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链路(16)输入端;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链路(16)输出端连接拉曼放大器模块(17)的输入端;在16QAM接收检测端,低功率前置放大器(18)的输入端连接拉曼放大器模块(17)的输出端;低功率前置放大器(18)的输出端和本振激光器(19) 输出端分别连接到光正交混合器(20)输入端,光正交混合器(20)输出端再经平衡接收光电二极管(21)(22)(23)(24)分别连接到模数转换器(25)(26)(27)(28)的输入端,模数转换器输出端再分别连接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据预处理器(29)、载波恢复处理器(30)、滤波器(31)和均衡器(32)。
在16QAM信号发射端,比特模式发生器(1)产生四路20Gbps数字伪随机码信号,该信号分别进入两个数模转换器模块(2)(3),进行延迟和电平分阶处理,得到I路、Q路电信号;I路、Q路电信号经电放大器模块(4)(5)放大后分别进入I/Q调制器模块(6);激光器(7)发出连续激光经偏振分束器(8)形成X、Y偏振激光分别进入I/Q调制器模块(6);在I/Q调制器模块(6)中,放大后的I路、Q路电信号分别调制X、Y偏振激光,经偏振合束器(9)得到20GBaud(160Gbps)、PM-16QAM调制光信号;其中数模转换器模块(2)(3)、电放大器模块(4)(5)、I/Q调制器模块(6)都需要调整相应直流偏置模块(10)(11)(12) (13)(14)到合适状态,特别是需要仔细、反复调节I/Q调制器模块(6)的直流偏置模块 (14);接下来,调制光信号进入光纤传输链路;调制光信号先进入光功率可调的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15)进行光放大,确保传输所需的合适光功率,然后再经过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链路(16)单跨距传输,后进入拉曼放大器模块(17);最后,传输后的调制光信号进入16QAM 接收检测端;在16QAM接收检测端,传输后的调制光信号经低功率前置放大器(18)放大,和本振激光器(19)产生的本振信号共同进入光正交混合器(20),接着经平衡接收光电二极管(21)(22)(23)(24)相干接收,然后经模数转换器(25)(26)(27)(28)进行与发射端相反的变换,再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据预处理器(29)、载波恢复处理器(30)、滤波器(31)和均衡器(32)恢复出信源二进制数据,分析16QAM星座图、误差矢量幅度(EVM)、 Q-Factor、眼图、误码率(BER)变化情况。
本专利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该系统色散、信号光功率都随传输距离增加而减小,以均衡较长跨距光纤前传系统中色散与非线性效应,提高系统性能;该系统可避免相应的标准单模光纤光传输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时色散补偿带来的时延;该系统23dBm 拉曼放大能补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部分衰减损伤;本专利申请所提出的系统是长跨距前传的优选方案之一,为特殊应用场景下移动通信长跨距前传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申请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示意图。本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该类色散渐减光纤84.64km包括12.75km标准单模光纤、21.10km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和50.79km色散平坦光纤,其色散分别为14.87、4.28和-0.86ps/(km·nm)依次离散渐减。该系统分为3个功能模块:1是16QAM信号发射端,2是光纤传输链路,3是16QAM 接收检测端;其中,16QAM信号发射端包括比特模式发生器(1)、数模转换器模块(2)(3)、电放大器模块(4)(5)、I/Q调制器模块(6)、激光器(7)、偏振分束器(8)、偏振合束器(9)、以及数模转换器模块、电放大器模块和I/Q调制器模块的直流偏置模块(10)(11)(12)(13) (14);光传输链路包括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15)、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链路(16)、拉曼放大器模块(17);16QAM接收检测端包括低功率前置放大器(18)、本振激光器(19)、光正交混合器(20)、平衡接收光电二极管(21)(22)(23)(24)、模数转换器(25)(26)(27) (28)、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据预处理器(29)、载波恢复处理器(30)、滤波器(31)、均衡器(32);在16QAM信号发射端,比特模式发生器(1)的四个输出端经四条电缆分别连接两个数模转换器模块(2)(3)的输入端,数模转换器模块(2)(3)的输出端经电放大器模块(4)(5)分别连接到I/Q调制器模块(6)的电输入端;激光器(7)的光输出端经偏振分束器(8)连接到I/Q调制器模块(6)的光输入端;I/Q调制器模块(6)光输出端连接偏振合束器(9);其中数模转换器模块(2)(3)、电放大器模块(4)(5)、I/Q调制器模块(6) 分别连接着各自的直流偏置模块(10)(11)(12)(13)(14);偏振合束器(9)输出端连接到光纤传输链路中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15)的输入端;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15)输出端连接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链路(16)输入端;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链路(16)输出端连接拉曼放大器模块(17)的输入端;在16QAM接收检测端,低功率前置放大器(18)的输入端连接拉曼放大器模块(17)的输出端;低功率前置放大器(18)的输出端和本振激光器(19) 输出端分别连接到光正交混合器(20)输入端,光正交混合器(20)输出端再经平衡接收光电二极管(21)(22)(23)(24)分别连接到模数转换器(25)(26)(27)(28)的输入端,模数转换器输出端再分别连接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据预处理器(29)、载波恢复处理器(30)、滤波器(31)和均衡器(32)。
图2是20Gbaud、PM-16QAM信号经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84.64km后X偏振EVM随输入功率的变化情况;图中带圆形的曲线是无拉曼放大情况,带正方形的曲线是拉曼泵浦功率23dBm情况。
图3是20Gbaud、PM-16QAM信号经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84.64km后X偏振BER随输入功率的变化情况;图中带圆形的曲线是无拉曼放大情况,带正方形的曲线是拉曼泵浦功率23dBm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图1是本专利申请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示意图。本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该类色散渐减光纤84.64km包括12.75km标准单模光纤、21.10km 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和50.79km色散平坦光纤,其色散分别为14.87、4.28和-0.86ps/(km·nm)依次离散渐减。该系统分为3个功能模块:1是16QAM信号发射端,2是光纤传输链路,3是 16QAM接收检测端;其中,16QAM信号发射端包括比特模式发生器(1)、数模转换器模块 (2)(3)、电放大器模块(4)(5)、I/Q调制器模块(6)、激光器(7)、偏振分束器(8)、偏振合束器(9)、以及数模转换器模块、电放大器模块和I/Q调制器模块的直流偏置模块(10) (11)(12)(13)(14);光传输链路包括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15)、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链路(16)、拉曼放大器模块(17);16QAM接收检测端包括低功率前置放大器(18)、本振激光器(19)、光正交混合器(20)、平衡接收光电二极管(21)(22)(23)(24)、模数转换器 (25)(26)(27)(28)、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据预处理器(29)、载波恢复处理器(30)、滤波器(31)、均衡器(32);在16QAM信号发射端,比特模式发生器(1)的四个输出端经四条电缆分别连接两个数模转换器模块(2)(3)的输入端,数模转换器模块(2)(3)的输出端经电放大器模块(4)(5)分别连接到I/Q调制器模块(6)的电输入端;激光器(7)的光输出端经偏振分束器(8)连接到I/Q调制器模块(6)的光输入端;I/Q调制器模块(6) 光输出端连接偏振合束器(9);其中数模转换器模块(2)(3)、电放大器模块(4)(5)、I/Q 调制器模块(6)分别连接着各自的直流偏置模块(10)(11)(12)(13)(14);偏振合束器 (9)输出端连接到光纤传输链路中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15)的输入端;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15)输出端连接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链路(16)输入端;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链路(16) 输出端连接拉曼放大器模块(17)的输入端;在16QAM接收检测端,低功率前置放大器(18) 的输入端连接拉曼放大器模块(17)的输出端;低功率前置放大器(18)的输出端和本振激光器(19)输出端分别连接到光正交混合器(20)输入端,光正交混合器(20)输出端再经平衡接收光电二极管(21)(22)(23)(24)分别连接到模数转换器(25)(26)(27)(28) 的输入端,模数转换器输出端再分别连接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据预处理器(29)、载波恢复处理器(30)、滤波器(31)和均衡器(32)。
在16QAM信号发射端,比特模式发生器(1)产生四路20Gbps数字伪随机码信号,该信号分别进入两个数模转换器模块(2)(3),进行延迟和电平分阶处理,得到I路、Q路电信号;I路、Q路电信号经电放大器模块(4)(5)放大后分别进入I/Q调制器模块(6);激光器(7)发出连续激光经偏振分束器(8)形成X、Y偏振激光分别进入I/Q调制器模块(6);在I/Q调制器模块(6)中,放大后的I路、Q路电信号分别调制X、Y偏振激光,经偏振合束器(9)得到20GBaud(160Gbps)、PM-16QAM调制光信号;其中数模转换器模块(2)(3)、电放大器模块(4)(5)、I/Q调制器模块(6)都需要调整相应直流偏置模块(10)(11)(12) (13)(14)到合适状态,特别是需要仔细、反复调节I/Q调制器模块(6)的直流偏置模块 (14);接下来,调制光信号进入光纤传输链路;调制光信号先进入光功率可调的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15)进行光放大,确保传输所需的合适光功率,然后再经过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链路(16)单跨距传输,后进入拉曼放大器模块(17);最后,传输后的调制光信号进入16QAM 接收检测端;在16QAM接收检测端,传输后的调制光信号经低功率前置放大器(18)放大,和本振激光器(19)产生的本振信号共同进入光正交混合器(20),接着经平衡接收光电二极管(21)(22)(23)(24)相干接收,然后经模数转换器(25)(26)(27)(28)进行与发射端相反的变换,再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据预处理器(29)、载波恢复处理器(30)、滤波器(31)和均衡器(32)恢复出信源二进制数据,分析16QAM星座图、误差矢量幅度(EVM)、 Q-Factor、眼图、误码率(BER)变化情况。在16QAM接收检测端,调节本振信号,使其频率、相位与输入信号一致,光功率较大(实验中系统取C波段、15dBm)。
图2是20Gbaud、PM-16QAM信号经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84.64km后X偏振EVM随输入功率的变化情况;图中带圆形的曲线是无拉曼放大情况,带正方形的曲线是拉曼泵浦功率23dBm情况。由图2可见,无拉曼放大情况下,在输入光功率1-5dBm时,系统EVM达到较好的状态。输入光功率大于5dBm,系统EVM随输入光功率增加迅速劣化;输入光功率小于1dBm后,系统EVM随输入光功率减小迅速劣化;拉曼泵浦功率23dBm情况下,输入光功率大于5dBm,系统EVM随输入光功率增加没有改善,是拉曼放大加剧了光纤的非线性效应所致;输入光功率小于5dBm,拉曼放大有效补偿了光纤衰减,系统EVM比无拉曼放大情况时明显改善。
图3是20Gbaud、PM-16QAM信号经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84.64km后X偏振BER随输入功率的变化情况;图中带圆形的曲线是无拉曼放大情况,带正方形的曲线是拉曼泵浦功率23dBm情况。由图3可见,无拉曼放大情况下,在输入光功率1-5dBm时,系统BER达到较好的状态;输入光功率大于5dBm,系统BER随输入光功率增加迅速劣化;输入光功率小于 1dBm,系统BER随输入光功率减小迅速劣化。拉曼泵浦功率23dBm情况下,输入光功率大于5dBm后,系统BER随输入光功率增加没有改善,是拉曼放大加剧了光纤的非线性效应所致;输入光功率小于5dBm,拉曼放大有效补偿了光纤衰减,系统BER比无拉曼放大情况时明显改善;在较低输入光功率时,系统BER有拉曼放大情况比无拉曼放大情况的要好约1-2 个数量级。相同情况下,20Gbaud、PM-16QAM信号经标准单模光纤传输系统传输后难以解调出信号。
总之,本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该系统色散、信号光功率都随传输距离增加而减小,以均衡较长跨距光纤前传系统中色散与非线性效应,提高系统性能;该系统可避免相应的标准单模光纤光传输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时色散补偿算法带来的时延;该系统23dBm拉曼放大能补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部分衰减损伤。本专利申请所提出的系统是长跨距前传的优选方案之一,为特殊应用场景下移动通信长跨距前传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保障。
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专利申请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本专利申请所明确公开的或根据文件的书面描述毫无异议地得到的,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

1.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类色散渐减光纤84.64km包括12.75km标准单模光纤、21.10km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和50.79km色散平坦光纤,其色散分别为14.87、4.28和-0.86ps/(km·nm)依次离散渐减;该系统分为3个功能模块:1是16QAM信号发射端,2是光纤传输链路,3是16QAM接收检测端;其中,16QAM信号发射端包括比特模式发生器(1)、数模转换器模块(2)(3)、电放大器模块(4)(5)、I/Q调制器模块(6)、激光器(7)、偏振分束器(8)、偏振合束器(9)、以及数模转换器模块、电放大器模块和I/Q调制器模块的直流偏置模块(10)(11)(12)(13)(14);光传输链路包括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15)、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链路(16)、拉曼放大器模块(17);16QAM接收检测端包括低功率前置放大器(18)、本振激光器(19)、光正交混合器(20)、平衡接收光电二极管(21)(22)(23)(24)、模数转换器(25)(26)(27)(28)、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据预处理器(29)、载波恢复处理器(30)、滤波器(31)、均衡器(32);在16QAM信号发射端,比特模式发生器(1)的四个输出端经四条电缆分别连接两个数模转换器模块(2)(3)的输入端,数模转换器模块(2)(3)的输出端经电放大器模块(4)(5)分别连接到I/Q调制器模块(6)的电输入端;激光器(7)的光输出端经偏振分束器(8)连接到I/Q调制器模块(6)的光输入端;I/Q调制器模块(6)光输出端连接偏振合束器(9);其中数模转换器模块(2)(3)、电放大器模块(4)(5)、I/Q调制器模块(6)分别连接着各自的直流偏置模块(10)(11)(12)(13)(14);偏振合束器(9)输出端连接到光纤传输链路中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15)的输入端;掺铒光纤放大器模块(15)输出端连接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链路(16)输入端;类色散渐减光纤传输链路(16)输出端连接拉曼放大器模块(17)的输入端;在16QAM接收检测端,低功率前置放大器(18)的输入端连接拉曼放大器模块(17)的输出端;低功率前置放大器(18)的输出端和本振激光器(19)输出端分别连接到光正交混合器(20)输入端,光正交混合器(20)输出端再经平衡接收光电二极管(21)(22)(23)(24)分别连接到模数转换器(25)(26)(27)(28)的输入端,模数转换器输出端再分别连接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据预处理器(29)、载波恢复处理器(30)、滤波器(31)和均衡器(32)。
CN201820741068.9U 2018-05-12 2018-05-12 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08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41068.9U CN208508952U (zh) 2018-05-12 2018-05-12 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41068.9U CN208508952U (zh) 2018-05-12 2018-05-12 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8952U true CN208508952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92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4106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08952U (zh) 2018-05-12 2018-05-12 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89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7365A (zh) * 2020-09-30 2021-01-05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前传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7365A (zh) * 2020-09-30 2021-01-05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前传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12187365B (zh) * 2020-09-30 2023-11-24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前传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01034B2 (en) Optical modulation device
CN103414516B (zh) 基于同/外差探测的双向有线/无线混合光接入方法与系统
CN103124208B (zh) 一种基于多偏振态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光传输方案
CN101217316B (zh) 基于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ofdm光纤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0224764A (zh) 基于isb和多载波使用pm和im生成矢量太赫兹信号的方法
CN102427387A (zh) 光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4467978A (zh) 一种支持多种调制格式的光发射机及控制方法
CN109581699B (zh) 基于oofdm信号的低成本低偏振敏感宽可调谐的波长变换装置及方法
CN107465460A (zh) 一种160Gbps、PM‑16QAM信号的色散平坦Front‑haul传输系统
Qamar et al. Secure duobinary signal transmission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or high performance & reliability
Khalil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odulation formats for next generation RoF systems
CN111313976A (zh) 脉冲幅度调制信号外差相干pon系统及收发方法
CN208508952U (zh) 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前传系统
CN105959080B (zh) 单边带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的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系统
Wang et al. A long single-span dispersion-decreasing-like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CN208508953U (zh) 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无中继长跨距前传系统
CN205681439U (zh) 单边带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的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系统
CN109347561A (zh) 一种低功率高速率色散平坦光纤传输系统
CN209419629U (zh) 一种256Gbps、PM-16QAM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CN207184528U (zh) 一种80Gbps、PM‑16QAM信号传输系统
CN103516428A (zh) 光纤传输系统与方法
CN106788741A (zh) 一种基于色散平坦光纤的Front‑haul传输系统
CN108768527A (zh) 一种类色散渐减光纤Front-haul传输系统
CN207339861U (zh) 一种高速率4qam信号传输系统
Hu et al. Digital OFDM-PON employing binary intensity modulation and direct detection chann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