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86683U - 安全锁及收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锁及收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86683U
CN208486683U CN201820826442.5U CN201820826442U CN208486683U CN 208486683 U CN208486683 U CN 208486683U CN 201820826442 U CN201820826442 U CN 201820826442U CN 208486683 U CN208486683 U CN 208486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art
actuator
component
safety lock
contro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264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珑
郑宇�
孔洪强
阴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 Qijie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xypro Industrial Product Sche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xypro Industrial Product Sche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xypro Industrial Product Sche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264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86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86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86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锁及收纳装置。安全锁包括卡持件、固定座及控制板,固定座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内的驱动件和活动件,卡持件穿设在外壳的开口内,在驱动件的作用下,活动件能相对于外壳移动,以插入或退出卡持件上的卡槽。驱动件与控制板电连接,控制板用于接收解锁指令,并控制驱动件,使驱动件驱动活动件退出卡槽,从而解除卡持件与固定座的固定,进而实现安全锁的解锁。这样,用户就能够避免使用钥匙,十分方便。将该安全锁应用在收纳装置上,不仅能使得收纳装置的开合变得更为方便,还能加强对收纳装置所收纳物品的保护。

Description

安全锁及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锁及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程生活中,锁具通常安装在可启闭的器物上,用于解锁或关闭器物。随着人们对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个人隐私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锁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锁具主要包括钥匙及锁具主体,利用钥匙来打开或封闭锁具主体,以实现解锁或关闭安装有锁具主体的器物。由于钥匙体积较小,很容易丢失,所以,很不便于人们保管钥匙。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锁具的钥匙易丢失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锁及收纳装置。
一种安全锁,包括:
卡持件,设有卡槽;
固定座,包括外壳、驱动件及活动件,所述外壳设有空腔及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活动件均容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开口供所述卡持件穿设,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移动,以插入或退出所述卡槽;以及
控制板,容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控制板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接收解锁指令,并控制所述驱动件,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活动件退出所述卡槽。
上述的安全锁,控制板在接收到解锁指令后,会控制驱动件,使得驱动件驱动活动件退出卡槽,从而解除卡持件与固定座的固定,进而实现安全锁的解锁。这样,用户就能够避免使用钥匙,十分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指纹模组,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指纹模组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指纹模组的识别结果控制所述驱动件,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活动件退出所述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集成在所述控制板上,所述无线模块用于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无线模块接收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解锁指令控制所述驱动件,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活动件退出所述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还包括容置于所述空腔内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将所述驱动件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活动件的直线运动;
所述传动机构为摆锤,所述驱动件包括转轴,所述摆锤与所述转轴连接,且随所述转轴旋转,
所述摆锤具有第一接触点及第二接触点,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点位于所述摆锤的周向侧面上,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接触点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当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插入所述卡槽中,当所述第二接触点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卡持件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还包括容置于所述空腔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弹性件的轴向与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相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还包括容置于所述空腔内的限位件,所述活动件上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并穿设于所述条形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持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接部及连接部,所述开口供所述插接部穿设,所述卡槽开设在所述插接部上,所述插接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正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容置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安全锁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固定孔,所述充电接口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一种收纳装置,包括:
收纳本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能改变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的位置;以及
上述的任一种安全锁,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其中一个连接,所述卡持件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另一个连接。
上述的收纳装置,通过设置自动开锁的安全锁,不仅使得收纳装置的开合变得更为方便,还加强了对收纳装置中所收纳物体的保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顶针,所述弹性顶针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其中一个连接,所述安全锁解锁后,所述弹性顶针会顶开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另一个。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安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安全锁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安全锁中识别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安全锁处于锁定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安全锁处于解锁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安全锁的转轴与摆锤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安全锁的卡持件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及图3,一实施例的安全锁10主要应用于首饰盒、手表盒、行李箱、保险箱、抽屉、柜子等收纳装置上。
具体地,安全锁10包括卡持件100、固定座200及识别机构300,其中,卡持件100与固定座200可拆卸连接,识别机构300根据用户的操作,来实现卡持件100与固定座200的固定与分离。当安全锁10处于锁定状态时,卡持件100与固定座200固定,当安全锁10处于解锁状态时,卡持件100与固定座200分离。
请一并结合图2及图7,卡持件100设有卡槽110,固定座200包括外壳210、驱动件220及活动件230,外壳210设有空腔212及与空腔212连通的开口214,驱动件220与活动件230均容置于空腔212内,开口214供卡持件100穿设。在驱动件220的作用下,活动件230相对于外壳210移动,以插入或退出卡槽110。当活动件230插入卡槽110中时,卡持件100与固定座200固定,安全锁10处于锁定状态,当活动件230退出卡槽110后,卡持件100能从开口214中拔出,以与固定座200分离,安全锁10从而被解锁。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卡槽设置在活动件230上,在卡持件100上设置插入卡槽内的卡勾。
如图2至图4所示,识别机构300包括指纹模组310及控制板320,外壳210上设有与空腔212连通的安装孔216,指纹模组310穿设于安装孔216,控制板320容置于空腔212内,且与指纹模组310和驱动件220均电连接,控制板320根据指纹模组310的识别结果控制驱动件220,使驱动件220驱动活动件230退出卡槽110,以完成解锁动作。
指纹模组310为光学指纹模组、电容指纹模组或射频指纹模组,具有采集和识别功能。指纹模组310需要先采集用户的指纹,并将采集后的指纹进行存储,待需要解锁安全锁10时,将手指按压在指纹模组310上,指纹模组310会对该手指的指纹进行识别,若识别出的指纹与采集的指纹一致时,控制板320便会对驱动件220发出解锁指令,使得驱动件220驱动活动件230移动。若识别出的指纹与采集的指纹不一致时,驱动件220将不会有任何动作。
可以理解的是,识别机构300可以设置一些防盗模式,例如,识别机构300还包括蜂鸣器,在识别出的指纹与采集的指纹不一致时,控制板320会控制蜂鸣器发出提示音;或者,在识别出的指纹连续多次与采集的指纹不一致时,控制板320控制指纹模组310停止工作等等。
本实施例的安全锁10通过指纹识别的方式实现解锁,操作方便简单,再加上指纹的唯一性,指纹识别的方式还能提高安全锁10的安全性能。
除了指纹解锁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用声控识别模组、虹膜识别模组或是密码认证模组替代指纹模组310。
一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远程控制安全锁10,实现远程解锁。具体地,识别机构300在控制板320上集成无线模块330,无线模块330用于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20通信连接,比如蓝牙连接,用户通过操作移动终端20,可以向无线模块330传输解锁指令,控制板320便能根据无线模块330接收的解锁指令控制驱动件220,使驱动件220驱动活动件230退出卡槽110,完成解锁动作。在该实施例中,指纹模组310可以省略,当然,安全锁10也可以既包含指纹模组310,又包含无线模块330,也即,安全锁10集指纹解锁和远程解锁功能于一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座200还包括容置于空腔212内的传动机构240,传动机构240能将驱动件22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动件230的直线运动。
具体地,请参考图4至图6,传动机构240为摆锤,驱动件220为电机,包括转轴222,摆锤与转轴222连接,且能随转轴222旋转。
摆锤具有第一接触点242及第二接触点244,第一接触点242与第二接触点244位于摆锤的周向侧面上。第一接触点242与转轴22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接触点244与转轴22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当第一接触点242与活动件230抵接时,活动件230插入卡槽110中,当第二接触点244与活动件230抵接时,活动件230与卡持件100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摆锤、转轴222及活动件230构成一个凸轮机构,摆锤随着转轴222旋转的过程中,活动件230会靠近或远离卡持件100。以图4所示为观察视角,在摆锤由第一接触点242与活动件230抵接旋转至第二接触点244与活动件230抵接的过程中,活动件230沿远离卡持件100的方向移动,也即,活动件230朝下移动。在摆锤由第二接触点244与活动件230抵接旋转至第一接触点242与活动件230抵接的过程中,活动件230朝向卡持件100移动,也即,活动件230朝上移动。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摆锤的截面呈半圆形,第一接触点242为摆锤上距离转轴222的轴线最小的点,第二接触点244为摆锤上距离转轴222的轴线最大的点。在摆锤由第一接触点242与活动件230抵接旋转至第二接触点244与活动件230抵接的过程中,摆锤旋转了180°。
安全锁10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接触点242与活动件230抵接。在接收到解锁指令后,控制板320便会控制驱动件220工作,驱动件220会先旋转180°,使得第二接触点244与活动件230抵接,此时,活动件230是与卡持件100分离的,安全锁10处于解锁状态。用户拔出卡持件100后,驱动件220会再次旋转180°,重新使得第一接触点242与活动件230抵接。
固定座200还包括容置于空腔212内的弹性件250,弹性件250的一端与活动件230连接,另一端与外壳210的内壁连接,弹性件250的轴向与活动件230的移动方向相一致。
当第二接触点244与活动件230抵接时,弹性件250被压缩,在摆锤由第二接触点244与活动件230抵接旋转至第一接触点242与活动件230抵接的过程中,在弹性件250的回复力下,活动件230会始终保持与摆锤的抵接,且活动件230会被推向卡持件100。
卡持件100被拔出后,若用户需要再次锁定安全锁10,则直接将卡持件100从开口214处插入外壳210内,卡持件100插入外壳210的过程中,会与活动件230抵接,并将活动件230推向远离卡持件100的方向移动。并且,在该过程中,活动件230会与摆锤分离,且与摆锤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弹性件250被压缩的也越来越短,直至活动件230对准卡槽110时,弹性件250的回复力会将活动件230直接推入卡槽110中,活动件230重新与第一接触点242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机构240还可以为齿轮与齿条的组合,齿轮与驱动件220的转轴222同轴连接,齿条与活动件230连接。驱动件220通过齿轮齿条的传动作用,实现活动件230的直线往复运动。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220还可以为液压缸或是气压缸,驱动件220直接带动活动件230做直线往复运动,从而传动机构240以及弹性件250均可以省略。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座200还包括容置于空腔212内的限位件260,活动件230上设有条形孔234,条形孔234沿活动件230的移动方向延伸,限位件260与外壳210的内壁连接,并穿设于条形孔234。
如图2及图4所示,安全锁10还包括电池400,电池400容置于空腔212内,并与控制板320电连接,电池400通过控制板320向指纹模组310和驱动件220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400为可充电电池,安全锁10还包括充电接口500,外壳210上还设有与空腔212连通的固定孔218,充电接口500穿设于固定孔218,并与控制板320电连接。充电接口500可以外接电源,向电池400充电。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400可以省略,直接通过充电接口500外接电源向控制板320供电,以实现识别机构300和驱动件220的正常工作。
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收纳装置,该收纳装置包括收纳本体及安装在收纳本体上的安全锁10,收纳本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两者间的相对位置能够改变,例如,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转动连接,两者之间能实现翻转式开合,或者,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套接,两者之间能实现抽拉式开合等等。安全锁10的固定座200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其中一个连接,卡持件100则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另一个连接。
该收纳装置通过配备自动解锁的安全锁10,不仅使得收纳装置的开合变得更为方便,还加强了对收纳装置中所收纳物品的保护。
进一步,为提高用户体验,收纳装置还可以设置弹性顶针,弹性顶针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其中一个连接,在安全锁10解锁后,弹性顶针会顶开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另一个,以更方便用户打开收纳装置。
通常,弹性顶针与固定座200布置在同一个构件上,假设弹性顶针与固定座200均设置在第一构件上,卡持件200设置在第二构件上。对于翻转式开合的收纳装置来说,安全锁10解锁后,弹性顶针会自动弹开第二构件,使得第二构件与第一构件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从而更方便用户翻转第二构件。对于抽拉式开合的收纳装置来说,安全锁10解锁后,弹性顶针会自动弹开第二构件,使得第二构件的部分结构伸出于第一构件,从而更方便用户拉出第二构件。
值得一提的是,为避免自动解锁失效而无法打开收纳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7所示,卡持件1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接部120及连接部130,开口214供插接部120穿设,卡槽110开设在插接部120上,插接部120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22,连接部130上设有第二连接孔132,第一连接孔122正对于第二连接孔132。插接部120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连接部130连接,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22和第二连接孔132。
卡持件100通过连接部130与收纳本体连接,所以,在自动解锁失效后,用户可以借助工具拧下紧固件,将插接部120与连接部130拆开,从而用户可以手动操作与连接部130连接的构件,打开收纳本体。
当然,将安全锁10安装在收纳本体上后,可以通过盖板或金属片等具有遮挡作用的物体挡住插接部120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22的部位,以防收纳装置被恶意打开。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安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持件,设有卡槽;
固定座,包括外壳、驱动件及活动件,所述外壳设有空腔及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活动件均容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开口供所述卡持件穿设,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移动,以插入或退出所述卡槽;以及
控制板,容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控制板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接收解锁指令,并控制所述驱动件,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活动件退出所述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纹模组,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指纹模组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指纹模组的识别结果控制所述驱动件,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活动件退出所述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集成在所述控制板上,所述无线模块用于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无线模块接收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解锁指令控制所述驱动件,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活动件退出所述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还包括容置于所述空腔内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将所述驱动件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活动件的直线运动;
所述传动机构为摆锤,所述驱动件包括转轴,所述摆锤与所述转轴连接,且随所述转轴旋转,
所述摆锤具有第一接触点及第二接触点,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点位于所述摆锤的周向侧面上,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接触点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当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插入所述卡槽中,当所述第二接触点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卡持件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还包括容置于所述空腔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弹性件的轴向与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还包括容置于所述空腔内的限位件,所述活动件上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并穿设于所述条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接部及连接部,所述开口供所述插接部穿设,所述卡槽开设在所述插接部上,所述插接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正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容置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安全锁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固定孔,所述充电接口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9.一种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纳本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能改变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的位置;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安全锁,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其中一个连接,所述卡持件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另一个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顶针,所述弹性顶针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其中一个连接,所述安全锁解锁后,所述弹性顶针会顶开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另一个。
CN201820826442.5U 2018-05-30 2018-05-30 安全锁及收纳装置 Active CN208486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6442.5U CN208486683U (zh) 2018-05-30 2018-05-30 安全锁及收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6442.5U CN208486683U (zh) 2018-05-30 2018-05-30 安全锁及收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86683U true CN208486683U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50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26442.5U Active CN208486683U (zh) 2018-05-30 2018-05-30 安全锁及收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866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6488A (zh) * 2018-05-30 2018-11-06 深圳指尖儿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锁及收纳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6488A (zh) * 2018-05-30 2018-11-06 深圳指尖儿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锁及收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85779A1 (en) Tool box locking mechanisims for remote activation
US20160110938A1 (en) Backup Key for Multiple Backup Key Integration into a Mobile Device Case
CN208486683U (zh) 安全锁及收纳装置
CN108590375A (zh) 一种手/自动锁芯结构及手/自动箱包锁和安全箱包
CN209626276U (zh) 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8183555A (ja) Usbポート付きのスーツケース錠
CN108457534A (zh) 一种自动锁及安全箱包
CN210442885U (zh) 一种移动电源取还装置及移动电源租赁系统
CN108756488A (zh) 安全锁及收纳装置
CN110778220A (zh) 快递盒的智能锁及其快递盒
WO2016192000A1 (zh) 一种智能箱包锁及其智能控制系统
CN210622517U (zh) 自供电智能锁
CN209218136U (zh) 一种能够改善员工交际的活动匹配终端
CN210888442U (zh) 箱锁
CN209637415U (zh) 一种自发电门锁装置及相应的自发电门锁系统
CN208168570U (zh) 一种锁结构
CN210032926U (zh) 翻盖式智能锁
CN108457532B (zh) 一种锁结构
CN207609287U (zh) 一种智能箱包锁
CN206346588U (zh) 家具复合锁
CN106741401B (zh) 车辆的操控组件及具有其的平衡车
CN111155850A (zh) 一种多开锁方式的挂锁
CN215830218U (zh) 智能识别门锁
CN215416811U (zh) 自动售卖机
CN218581368U (zh) 一种智能电子柜门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02

Address after: 518000 Haiyue Pavilion Building A 603, Zhongxin Haiwen Garden, Xuehai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ong Qijie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Qianhai Road 3101 Xinghai City Group 2 6 5B

Co-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AXYPRO INDUSTRIAL PRODUCT SCHEM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 L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