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47910U - 泪道镊子 - Google Patents

泪道镊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47910U
CN208447910U CN201721598002.0U CN201721598002U CN208447910U CN 208447910 U CN208447910 U CN 208447910U CN 201721598002 U CN201721598002 U CN 201721598002U CN 208447910 U CN208447910 U CN 208447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limb
tweezer
tweezer head
pilaster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980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靖
刘祖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Xin Ruiz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Xin Ruiz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Xin Ruiz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Xin Ruiz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980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47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47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47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泪道镊子,包括镊柄,夹持臂和镊头,所述镊柄向前延伸从中间分开形成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向远离所述镊柄延伸的一端为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所述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内侧面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为弧形。当完全捏紧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此时镊头完全夹闭,镊头内侧面完全重合,仅存凹槽对合部分的空隙,形成圆柱形空隙。这样可方便临床医生夹持泪道栓子植入泪小管中,泪道栓子为圆柱形硬物,正好落入镊头的圆柱形空隙中,实现了有效的夹持,不会掉落,也不会由于夹持力产生对泪道栓子的损坏。

Description

泪道镊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用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泪道镊子。
背景技术
镊子用于夹取物品,尤其对于体积小重量轻的物品,使用手取或手持远没有使用镊子方便。在眼科临床中有大量精细操作,操作时小件物品的夹取和位移均需要使用镊子完成,才能使操作快速准确。目前的眼科镊子主要分为有齿镊和无齿镊,然而这些眼科镊子在夹持圆柱形硬物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有齿镊为镊臂对称相向衍生出小齿,夹闭时两齿可完全对合,夹持圆柱形硬物时小齿会对物体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2.无齿镊最前端内侧面水平无齿,夹闭时两水平完全对合,夹持圆柱形硬物时无法完全固定物体,被夹的物体在受到一定外力时会产生位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泪道镊子,可以在夹持圆柱形硬物时很好地固定物体。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泪道镊子,包括镊柄,夹持臂和镊头,所述镊柄向前延伸从中间分开形成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向远离所述镊柄延伸的一端为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所述第一镊头和第二镊头内侧面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为弧形。
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外表面均设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处设有圆孔。
所述第一镊头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构成夹角a,所述夹角a设为90°-165°。
所述第一夹持臂上沿垂直于其壁面方向贯穿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包括底板,所述套筒内设有按钮、转盘、弹簧和伸出杆,所述弹簧套在所述伸出杆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抵住所述底板,所述弹簧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抵住所述伸出杆,所述伸出杆的一端穿出所述底板抵住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伸出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抵住所述转盘,所述转盘远离所述伸出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所述按钮远离所述转盘的一端穿出所述套筒。
套筒的内壁设有8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凸出壁柱,所述按钮外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8个第二凸出壁柱,所述按钮下端设有均匀分布的8个齿,所述转盘外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4个第三凸出壁柱,所述按钮和所述转盘依次插入所述套筒,所述第一凸出壁柱和所述第二凸出壁柱交错分布,所述第二凸出壁柱和所述第三凸出壁柱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齿的顶点顶在所述第三凸出壁柱上。
所述第二夹持臂靠近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侧面上设有磁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泪道镊子,当完全捏紧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此时镊头完全夹闭,镊头内侧面完全重合,仅存凹槽对合部分的空隙,形成圆柱形空隙。这样可方便临床医生夹持泪道栓子植入泪小管中,泪道栓子为圆柱形硬物,正好落入镊头的圆柱形空隙中,实现了有效的夹持,不会掉落,也不会由于夹持力产生对泪道栓子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泪道镊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Ⅰ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镊头夹闭状态图;
图4为图1所示的Ⅱ处局部放大剖视图;(泪道镊子打开时的状态)
图5为图1所示的Ⅱ处局部放大剖视图;(泪道镊子夹闭时的状态)
图6为按钮结构的爆炸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泪道镊子的结构示意图;
11-镊柄;12-第一夹持臂;13-第二夹持臂;14-第一镊头;15-第二镊头;16-凹槽;17-防滑纹;18-圆孔;19-套筒;20-按钮;21-转盘;22-弹簧;23-伸出杆;24-磁铁;
191-底板;192-第一凸出壁柱;
201-第二凸出壁柱;202-齿;
211-第三凸出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泪道镊子,参见图1-图3,包括镊柄11,所述镊柄11向前延伸从中间分开形成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所述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向远离所述镊柄11延伸的一端为第一镊头14和第二镊头15,所述第一镊头14和第二镊头15内侧面均设有凹槽16,所述凹槽16设为弧形。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连接第一镊头14和第二镊头15的一端可设计为逐渐变细的外形。第一镊头14和第二镊头15可设为0.5-3mm宽,所述镊头厚度1-3mm,所述镊头最前端内侧面均设有凹槽,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凹槽横截面可设为直径0.2-0.3mm的半圆形;当完全捏紧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此时镊头完全夹闭,镊头前段3mm范围内侧面完全重合,仅存凹槽16对合部分的空隙,形成0.2-0.3mm圆柱形空隙。这样可方便临床医生夹持泪道栓子植入泪小管中,泪道栓子为圆柱形硬物,正好落入镊头的圆柱形空隙中,实现了有效的夹持,不会掉落,也不会由于夹持力产生对泪道栓子的损坏。
所述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外表面均设有防滑纹17,所述防滑纹17处设有圆孔18。防滑纹17可设为斜纹或十字形,同时防滑纹17处设有圆孔18,这样临床医生在操作时既可防滑还有利于手指的固定。
所述第一镊头14和第二镊头15的外表面圆钝光滑。第一镊头14和第二镊头15的外表面均需要锐角倒钝角或倒圆角,以确保表面无尖角和毛刺,不会划伤患者和夹持物。
泪道是引流眼球表面泪液的管道,与鼻泪管相连。泪小点是泪小管的开口,是眼表泪液进入泪管的入口。泪小管栓子放置于泪小管部位,用于阻塞泪小管,减少泪液流失速度,增加泪液在眼表停留时间,从而缓解眼表干燥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法。泪小管位于眼角的眼睑处,分为上泪小管和下泪小管,上泪小点是上泪小管的开口,下泪小点是下泪小管的开口,为了方便临床医生的手术过程中的操作习惯,申请人还做了如下设计:
参见图1,所述第一镊头14与所述第一夹持臂12构成夹角a,所述夹角a设为90°-165°;同样,第二镊头15与所述第二夹持臂13构成的夹角a也设为90°-165°。优选夹角a为120°,这种镊子是根据临床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习惯设计的,此种镊子适用于临床医生能让泪道栓子很容易对准上泪小点从而植入上泪小管。
参见图7,当第一夹持臂12水平延伸逐渐变细连接第一镊头14,同样第二夹持臂13水平延伸逐渐变细连接第二镊头15时,这种镊子是根据临床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习惯设计的,此种镊子适用于临床医生能让泪道栓子很容易对准下泪小点从而植入下泪小管。
参见图4-图6,所述第一夹持臂12上沿垂直于其壁面方向贯穿设有套筒19,所述套筒包括底板191,所述套筒19内设有按钮20、转盘21、弹簧22和伸出杆23,所述弹簧22套在所述伸出杆23上,所述弹簧22的一端抵住所述底板191,所述弹簧22远离所述底板191的一端抵住所述伸出杆23,所述伸出杆23的一端穿出所述底板191抵住所述第二夹持臂13,所述伸出杆23远离所述底板191的一端抵住所述转盘21,所述转盘21远离所述伸出杆23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20,所述按钮20远离所述转盘21的一端穿出所述套筒19。
本申请中,按钮可以使用现有的按钮结构,比如是交替式按钮,还可以是以下结构:所述套筒19的内壁设有8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凸出壁柱192,所述按钮20外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8个第二凸出壁柱201,所述按钮20下端设有均匀分布的8个齿202,所述转盘21外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4个第三凸出壁柱211,所述按钮20和所述转盘21依次插入所述套筒19,所述第一凸出壁柱192和所述第二凸出壁柱201交错分布,所述第二凸出壁柱201和所述第三凸出壁柱211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齿202的顶点顶在所述第三凸出壁柱211上。所述按钮20下部连接有转盘21,转盘21抵住伸出杆23,伸出杆23可设有轴挡,轴挡的直径大于伸出杆23的直径,轴挡的下端压缩弹簧。
套筒19的内壁上的每2个第一凸出壁柱192的间距在这里简称为第一凹槽,按钮20外壁上每2个第二凸出壁柱201的间距在这里简称为第二凹槽,转盘21外壁上的每2个第三凸出壁柱211的间距在这里简称为第三凹槽,每个第三凹槽的宽度大于2个第一凸出壁柱192之间的宽度,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第二凸出壁柱201的宽度,同时每个第三凹槽的宽度与每2个齿202间距相等。按钮的第二凸出壁柱201在套筒19的第一凹槽滑动,转盘21的第三凸出壁柱211也在套筒19的第一凹槽滑动。
所述第二夹持臂13靠近所述第一夹持臂12的侧面上设有磁铁24。通过按压套筒19顶部的按钮20,使转盘21向下移动,推动伸出杆23向下移动,同时按钮20下端的齿202拨动转盘21转过一定角度,当松开按压力时,转盘21的第三凸出壁柱刚好顶在套筒19内壁由8个第一凸出壁柱下端所构成的平面上,这样,转盘21固定住,不能往回弹,伸出杆23向下压缩弹簧22并露出套筒19的底板191并抵住第二夹持臂13,此时第一夹持臂12与第二夹持臂13分开;套筒19的第一凸出壁柱192的长度决定了伸出杆23向下移动的距离。由于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具有一定的弹性,也会自动分开处于打开状态,磁铁24远离第一夹持臂12,磁铁的吸力消除或减弱(此时磁铁的吸力小于夹持臂之间的张力)。此状态按压按钮20的按压力需大于磁铁24的吸力与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之间的张力的差值即可(也包括压缩弹簧22的按压力,但很小),就可将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分开。
若再次按压按钮20,按钮20下端的齿202拨动转盘21再转过一定角度,转盘21的第三凸出壁柱211在套筒19的第一凹槽上滑动,并在伸出杆23下端的弹簧22伸张力作用下,带动伸出杆23和转盘21向上移动复位,套筒19顶端的轴肩挡住了按钮20继续往外弹,此时伸出杆23在弹簧22复位的张力下缩回套筒19内,这时用手捏紧第一夹持臂12与第二夹持臂13,使其重合,镊头处夹紧泪道栓子后也重合,磁铁24靠近第一夹持臂12,从而依靠磁铁24将第一夹持臂12吸合,松开手后,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也不会打开。由于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具有一定的弹性,即向外打开的张力,此时的磁铁吸力大于该张力即可。
工作原理:
临床医生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可先按下按钮20,将泪道栓子放在凹槽16后将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捏紧,此时磁铁24吸住第一夹持臂12,即使不用手指紧紧捏住,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也不会打开,这样临床医生不用担心手指没用力捏紧会打滑,导致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会打开,从而使泪道栓子掉落,影响手术操作成功;这时临床医生可安全放心、轻而易举地将泪道栓子植入泪小管,然后再按下按钮20,将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打开,从而完成整个手术的操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泪道镊子,当完全捏紧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此时镊头完全夹闭,镊头内侧面完全重合,仅存凹槽对合部分的空隙,形成圆柱形空隙。这样可方便临床医生夹持泪道栓子植入泪小管中,泪道栓子为圆柱形硬物,正好落入镊头的圆柱形空隙中,实现了有效的夹持,不会掉落,也不会由于夹持力产生对泪道栓子的损坏。另外在夹持圆柱形硬物时能很好地固定物体,使临床医生在操作时做到精准,达到眼科精细操作的要求。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6)

1.一种泪道镊子,包括镊柄(11),所述镊柄(11)向前延伸从中间分开形成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所述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向远离所述镊柄(11)延伸的一端为第一镊头(14)和第二镊头(1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镊头(14)和第二镊头(15)内侧面均设有凹槽(16),所述凹槽(16)设为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外表面均设有防滑纹(17),所述防滑纹(17)处设有圆孔(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镊头(14)与所述第一夹持臂(12)构成夹角a,所述夹角a设为90°-16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12)上沿垂直于其壁面方向贯穿设有套筒(19),所述套筒包括底板(191),所述套筒(19)内设有按钮(20)、转盘(21)、弹簧(22)和伸出杆(23),所述弹簧(22)套在所述伸出杆(23)上,所述弹簧(22)的一端抵住所述底板(191),所述弹簧(22)远离所述底板(191)的一端抵住所述伸出杆(23),所述伸出杆(23)的一端穿出所述底板(191)抵住所述第二夹持臂(13),所述伸出杆(23)远离所述底板(191)的一端抵住所述转盘(21),所述转盘(21)远离所述伸出杆(23)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20),所述按钮(20)远离所述转盘(21)的一端穿出所述套筒(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泪道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9)的内壁设有8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凸出壁柱(192),所述按钮(20)外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8个第二凸出壁柱(201),所述按钮(20)下端设有均匀分布的8个齿(202),所述转盘(21)外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4个第三凸出壁柱(211),所述按钮(20)和所述转盘(21)依次插入所述套筒(19),所述第一凸出壁柱(192)和所述第二凸出壁柱(201)交错分布,所述第二凸出壁柱(201)和所述第三凸出壁柱(211)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齿(202)的顶点顶在所述第三凸出壁柱(2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泪道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臂(13)靠近所述第一夹持臂(12)的侧面上设有磁铁(24)。
CN201721598002.0U 2017-11-24 2017-11-24 泪道镊子 Active CN208447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8002.0U CN208447910U (zh) 2017-11-24 2017-11-24 泪道镊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8002.0U CN208447910U (zh) 2017-11-24 2017-11-24 泪道镊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47910U true CN208447910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3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98002.0U Active CN208447910U (zh) 2017-11-24 2017-11-24 泪道镊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47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83901A (en) Blunt point needles
US2224575A (en) Surgical instrument
CN208447910U (zh) 泪道镊子
CN201624872U (zh) 眼部手术钳
RU138752U1 (ru) Иридо-капсулярный ретрактор
CN208958493U (zh) 眼科角膜后板层撕除器械
CN210433600U (zh) 一种三柄式角膜缝合镊
CN208145114U (zh) 一种晶状体核娩出镊
RU189020U1 (ru) Иридо-капсулярный ретрактор модифицированный
CN208726023U (zh) 眼内异物抓取装置
CN205515167U (zh) 医用结膜镊
CN205411449U (zh) 一种用于微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撕囊镊子
RU11026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сширения зрачка с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й фиксацией капсульного мешка
RU3150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висцерации
CN208822891U (zh) 血管吻合钉移除器
CN203059842U (zh) 手术缝合镊子
CN208784813U (zh) 一种肝脏悬吊网
CN209332144U (zh) 骨科皮肤缝合钳
RU110254U1 (ru) Держатель для закрытого радиоактивного микроисточника йод-125
JP3212586U (ja) 眼窩脂肪再配置手術用ニードル器具
RU14508U1 (ru)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удаления эпиретинальной фиброзной и фиброваскулярной ткани
CN208229045U (zh) 晶状体后囊膜保护器
CN211797198U (zh) 一种眼科钩状缝合针
CN207785356U (zh) 一种眼科手术用辅助装置
RU61127U1 (ru) Канюля для гидроделиминации эпиретинальных мембра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