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63128U - 手动开收伞具 - Google Patents
手动开收伞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63128U CN208463128U CN201820781275.7U CN201820781275U CN208463128U CN 208463128 U CN208463128 U CN 208463128U CN 201820781275 U CN201820781275 U CN 201820781275U CN 208463128 U CN208463128 U CN 2084631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mbrella
- nest
- inner tube
- handle
- umbrella n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手动开收伞具,包括伞中棒、上伞巢、中伞巢、下伞巢、伞骨、握把、推杆和联动装置;上伞巢和中伞巢之间设有收伞弹簧,收伞弹簧用于张开上伞巢和中伞巢;伞中棒包括外管体和内管,外管体活动套在内管的外侧,握把的一端与推杆的一端枢接,握把的另一端与内管枢接,推杆的另一端与外管体枢接;联动装置的一端连接中伞巢、另一端连接内管或外管体,内管和外管体的相对移动可通过联动装置联动中伞巢上下移动。按压握把可将握把和推杆张开,内管和外管体在握把和推杆的作用下拉伸,通过联动装置中伞巢上移开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晴雨伞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手动开收伞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晴雨伞一般是通过按压开伞按钮解除开伞按钮对伞下巢的锁定,然后通过手推伞下巢沿着伞中棒上移实现开伞,或者通过自动开伞的机构将伞撑开。市场上伞的开收结构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变化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开收伞的结构的手动开收伞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手动开收伞具,包括伞中棒、上伞巢、中伞巢、下伞巢、伞骨、握把、推杆和联动装置;上伞巢设于伞中棒的顶部,下伞巢外套在伞中棒上,中伞巢设于上伞巢与下伞巢之间,伞骨包括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和第三伞骨,第一伞骨的一端枢接上伞巢,第二伞骨的一端枢接中伞巢、另一端枢接第三伞骨,第三伞骨的一端枢接下伞巢、另一端枢接第一伞骨;上伞巢和中伞巢之间设有收伞弹簧,收伞弹簧用于张开上伞巢和中伞巢;伞中棒包括外管体和内管,外管体活动套在内管的外侧,握把的一端与推杆的一端枢接,握把的另一端与内管枢接,推杆的另一端与外管体枢接;联动装置的一端连接中伞巢、另一端连接内管或外管体,内管和外管体的相对移动可通过联动装置联动中伞巢上下移动。按压握把可将握把和推杆张开,内管和外管体在握把和推杆的作用下拉伸,通过联动装置中伞巢上移靠近上伞巢并压缩收伞弹簧,中伞巢上移时拉动第二伞骨,使由伞骨、上伞巢、中伞巢、下伞巢和伞中棒组成的伞连杆结构的第一伞骨张开,实现开伞。收伞时,中伞巢在收伞弹簧的推动下向下移动,伞骨收合。
内管包括内管体和伞头,伞头设于内管体的下端,握把的下部与伞头枢接;外管体包括管体和推头,推头设于管体的下部,推杆的一端与推头枢接。通过伞头和推头可以很方便地在内管和外管体上设置枢接结构。推头套在管体的下端并与管体固定。
内管的外壁面上设有开伞扣合槽,推杆的外壁面上设有收伞扣合槽,握把的侧部设有弹性压扣,弹性压扣用于在开伞时扣合开伞扣合槽、收伞时扣合收伞扣合槽。开伞时,按压弹性压扣可以解除弹性压扣对收伞扣合槽的扣合;开收后,可将握把靠着内管,弹性压扣与内管的开伞扣合槽扣合,固定握把。收伞时,按压弹性压扣可以解除弹性压扣对内管的扣合;收伞后,推杆和握把靠拢,弹性压扣与推杆的收伞扣合槽扣合,将推杆和握把固定,避免握把自由摇晃。开伞扣合槽为设置在内管表面的凹槽。
握把的弹性压扣在扣合开伞扣合槽时,在水平方向上握把与推杆的枢接处偏离内管的距离比在推杆与外管体的枢接处偏离内管的距离大。这样收伞时,收伞弹簧通过联动装置对内管和外管体作用,使两者收缩,握把与内管的枢接轴、外管体与推杆的枢接轴的位置错开的设计,会使握把和推杆的枢接位置自动向外弯折,实现自动收合。
上伞巢设于内管的上端,联动装置与外管体为一体,中伞巢固定在外管体上部。开伞时,握把和推杆张开时,将外管体向上推,固定在外管体上的中伞巢也跟这上移,实现开伞。收伞时,收伞弹簧下推中伞巢,外管体向下推动推杆,推杆收合。
中伞巢活动套在外管体外侧,上伞巢设于外管体的顶端,联动装置包括拉杆、拉线和第一滑轮,第一滑轮设置在上伞巢上,拉杆的下端与内管连接,拉杆的上端与拉线的下端连接,拉线的上端绕过第一滑轮后与中伞巢连接。该结构适用于直骨伞和多折伞。开伞时,内管在握把的推动下向下移动,拉动拉杆和拉线,拉线将中伞巢上拉实现开伞。
中伞巢活动套在外管体外侧,外管体包括外管和中管,外管外套配中管,中管外套配内管,推杆与中管枢接,上伞巢设于外管的顶端,联动装置包括拉杆、拉线、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第一滑轮设置在上伞巢上,第二滑轮设置在中伞巢上,拉杆的下端与内管连接,拉杆的上端与拉线的下端连接,拉线的上端依次绕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后与上伞巢连接。该结构适用于多折伞。拉线通过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将中伞巢上拉。
拉杆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第一拉杆的上端设有第一环体,第二拉杆的下端设有第二环体,第一拉杆的下端穿过第二环体与内管连接,第二拉杆的上端穿过第一环体与拉线连接。第一拉杆可相对于第二环体上下滑动,第二拉杆可相对于第一环体上下滑动,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在收伞时可重叠收缩,开伞时可张开伸长。
中伞巢活动套在外管体外侧,外管体包括外管和中管,外管外套配中管,中管外套配内管,推杆与中管枢接,上伞巢设于外管的顶端;中管内的上部设有卡扣装置,卡扣装置包括卡扣座、摇杆和摇杆弹簧;卡扣座设于中管内,摇杆的中部与卡扣座枢接,摇杆的上部内侧与卡扣座之间设有摇杆弹簧,摇杆的上部外侧伸出中管的外壁面,外管的壁面上设有用于卡合摇杆上部的卡合孔,内管上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用于推动摇杆下端的内斜凸。开伞时,摇杆的上部卡入外管的卡合孔时,可以锁住外管和中管。收伞时,如果内管上移,内斜凸推挤摇杆,摇杆转动,摇杆的上部从卡合孔中脱出,外管和中管的锁合解除,外管和中管就可以实现收合了。
推杆为中部外凸的弧形的杆体,握把的上部为凹弧形状。这种形状握把容易握住,握压更省力,而且推杆可以贴着握把的上部收合,减小两者收合后空间。
一种新型手动开收伞具,包括伞中棒、上伞巢、下伞巢、握把、推杆和联动装置;上伞巢设于伞中棒的顶部,下伞巢外套在伞中棒上,伞中棒包括外管体和内管,外管体活动套在内管的外侧,握把的一端与推杆的一端枢接,握把的另一端与内管枢接,推杆的另一端与外管体枢接;联动装置包括拉杆、拉线、第一滑轮,第一滑轮设置在上伞巢上,拉杆的下端与内管连接,拉杆的上端与拉线的下端连接,拉线的上端绕过第一滑轮后与下伞巢连接。另一种同样通过握把控制的手动开收伞具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开收伞的结构,按压握把可将握把和推杆张开,内管和外管体在握把和推杆的作用下拉伸,通过联动装置中伞巢上移靠近上伞巢并压缩收伞弹簧,中伞巢上移时拉动第二伞骨,使由伞骨、上伞巢、中伞巢、下伞巢和伞中棒组成的伞连杆结构的第一伞骨张开,实现开伞。收伞时,中伞巢在收伞弹簧的推动下向下移动,伞骨收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开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收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开伞状态握把、推杆和伞中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收伞状态握把、推杆和伞中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开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收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开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开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开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开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伞中棒1;内管11;内管体111;伞头112;开伞扣合槽113;内斜凸114;外管体12;中管121;外管122;卡合孔1221;推头123;上伞巢31;中伞巢32;下伞巢33;收伞弹簧34;第一伞骨41;第二伞骨42;第三伞骨43;推杆5;收伞扣合槽51;握把6;弹性压扣61;联动装置7;拉杆71;第一拉杆711;第二拉杆712;第一环体713;第二环体714;拉线72;第一滑轮73;第二滑轮74;卡扣装置8;卡扣座81;摇杆弹簧82;摇杆8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手动开收伞具,包括伞中棒1、上伞巢31、中伞巢32、下伞巢33、伞骨、握把6、推杆5和联动装置7。上伞巢31设于伞中棒1的顶部,下伞巢33可上下外套在伞中棒1上,中伞巢32设于上伞巢31与下伞巢33之间。伞骨包括第一伞骨41、第二伞骨42和第三伞骨43,第一伞骨41的一端枢接上伞巢31,第二伞骨42的一端枢接中伞巢32、第二伞骨的另一端枢接第三伞骨43,第三伞骨43的一端枢接下伞巢33、另一端枢接第一伞骨41,中伞巢32和上伞巢31相互靠近可使第一伞骨41张开,中伞巢32和上伞巢31相互离开可使第一伞骨41收合。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之间设有收伞弹簧34,收伞弹簧34用于张开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收伞弹簧34为压簧,其两端分别抵住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在开伞时被压缩,收伞时可将中伞巢32推离上伞巢31。伞中棒1包括外管体12和内管11,外管体12活动套在内管11的外侧,握把6的一端与推杆5的一端枢接,握把6的另一端与内管11枢接,内管11包括内管体111和伞头112,伞头112设于内管体111的下端,握把6的下部与伞头112枢接。推杆5的另一端与外管体12枢接;外管体12包括管体和推头123,推头123设于管体的下部,推杆12的一端与推头123枢接。推杆为中部外凸的弧形的杆体,握把的上部为凹弧形状。
外管体12包括外管122和中管121,中伞巢32活动套在外管体的外管122的外侧,外管122可上下外套配中管121,中管121可上下外套配内管11,推杆5与中管121枢接,中管121包括管体和推头123,上伞巢31设于外管122的顶端。联动装置7包括拉杆71、拉线72、第一滑轮73和第二滑轮74,第一滑轮73设置在上伞巢31上,第二滑轮74设置在中伞巢32上,拉杆71的下端与内管11连接,拉杆71的上端与拉线72的下端连接,拉线72的上端依次绕过第一滑轮73、第二滑轮74后与上伞巢31连接。联动装置7的一端连接中伞巢32、另一端连接内管11,内管11和外管体12的相对移动可通过联动装置7联动中伞巢32上下移动。拉杆71包括第一拉杆711和第二拉杆712,第一拉杆711的上端设有第一环体713,第二拉杆712的下端设有第二环体714,第一拉杆713的下端穿过第二环体714与内管11连接,第二拉杆712的上端穿过第一环体713与拉线72连接。
中管121内的上部设有卡扣装置8,卡扣装置8包括卡扣座81、摇杆83和摇杆弹簧82。卡扣座81设于中管121内,固定在中管121的上部,摇杆83的中部与卡扣座81枢接,摇杆83的上部内侧与卡扣座81之间设有摇杆弹簧82,摇杆弹簧82的一端抵住卡扣座81、另一端抵住摇杆83。摇杆83的上部外侧伸出中管121的外壁面,外管122的壁面上设有用于卡合摇杆83上部的卡合孔1221,内管11上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用于推动摇杆83下端的内斜凸114。摇杆83在摇杆弹簧82的作用下可卡入卡合孔1221,使中管121和外管122相互扣合,不能相对移动。内管11的内斜凸114可推挤摇杆83的下端,使摇杆83转动,摇杆83的上部脱离卡合孔1221,中管121和外管122就可以相对移动。
内管11的内管体111的外壁面上设有开伞扣合槽113,推杆5的外壁面上设有收伞扣合槽51,握把6的侧部设有弹性压扣61,弹性压扣61用于在开伞时扣合开伞扣合槽113、收伞时扣合收伞扣合槽51。弹性压扣61包括扣杆和扣杆弹簧,扣杆上设有用于抱住内管或推杆的凹槽,凹槽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卡入开伞扣合槽或收伞扣合槽的扣爪,扣杆可滑动设置在握把上,扣杆上套设有扣杆弹簧,扣杆弹簧的一端抵住扣杆、另一端抵住握把;扣杆的一端部伸出握把的表面,方便进行按压。开伞时,握把6的弹性压扣61在扣合开伞扣合槽113时,在水平方向上握把6与推杆5的枢接处偏离内管11的距离比在推杆5与外管体12的枢接处偏离内管11的距离大,这样内管11和外管体12相互收缩时,推杆5和握把6的枢接处就会向外折弯。
开伞时,按压弹性压扣61,接触弹性压扣61对收伞扣合槽51的扣合,将握把6外拉,使推杆5从握把6中转出至握把6的上方,按压握把6,推杆5继续往上转直至握把6贴住内管11,握把上的弹性压扣61扣住内管11的开伞扣合槽。推杆5向上转动时,推杆5推动中管121上移,内管11相对于中管121下移,内管11拉动拉杆下移,拉杆71通过拉线72拉动中伞巢32上移,实现开伞并压缩收伞弹簧。内管11相对中管121下移时,内管11的内斜凸114脱离卡扣装置8的摇杆83下端,使摇杆83可以转动卡入卡合孔1221中。
收伞时,按压弹性压扣61,解除弹性压扣61与内管11的开伞扣合槽113的扣合,收伞弹簧34向下推中伞巢32实现收伞。收伞过程中,内管11相对于中管121上移,内管11的内斜凸114推挤摇杆83,使外管122与中管121的扣合解除,中管121收缩入外管122;收伞后,将握把6的弹性压扣61扣住推杆5的收伞扣合槽51以固定两者。
实施例2:
如图6-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手动开收伞具,包括伞中棒1、上伞巢31、中伞巢32、下伞巢33、伞骨、握把6、推杆5和联动装置7。上伞巢31设于伞中棒1的顶部,下伞巢33可上下外套在伞中棒1上,中伞巢32设于上伞巢31与下伞巢33之间。伞骨包括第一伞骨41、第二伞骨42和第三伞骨43,第一伞骨41的一端枢接上伞巢31,第二伞骨42的一端枢接中伞巢32、第二伞骨的另一端枢接第三伞骨43,第三伞骨43的一端枢接下伞巢33、另一端枢接第一伞骨41,中伞巢32和上伞巢31相互靠近可使第一伞骨41张开,中伞巢32和上伞巢31相互离开可使第一伞骨41收合。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之间设有收伞弹簧34,收伞弹簧34用于张开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收伞弹簧34为压簧,其两端分别抵住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在开伞时被压缩,收伞时可将中伞巢32推离上伞巢31。伞中棒1包括外管体12和内管11,外管体12活动套在内管11的外侧,握把6的一端与推杆5的一端枢接,握把6的另一端与内管11枢接,内管11包括内管体111和伞头112,伞头112设于内管体111的下端,握把6的下部与伞头112枢接。推杆5的另一端与外管体12枢接;外管体12包括管体和推头123,推头123设于管体的下部,推杆12的一端与推头123枢接。
上伞巢31设于内管11的上端,联动装置7与外管体12为一体,外管体12作为联动装置7;中伞巢32固定在外管体12上部。联动装置7的一端连接中伞巢32、另一端连接内管11,内管11和外管体12的相对移动可通过联动装置7联动中伞巢32上下移动。
内管11的内管体111的外壁面上设有开伞扣合槽113,推杆5的外壁面上设有收伞扣合槽51,握把6的侧部设有弹性压扣61,弹性压扣61用于在开伞时扣合开伞扣合槽113、收伞时扣合收伞扣合槽51。弹性压扣61包括扣杆和扣杆弹簧,扣杆上设有用于抱住内管或推杆的凹槽,凹槽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卡入开伞扣合槽或收伞扣合槽的扣爪,扣杆可滑动设置在握把上,扣杆上套设有扣杆弹簧,扣杆弹簧的一端抵住扣杆、另一端抵住握把;扣杆的一端部伸出握把的表面,方便进行按压。开伞时,握把6的弹性压扣61在扣合开伞扣合槽113时,在水平方向上握把6与推杆5的枢接处偏离内管11的距离比在推杆5与外管体12的枢接处偏离内管11的距离大,这样内管11和外管体12相互收缩时,推杆5和握把6的枢接处就会向外折弯。
开伞时,按压弹性压扣61,接触弹性压扣61对收伞扣合槽51的扣合,将握把6外拉,使推杆5从握把6中转出至握把6的上方,按压握把6,推杆5继续往上转直至握把6贴住内管11,握把上的弹性压扣61扣住内管11的开伞扣合槽113。推杆5向上转动时,推杆5推动外管体12上移,外管体12上端的中伞巢32上移靠近上伞巢31,实现开伞并压缩收伞弹簧34。
收伞时,按压弹性压扣61,解除弹性压扣61与内管11的开伞扣合槽113的扣合,收伞弹簧34向下推中伞巢32实现收伞。收伞时,外管体12推动推杆5向下转动,直至转入握把5,将握把6的弹性压扣61扣住推杆5的收伞扣合槽51以固定两者。
实施例3:
如图6-9和图12-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手动开收伞具,包括伞中棒1、上伞巢31、中伞巢32、下伞巢33、伞骨、握把6、推杆5和联动装置7。上伞巢31设于伞中棒1的顶部,下伞巢33可上下外套在伞中棒1上,中伞巢32设于上伞巢31与下伞巢33之间。伞骨包括第一伞骨41、第二伞骨42和第三伞骨43,第一伞骨41的一端枢接上伞巢31,第二伞骨42的一端枢接中伞巢32、第二伞骨的另一端枢接第三伞骨43,第三伞骨43的一端枢接下伞巢33、另一端枢接第一伞骨41,中伞巢32和上伞巢31相互靠近可使第一伞骨41张开,中伞巢32和上伞巢31相互离开可使第一伞骨41收合。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之间设有收伞弹簧34,收伞弹簧34用于张开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收伞弹簧34为压簧,其两端分别抵住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在开伞时被压缩,收伞时可将中伞巢32推离上伞巢31。伞中棒1包括外管体12和内管11,外管体12活动套在内管11的外侧,握把6的一端与推杆5的一端枢接,握把6的另一端与内管11枢接,内管11包括内管体111和伞头112,伞头112设于内管体111的下端,握把6的下部与伞头112枢接。推杆5的另一端与外管体12枢接;外管体12包括管体和推头123,推头123设于管体的下部,推杆12的一端与推头123枢接。
上伞巢31设于内管11的上端,中伞巢32可上下滑动设置在外管体12的外侧。联动装置7包括拉杆71、拉线72、第一滑轮73和第二滑轮74,第一滑轮73设置在上伞巢31上,第二滑轮74设置在中伞巢32上,拉杆71的下端与内管11连接,拉杆71的上端与拉线72的下端连接,拉线72的上端依次绕过第一滑轮73、第二滑轮74后与上伞巢31连接。联动装置7的一端连接中伞巢32、另一端连接内管11,内管11和外管体12的相对移动可通过联动装置7联动中伞巢32上下移动。
内管11的内管体111的外壁面上设有开伞扣合槽113,推杆5的外壁面上设有收伞扣合槽51,握把6的侧部设有弹性压扣61,弹性压扣61用于在开伞时扣合开伞扣合槽113、收伞时扣合收伞扣合槽51。弹性压扣61包括扣杆和扣杆弹簧,扣杆上设有用于抱住内管或推杆的凹槽,凹槽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卡入开伞扣合槽或收伞扣合槽的扣爪,扣杆可滑动设置在握把上,扣杆上套设有扣杆弹簧,扣杆弹簧的一端抵住扣杆、另一端抵住握把;扣杆的一端部伸出握把的表面,方便进行按压。开伞时,握把6的弹性压扣61在扣合开伞扣合槽113时,在水平方向上握把6与推杆5的枢接处偏离内管11的距离比在推杆5与外管体12的枢接处偏离内管11的距离大,这样内管11和外管体12相互收缩时,推杆5和握把6的枢接处就会向外折弯。
开伞时,按压弹性压扣61,接触弹性压扣61对收伞扣合槽51的扣合,将握把6外拉,使推杆5从握把6中转出至握把6的上方,按压握把6,推杆5继续往上转直至握把6贴住内管11,握把上的弹性压扣61扣住内管11的开伞扣合槽113。推杆5向上转动时,推杆5推动外管体12上移,内管11相对于外管体12下移,内管11拉动拉杆下移,拉杆71通过拉线72拉动中伞巢32上移,实现开伞并压缩收伞弹簧34。
收伞时,按压弹性压扣61,解除弹性压扣61与内管11的开伞扣合槽113的扣合,收伞弹簧34向下推中伞巢32实现收伞。收伞后,将握把6的弹性压扣61扣住推杆5的收伞扣合槽51以固定两者。
实施例4:
如图6-图9和图13-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手动开收伞具,包括伞中棒1、上伞巢31、中伞巢32、下伞巢33、伞骨、握把6、推杆5和联动装置7。上伞巢31设于伞中棒1的顶部,下伞巢33可上下外套在伞中棒1上,中伞巢32设于上伞巢31与下伞巢33之间。伞骨包括第一伞骨41、第二伞骨42和第三伞骨43,第一伞骨41的一端枢接上伞巢31,第二伞骨42的一端枢接中伞巢32、第二伞骨的另一端枢接第三伞骨43,第三伞骨43的一端枢接下伞巢33、另一端枢接第一伞骨41,中伞巢32和上伞巢31相互靠近可使第一伞骨41张开,中伞巢32和上伞巢31相互离开可使第一伞骨41收合。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之间设有收伞弹簧34,收伞弹簧34用于张开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收伞弹簧34为压簧,其两端分别抵住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在开伞时被压缩,收伞时可将中伞巢32推离上伞巢31。伞中棒1包括外管体12和内管11,外管体12活动套在内管11的外侧,握把6的一端与推杆5的一端枢接,握把6的另一端与内管11枢接,内管11包括内管体111和伞头112,伞头112设于内管体111的下端,握把6的下部与伞头112枢接。推杆5的另一端与外管体12枢接;外管体12包括管体和推头123,推头123设于管体的下部,推杆12的一端与推头123枢接。
中伞巢32活动套在外管体1外侧,上伞巢31设于外管体12的顶端,联动装置包括拉杆71、拉线72和第一滑轮73,第一滑轮73设置在上伞巢31上,拉杆71的下端与内管11连接,拉杆71的上端与拉线72的下端连接,拉线72的上端绕过第一滑轮73后与中伞巢32连接。
内管11的内管体111的外壁面上设有开伞扣合槽113,推杆5的外壁面上设有收伞扣合槽51,握把6的侧部设有弹性压扣61,弹性压扣61用于在开伞时扣合开伞扣合槽113、收伞时扣合收伞扣合槽51。
开伞时,按压弹性压扣61,接触弹性压扣61对收伞扣合槽51的扣合,将握把6外拉,使推杆5从握把6中转出至握把6的上方,按压握把6,推杆5继续往上转直至握把6贴住内管11,握把上的弹性压扣61扣住内管11的开伞扣合槽。推杆5向上转动时,推杆5推动中管121上移,内管11相对于中管121下移,内管11拉动拉杆下移,拉杆71通过拉线72拉动中伞巢32上移,实现开伞并压缩收伞弹簧。内管11相对中管121下移时,内管11的内斜凸114脱离卡扣装置8的摇杆83下端,使摇杆83可以转动卡入卡合孔1221中。收伞时,按压弹性压扣61,解除弹性压扣61与内管11的开伞扣合槽113的扣合,收伞弹簧34向下推中伞巢32实现收伞。收伞过程中,内管11相对于中管121上移,内管11的内斜凸114推挤摇杆83,使外管122与中管121的扣合解除,中管121收缩入外管122;收伞后,将握把6的弹性压扣61扣住推杆5的收伞扣合槽51以固定两者。
实施例5:
如图6-9和图15-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手动开收伞具,包括伞中棒1、上伞巢31、中伞巢32、下伞巢33、伞骨、握把6、推杆5和联动装置7。上伞巢31设于伞中棒1的顶部,下伞巢33可上下外套在伞中棒1上,中伞巢32设于上伞巢31与下伞巢33之间。伞骨包括第一伞骨41、第二伞骨42和第三伞骨43,第一伞骨41的一端枢接上伞巢31,第二伞骨42的一端枢接中伞巢32、第二伞骨的另一端枢接第三伞骨43,第三伞骨43的一端枢接下伞巢33、另一端枢接第一伞骨41,中伞巢32和上伞巢31相互靠近可使第一伞骨41张开,中伞巢32和上伞巢31相互离开可使第一伞骨41收合。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之间设有收伞弹簧34,收伞弹簧34用于张开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收伞弹簧34为压簧,其两端分别抵住上伞巢31和中伞巢32,在开伞时被压缩,收伞时可将中伞巢32推离上伞巢31。伞中棒1包括外管体12和内管11,外管体12活动套在内管11的外侧,握把6的一端与推杆5的一端枢接,握把6的另一端与内管11枢接,内管11包括内管体111和伞头112,伞头112设于内管体111的下端,握把6的下部与伞头112枢接。推杆5的另一端与外管体12枢接;外管体12包括管体和推头123,推头123设于管体的下部,推杆12的一端与推头123枢接。
中伞巢32活动套在外管体1外侧,上伞巢31设于外管体12的顶端,联动装置7包括拉杆71、拉线72和第一滑轮73,第一滑轮73设置在上伞巢31上,拉杆71的下端与内管11连接,拉杆71的上端与拉线72的下端连接,拉线72的上端绕过第一滑轮73后与中伞巢32连接。
内管11的内管体111的外壁面上设有开伞扣合槽113,推杆5的外壁面上设有收伞扣合槽51,握把6的侧部设有弹性压扣61,弹性压扣61用于在开伞时扣合开伞扣合槽113、收伞时扣合收伞扣合槽51。弹性压扣61包括扣杆和扣杆弹簧,扣杆上设有用于抱住内管或推杆的凹槽,凹槽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卡入开伞扣合槽或收伞扣合槽的扣爪,扣杆可滑动设置在握把上,扣杆上套设有扣杆弹簧,扣杆弹簧的一端抵住扣杆、另一端抵住握把;扣杆的一端部伸出握把的表面,方便进行按压。开伞时,握把6的弹性压扣61在扣合开伞扣合槽113时,在水平方向上握把6与推杆5的枢接处偏离内管11的距离比在推杆5与外管体12的枢接处偏离内管11的距离大,这样内管11和外管体12相互收缩时,推杆5和握把6的枢接处就会向外折弯。
开伞时,按压弹性压扣61,接触弹性压扣61对收伞扣合槽51的扣合,将握把6外拉,使推杆5从握把6中转出至握把6的上方,按压握把6,推杆5继续往上转直至握把6贴住内管11,握把上的弹性压扣61扣住内管11的开伞扣合槽113。推杆5向上转动时,推杆5推动外管体12上移,内管11相对于外管体12下移,内管11拉动拉杆下移,拉杆71通过拉线72拉动中伞巢32上移,实现开伞并压缩收伞弹簧34。
收伞时,按压弹性压扣61,解除弹性压扣61与内管11的开伞扣合槽113的扣合,收伞弹簧34向下推中伞巢32实现收伞。收伞后,将握把6的弹性压扣61扣住推杆5的收伞扣合槽51以固定两者。
实施例6:
图18-19所示,一种新型手动开收伞具,包括伞中棒1、上伞巢31、下伞巢33、握把6、推杆5和联动装置7;上伞巢31设于伞中棒1的顶部,下伞巢33外套在伞中棒1上,伞中棒1包括外管体12和内管11,外管体12活动套在内管11的外侧,握把6的一端与推杆5的一端枢接,握把6的另一端与内管11枢接,推杆5的另一端与外管体12枢接;联动装置7包括拉杆71、拉线72、第一滑轮73,第一滑轮73设置在上伞巢31上,拉杆71的下端与内管11连接,拉杆71的上端与拉线72的下端连接,拉线72的上端绕过第一滑轮73后与下伞巢33连接。开伞时,将握把6外拉,使推杆5从握把6中转出至握把6的上方,按压握把6,推杆5继续往上转直至握把6贴住内管11。推杆5向上转动时,推杆5推动外管体12上移,内管11相对于外管体12下移,内管11拉动拉杆下移,拉杆71通过拉线72拉动下伞巢33上移,实现开伞。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手动开收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伞中棒、上伞巢、中伞巢、下伞巢、伞骨、握把、推杆和联动装置;上伞巢设于伞中棒的顶部,下伞巢外套在伞中棒上,中伞巢设于上伞巢与下伞巢之间,伞骨包括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和第三伞骨,第一伞骨的一端枢接上伞巢,第二伞骨的一端枢接中伞巢、另一端枢接第三伞骨,第三伞骨的一端枢接下伞巢、另一端枢接第一伞骨;上伞巢和中伞巢之间设有收伞弹簧,收伞弹簧用于张开上伞巢和中伞巢;伞中棒包括外管体和内管,外管体活动套在内管的外侧,握把的一端与推杆的一端枢接,握把的另一端与内管枢接,推杆的另一端与外管体枢接;联动装置的一端连接中伞巢、另一端连接内管或外管体,内管和外管体的相对移动可通过联动装置联动中伞巢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开收伞具,其特征在于:内管的外壁面上设有开伞扣合槽,推杆的外壁面上设有收伞扣合槽,握把的侧部设有弹性压扣,弹性压扣用于在开伞时扣合开伞扣合槽、收伞时扣合收伞扣合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开收伞具,其特征在于:握把的弹性压扣在扣合开伞扣合槽时,在水平方向上握把与推杆的枢接处偏离内管的距离比在推杆与外管体的枢接处偏离内管的距离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开收伞具,其特征在于:上伞巢设于内管的上端,联动装置与外管体为一体,中伞巢固定在外管体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开收伞具,其特征在于:中伞巢活动套在外管体外侧,上伞巢设于外管体的顶端,联动装置包括拉杆、拉线和第一滑轮,第一滑轮设置在上伞巢上,拉杆的下端与内管连接,拉杆的上端与拉线的下端连接,拉线的上端绕过第一滑轮后与中伞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开收伞具,其特征在于:中伞巢活动套在外管体外侧,外管体包括外管和中管,外管外套配中管,中管外套配内管,推杆与中管枢接,上伞巢设于外管的顶端,联动装置包括拉杆、拉线、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第一滑轮设置在上伞巢上,第二滑轮设置在中伞巢上,拉杆的下端与内管连接,拉杆的上端与拉线的下端连接,拉线的上端依次绕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后与上伞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手动开收伞具,其特征在于:拉杆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第一拉杆的上端设有第一环体,第二拉杆的下端设有第二环体,第一拉杆的下端穿过第二环体与内管连接,第二拉杆的上端穿过第一环体与拉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开收伞具,其特征在于:中伞巢活动套在外管体外侧,外管体包括外管和中管,外管外套配中管,中管外套配内管,推杆与中管枢接,上伞巢设于外管的顶端;中管内的上部设有卡扣装置,卡扣装置包括卡扣座、摇杆和摇杆弹簧;卡扣座设于中管内,摇杆的中部与卡扣座枢接,摇杆的上部内侧与卡扣座之间设有摇杆弹簧,摇杆的上部外侧伸出中管的外壁面,外管的壁面上设有用于卡合摇杆上部的卡合孔,内管上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用于推动摇杆下端的内斜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开收伞具,其特征在于:推杆为中部外凸的弧形的杆体,握把的上部为凹弧形状。
10.一种新型手动开收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伞中棒、上伞巢、下伞巢、握把、推杆和联动装置;上伞巢设于伞中棒的顶部,下伞巢外套在伞中棒上,伞中棒包括外管体和内管,外管体活动套在内管的外侧,握把的一端与推杆的一端枢接,握把的另一端与内管枢接,推杆的另一端与外管体枢接;联动装置包括拉杆、拉线、第一滑轮,第一滑轮设置在上伞巢上,拉杆的下端与内管连接,拉杆的上端与拉线的下端连接,拉线的上端绕过第一滑轮后与下伞巢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81275.7U CN208463128U (zh) | 2018-05-24 | 2018-05-24 | 手动开收伞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81275.7U CN208463128U (zh) | 2018-05-24 | 2018-05-24 | 手动开收伞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63128U true CN208463128U (zh) | 2019-02-05 |
Family
ID=65218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78127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63128U (zh) | 2018-05-24 | 2018-05-24 | 手动开收伞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6312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80417A (zh) * | 2018-08-07 | 2019-03-19 | 深圳市宝电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自动伞 |
CN109730413A (zh) * | 2019-03-11 | 2019-05-10 | 深圳市宝电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伞 |
-
2018
- 2018-05-24 CN CN201820781275.7U patent/CN20846312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80417A (zh) * | 2018-08-07 | 2019-03-19 | 深圳市宝电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自动伞 |
CN109730413A (zh) * | 2019-03-11 | 2019-05-10 | 深圳市宝电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伞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321528B1 (ko) | 개선된 샤프트와 리브 조립체를 갖는 우산 | |
CN208463128U (zh) | 手动开收伞具 | |
US20100307548A1 (en) | Collapsible Umbrella | |
CN110916307A (zh) | 一种组合式手推开合吊伞 | |
CN103190750A (zh) | 多折全自动伞 | |
US8276606B2 (en) | Semi-automatic umbrella with an automatically retractable central shaft | |
CN106037191A (zh) | 一种带收纳筒的折叠伞 | |
CN203182188U (zh) | 多折全自动伞 | |
CN105105445B (zh) | 一种反向闭合伞 | |
CN208463123U (zh) | 全自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结构 | |
CN209473830U (zh) | 一种自收伞 | |
TW200911161A (en) | Automatic closing multiple-fold umbrella structure | |
CN105539555B (zh) | 一种童车收折机构及采用该收折机构的童车 | |
CN208740187U (zh) | 二折自动开收反向伞 | |
US2877782A (en) | Self-opening umbrella | |
CN205866241U (zh) | 带收纳筒的折叠伞 | |
CN210539376U (zh) | 滑套式自动开收伞结构及伞柄 | |
CN108244787B (zh) | 远离身体全自动收合之手开折伞 | |
CN212814836U (zh) | 一种上下推拉式安全伞柄及自动开收伞 | |
JP3080362U (ja) | 自動開閉傘構造 | |
CN220607595U (zh) | 一种便携式自动开收伞具 | |
CN112075736A (zh) | 一种滑动安全伞柄及自动开收伞 | |
CN216019547U (zh) | 配用于收纳筒折叠伞具的开收装置 | |
CN104490036B (zh) | 便于收拢的折叠伞 | |
CN115088927B (zh) | 伞棒可任意收合的自动折叠伞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