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5958U - 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75958U
CN208475958U CN201820452104.XU CN201820452104U CN208475958U CN 208475958 U CN208475958 U CN 208475958U CN 201820452104 U CN201820452104 U CN 201820452104U CN 208475958 U CN208475958 U CN 208475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alandria
sheet
heating structur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521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
徐文立
杜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iper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iper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iper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iper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521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75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75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7595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该真空烧结炉包括密封箱、加热装置和隔热筒;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加热体组均匀的分布在密封箱的外部,每个加热体组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环绕在密封箱的侧面的加热体;加热体包括第一加热结构和第二加热结构;第一加热结构和第二加热结构的首端与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一加热结构与第二加热结构的末端通过长连接片连接;单相变压器、第一加热结构与第二加热结构构成电流回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加热体及真空烧结炉,每个加热体对对应区域进行加热,实现加热体的加热温度的自动调节,采用多个加热体构成的加热装置对真空烧结炉的多个区域进行加热,实现对真空烧结炉炉内温度均一性的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背景技术
真空烧结炉为了提高产能,需要加大炉内空间,但炉内空间加大,会导致炉内不同区域的温度存在很大的差异,通常会>±10℃,并且随着炉内空间加大,不同区域在升温过程中,由于热容、加热、保温等因素,不同区域的温差反会更大,通常>±20℃。另一方面,由于真空炉的发热体热传导主要是以辐射方式,但由于不同温度下(光的强度)辐射热传导效率不同,低温下的炉内区域间温度的差异性是高温的3倍,对带脱脂功能的真空炉低温的温度区域均匀性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脱脂效果,使最终产品的碳含量等出现偏差。低温:脱脂工艺,温度一般为≤600℃,高温:烧结工艺,温度一般为≥1000℃,低温时,前后相差10℃,造成前后产品尺寸相差较大,即使高温烧结时前后温度接近,也无法弥补之前脱脂工艺造成的影响。低温温度区域均匀性与高温温度区域均匀性不一致,导致实际生产中无法同时兼顾。因此,温度分布均匀性是检测真空烧结炉性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炉内,前、中、后、上、下等各区温度偏差越小,处理物烧结后的尺寸和性能控制越好,出炉良率越高,生产成本越低。
现有的真空烧结炉通常通过一体的加热装置对密封箱进行加热,当前后或上下温度相差较大时,通过调节发热体的尺寸来调整电阻值,然后通过进口的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以减小真空烧结炉的各区温度的差值。因此,现有的真空烧结炉的控温方式温度不易调节,而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以解决现有的一体的加热装置而出现上下、前后温度偏差较大,造成产品尺寸和性能偏差较大、设备控温可调性差的问题,从而降低真空烧结炉的制造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加热体,所述加热体组成棱柱体的三个相邻侧面,所述加热体包括第一加热结构和第二加热结构;所述第一加热结构包括第一电极棒、多个第一加热片和多个第一角连接片,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热片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角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角连接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棱位置,所述第一加热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面位置;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首端的第一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电流输入端与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加热结构包括第二电极棒、多个第二加热片和多个第二角连接片,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热片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二角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角连接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棱位置,所述第二加热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面位置,所述第二电极棒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首端的第二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棒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末端的第一加热片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末端的第二加热片通过长连接片连接;所述单相变压器、所述第一加热结构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构成电流回路。
可选的,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入端与功率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与PID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PID的PV输入端与设置于待加热物体区域内的热电偶连接,所述热电偶用于将所述加热体对应的待加热物体的温度测量值传输至所述PID控制器,所述PID控制器用于通过控制所述功率控制器的输出功率从而控制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出功率,进而调节所述加热体的加热温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电流输出端设有螺纹,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首端的第一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棒的电流输入端设有螺纹,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首端的第二加热片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热片和所述第二加热片均为内部中空、边缘为曲线的片状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热片和所述第二加热片均为内部中空的长方形片状结构。
一种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所述真空烧结炉包括密封箱、加热装置和隔热筒;所述密封箱为棱柱形,所述隔热筒为圆柱形或者棱柱形,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隔热筒和所述密封箱之间;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加热体组,所述多个加热体组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密封箱的外部,用于对所述密封箱的多个区域进行加热;
每个所述加热体组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上下环绕在所述密封箱的侧面的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分布于所述密封箱的三个相邻侧面,所述加热体包括第一加热结构和第二加热结构;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首端与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首端与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末端通过长连接片连接;所述单相变压器、所述第一加热结构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构成电流回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热结构包括第一电极棒、多个第一加热片和多个第一角连接片,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热片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角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角连接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棱位置,所述第一加热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面位置;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首端的第一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电流输入端与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加热结构包括第二电极棒、多个第二加热片和多个第二角连接片,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热片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二角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角连接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棱位置,所述第二加热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面位置,所述第二电极棒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首端的第二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棒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真空烧结炉还包括多个热电偶、多个PID控制器和多个功率控制器;对于第k个加热体,所述热电偶与所述PID控制器的PV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第k个加热体对应的所述密封箱的第k个待加热区域的温度测量值传输至所述PID控制器;所述PID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k个加热体对应的单相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出功率,进而调节所述第k个加热体对所述第k个待加热区域加热的温度。
可选的,所述加热体组的个数大于1,用于对所述真空烧结炉的多个区域进行加热。
可选的,所述真空烧结炉还包括绝缘材料,用于将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真空烧结炉内其他零部件隔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PID自动调节每个加热区域的加热温度,实现真空烧结炉的均匀控温。通过多区域控温的方式,实现了真空烧结炉区域间温度差异小、动态温度响应好、低温与高温的区域温度差异可调整一致的效果。对于体积较大的炉型也可以自动实现温度的均匀性,相比于传统的加热方式,同样体积的真空烧结炉,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值也大幅度缩小,且对保温材自身要求降低,进而降低成本。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对真空烧结炉加热,满炉良率提高,产量提高,解决了之前部分区域因温度偏差造成的产品尺寸、碳含量、外观和密度不达标的问题。提高升温速率,缩短加热工艺时间。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体的平铺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真空烧结炉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真空烧结炉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真空烧结炉中加热装置的多个加热体组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炉内温度检测点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加热体组成棱柱体的三个相邻侧面,形成凸形。所述加热体包括第一加热结构1和第二加热结构2;所述第一加热结构1包括第一电极棒1-1、多个第一加热片1-2和多个第一角连接片1-3,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热片1-2之间通过一个第一角连接片1-3连接,所述第一角连接片1-3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棱位置,所述第一加热片1-2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面位置;所述第一电极棒1-1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加热结构1的首端的第一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棒1-1的电流输入端与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极棒1-1的电流输出端设有螺纹,与第一加热片1-2通过螺母1-4固定连接。第一加热片1-2与第一角连接片1-3也通过螺栓与螺母连接。
同样的,第二加热结构2与第一加热结构1的结构相同,第二加热结构2包括第二电极棒2-1、多个第二加热片2-2和多个第二角连接片2-3,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热片2-2之间通过第二角连接片2-3连接,所述第二角连接片2-3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棱位置,所述第二加热片2-2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面位置,所述第二电极棒2-1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2的首端的第二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棒2-1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加热结构1的末端的第一加热片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2的末端的第二加热片通过长连接片3连接;所述单相变压器(图中未表示)、所述第一加热结构1、所述长连接片3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2构成电流回路。
关于第一加热片和第二加热片的结构,可以均为内部中空、边缘为曲线的片状结构,也可以为内部中空的长方形片状结构,并减薄加热片的厚度与宽度,来增大电阻,并使空间更紧凑,另外,通过曲线形状的排布,大大增加了辐射面积,使被加热的物体受热更快更均匀。
当加热体投入使用时,可以通过PID控制器控制单相变压器的输出功率来调节加热体的加热温度。具体的,单相变压器的输入端与功率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与PID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PID的PV输入端与设置于待加热物体区域内的热电偶连接,所述热电偶用于将所述加热体对应的待加热物体的温度测量值传输至所述PID控制器,所述PID控制器用于通过控制所述功率控制器的输出功率从而控制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出功率,进而调节所述加热体对待加热区域的加热温度。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体的平铺示意图。如图所示,加热体构成一个单相回路,电流从单相变压器输出端的第一端流出,流过第一电极棒1-1、第一加热片1-2、长连接片3、第二加热片2-2、第二电极棒2-1,再回到单相变压器输出端的第二端。
图3为本实用新型真空烧结炉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真空烧结炉包括:密封箱4、加热装置5和隔热筒6,均置于炉体7内部。
所述密封箱4为棱柱形,所述加热装置5设置于所述隔热筒6和所述密封箱4之间;密封箱导轨8安装于密封箱4的底面,用于支撑所述密封箱4。所述加热装置5包括多个加热体组,所述多个加热体组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密封箱的外部,将密封箱4均匀包裹。
每个所述加热体组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上下环绕在所述密封箱的侧面的加热体;加热体采用图1所示的加热体结构。所述加热体分布于所述密封箱的三个相邻侧面,所述加热体包括第一加热结构和第二加热结构;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首端与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首端与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末端通过长连接片连接;所述单相变压器、所述第一加热结构、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构成电流回路。所述第一加热结构包括第一电极棒、多个第一加热片和多个第一角连接片,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热片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角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角连接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棱位置,所述第一加热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面位置;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首端的第一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电流输入端与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结构包括第二电极棒、多个第二加热片和多个第二角连接片,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热片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二角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角连接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棱位置,所述第二加热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面位置,所述第二电极棒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首端的第二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棒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二端连接。此处涉及的加热体结构相同和加热体组结构相同是指包括的组件相同,其结构组成相同。通常整体的形状可以完全相同,对于特殊的位置,可以将加热片的宽度或者弯曲形状等其他参数根据实际需求做相应的调整。图中5-1为加热体组中一个加热体的其中一个电极棒。
所述真空烧结炉还包括多个Thc热电偶9、多个PID控制器和多个功率控制器;此时热电偶、PID控制器、功率控制器、单项变压器和加热体的个数对应。对于第k个加热体,所述热电偶与所述PID控制器的PV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第k个加热体对应的所述密封箱的第k个待加热区域的温度测量值传输至所述PID控制器;所述PID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k个加热体对应的单相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k个加热体对应的单相变压器的输出功率,进而调节所述第k个加热体对所述第k个待加热区域加热的温度。第k个加热体是指加热装置中的任意一个加热体。
具体的,加热装置5的结构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真空烧结炉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目前炉型出现的温度偏差在前、中、后的上、下6区的温度偏差较大,因此,可将真空烧结炉分为6区加热控制。图中以3组加热体组为例,A1为第一加热体组中第一个加热体的第一电极棒,B1为第一加热体组中第一个加热体的第二电极棒;A4为第一加热体组中第二个加热体的第一电极棒;B4为第一加热体组中第二个加热体的第二电极棒;A2为第二加热体组中第一个加热体的第一电极棒,B2为第二加热体组中第一个加热体的第二电极棒;A5为第二加热体组中第二个加热体的第一电极棒;B5为第二加热体组中第二个加热体的第二电极棒;A3为第三加热体组中第一个加热体的第一电极棒,B3为第三加热体组中第一个加热体的第二电极棒;A6为第三加热体组中第二个加热体的第一电极棒;B6为第三加热体组中第二个加热体的第二电极棒。以上加热体组将炉内密封箱分为6个区域加热控温,第一加热体组的第一加热体对密封箱上部进行加热控温,第一加热体组的第二加热体对密封箱下部进行加热控温。同理,第二、第三加热体组对密封箱对应区域进行加热控温,分前、中、后的上、下6区单独控温,来实现炉内温度的均一性。
当然炉型越大,区域的设计会增加,对应加热体组的个数会增加。另外,比如脱脂口的位置热散失较大,气流有回旋的趋势,造成脱脂口产品尺寸较大,外观发灰的缺陷等可设计独立加热体进行区域加热。相应的,炉型较小时,可适当减少区域加热控温。
图5为本实用新型真空烧结炉中加热装置的多个加热体组的电路示意图。如图5所示,由6个单相变压器供电,通过对应功率控制器控制加热功率,每个待加热区域有单独的热电偶Thc来反馈温度PV值给PID,PID根据当前设定温度SV值计算出MV值输出给功率控制器,来调节功率控制器的输出功率,使PV值无限接近当前设定的SV值。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炉体出货前都会经过调试检测,温度分布是必要的检测。
例,当炉内设定温度为800℃时,通过传感器对炉内的6个点不同位置检测温度,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炉内温度检测点的分布示意图,黑点表示检测点,每个检测点测得的温度如下:
点1为800℃,点2为810℃,点3为795℃,点4为800℃,点5为805℃,点6为790℃。
此时,点1为800℃,点6为790℃。
此时如果采用上下2区控温设计,即采用两个加热体加热,由于此时点1和点6都在下部区域,无法单独进行控温调整。
此时如果采用6区控温设计,即采用6个加热体加热,各区热电偶会将测得的实际温度(PV值)反馈给PID,PID会与设定的温度(SV值)进行对比。当发现点3、点6所在区域的温度低于800℃,会对其所在区域单独提高加热功率,增加此区域的温度(PV值)至SV值为止;而当发现点2、点5所在区域的温度高于800℃时,就会对其所在区域单独减少加热功率,降低此区域的温度(PV值)至SV值为止。通过对炉内不同区域温度的分别监控,以此独立的控制不同区域的温度。从而使温度均一性到达最佳的效果。
综上所述,当炉体的容积相同时,独立控温的区域越多,炉内温度的均一性就越好。
下面通过对比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现有技术中较多的为单区加热;影响温度分布均匀的因素:
1.和设计有关,比如炉体体积的大小,体积越大,温度均匀性越不好。炉体上联接口位置,比如泵口处热散失较大等。或者某处有冷却器热散失较大等。
2.保温材自身保温的均匀性的出入。
3.加热均匀性,发热体本身电阻也有均匀性的出入,石墨件相同材质不一定电阻值相同
4.不同区域的气流影响,如热气流往上,一般上部温度会比下部温度高。还有气流流向因素。
现有技术中通过以下几点来维持温度的均匀性:
1.保温材采用进口的高级材料,增加保温性能。
2.通过调节发热材的电阻,如前后温度相差较大,通过调节前后电阻值。(这要跟实际设计的发热材形状来调整,调整难度较大)
3.减小炉型。通过减小加热范围,可以提高温度的均匀性。
结论:
通过上述的方法,目前较小炉型的温度的均一性可以控制在<±5℃,大尺寸的真空炉的温度的均一性可以控制在<±10℃。但是,由于上述方法的成本较高,调整难度较大,所以需要通过新的控温方式来保证温度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
1.多区控温,通过多区控温实现各区域温度一致性。
2.设定不同的SV值,通过PID独立调整控制各区温度一致性。
3.结构简单,区域追加方便。如原炉型有2区,炉型加长,可设计成4区。
4.发热体面积大,如S形设计,增加发热面积,加快密封箱升温速度,并且温度均匀。
5.发热体横截面积较小,较薄,设计紧凑,增大有效使用空间。
效果:
1.弥补保温材自身温度偏差的缺陷,可以采用一般的保温材来弥补各区温度偏差的缺陷。(对保温材的要求降低)
2.之前通过调整电阻的方式来调整温差,调整较困难。且每台炉子温差都不一样,调整不方便。(不用再采用调整电阻的方式来调整温差)
3.体积较大的炉型都可以实现温度的均匀性,可以将温度的均一性控制在<±5℃。
4.同样体积的炉子,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值也大幅度缩小。(在体积相同的炉子,独立控温的区域越多,炉内空间内的温度就越均匀)
5.动态温度响应好。
6.低温与高温区域差异可调整一致。
7.满炉良率提高即产量提高。解决之前部分区域因温度偏差造成的产品尺寸、碳含量、外观和密度不达标的问题。
8.发热体面积大,温度辐射更均匀。
9.提高升温速率,缩短加热工艺时间。节省成本。
10.加压炉型中气体对流较明显,会造成区域明显温差。可解决此问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组成棱柱体的三个相邻侧面,所述加热体包括第一加热结构和第二加热结构;所述第一加热结构包括第一电极棒、多个第一加热片和多个第一角连接片,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热片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角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角连接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棱位置,所述第一加热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面位置;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首端的第一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电流输入端与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加热结构包括第二电极棒、多个第二加热片和多个第二角连接片,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热片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二角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角连接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棱位置,所述第二加热片位于所述棱柱体的侧面位置,所述第二电极棒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首端的第二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棒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末端的第一加热片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末端的第二加热片通过长连接片连接;所述单相变压器、所述第一加热结构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构成电流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入端与功率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与PID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PID的PV输入端与设置于待加热物体区域内的热电偶连接,所述热电偶用于将所述加热体对应的待加热物体的温度测量值传输至所述PID控制器,所述PID控制器用于通过控制所述功率控制器的输出功率从而控制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出功率,进而调节所述加热体的加热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电流输出端设有螺纹,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首端的第一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棒的电流输入端设有螺纹,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首端的第二加热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片和所述第二加热片均为内部中空、边缘为曲线的片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片和所述第二加热片均为内部中空的长方形片状结构。
6.一种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烧结炉包括密封箱、加热装置和隔热筒;所述密封箱为棱柱形,所述隔热筒为圆柱形或者棱柱形,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隔热筒和所述密封箱之间;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加热体组,所述多个加热体组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密封箱的外部,用于对所述密封箱的多个区域进行加热;
每个所述加热体组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上下环绕在所述密封箱的侧面的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分布于所述密封箱的三个相邻侧面,所述加热体包括第一加热结构和第二加热结构;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首端与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首端与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末端通过长连接片连接;所述单相变压器、所述第一加热结构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构成电流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结构包括第一电极棒、多个第一加热片和多个第一角连接片,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热片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角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角连接片位于所述棱柱形密封箱的侧棱位置,所述第一加热片位于所述棱柱形的密封箱的侧面位置;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加热结构的首端的第一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棒的电流输入端与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加热结构包括第二电极棒、多个第二加热片和多个第二角连接片,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热片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二角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角连接片位于所述棱柱形的密封箱的侧棱位置,所述第二加热片位于所述棱柱形的密封箱的侧面位置,所述第二电极棒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的首端的第二加热片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棒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二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烧结炉还包括多个热电偶、多个PID控制器和多个功率控制器;对于第k个加热体,所述热电偶与所述PID控制器的PV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第k个加热体对应的所述密封箱的第k个待加热区域的温度测量值传输至所述PID控制器;所述PID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k个加热体对应的单相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单相变压器的输出功率,进而调节所述第k个加热体对所述第k个待加热区域加热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组的个数大于1,用于对所述真空烧结炉的多个区域进行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烧结炉还包括绝缘材料,用于将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真空烧结炉内其他零部件隔离。
CN201820452104.XU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475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2104.XU CN208475958U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2104.XU CN208475958U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75958U true CN208475958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06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52104.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475958U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759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8589A (zh) * 2018-04-02 2018-08-28 宁波恒普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WO2021227126A1 (zh) * 2020-05-09 2021-11-18 宁波恒普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体及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炉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8589A (zh) * 2018-04-02 2018-08-28 宁波恒普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CN108458589B (zh) * 2018-04-02 2019-10-29 宁波恒普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WO2021227126A1 (zh) * 2020-05-09 2021-11-18 宁波恒普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体及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8589B (zh) 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CN208475958U (zh) 一种加热体及实现多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CN108253780B (zh) 一种实现四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CN107655333A (zh) 一种复合加热式热处理炉
CN205536921U (zh) 一种真空干燥箱
CN207527843U (zh) 超导蓄热电锅炉及供热系统
CN208475959U (zh) 一种实现四区域控温的真空烧结炉
CN206766482U (zh) 塑料袋热封夹
CN207925606U (zh) 夹具
CN207351182U (zh) 一种智能热风循环烘箱
CN206420138U (zh) 一种电热水器
CN213153665U (zh) 一种营养棒生产用的烘焙设备
CN104651924B (zh) 管式生长炉
CN208471897U (zh) 一种晶化退火窑
CN208113009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CN209541156U (zh) 一种大功率高效率的热风炉
CN207259373U (zh) 一种微晶玻璃精确控温热处理炉
CN206247808U (zh) 一种单通道双推板隧道炉用烘干控制装置
CN201409451Y (zh) 节能型高温热风循环膨化机
CN206207987U (zh) 一种加热电炉
CN206208004U (zh) 一种真空高温环境下的低温裂解炉的温控系统
CN208892341U (zh) 一种新型的烤箱内热风循环风布风结构
CN108716856A (zh) 一种卧式真空烧结炉
CN216694258U (zh) 一种焊条高温炉
CN207219871U (zh) 一种蚕用地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