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3770U - 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3770U
CN208503770U CN201821092586.9U CN201821092586U CN208503770U CN 208503770 U CN208503770 U CN 208503770U CN 201821092586 U CN201821092586 U CN 201821092586U CN 208503770 U CN208503770 U CN 208503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so
internal lining
lining pipe
sleeve
stainless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925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相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USHAN FR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USHAN FR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USHAN FR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USHAN FR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925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3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3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37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tection Of Pipes Against Damage, Friction, And Corrosion (AREA)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衬管连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包括内衬管本体,内衬管本体管身下部靠近管口的位置设有外螺纹,内衬管本体上端口设有套筒,套筒内设有与内衬管本体管身下部的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套筒两侧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上端设有上套圈,下端设有下套圈,上套圈与下套圈均通过定位销与连接柱连接,上套圈和下套圈均为两个半圆环机构组装而成的圆环机构,半圆环机构端口处均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螺栓孔。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大多数内衬管在没有外部工件连接时连接困难,导致工程费时的问题;也解决了在现有内衬管管身有套筒连接时,内衬管密封性能不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衬管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
背景技术
在工业运用中,很多管道都需要内衬管来进行防腐。
目前,在内衬管连接时大多数需要借助外部工件才能连接,如没有外部工件时,则无法连接内衬管,导致工程费时。在现有的内衬管连接过程中管身虽然也有套筒连接,但密封性能却不好。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无需借助外部工件就能连接,并且内衬管在相接时密封性能较强的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大多数内衬管在没有外部工件连接时连接困难,导致工程费时的问题;也解决了在现有内衬管管身有套筒连接时,内衬管密封性能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包括内衬管本体,内衬管本体管身下部靠近管口的位置设有外螺纹,内衬管本体上端口设有套筒,套筒内设有与内衬管本体管身下部的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套筒两侧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上端设有上套圈,下端设有下套圈,上套圈与下套圈均通过定位销与连接柱连接,上套圈和下套圈均为两个半圆环机构组装而成的圆环机构,半圆环机构端口处均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螺栓孔,固定块上的螺栓孔通过小螺栓实现与对侧半圆环机构端口上的固定块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衬管本体相互连接时,拆下小螺栓,把上套圈与下套圈转离内衬管本体,把内衬管本体管身下部靠近管口设有外螺纹的部分与套筒连接,使内衬管本体密封,再把上套圈与下套圈套在内衬管本体管身,用小螺栓固定住固定块,通过固定块间的对接,带动连接柱向套筒中心压紧套筒,使套筒的内螺纹与对接的内衬管本体外螺纹有效密封,保障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大多数内衬管在没有外部工件连接时连接困难,导致工程费时的问题;也解决了在现有内衬管管身有套筒连接时,内衬管密封性能不好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套筒两侧的连接柱通过大螺栓与套筒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上套圈与下套圈的大小与内衬管本体的口径相匹配。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固定块的形状为长方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固定块上设有的螺栓孔为多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上套圈与下套圈均为不锈钢套圈,上套圈与下套圈上的固定块均为不锈钢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内衬管为不锈钢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大多数内衬管在没有外部工件连接时,导致工程费时;也解决了在现有内衬管管身有套筒连接时,内衬管密封性能不好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两侧的连接柱通过大螺栓与套筒连接。使用大螺栓把套筒两侧的连接柱与套筒连接在一起,会更加具有稳定性,如不需要连接柱时,也可方便拆卸连接柱与套筒。
(3)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套圈与下套圈的大小与内衬管本体的口径相匹配。上套圈与下套圈的大小与内衬管本体的口径相匹配,则上套圈与下套圈则可更好的夹合内衬管。
(4)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块的形状为长方形。固定块为长方块,可以更好的配合上套圈与下套圈夹合内衬管。
(5)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块上设有的螺栓孔为多个。当套圈的固定块通过小螺栓连接时,小螺栓可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套圈上的固定块,使套圈上的固定块连接的更加牢固。
(6)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套圈与下套圈均为不锈钢套圈,上套圈与下套圈上的固定块均为不锈钢块。上套圈、下套圈均为不锈钢套圈和固定块为不锈钢块时,在内衬管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可抗腐蚀,增加上套圈、下套圈与固定块的寿命。
(7)本实用新型通过内衬管为不锈钢管,在内衬管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可抗腐蚀,增加内衬管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衬管本体,2连接柱,3上套圈,4固定块,5小螺栓,6套筒,7大螺栓,8下套圈,9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3,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包括内衬管本体1,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靠近管口的位置设有外螺纹9,内衬管本体1上端口设有套筒6,套筒6内设有与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的外螺纹9相对应的内螺纹,套筒6两侧连接有连接柱2,连接柱2上端设有上套圈3,下端设有下套圈8,上套圈3与下套圈8均通过定位销与连接柱2连接,上套圈3与下套圈8靠近内衬管本体1中心轴线的一端设有固定块4,固定块4上设有螺栓孔,上套圈3与下套圈8上的固定块4之间通过小螺栓5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衬管本体1相互连接时,拆下小螺栓5,把上套圈3与下套圈8转离内衬管本体1,把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靠近管口设有外螺纹9的部分与套筒6连接,使内衬管本体1密封,再把上套圈3与下套圈8套在内衬管本体1管身,用小螺栓5固定住固定块4,通过固定块4间的对接,带动连接柱2向套筒6中心压紧套筒6,使套筒6的内螺纹与对接的内衬管本体1外螺纹9有效密封,保障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大多数内衬管在没有外部工件连接时连接困难,导致工程费时的问题;也解决了在现有内衬管管身有套筒连接时,内衬管密封性能不好的问题。
实施例2:
参见图1~3,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包括内衬管本体1,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靠近管口的位置设有外螺纹9,内衬管本体1上端口设有套筒6,套筒6内设有与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的外螺纹9相对应的内螺纹,套筒6两侧连接有连接柱2,连接柱2上端设有上套圈3,下端设有下套圈8,上套圈3与下套圈8均通过定位销与连接柱2连接,上套圈3与下套圈8靠近内衬管本体1中心轴线的一端设有固定块4,固定块4上设有螺栓孔,上套圈3与下套圈8上的固定块4之间通过小螺栓5连接。
套筒6两侧的连接柱2通过大螺栓7与套筒6连接。使用大螺栓7把套筒6两侧的连接柱2与套筒6连接在一起,会更加具有稳定性,如不需要连接柱2时,也可方便拆卸连接柱2与套筒6。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见图1~3,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包括内衬管本体1,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靠近管口的位置设有外螺纹9,内衬管本体1上端口设有套筒6,套筒6内设有与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的外螺纹9相对应的内螺纹,套筒6两侧连接有连接柱2,连接柱2上端设有上套圈3,下端设有下套圈8,上套圈3与下套圈8均通过定位销与连接柱2连接,上套圈3与下套圈8靠近内衬管本体1中心轴线的一端设有固定块4,固定块4上设有螺栓孔,上套圈3与下套圈8上的固定块4之间通过小螺栓5连接。
上套圈3与下套圈8的大小与内衬管本体1的口径相匹配。上套圈3与下套圈8的大小与内衬管本体1的口径相匹配,则上套圈3与下套圈8则可更好的夹合内衬管本体1。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参见图1~3,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包括内衬管本体1,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靠近管口的位置设有外螺纹9,内衬管本体1上端口设有套筒6,套筒6内设有与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的外螺纹9相对应的内螺纹,套筒6两侧连接有连接柱2,连接柱2上端设有上套圈3,下端设有下套圈8,上套圈3与下套圈8均通过定位销与连接柱2连接,上套圈3与下套圈8靠近内衬管本体1中心轴线的一端设有固定块4,固定块4上设有螺栓孔,上套圈3与下套圈8上的固定块4之间通过小螺栓5连接。
固定块4的形状为长方形。固定块4为长方块,可以更好的配合上套圈3与下套圈8夹合内衬管本体1。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固定块4上设有的螺栓孔为多个。当套圈的固定块4通过小螺栓5连接时,小螺栓5可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套圈上的固定块4,使套圈上的固定块4连接的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参见图1~3,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包括内衬管本体1,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靠近管口的位置设有外螺纹9,内衬管本体1上端口设有套筒6,套筒6内设有与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的外螺纹9相对应的内螺纹,套筒6两侧连接有连接柱2,连接柱2上端设有上套圈3,下端设有下套圈8,上套圈3与下套圈8均通过定位销与连接柱2连接,上套圈3与下套圈8靠近内衬管本体1中心轴线的一端设有固定块4,固定块4上设有螺栓孔,上套圈3与下套圈8上的固定块4之间通过小螺栓5连接。
圈与固定块4为不锈钢套圈与不锈钢块。套圈为不锈钢套圈与固定块4为不锈钢块时,在内衬管本体1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可抗腐蚀,增加套圈与固定块4的寿命。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参见图1~3,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包括内衬管本体1,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靠近管口的位置设有外螺纹9,内衬管本体1上端口设有套筒6,套筒6内设有与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的外螺纹9相对应的内螺纹,套筒6两侧连接有连接柱2,连接柱2上端设有上套圈3,下端设有下套圈8,上套圈3与下套圈8均通过定位销与连接柱2连接,上套圈3与下套圈8靠近内衬管本体1中心轴线的一端设有固定块4,固定块4上设有螺栓孔,上套圈3与下套圈8上的固定块4之间通过小螺栓5连接。
内衬管本体1为不锈钢管,在内衬管本体1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可抗腐蚀,增加内衬管本体1的寿命。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本实用新型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包括内衬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靠近管口的位置设有外螺纹(9),所述内衬管本体(1)上端口设有套筒(6),所述套筒(6)内设有与内衬管本体(1)管身下部的外螺纹(9)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套筒(6)两侧连接有连接柱(2),所述连接柱(2)上端设有上套圈(3),下端设有下套圈(8),所述上套圈(3)与下套圈(8)均通过定位销与连接柱(2)连接,所述上套圈(3)和下套圈(8)均为两个半圆环机构组装而成的圆环机构,半圆环机构端口处均设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上设有螺栓孔,所述固定块(4)上的螺栓孔通过小螺栓(5)实现与对侧半圆环机构端口上的固定块(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6)两侧的连接柱(2)通过大螺栓(7)与套筒(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圈(3)与下套圈(8)的大小与内衬管本体(1)的口径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4)的形状为长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4)上设有的螺栓孔为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圈(3)与下套圈(8)均为不锈钢套圈,所述上套圈(3)与下套圈(8)上的固定块(4)均为不锈钢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管本体(1)为不锈钢管。
CN201821092586.9U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 Active CN208503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2586.9U CN208503770U (zh)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2586.9U CN208503770U (zh)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3770U true CN208503770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83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92586.9U Active CN208503770U (zh)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37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4180B2 (en) Mechanism for twisting off drill rod
CN208503770U (zh) 一种新型不锈钢内衬管
CN103216691A (zh) 一种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的连接方法
CN201071991Y (zh) 卡爪锁紧式管接头
CN206305693U (zh) 一种不锈钢管对接缝整体校管工装
CN105570591B (zh) 一种二通可变多通液压管接头
CN209705481U (zh) 一种高强度法兰
CN205280331U (zh) 一种大口径阀门简易试压夹具
CN202392355U (zh) 一种化工管道带压堵漏器具
CN206386586U (zh) 一种卡套式连接扩口式钢管管件
CN202064923U (zh) 压裂管汇
CN104747838B (zh) 一种双层钻杆的进回水管接头
CN204003773U (zh) 一种大规格液压缸专用管箍
CN204493957U (zh) 一种用于天然气管道的锻制三通管
CN203036152U (zh) 管线吹扫用快速变径接头
CN204533937U (zh) 90o凸条螺纹弯管
CN104033676A (zh) 一种管道接头
CN202302397U (zh) 高压油管强化夹具
CN206786052U (zh) 一种ppr阀门
CN204553452U (zh) 大棚用复合管对接装置
CN205191067U (zh) 石油输送管道连接头
CN203304846U (zh) 小口径管道管口快速对口装置
CN203804918U (zh) 一种螺纹断管取管装置
CN209245552U (zh) 一种新型燃气管道上用钢塑接头
CN214889522U (zh) 一种管道卡箍式沟槽型连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