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3393U - 磙子凸轮机构 - Google Patents

磙子凸轮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3393U
CN208503393U CN201820620688.7U CN201820620688U CN208503393U CN 208503393 U CN208503393 U CN 208503393U CN 201820620688 U CN201820620688 U CN 201820620688U CN 208503393 U CN208503393 U CN 208503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am mechanism
turntable
hole
rolle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206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垂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6206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3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3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339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磙子凸轮机构,包括一凸轮及一第一磙子转盘及一第二磙子转盘,该凸轮具有至少一螺纹部环设于该凸轮的外周侧,该螺纹部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侧螺纹面及一第二侧螺纹面,该第一磙子转盘具有一第一结合面并于其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一磙子轴承,该第二磙子转盘具有一第二结合面并于其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二磙子轴承与所述第一磙子轴承呈非平行排列设置,所述第一、二磙子轴承对应与所述螺纹部相啮合。

Description

磙子凸轮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凸轮机构,尤指一种具有零背隙并可大幅提升整体结构刚性及结构强度的磙子凸轮精密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分度盘自动化机械中不可或缺的套件,凡精密加工、组装、生产等,皆可用分度盘来产生分度与定位等作用,运用分度盘以精确控制工作台的旋转,可依照加工所需的切削角度,控制工作台产生相对角度上的位移,进而达到精密定位的加工。
其中,现有的分度盘传动结构种类繁多,举例如下:传统传动结构使用蜗轮蜗杆组,其中包含:一蜗杆,该蜗杆表面设有复数螺纹,一蜗轮轴向等距设置数传动凸齿,当一动力源带动该蜗杆进行转动时,通过该螺纹与该蜗轮的各传动凸齿啮合来传递动力,由上述的结构,来转动一分度盘,使该分度盘上的工件能改变角度来进行加工。
然而,传统分度盘传动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蜗轮与蜗杆啮合时彼此有间隙存在,螺纹仅与传动凸齿的单侧齿面啮合,长时间啮合下会产生磨损而形成背隙,进而产生分度误差使精度下降、整体结构刚性及强度降低及扭力减少,以及传动时较不精确,容易产生颤动等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传统传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磙子凸轮机构,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传统的传功结构存在的分度误差使精度下降、整体结构刚性及强度降低及扭力减少,以及传动时较不精确,容易产生颤动等问题。
一种磙子凸轮机构,包括
一凸轮,具有至少一螺纹部环设于该凸轮的外周侧,该螺纹部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侧螺纹面及一第二侧螺纹面;
一第一磙子转盘,其具有一第一上表面,该第一上表面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结合面,于该第一结合面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一磙子轴承,所述第一磙子轴承对应与所述螺纹部相啮合;及一第二磙子转盘,对应与所述第一磙子转盘相组合,该第二磙子转盘具有一第二上表面,该第二上表面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二结合面,于该第二结合面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二磙子轴承与所述第一磙子轴承呈非平行排列设置,所述第二磙子轴承对应与所述螺纹部相啮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磙子转盘相反该第一上表面更具有一第一下表面,该第一下表面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一结合面。
进一步,所述第二磙子转盘相反该第二上表面更具有一第二下表面,该第二下表面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二结合面,并该第二下表面对应与所述第一下表面相组合。
进一步,所述第二下表面更凸设一凸台,该凸台一侧形成一接合面并朝外凸伸形成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对应嵌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磙子转盘开设至少一第一孔洞及至少一第一凹孔对应贯穿所述第一上、下表面,所述接合面上开设至少一第二孔洞及至少一第二凹孔,至少一固定件对应插设于所述第一、二孔洞内,及一定位模块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二凹孔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孔更形成至少一第一定位孔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凹孔更形成至少一第三定位孔及至少一第四定位孔,该第一定位孔与该第三定位孔相对应,该第二定位孔与该第四定位孔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定位模块更包括一定位本体,该定位本体向下延伸形成一定位部对应嵌入所述第三定位孔内,并该定位本体的一端形成一斜面对应与所述第一凹孔的一内周侧相抵触。
进一步,所述定位模块还包括至少一定位件,该定位件对应贯设该定位本体并固设于所述第二、四定位孔内。
进一步,所述定位模块还包括一抵顶件,该抵顶件对应贯设该定位本体的中央处并抵顶于所述接合面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二侧螺纹面间形成一间隙,所述第一磙子轴承的表面与所述间隙形成一第一角度,所述第二磙子轴承的表面与所述间隙形成一第二角度,所述第一、二角度的倾角介于0°至9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二磙子转盘与所述凸轮间形成一第一角度及一第二角度,也就是通过所述第一磙子转盘上设置的第一磙子轴承之表面与该螺纹部间形成的一间隙而形成该第一角度,及所述第二磙子转盘上设置的第二磙子轴承之表面与所述间隙形成的第二角度,令所述第一、二结合面上设置的第一、二磙子轴承相对该凸轮呈一倾斜状态,如此一来,当一动力源带动该凸轮进行运转时,通过所述螺纹部与所述第一、二磙子轴承啮合来传递动力,进而达到以下优点:
1.具有零背隙之磙子凸轮机构;
2.大幅提升整体结构刚性及结构强度;
3.降低磙子凸轮机构的损坏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放大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放大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中,1-磙子凸轮机构、2-凸轮、20-螺纹部、201-第一侧螺纹面、202-第二侧螺纹面21-间隙、22-轴杆、3-第一磙子转盘、30-第一上表面、31-第一下表面、32-第一结合面、33-第一穿孔、34-第一孔洞、35-第一凹孔、351-第一定位孔、352-第二定位孔、353-内周侧、36-第一磙子轴承、4-第二磙子转盘、40-第二上表面、41-第二下表面、42-第二结合面、43-第二穿孔、5-凸台、50-接合面、51-第二孔洞、52-第二凹孔、521-第三定位孔、522-第四定位孔、53-凸出部、6-固定件、7-定位模块70-定位本体、71-定位部、72-定位件、73-抵顶件、74-斜面、θ1-第一角度、θ2-第二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磙子凸轮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一种磙子凸轮机构1,包括一凸轮2及一第一磙子转盘3及一第二磙子转盘4,该凸轮2具有至少一螺纹部20环列设置于该凸轮2的外周侧,所述螺纹部20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侧螺纹面201及一第二侧螺纹面202,并所述螺纹部20的第一侧螺纹面201及第二侧螺纹面202的间形成有一间隙21;
所述第一磙子转盘3具有相对应的一第一上表面30及一第一下表面31,该第一上表面30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结合面32,而所述第一下表面31的周缘则与所述第一结合面32相连接,于该第一结合面32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一磙子轴承36,所述第一磙子轴承36对应与所述螺纹部20相啮合,换言之,所述第一磙子轴承36呈倾斜设置的态样设于该第一结合面32上,以令所述第一磙子轴承36的表面与所述间隙21形成一第一角度θ1(请参阅图9所示),另外,须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结合面32并不限制其倾斜的角度,换句话说,所述第一角度θ1的倾角介于0°至90°的范围内,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所述第二磙子转盘4对应与所述第一磙子转盘3相组合,而该第二磙子转盘4与该第一磙子转盘3相似,其上具有相对应的一第二上表面40及一第二下表面41,并该第二上表面40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二结合面42,而该第二下表面41的周缘则与所述第二结合面42相连接,所述第二下表面41对应与所述第一磙子转盘3的第一下表面31相组合,而所述第二结合面42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二磙子轴承44,所述第二磙子轴承44对应与所述螺纹部20相啮合,换言之,该第二磙子转盘4上设置的第二磙子轴承44与所述第一磙子轴承36相同,皆呈倾斜设置的态样设于所述第二结合面42上,以令所述第二磙子轴承44的表面与所述间隙21形成一第二角度θ2(请参阅图9所示),需说明的是,该第二角度θ2与第一角度θ1相同,且所述第二结合面42并不限制其倾斜的角度,换句话说,所述第二角度θ2的倾角同所述第一角度θ1介于0°至90°的范围内(请参阅第4、5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所述第一、二结合面32、42的倾斜角度为0°的态样),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另外,所述凸轮2更具有一轴杆22,该轴杆22一端与一动力源(图中未示)相连接,当该动力源运作时会带动该轴杆22转动,进而使该凸轮2上的螺纹部20与所述第一磙子轴承36相啮合来传递动力。
前述的第一磙子转盘3更形成一第一穿孔33,而所述第二磙子转盘4更形成一第二穿孔43,而所述第二磙子转盘4与所述第一磙子转盘3相组合后使得所述第一、二穿孔33、43对应相连通,所述第二下表面41更凸设一凸台5,该凸台5一侧形成一接合面50并朝外凸伸形成一凸出部53,该凸出部53对应嵌设在所述第一穿孔33内,又所述第一磙子转盘3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孔洞34及至少一第一凹孔35并对应贯穿所述第一磙子转盘3的第一上、下表面30、31,而于所述接合面50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孔洞51及至少一第二凹孔52,其中,所述第一凹孔更35形成至少一第一定位孔351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352,所述第二凹孔52更形成至少一第三定位孔521及至少一第四定位孔522,该第一定位孔351与该第三定位孔521相对应,该第二定位孔352与该第四定位孔522相对应;
另外,续请一并参阅图6,所述磙子凸轮机构1更具有一定位模块7,该定位模块7更包括一定位本体70,该定位本体70向下延伸形成一定位部71对应嵌入所述第二磙子转盘4的接合面50上的第三定位孔521内,并该定位本体70的一端形成有一斜面74,该斜面74对应与所述第一凹孔35的一内周侧353相抵触,该定位模块7还包括一定位件72及一抵顶件73,该定位件72对应贯设该定位本体70并固设于所述第二、四定位孔352、522内,而该抵顶件73对应贯设该定位本体70的中央处并抵顶于所述第二磙子转盘4的接合面50上,因此所述第一、二磙子转盘3、4的组合步骤为,先将所述定位本体70置入第一凹孔35内并所述定位本体70的定位部71嵌入所述第三定位孔521内后,再由锁合方式(或螺合方式或嵌合方式等)将所述定位件72对应贯设该定位本体70至所述第二、四定位352、522孔内进行锁固的动作,于锁固的同时,由图6清楚可知,该定位件72于下压的同时定位本体70的斜面74会去推动该第一凹孔35(因斜面74与第一凹孔35的内周侧353相抵触的原因)进而带动该第一磙子转盘3向右旋偏移滑动,此时所述第一、二磙子轴承36、44因为该第一磙子转盘3的移动会形成旋转错位的结构,最后,再由复数固定件6对应插设于所述第一、二孔洞34、51内,以固定所述第一、二磙子转盘3、4达到令其完全无法任意滑动的效果,而若欲将所述定位模块7进行拆解的动作,将所述定位件72由该第一凹孔35内取出后即可拆解,若有时定位模块7卡固太紧时,还需通过一外力将所述抵顶件73朝所述第二磙子转盘4方向下压,以令该抵顶件73于抵顶该接合面50的同时产生一反作用力,使得所述第定位模块7到分离的效果。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二磙子轴承36、44为呈非平行排列设置,也就是说,请参阅图7及8图,由图中明显可知,当将所述第一、二磙子转盘3、4作组合时,该第一磙子转盘3上的第一磙子轴承36及该第二磙子转盘4上的第二磙子轴承44为交错排列以令第一、二磙子轴承36、44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由所述第一、二磙子轴承36、44交错排列的态样,当所述轴杆22开始转动而带动该凸轮2上的螺纹部20与所述第一、二磙子轴承36、44相啮合来传递动力,于运转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二磙子轴承36、44交错排列的关系,使得所述第一磙子轴承36会接触该螺纹部20的第二侧螺纹面202但不会接触到该螺纹部20的第一侧螺纹面201(请参阅图7),而所述第二磙子轴承44则会接触该螺纹部20的第一侧螺纹面201但不会接触到该螺纹部20的第二侧螺纹面202(请参阅图8),如此一来,可达到零背隙的效果。
续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0,故通过本实用新型此结构的设计,由所述第一磙子转盘3与该凸轮2间形成的第一角度θ1,以及所述第二磙子转盘4与该凸轮2间形成的第二角度θ2,也就是说,通过所述第一磙子转盘3上的第一磙子轴承36的表面与所述间隙21形成的第一角度θ1,及所述第二磙子转盘4上的第二磙子轴承44的表面与所述间隙21形成的第二角度θ2,令所述第一、二结合面32、42上设置的第一、二磙子轴承36、44相对该凸轮2呈一倾斜状态,并搭配本实用新型的凸轮2的直径由中央分别朝两端渐增,使得所述凸轮2由侧视观呈一弧形的态样(请参阅图10所示),如此可使得于同一间隙21内同时啮合所述第一、二磙子轴承36、44,而得以大幅提高整体结构刚性及结构强度,进而降低所述磙子凸轮机构1的损坏率,再者,于啮合的同时,由所述第一、二磙子轴承36、44交错排列的关系,使得所述第一磙子轴承36会接触该螺纹部20的第二侧螺纹面202,而所述第二磙子轴承44则会接触该螺纹部20的第一侧螺纹面201,进而达到零背隙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范围内,例如:对于构形或布置型态加以变换,对于各种变化,修饰与应用,所产生等效作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Claims (10)

1.一种磙子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凸轮,具有至少一螺纹部环设于该凸轮的外周侧,该螺纹部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侧螺纹面及一第二侧螺纹面;
一第一磙子转盘,其具有一第一上表面,该第一上表面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结合面,于该第一结合面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一磙子轴承,该等第一磙子轴承对应与所述螺纹部相啮合;及一第二磙子转盘,对应与所述第一磙子转盘相组合,该第二磙子转盘具有一第二上表面,该第二上表面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二结合面,于该第二结合面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二磙子轴承与所述第一磙子轴承呈非平行排列设置,该等第二磙子轴承对应与所述螺纹部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磙子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磙子转盘相反该第一上表面更具有一第一下表面,该第一下表面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一结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磙子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磙子转盘相反该第二上表面更具有一第二下表面,该第二下表面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二结合面,并该第二下表面对应与所述第一下表面相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磙子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表面更凸设一凸台,该凸台一侧形成一接合面并朝外凸伸形成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对应嵌设于第一穿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磙子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磙子转盘开设至少一第一孔洞及至少一第一凹孔对应贯穿所述第一上、下表面,所述接合面上开设至少一第二孔洞及至少一第二凹孔,至少一固定件对应插设于所述第一、二孔洞内,及一定位模块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二凹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磙子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孔更形成至少一第一定位孔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凹孔更形成至少一第三定位孔及至少一第四定位孔,该第一定位孔与该第三定位孔相对应,该第二定位孔与该第四定位孔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磙子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更包括一定位本体,该定位本体向下延伸形成一定位部对应嵌入所述第三定位孔内,并该定位本体的一端形成一斜面对应与所述第一凹孔的一内周侧相抵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磙子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还包括至少一定位件,该定位件对应贯设该定位本体并固设于所述第二、四定位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磙子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还包括一抵顶件,该抵顶件对应贯设该定位本体的中央处并抵顶于所述接合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磙子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侧螺纹面间形成一间隙,所述第一磙子轴承的表面与所述间隙形成一第一角度,所述第二磙子轴承的表面与所述间隙形成一第二角度,所述第一、二角度的倾角介于0°至90°。
CN201820620688.7U 2018-04-27 2018-04-27 磙子凸轮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503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20688.7U CN208503393U (zh) 2018-04-27 2018-04-27 磙子凸轮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20688.7U CN208503393U (zh) 2018-04-27 2018-04-27 磙子凸轮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3393U true CN208503393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98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20688.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503393U (zh) 2018-04-27 2018-04-27 磙子凸轮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33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8777A (zh) * 2018-04-27 2018-08-31 邱垂财 磙子凸轮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8777A (zh) * 2018-04-27 2018-08-31 邱垂财 磙子凸轮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03393U (zh) 磙子凸轮机构
CN105014394A (zh) 一种带辅助定位的槽轮翻转装置
US9927016B2 (en) Method for collaboratively constructing column envelope profile of two flanks of star wheel tooth
CN108468777A (zh) 磙子凸轮机构
TW201924850A (zh) 轉盤之分度驅動裝置
KR101382489B1 (ko) 설정가이드를 구비한 선반
US3831458A (en) Intermittent feed mechanism
CN204004344U (zh) 双齿轮齿条传动同步带自动消隙装置
US1355919A (en) Method of generating gear-teeth
JPH04348846A (ja) 割出装置
CN103939592A (zh) 双齿轮齿条传动同步带自动消隙装置
US2336845A (en) Checking device
CN207205463U (zh) 转向器齿轮加工定位装置
TWM557654U (zh) 轉盤之分度驅動裝置
JPS628979Y2 (zh)
US2654262A (en) Fine adjustment device
JP2019118977A (ja) 歯車加工装置及び歯車加工方法
TWM546870U (zh) 分度盤之傳動結構
CN216781040U (zh) 一种cnc自动化设备用定位夹具
JP2019123030A (ja) 歯車加工装置及び歯車加工方法
CN218693943U (zh) 一种用于汽车摇臂加工的车床夹具
JP3211767U (ja) 割り出し盤用伝動構造
CN100391691C (zh) 一种单头凸脊式弧面分度凸轮廓面精加工方法
KR20120036531A (ko) 백래쉬 제거장치
JPS6040266Y2 (ja) ブロ−チのヘリカルガイ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1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