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68261U - 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68261U
CN208468261U CN201821120214.2U CN201821120214U CN208468261U CN 208468261 U CN208468261 U CN 208468261U CN 201821120214 U CN201821120214 U CN 201821120214U CN 208468261 U CN208468261 U CN 208468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upport frame
tube body
boss
position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202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武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iangyun Kechuang New Pip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iangyun Kechuang New Pip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iangyun Kechuang New Pip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Xiangyun Kechuang New Pip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202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68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68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68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olf Club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架、管体、一号凸台和二号凸台,所述管体位于支撑架上方,所述一号凸台和二号凸台分别位于管体靠近一端内壁,所述支撑架表面依次固定连接有一号支撑板、导向板和二号支撑板,所述一号支撑板侧壁开设有一号滑槽,所述一号滑槽一侧通过一号电推杆固定连接电动夹爪,所述导向板表面分别滑动连接一号定位柱和二号定位柱,所述一号定位柱通过一号连杆和一号弹簧与二号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底端固定连接蓄电池。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使用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便于对密封圈支撑固定,方便安装在管体内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承插柔性接头生产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承插连接接口主要有:青铅接口、石棉水泥接口、膨胀性填料接口、胶圈接口等。承插管分为接刚性承插连接和柔性承插连两种。刚性承插连接是用管道的插口插入管道的承口内,对位后先用嵌缝材料嵌缝,然后用密封材料密封,使之成为一个牢固的封闭的整体。柔性承插连接接头在管道承插口的止封口上放入富有弹性的橡胶圈,然后施力将管子插端插入,形成一个能适应一定范围内的位移和振动的封闭管。
在安装密封圈的时候,多是人工手动去安装,我们都知道,密封圈由于具有一定的柔韧度,不便于安装,导致工作的效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使用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便于对密封圈支撑固定,方便安装在管体内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架、管体、一号凸台和二号凸台,所述管体位于支撑架上方,所述一号凸台和二号凸台分别位于管体靠近一端内壁,所述支撑架表面依次固定连接有一号支撑板、导向板和二号支撑板,所述一号支撑板侧壁开设有一号滑槽,所述一号滑槽一侧通过一号电推杆固定连接电动夹爪,所述导向板表面分别滑动连接一号定位柱和二号定位柱,所述一号定位柱通过一号连杆和一号弹簧与二号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底端固定连接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表面开设有二号滑槽,且二号滑槽内部滑动插接二号电推杆,所述二号电推杆顶端焊接托板,所述管体位于托板上表面,所述电动夹爪位于管体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二号支撑板侧壁固定连接控制面板,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面板、一号电推杆、电动夹爪和二号电推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表面分别开设有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所述一号定位柱滑动连接在一号通孔内部,且一号定位柱一端固定连接一号锥形头,所述二号定位柱滑动连接在二号通孔内部,且二号定位柱一端固定连接二号锥形头,所述二号定位柱通过二号连杆和二号弹簧与二号支撑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底端焊接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一侧转动连接刹车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使用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便于对密封圈支撑固定,方便安装在管体内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一号电推杆和电动夹爪,便于对管体夹持固定,节省人力,降低工作量,通过设有二号电推杆和二号滑槽,便于对管体进行导向工作,具有很好的支撑力,提高稳定性,且便于调节管体的高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一号定位柱和二号定位柱,便于对两种规格的密封圈支撑固定,配合管体,方便安装,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通过设有一号弹簧和二号弹簧,便于一号定位柱和二号定位柱自动复位,便于循环使用,保持工作的流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的二号支撑板与一号定位柱和二号定位柱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二号电推杆;3、托板;4、一号电推杆; 5、一号支撑板;6、一号滑槽;7、管体;8、一号凸台;9、二号凸台;10、一号锥形头;11、一号定位柱;12、二号锥形头;13、二号定位柱;14、二号通孔;15、导向板;16、二号连杆;17、二号弹簧; 18、控制面板;19、一号弹簧;20、二号支撑板;21、一号连杆;22、一号通孔;23、蓄电池;24、二号滑槽;25、刹车片;26、万向轮;27、电动夹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架1、管体7、一号凸台8和二号凸台9,所述管体7位于支撑架1上方,所述一号凸台8和二号凸台9分别位于管体7靠近一端内壁,所述支撑架1表面依次固定连接有一号支撑板5、导向板15和二号支撑板20,所述一号支撑板5侧壁开设有一号滑槽6,所述一号滑槽6一侧通过一号电推杆4固定连接电动夹爪27,所述导向板15 表面分别滑动连接一号定位柱11和二号定位柱13,所述一号定位柱 11通过一号连杆21和一号弹簧19与二号支撑板2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底端固定连接蓄电池23。
其中,所述支撑架1表面开设有二号滑槽24,且二号滑槽24内部滑动插接二号电推杆2,所述二号电推杆2顶端焊接托板3,所述管体7位于托板3上表面,所述电动夹爪27位于管体7另一端,便于对管体7导向支撑,提高稳定性。
其中,所述二号支撑板20侧壁固定连接控制面板18,所述蓄电池23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面板18、一号电推杆4、电动夹爪27和二号电推杆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便于电性控制,节省人力。
其中,所述导向板15表面分别开设有一号通孔22和二号通孔 14,所述一号定位柱11滑动连接在一号通孔22内部,且一号定位柱 11一端固定连接一号锥形头10,所述二号定位柱13滑动连接在二号通孔14内部,且二号定位柱13一端固定连接二号锥形头12,所述二号定位柱13通过二号连杆16和二号弹簧17与二号支撑板20固定连接,便于对双密封圈依次导向安装。
其中,所述支撑架1底端焊接万向轮26,所述万向轮26一侧转动连接刹车片25,便于移动且便于控制运动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使用时,分别在一号定位柱11和二号定位柱13表面套设不同直径的密封圈,支撑架1表面依次固定连接有一号支撑板5、导向板15和二号支撑板20,一号支撑板5侧壁开设有一号滑槽6,一号滑槽6一侧通过一号电推杆4固定连接电动夹爪27,通过电动夹爪 27对管体7夹持固定,调节二号电推杆2的高度,托板3贴合在管体7下表面,使管体7的中轴线与一号定位柱11的中轴线相齐平,启动一号电推杆4推动管体7向一号定位柱11移动,一号弹簧19受到一号连杆21的推力压缩一号弹簧19,一号定位柱11沿着一号通孔22滑动,此时一号定位柱11表面的密封圈被放置在一号凸台8表面,一号电推杆4拉动管体7复位;再把二号定位柱13表面的密封圈安装在二号凸台9表面,方法类似,调节二号电推杆2的高度,使管体7的中轴线与二号定位柱13中轴线齐平,启动一号电推杆4,二号定位柱13受力之后通过二号连杆16压缩二号弹簧17,二号定位柱13沿着二号通孔14滑动至二号定位柱13的带有二号锥形头12 的一端进入二号通孔14内部,密封圈被套入二号凸台9,然后更换下一组管体7即可;通过图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号定位柱11 和二号定位柱13与导向板15的连接方式均相同,且使用方法相同,只是一号定位柱11和二号定位柱13的直径不同,从而放置不同直径的密封圈使用,在生产使用中,也可根据需要,单独使用一号定位柱 11或二号定位柱13,安装单密封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架(1)、管体(7)、一号凸台(8)和二号凸台(9),所述管体(7)位于支撑架(1)上方,所述一号凸台(8)和二号凸台(9)分别位于管体(7)靠近一端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表面依次固定连接有一号支撑板(5)、导向板(15)和二号支撑板(20),所述一号支撑板(5)侧壁开设有一号滑槽(6),所述一号滑槽(6)一侧通过一号电推杆(4)固定连接电动夹爪(27),所述导向板(15)表面分别滑动连接一号定位柱(11)和二号定位柱(13),所述一号定位柱(11)通过一号连杆(21)和一号弹簧(19)与二号支撑板(2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底端固定连接蓄电池(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表面开设有二号滑槽(24),且二号滑槽(24)内部滑动插接二号电推杆(2),所述二号电推杆(2)顶端焊接托板(3),所述管体(7)位于托板(3)上表面,所述电动夹爪(27)位于管体(7)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支撑板(20)侧壁固定连接控制面板(18),所述蓄电池(23)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面板(18)、一号电推杆(4)、电动夹爪(27)和二号电推杆(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15)表面分别开设有一号通孔(22)和二号通孔(14),所述一号定位柱(11)滑动连接在一号通孔(22)内部,且一号定位柱(11)一端固定连接一号锥形头(10),所述二号定位柱(13)滑动连接在二号通孔(14)内部,且二号定位柱(13)一端固定连接二号锥形头(12),所述二号定位柱(13)通过二号连杆(16)和二号弹簧(17)与二号支撑板(2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底端焊接万向轮(26),所述万向轮(26)一侧转动连接刹车片(25)。
CN201821120214.2U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 Active CN208468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0214.2U CN208468261U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0214.2U CN208468261U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68261U true CN208468261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10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20214.2U Active CN208468261U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682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2703A (zh) * 2020-07-08 2020-09-25 安阳凯地电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径轴用o型圈的安装工装及其安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2703A (zh) * 2020-07-08 2020-09-25 安阳凯地电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径轴用o型圈的安装工装及其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68261U (zh) 一种承插柔性接头双密封圈安装连接装置
CN206728388U (zh) 一种便移式贴片机
CN105048244A (zh) 二次接线辅助装置
CN201913130U (zh) 一种液压式电动车车架校正固定设备
CN116365191B (zh) 一种电池等压注液及高压静置装置
CN212584409U (zh) 一种建筑管道用支撑架
CN209850802U (zh) 一种轻便式接头连接装置
CN201191755Y (zh) 电缆中间连接接头的扩张接头弹性体拉出装置
CN206774456U (zh) 充电桩专用高压直流继电器真空排气台
CN203033732U (zh) 真空采血管真空压帽装置
CN212984709U (zh) 一种混凝土基面裂缝修复装置
CN211317632U (zh) 一种油量传感器基座密闭性检测装置
CN209698887U (zh) 一种气动液压元件压实用夹具
CN206911325U (zh) 一种甲醛催化剂抽取工具
CN209247255U (zh) 一种pvc管材打压检测用拔管装置
CN208841380U (zh) 一种用于pccp管道承插口钢圈安放的支架装置
CN111438486A (zh) 一种管接头焊接用固定装置
CN215215308U (zh) 一种城镇燃气工业工程用管道封堵装置
CN22045660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填充设备
CN205309761U (zh) 碳粉盒装配刮刀及充电辊生产线
CN205538103U (zh) 一种测试大口径球阀密封效果的试验设备
CN216154232U (zh) 一种用于模内自动贴标机械手
CN214951998U (zh) 一种用于富液式蓄电池气密测试的装置
CN215334880U (zh) 一种市政建设多管道固定装置
CN212929077U (zh) 一种适用于燃油管道的卡接绝缘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