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25904U - 锅具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25904U
CN208425904U CN201820351515.XU CN201820351515U CN208425904U CN 208425904 U CN208425904 U CN 208425904U CN 201820351515 U CN201820351515 U CN 201820351515U CN 208425904 U CN208425904 U CN 208425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und edge
flange
cookware
flanging
volu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515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腾飞
吴培洪
黄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515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25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25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25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锅具,包括:锅具基体,锅具基体包括位于其开口端的翻边;不粘层,设置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并至少部分夹设在翻边与包边圈之间;和包边圈,包括包覆于翻边的上表面的上包边、包覆于翻边的侧面的侧包边以及位于翻边下方并向锅具基体的内侧弯转的下包边,上包边、侧包边及下包边一体成型;其中,上包边包括靠近锅具基体的内侧的第一卷压边,下包边在垂直方向的截面呈U型,第一卷压边与翻边的上表面的不粘层相接触,下包边的端部与翻边的下表面相接触。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边圈具有第一卷压边,通过第一卷压边和翻边上的不粘层相接触,能够有效避免包边时用力过大而使得包边圈划伤翻边上的不粘层,影响外观品质。

Description

锅具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铁锅是中国传统的锅具,深受中国大众喜爱,但是铁锅比较容易生锈,当铁锅应用于电饭煲作为饭煲的内胆使用时,会在铁锅的内外表面涂覆涂料来防止铁锅生锈,并在内锅的锅边处设有包边圈,用来防护内锅锅边生锈。实际生产中,由于涂层较软,现有的包边圈在包边时,如果包边力过大,则包边圈很容易划伤内锅涂层,造成内锅不良,如果包边时包边力太小,则包边圈容易松动,同样会造成内锅不良。同时内锅的锅边一般较小,不利于端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锅具,包括:锅具基体,锅具基体包括位于其开口端的翻边;不粘层,设置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并至少部分夹设在翻边与包边圈之间;和包边圈,包括包覆于翻边的上表面的上包边、包覆于翻边的侧面的侧包边以及位于翻边下方并向锅具基体的内侧弯转的下包边,上包边、侧包边及下包边一体成型;其中,上包边包括靠近锅具基体的内侧的第一卷压边,下包边在垂直方向的截面呈U型,第一卷压边与翻边的上表面的不粘层相接触,下包边的端部与翻边的下表面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边圈,具有包覆在翻边上表面的上包边和包覆在翻边侧面的侧包边,以及位于翻边下方并向锅具基体内侧弯转的下包边。不粘层设置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并至少延伸至翻边的上表面,夹设在翻边与包边圈之间,能够有效防止锅具基体外露,确保锅具基体不会生锈,且避免水汽等进入包边圈内部而导致翻边生锈等。上包边具有靠近锅具基体内侧的第一卷压边,由于卷压边为弯转压合后形成的双层包边结构,卷压边的弯卷处具有一定弧度而非尖锐的边沿,进而通过第一卷压边与翻边的上表面的不粘层相接触,能够有效避免包边时,包边力度过大而导致包边结构划伤翻边上的不粘层,进而导致锅具基体材质外露生锈,影响外观品质,影响食品安全等,提高包边结构与翻边的安装牢固度。下包边在过锅具基体的中心线的截面呈U型,一方面为用户把持锅具提供了方便,向下延伸的U型结构为用户把持提供握持处,避免因下包边过于平缓而导致用户的手指从包边圈上滑落而致使锅具掉落;另一方面由于U型的下包边具有空腔结构,使得用户把持锅具时,下包边不会受力发生较大形变而影响整体包边结构,提高了包边结构与翻边的连接强度。另外,由于下包边的端部与翻边的下表面相接触,使得外界的水汽等杂质不会经翻边与下包边之间的间隙进入包边圈内部,避免翻边内部生锈而导致包边圈易脱落等。具体地,下包边从翻边的侧面的下边沿向下延伸并向锅具基体内侧方向弯转,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扣握在下包边与锅具基体外壁之间的空间来把持住锅具,或者通过下包边的外表面所带来的非平面结构来把持住锅具。优选地,下包边的下端面至翻边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从锅具基体方向至翻边的延伸方向逐渐增加或先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小,方便用户把持锅具而不易脱落。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下包边包括位于其端部的第二卷压边,第二卷压边的弯卷处与翻边的下表面相接触;或第二卷压边向U型的内部延伸,使第二卷压边的上表面与翻边的下表面相接触。
在该技术方案中,下包边包括位于其端部的第二卷压边,优选地,将第二卷压边的弯卷处与翻边的下表面相接触,由于弯卷处为弧形过渡,比较圆滑,可有效避免包边时,包边力度过大而导致下包边刮破翻边或翻边上的涂层,进而导致翻边外露生锈,从而导致包边圈易从翻边上脱落,避免用户端锅时触碰到生锈的锅具而发生感染等情况。另外,也可以将第二卷压边的上表面与翻边的下表面相接触,优选地,第二卷压边为向远离锅具基体所在的方向弯卷压合所形成,第二卷压边的上表面与翻边的下表面相接触时,此时,下包边依次从翻边的侧面的下边沿向下延伸、向锅具基体内侧延伸、向翻边下表面方向延伸、向翻边的延伸方向延伸,使得下包边整体牢固的包覆在翻边的下表面,有效避免用户把持锅具时,下包边与翻边之间出现活动而影响包边结构的整体包覆,提高包边结构与翻边的连接牢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卷压边为向翻边所在方向弯卷并压合所形成的双层包边结构;第二卷压边为向远离锅具基体的方向弯卷并压合所形成的双层包边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卷压边优选为向翻边所在方向弯卷并压合所形成的双层包边结构,由于上包边包覆在翻边的上表面上,通过将上包边的边沿处向翻边内侧弯卷压合形成第一卷压边,使得第一卷压边的边沿处不会暴露于外界,影响用户感观。另外将上包边包覆在翻边的上表面上,一方面双层包边结构有利于提高上包边的强度,避免用户把持锅具时,上包边受力弯折而导致包边结构整体脱落于翻边;另一方面双层包边结构架起了上包边的其余区域,为上包边的受力微小形变提供方便,进一步避免上包边受力移位而导致包边结构整体脱离翻边。第二卷压边优选为向远离锅具基体的方向弯卷并压合所形成的双层包边结构,由于下包边位于翻边的下方,通过将下包边的边沿处向远离锅具基体所在方向弯卷压合形成第二卷压边,使得第二卷压边的边沿处不会暴露于外界,避免用户手指触碰该边沿而发生刮伤等情况。另外,第二卷压边的双层包边结构能够提高下包边的结构强度,使得用户把持锅具时,下包边的第二卷压边能够牢固地抵靠在翻边的下表面上,进而提高把持锅具的稳定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侧包边上靠近上包边处具有朝向翻边的延伸方向凸出的凸出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侧包边上靠近上包边处具有朝向翻边延伸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即上包边和侧包边之间通过该凸出部相连接。一方面凸出部的设置加强了包边结构的整体强度,进而提高了包边结构与翻边之间的安装牢固度;另一方面凸出部的设置增加了翻边的外表面与包边结构之间的间隙,方便包边圈受力微小形变,而不会与翻边脱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包边、侧包边及翻边之间围成第一腔体,下包边与翻边之间围成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内充填有机硅橡胶。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具有第一卷压边,进而上包边、侧包边及翻边之间具有第一腔体,下包边与翻边之间具有第二腔体,通过在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内充填有机硅橡胶,可有效避免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空腔内积水和漏气,避免内部滋生细菌而影响食品安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包边、侧包边及下包边的厚度范围为0.08mm至0.2mm。
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包边、下包边及侧包边的单层厚度相同,且在0.08mm至0.2mm之间,一方面可避免包边结构的厚度过薄,小于0.08mm,而导致结构强度较低,无法牢固的覆盖翻边,且不具有良好地耐磨及防锈效果。另一方面可避免包边结构的厚度过厚,大于0.2mm,而导致包边结构重量过大,影响锅具整体重量,浪费资源,且不便于包覆翻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翻边的厚度范围为1.5mm至5.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翻边的厚度范围为1.5mm至5.5mm,一方面避免翻边厚度过薄,薄于1.5mm,而导致翻边极易变形,致使包边圈易从翻边上脱落,另一方面避免翻边厚度过厚,厚于5.5mm,而导致材料浪费,且增加包边圈的制造成本,不利于包边圈的包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包边、侧包边及下包边为不锈钢包边。
在该技术方案中,上包边、侧包边及下包边为不锈钢包边,具有良好地耐磨性和防腐性,有利于在高温、潮湿的环境内保持原有的结构强度且不会变质、滋生细菌等,使用寿命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包边圈是冲压成条状结构并周向包裹翻边后端部对接成型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包边圈在制作过程中,先冲压成条状结构,再将该条状结构周向包裹翻边,条状结构的两端对接,成型包边圈,使得包边圈与翻边的贴合效果更好,免除了直接成型圈状包边,将包边圈冲压在翻边上,而导致包边圈结构与翻边结构不匹配,在包边力度过小无法有效贴合翻边,或在包边力度过大而损坏翻边表面的不粘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条状结构的两端焊接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包边的条状结构的两端焊接在一起,提高了包边圈的结构强度,优选地,条状结构的两端也与翻边焊接在一起,进一步增强了包边圈与翻边的连接牢固度,且在端部对接处与翻边进行焊接,减少了对包边圈外观的影响。优选地,包边圈呈圆形分布或呈椭圆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锅具,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优选地,锅具基体为铁质锅体,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锅具基体,122翻边,14上包边,142第一卷压边,16侧包边,162凸出部,18下包边,182第二卷压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包边结构、锅具及烹饪器具。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锅具,包括:锅具基体12,锅具基体12包括位于其开口端的翻边122;不粘层,设置在锅具基体12的内表面,并至少部分夹设在翻边122与包边圈之间;和包边圈,包括包覆于翻边122的上表面的上包边14、包覆于翻边122的侧面的侧包边16以及位于翻边122下方并向锅具基体12的内侧弯转的下包边18,上包边14、侧包边16及下包边18一体成型;其中,上包边14包括靠近锅具基体12内侧的第一卷压边142,下包边18在垂直方向的截面呈U型,第一卷压边142与翻边122的上表面的不粘层相接触,下包边18的端部与翻边122的下表面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边圈,具有包覆在翻边122上表面的上包边14和包覆在翻边122侧面的侧包边16,以及位于翻边122下方并向锅具基体12内侧弯转的下包边18。不粘层设置在锅具基体12的内表面并至少延伸至翻边122的上表面,夹设在翻边122与包边圈之间,能够有效防止锅具基体12外露,确保锅具基体12不会生锈,且避免水汽等进入包边圈内部而导致翻边122生锈等。上包边14具有靠近锅具基体12内侧的第一卷压边142,由于卷压边为弯转压合后形成的双层包边结构,卷压边的弯卷处具有一定弧度而非尖锐的边沿,进而通过第一卷压边142与翻边122的上表面的不粘层相接触,能够有效避免包边时,包边力度过大而导致包边结构划伤翻边122上的不粘层,进而导致锅具基体12材质外露生锈,影响外观品质,影响食品安全等,提高包边结构与翻边122的安装牢固度。下包边18在过锅具基体12的中心线的截面呈U型,一方面为用户把持锅具提供了方便,向下延伸的U型结构为用户把持提供握持处,避免因下包边18过于平缓而导致用户的手指从包边圈上滑落而致使锅具掉落;另一方面由于U型的下包边18具有空腔结构,使得用户把持锅具时,下包边18不会受力发生较大形变而影响整体包边结构,提高了包边结构与翻边122的连接强度。另外,由于下包边18的端部与翻边122的下表面相接触,使得外界的水汽等杂质不会经翻边122与下包边18之间的间隙进入包边圈内部,避免翻边122内部生锈而导致包边圈易脱落等。具体地,下包边18从翻边122的侧面的下边沿向下延伸并向锅具基体12内侧方向弯转,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扣握在下包边18与锅具基体12外壁之间的空间来把持住锅具,或者通过下包边18的外表面所带来的非平面结构来把持住锅具。优选地,下包边18的下端面至翻边122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从锅具基体12方向至翻边122的延伸方向逐渐增加或先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小,方便用户把持锅具而不易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下包边18包括位于其端部的第二卷压边182,第二卷压边182的弯卷处与翻边122的下表面相接触;或第二卷压边182向U型的内部延伸,使第二卷压边182的上表面与翻边122的下表面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下包边18包括位于其端部的第二卷压边182,优选地,将第二卷压边182的弯卷处与翻边122的下表面相接触,由于弯卷处为弧形过渡,比较圆滑,可有效避免包边时,包边力度过大而导致下包边18刮破翻边122或翻边122上的涂层,进而导致翻边122外露生锈,从而导致包边圈易从翻边122上脱落,避免用户端锅时触碰到生锈的锅具而发生感染等情况。另外,也可以将第二卷压边182的上表面与翻边122的下表面相接触,优选地,第二卷压边182为向远离锅具基体12所在的方向弯卷压合所形成,第二卷压边182的上表面与翻边122的下表面相接触时,此时,下包边18依次从翻边122的侧面的下边沿向下延伸、向锅具基体12内侧延伸、向翻边122下表面方向延伸、向翻边122的延伸方向延伸,使得下包边18整体牢固的包覆在翻边122的下表面,有效避免用户把持锅具时,下包边18与翻边122之间出现活动而影响包边结构的整体包覆,提高包边结构与翻边122的连接牢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卷压边142为向翻边122所在方向弯卷并压合所形成的双层包边结构;第二卷压边182为向远离锅具基体12的方向弯卷并压合所形成的双层包边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卷压边142优选为向翻边122所在方向弯卷并压合所形成的双层包边结构,由于上包边14包覆在翻边122的上表面上,通过将上包边14的边沿处向翻边122内侧弯卷压合形成第一卷压边142,使得第一卷压边142的边沿处不会暴露于外界,影响用户感观。另外将上包边14包覆在翻边122的上表面上,一方面双层包边结构有利于提高上包边14的强度,避免用户把持锅具时,上包边14受力弯折而导致包边结构整体脱落于翻边122;另一方面双层包边结构架起了上包边14的其余区域,为上包边14的受力微小形变提供方便,进一步避免上包边14受力移位而导致包边结构整体脱离翻边122。第二卷压边182优选为向远离锅具基体12的方向弯卷并压合所形成的双层包边结构,由于下包边18位于翻边122的下方,通过将下包边18的边沿处向远离锅具基体12所在方向弯卷压合形成第二卷压边182,使得第二卷压边182的边沿处不会暴露于外界,避免用户手指触碰该边沿而发生刮伤等情况。另外,第二卷压边182的双层包边结构能够提高下包边18的结构强度,使得用户把持锅具时,下包边18的第二卷压边182能够牢固地抵靠在翻边122的下表面上,进而提高把持锅具的稳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侧包边16上靠近上包边14处具有朝向翻边122的延伸方向凸出的凸出部162。
在该实施例中,侧包边16上靠近上包边14处具有朝向翻边122延伸方向凸出的凸出部162,即上包边14和侧包边16之间通过该凸出部162相连接。一方面凸出部162的设置加强了包边结构的整体强度,进而提高了包边结构与翻边122之间的安装牢固度;另一方面凸出部162的设置增加了翻边122的外表面与包边结构之间的间隙,方便包边圈受力微小形变,而不会与翻边122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上包边14、侧包边16及翻边122之间围成第一腔体,下包边18与翻边122之间围成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内充填有机硅橡胶。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具有第一卷压边142,进而上包边14、侧包边16及翻边122之间具有第一腔体,下包边18与翻边122之间具有第二腔体,通过在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内充填有机硅橡胶,可有效避免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空腔内积水和漏气,避免内部滋生细菌而影响食品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上包边14、侧包边16及下包边18的厚度范围为0.08mm至0.2mm。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上包边14、下包边18及侧包边16的单层厚度相同,且在0.08mm至0.2mm之间,一方面可避免包边结构的厚度过薄,小于0.08mm,而导致结构强度较低,无法牢固的覆盖翻边122,且不具有良好地耐磨及防锈效果。另一方面可避免包边结构的厚度过厚,大于0.2mm,而导致包边结构重量过大,影响锅具整体重量,浪费资源,且不便于包覆翻边1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翻边122的厚度范围为1.5mm至5.5mm。
在该实施例中,翻边122的厚度范围为1.5mm至5.5mm,一方面避免翻边122厚度过薄,薄于1.5mm,而导致翻边122极易变形,致使包边圈易从翻边122上脱落,另一方面避免翻边122厚度过厚,厚于5.5mm,而导致材料浪费,且增加包边圈的制造成本,不利于包边圈的包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上包边14、侧包边16及下包边18为不锈钢包边。
在该实施例中,上包边14、侧包边16及下包边18为不锈钢包边,具有良好地耐磨性和防腐性,有利于在高温、潮湿的环境内保持原有的结构强度且不会变质、滋生细菌等,使用寿命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包边圈是冲压成条状结构并周向包裹翻边122后端部对接成型的。
在该实施例中,包边圈在制作过程中,先冲压成条状结构,再将该条状结构周向包裹翻边122,条状结构的两端对接,成型包边圈,使得包边圈与翻边122的贴合效果更好,免除了直接成型圈状包边,将包边圈冲压在翻边122上,而导致包边圈结构与翻边结构不匹配,在包边力度过小无法有效贴合翻边122,或在包边力度过大而损坏翻边122表面的不粘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条状结构的两端焊接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包边的条状结构的两端焊接在一起,提高了包边圈的结构强度,优选地,条状结构的两端也与翻边122焊接在一起,进一步增强了包边圈与翻边122的连接牢固度,且在端部对接处与翻边122进行焊接,减少了对包边圈外观的影响。优选地,包边圈呈圆形分布或呈椭圆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由于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锅具,进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优选地,锅具基体12为铁质锅体,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具基体,所述锅具基体包括位于其开口端的翻边;
不粘层,设置在所述锅具基体的内表面,并至少部分夹设在所述翻边与包边圈之间;和
所述包边圈,包括包覆于所述翻边的上表面的上包边、包覆于所述翻边的侧面的侧包边以及位于所述翻边下方并向所述锅具基体的内侧弯转的下包边,所述上包边、所述侧包边及所述下包边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上包边包括靠近所述锅具基体的内侧的第一卷压边,所述下包边在垂直方向的截面呈U型,所述第一卷压边与所述翻边的上表面的所述不粘层相接触,所述下包边的端部与所述翻边的下表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包边包括位于其端部的第二卷压边,所述第二卷压边的弯卷处与所述翻边的下表面相接触;或所述第二卷压边向所述U型的内部延伸,使所述第二卷压边的上表面与所述翻边的下表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卷压边为向所述翻边所在方向弯卷并压合所形成的双层包边结构;所述第二卷压边为向远离所述锅具基体的方向弯卷并压合所形成的双层包边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包边上靠近所述上包边处具有朝向所述翻边的延伸方向凸出的凸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包边、所述侧包边及所述翻边之间围成第一腔体,所述下包边与所述翻边之间围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或所述第二腔体内充填有机硅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包边、所述侧包边及所述下包边的厚度范围为0.08mm至0.2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边的厚度范围为1.5mm至5.5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包边、所述侧包边及所述下包边为不锈钢包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边圈是冲压成条状结构并周向包裹所述翻边后端部对接成型的,所述条状结构的两端焊接连接。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CN201820351515.XU 2018-03-15 2018-03-15 锅具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425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51515.XU CN208425904U (zh) 2018-03-15 2018-03-15 锅具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51515.XU CN208425904U (zh) 2018-03-15 2018-03-15 锅具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25904U true CN208425904U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05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51515.XU Active CN208425904U (zh) 2018-03-15 2018-03-15 锅具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259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25904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20350489U (zh) 一种易开合的密封容器
CN211996852U (zh) 一种新型食物保鲜盒
CN206183012U (zh) 内锅和电压力锅
CN206560314U (zh) 压力锅及其锅体
CN207131851U (zh) 密封环及烹饪器具
CN204861661U (zh) 餐盒盖和餐盒
CN107473590A (zh) 一种一体化搪瓷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209269330U (zh) 一种奥氏及铁素体双相不锈钢不粘锅
CN209404498U (zh) 一种锅盖把手
CN106820938A (zh) 一种真空不粘锅及其制备方法
CN208658554U (zh) 一种保温壶结构
CN207101145U (zh) 蒸汽阀盖和蒸汽阀及烹饪厨具
CN201365762Y (zh) 一种组合式带杯茶壶
CN215014313U (zh) 一种珍珠粉瓶
CN218484325U (zh) 微压硅胶锅盖
CN215457284U (zh) 一种压力锅锅体
CN206473217U (zh) 一种竹蒸笼
CN206324715U (zh) 一种烹饪用具
CN217137586U (zh) 一种防漏的密封组合盖结构
CN202874976U (zh) 一种锅盖可以悬挂的压力锅
CN217309846U (zh) 叠合收纳锅
CN208658722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10227920U (zh) 一种料理机
CN208925898U (zh) 一种可折叠的电热水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