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90104U - 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90104U
CN208490104U CN201821247211.5U CN201821247211U CN208490104U CN 208490104 U CN208490104 U CN 208490104U CN 201821247211 U CN201821247211 U CN 201821247211U CN 208490104 U CN208490104 U CN 208490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base st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fan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472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南晋
周伟
陆书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f Beautiful Scener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f Beautiful Scener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f Beautiful Scenery China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f Beautiful Scenery China
Priority to CN2018212472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90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90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90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其包括壳体、隔板、导热体、第一风扇以及第二风扇。壳体固定安装于基站外墙的开口处,壳体包括第一换气口以及第二换气口,第一换气口与基站外墙的开口连通;隔板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并将壳体分成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隔板用以隔绝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第一换气口设置在第一腔室,第二换气口设置在第二腔室;导热体设置在壳体内且贯穿隔板,用于将第一腔室的热量传导至第二腔室;第一风扇安装在第一腔室内并靠近第一换气口,第一风扇用于将移动通讯基站内的空气与第一腔室内的空气交换;第二风扇安装在第二腔室内并靠近第二换气口,第二风扇用于将第二腔室内的空气与基站外空气交换。

Description

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来说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如今拥有数百万个移动通讯基站,基站的日常能源消耗是电能。基站内的温度保持恒定范围,是确保基站稳定运行的关键。因此,移动通讯基站配备空调系统已成为标准配置,以维持基站内的环境温度恒定。数据表明,空调和基站无线设备的耗电已占据基站总耗电量的绝大部分,其中,空调电耗约占总耗电量的一半左右。
面对能源危机和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现在所有移动通讯基站均在采用新技术来降低基站的运营维护费用、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等。目前,移动通讯基站多基于热管技术,充分利用自然冷源,控制并调节基站内的环境温度,实现节能减排。
热管系统包含室内机和室外机,其工作原理是:通信设备发出的热量通过室内机的蒸发端传入热管系统,热管内的工质(即工作介质)吸收热量并发生汽化,气态工质通过热管传递至室外机的冷凝端,经液化释放出热量,液相工质再由热管回流至蒸发端,从而实现室内和室外的热量传递与交换。
热管技术和空调系统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通讯基站的节能与降耗,尤其是在冬季,可完全使用自然冷源来达到基站运行温度的要求。但是,热管技术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热管内存在热应力,导致其使用寿命较短,仅约2年时间;
(2)热管技术普遍借助工质的蒸发和冷凝过程,实现系统内热量的传递。热管内充液率对热管系统的运行具有很大影响。同时,经一段时间运行后,热管内普遍存在不凝气,影响导热效果;
(3)使用热管技术的设备重量较重,且结构复杂。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工作稳定且结构简单的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基站外墙上,所述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包括壳体、隔板、导热体、第一风扇以及第二风扇。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基站外墙的开口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换气口以及第二换气口,所述第一换气口与所述基站外墙的所述开口连通;隔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成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所述隔板用以隔绝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其中,所述第一换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换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导热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贯穿所述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一腔室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二腔室;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并靠近所述第一换气口,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将所述移动通讯基站内的空气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空气交换;第二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并靠近所述第二换气口,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将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空气与所述基站外空气交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热体包括导热体下端部和导热体上端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和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导热体上端部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导热体下端部的表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腔室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热体为螺旋翅片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热体的材料为高熵合金。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热体的数量为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风扇为温控风扇,可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自动启停所述风扇以及调节所述风扇转速。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热体垂直于所述隔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壳体为长方体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还包括远程监控系统,用于远程监控所述散热装置的工作状态。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导热体代替了热管技术,因导热体无需加入工作介质即可实现散热功能,避免了工作介质在工作过程中的缺点,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另外,导热体的热传导效率更高,热量传导速度更快。同时,单一的导热体相比结构复杂的热管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节约了散热装置的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具有温控功能的风扇,可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调节风扇的启停或转速,充分利用了室外的自然温度,达到了高效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导热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导热体的局部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基站外墙;2、壳体;22、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3、隔板;4、导热体;41、导热体下端部;42、导热体上端部;5、第一风扇;6、第二风扇;7、开口;8、第一换气口;9、第二换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顶”、“底”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下面结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用于移动通讯基站内部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的导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壳体2、隔板3、导热体4、第一风扇5以及第二风扇6。
进一步地,散热装置的壳体2可以是长方体型、金属材质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正方体型的、球型等。壳体2固定安装在移动通讯基站外墙 1的开口7外部,使得壳体2能够覆盖开口7。应当理解的是,壳体2可安装在移动通讯基站外墙1的上部、下部或中部,也可以安装在其他位置,具体的安装位置可视移动通讯基站外墙1周围空间的安装情况而定。
进一步地,壳体2包括第一换气口8以及第二换气口9,第一换气口8 与基站外墙1的开口7连通,使得基站内的热空气依次通过开口7以及第一换气口8进入第一腔室22内。
进一步地,隔板3安装在壳体2内,并将壳体2分隔成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22和第二腔室21,隔板3用以隔绝第一腔室22和第二腔室21 的空气,防止两个腔室的空气互相流通。因基站内的设备需保证在无尘的工作环境下运行,故室外的空气不能够通过隔板进入第一腔室22,从而进入基站内部,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应当理解的是,隔板3与壳体2之间可通过密封条、密封胶或其他密封方式达到密封的效果。其中,上述的第一换气口 8设置在第一腔室22上,上述的第二换气口9设置在第二腔室21上,换句话说,第一换气口8与第二换气口9分别设置在隔板3的两侧。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设计需要,将隔板3横向安装在壳体2内,将壳体2分隔成两个上下结构的腔室。隔板3也可以竖向安装在壳体2内,将壳体2分隔成两个左右结构的腔室。同时,隔板3还可以倾斜设置在壳体 2内,将壳体2分割成左上和右下的结构,或右上和左下的结构。以上多种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中以隔板3 横向设置在壳体2内来进行示意性说明。
进一步地,第一腔室22的体积可以是大于第二腔室21的体积,第一腔室22的体积足够大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基站内大量的热空气尽可能多地与第一腔室22中的空气实现交换,从而通过导热体4的作用,快速导出热量。
进一步地,导热体4设置在壳体2内,并贯穿上述隔板3。在导热体4 与隔板3的连接处是密封的,第一腔室22内的空气不能够通过上述的导热体 4与隔板3的连接处而进入到第二腔室21。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具体的密封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设计需要,选择密封条、密封胶或其他密封方式。。应当说明的是,导热体4可以是垂直于隔板3设置,也可以是与隔板3呈一夹角倾斜设置。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以导热体4垂直于隔板3来进行示意性说明。隔板3将导热体4分成两个部分,即导热体下端部41和导热体上端部42。导热体下端部41置于第一腔室22内,导热体上端部42置于第二腔室21内,故在工作过程中,第一腔室22内的导热体下端部41将第一腔室22内的热量传导至第二腔室21内的导热体上端部42。
进一步地,导热体下端部41的表面积可以是大于导热体上端部42的表面积。当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吸收/散发热量的多少与导热体的表面积呈正比,导热体上端部42的表面积大于导热体下端部41的,故导热体上端部42可及时地将导热体下端部41传导的热量导出,防止热量堆积,从而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率。进一步地,导热体4的形状可以为两端部呈喇叭口型的长方形板。导热体下端部41的喇叭口型可增大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热量进入导热体下端部41的速度。导热体上端部42的喇叭口型可增大其散发热量的速度。整体来讲,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散热速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扇5和第二风扇6。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风扇5和第二风扇6的数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设计需要选定,例如第一风扇5和第二风扇6都可以为两个或者是三个等,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的选定第一风扇5和第二风扇6的数量都为一个来进行示意性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风扇5安装在第一腔室22内,并靠近移动通讯基站外墙1的开口7。当第一风扇5工作时,可将移动通讯基站外墙1内部的通讯设备工作时发出的热量吸入第一腔室22内。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风扇6安装在第二腔室21内,第二腔室 21具有透气口,第二风扇6将第二腔室21内的热量通过透气口排出壳体2 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导热体4可以为一个,可以是两个、三个或多个。多个导热体可增加导热面积,从而提高设备的散热效率。应当理解的是,导热体4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基站内设备产生热量的多少而定,产生的热量较多时,为了能够及时排除基站内的热量,故可通过增加多个导热体 4的方式来提高散热效率。多个导热体4可以是互相平行地或不平行地设置在壳体2内,并穿过隔板3。多个导热体4置于壳体2内,可增大导热体4 与热量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散热速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导热体4的材料可以为高熵合金,高熵合金具有导热性能强的特点,其导热率相比普通的铝合金要高数千倍,能够快速地将第一腔室22内的热量导入第二腔室2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风扇5和第二风扇6可以是温控风扇,可根据基站内温度的变化自动启停风扇以及调节风扇转速。当基站内温度介于-5℃至35℃,且基站外的温度小于基站内的温度,温差在4℃以上时,第一风扇5和第二风扇6启动。当基站内温度高于35℃时,或低于-5℃时,第一风扇5和第二风扇6停止工作,原空调系统工作。
进一步地,当第一风扇5和第二风扇6工作过程中,基站内温度升高时,风扇转速也随之增加;温度降低时,风扇转速也随之降低。这样既能够保证移动通讯基站内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25℃左右),又能够减少能源消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远程监控系统,用于远程监控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的工作状态。通过上述远程监控系统,维护人员可以方便地知晓散热装置的运行情况,而无需频繁地去往现场检查。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0)

1.一种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基站外墙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包括:
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基站外墙的开口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换气口以及第二换气口,所述第一换气口与所述基站外墙的所述开口连通;
隔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成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所述隔板用以隔绝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其中,所述第一换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换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
导热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贯穿所述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一腔室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二腔室;
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并靠近所述第一换气口,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将所述移动通讯基站内的空气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空气交换;
第二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并靠近所述第二换气口,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将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空气与所述基站外空气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包括导热体下端部和导热体上端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和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导热体上端部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导热体下端部的表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体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为螺旋翅片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的材料为高熵合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的数量为多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为温控风扇,可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自动启停所述风扇以及调节所述风扇转速。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垂直于所述隔板。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长方体型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远程监控系统,用于远程监控所述散热装置的工作状态。
CN201821247211.5U 2018-08-03 2018-08-03 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 Active CN208490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47211.5U CN208490104U (zh) 2018-08-03 2018-08-03 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47211.5U CN208490104U (zh) 2018-08-03 2018-08-03 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90104U true CN208490104U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48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47211.5U Active CN208490104U (zh) 2018-08-03 2018-08-03 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901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5644A (zh) * 2019-07-24 2019-12-06 广东德瑞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全包覆式高效型石墨烯散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5644A (zh) * 2019-07-24 2019-12-06 广东德瑞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全包覆式高效型石墨烯散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7439B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热电过冷装置的空调系统
CN104470335B (zh) 基于热管技术的数据中心节能冷却系统
CN107575976A (zh) 相对封闭空间的散热系统
CN102425831A (zh) 无动力分体式热管空调组合机组及制冷方法
CN102261706A (zh) 一种基于热管的自然冷源多温级蓄冷系统
CN208490104U (zh) 移动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
CN104976859B (zh) 电子冷热一体柜
CN104807350A (zh) 一种空调热交换器
CN106930491A (zh) 一种模块化相变蓄能装饰墙系统
CN102226548A (zh) 水暖-电热两用相变铜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
CN108955329A (zh) 一种速率可调的蓄冷装置
CN202727925U (zh) 一种用于车载融冰装置的自冷却循环系统
CN205537254U (zh) 换热装置及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半导体制冷冰箱
CN203100028U (zh) 蓄能型热电式空调器
CN102538535A (zh) 机房外气冷却节能装置与配置方法
CN202126000U (zh) 水暖-电热两用相变铜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
CN204693673U (zh) 半导体制冷模块及抽油烟机
CN203533879U (zh) 空气能热水器
CN110500683A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冷热双蓄型空调装置
CN202392923U (zh) 一种空调热水两用装置
CN205161006U (zh) 一种基于双冷却二级制冷的底部布置式整体机柜换热装置
CN205156111U (zh) X型电加热高压铸铝取暖器
CN209693341U (zh) 一种服务器加装热管换热器的数据中心复合冷却系统
CN106659082A (zh) 泵式自然冷却系统及具有泵式自然冷却系统的数据中心
CN208124516U (zh) 通过对流辐射及遮挡控制微环境的移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