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9522U - 一种光伏支架横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支架横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79522U
CN208479522U CN201821162217.2U CN201821162217U CN208479522U CN 208479522 U CN208479522 U CN 208479522U CN 201821162217 U CN201821162217 U CN 201821162217U CN 208479522 U CN208479522 U CN 208479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beam
guide groove
cavity
crossbeam cavity
photovoltaic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22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河生
赖冬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Qich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Qich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Qich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Qich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622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79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79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79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横梁,涉及光伏支架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横梁腔体,所述横梁腔体顶部设置有导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腔体的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两端向上折弯形成勾槽,所述勾槽的内部折弯处设置有第一倒角,所述勾槽的边框厚度大小大于底板以及横梁腔体的边框厚度大小,所述导槽的槽口上向内设置有倒勾,所述倒勾凸出于横梁腔体的顶部设置,所述倒勾与导槽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倒角,且所述倒勾的厚度厚于横梁腔体的边框厚度,所述横梁腔体的内部拐角处设置有用于加厚拐角处厚度的第一斜面。通过加大横梁腔体拐角处的厚度,提高其受力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支架横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支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光伏支架横梁。
背景技术
光伏支架,即指光伏电池板用支架。为了使整个光伏发电系统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结合建设地点的地理、气候及太阳能资源条件,将光伏组件以一定的朝向,排列方式及间距固定住的支撑结构,通常为钢结构和铝合金结构,或者两者混合。而光伏支架是由各部件(即各种型材)组成,如基座、挂座、轨道、部件连接件等。光伏板在安装时候需要使用到导轨,可以很好的对光伏板起到固定支撑作用。
现有的光伏支架横梁包括横梁腔体、设置于横梁腔体顶部的导槽以及设置于导槽上的倒勾,整体结构简单,且为了轻便将其内部设置有中空。安装时通过使用压块将光伏板限位在横梁与压块之间,并利用螺栓穿过压块后,与导槽内的螺母螺纹连接,使螺母抵触于倒勾上,从而实现安装。但是在安装的过程中,光伏支架需要承受较大的力,由于内部中空设置,受力时在各个拐角处需要承担较大的力,可能由于应力集中导致光伏支架横梁断裂,结构强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支架横梁,具有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支架横梁,包括横梁腔体,所述横梁腔体顶部设置有导槽,所述横梁腔体的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两端向上折弯形成勾槽,所述勾槽的内部折弯处设置有第一倒角,所述勾槽的边框厚度大小大于底板以及横梁腔体的边框厚度大小,所述导槽的槽口两侧向相对的方向上设置有倒勾,所述倒勾凸出于横梁腔体的顶部设置,所述倒勾与导槽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倒角,且所述倒勾的厚度厚于横梁腔体的边框厚度,所述横梁腔体的内部多个拐角处均设置有用于加厚拐角处厚度的斜面。
如此设置,通过由底板的两端向上折弯形成勾槽,使得勾槽的框架与底板以及横梁腔体一体成型,从而共同受力分力,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在利用连接件勾接于勾槽内受压时,勾槽处承担主要的力,通过设置的第一倒角,且勾槽的边框厚度大小大于底板以及横梁腔体的边框厚度大小设置,使得勾槽的折弯处以及勾槽整体边框厚度更大,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承担主要的力,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通过将倒勾突出于横梁腔体的顶部设置,使得使用压块将光伏板限制于横梁腔体顶部倒勾的一侧上,便于光伏板安装后倒勾承担部分压力,设置的第二倒角,使得导槽内部的卡块抵触于倒勾锁紧时,倒勾在第二倒角处分力,避免倒勾应力集中,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通过设置的斜面,使得横梁腔体的拐角处较厚,能够承担更大的力,从而避免横梁腔体拐角处应力集中断裂,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槽的底部与导槽的两侧之间均通过斜板过渡,两所述斜板与导槽底部的倾斜角均为45°设置。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斜板,使得受力时斜板能够给导槽底部卸力,避免导槽受力时由于应力集中断裂;通过将斜板与导槽底部的倾斜角度设为45°,使得两斜板在空间上互相垂直,从而均匀卸力,保证整体受力均衡,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槽的内部多个拐角处均设置有第三倒角。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第三倒角,增大导槽内部折弯处的承力程度,从而避免受压时导槽折弯处应力集中造成断裂,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型材腔体的两内侧壁中部设置有向内凸出的凸部,所述型材腔体的两外侧壁中部对应设置向内凹的凹槽。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凸部与凹槽,使得横梁腔体的侧壁受力时能够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避免应力集中造成断裂,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凸部呈弧形设置,所述凹槽呈半圆形设置,且其半径与凸部凸出的顶点到横梁腔体内侧壁的间距大小一致。
如此设置,弧形设置的凸部以及半圆形设置的凹槽相较于直面能够减少应力集中,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且凸部整体大小大于凹槽,使得受力时凸部能够承担主要的力,提升其受力程度,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横梁腔体侧壁靠近底板的位置向内折弯形成折弯板,所述折弯板通过连接板与底板垂直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折弯板与连接板,使得横梁腔体的侧壁形成台阶结构,能够在受力时进行卸力分力,减少应力集中,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横梁腔体与导槽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垂直于斜板中部并与横梁腔体的侧壁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加强筋,使得横梁腔体的两侧壁与导槽通过加强筋连接,一方面提高两侧壁之间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给导槽进行支撑,提高安装后导槽的承压能力,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两所述倒勾顶部相对的边角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5度。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倾斜面,减少倒勾顶部相对的边角面积,使得安装卡块与压块后倒勾的受力集中于折弯处,由于折弯处较厚承力更好,使得整体安装后承力强度更强,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倒勾朝向导槽的表面上设置有波浪纹。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波浪纹,提高卡块在导槽内安装后与倒勾相接处产生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卡块更稳定地安装于导槽内,实现提高安装稳定性的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的加强筋,提高横梁腔体以及导槽边框整体受力能力,具有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
2、通过设置的凸部与凹槽,在横梁腔体的侧壁形成加强筋的效果,提供横梁侧壁受力时的形变空间,避免应力集中造成断裂,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
3、通过设置的斜面,加厚横梁腔体拐角处的厚度,从而能够承担更大的力,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光伏支架横梁的正视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光伏支架横梁的正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光伏支架横梁与光伏板连接时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横梁腔体;2、导槽;3、底板;4、勾槽;41、第一倒角;42、限位块;5、倒勾;51、第二倒角;6、斜面;7、斜板;8、第三倒角;9、凸部;10、凹槽;11、折弯板;12、连接板;13、加强筋;14、连接筋;15、倾斜面;16、波浪纹;17、光伏板;18、连接组件;181、压块;182、螺栓;183、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光伏支架横梁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光伏支架横梁,如图1所示,包括横梁腔体1,在横梁腔体1的顶部设置有导槽2,横梁腔体1的内部多个拐角处均设置有用于加厚拐角处厚度的斜面6,以增大拐角处的厚度,能够提高其受力程度,从而加强其结构强度。
如图1所示,横梁腔体1的底部一体连接有底板3,底板3的两端向上折弯形成限位块42,限位块42与横梁腔体1之间形成勾槽4,且限位块42的厚度沿限位块42顶部向底部不断增厚设置。勾槽4的边框厚度大小大于底板3以及横梁腔体1的边框厚度大小,以加强勾槽4处的结构强度。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横梁腔体1的两内侧壁中部设置有向内凸出的凸部9,凸部9呈弧形设置。在横梁腔体1的两外侧壁中部对应设置向内凹的凹槽10,凹槽10呈半圆形设置,且其半径与凸部9凸出的顶点到横梁腔体1内侧壁的间距大小一致。凸部9与凹槽10提供了受力时的形变空间,且加强了横梁腔体1侧壁的结构强度。横梁腔体1侧壁靠近底板3的位置向内折弯形成折弯板11,折弯板11通过连接板12与底板3垂直连接,且折弯板11、连接板12、底板3以及横梁腔体1的侧壁均一体设置。折弯板11的折弯角度为30°,且折弯板11与连接板12的长度以及厚度均一致。
如图1所示,导槽2的底部与导槽2的两侧之间均通过斜板7过渡,两斜板7与导槽2底部的倾斜角均为45°设置,且导槽2的整体框架厚度小于横梁腔体1的厚度,从而以横梁腔体1为主要受力源,减轻整体的重量。在导槽2的内部多个拐角处均设置有第三倒角8,以提高分力均匀程度。
如图1所示,在导槽2的槽口两侧均向内折弯形成有倒勾5,倒勾5朝向导槽2的表面上设置有波浪纹16,且倒勾5凸出于横梁腔体1的顶部设置。两倒勾5顶部相对的边角设置有倾斜面15,倾斜面15的倾斜角度为45°,且倾斜面15的一端端部设置在两倒勾5相对的表面中部上。
如图1和图4所示,在光伏板17与光伏支架横梁之间通过连接组件18连接。连接组件18包括设置于导槽2上方的压块181、穿设过压块181的螺栓182以及与螺栓182螺纹连接的卡块183,卡块183位于导槽2内,压块181将光伏板17的两侧分别抵触于横梁腔体1的顶部以及压块181的底部上,从而式光伏板受到限位并将光伏板17固定于横梁上。在安装光伏板17时光伏板17的一侧抵在倒勾5的侧壁上,从而将光伏板17的三个方位分别受到压块181、横梁腔体1顶部以及倒勾5侧边的限制,更稳定的安装于横梁支架上,且安装后卡块183抵触于倒勾5上。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在横梁腔体1与导槽2之间增加设置有加强筋13,加强筋13垂直于斜板7中部并与横梁腔体1的侧壁连接。加强筋13对应于斜板7对称设置,且在两加强筋13之间连接有连接筋14,连接筋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横梁腔体1的两侧壁上,以使得连接筋14与两加强筋13在空间上形成三角形,提高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其结构强度。
工作原理:在安装时,通过将光伏板17放置于倒勾5的一侧以及横梁腔体1顶部上,在利用压块181压住光伏板17的另一面,使得光伏板17的三个方位受到倒勾5外侧面、横梁腔体1顶部以及压块181的限制,接着控制螺栓182穿设过压块181并与导槽2内的卡块183螺纹连接,将螺栓182锁紧,使得压块181抵触于光伏板17的表面上,卡块183抵触于倒勾5设置有波浪纹16的表面上,实现将光伏板17安装于横梁上的效果。两倒勾5与横梁腔体1顶部可同时安装两光伏板17,提高安装便捷性。通过设置的第一倒角41,且勾槽4的边框厚度大小大于底板3以及横梁腔体1的边框厚度大小设置,使得勾槽4的折弯处以及勾槽4整体边框厚度更大,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承担主要的力,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卡块183在导槽2内时,设置的第二倒角51一方面可对卡块183在导槽2内的滑动进行导向,另一方面能够在卡块183抵触于导槽2上时,倒勾5在第二倒角51处承担较大的力,第二倒角51的设置增到了该处的厚度,从而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一斜面6,使得横梁腔体1的拐角处较厚,在横梁腔体1承力时,拐角处可能会有应力集中的现象需要承担更大的力,更厚的拐角能够承担更大的力,从而避免横梁腔体1拐角处由于应力集中断裂,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通过上述方案,在光伏板17与横梁能够便捷安装的同时,实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光伏支架横梁,包括横梁腔体(1),所述横梁腔体(1)顶部设置有导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腔体(1)的底部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两端向上折弯形成勾槽(4),所述勾槽(4)的内部折弯处设置有第一倒角(41),所述勾槽(4)的边框厚度大小大于底板(3)以及横梁腔体(1)的边框厚度大小,所述导槽(2)的槽口两侧向相对的方向上设置有倒勾(5),所述倒勾(5)凸出于横梁腔体(1)的顶部设置,所述倒勾(5)与导槽(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倒角(51),且所述倒勾(5)的厚度厚于横梁腔体(1)的边框厚度,所述横梁腔体(1)的内部多个拐角处均设置有用于加厚拐角处厚度的斜面(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2)的底部与导槽(2)的两侧之间均通过斜板(7)过渡,两所述斜板(7)与导槽(2)底部的倾斜角均为45°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2)的内部多个拐角处均设置有第三倒角(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腔体(1)的两内侧壁中部设置有向内凸出的凸部(9),所述横梁腔体(1)的两外侧壁中部对应设置有向内凹的凹槽(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9)呈弧形设置,所述凹槽(10)呈半圆形设置,且其半径与凸部(9)凸出的顶点到横梁腔体(1)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大小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腔体(1)侧壁靠近底板(3)的位置向内折弯形成折弯板(11),所述折弯板(11)通过连接板(12)与底板(3)垂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横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腔体(1)与导槽(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3),所述加强筋(13)垂直于斜板(7)中部并与横梁腔体(1)的侧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横梁,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倒勾(5)顶部相对的边角设置有倾斜面(15),所述倾斜面(15)的倾斜角度为4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勾(5)朝向导槽(2)的表面上设置有波浪纹(16)。
CN201821162217.2U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光伏支架横梁 Active CN208479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2217.2U CN208479522U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光伏支架横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2217.2U CN208479522U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光伏支架横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79522U true CN208479522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07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2217.2U Active CN208479522U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光伏支架横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795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58864B (zh) 一种阶梯式异型铝板幕墙系统
CN208479522U (zh) 一种光伏支架横梁
CN215631571U (zh) 一种带背筋型材建筑铝合金模板
CN209484864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组件边框卡件
CN205000514U (zh) 一种立柱防损结构
CN211899155U (zh) 一种曲面铝单板幕墙
CN209620565U (zh) 一种高强度的铝合金龙骨模板
CN208209439U (zh) 电缆桥架梯边及电缆桥架
CN210462423U (zh) 一种铝型材防变形双面扣板
CN207559912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自重式光伏系统
CN208479518U (zh) 一种太阳能支架横梁
CN102849115B (zh) 白车身前顶盖总成和商用车辆
CN20902541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爬架附着点位加固件
CN206053067U (zh) 一种玻璃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
CN210183262U (zh) 一种带角度的横梁导轨及光伏支架
CN209345061U (zh) 一种光伏支架横梁结构
CN20552365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中活动式电容安装装置
CN205475926U (zh) 竖向遮阳玻璃肋板式玻璃幕墙
CN209924187U (zh) 一种便于施工的高层建筑连梁安装结构
CN106741194B (zh) 厢式挂车连接件
CN209528487U (zh) 一种新型铝合金横梁
CN209786683U (zh) 一种高强度轻型核电专用梯式桥架
CN221194821U (zh) 一种门窗型材角码
CN215331457U (zh) 一种建筑用铝合金转角模板
CN205502219U (zh) 一种金属框安装结构及具有该金属框安装结构的阳光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535, No. 3, Ninghai Erli, Xingdong Road, Jime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1000

Patentee after: Fujian Qich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35, No. 3, Ninghai Erli, Xingdong Road, Jime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1000

Patentee before: FUJIAN QICH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