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9686U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79686U
CN208479686U CN201820827525.6U CN201820827525U CN208479686U CN 208479686 U CN208479686 U CN 208479686U CN 201820827525 U CN201820827525 U CN 201820827525U CN 208479686 U CN208479686 U CN 208479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layer
cover plate
euphotic cover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275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275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796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79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796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所公开的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100)和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200),所述显示模组(100)包括透光盖板(110),所述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200)包括传感器和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的电容检测驱动部(220),所述传感器为布设在所述透光盖板(110)内侧表面上的ITO走线层(210)。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的移动终端中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存在容易发生误操作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用户需求的提升,移动终端的性能持续在优化。通话功能是移动终端的基本功能。在通话的过程中,移动终端通常处于靠近用户耳朵的位置,此种情况下,用户很少观察移动终端的屏幕,为了节省用电,移动终端的屏幕需要处于灭屏状态。基于此,移动终端通常布设有接近检测设备,当移动终端靠近用户的耳朵时,接近检测设备的传感器会感应进而使得移动终端控制其屏幕处于不亮状态。当移动终端远离用户的耳朵时,移动终端的屏幕恢复亮屏状态,进而方便用户进行后续操作。
传统的移动终端通常采用红外器件作为接近检测设备,这需要在移动终端上开设光学孔,进而会占据较大的边框面积,而对于一些边框空间较小或没有边框的移动终端(例如全面屏)则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布设光学孔,此种情况下,移动终端上配置有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以屏幕靠近用户的耳朵导致的电容变化作为触发信号,进而使得移动终端控制屏幕的显示状态。随着大屏幕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移动终端的边框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
为了确保接近检测功能,同时又能较好地适应大屏幕移动终端,目前的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以移动终端的天线作为其传感器,天线为金属件,能够较好地作为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感应极板。此种情况下,天线发挥着双重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天线作为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传感器存在误触发场景较多的问题。这是因为,天线通常布设在移动终端的表面,当天线上残留有液体时,较容易与天线接地端接通,进而会影响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感应精度,最终影响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检测功能。具体表现在,由于天线上残存汗液或带水分的化妆品导致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感应的电容变化较小,当移动终端远离用户的耳朵时,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会误认为移动终端仍然在用户的耳朵附近,此时移动终端即便远离用户的耳朵,但是仍然不亮屏。
例如,在用户通话的过程中,手或耳朵上的汗液会残留在天线的表面,进而导致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电容变化较小,也就不会根据预设的电容变化幅度产生的信号来指示移动终端来控制显示屏进行亮屏。由此可知,目前的移动终端的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存在容易发生误操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目前的移动终端中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存在容易发生误操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和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所述显示模组包括透光盖板,所述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包括传感器和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的电容检测驱动部,所述传感器为布设在所述透光盖板内侧表面上的ITO走线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移动终端中,摈弃了传统采用天线作为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传感器的方式,通过在透光盖板的内侧表面布设一层ITO走线层来代替天线作为传感器,进而实现与电容检测驱动部的电连接,由于ITO走线层能够布设在透光盖板的内侧表面上,因此使得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传感器不受液体(例如汗液)的干扰,也就不会存在由于此干扰带来的误操作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再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模组、110-透光盖板、111-显示区域、112-非显示区域、120-显示屏、121-保护层、121a-容纳槽、122-显示层、123-触摸层、124-偏光片、125-第二胶层、130-第一胶层、200-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210-ITO走线层、220-电容检测驱动部、230-FPC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所公开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显示模组100和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200。
显示模组100为移动终端的显示组件,显示模组100包括透光盖板110和显示屏120,透光盖板110为外围防护部件,透光盖板110覆盖在显示屏120上,进而起到保护的作用。透光盖板110通常为玻璃盖板,当然,透光盖板110还可以采用其他透光材料制成,不局限于玻璃。
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200为接近检测部件,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200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背景技术所述,也为公知技术,在此则不再赘述。
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200包括传感器和与传感器连接的电容检测驱动部220,电容检测驱动部220通常包括信号调制模块、模拟前端和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即模数转换器)转换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会在传感器上调制一定频率的PWM(Pulse 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来对传感器进行充电和放电,从而检测外部电容变化。模拟前端会将感应到的电容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并对其进行放大后输送给ADC转换模块。ADC转换模块将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发送给移动终端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移动终端的CPU会根据处理结果控制是否需要亮屏或灭屏。传感器可以认为是构成电容的一个极板。
传感器为布设在透光盖板110的内侧表面上的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走线层210,ITO走线层210为导电层,充当传感器的功能。ITO走线层210布设在透光盖板110的内侧表面上,不容易受到液体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中,摈弃了传统采用天线作为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200的传感器的方式,通过在透光盖板110的内侧表面布设一层ITO走线层210取代天线作为传感器,进而实现与电容检测驱动部220的电连接。由于ITO走线层210能够布设在透光盖板110的内侧表面上,因此使得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的传感器不受外接液体(例如汗液)的干扰,也就不会存在由于此干扰带来的误操作问题。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ITO走线层210可以通过溅射、蒸发、印刷等方式成型于透光盖板110上。优选的方案中,ITO走线层210为印刷在透光盖板110的内侧表面上的印刷走线层。采用印刷的方式形成的印刷走线层能够更加方便ITO走线层210的布设。
ITO走线层210具有透光性,不会影响透光盖板110发挥其本有的功能。透光盖板110包括显示区域111和非显示区域112。非显示区域112通常围绕显示区域111布置。需要说明的是,透光盖板110的显示区域111指的是透光盖板110上能够看到显示模组100显示内容的区域,透光盖板110的其它看不到显示模组100显示内容的区域称为非显示区域112。为了不影响用户对显示区域111的操控,本实用新型中,ITO走线层210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域112的内侧表面上。
由于透光盖板110的非显示区域112通常与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屏120的走线区域相对布置,为了线路的集中布设及连接,优选的方案中,ITO走线层210布设在透光盖板110的非显示区域112的内侧表面上。具体的,ITO走线层210可以布设在非显示区域112上靠近受话器的区域。
优选的方案中,ITO走线层210可以布设在显示区域111上,如图4所示,由于ITO走线层210为透明层,不会影响显示区域111的显示。该优选方案特别适用于全面屏移动终端。当然,ITO走线层210既可以布设在显示区域111,也可以布设在非显示区域112。
ITO走线层210与电容检测驱动部220可以通过柔性线缆实现连接,柔性线缆能够实现ITO走线层210与电容检测驱动部220的电连接,同时由于具备较好的变形性能,柔性线缆能够较好地适应移动终端内部较为局促的布线环境。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ITO走线层210与电容检测驱动部220可以通过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线230电连接。
移动终端的显示屏120的种类可以有多种,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屏120可以包括保护层121、显示层122和偏光片124。其中,保护层121、显示层122和偏光片124依次叠置,进而形成多层结构。具体的,偏光片124可以通过第一胶层130与透光盖板110粘接,透光盖板110位于偏光片124背离显示层122的一侧。第一胶层130通常为光学胶层。
保护层121能够起到防护整个显示屏120的作用,保护层121通常与移动终端的壳体上用于安装显示屏120的安装槽的槽底接触,能够起到减震、稳定安装等作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层121可以为泡棉层。
目前较多的移动终端的屏幕具备触控功能,基于此,优选的方案中,显示屏120还可以包括触摸层123,触摸层123设置在显示层122与偏光片124之间。具体的,触摸层123可以通过第二胶层125与显示层122粘接固定。同理,第二胶层125通常为光学胶层。此种情况下,透光盖板110位于偏光片124背离触摸层123的一侧。
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ITO走线层210与电容检测驱动部220之间的接线距离越小,越有利于提高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200的检测精度,避免两者之间间隔的部件过多带来的干扰。基于此,优选的方案中,电容检测驱动部220可以与保护层121相连。显示屏120厚度较小,能够减小ITO走线层210与电容检测驱动部220之间的接线长度。
如图2所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容检测驱动部220安装在保护层121上背离透光盖板110的表面上。此种情况下,电容检测驱动部220与保护层121为叠置状态,这会导致整个显示屏120的厚度增大。为了进一步减小显示屏120的厚度,同时又不影响保护层121对显示屏120上其它层状结构的防护,请参考图3,优选的方案中,保护层121上背离显示层122的一侧表面可以开设有容纳槽121a,电容检测驱动部220可以安装在容纳槽121a中。上述嵌套的安装方式还有利于减小电容检测驱动部220与ITO走线层210之间的距离,进而能提高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200的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移动终端的具体种类。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100)和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200),所述显示模组(100)包括透光盖板(110),所述电容式接近检测设备(200)包括传感器和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的电容检测驱动部(220),所述传感器为布设在所述透光盖板(110)内侧表面上的ITO走线层(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ITO走线层(210)为印刷在所述透光盖板(110)的内侧表面上的印刷走线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显示屏(120),所述透光盖板(110)覆盖在所述显示屏(120)上,所述电容检测驱动部(22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上背离所述透光盖板(11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ITO走线层(210)与所述电容检测驱动部(220)通过FPC线(230)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120)包括依次叠置的保护层(121)、显示层(122)、触摸层(123)和偏光片(124),所述偏光片(124)与所述透光盖板(110)通过第一胶层(130)粘接,所述透光盖板(110)位于所述偏光片(124)背离所述触摸层(123)的一侧,所述电容检测驱动部(220)与所述保护层(12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21)为泡棉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21)上背离所述显示层(12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容纳槽(121a),所述电容检测驱动部(220)安装在所述容纳槽(121a)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盖板(110)包括显示区域(111)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111)设置的非显示区域(112),所述ITO走线层(210)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111)或/和所述非显示区域(1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CN201820827525.6U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移动终端 Active CN208479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7525.6U CN208479686U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7525.6U CN208479686U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79686U true CN208479686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19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27525.6U Active CN208479686U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796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8990A (zh) * 2020-03-30 2020-07-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8990A (zh) * 2020-03-30 2020-07-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27343B2 (ja) タッチ入力装置
CN203588596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太阳能电池环境光传感器
WO2012015284A2 (en) Touch panel
CN201440650U (zh) 触摸式控制装置
EP2267791A2 (en)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with parasitic capacitance prevention structure
KR20190093236A (ko) 표시 장치
JP2016062595A (ja) スマートフォン
CN104881193A (zh) 触控显示装置、压力触控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TWI630537B (zh) 具有壓力感測的觸控顯示系統
CN109388278A (zh) 电子设备
CN201927012U (zh) 带芯片单片式电容触摸屏
US2016016207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 control circuit powered by dedicated power source
WO2017023108A1 (ko) 터치 검출기, 터치 검출 칩 및 터치 입력 장치
CN108008861B (zh) 用于显示组件的阵列基板、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479686U (zh) 一种移动终端
WO2014054878A2 (ko) 간섭 없이 감도가 향상되는 단일 적층 구조를 갖는 터치스크린 패널
US20130176238A1 (en) Touch panel
CN106325626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压力触控单元
CN204695286U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压力触控单元
CN106293181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压力触控单元
US20140168535A1 (en) Touch panel
WO2019089285A1 (en) Stylus transmitter
CN106293281A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压力触控单元
CN205959178U (zh) 一种复合触控按键
CN103197789B (zh) 触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