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3829U - 组合井网结构 - Google Patents

组合井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73829U
CN208473829U CN201820770509.8U CN201820770509U CN208473829U CN 208473829 U CN208473829 U CN 208473829U CN 201820770509 U CN201820770509 U CN 201820770509U CN 208473829 U CN208473829 U CN 208473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oil reservoir
strata
series
pro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705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团
姚睿
田梅
范锋
张潇月
曹雨晨
刘洁
冯玉
鲍丹丹
熊梅
邹文海
张斌
杨行军
朱婵
潘延东
张宇
丁靓靓
李文苗
李敏
赵新法
于凯
徐丹
钱玲
郭泽萍
满欣欣
曹桐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705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73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73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73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井网结构,所述组合井网结构设置在具有第一渗透率的上层系油藏和具有第二渗透率的下层系油藏中,所述第一渗透率小于所述第二渗透率,所述组合井网结构包括:部分重叠的第一子井网和第二子井网,其中,所述第一子井网为连通所述上层系油藏和下层系油藏的直井井网,其包括注水井和围绕所述注水井设置的多个第一生产井和第二生产井;所述第二生产井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生产井的中点位置;所述第二子井网为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的直井井网;其包括围绕所述注水井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生产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井网结构,能同时开发两套层系,以降低开发成本。

Description

组合井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井网结构。
背景技术
稀油是21世纪重要的石油资源,稀油开采方式主要包含天然能量驱、水驱、气驱、化学驱、微生物驱等。但无论采用何种开发方式,其中的合理井网研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井网的选择部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气田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等,尤其是对于低品位油藏,井网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生产井网的现场形式主要有直线型井网、五点井网、反五点井网、七点井网、反七点井网、九点井网、反九点井网等。
对于上下两套开发层系的区块,尤其是上层系为薄层-中层低渗油藏,下层系为厚层-特厚层高渗油藏的区块。尽管常规的井网形式可能满足开发油藏的需求,但是两套层系分别部署两套井网,成本较高。因此,如何使用一套井网同时开发两套层系,以降低开发成本成为油田实际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井网结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能够利用一套组合井网同时开发两套层系,降低开发成本,该组合井网结构特别适用于上层系为薄层-中层低渗油藏,下层系为厚层-特厚层高渗油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组合井网结构,所述组合井网结构设置在具有第一渗透率的上层系油藏和具有第二渗透率的下层系油藏中,所述第一渗透率小于所述第二渗透率,所述组合井网结构包括:部分重叠的第一子井网和第二子井网,其中,所述第一子井网为连通所述上层系油藏和下层系油藏的直井井网,其包括注水井和围绕所述注水井设置的多个第一生产井和第二生产井;所述第二生产井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生产井的中点位置;所述第二子井网为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的直井井网;其包括围绕所述注水井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生产井。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生产井穿设过所述上层系油藏和下层系油藏,所述第一生产井的下端不高于所述下层系油藏的底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井网为反九点井网,所述第二子井网为反五点井网,所述第一生产井的个数为4个,其贯穿所述上层系油藏和下层系油藏,所述第一生产井为角井;所述第二生产井的个数为4个,其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中,所述第二生产井为边井。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井网中所述第一生产井至所述注水井的井距为425米,所述第二生产井至所述注水井的井距为300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水井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油层中的井段均为全射孔段。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生产井和第二生产井在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油层中的井段为全射孔段。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水井在所述下层系油藏油层中的井段在油层的二分之一以上位置为射孔段。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生产井在所述下层系油藏油层中的井段在油层的二分之一以上及二分之一以下依次设置有射孔段。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层系油藏的厚度小于所述下层系油藏的厚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层系油藏包括多层叠置的油层,所述上层系油藏的叠加厚度的平均值为5米。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组合井网结构,通过将第一子井网和第二子井网部分重叠设置,即所述第一子井网和第二子井网共用所述第一生产井和注水井,从而可以减少钻井个数,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所述第一子井网中设置有第二生产井,相对于在第一子井网的基础上对渗透率较低的油藏进行了井网加密开发,能够保证渗透率较低的上层系油藏得到有效动用,同时第二子井网也能保证渗透率较高的下层系油藏得到经济有效地动用,整体上在保证采出程度的同时,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组合井网结构在上层系的平面位置俯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组合井网结构在下层系的平面位置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组合井网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井网结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能够利用一套组合井网同时开发两套层系,降低开发成本,该组合井网结构特别适用于上层系为薄层-中层低渗油藏,下层系为厚层-特厚层高渗油藏。
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组合井网结构,所述组合井网结构设置在具有第一渗透率的上层系油藏U和具有第二渗透率的下层系油藏D中,所述第一渗透率小于所述第二渗透率。
所述组合井网结构可以包括:部分重叠的第一子井网和第二子井网。其中,所述第一子井网为连通所述上层系油藏U和下层系油藏D的直井井网。所述第一子井网可以包括注水井和围绕所述注水井设置的多个第一生产井和第二生产井。所述第二生产井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生产井的中点位置。所述第二子井网为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U的直井井网。所述第二子井网可以包括围绕所述注水井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生产井。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井井网结构主要用于开发具有不同渗透率的两个油藏。其中,所述上层系油藏U为渗透率较低的油藏,所述下层系油藏D为渗透率较高的油藏。上层系油藏U相对下层系油藏D而言,由于渗透率低,井网需要加密,从而达到理想的开发效果。
本申请中,所采用的组合井网结构,针对具有不同渗透率的油藏,巧妙地将直井设置在不同深度上,从而对每个油藏构成不同的井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系油藏U的厚度小于所述下层系油藏D的厚度。从油藏开采的经济性角度考虑,下层系油藏D的厚度一般要大于上层系油藏U的厚度。若下层系油藏D的厚度过小,开采的经济性会降低。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上层系油藏U包括多层叠置的油层,所述上层系油藏U的叠加厚度的平均值为5米。也就是说,所述上层系油藏U可以包括多个油层,相邻两个油层之间在纵向上至少部分重合,钻一个直井能够将各个油层相连通。所述上层系油藏U的叠加厚度一般在5米左右,也就是说,上层系油藏U可以为叠加厚度在5米左右的薄层低渗油藏,单独开发上述油藏,其开发成本较大,且开发效果一般。本申请中将上述油藏与下部的厚层中高渗油藏组合开发,能够经济有效地进行开发。
具体的,所述组合井网结构可以包括:部分重叠的第一子井网和第二子井网,其中,所述第一子井网为连通所述上层系油藏U和下层系油藏D的直井井网,其包括注水井和围绕所述注水井设置的多个第一生产井和第二生产井;所述第二生产井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生产井的中点位置;所述第二子井网为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U的直井井网,其包括围绕所述注水井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生产井。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井网和第二子井网共用所述第一生产井和注水井,从而可以减少钻井个数,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所述第一子井网中设置有第二生产井,相对于在第一子井网的基础上对渗透率较低的油藏进行了井网加密开发,能够保证渗透率较低的上层系油藏U得到有效动用,同时第二子井网也能保证渗透率较高的下层系油藏D得到经济有效地动用,整体上在保证采出程度的同时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生产井穿设过所述上层系油藏U和下层系油藏 D,所述第一生产井的下端不高于所述下层系油藏D的底界。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生产井为贯穿所述上层系油藏U和下层系油藏D的采油井,能够同时开采上层系油藏U和下层系油藏D中的原油。该第一生产井的下端位置可以低于或者正好与下层系油藏D的底界相平,以便将下层系油藏D中的原油尽可能多地采出。
为了详细说明本申请所提供的组合井网结构,具体而言,是一种直井组合开发两套层系的井网配置模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清楚详细的说明。
某油田区块上纵向发育两套油藏,下部兴隆台油藏为厚层-特厚层状高渗油藏,上部为薄层-中层低渗透油藏。对于上述纵向上渗透率不同的两套油藏而言,如何解决采用一套井网开发两套不同类型的油藏,在实际开发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井网为反九点井网,所述第二子井网为反五点井网,所述第一生产井的个数为4个,其贯穿所述上层系油藏U和下层系油藏D,所述第一生产井为角井;所述第二生产井的个数为4个,其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U中,所述第二生产井为边井。所述第一子井网为反九点井网,所述第二子井网为反五点井网,所述第一生产井的个数为4个,其贯穿所述上层系油藏U和下层系油藏D,所述第一生产井为角井;所述第二生产井的个数为 4个,其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U中,所述第二生产井为边井。
具体的,所述第一子井网中所述第一生产井至所述注水井的井距可以为425 米,所述第二生产井至所述注水井的井距可以为300米。
其中,所述注水井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U油层中的井段均为全射孔段。具体的,所述上层系油藏U可以包含一整个连通的油层,也可能包含多个不相互连通的子油层,相邻两个子油层之间为没有开发价值的隔夹层。为了保证开采效果,注水井仅在位于油层中的井段为全射孔段。同样的,所述第一生产井和第二生产井在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U油层中的井段为全射孔段。
此外,对于渗透率较高的下层系油藏D,为了生产井能够最大限度的有效动用油层储量,所述注水井在所述下层系油藏D油层中的井段在油层的二分之一以上位置为射孔段。其中,所述下层系油藏D可以包含一整个连通的油层,也可能包含多个不相互连通的子油层,相邻两个子油层之间为没有开发价值的隔夹层。所述第一生产井在所述下层系油藏D油层中的井段在油层的二分之一以上及二分之一以下依次设置有射孔段。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详细阐述本申请。
所述第一生产井、第二生产井、注水井均为直井,上述直井平面位置关系以及剖面位置关系具体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3,(1)直井平面相对位置、井距:一个井组共部署9口直井,I为注水井,P1~P8为生产井。对于上层系低渗油藏,加大井网密度,采用反九点井网开发,注采直井的距离IP1=IP3=IP5=IP7=425m, IP2=IP4=IP6=300m;对于下层系,采用反五点网开发,I、P1、P3、P5、P7这几口井钻到下层系,中间1口注水直井和周围4口生产直井, IP1=IP3=IP5=IP7=425m。
(2)纵向上,对于上层系的低渗薄层-中层油藏,采用全油藏井段对应射孔的方式开发;对于下层系高渗厚层-特厚层油藏,为了使得生产井能够最大限度的有效动用油层储量,注水井射孔井段为油层的上1/2处,生产井的射孔井段顺序为先射开油层的下1/2处,生产一段时间之后再上调射开油层的上1/2处。这种射孔方式的好处就是先依靠水的重力从上向下来驱替原油至生产井的下1/2处,待下部油层动用将尽的时候,射开生产井油层上部1/2处射孔井段,利用水的浮力将原油驱替至生产井中。
整体上,本申请所提供的井网结构特别适用于上层系为薄层-中层低渗油藏,下层系为厚层-特厚层高渗油藏,其实现了一套井网开发两套层系的问题,减少了因为增加井网部署而带来成本增加的问题,从而实现经济有效动用油藏,提高采出程度,增加经济效益。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组合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井网结构设置在具有第一渗透率的上层系油藏和具有第二渗透率的下层系油藏中,所述第一渗透率小于所述第二渗透率,所述组合井网结构包括:部分重叠的第一子井网和第二子井网,其中,所述第一子井网为连通所述上层系油藏和下层系油藏的直井井网,其包括注水井和围绕所述注水井设置的多个第一生产井和第二生产井;所述第二生产井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生产井的中点位置;
所述第二子井网为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的直井井网;其包括围绕所述注水井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生产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产井穿设过所述上层系油藏和下层系油藏,所述第一生产井的下端不高于所述下层系油藏的底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井网为反九点井网,所述第二子井网为反五点井网,所述第一生产井的个数为4个,其贯穿所述上层系油藏和下层系油藏,所述第一生产井为角井;所述第二生产井的个数为4个,其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中,所述第二生产井为边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井网中所述第一生产井至所述注水井的井距为425米,所述第二生产井至所述注水井的井距为300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井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油层中的井段均为全射孔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产井和第二生产井在位于所述上层系油藏油层中的井段为全射孔段。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井在所述下层系油藏油层中的井段在油层的二分之一以上位置为射孔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产井在所述下层系油藏油层中的井段在油层的二分之一以上及二分之一以下依次设置有射孔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系油藏的厚度小于所述下层系油藏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系油藏包括多层叠置的油层,所述上层系油藏的叠加厚度的平均值为5米。
CN201820770509.8U 2018-05-23 2018-05-23 组合井网结构 Active CN208473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70509.8U CN208473829U (zh) 2018-05-23 2018-05-23 组合井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70509.8U CN208473829U (zh) 2018-05-23 2018-05-23 组合井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73829U true CN208473829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18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70509.8U Active CN208473829U (zh) 2018-05-23 2018-05-23 组合井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738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9671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井网的开发层系间注采方法及装置
CN111749660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井网注采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9671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井网的开发层系间注采方法及装置
CN111749660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井网注采方法及装置
CN111749671B (zh) * 2019-03-29 2022-05-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井网的开发层系间注采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ye et al. Geology and stratigraphy of fluvio-deltaic deposits in the Ivishak Formation: Ap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Prudhoe Bay Field, Alaska
Shurr et al. Unconventional shallow biogenic gas systems
CN102839958B (zh) 一种纵向上叠置发育的三层系油藏井网及其部署方法
CN102839959B (zh) 一种纵向上叠置发育的两层系油藏井网部署方法
CN101818620B (zh) 一种最大油藏接触井型开采方法
Coney et al. Clair appraisal: the benefits of a co-operative approach
Cummings et al. Growth-faulted shelf-margin deltas: a new (but old) play type, offshore Nova Scotia
CN105822269B (zh) 多层油藏二元驱后剩余油分布模式及开发调整方法
CN105672978A (zh) 一种平移式五点水平井立体井网布井方法
CN208473829U (zh) 组合井网结构
Atchley et al. Reserves growth in a mature oil field: The Devonian Leduc Formation at Innisfail field, south-central Alberta, Canada
Falcon-Lang Latest mid-Pennsylvanian tree-fern forests in retrograding coastal plain deposits, Sydney Mines Formation, Nova Scotia, Canada
CN205532555U (zh) 一种井网结构
Cummings et al. Sedime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of a thick, areally extensive fluvial–marine transition, Missisauga Formation, offshore Nova Scoti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shelf margin and slope strata
Ladd An overview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Wattenberg field
Hook The Hewett Field, Blocks 48/28a, 48/29a, 48/30a, 52/4a and 52/5a, UK North Sea
CN203463093U (zh) 一种双重介质储层的注气立体井网结构
Blakeney et al.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in Morrow Valley Fills, Stateline Trend: implications for reservoir management and field expansion
Seyler et al. Petroleum Traps in the Illinois Basin: Chapter 23: Part I. Illinois Basin: Oil and Gas Systems
CN208473830U (zh) 组合井网结构
CN206360691U (zh) 一种井网结构
CN205558884U (zh) 一种提高砂岩油藏采油速度的井网结构
Mazeel Hydrocarbon reservoir potential estimated for Iraq bid round blocks
Watts et al. Application of reservoir geology to enhanced oil recovery from Upper Devonian Nisku reefs, Alberta, Canada
Bhandari et al. RESERVOIR GEOLOGY AND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II RESERVOUR, BOMBAY HIGH FIELD, IND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