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87103U - 接头组件 - Google Patents

接头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87103U
CN208487103U CN201821019519.4U CN201821019519U CN208487103U CN 208487103 U CN208487103 U CN 208487103U CN 201821019519 U CN201821019519 U CN 201821019519U CN 208487103 U CN208487103 U CN 208487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accommodating chamber
plug division
inserting groove
joi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1951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1951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87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87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871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头组件,所述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弹性元件,第一接头上设置有插接头;第二接头上设置有插接槽,插接头可旋转配合在插接槽内并通过旋转相对插接槽在卡接位置与非卡接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第三接头与第二接头可拆卸地连接;弹性元件设置在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之间,其中第二接头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三接头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弹性元件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弹性元件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且弹性元件的一端抵靠在插接头上,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二容纳腔的远离第一容纳腔的内壁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组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连接可靠。

Description

接头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头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接头设计较复杂,使用不便,不方便装配、维修,且连接处有时容易出现松动的问题,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头组件,所述接头组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连接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上设置有插接头;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头可旋转配合在所述插接槽内,所述插接头通过旋转相对所述插接槽在卡接位置与非卡接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第三接头,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可拆卸地连接;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三接头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接头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三接头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弹性元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插接头上,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组件,通过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弹性元件的相互配合,可使得接头使用方便、连接可靠,只需通过插接头的旋转操作即可完成接头的连接和断开,同时装配和维修十分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头组件,所述插接头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间隔开,且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宽度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宽度均不大于所述插接槽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插接部本体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从所述插接部本体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接头的轴线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头组件,所述插接槽为长圆形槽,且所述插接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接头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具有第一止挡配合面,所述插接槽的与所述第一容纳腔邻接的邻接面构造为第二止挡配合面,所述第一止挡配合面和所述第二止挡配合面止挡配合。
可选地,所述卡接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接头的端部设置有导向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头组件,所述第二接头的朝向所述第三接头的壳体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三接头的朝向所述第二接头的壳体内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头组件,所述第二接头的长度与所述插接槽的深度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深度之和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的深度与所述插接部本体的长度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头组件,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组件装配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插接头插入配合到插接槽之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插接头在插入配合到插接槽的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
接头组件100,第一接头1,插接头11,第一插接部111,第二插接部112,插接部本体113,卡接部114,第一止挡配合面1141,导向面1142,第二接头2,插接槽21,第二止挡配合面211,第一容纳腔22,第三接头3,第二容纳腔31,内壁311,弹性元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组件100。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组件100包括: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第三接头3和弹性元件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2所示,第一接头1上可以设置有插接头11,第二接头2上可以设置有插接槽21,插接头11可旋转配合在插接槽21内,且插接头11通过旋转相对插接槽21在卡接位置与非卡接位置(如图4中所示的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也就是说,在需要安装接头组件100时,将插接头11旋转至非卡接位置,并将插接头11插进插接槽21内,随后将插接头11旋转90°,使插接头11与插接槽21卡接配合,此时插接头11处于卡接位置,从而实现第一接头1与第二接头2的连接;在需要拆卸接头组件100时,旋转插接头11,使其由卡接位置旋转至非卡接位置,再将插接头11从插接槽21中取出,进而将第一接头1与第二接头2分离,操作方便,拆装和维修简单。
第三接头3与第二接头2可拆卸地连接,弹性元件4可设置在第二接头2和第三接头3之间,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二接头2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容纳腔22,第三接头3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31,第一容纳腔22和第二容纳腔31连通,弹性元件4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腔22内,弹性元件4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容纳腔31内,且弹性元件4的一端抵靠在插接头11上,弹性元件4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二容纳腔31的朝向第一容纳腔22的内壁311上(如图2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在插接头11旋转配合在插接槽21内时,插接头11可对弹性元件4施加压力,并使弹性元件4抵靠在第二容纳腔31的朝向第一容纳腔22的内壁311上,从而利用弹性元件4的弹性复位力使插接头11与插接槽21紧密配合,进而保证接头(如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第三接头3)之间的连接牢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组件100,通过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第三接头3和弹性元件4的相互配合,可使得接头使用方便、连接可靠,只需通过插接头11的旋转操作即可完成接头的连接和断开,同时装配和维修十分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插接头11可以包括:第一插接部111和第二插接部112,第一插接部111和第二插接部112间隔开,且第一插接部111的宽度和第二插接部112的宽度均不大于插接槽21的宽度,即第一插接部111的宽度和第二插接部112的宽度可以小于插接槽21的宽度,也可以与插接槽21的宽度相同,由此,在将插接头11插入到插接槽21的过程中,可以顺利通过插接槽21,从而避免在插接头11插入插接槽21的过程中,插接槽21对插接头11造成损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插接部111和第二插接部112的宽度指的是卡接部114的两个平的侧面之间的距离,插接槽21的宽度指的是插接槽21的两个平的相对的侧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插接部111和第二插接部112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包括:插接部本体113和卡接部114,卡接部114位于插接部本体113的朝向第二接头2的端部(即自由端),并从该端部向远离第一接头1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即卡接部114相对插接部本体113向外侧突出,这样,在插接头11插入到插接槽21中后,卡接部114可与插接槽21的远离第一接头1的端面配合,从而将第一接头1与第二接头2连接起来,且连接可靠,拆卸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插接槽21可以为长圆形槽,且插接槽21的深度小于第二接头2的长度,即第二接头2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并非均设置有插接槽21,插接槽21的深度仅为第二接头2长度的一部分,例如,插接槽21的深度可以为第二接头2长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地,插接槽21的深度与插接部本体113的长度相同,也就是说,在插接部插进插接槽21后,插接部本体113容纳在插接槽21内,卡接部114刚好伸出插接槽21并与插接槽21的远离第一接头1的端面配合,由此实现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的连接,且插接部刚好容纳在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形成的封闭空间内,从而有效保护了插接部,避免了灰尘等杂物的进入。
同时,第二接头2的另一部分构造为第二容纳腔31,即第二接头2的长度与插接槽21的深度和第一容纳腔22的深度之和相同,这样,既保证了第二接头2的强度,又给弹性元件4提供了放置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卡接部114可以具有第一止挡配合面1141,插接槽21的与第一容纳腔22邻接的邻接面构造为第二止挡配合面211,在将插接头11旋转配合在插接槽21内时,第一止挡配合面1141可以和第二止挡配合面211止挡配合,由此实现了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的连接,且二者不易发生脱落和松动。
可选地,如图2所述,卡接部114的朝向第二接头2的端部可以设置有导向面1142,即导向面1142和第一止挡配合面1141在卡接部114上构成相对的两个侧面,且导向面1142可以为弧面,由此,如图3所示,在导向面1142和第一止挡配合面1141之间形成与插接槽21弧形的侧周面随形的弧面,便于插接部与插接槽21的插接配合。
同时,如图3所示,第一止挡配合面1141可以为平面,由此,第一止挡配合面1141和第二止挡配合面211的贴合紧密,插接部不易从第二止挡配合面211上滑落,从而从保证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的可靠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接头2的朝向第三接头3的壳体外周面上可以设置有外螺纹(图中未示出),第三接头3的朝向第二接头2的壳体内周面上可以设置有内螺纹(图中未示出),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由此,第二接头2和第三接头3可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螺纹连接方式实现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固定牢靠,且可将弹性元件4封闭在第一容纳腔22和第二容纳腔31形成的封闭空间内,防止灰尘等杂物的进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弹性元件4可以为弹簧,由此,在实现弹性元件4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可使接头组件100的生产成本降低。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组件100,通过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第三接头3和弹性元件4的相互配合,可使得接头使用方便、连接可靠,只需通过插接头11的旋转操作即可完成接头的连接和断开,同时装配和维修十分简单。
同时,接头之间(如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之间、第二接头2和第三接头3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可对插接部和弹性元件4进行保护,从而防止灰尘杂物等对插接部和弹性元件4造成损坏,有利于提高接头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上设置有插接头;
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头可旋转配合在所述插接槽内,所述插接头通过旋转相对所述插接槽在卡接位置与非卡接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第三接头,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可拆卸地连接;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三接头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接头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三接头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弹性元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插接头上,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间隔开,且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宽度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宽度均不大于所述插接槽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插接部本体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从所述插接部本体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接头的轴线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为长圆形槽,且所述插接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接头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具有第一止挡配合面,所述插接槽的与所述第一容纳腔邻接的邻接面构造为第二止挡配合面,所述第一止挡配合面和所述第二止挡配合面止挡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接头的端部设置有导向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的朝向所述第三接头的壳体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三接头的朝向所述第二接头的壳体内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的长度与所述插接槽的深度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深度之和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的深度与所述插接部本体的长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CN201821019519.4U 2018-06-28 2018-06-28 接头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87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19519.4U CN208487103U (zh) 2018-06-28 2018-06-28 接头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19519.4U CN208487103U (zh) 2018-06-28 2018-06-28 接头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87103U true CN208487103U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49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1951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87103U (zh) 2018-06-28 2018-06-28 接头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871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0337A (zh) * 2022-09-03 2022-12-09 嘉善永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连接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0337A (zh) * 2022-09-03 2022-12-09 嘉善永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连接件
CN115450337B (zh) * 2022-09-03 2024-03-29 嘉善永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连接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59093U (zh) 一种快速连接分离连接器
US20100120278A1 (en) Multi-angular power adapter
CN208487103U (zh) 接头组件
CN104606895A (zh) 一种娱乐机器人卡扣连接件
CN104885340B (zh) 泵机组
CN209839395U (zh) 连接管防拆机构、连接管组件及空调器
DE502004007665D1 (de) Lösbare steckverbindung für hochdruckleitungen
CN205752835U (zh) 一种带有旋转开关的墙壁插座
CN204376034U (zh) 一种铜管插头及花篮螺栓插座以及组合插头
CN102882064A (zh) 一种自锁式电连接器
CN106025730A (zh) 一种带有旋转开关的墙壁插座及其制造方法
CN202872073U (zh) 公头连接器
CN106763059A (zh) 连接结构和冰箱
CN217215358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5488819U (zh) 一种带锁定装置的插头插座
CN204118338U (zh) 铜管插头及花篮螺栓插座以及组合插头
CN208874009U (zh) 一种快速布展双联插座
CN205565064U (zh) 组合排插单元的电连接结构
CN208508156U (zh) 具防呆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其插头与插座
CN209569907U (zh) 一种热水器显示面板安装结构
CN208316233U (zh) 组合式主线盒
CN207394782U (zh) 一种新型灯头连接结构
CN210356033U (zh) 积木
CN208849163U (zh) 一种音箱插头及插座的连接装置
CN218828175U (zh) 连接器及其母端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