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57260U - 硬密封锥面截止阀 - Google Patents

硬密封锥面截止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57260U
CN208457260U CN201820760110.1U CN201820760110U CN208457260U CN 208457260 U CN208457260 U CN 208457260U CN 201820760110 U CN201820760110 U CN 201820760110U CN 208457260 U CN208457260 U CN 208457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wivel nut
rod
valve rod
p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601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子昂
李福洪
朱述群
谢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da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da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da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da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601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57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57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57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包括阀体、用于控制介质通道通断的阀杆、设置于阀体内部且套设于阀杆上的阀套、与阀体连接且套设于阀杆上的螺套、与阀杆连接的手轮、设置于所述螺套内部且套设于所述阀杆上的阀杆套以及套设于螺套和所述手轮上的防尘罩,防尘罩与螺套为螺纹连接,螺套与阀杆套之间具有让液体进入的平衡腔,阀杆具有将液体引导至平衡腔的阻尼通道。本实用新型的硬密封锥面截止阀,通过设置防尘罩套设于螺套和手轮上,隔离了矿下复杂工况,降低了手轮暴露在恶劣工况受污染而出现锈蚀的风险;而且通过设置平衡腔,改善了锥面截止阀开启或者关闭过程中拧手轮时的阻力,可以减小操作力矩,使得操作省力。

Description

硬密封锥面截止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煤矿综采液压支架,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密封锥面截止阀。
背景技术
锥面截止阀是截止阀的一种,广泛应用在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液压回路中。目前常用的锥面截止阀主要包括阀体、阀芯、螺套、阀套、阀杆、手轮和阻尼孔,阀套插入阀体内的端部设有容纳阀芯的空腔,阀杆一端插入阀套的空腔中通过螺套与阀芯连接,螺套是套在阀杆的端部,螺套与阀芯且为螺纹连接,阀杆的另一端与手轮连接。这种结构的锥面截止阀的手轮与螺套的连接部位直接暴露在矿复杂下环境中,手轮暴露在恶劣工况,容易受到污染而出现锈蚀风险,导致手轮容易损坏,进而影响锥面截止阀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密封锥面截止阀,目的是降低手轮出现损坏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包括阀体、用于控制介质通道通断的阀杆、设置于阀体内部且套设于阀杆上的阀套、与阀体连接且套设于阀杆上的螺套、与阀杆连接的手轮、设置于所述螺套内部且套设于所述阀杆上的阀杆套以及套设于螺套和所述手轮上的防尘罩,防尘罩与螺套为螺纹连接,螺套与阀杆套之间具有让液体进入的平衡腔,阀杆具有将液体引导至平衡腔的阻尼通道。
所述阀杆包括位于所述阀套内部的阀芯部和与阀芯部连接且穿过阀套的阀杆本体,所述手轮与阀杆本体连接,所述螺套和所述阀杆套套设于阀杆本体,在阀杆本体的轴向上,阀杆套和阀套为依次布置。
所述阀芯部与所述阀杆本体的端部固定连接,阀芯部与阀杆本体为一体成型。
所述阻尼通道包括为沿所述阀杆的轴向延伸的连通孔和沿阀杆的径向延伸的阻尼孔,阻尼孔位于连通孔和所述平衡腔之间且阻尼孔使连通孔和平衡腔处于连通状态,阻尼孔的直径小于连通孔的直径。
所述阀杆套与所述阀杆之间形成有让液体进入且与所述平衡腔连通的储液腔,进入储液腔中的液体对阀杆套施加的压力使得阀杆套位于所述阻尼孔和所述阀套之间。
所述阀杆套具有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圆面和第二内圆面,第一内圆面的直径大于第二内圆面和所述阀杆的外圆面的直径,第二内圆面与所述阀杆的外圆面接触,所述储液腔由第一内圆面和阀杆的外圆面包围形成。
所述防尘罩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所述螺套上,防尘罩具有让第一螺钉插入的内螺纹孔,螺套具有让第一螺钉插入的第一锁止槽。
所述手轮具有插入防尘罩中的护套和与护套连接且位于防尘罩外部的旋拧部,护套套设于螺套上且护套与螺套为螺纹连接,旋拧部与所述阀杆连接。
所述螺套与所述阀体为螺纹连接且螺套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阀体上,阀体具有让第二螺钉插入的内螺纹孔,螺套具有让第二螺钉插入的第二锁止槽。
所述的硬密封锥面截止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阀体内部且与所述阀杆相配合的阀座,阀座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在阀杆的轴向上,所述阀套夹在所述螺套和阀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硬密封锥面截止阀,通过设置防尘罩套设于螺套和手轮上,隔离了矿下复杂工况,降低了手轮暴露在恶劣工况受污染而出现锈蚀的风险,进而也就降低了手轮出现损坏的风险;而且通过设置平衡腔,改善了锥面截止阀开启或者关闭过程中拧手轮时的阻力,可以减小操作力矩,使得操作省力。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为实用新型大流量锥面截止阀的剖视图;
图2是阀体的剖视图;
图3是阀杆的剖视图;
图4是阀套的剖视图;
图5螺套的剖视图;
图6是阀杆套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螺钉;2、第二螺钉;3、阀杆;301、阀芯部;302、第一杆段;303、第二杆段;304、第三杆段;305、阻尼孔;306、连通孔;4、阀体;401、安装孔;402、第一工作口;403、第二工作口;404、第三工作口;405、第四工作口;5、阀套;501、过液孔;502、密封槽;6、螺套;601、第一外螺纹段;602、第二外螺纹段;7、阀杆套;701、第一内圆面;702、第二内圆面;703、大径段;704、小径段;8、防尘罩;9、阀座;10、旋拧部;11、护套;12、平衡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包括阀体4、用于控制介质通道通断的阀杆、设置于阀体4内部且套设于阀杆上的阀套5、与阀体4连接且套设于阀杆上的螺套6、与阀杆连接的手轮、设置于螺套6内部且套设于阀杆上的阀杆套7以及套设于螺套6和手轮上的防尘罩8,防尘罩8与螺套6为螺纹连接,螺套6与阀杆套7之间具有让液体进入的平衡腔12,阀杆具有将液体引导至平衡腔12的阻尼通道。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平衡腔12均为圆环形腔体,阀杆内部设置的阻尼通道将阀体4中的液体引导至平衡腔12中。锥面截止阀在使用时,阀体4中的高压液体会通过阻尼通道进入平衡腔12中,进入平衡腔12中的液体会对阀杆施加向下的作用力,通过该向下的作用力来平衡高压液体在阀杆的下端面上产生的向上的作用力,以达到平衡阀杆上下两端受力的效果,从而通过平衡腔12的设置来减少高压液体向阀杆施加的上下方向的压力,这样在打开和关闭截止阀时,只需较小的力矩作用在手轮上就可以操纵手轮旋转,极大的改善了开启或者关闭过程中拧手轮时的阻力,可以减小操作力矩,使得操作省力。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硬密封锥面截止阀还包括设置于阀体4内部且与阀杆相配合的阀座9,在阀杆的轴向上,阀套5夹在螺套6和阀座9之间。阀体4为内部中空的结构,阀体4的内腔体为阀腔,阀腔为从阀体4的一端端面开始朝向阀体4内部延伸形成的圆形腔体,阀套5和阀座9位于阀体4的阀腔中,螺套6的一端插入阀体4的阀腔中且螺套6套设于阀套5上,螺套6的另一端位于阀体4的外部。螺套6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阀杆套7位于螺套6的内腔体中且阀杆套7和阀套5套设于阀杆上,阀杆穿过螺套6,阀杆的一端位于阀套5的内部且阀杆的该端与阀座9相配合,阀杆的另一端位于螺套6的外部且阀杆的该端与手轮固定连接,手轮为可旋转的设置且手轮用于控制阀杆沿轴向进行移动,实现阀杆与阀座9在接触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阀杆与阀座9处于接触状态时,硬密封锥面截止阀的介质通道被中断,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处于关闭状态;当阀杆与阀座9处于分离状态时,阀杆与阀座9不接触,硬密封锥面截止阀的介质通道被导通,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处于开启状态,介质通道中的液体能够流动。
如图1和图2所示,阀体4设有用于连接插接头的四个工作口,分别为第一工作口402、第二工作口403、第三工作口404和第四工作口405,第一工作口402和第二工作口403是分别在阀体4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朝向阀体4内部延伸形成,阀腔位于阀体4的中心处,第一工作口402和第二工作口403对称分布在阀腔的两侧,第一工作口402和第二工作口403为同轴设置且这两个工作口的位置靠近阀体4的上端,第一工作口402和第二工作口403的轴线并与阀腔的轴线相垂直。第三工作口404与第二工作口403位于阀体4的同一侧面上,第四工作口405与第一工作口402位于阀体4的同一侧面上,第三工作口404和第四工作口405对称分布在阀腔的两侧,第三工作口404与第四工作口405为同轴设置且这两个工作口的位置靠近阀体4的下端,第三工作口404与第四工作口405的轴线并与阀腔的轴线相垂直。在阀腔的轴向上,阀座9位于第一工作口402和第四工作口405之间,阀座9也是位于第二工作口403和第三工作口404之间。第三工作口404和第四工作口405与阀腔始终处于连通状态,当阀杆与阀座9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一工作口402和第二工作口403与阀腔连通,第一工作口402和第二工作口403通过阀腔与第三工作口404和第四工作口405连通,第一工作口402、第二工作口403、阀腔、第三工作口404和第四工作口405形成介质通道,此时介质通道处于导通状态,第三工作口404和第四工作口405中的液体能够流向第一工作口402和第二工作口403。
如图1和图3所示,阀杆与阀座9、螺套6、阀套5和阀杆套7为同轴设置,阀杆包括位于阀套5内部的阀芯部301和与阀芯部301连接且穿过阀套5的阀杆本体,手轮与阀杆本体连接,螺套6和阀杆套7套设于阀杆本体上,在阀杆本体的轴向上,阀杆套7和阀套5为依次布置。阀芯部301和阀杆本体均为圆柱体且阀芯部301和阀杆本体为同轴设置,阀芯部301与阀杆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阀杆本体的另一端穿过螺套6后与手轮固定连接,阀杆本体的长度大于阀芯部301的长度,阀芯部301的最大外直径大于阀杆本体的最大外直径。阀芯部301是用于与阀座9相配合,阀芯部301设置成与阀座9可在接触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阀芯部301与阀座9处于接触状态时,也即阀杆与阀座9处于接触状态,此时介质通道被阀芯部301中断;当阀芯部301与阀座9处于分离状态时,也即阀杆与阀座9处于分离状态,此时介质通道被导通。
作为优选的,阀芯部301与阀杆本体的端部固定连接,阀芯部301与阀杆本体为一体成型。阀芯部301与阀杆本体连接成一体结构,使得阀杆受力集中,易于加工,不用很多零件组装,加工和装配产生累积误差小,而且阀杆需经过真空淬火处理至洛氏硬度在HRC40~43范围内,得到高硬度金属表面,阀杆与阀座9之间的密封效果好,提高了截止阀的密封性能。
如图1和图3所示,阻尼通道包括为沿阀杆的轴向延伸的连通孔306和沿阀杆的径向延伸的阻尼孔305,阻尼孔305位于连通孔306和平衡腔12之间且阻尼孔305使连通孔306和平衡腔12处于连通状态,阻尼孔305的直径小于连通孔306的直径。连通孔306为从阀杆的一端端面中心处(该端面为阀芯部301的远离阀杆本体的一端的端面)开始沿阀杆的径向朝向阀杆内部延伸的圆孔,连通孔306为从阀芯部301的中心处开始延伸至阀杆本体的内部。阻尼孔305设置在阀杆本体上,阻尼孔305为沿阀杆本体的径向延伸的圆孔,阻尼孔305在阀杆本体的外圆面上形成有一个开口。在阀杆的径向上,阻尼孔305位于平衡腔12和连通孔306之间,阀腔中的液体可以依次流经连通孔306和阻尼孔305后进入平衡腔12中。连通孔306和阻尼孔305的孔径小,可以起到阻尼的效果,使流经连通孔306和阻尼孔305的液体的压力损失大,减小液体对阀杆产生的工作压力,以确保在开启和关闭阀门时操作轻便。
如图1和图3所示,阀杆本体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杆段302、第二杆段303和第三杆段304,第一杆段302、第二杆段303和第三杆段304为依次连接,第二杆段303位于第一杆段302和第三杆段304之间,第二杆段303的一端与第一杆段30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杆段303的另一端与第三杆段30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杆段302的另一端与阀芯部301固定连接,手轮套设于第三杆段304的另一端且手轮与第三杆段304固定连接。第一杆段302、第二杆段303和第三杆段304为圆柱体且第一杆段302、第二杆段303和第三杆段304为同轴设置,第一杆段302的外直径大于第二杆段303和第三杆段304的外直径,第二杆段303的外直径大于第三杆段304的外直径,第二杆段303的长度大于第一杆段302和第三杆段304的长度,第三杆段304的长度小于第一杆段302的长度,第一杆段302的外直径与阀芯部301的与第一杆段302连接的端部处的外直径大小相同,阀套5套设于阀芯部301和第一杆段302上,阻尼孔305设置于第二杆段303上。阀杆套7套设于第二杆段303上,螺套6套设于第二杆段303上,第三杆段304位于螺套6的外部。
如图1和图4所示,阀套5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柱体,阀套5套设于阀芯部301和阀杆本体的第一杆段302上。作为优选的,阀套5与第一杆段302之间设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为O型圈,阀套5与阀套5之间也设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为O型圈,提高密封性能。阀套5位于第一工作口402和第二工作口403之间,阀套5具有让液体通过的过液孔501,过液孔501为在阀套5的外圆面上开始沿阀套5的径向延伸至阀套5的内圆面上,过液孔501为贯穿设置的通孔且过液孔501为圆孔,过液孔501的轴线与阀套5的轴线相垂直,过液孔501并在阀套5上设置多个且所有过液孔501在阀套5上为沿周向均匀分布,所有过液孔501并分布在阀芯部301的外侧四周。过液孔501为介质通道的一部分,当阀杆与阀座9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一工作口402、第二工作口403、阀腔、第三工作口404、第四工作口405和过液孔501形成介质通道,此时介质通道处于导通状态,过液孔501与第三工作口404和第四工作口405连通,过液孔501将来自于第三工作口404和第四工作口405的液体引导至第一工作口402和第二工作口403。当阀杆与阀座9处于接触状态时,过液孔501与第三工作口404和第四工作口405不连通,介质通道被中断。
如图1和图6所示,阀杆套7与阀杆之间形成有让液体进入且与平衡腔12连通的储液腔,进入储液腔中的液体对阀杆套7施加的压力使得阀杆套7位于阻尼孔305和阀套5之间,进而确保阻尼孔305与平衡腔12始终保持连通状态,提高可靠性。阀杆套7具有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圆面701和第二内圆面702,第一内圆面701的直径大于第二内圆面702和阀杆的外圆面的直径,第二内圆面702与阀杆的外圆面接触,储液腔由第一内圆面701和阀杆的外圆面包围形成。阀杆套7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柱体,阀杆套7的内直径小于阀杆本体的第一杆段302的外直径,阀杆套7的外直径大于第一杆段302的外直径,第一杆段302与第二杆段303之间形成一个台阶面(该台阶面也即第一杆段302的端面),阀杆套7的端面与该台阶面接触,在阀杆本体的轴向上,阀杆套7位于该台阶面与阻尼孔305之间,阀杆套7承受进入平衡腔12中的液体施加的向下的作用力,阀杆套7的受力面积较大,通过液体施加的压力把阀杆套7推下来,阀杆套7并将该作用力传递至阀杆,进入储液腔中的液体使阀杆套7与第一杆段302的端面保持接触状态,使阀杆套7能够移动至阻尼孔305和阀套5之间,有助于进一步减小截止阀的操作力矩。
如图1和图6所示,阀杆套7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且相连接的大径段703和小径段704,大径段703和小径段704均为圆环形结构且大径段703和小径段704为同轴设置,大径段703的外直径与小径段704的外直径大小相同,大径段703的内直径大于小径段704的内直径,大径段703的内直径大于第二杆段303的外直径,小径段704的内直径与第二杆段303的内直径大小相同,第一内圆面701为大径段703的内圆面且第一内圆面701为圆柱面,第二内圆面702为小径段704的内圆面且第二内圆面702为圆柱面,第二内圆面702与第二杆段303的外圆面接触,储液腔由第一内圆面701和第二杆段303的外圆面包围形成,储液腔与平衡腔12连通,储液腔为圆环形腔体且储液腔的直径小于平衡腔12的直径。大径段703与小径段704之间形成一个台阶面,第一内圆面701的端部边缘与该台阶面的外边缘垂直连接,第二内圆面702的端部边缘与该台阶面的内边缘垂直连接,阀杆套7在该台阶面处承受进入储液腔中的液体施加的作用力,小径段704的端面与第一杆段302的端面接触,进而将压力传递至阀杆上。阀杆套7是一个单独的零件,阀杆套7单独分体设计,方便加工和组装。
如图1和图5所示,螺套6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螺套6与阀体4和手轮为螺纹连接,阀体4的阀腔的内圆面上设有内螺纹。螺套6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且相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段601和第二外螺纹段602,第一外螺纹段601和第二外螺纹段602均为圆环形结构且第一外螺纹段601和第二外螺纹段602为同轴设置,第一外螺纹段601的外直径小于第二外螺纹段602的外直径,第一外螺纹段601的外圆面上设有外螺纹,第二外螺纹段602的外圆面上设有外螺纹,手轮套设于第一外螺纹段601上且与第一外螺纹段601为螺纹连接,手轮具有内螺纹,第二外螺纹段602插入阀体4的阀腔中且与阀体4为螺纹连接,阀套5夹在第二外螺纹段602和阀座9之间,第一外螺纹段601套设于阀杆本体的第三杆段304上,平衡腔12为第二外螺纹段602的内腔体的一部分,平衡腔12由第二外螺纹段602的内圆面与第二杆段303的外圆面包围形成。作为优选的,第一外螺纹段601与第二杆段303之间设有密封圈且该密封圈为O型圈,阀杆套7与第三杆段304之间设有密封圈且该密封圈为O型圈,阀杆套7与第二外螺纹段602之间设有密封圈且该密封圈为O型圈,阀杆套7与螺套6之间设有密封圈且该密封圈为O型圈,避免平衡腔12中的液体泄漏。
如图1所示,手轮具有插入防尘罩8中的护套11和与护套11连接且位于防尘罩8外部的旋拧部10,护套11套设于螺套6上且护套11与螺套6为螺纹连接,旋拧部10与阀杆连接。护套11为圆环形结构,护套11套设于螺套6的第一外螺纹段601上且护套11与第一外螺纹段601为螺纹连接,护套11的内圆面上设有内螺纹,使得手轮相对于螺套6可旋转,实现阀杆的轴向移动。旋拧部10的直径大于护套11的直径,护套11是在旋拧部10的中心处与旋拧部10固定连接,旋拧部10与护套11同轴,旋拧部10并与阀杆本体的第三杆段304固定连接,旋拧部10用于接收外界施加的旋转力矩。防尘罩8套设于护套11上且防尘罩8与护套11同轴,旋拧部10位于防尘罩8的外部,防尘罩8为圆环形结构,防尘罩8的内直径与护套11的外直径大小相同,防尘罩8的内圆面与护套11的外圆面接触,防尘罩8套在护套11的外部,形成了一种密封结构,从而可以防止外界的灰尘等杂质进入螺套6与手轮连接处,隔离了矿下复杂工况,防止手轮暴露在恶劣工况受污染而出现锈蚀风险,进而也就降低了手轮出现损坏的风险,也保护了阀杆。在螺套6的轴向上,护套11与螺套6的第二外螺纹段602之间具有间隙,防尘罩8在外侧包围护套11与螺套6的第二外螺纹段602之间存在的间隙,以使该间隙封闭,防尘罩8遮盖住护套11与螺套6的第二外螺纹段602之间存在的间隙,进而可以防止环境中的灰尘等杂质经该间隙进入螺套6与手轮的螺纹连接处,手轮等部件不容易损坏。
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护套11与防尘罩8之间设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为O型圈,密封圈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护套11与防尘罩8之间的密封性能。
如图1所示,防尘罩8与螺套6为螺纹连接,方便拆装。作为优选的,防尘罩8是套设于螺套6的第二外螺纹段602上,相应的,防尘罩8的内圆面上设有与第二外螺纹段602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第二外螺纹段602的一部分插入阀腔中,第二外螺纹段602的另一部分位于阀体4的外部,便于防尘罩8的安装,防尘罩8的长度大于第二外螺纹段602的位于阀体4的外部的部分的长度。防尘罩8通过第一螺钉1固定在螺套6上,防尘罩8具有让第一螺钉1插入的内螺纹孔,螺套6具有让第一螺钉1插入的第一锁止槽。防尘罩8与螺套6通过第一螺钉1连接成一体结构,避免手轮旋转时因防尘罩8与螺套6之间为螺纹连接而出现松动,导致防尘罩8从螺套6上脱落下来,通过第一螺钉1使得防尘罩8与螺套6连接成一体,防尘罩8不会出现脱落的问题,提高防尘罩8与螺套6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确保了护套11与防尘罩8、螺套6之间的密封效果。第一螺钉1与防尘罩8为螺纹连接,防尘罩8上的内螺纹孔的轴线与防尘罩8的轴线相垂直,内螺纹孔并为在防尘罩8的侧壁上沿径向贯穿设置的通孔。第一锁止槽设置于螺套6的第二外螺纹段602的外圆面上,第一螺钉1的一部分插入内螺纹孔中,第一螺钉1的另一部分插入第一锁止槽中,从而第一螺钉1能够在轴向上对防尘罩8起到限位作用,使得防尘罩8与螺套6连接成一体。
如图1所示,螺套6与阀体4为螺纹连接且螺套6通过第二螺钉2固定在阀体4上,阀体4具有让第二螺钉2插入的内螺纹孔,螺套6具有让第二螺钉2插入的第二锁止槽。螺套6与阀体4通过第二螺钉2连接成一体结构,避免手轮旋转时因螺套6与阀体4之间为螺纹连接而出现松动,导致螺套6从阀体4上脱落下来,通过第二螺钉2使得螺套6与阀体4连接成一体,螺套6不会出现脱落的问题,提高螺套6与阀体4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第二螺钉2与阀体4为螺纹连接,阀体4上的内螺纹孔的轴线与阀体4的阀腔的轴线相垂直,该内螺纹孔并为在阀体4的侧壁上沿径向贯穿设置的通孔。第二锁止槽为在螺套6的第二外螺纹段602的外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第二螺钉2的一部分插入阀体4的内螺纹孔中,第二螺钉2的另一部分插入第二锁止槽中,从而第二螺钉2能够在轴向上对螺套6起到限位作用,使得螺套6与阀体4连接成一体。
作为优选的,阀座9采用金属材质制成,阀杆也采用金属材质制成,阀杆的阀芯部301与阀座9之间形成硬密封。由于阀体4不再直接与阀杆的阀芯部301进行密封连接,因此阀体4也就不需要为了满足硬密封要求而进行相应的热处理加工,只需对阀座9进行热处理加工,因此可以简化阀体4的结构,简化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阀杆和阀座9的材质均为3Cr13,相对于软材质的密封,采用硬密封,截止阀不仅密封性能好,还能耐超高压,使用寿命长。如图1所示,在阀杆的轴向上,阀套5夹在螺套6和阀座9之间,阀座9为圆环形结构且阀座9与阀杆为同轴设置,阀座9的中心处为让阀芯部301部分插入的中心孔,该中心孔与阀体4的阀腔处于连通状态且中心孔与阀腔同轴,阀芯部301的最大外直径大于中心孔的直径。阀座9的中心孔也为介质通道的一部分,当阀杆与阀座9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一工作口402、第二工作口403、阀腔、第三工作口404、第四工作口405、过液孔501和阀座9的中心孔形成介质通道,此时介质通道处于导通状态,过液孔501与阀座9的中心孔、第三工作口404和第四工作口405连通,第三工作口404和第四工作口405中的液体经阀腔、阀座9的中心孔和过液孔501流向第一工作口402和第二工作口403。当阀杆与阀座9处于接触状态时,过液孔501与阀座9的中心孔不连通,介质通道被中断。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包括阀体、用于控制介质通道通断的阀杆、设置于阀体内部且套设于阀杆上的阀套、与阀体连接且套设于阀杆上的螺套和与阀杆连接的手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螺套内部且套设于所述阀杆上的阀杆套以及套设于螺套和所述手轮上的防尘罩,防尘罩与螺套为螺纹连接,螺套与阀杆套之间具有让液体进入的平衡腔,阀杆具有将液体引导至平衡腔的阻尼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包括位于所述阀套内部的阀芯部和与阀芯部连接且穿过阀套的阀杆本体,所述手轮与阀杆本体连接,所述螺套和所述阀杆套套设于阀杆本体,在阀杆本体的轴向上,阀杆套和阀套为依次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部与所述阀杆本体的端部固定连接,阀芯部与阀杆本体为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通道包括为沿所述阀杆的轴向延伸的连通孔和沿阀杆的径向延伸的阻尼孔,阻尼孔位于连通孔和所述平衡腔之间且阻尼孔使连通孔和平衡腔处于连通状态,阻尼孔的直径小于连通孔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套与所述阀杆之间形成有让液体进入且与所述平衡腔连通的储液腔,进入储液腔中的液体对阀杆套施加的压力使得阀杆套位于所述阻尼孔和所述阀套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套具有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圆面和第二内圆面,第一内圆面的直径大于第二内圆面和所述阀杆的外圆面的直径,第二内圆面与所述阀杆的外圆面接触,所述储液腔由第一内圆面和阀杆的外圆面包围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所述螺套上,防尘罩具有让第一螺钉插入的内螺纹孔,螺套具有让第一螺钉插入的第一锁止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具有插入防尘罩中的护套和与护套连接且位于防尘罩外部的旋拧部,护套套设于螺套上且护套与螺套为螺纹连接,旋拧部与所述阀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套与所述阀体为螺纹连接且螺套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阀体上,阀体具有让第二螺钉插入的内螺纹孔,螺套具有让第二螺钉插入的第二锁止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硬密封锥面截止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阀体内部且与所述阀杆相配合的阀座,阀座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在阀杆的轴向上,所述阀套夹在所述螺套和阀座之间。
CN201820760110.1U 2018-05-22 2018-05-22 硬密封锥面截止阀 Active CN208457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60110.1U CN208457260U (zh) 2018-05-22 2018-05-22 硬密封锥面截止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60110.1U CN208457260U (zh) 2018-05-22 2018-05-22 硬密封锥面截止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57260U true CN208457260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48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60110.1U Active CN208457260U (zh) 2018-05-22 2018-05-22 硬密封锥面截止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572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3223A (zh) * 2019-12-31 2020-04-03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吸油管路组件及液压油箱和挖掘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3223A (zh) * 2019-12-31 2020-04-03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吸油管路组件及液压油箱和挖掘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03466A (en) Non-return valve
US8398055B2 (en) Ball segment valve
US3246872A (en) Seat cup
CN208457260U (zh) 硬密封锥面截止阀
CN208457213U (zh) 大流量锥面截止阀
CN108443514A (zh) 大流量锥面截止阀
CN201561139U (zh) 高压大口径平板闸阀
CN108488435A (zh) 硬密封锥面截止阀
CN210770270U (zh) 一种带吹洗功能的海底阀
CN211117730U (zh) 一种带在线取样功能的球阀
CN109282047A (zh) 一种锥面截止阀
CN205824199U (zh) 动力节流装置
US4509721A (en)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a high-pressure valve having a valve passage of relatively small width
CN211202889U (zh) 一种超高压排污阀
CN209876012U (zh) 强制密封球阀
CN108533304A (zh) 交替单向阀的阀芯组件
CN109084078B (zh) 一种y型截止阀
CN108561168A (zh) 交替单向阀
CN208185488U (zh) 手动氯气锻钢截止阀
CN208456643U (zh) 双交替单向阀
CN210164901U (zh) 弹性槽阀瓣及阀座结构形式的截止阀
CN216242329U (zh) 一种免冲刷调节阀
CN204986088U (zh) 一种动转泵进出油口与动转管路的连接结构
CN213839803U (zh) 一种阀杆套筒
CN210890164U (zh) 一种非旋转针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