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45633U - 移动终端侧按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侧按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45633U CN208445633U CN201821063902.XU CN201821063902U CN208445633U CN 208445633 U CN208445633 U CN 208445633U CN 201821063902 U CN201821063902 U CN 201821063902U CN 208445633 U CN208445633 U CN 2084456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fixed part
- side key
- terminal side
- elastic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侧按键及移动终端,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移动终端侧按键包括第一按键部;第二按键部,第二按键部与第一按键部间隔排列设置;弹性连接部,弹性连接部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弯折部,第一按键部与第一固定部连接,第二按键部与第二固定部连接。通过弯折结构的弹性连接部连接两个按键,可以在保证按键按压舒适感的情况下,缩短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达成外观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侧按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终端,其侧按键在常规设计时,为了保证按键的手感,通常需要在相邻的按键之间保持足够的间距,以保证两按键之间力臂的长度,进而满足操作手感的要求。然而,在如今移动终端外部结构越来越精简化的发展趋势下,侧按键之间的较大间距,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外观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侧按键及移动终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侧按键,移动终端侧按键包括第一按键部;第二按键部,所述第二按键部与所述第一按键部间隔排列设置;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弯折部,所述第一按键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按键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的第一弹性臂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第二弹性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连接处形成夹角或圆弧或椭圆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还包括基部,所述第一弹性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基部,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基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呈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呈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具有平滑曲面或棱角,所述第二弹性臂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具有平滑曲面或棱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形状为曲线形或直线形或曲线形与直线形的组合,所述第二弹性臂的形状为曲线形或直线形或曲线形与直线形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键部与所述第二按键部的按压方向垂直于所述弯折部所在的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的数量为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部为TPU弹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弯折部一体成型。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壳体;以及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侧按键,所述移动终端侧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侧按键安装结构,所述侧按键安装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配合的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配合的第二卡扣以及与所述弯折部配合的挂设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及移动终端,通过弯折结构的弹性连接部连接相邻的第一按键部和第二按键部,可以在保证按键按压舒适感的情况下,缩短第一按键部和第二按键部之间的距离,达成外观需求。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移动终端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移动终端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侧按键中按压方向与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的关系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侧按键中按压方向与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的关系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一圆角和第二圆角的移动终端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一棱角和第二棱角的移动终端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一圆角和第二棱角的移动终端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移动终端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移动终端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移动终端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移动终端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移动终端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固定件和凸部的移动终端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中框上的侧按键安装结构与移动终端侧按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中,侧按键通常用于实现调节音量、电源开关等功能。随着用户对移动终端外观精简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移动终端采用了一体式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即多个按键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在一起),以使结构更加紧凑。但是,现有的移动终端,其侧按键在常规设计时,为了保证按键的手感,通常需要在相邻的按键之间保持足够的间距,以保证两按键之间力臂的长度,进而满足操作手感的要求。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一种一体式连接的侧按键之间通常通过直线形弹性组件进行连接,用户在按压其中一个侧按键时,由于需要保证足够的弹性形变缓冲距离,以使按键按压的手感不会显得太生硬,直线形的弹性组件的长度通常较长,而相邻的按键之间的间距也因此设置的较大。然而,现有的移动终端侧按键通常是安装在移动终端的中框外侧,为固定移动终端侧按键,需要在中框上开设固定槽,固定槽的长度和整个移动终端侧按键的长度一致,由于相邻按键之间的间距较大,移动终端侧按键的整体尺寸也较大,其在中框上占用的空间也相应更大,对于现如今越来越紧凑的移动终端内部结构而言,现有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已然占用了过多的空间。因此,发明人提出了本申请中具有较小按键间距的移动终端侧按键以及移动终端。
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侧按键100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侧按键100包括第一按键部110、第二按键部120和弹性连接部130,其中,第二按键部120与第一按键部110间隔排列设置。
本实施例中,弹性连接部130包括第一固定部131、第二固定部1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弯折部133,所述第一按键部110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31连接,所述第二按键部120与所述第二固定部132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31与第二固定部132可以为形状相同的长条形,第一固定部131具有与其长度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设置方向A1,第二固定部132具有与其长度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二设置方向A2。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固定部131与第二固定部132的形状也可以不为长条形,例如可以为圆形或三角形或X形或其他形状;第一固定部131与第二固定部132的形状也可以是不相同的,例如可以一个为长条形,一个为圆形。
本实施例中,弯折部133包括沿第一弯折方向B1设置并与第一固定部131连接的第一弹性臂1331,以及沿第二弯折方向B2设置并与第二固定部132连接的第二弹性臂1332。其中,请参照图2,所述第一弹性臂1331的第一弯折方向B1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31的第一设置方向A1呈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弹性臂1332的第二弯折方向B2与所述第二固定部132的第二设置方向A2呈第二夹角β。
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夹角α与所述第二夹角β均不为平角,即第一弯折方向B1与第一设置方向A1不重合,第二弯折方向B2与第二设置方向A2不重合。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方式,所述第一夹角α和所述第二夹角β的大小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夹角α和所述第二夹角β的大小也可以是不相同的。作为一种方式,所述第一夹角α与所述第二夹角β的角度范围可以是大于0且小于180°。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设置方向A1与第二设置方向A2可以是重合的。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第一设置方向A1与第二设置方向A2也可以是平行但不重合的;如图4所示,第一设置方向A1与第二设置方向A2也可以是不平行的。
本实施例中,两个“方向”的“重合”,可以指的是两个“方向”所在的直线为空间内的同一直线;两个“方向”的“平行”,可以指的是两个“方向”所在的直线为空间内平行的两条直线。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方式,请参照图5,所述第一弯折方向B1和所述第一设置方向A1构成第一平面P1,所述第二弯折方向B2和所述第二设置方向A2构成第二平面P2,所述第一按键部110的按压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P1,所述第二按键部120的按压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P2。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按键部110的按压方向也可以不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P1,所述第二按键部120的按压方向也可以不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P2。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弯折方向B1所在的直线和所述第二弯折方向B2所在的直线,可以是在同一平面上,又由于第一设置方向A1与第二设置方向A2重合(如图2所示),此时,所述第一平面P1和所述第二平面P2为同一平面(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按键部110与所述第二按键部120的按压方向垂直于所述弯折部133所在的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请参照图6,所述第一弯折方向B1所在的直线和所述第二弯折方向B2所在的直线,也可以不在同一平面上。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或图2,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133还包括基部1333,所述第一弹性臂133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131和所述基部133,所述第二弹性臂13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132和所述基部133。
作为一种方式,所述基部1333具有第三设置方向A3(图5未示出,可参照图6),所述第三设置方向A3平行于所述第一设置方向A1和所述第二设置方向A2,所述基部1333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3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132的间距。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基部133的长度还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固定部131与第二固定部132的间距(如图10、图11)。
如图2所示,由于所述第一设置方向A1和所述第二设置方向A2重合,且所述第一弯折方向B1所在的直线和所述第二弯折方向B2所在的直线在同一平面上,此时,所述第三设置方向A3和所述第一设置方向A1以及所述第二设置方向A2平行,当所述基部1333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3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132的间距时,弯折部133的形状为“U”形、碗形或“V”形(基部1333的长度逐渐缩短)。
相对于现有的直线形连接件,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U”形弯折部133的弹性连接部130将弹性臂长度做到了其他方向上(不在第一按键部110和第二按键部120的间距方向上),在保持弹性臂总长度(保持按键按压舒适感)的前提下,缩减了第一按键部110和第二按键部120之间的间距。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当所述第一弯折方向B1所在的直线和所述第二弯折方向B2所在的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时,所述第三设置方向A3与所述第一设置方向A1以及所述第二设置方向A2也可以不平行,图6所示的具有弯折部133的弹性连接部130的结构仍然能够实现在保持弹性臂总长度的前提下,缩减第一按键部110和第二按键部120之间间距的效果。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附图未示出),第一弹性臂1331远离第一固定部131的一端,还可以与第二弹性臂1332远离第二固定部132的一端直接连接,此时,第一弹性臂1331与第二弹性臂1332的连接处可以形成夹角或圆弧或椭圆弧。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请参照图7,所述第一弹性臂1331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131的一端的外表面具有平滑曲面,即所述第一弹性臂1331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31连接的一端形成第一圆角141;所述第二弹性臂1332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132的一端的外表面具有平滑曲面,即所述第二弹性臂1332与所述第二固定部132连接的一端形成第二圆角142。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如图8所示,第一弹性臂1331与第一固定部131连接的一端还可以不为平滑曲面,即第一弹性臂1331与第一固定部131连接的一端形成第一棱角151;第二弹性臂1332与第二固定部132连接的一端也可以不为平滑曲面,即第二弹性臂1332与第二固定部132连接的一端形成第二棱角15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臂1331和第一固定部131连接的一端的表面形状,与第二弹性臂1332和第二固定部132连接的一端的表面形状还可以是不同的,如图9所示,当第一弹性臂1331与第一固定部131连接的一端为平滑曲面形成第一圆角141时,第二弹性臂1332与第二固定部132连接的一端还可以形成第二棱角152;同理,当第一弹性臂1331与第一固定部131连接的一端形成第一棱角151时,第二弹性臂1332与第二固定部132连接的一端还可以形成第二圆角142(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所示,第一弹性臂1331、第二弹性臂1332以及基部1333的形状可以均为直线形。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请参照图10,第一弹性臂1331和第二弹性臂1332的形状还可以为曲线形;请参照图11,第一弹性臂1331和第二弹性臂1332的形状还可以是曲线形与直线形的任意组合。同理,基部1333的形状也可以是直线形或曲线形或直线形与曲线形的组合。
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直线形”,指的是整体上偏向直线的形状;所述“曲线形”,指的是整体上不为简单直线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方式,所述弹性连接部130可以是TPU弹性件(Thermoplastic Urethan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弹性连接部130还可以是其他高分子弹性材料、橡胶、具有弹性的金属连接件等。可以理解的是,弹性连接部130中,第一固定部131、第二固定部132以及弯折部133的材料可以是全部相同的,也可以是部分相同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同理,弯折部133中,第一弹性臂1331、第二弹性臂1332以及基部1333的材料可以是全部相同的,也可以是部分相同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方式,第一固定部131、第二固定部132和弯折部133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31、第二固定部132和弯折部133之间还可以是部分一体成型、部分拼接的;第一固定部131、第二固定部132和弯折部133还可以是三个独立的零件,进行拼接的。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12、图13或图14,弹性连接部130中弯折部133的数量还可以是多个。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弯折部可以按照不同的弯折方向并列设置(如图12所示),也可以按照同一弯折方向并列设置(如图13所示),还可以按照不同的弯折方向形成闭环设置(如图14所示)。
作为一种方式,如图15所示,第一固定部131的自由端(远离弯折部13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13,第二固定部132的自由端(远离弯折部13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23,所述第一固定件113、第二固定件123以及弯折部133可以用于固定在其他的安装结构中,例如移动终端的壳体上。
作为一种方式,如图15所示,第一按键部110和第二按键部120的侧边缘还分别凸设有多个凸部160,凸部160可用于将第一按键部110和第二按键部120固定在其他的安装结构中,例如固定在移动终端的壳体上,以防止按键部的脱落。
作为一种方式,如图15所示,第一固定部131以及第二固定部132上还具有方形或圆形的凸状结构,其可以作为侧按键的触点,与侧按键的电路部分对应,以触发相应的侧按键控制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仅描述了包含两个按键的移动终端侧按键100,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按键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例如弹性臂的两端分别与按键和中框进行连接),或是两个以上(相邻的两个按键之间通过弹性连接部130进行连接),对于不同按键数量的移动终端侧按键100,仍然可以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弯折”形状的弯折部133弹性连接部130来实现在保持手感的前提下缩小占用空间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侧按键100中,各个“夹角”的大小、各个“方向”、各个“平面”以及各个“形状”均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进行选择,本申请的发明点在于通过将第一按键部110和第二按键部120通过“弯折”的弹性连接部130进行连接,在保持较长弹性臂长度(保持按键按压舒适感)的前提下,缩减了第一按键部110和第二按键部120之间的间距,同时缩减了用于安装移动终端侧按键100的固定结构在移动终端壳体上占用的空间,实现了结构的精简化,并使外形更为美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侧按键100,将第一按键部110和第二按键部120通过“U”形结构的TPU弹性连接部130进行连接,将侧按键的弹性臂做到“U”形结构的两侧上,可以在保证弹性臂长度(保持按键按压舒适感)的同时,缩短第一按键部110和第二按键部120之间的距离,达成相应的外观需求。
第二实施例
请参见图16,图1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1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其包括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侧按键100,以及壳体11。所述移动终端侧按键100设置于所述壳体11的一侧。
请参照图17,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侧按键100可以安装在壳体11的一侧。作为一种方式,壳体11可以包括中框,移动终端侧按键100直接与移动终端10的中框配合安装;壳体11还可以包括后盖,或是其他支架结构,以使移动终端侧按键100在与壳体11的各个组件配合安装后可使用。
请参照图18,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上用于安装所述移动终端侧按键100的位置,还设置有侧按键安装结构13,所述移动终端侧按键100的弹性连接件130挂设在该侧按键安装结构13中。
作为一种方式,侧按键安装结构13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固定件113、第二固定件123以及弯折部133配合的第一卡扣14、第二卡扣15以及挂设件16。当移动终端侧按键100安装在侧按键安装结构13中时,移动终端侧按键的第一固定件113与第一卡扣14配合,第二固定件123与第二卡扣15配合,弹性连接件130的弯折部133与挂设件16配合,同时,第一按键部110和第二按键部120的侧边缘凸设的凸部160也抵在侧按键安装结构13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弹性连接部130和两个按键部与侧按键安装结构13的双重固定,可有效避免移动终端侧按键100从壳体11上脱落,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方式,移动终端侧按键100可用于调节移动终端10的听筒201(如图19所示)的音量。
请参阅图19,上述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202、存储器204、RF(Radio Frequency,射频)模块206、音频电路210、传感器214、输入模块218、电源模块22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9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所述移动终端10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所述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9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9所示不同的对应。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相对于所述处理器202来说,所有其他的组件均属于外设,所述处理器202与这些外设之间通过多个外设接口224相耦合。所述外设接口224可基于以下标准实现: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200(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GPIO)、串行外设接口(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SPI)、内部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但不并限于上述标准。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外设接口224可仅包括总线;在另一些实例中,所述外设接口224还可包括其他元件,如一个或者多个控制器,例如用于连接所述显示屏200的显示控制器或者用于连接存储器的存储控制器。此外,这些控制器还可以从所述外设接口224中脱离出来,而集成于所述处理器202内或者相应的外设内。
所述存储器204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所述处理器202通过运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所述存储器2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存储器2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所述处理器2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所述移动终端10或显示屏20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RF模块206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与通讯网络或者其他设备进行通讯。所述RF模块206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元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所述RF模块206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上述的无线网络可以使用各种通信标准、协议及技术,包括但并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Enhanced Data GSM Environment,EDGE),宽带码分多址技术(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技术(Code division access,CDMA)、时分多址技术(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Fidelity,WiFi)(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802.10A,IEEE 802.11b,IEEE802.11g和/或IEEE 802.11n)、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al,VoIP)、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其他用于邮件、即时通讯及短消息的协议,以及任何其他合适的通讯协议,甚至可包括那些当前仍未被开发出来的协议。
音频电路210、听筒201、声音插孔203、麦克风205共同提供用户与所述移动终端10之间的音频接口。具体地,所述音频电路210从所述处理器202处接收声音数据,将声音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将电信号传输至所述听筒201。所述听筒201将电信号转换为人耳能听到的声波。所述音频电路210还从所述麦克风205处接收电信号,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数据,并将声音数据传输给所述处理器202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音频数据可以从所述存储器204处或者通过所述RF模块206获取。此外,音频数据也可以存储至所述存储器204中或者通过所述RF模块206进行发送。
所述传感器214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10内或显示屏200内,所述传感器214的实例包括但并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214F、陀螺仪214G、磁力计以及其他传感器。
具体地,陀螺仪214G可以检测移动终端10的姿态,从而确定各个部件的朝向,确定显示屏200的朝向、确定屏幕的朝向等。加速度传感器214F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所述移动终端10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另外,所述移动终端10还可对应陀螺仪、磁力计、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模块218可包括设置在显示屏200上的所述触摸屏209,所述触摸屏209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所述触摸屏209上或在所述触摸屏209附近的操作),从而可以获得用户的触摸手势,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所述触摸屏209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其中,所述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所述触摸控制器;所述触摸控制器从所述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该触摸信息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所述处理器202,并能接收所述处理器202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所述触摸屏209的触摸检测功能。除了所述触摸屏209,在其它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模块218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如按键207。所述按键207例如可包括用于输入字符的字符按键,以及用于触发控制功能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的实例包括“返回主屏”按键、开机/关机按键等等。
显示屏200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所述移动终端10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数字、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在一个实例中,所述触摸屏209可设置于显示屏200上从而与显示屏200构成一个整体,其中,显示屏200的各个显示区域均可设置触摸屏。
所述电源模块222用于向所述处理器202以及其他各组件提供电力供应。具体地,所述电源模块222可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如电池或者交流电)、充电电路、电源失效检测电路、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灯以及其他任意与所述移动终端10或显示模块内电力的生成、管理及分布相关的组件。
所述移动终端10还包括定位器219,所述定位器219用于确定所述移动终端10所处的实际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器219采用定位服务来实现所述移动终端10的定位,所述定位服务,应当理解为通过特定的定位技术来获取所述移动终端10的位置信息(如经纬度坐标),在电子地图上标出被定位对象的位置的技术或服务。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及移动终端,通过弯折结构的弹性连接部连接相邻的第一按键部和第二按键部,可以在保证按键按压舒适感的情况下,缩短第一按键部和第二按键部之间的距离,达成外观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移动终端侧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按键部;
第二按键部,所述第二按键部与所述第一按键部间隔排列设置;
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弯折部,所述第一按键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按键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的第一弹性臂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第二弹性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连接处形成夹角或圆弧或椭圆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还包括基部,所述第一弹性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基部,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呈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呈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具有平滑曲面或棱角,所述第二弹性臂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具有平滑曲面或棱角。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形状为曲线形或直线形或曲线形与直线形的组合,所述第二弹性臂的形状为曲线形或直线形或曲线形与直线形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部与所述第二按键部的按压方向垂直于所述弯折部所在的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的数量为多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部为TPU弹性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侧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弯折部一体成型。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侧按键,所述移动终端侧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侧按键安装结构,所述侧按键安装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配合的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配合的第二卡扣以及与所述弯折部配合的挂设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63902.XU CN208445633U (zh) | 2018-07-05 | 2018-07-05 | 移动终端侧按键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63902.XU CN208445633U (zh) | 2018-07-05 | 2018-07-05 | 移动终端侧按键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45633U true CN208445633U (zh) | 2019-01-29 |
Family
ID=6508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63902.XU Active CN208445633U (zh) | 2018-07-05 | 2018-07-05 | 移动终端侧按键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4563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15221A (zh) * | 2020-12-03 | 2021-04-06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装配方法 |
-
2018
- 2018-07-05 CN CN201821063902.XU patent/CN20844563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15221A (zh) * | 2020-12-03 | 2021-04-06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装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34092B (zh) | 移动终端 | |
CN108093099B (zh) | 移动终端跌落保护方法及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 |
CN107770313B (zh) | 移动终端及其摄像头模组 | |
US20200021721A1 (en) | Camera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same | |
US10530908B2 (en) | Camera device, bracket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same | |
CN108429834A (zh) |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 |
CN103558749B (zh) | 智能手表 | |
CN208386602U (zh) |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 |
CN108762859A (zh) | 壁纸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4273810B (zh) | 太阳能智能手表 | |
CN207625662U (zh) | 移动终端 | |
CN108777731A (zh) | 按键配置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8390992A (zh) | 消息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8255674A (zh) | 多进程浏览器进程日志收集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 |
CN208445606U (zh)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07802040U (zh) |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中框结构 | |
CN207802039U (zh) |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中框结构 | |
CN108737640A (zh) | 防误触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8811285B (zh) | 电子设备 | |
CN208445633U (zh) | 移动终端侧按键及移动终端 | |
CN108762645A (zh) | 内容切换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8920224A (zh) | 对话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208445605U (zh)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07864238B (zh) | 终端的壳体组件、终端及终端的控制方法 | |
CN110086896A (zh) |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中框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