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58048U - 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58048U
CN208458048U CN201820755375.2U CN201820755375U CN208458048U CN 208458048 U CN208458048 U CN 208458048U CN 201820755375 U CN201820755375 U CN 201820755375U CN 208458048 U CN208458048 U CN 208458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back pressure
steam turbine
pressure steam
recirculat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553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雷
王宁
张波
索传胜
盛虎
黄涛
王群奎
周勇
张钦鹏
李峰
李鹏
邱化海
李勇
彭绵峰
李�杰
李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 Electricity Zhangqiu Electricity Generat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 Electricity Zhangqiu Electricity Generat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 Electricity Zhangqiu Electricity Generat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ua Electricity Zhangqiu Electricity Generat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553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58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58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580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包括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所述第一凝汽器的出水管路通过循环出水联络阀门与第二凝汽器的出水管路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凝汽器的进水管路通过连接管与第二凝汽器的进水管路贯通连接,在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热网循环水进水联络泵。该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的供热方式更加灵活,随时根据机组需要调整冷却水分配,冬季供热初、末期可实现早开机、晚停机,大大节约了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北方地区,已有部分机组进行了双背压双转子互换循环水供热改造,部分采用两台高背压机组并列运行分别为两个地区供热,供热面积、热网循环水流量差别较大。
专利号为ZL98111403.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分级循环供热系统,它由高压蒸汽供热系统,低压蒸汽供热系统,热水供热系统组成,并将这三级供热系统组成一个循环闭合回路。具有整个系统热量利用率高,软水循环使用,对软水余热充分利用,保证在优先对高压用汽设备供热的同时能自动调节低压蒸汽用汽,高、低压用汽分级控制,相互之间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用。该系统虽然能节约燃料及水量,节约运行成本。但是不能同时对两个或多个城市实现供暖。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双高背压机组双城供热全部是独立管网,一台机带一个供热系统运行。但双高背压机组双城供热独立运行模式存在较大不足,如供热初期、末期需延迟开机和提前停机;两台机组循环水流量差别大,机组冷却效果偏差大,造成流量小的机组真空低、排汽温度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双高背压机组双城供热模式存在的供热期前后机组延迟开机和提前停机,机组冷却水量偏差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简单、投资较低的双管网联络运行的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或装置,其通过在相邻高背压机组凝汽器进水管路设置变频联络泵的技术方案,能够优化分配相邻高背压机组冷却水分配,并在供热初期、末期运行一台高背压机组实现双城供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包括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所述第一凝汽器的出水管路通过循环出水联络阀门与第二凝汽器的出水管路贯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汽器的进水管路通过连接管与第二凝汽器的进水管路贯通连接,在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热网循环水进水联络泵。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凝汽器的进水管路连接有第一回水管路。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二凝汽器的进水管路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联络阀门为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进水联络泵为容积式泵。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进水联络泵为叶轮式泵。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进水联络泵为喷射式泵。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凝汽器为间壁式凝汽器或混合式凝汽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凝汽器为间壁式凝汽器或混合式凝汽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截止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双高背压机组双城供热方式更加灵活,随时根据机组需要调整冷却水分配,冬季供热初、末期可实现早开机、玩停机,大大节约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一优选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装置,包括第一凝汽器7和第二凝汽器8。第一凝汽器7和第二凝汽器统一封装在壳体内。所述第一凝汽器7的出水管5通过循环出水联络阀门2与第二凝汽器8的出水管路6贯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凝汽器7通过出水管5实现为任一城市A提供供水或供热,第二凝汽器8通过出水管路6为另一城市B提供供水或供热。城市A的回水与第一凝汽器的进水管3贯通连接,城市B的回水与第二凝汽器的进水管路贯通连接。换言之,所述第一凝汽器7的进水管3连接有第一回水管路10。第二凝汽器8的进水管路4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11。城市A的回水通过第一回水管路10与进水管3贯通连接,城市B的回水通过第二回水管路11与进水管路4贯通连接。第一凝汽器7的进水管3通过连接管9与第二凝汽器8的进水管路4贯通连接。换言之,在进水管3和进水管路4之间设置有连接管9。在连接管9上设置有热网循环水进水联络泵1。所述进水联络泵1为叶轮式泵。在所述连接管9上连接有截止阀12。截止阀1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处于进水联络泵1两侧的连接管9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凝汽器7和第二凝汽器均为间壁式凝汽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络阀门2为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所述进水联络泵1为容积式泵。当A城热网流量大,回水温度低,B城热网流量小,回水温度高时。在运行中,为了维持A、B城热网回水压力基本一致,开启第一凝汽器7和第二凝汽器8的联络阀门2,并且开启第一凝汽器7和第二凝汽器8的热网循环水进水联络泵1通过变频器调节进水联络泵1的转速,从而控制A城低温回水进入第二凝汽器8,从而提高第二凝汽器8的冷却水流量,并降低冷却水温度,达到提高第二凝汽器8的真空度,从而提高机组运行经济型和安全性的目标。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一种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包括第一凝汽器7和第二凝汽器8,所述第一凝汽器7的出水管5通过循环出水联络阀门2与第二凝汽器8的出水管路6贯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凝汽器7通过出水管5实现为任一城市A提供供水,第二凝汽器8通过出水管路6为另一城市B提供供水。城市A的回水与第一凝汽器7的进水管3贯通连接,城市B的回水与第二凝汽器8的进水管路4贯通连接。换言之,所述第一凝汽器7的进水管3连接有第一回水管路10。第二凝汽器8的进水管路4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11。第一凝汽器7的进水管3通过连接管9与第二凝汽器8的进水管路4贯通连接。换言之,在进水管3和进水管路4之间设置有连接管9。在连接管9上设置有热网循环水进水联络泵1。所述进水联络泵1为喷射式泵。在所述连接管9上连接有截止阀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凝汽器7和第二凝汽器8均为混合式凝汽器。
当供热初期或末期,城市供热需求较低,供热量较低,无法满足高背压机组正常运行要求。可先保持第二凝汽器8单机运行,通过循环出水联络阀门2将A城部分回水与B城回水混合,共同进入第二凝汽器8进行加热,即保证第二凝汽器8安全运行所需足够的冷却水量,又能在不启动第一凝汽器7的情况下,提高A城供水温度,且两城供水温度均能满足实际需求。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装置,包括第一凝汽器7和第二凝汽器8。所述第一凝汽器7的出水管5通过循环出水联络阀门2与第二凝汽器8的出水管路6贯通连接。第一凝汽器7通过出水管5实现为任一城市A提供供热,第二凝汽器8通过出水管路6为另一城市B提供供热。城市A的回水与第一凝汽器7的进水管3贯通连接,城市B的回水与第二凝汽器8的进水管路4贯通连接。第一凝汽器7的进水管3通过连接管9与第二凝汽器8的进水管路4贯通连接。换言之,在进水管3和进水管路4之间设置有连接管9。在连接管9上设置有热网循环水进水联络泵1。所述进水联络泵1为叶轮式泵。在所述连接管9上连接有截止阀12。截止阀1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处于进水联络泵1两侧的连接管9上。在所述连接管9上还设置有电控阀门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凝汽器7和第二凝汽器均为间壁式凝汽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例如,凝汽器的种类。
阅读了本说明书后,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看出,本实用新型由现有技术的结合构成,这些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的现有技术有些在此给予了详细描述,有些则出于说明书简明考虑并未事无巨细地赘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说明书后便知所云。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难看出,为构成本实用新型而对这些现有技术的结合是饱含大量创造性劳动,是发明人多年理论分析和大量实验的结晶。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从说明书中看出,这里所披露的每个技术方案以及各个特征的任意组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

Claims (10)

1.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包括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所述第一凝汽器的出水管路通过循环出水联络阀门与第二凝汽器的出水管路贯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汽器的进水管路通过连接管与第二凝汽器的进水管路贯通连接,在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热网循环水进水联络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汽器的进水管路连接有第一回水管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凝汽器的进水管路连接有第二回水管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阀门为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联络泵为容积式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联络泵为叶轮式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联络泵为喷射式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汽器为间壁式凝汽器或混合式凝汽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凝汽器为间壁式凝汽器或混合式凝汽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截止阀。
CN201820755375.2U 2018-05-21 2018-05-21 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58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55375.2U CN208458048U (zh) 2018-05-21 2018-05-21 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55375.2U CN208458048U (zh) 2018-05-21 2018-05-21 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58048U true CN208458048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49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5537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58048U (zh) 2018-05-21 2018-05-21 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580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5226A (zh) * 2019-10-21 2019-12-20 德阳东汽电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半侧自适应高背压凝汽器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5226A (zh) * 2019-10-21 2019-12-20 德阳东汽电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半侧自适应高背压凝汽器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0595226B (zh) * 2019-10-21 2023-11-24 德阳东汽电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半侧自适应高背压凝汽器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8979B (zh) 一种应用全天候太阳能供热的空调系统改造方法及设备
CN205352721U (zh) 一种热泵机组综合性能试验系统
CN105258377B (zh) 基于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装置
CN205261619U (zh) 用于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的暖风器疏水系统
CN104833109B (zh) 一种余热回收式多热源复合型热泵供热水系统
CN104729178B (zh) 电厂海水直流冷却系统
CN210511852U (zh) 一种用于间接空冷机组的高背压耦合大温差供热系统
CN206556109U (zh) 一种直连式超低环境温度高温出水耦合式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08458048U (zh) 双高背压机组供热网循环水联络系统
CN204783320U (zh) 一种燃气三联供系统的中冷水余热利用系统
CN101799205A (zh) 一种可制取高温热水的热泵热水系统
CN205957277U (zh) 一种电厂余热回收系统
CN204678563U (zh) 大型水环热泵系统
CN208382326U (zh) 一种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复合的供热装置
CN204757451U (zh) 一种太阳能辅助式热泵机组
CN206803293U (zh) 一种利用热泵提取一次网回水热量的供热站
CN205980419U (zh) 一种智能调节混合复叠式热泵
CN105222338A (zh) 一种热泵式废水热能再利用热水机组
CN105972676B (zh) 一种回收凝汽器余热用于热网补水的热泵系统及方法
CN205119551U (zh) 基于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装置
CN202470539U (zh) 双路输入热泵废热梯度利用热水系统
CN105953286A (zh) 一种燃煤电厂余热利用热网首站
CN107906576B (zh) 一种中温太阳能-空气能耦合系统
CN208349610U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低温热水循环制取系统和水源热泵系统
CN205957136U (zh) 一种用于电厂锅炉的排污水循环换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