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61475U - 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61475U
CN208461475U CN201820240098.1U CN201820240098U CN208461475U CN 208461475 U CN208461475 U CN 208461475U CN 201820240098 U CN201820240098 U CN 201820240098U CN 208461475 U CN208461475 U CN 208461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ntology
mobile phone
buckle
charging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00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龙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2400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61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61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614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其主要包括本体、两个可移动固定边、弹簧、卡扣按键、固定板、前盖及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能够固定好手机或带保护套的手机时给手机充电,解决了普通充电宝拖着充电线充电的麻烦;充电时能放入衣兜、包包,如同不充电时使用、携带手机;适用于不同品牌、型号的手机,解决了现有充电宝充电时手机和充电宝是独立物件而带来的麻烦,弥补了苹果背夹式充电宝只能使用单一型号手机及必须取下手机保护套方能使用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
背景技术
充电宝因随时随地给手机充电而广受推崇,公知的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宝和手机是两个独立物件而不方便携带,尤其是出差、旅行携带行李时更加不便。虽然市场上有苹果手机以及极少数安卓手机的专用背夹式充电宝,但是只能对应型号手机才能使用,其他型号手机则无法使用,并且需要卸下手机保护套方能使用,将专用背夹充电宝当作手机保护套则很笨重,频繁拆卸专用背夹充电宝则会磨损手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包括:本体、两个可移动固定边、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卡扣按键、固定板、前盖及充电转接头。
所述本体包括放置可充电锂电池的电池室、放置充电宝升压板的空间、粘贴硅胶片的手机接触面、DC输出口及放置充电转接头的空间。
所述可移动固定边包括两个滑条及粘贴硅胶片的手机接触面。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滑槽,与所述可移动固定边滑条上设置的滑道相配合,使得可移动固定边能在本体滑槽上滑动。
所述固定板置于相配合的本体与可移动固定边的滑条上方,通过配加螺丝与固定板上的螺丝孔与本体上相应的螺丝孔固定,使得可移动固定边滑动时不能纵向脱离本体。
所述两个可移动固定边在本体滑槽上分别滑动到其滑条上设置的卡扣与固定板上设置的卡扣相配合,使得可移动固定边滑动时不能横向脱离本体。
所述本体与两个可移动固定边滑条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放置弹簧的空槽和两个弹簧接触面,在本体滑槽与两个可移动固定边滑道配合后,形成四个闭合的放置弹簧的空腔,使得两个可移动固定边通过外力滑动后,本体与可移动固定边上相应的弹簧接触面压缩弹簧,进而形成两个可移动固定边的两个手机接触面之间的夹持力。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孔位,卡扣按键置于孔位内,在本体与卡扣按键以及本体与固定板分别配合后,孔位的固定面与卡扣按键的固定面重合。固定板上的弹簧接触面压缩置于卡扣按键空腔内的弹簧,使得按压卡扣按键底端面时,卡扣按键移位且松开后能恢复到初始位置,卡扣按键的顶端面和固定板上的弹簧接触面重合时是卡扣按键最大行程位置。
所述两个可移动固定边分别在本体滑槽上滑动时,通过外力使得两个可移动固定边在本体滑槽上分别滑动到其滑条上设置的卡扣与固定板上设置的卡扣相配合时,移出外力后,两个可移动固定边部分复位至卡扣按键的卡扣面分别和可移动固定边滑条上设置的卡扣相配合,使得两个可移动固定边均不能恢复到初始位置,此位置分别为相应可移动固定边的最大行程位置。
所述两个可移动固定边分别滑动到最大行程位置时,按压卡扣按键底端面,使得卡扣按键的卡扣面移开与其配合的可移动固定边上设置的卡扣从而恢复到初始位置。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DC输出口,可与充电转接头的DC插头在一定行程范围内均可配合,使得不同厚度的手机均能充电,充电转接头DC插头面和前盖DC输出口面接触时为最深接插配合处。
所述充电转接头DC插头面设置有可移除垫片,使得给较厚手机充电时弥补充电转接头DC插头面和前盖DC输出口面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给手机充电携带时不慎外力按压充电转接头损坏手机充电口以及充电转接头。
所述充电转接头类型有上窄下宽Micro USB插头转DC插头、上宽下窄Micro USB插头转DC插头、Type-C插头转DC插头以及苹果Lighting插头转DC插头,使得适用于不同充电口的手机。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放置充电转接头的空间,将充电转接头的DC插头插入本体的插孔内,使得充电转接头不能脱离放置充电转接头的空间。
所述本体上进一步设置有USB输出口、Micro USB输入口、电池电量指示灯及电源开关。
给手机充电时,将两个可移动固定边分别拉开至最大行程位置,手机置于前盖之上,置于两个可移动固定边的两个手机接触面之间,将转接头的充电插头插入手机充电口,再将转接头的DC插头插入本体上的DC输出口便给手机充电,最后按压卡扣按键的底端面使得两个可移动固定边的手机接触面夹住手机。
本实用新型的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解决了普通充电宝拖着充电线充电的麻烦;能够固定好手机或带保护套的手机时给手机充电,充电时能放入衣兜、包包,如同不充电时使用、携带手机;适用于不同品牌、型号的手机,解决了现有充电宝充电时手机和充电宝是独立物件而带来的麻烦,弥补了苹果背夹式充电宝只能使用单一型号手机及必须取下手机保护套方能使用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移动固定边初始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本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移动固定边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可移动固定边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局部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按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部正面局部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正面局部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一正面局部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转接头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局部剖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面局部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卡扣按键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充电转接头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充电转接头的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一充电转接头的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侧面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如图1-图19所示,包括:本体 1、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第一弹簧3、第二弹簧4、固定板5、卡扣按键6、前盖7及充电转接头8。
本体1包括放置可充电锂电池的电池室106、放置充电宝升压板的空间107、 DC输出口12及放置充电转接头8的空间14。
可移动固定边2包括两个滑条23及粘贴硅胶片22的手机接触面21。
本体1上设置有滑槽105,与可移动固定边2滑条23上设置的滑道24相配合,使得可移动固定边2能在本体1滑槽105上可以滑动。
固定板5置于相配合的本体1与可移动固定边2的滑条23上方,通过配加螺丝与固定板5上的螺丝孔52与本体1上相应的螺丝孔108固定,使得可移动固定边2滑动时不能纵向脱离本体1。
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在本体1滑槽105上分别滑动到其滑条23上设置的卡扣 27与固定板5上设置的卡扣51相配合,使得可移动固定边2滑动时不能横向脱离本体1 (如图9所示)。
本体1与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滑条23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放置弹簧的第一空槽 102、第二空槽26和相应的第一弹簧接触面104、第二弹簧接触面25,在本体1滑槽105 与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滑道24配合后,形成四个闭合的放置弹簧3的空腔,使得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通过外力滑动后,本体1与可移动固定边2上相应的第一弹簧接触面104、第二弹簧接触面25压缩弹簧3,进而形成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的两个手机接触面21之间的夹持力(如图6所示)。
本体1上设置有孔位103,卡扣按键6置于孔位103内,在本体1与卡扣按键 6以及本体1与固定板5分别配合后,孔位103的固定面109与卡扣按键6的固定面65 重合。固定板5上的弹簧接触面53压缩置于卡扣按键6空腔61内的弹簧4,使得按压卡扣按键6底端面64时,卡扣按键6移位且松开后能恢复到初始位置,卡扣按键6的顶端面62和固定板5上的弹簧接触面53重合时是卡扣按键6最大行程位置(如图8所示)。
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分别在本体1滑槽105上滑动时,通过外力使得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在本体1滑槽105上分别滑动到其滑条23上设置的卡扣27与固定板5上设置的卡扣51相配合时(如图9所示),移除外力后,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部分复位至卡扣按键6的卡扣面63分别和可移动固定边2滑条23上设置的卡扣28相配合,使得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均不能恢复到初始位置,此位置分别为相应可移动固定边2的最大行程位置(如图10所示)。
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分别滑动到最大行程位置时,按压卡扣按键6底端面64,使得卡扣按键6的卡扣面63移开与其配合的可移动固定边2上设置的卡扣28从而恢复到初始位置(如图8所示)。
本体1上设置有DC输出口12,可与充电转接头8的DC插头82在一定行程范围内均可配合,使得不同厚度的手机均能充电(如图12所示),充电转接头8DC插头面83和前盖7DC输出口面71接触时为最深接插配合处(如图19所示)。
充电转接头8DC插头面83设置有可移除垫片9,使得给较厚手机充电时弥补充电转接头8DC插头面83和前盖7DC输出口面71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给手机充电携带时不慎外力按压充电转接头8损坏手机充电口以及充电转接头8(如图13所示)。
充电转接头8类型有上窄下宽Micro USB插头转DC插头(如图11所示)、上宽下窄Micro USB插头转DC插头(如图16所示)、Type-C插头转DC插头(如图17所示)以及苹果Lighting插头转DC插头(如图18所示),使得不同充电口的手机均可适用。
本体1上设置有放置充电转接头8的空间14,将充电转接头8的DC插头82 插入本体1的插孔15内,使得充电转接头8不能脱离放置充电转接头8的空间14。
本体1上进一步设置有USB输出口11、Micro USB输入口13、电源开关16 及电量指示灯17。
给手机充电时,将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分别拉开至最大行程位置,手机置于前盖7之上,置于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的两个手机接触面21之间,将充电转接头8的充电插头81插入手机充电口,再将转接头的DC插头82插入本体1上的DC输出口12便给手机充电,最后按压卡扣按键6的底端面64使得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的手机接触面21 夹住手机。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结构进行等效的改进。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其特征在于:
提供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包括:本体(1)、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第一弹簧(3)、第二弹簧(4)、固定板(5)、卡扣按键(6)、前盖(7)及充电转接头(8);
所述本体(1)包括放置可充电锂电池的电池室(106)、放置充电宝升压板的空间(107)、DC输出口(12)放置充电转接头(8)的空间(14);
所述可移动固定边(2)包括两个滑条(23)及粘贴硅胶片(22)的手机接触面(21);
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滑槽(105),与可移动固定边(2)滑条(23)上设置的滑道(24)相配合,使得可移动固定边(2)能在本体(1)滑槽(105)上可以滑动;
所述固定板(5)置于相配合的本体(1)与可移动固定边(2)的滑条(23)上方,通过配加螺丝与固定板(5)上的螺丝孔(52)与本体(1)上相应的螺丝孔(108)固定,使得可移动固定边(2)滑动时不能纵向脱离本体(1);
所述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在本体(1)滑槽(105)上分别滑动到其滑条(23)上设置的卡扣(27)与固定板(5)上设置的卡扣(51)相配合,使得可移动固定边(2)滑动时不能横向脱离本体(1);
所述本体(1)与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滑条(23)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放置弹簧的第一空槽(102)、第二空槽(26)和相应的第一弹簧接触面(104)、第二弹簧接触面(25),在本体(1)滑槽(105)与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滑道(24)配合后,形成四个闭合的放置弹簧(3)的空腔,使得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通过外力滑动后,本体(1)与可移动固定边(2)上相应的第一弹簧接触面(104)、第二弹簧接触面(25)压缩弹簧(3),进而形成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的两个手机接触面(21)之间的夹持力;
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孔位(103),卡扣按键(6)置于孔位(103)内,在本体(1)与卡扣按键(6)以及本体(1)与固定板(5)分别配合后,孔位(103)的固定面(109)与卡扣按键(6)的固定面(65)重合,固定板(5)上的弹簧接触面(53)压缩置于卡扣按键(6)空腔(61)内的弹簧(4),使得按压卡扣按键(6)底端面(64)时,卡扣按键(6)移位且松开后能恢复到初始位置,卡扣按键(6)的顶端面(62)和固定板(5)上的弹簧接触面(53)重合时是卡扣按键(6)最大行程位置;
所述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分别在本体(1)滑槽(105)上滑动时,通过外力使得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在本体(1)滑槽(105)上分别滑动到其滑条(23)上设置的卡扣(27)与固定板(5)上设置的卡扣(51)相配合时,移除外力后,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部分复位至卡扣按键(6)的卡扣面(63)分别和可移动固定边(2)滑条(23)上设置的卡扣(28)相配合,使得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均不能恢复到初始位置,此位置分别为相应可移动固定边(2)的最大行程位置;
所述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分别滑动到最大行程位置时,按压卡扣按键(6)底端面(64),使得卡扣按键(6)的卡扣面(63)移开与其配合的可移动固定边(2)上设置的卡扣(28)从而恢复到初始位置;
本体(1)上设置有DC输出口(12),可与充电转接头(8)的DC插头(82)在一定行程范围内均可配合,使得不同厚度的手机均能充电,充电转接头(8)DC插头面(83)和前盖(7)DC输出口面(71)接触时为最深接插配合处;
所述充电转接头(8)DC插头面(83)设置有可移除垫片(9),使得给较厚手机充电时弥补充电转接头(8)DC插头面(83)和前盖(7)DC输出口面(71)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给手机充电携带时不慎外力按压充电转接头(8)损坏手机充电口以及充电转接头(8);
所述充电转接头(8)类型有上窄下宽Micro USB插头转DC插头、上宽下窄Micro USB插头转DC插头、Type-C插头转DC插头以及苹果Lighting插头转DC插头,使得不同充电口的手机均可适用;
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放置充电转接头(8)的空间(14),将充电转接头(8)的DC插头(82)插入本体(1)的插孔(15)内,使得充电转接头(8)不能脱离放置充电转接头(8)的空间(14);
所述本体(1)上进一步设置有USB输出口(11)、Micro USB输入口(13)、电源开关(16)及电量指示灯(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其特征在于:给手机充电时,将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分别拉开至最大行程位置,手机置于前盖(7)之上,置于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的两个手机接触面(21)之间,将充电转接头(8)的充电插头(81)插入手机充电口,再将转接头(8)的DC插头(82)插入本体(1)上的DC输出口(12)便给手机充电,最后按压卡扣按键(6)的底端面(64)使得两个可移动固定边(2)的手机接触面(21)夹住手机。
CN201820240098.1U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61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0098.1U CN208461475U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0098.1U CN208461475U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61475U true CN208461475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55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009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61475U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614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5717A (zh) * 2018-02-11 2019-08-23 杨龙胜 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5717A (zh) * 2018-02-11 2019-08-23 杨龙胜 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36015U (zh) 一种分体式手机背夹
WO2019015508A1 (zh) 一种锂电池及充电宝
US20130278215A1 (en) Cas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tegral Detachable Power Converter For Battery Charging
CN208461475U (zh) 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
CN104333085A (zh) 一种可充电式手机套
CN205646915U (zh) 新型手机充电宝
CN110165717A (zh) 一种通用背夹式手机充电宝
CN103209228B (zh) 一种主配件一体化的新型多功能手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7719829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宝
KR200469699Y1 (ko) 거치대 장착용 휴대폰 케이스
CN202333873U (zh) 一种万能手机电池充电器
CN104767250A (zh) 带有手机支架的移动电源
US9899850B2 (en) Vehicle based portable charging device
CN210299514U (zh) 具有便捷式充电套的电子烟
CN215119138U (zh) 智能安全帽的移动电源
CN209170456U (zh) 充电拍照手柄
CN220342076U (zh) 一种电池充电器
CN202503342U (zh) 带有储线盒的充电器
CN201498543U (zh) 一种卡槽式手机电池装置
CN203747445U (zh) 便携充电照明一体器
CN212366123U (zh) 一种带预热功能的智能汽车应急启动电源
CN206042119U (zh) 一种能无线充电的手机壳
CN204615443U (zh) 带有手机支架的移动电源
CN210724258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08971217U (zh) 一种节能型移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