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32901U -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32901U
CN208432901U CN201820829286.8U CN201820829286U CN208432901U CN 208432901 U CN208432901 U CN 208432901U CN 201820829286 U CN201820829286 U CN 201820829286U CN 208432901 U CN208432901 U CN 208432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fting part
shaft
thumb wheel
pedestal
whee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292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292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32901U/zh
Priority to CN201880016248.3A priority patent/CN11091478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5234 priority patent/WO201922776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32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329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4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pivoting movement, e.g. lev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拨轮结构和采用该拨轮结构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拨轮结构包括基座、拨动件及复位件;所述基座与所述拨动件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抵顶部,所述拨动件包括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二抵顶部,所述第二抵顶部与所述第一抵顶部在所述转轴的径向上相邻;所述复位件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部和所述第二抵顶部,当所述拨动件在所述基座上转动,所述复位件分别在所述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上产生方向相反的两个抵顶力。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结构上更加紧凑,能够保证拨动件在不同的方向上转过相同的距离时,均能在同样大小的回复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同时操作手感也能够保持一致。

Description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拨轮结构和采用该拨轮结构的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电子设备中,常常存在旋钮或者拨轮这样的操控结构,比如在无人飞行器的遥控器中设置有拨轮结构,以控制无人飞行器的航向或者控制无人飞行器上的负载;又比如在一些拍摄设备中设置有旋钮结构,以调节取景画面的缩放比例。
为了方便操作,这些拨轮结构或旋钮结构一般具备在拨动或者扭动后能够自动回复到起始位置的功能,即回中功能。现有的拨轮结构或旋钮结构的回中功能的实现一般采用杠杆结构围绕固定轴旋转,通过两个弹簧分别拉紧杠杆的两端,杠杆在初始位置不受外力作用,此时两个弹簧具有相同的拉伸量或压缩量;当杠杆受到外力作用时,将朝向其中一个弹簧运动,同时远离另一个弹簧,使得两个弹簧的拉伸量或压缩量发生变化,当外力撤销后,在弹簧的回复特性下,杠杆将被重新推回初始位置。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下述问题:采用两个弹簧来实现回中的结构体积较大,且很难保证两个弹簧的拉力或者压力保持完全一致,既无法保证拨轮或者旋钮准确地回复到初始位置,也将导致操作过程中在两个方向上拨动或者扭动时的操作力度会不一致,影响操作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拨轮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回中结构体积较大,回中精度差,操作体验不好的问题,同时还提供了采用该拨轮结构的控制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拨轮结构包括基座、拨动件及复位件;
所述基座与所述拨动件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抵顶部,所述拨动件包括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二抵顶部,所述第二抵顶部与所述第一抵顶部在所述转轴的径向上相邻;
所述复位件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部和所述第二抵顶部,当所述拨动件在所述基座上转动,所述复位件分别在所述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上产生方向相反的两个抵顶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拨动件上还开设有临近所述第二抵顶部设置的通槽,所述第一抵顶部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二抵顶部相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复位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簧管和从簧管两端延伸出来两个抵脚,所述簧管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其中一个抵脚抵持于所述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的一侧,另一抵脚抵持于所述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的另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两个抵脚交叉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拨动件包括支撑部,所述转轴包括同轴的第一转轴部和第二转轴部,所述第一转轴部与所述第二转轴部设置于所述拨动件的支撑部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转轴与所述拨动件的支撑板为一体结构,所述复位件的簧管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部,所述第二转轴部嵌入所述基座上的轴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转轴与所述基座为一体结构,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拨动件以使所述拨动件与所述基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簧管套设于所述转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拨动件上背离所述第一抵顶部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拨动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抵顶部和所述第二抵顶部二者邻接,且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均为部分扇形结构且中心角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拨动件为旋钮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拨轮结构还包括封装件,所述封装件与所述拨动件可转动地连接并位于所述拨动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封装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以及与所述转轴平行的一条或多条支撑轴;
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封装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弧形导向槽,所述拨动件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嵌入所述弧形导向槽内,当所述拨动件转动,所述导向部在所述弧形导向槽内运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包括机身和上述的拨轮结构;所述拨轮结构设置于所述机身上,或者通过支撑架与所述机身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拨轮结构和采用该拨轮结构的控制设备,通过一个复位件同时抵顶于所述基座的第一抵顶部和拨动件的第二抵顶部,当拨动件转动时,所述复位件可在所述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上产生方向相反的两个抵顶力,由于是同一个复位件,因此当拨动件在不同的方向上转过相同的距离时,这两个抵顶力的大小具有一致性,使得拨动件在不同的方向上转过相同的距离时,均能在同样大小的回复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同时也使得拨动件在不同方向上的操作手感能够保持一致;此外,由于采用一个复位件,在结构上可以更加紧凑,能够有效减小整体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拨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拨轮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扭簧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拨动件相对于基座顺时针转动后的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拨动件相对于基座逆时针转动后的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拨轮结构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座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封装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拨动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机身
2 拨轮结构
3 支撑架
10 基座
11 第一抵顶部
12 第一固定孔
13 轴孔
14 第一安装孔
20 拨动件
21 第二抵顶部
211 第一凹陷部
212 第二凹陷部
22 通槽
23 支撑部
24 拨动部
30 复位件
31 簧管
32 第一抵脚
33 第二抵脚
40 转轴
41 第一转轴部
42 第二转轴部
50 封装件
51 第二固定孔
52 支撑轴
53 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拨轮结构,其包括基座、拨动件及复位件;
所述基座与所述拨动件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拨动件包括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一抵顶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二抵顶部,所述第二抵顶部与所述第一抵顶部在所述转轴的径向上相邻;
所述复位件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部和所述第二抵顶部,当所述拨动件在所述基座上转动,所述复位件分别在所述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上产生方向相反的两个抵顶力。
基于所述拨轮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设备,其包括机身和上述的拨轮结构;所述拨轮结构设置于所述机身上,或者通过支撑架与所述机身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拨轮结构和采用该拨轮结构的控制设备,通过一个复位件同时抵顶于所述基座的第一抵顶部和拨动件的第二抵顶部,当拨动件转动时,所述复位件可在所述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上产生方向相反的两个抵顶力,由于是同一个复位件,因此当拨动件在不同的方向上转过相同的距离时,这两个抵顶力的大小具有一致性,使得拨动件在不同的方向上转过相同的距离或者角度时,均能在同样大小的回复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同时也使得拨动件在不同方向上的操作手感能够保持一致;此外,由于采用一个复位件,在结构上可以更加紧凑,能够有效减小拨轮结构整体的体积。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拨轮结构,具体包括基座10、拨动件20及复位件30。
所述基座10与所述拨动件20通过转轴4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基座10上设置有第一抵顶部11,所述拨动件20包括朝向所述转轴40的第二抵顶部21,所述第二抵顶部21与所述第一抵顶部11在所述转轴40的径向上相邻;
所述复位件30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部11和所述第二抵顶部21,当所述拨动件20在所述基座10上转动,所述复位件30分别在所述第一抵顶部11和第二抵顶部21上产生方向相反的两个抵顶力,这里所说的方向相反是指在所述转轴40的圆周方向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顶部11与所述第二抵顶部21之间一种可能的相邻关系可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拨轮结构的俯视图,所述第一抵顶部11与所述第二抵顶部21之间可以是邻接的,邻接处的配合间隙能够保证所述第一抵顶部11与所述第二抵顶部21沿所述转轴40的周向做相对运动即可,如此可使拨轮结构在构造上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整体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顶部21与所述第一抵顶部11可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可使得所述第二抵顶部21与所述第一抵顶部11之间的相对运动更加顺滑,避免操作拨动件20时阻尼感过强。
所述第二抵顶部21与所述第一抵顶部11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可将所述第二抵顶部21与所述第一抵顶部11的间距设置成可任意调节的,比如所述第二抵顶部21是通过调节螺钉(或具有类似调节功能的零件或组件)活动地连接在所述拨动件20上的(无图示),通过调节螺钉的旋进或旋出对所述第二抵顶部21与所述第一抵顶部11的间距进行调节,以获得不同的操作阻尼感,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述第一抵顶部11和第二抵顶部21可以均为部分扇形结构且中心角相同;可选的,所述第一抵顶部11和第二抵顶部21可做成中空结构,由此可减小拨轮结构的整体重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空间关系上,拨动件20可以位于所述复位件30和基座10之间(如图1所示),相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拨动件20上还开设有临近所述二抵顶部21设置的通槽22,使得所述第一抵顶部11穿过所述通槽22与所述第二抵顶部21相邻,所述拨动件20相对于所述基座10转动时,所述通槽22限定了所述第一抵顶部11的活动范围;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槽22为弧形槽,该弧形槽对应的圆心位于所述转轴40的中心轴上,所述弧形槽的宽度(指沿所述转轴40径向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一抵顶部11的宽度(指沿所述转轴40径向方向上的尺寸)。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空间关系上,可以是复位件30位于所述拨动件20和基座10之间(未图示),该种情况下所述拨动件20上可以不用设置与所述第一抵顶部11配合的通槽22,在此实施例中,拨动件20与基座10的装配过程中,所述第一抵顶部11与所述第二抵顶部21以交错的方式实现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件30可为扭簧,重新参阅图2,并结合图3和图4,其中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扭簧的一种结构图,所述扭簧包括簧管31和从簧管31两端延伸出来第一抵脚32和第二抵脚33,所述簧管31套设在所述转轴40上,从图2和图3中可看到第一抵脚32抵持于所述第一抵顶部11和第二抵顶部21的一侧,第二抵脚33抵持于所述第一抵顶部11和第二抵顶部21的另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第一抵脚32和第二抵脚33可以是仅与所述第一抵顶部11和第二抵顶部21相接触,而不产生抵顶力,当基座10与拨动件20发生相对运动时才相应地产生抵顶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脚32和第二抵脚33交叉设置,采用交叉设置的方式,通过较小的扭转角即可产生较大的扭矩,在保证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有助于延长扭簧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脚32和第二抵脚33可以不是交叉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复位件30采用一个扭簧的好处是可以使拨动件20在不同的方向上转过相同的距离或者角度时,均能在同样大小的回复力(或者说回复力矩,这里的回复力矩是指使拨动件20从转动后的位置回复到初始位置的力矩)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并使得拨动件20在不同方向上的操作手感能够保持一致,下面结合图5和图6(图中各组成部分的附图标记可参阅图2)进行解释说明。
图5为拨动件2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基座10顺时针转动一定距离或角度后的状态图,图6为拨动件2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基座10逆时针转动一定距离或角度后的状态图,其中O为旋转中心,在此假定图5与图6拨动件20转动的距离或角度相同,即图5中第一抵脚32相对于第二抵脚33的转动角度与图6中第二抵脚33相对于第一抵脚32的转动角度相同。
其中,当拨动件20处于图5中状态时(维持外力作用),第二抵顶部21作用于第一抵脚32的作用力为F1,受力中心为S1,第一抵顶部11作用于第二抵脚33的作用力为F2,受力中心为S2,此时F1和F2产生的合力矩将为零(即扭簧保持静止),第一抵脚32作用于第二抵顶部21的抵顶力(大小与F1等于)与外力产生的合力矩也为零(拨动件20保持静止),当撤掉外力作用时,第一抵脚32作用于第二抵顶部21的抵顶力仍然存在,该抵顶力作为拨动件20的回复力所形成的力矩将使拨动件20向初始位置运动,运动过程中扭簧的形变减小,第一抵脚32作用于第二抵顶部21的抵顶力大小也将逐渐变小,直到第一抵脚32和第二抵脚33分别作用于第二抵顶部21的抵顶力的合力矩为零为止,此时拨动件20回复到初始位置,并处于静止状态。
而当拨动件20处于图6中状态时(维持外力作用),第二抵顶部21作用于第二抵脚33的作用力为F'1,受力中心为S'1,第一抵顶部11作用于第一抵脚32的作用力为F'2,受力中心为S'2,此时F'1和F'2产生的合力矩将为零(即扭簧保持静止),第二抵脚33作用于第二抵顶部21的抵顶力(大小与F'1等于)与外力产生的合力矩也为零(拨动件20保持静止),当撤掉外力作用时,第二抵脚33作用于第二抵顶部21的抵顶力仍然存在,该抵顶力作为拨动件20的回复力所形成的力矩将使拨动件20向初始位置运动,运动过程中扭簧的形变减小,第二抵脚33作用于第二抵顶部21的抵顶力大小也将逐渐变小,直到第二抵脚33和第一抵脚32分别作用于第二抵顶部21的抵顶力的合力矩为零为止,此时拨动件20回复到初始位置,并处于静止状态。
由上结合图5和图6的分析可以知道,由于图5中第一抵脚32相对于第二抵脚33的转动角度与图6中第二抵脚33相对于第一抵脚32的转动角度相同,因此扭簧在图5和图6中的弹性形变量一致,同时基于所述拨轮结构的对称性,受力中心S1与S'1到旋转中心0的距离将相同,受力中心S2与S'2到旋转中心0的距离也将相同,根据力矩平衡关系,F1与F'1的大小将一致,F2与F'2的大小也将一致,因此,当最终撤掉外力时,第一抵脚32在图5中对拨动件20初始的抵顶力大小与第二抵脚33在图6中对拨动件20初始的抵顶力大小将保持一致,即拨动件20在不同的方向上转过相同的距离或者角度时,扭簧均能以同样大小的抵顶力作用于所述第二抵顶部21,以使拨动件20在外力撤销后向初始位置运动,且该抵顶力大小在拨动件20的回复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同样的,在拨动过程中,在不同方向上所述拨动件20受到的扭簧的作用力大小的变化趋势也是一致的,使得拨动件20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一致的拨动手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拨轮结构还包括封装件50,所述封装件50与所述拨动件20可转动地连接并位于所述拨动件20远离所述基座10的一侧。所述封装件50与所述拨动件20可以是通过转轴40实现连接,具体可参考后文中相关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0与所述封装件50配合形成容纳腔(图中为标识),以容纳所述拨动件20、复位件30和转轴40,所述拨动件20上的拨动部成型于所述容纳腔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与图9,所述基座1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2,所述封装件5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51、以及与所述转轴40平行的一条或多条支撑轴52;
所述转轴40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孔51与所述封装件5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52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12与所述基座10固定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转轴40可以为独立部件,重新参阅图8,所述基座10上设置有轴孔13,转轴40固定于轴孔内,所述拨动件20和复位件30套设在所述转轴40上。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拨动件20和复位件30依次套接于所述转轴40,此时拨动件20上设置有沿所述转轴40的轴向的通孔,或者所述拨动件20、复位件30和封装件50依次套接于所述转轴40,此时拨动件20上设置有沿所述转轴40的轴向的通孔,封装件50上可设置沿所述转轴40的轴向的通孔或沉孔,该沉孔面向所述拨动件20。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件30和拨动件20依次转轴40依次套接于所述转轴40,此时拨动件20上可设置沿所述转轴40的轴向的通孔或沉孔,该沉孔面向所述基座10;或者所述复位件30、拨动件20和封装件50依次套接于所述转轴40,此时拨动件20上设置有沿所述转轴40的轴向的通孔,封装件50上可设置沿所述转轴40的轴向的通孔或沉孔,该沉孔面向所述拨动件2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40可以为分体结构,如图10所示,所述转轴40包括同轴的第一转轴部41和第二转轴部42,所述拨动件20包括支撑部23,所述第一转轴部41与所述第二转轴部42设置于所述拨动件20的支撑部的两侧。作为可选方案,所述转轴40与所述拨动件20的支撑板可为一体结构,即所述第一转轴部41和所述第二转轴部42与所述支撑部为一体结构,所述复位件30的簧管31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部41,所述第二转轴部42嵌入所述基座10上的轴孔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40也可以与所述基座10为一体结构,所述转轴40穿过所述拨动件20以使所述拨动件20与所述基座1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簧管31套设于所述转轴40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参阅图10,所述拨动件20上背离所述第一抵顶部11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拨动部24,用于操作所述拨动件20转动,该拨动部可设置成拨动杆或波动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拨动件20也可为旋钮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顶部21可以是所述拨动件20朝向所述转轴40的一侧部分地向所述转轴40延伸形成,也可以是由所述拨动件20朝向所述转轴40的一侧的两个凹陷部配合形成,如图10中第一凹陷部211和第二凹陷部212配合形成第二抵顶部21,当回复件为扭簧时,第一凹陷部211和第二凹陷部212可用于限定扭簧的抵脚的活动范围。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拨动件20朝向所述转轴40的一侧设置延伸部,同时该延伸部的两侧设置凹陷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二抵顶部21。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新参阅图8,所述基座10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安装孔14,用于配合其他固定件将拨轮结构固定在外部结构上;或者如图9所示,所述封装件50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安装孔53,用于配合其他固定件将拨轮结构固定在外部结构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0上还设置有弧形导向槽(图中未示出),所述拨动件20朝向所述基座10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部(图中未示出),所述导向部嵌入所述弧形导向槽内,当所述拨动件20转动,所述导向部在所述弧形导向槽内运动,有助于提高拨动件20转动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0可以是圆盘结构或者半圆盘结构,或者其他异形结构,所述封装件50的形状与所述基座10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拨轮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一个复位件30同时抵顶于所述基座10的第一抵顶部11和拨动件20的第二抵顶部21,当拨动件20转动时,所述复位件30可在所述第一抵顶部11和第二抵顶部21上产生方向相反的两个抵顶力,由于是同一个复位件30,因此当拨动件20在不同的方向上转过相同的距离时,这两个抵顶力的差值的大小能够保持一致,进而使得拨动件20在不同的方向上转过相同的距离时复位件30产生的回中力的大小能够保持一致,使得拨动件20在不同方向上都能够准确地回到初始位置,同时也使得拨动件20在不同方向上的操作手感能够保持一致;此外,由于采用一个复位件30,在结构上可以更加紧凑,能够有效减小拨轮结构整体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设备,如图11所示,具体可包括机身1和上述的拨轮结构2,所述拨轮结构2设置于所述机身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设备还可包括支撑架3,所述拨轮结构2通过支撑架3与所述机身连接。
结合图1至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所采用的拨轮结构2通过一个复位件30同时抵顶于所述基座10的第一抵顶部11和拨动件20的第二抵顶部21,当拨动件20转动时,所述复位件30可在所述第一抵顶部11和第二抵顶部21上产生方向相反的两个抵顶力,由于是同一个复位件30,因此当拨动件20在不同的方向上转过相同的距离时,这两个抵顶力的大小具有一致性,使得拨动件20在不同的方向上转过相同的距离或者角度时,均能在同样大小的回复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同时也使得拨动件20在不同方向上的操作手感能够保持一致;此外,由于采用一个复位件30,在结构上可以更加紧凑,能够有效减小拨轮结构2整体的体积。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轮结构包括基座、拨动件及复位件;
所述基座与所述拨动件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抵顶部,所述拨动件包括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二抵顶部,所述第二抵顶部与所述第一抵顶部在所述转轴的径向上相邻;
所述复位件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部和所述第二抵顶部,当所述拨动件在所述基座上转动,所述复位件分别在所述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上产生方向相反的两个抵顶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件上还开设有临近所述第二抵顶部设置的通槽,所述第一抵顶部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二抵顶部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簧管和从簧管两端延伸出来两个抵脚,所述簧管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其中一个抵脚抵持于所述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的一侧,另一抵脚抵持于所述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抵脚交叉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件包括支撑部,所述转轴包括同轴的第一转轴部和第二转轴部,所述第一转轴部与所述第二转轴部设置于所述拨动件的支撑部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拨动件的支撑板为一体结构,所述复位件的簧管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部,所述第二转轴部嵌入所述基座上的轴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基座为一体结构,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拨动件以使所述拨动件与所述基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簧管套设于所述转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件上背离所述第一抵顶部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拨动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顶部和所述第二抵顶部二者邻接,且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均为部分扇形结构且中心角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件为旋钮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轮结构还包括封装件,所述封装件与所述拨动件可转动地连接并位于所述拨动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封装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以及与所述转轴平行的一条或多条支撑轴;
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封装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弧形导向槽,所述拨动件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嵌入所述弧形导向槽内,当所述拨动件转动,所述导向部在所述弧形导向槽内运动。
14.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和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拨轮结构;
所述拨轮结构设置于所述机身上,或者通过支撑架与所述机身连接。
CN201820829286.8U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32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9286.8U CN208432901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CN201880016248.3A CN110914782B (zh) 2018-05-30 2018-09-12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PCT/CN2018/105234 WO2019227767A1 (zh) 2018-05-30 2018-09-12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9286.8U CN208432901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32901U true CN208432901U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006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2928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32901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CN20188001624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914782B (zh) 2018-05-30 2018-09-12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624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914782B (zh) 2018-05-30 2018-09-12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8432901U (zh)
WO (1) WO201922776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4782A (zh) * 2018-05-30 2020-03-2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9446B2 (ja) * 1996-05-23 2000-11-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軸ロック機構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転操作型電子部品
JP4323237B2 (ja) * 2003-07-11 2009-09-02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回転操作軸の変形防止機構
CN100538956C (zh) * 2005-11-04 2009-09-09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式旋钮按键
CN101308738B (zh) * 2007-05-16 2010-04-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拨轮结构及应用该拨轮结构的旋转按压开关
CN102034630B (zh) * 2009-09-29 2013-08-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开关装置及使用该开关装置的主机
WO2017066925A1 (zh) * 2015-10-20 2017-04-2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旋钮结构及使用该旋钮结构的跟焦遥控器
CN206471261U (zh) * 2017-01-16 2017-09-05 德利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复位的旋钮开关
CN206685294U (zh) * 2017-04-13 2017-11-28 广东百晟图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旋扭开关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果汁机
CN208432901U (zh) * 2018-05-30 2019-01-2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4782A (zh) * 2018-05-30 2020-03-2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CN110914782B (zh) * 2018-05-30 2022-02-1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27767A1 (zh) 2019-12-05
CN110914782A (zh) 2020-03-24
CN110914782B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32901U (zh) 一种拨轮结构及控制设备
JP3178775U (ja) 調節可能な抵抗に基づく(以下、抵抗ベースの)(resistancebased)エクササイズ(exercise)装置
CN109074128A (zh) 具有可旋转显示器的设备
CN101737417B (zh) 铰链结构
CN101451574B (zh) 转动制动结构
US11786797B2 (en) Exercise device rotating display mechanism systems and methods
US7896777B2 (en) Multi-dimensional arm and wrist training device capable of changing weight
US20140332643A1 (en) Rotary unit apparatus and rotation supporting apparatus
Wisse et al. Energy-free adjustment of gravity equilibrators using the virtual spring concept
US20090302556A1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baby stroller
JP2016106998A (ja) 着座型運動装置
CN210836029U (zh) 直径可调的圆柱件以及柔性屏环形贴合机构
KR101522619B1 (ko) 영구자석을 이용한 중력보상장치
CN109398563A (zh) 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折叠机构
CN205675233U (zh) 一种弹簧载荷机构
CN207583482U (zh) 减振冷却风扇系统及应用其的汽车
CN210867966U (zh) 一种基于护目镜形式可拆卸夜视仪结构
US20070108681A1 (en)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and damping system
JP2017146219A (ja) テン輪
KR101641040B1 (ko) 케이블 스탠드
CN209661253U (zh) 烹饪器具
CN109480520A (zh) 一种椅座摇摆机构及座椅
CN215950114U (zh) 一种多向转动机构和动感平台
CN103137390A (zh) 用于小型断路器的瞬时脱扣机构
KR102631934B1 (ko) 회전 실린더 및 그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