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3338U - 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73338U
CN208473338U CN201821014902.0U CN201821014902U CN208473338U CN 208473338 U CN208473338 U CN 208473338U CN 201821014902 U CN201821014902 U CN 201821014902U CN 208473338 U CN208473338 U CN 208473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haped steel
shaped
steel cylind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149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圣恩
陈小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0149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73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73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73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包括加固单体,所述加固单体包括扣在柱体上的第一U型钢板与扣在梁体上的第二U型钢板,所述第一U型钢板伸出有第一硬钢圆筒,所述第一硬钢圆筒的内腔设置有软钢圆筒,所述软钢圆筒内填充有阻尼材料,所述第二U型钢板伸出有第二硬钢圆筒,所述第二硬钢圆筒的末端插入第一硬钢圆筒的内腔并顶在软钢圆筒上。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施工方便、易于拆装,减震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框架结构中的主要构件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通过机械吊装和一定连接手段,把零散的预制构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而形成的结构。该结构具有产品质量好 、生产效率高 、环境影响小 、可持续发展等优势。预制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构件在现场拼装而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整体性特别是节点的抗震性能是其薄弱环节,若节点的连接设计或施工存在问题,就容易造成预制结构节点破坏和整体倒塌,而且给震后修复带来困难。
当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多集中于增强节点本身的抗震性能,使用结构减震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很少。地震作用下消能减震结构通过设置的消能器产生摩擦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人结构中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与非消能减震结构相比可减少地震反应 20% ~ 40%左右,从而增加装配式结构的抗震能力,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布置消能器以耗散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是减轻地震反应和地震破坏的一种新技术和新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包括加固单体,所述加固单体包括扣在柱体上的第一U型钢板与扣在梁体上的第二U型钢板,所述第一U型钢板伸出有第一硬钢圆筒,所述第一硬钢圆筒的内腔设置有软钢圆筒,所述软钢圆筒内填充有阻尼材料,所述第二U型钢板伸出有第二硬钢圆筒,所述第二硬钢圆筒的末端插入第一硬钢圆筒的内腔并顶在软钢圆筒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硬钢圆筒外套设有夹环,所述第一硬钢圆筒的末端顶在夹环上,所述夹环整体呈U形,所述夹环的两个伸出端经松紧螺栓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型钢板的右下端与第二U型钢板的左上端经铰链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U型钢板与第二U型钢板形成L形。
进一步的,四个所述加固单体相互连接形成十字形,四个所述加固单体分别设置在呈十字形布置的柱体与梁体的交叉节点的四个夹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型钢板的前后两侧均伸出有第一连接翼板,所述第一连接翼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二U型钢板的前后两侧均伸出有第二连接翼板,所述第二连接翼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螺栓孔。
进一步的,任意两个相邻所述加固单体的第一U型钢板经第一螺栓、第一螺栓孔相互扣合并与柱体相连接,任意两个相邻所述加固单体第二U型钢板经第二螺栓、第二螺栓孔相互扣合并与梁体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型钢板与第一连接翼板之间、第二U型钢板与第二连接翼板之间均具有加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型钢板与第一硬钢圆筒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U型钢板与第二硬钢圆筒焊接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硬钢圆筒整体呈弧形,所述第一硬钢圆筒的弧度为60度;所述第二硬钢圆筒整体呈弧形,所述第二硬钢圆筒的弧度为6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施工方便、易于拆装,减震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固单体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固单体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4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U型钢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U型钢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加固单体,101-第一U型钢板,102-第二U型钢板,103-第一硬钢圆筒,104-软钢圆筒,105-阻尼材料,106-第二硬钢圆筒,107-夹环,108-松紧螺栓,109-铰链,110-第一连接翼板,111-第一螺栓孔,112-第二连接翼板,113-第二螺栓孔,114-第一螺栓,115-第二螺栓,116-加腋,a-柱体,b-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7所示,一种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包括加固单体1,所述加固单体1包括扣在柱体上的第一U型钢板101与扣在梁体上的第二U型钢板102,所述第一U型钢板101伸出有第一硬钢圆筒103,所述第一硬钢圆筒103的内腔设置有软钢圆筒104,所述软钢圆筒104内填充有阻尼材料105,所述第二U型钢板102伸出有第二硬钢圆筒106,所述第二硬钢圆筒106的末端插入第一硬钢圆筒103的内腔并顶在软钢圆筒104上;节点变形时可以通过第一硬钢圆筒103、第二硬钢圆筒106滑动挤压阻尼材料105来耗散能量;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新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也可用于装配式建筑物的加固与改良,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钢圆筒103与第二硬钢圆筒106均由硬钢制成,所述硬钢是含碳量较高,硬度较大,但较脆的钢,例如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所述软钢圆筒104由软钢制成,所述软钢是低碳钢中之一类,含碳量较低,硬度稍小的钢,软钢含碳量0.13%~0.20%,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特点是硬度低(HB为100~130),强度低(σb为372~470MPa),塑性高(δ为24%~36%),加工成形性及焊接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阻尼材料105选用阻尼油或橡胶,橡胶制成橡胶垫置于所述软钢圆筒104的内腔,起到消能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硬钢圆筒106外套设有夹环107,所述第一硬钢圆筒103的末端顶在夹环107上,所述夹环107整体呈U形,所述夹环107的两个伸出端经松紧螺栓108连接在一起;所述夹环107的两个伸出端上均开设有与松紧螺栓108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松紧螺栓108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孔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旋转所述松紧螺栓108,从而控制所述夹环107的拴紧程度,可以控制所述夹环107的内表面与第二硬钢圆筒106的外表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随着所述松紧螺栓108拧紧,所述第二硬钢圆筒106受到夹环107挤压力增加,所述夹环107的内表面与第二硬钢圆筒106的外表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增加,所述第一硬钢圆筒103推动夹环107一起相对第二硬钢圆筒106发生滑动的难度增加,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硬钢圆筒103与第二硬钢圆筒106之间的滑动配合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型钢板101的右下端与第二U型钢板102的左上端经铰链109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U型钢板101与第二U型钢板102形成L形;所述铰链109包含设置在第一U型钢板101的右下端与第二U型钢板102的左上端上的安装孔以及连接两个安装孔的转动销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四个所述加固单体1相互连接形成十字形,四个所述加固单体1分别设置在呈十字形布置的柱体与梁体的交叉节点的四个夹角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型钢板101的前后两侧均伸出有第一连接翼板110,所述第一连接翼板110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螺栓孔111,所述第二U型钢板102的前后两侧均伸出有第二连接翼板112,所述第二连接翼板112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螺栓孔113;所述第一连接翼板110、第一螺栓孔111、第二连接翼板112、第二螺栓孔113避免了传统加固方式需要在柱体或梁体上打螺栓孔而破坏梁柱整体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相邻所述加固单体1的第一U型钢板101经第一螺栓114、第一螺栓孔111相互扣合并与柱体相连接,任意两个相邻所述加固单体1第二U型钢板102经第二螺栓115、第二螺栓孔113相互扣合并与梁体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型钢板101与第一连接翼板110之间、第二U型钢板102与第二连接翼板112之间均具有加腋116;所述加腋116防止第一螺栓114与第二螺栓115受剪破坏;所述第一螺栓114与第二螺栓115均采用高强螺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型钢板101与第一硬钢圆筒103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U型钢板102与第二硬钢圆筒106焊接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钢圆筒103整体呈弧形,所述第一硬钢圆筒103的弧度为60度;所述第二硬钢圆筒106整体呈弧形,所述第二硬钢圆筒106的弧度为60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型钢板101的开口大小与柱体的横截面相适应,所述第二U型钢板102的开口大小与梁体的横截面相适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钢圆筒103的厚度为10mm,所述第二硬钢圆筒106与软钢圆筒104的内径相等、厚度也相等,所述第二硬钢圆筒106与软钢圆筒104的厚度均为10mm,所述软钢圆筒104的弧度为30度,所述第一硬钢圆筒103的内径比第二硬钢圆筒106的外径大1mm,以保证所述第一硬钢圆筒103与第二硬钢圆筒106之间的稳定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预制第一U型钢板101与第二U型钢板102;
(2)将第一U型钢板101安装在柱体上,将第二U型钢板102安装在梁体上,在第一硬钢圆筒103的内腔装入软钢圆筒104,在软钢圆筒104的内腔填充阻尼材料105,所述第二硬钢圆筒106的末端插入第一硬钢圆筒103的内腔并顶在软钢圆筒104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四个所述加固单体1分别置于呈十字形布置的柱体与梁体的交叉节点的四个夹角处,四个所述加固单体1分别为第一加固单体、第二加固单体、第三加固单体以及第四加固单体,所述第一加固单体的第一U型钢板101与第二加固单体的第一U型钢板101经第一螺栓114、第一螺栓孔111相互扣合在一起并扣住柱体的上部,所述第三加固单体的第一U型钢板101与第四加固单体的第一U型钢板101经第一螺栓114、第一螺栓孔111相互扣合在一起并扣住柱体的下部,所述第一加固单体的第二U型钢板102与第四加固单体的第二U型钢板102经第二螺栓115、第二螺栓孔113相互扣合在一起并扣住梁体的左部,所述第二加固单体的第二U型钢板102与第三加固单体的第二U型钢板102经第二螺栓115、第二螺栓孔113相互扣合在一起并扣住梁体的右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夹环107控制第一硬钢圆筒103与第二硬钢圆筒106之间的滑动配合,节点变形时,节点位置至少有一个所述加固单体1发生挤压变形,从而可以通过第一硬钢圆筒103与第二硬钢圆筒106之间的滑动挤压阻尼材料105来耗散能量,从而实现减震;2)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U型钢板101、第二U型钢板102套于梁柱节点处,施工安装方便,任意两个相邻所述加固单体1的第一U型钢板101经第一螺栓114、第一螺栓孔111相互扣合并与柱体相连接,任意两个相邻所述加固单体1第二U型钢板102经第二螺栓115、第二螺栓孔113相互扣合并与梁体相连接,相互固定,易于拆卸替换,避免了传统加固方式需要在柱或梁上打螺栓孔而破坏梁柱整体性。
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固单体,所述加固单体包括扣在柱体上的第一U型钢板与扣在梁体上的第二U型钢板,所述第一U型钢板伸出有第一硬钢圆筒,所述第一硬钢圆筒的内腔设置有软钢圆筒,所述软钢圆筒内填充有阻尼材料,所述第二U型钢板伸出有第二硬钢圆筒,所述第二硬钢圆筒的末端插入第一硬钢圆筒的内腔并顶在软钢圆筒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硬钢圆筒外套设有夹环,所述第一硬钢圆筒的末端顶在夹环上,所述夹环整体呈U形,所述夹环的两个伸出端经松紧螺栓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钢板的右下端与第二U型钢板的左上端经铰链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U型钢板与第二U型钢板形成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加固单体相互连接形成十字形,四个所述加固单体分别设置在呈十字形布置的柱体与梁体的交叉节点的四个夹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钢板的前后两侧均伸出有第一连接翼板,所述第一连接翼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二U型钢板的前后两侧均伸出有第二连接翼板,所述第二连接翼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螺栓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所述加固单体的第一U型钢板经第一螺栓、第一螺栓孔相互扣合并与柱体相连接,任意两个相邻所述加固单体第二U型钢板经第二螺栓、第二螺栓孔相互扣合并与梁体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钢板与第一连接翼板之间、第二U型钢板与第二连接翼板之间均具有加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钢板与第一硬钢圆筒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U型钢板与第二硬钢圆筒焊接固定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钢圆筒整体呈弧形,所述第一硬钢圆筒的弧度为60度;所述第二硬钢圆筒整体呈弧形,所述第二硬钢圆筒的弧度为60度。
CN201821014902.0U 2018-06-29 2018-06-29 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 Active CN208473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14902.0U CN208473338U (zh) 2018-06-29 2018-06-29 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14902.0U CN208473338U (zh) 2018-06-29 2018-06-29 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73338U true CN208473338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12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14902.0U Active CN208473338U (zh) 2018-06-29 2018-06-29 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7333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1429A (zh) * 2018-06-29 2018-10-23 福州大学 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0616802A (zh) * 2019-08-01 2019-12-27 宁波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预制钢套筒连接节点
CN115749360A (zh) * 2022-12-19 2023-03-07 苏州达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柱顶或柱底的减震消能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1429A (zh) * 2018-06-29 2018-10-23 福州大学 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8691429B (zh) * 2018-06-29 2023-10-13 福州大学 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
CN110616802A (zh) * 2019-08-01 2019-12-27 宁波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预制钢套筒连接节点
CN115749360A (zh) * 2022-12-19 2023-03-07 苏州达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柱顶或柱底的减震消能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73338U (zh) 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
CN106593059B (zh) 一种狗骨式节点梁端屈曲约束装置
CN108691429A (zh) 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1835397U (zh) 可调tmd阻尼装置
CN109707103B (zh) 自复位剪切耗能型可更换连梁
CN106381933B (zh) 一种抗倾覆复合弹簧三维隔震支座
CN104005490B (zh) 一种加强屈服后刚度的防屈曲限位支撑构件
CN108360903A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阻尼器支撑装置及其建造方法
CN108468354A (zh) 高层建筑用地基隔震保护装置
CN203320720U (zh) 一种摩擦-铅复合阻尼器
CN109629703B (zh) 一种带有螺旋筒的复合耗能阻尼器及柱脚抗震结构
CN209082693U (zh) 带耗能装置的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节点
CN108951922A (zh) 一种具有限位复位功能的圆筒拉压阻尼器
CN108301676B (zh) 一种多维度复合式承拉型抗震缝装置
CN110344408A (zh) 一种锚杆锚头处吸能减震的方法
CN211200786U (zh) 具有常阻尼特征与抗拉功能的隔震支座
CN110453801B (zh) 一种高柔结构的多方向减震防护系统及其减震方法
CN208668661U (zh) 一种封板装配式预应力黏弹性阻尼器
CN205444463U (zh) 一种基于钢结构梁柱拼接结构的阻尼墙
CN108708475A (zh) 桶式拉压阻尼器
CN102535671B (zh) 双向扭转型铅剪切阻尼器
CN205296454U (zh) 一种钢结构梁柱节点缓冲装置
CN210049424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恢复耗能减震装置
CN106088769A (zh) 多维方向屈服耗能软钢消能器
CN108951911B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恢复耗能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