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23187U - 一种接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23187U
CN208423187U CN201821190573.5U CN201821190573U CN208423187U CN 208423187 U CN208423187 U CN 208423187U CN 201821190573 U CN201821190573 U CN 201821190573U CN 208423187 U CN208423187 U CN 208423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 limiting
ontology
limiting structure
shell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905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斌
陶志鹏
井本玉
李自强
李嘉良
张圳
程斯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1905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23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23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23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头结构,用于将带电部件安装至壳体中,所述接头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带电部件的端部容置于所述本体的容置腔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本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防止接头结构与壳体的内壁相接触,满足安装规定的要求。并且,在将接头结构安装在壳体中后,接头结构的本体与壳体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使得壳体的材料不再需要满足耐热耐燃的要求,达到降低安装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接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冷接头是一种常用的电器零部件,应用领域很广,经常与PP等非阻燃材料壳体配合使用。如图1所示,现有的冷接头结构包括压接部1’和连接部2’,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导线等导电部件穿过连接部2’能够伸入到压接部1’中,压接部1’能够发生变形,在压接部1’中设置有压片,按压压接部1’使其产生形变,压片能够将伸入到其中的两个导电部件压紧相连。冷接头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现有打破冷接头的情况,也会出现没打紧、漏铜丝等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和售后投诉隐患。
现有冷接头的实际厚度不到1mm,且其结构上没有设置任何限位结构。安装完成后,冷接头如果距离壳体过近或者直接与非阻燃材料壳体接触,无法满足灼烧丝试验和起燃试验,更加无法满足安装规定。
同时,由于冷接头外部不设置有任何其他结构,因此,冷接头无法有效固定在塑料壳体上,给冷接头的安装带来了极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安装、安全可靠的接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接头结构无法满足安装规定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头结构,用于将带电部件安装至壳体中,所述接头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带电部件的端部容置于所述本体的容置腔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本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构造为使所述本体的容置腔的腔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壁面上,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本体的外壁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本体的容置腔的腔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预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本体呈柱形,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和/或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本体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本体的外端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相连的压接部和连接部,所述压接部用于对容置于其中的带电部件进行压接,所述带电部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伸入到所述压接部内部,
所述压接部和/或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或,
所述压接部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的外端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结构。
优选地,所述压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压接部的外侧面上的环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压接部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为所述本体的头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压接部上的至少一个压接限位结构,所述至少一个压接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头部端;和/或,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至少一个连接限位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限位结构与所述压接限位结构的外缘形状和尺寸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由所述外端面沿所述柱形的延伸方向朝远离所述连接部一侧延伸的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由所述外端面朝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形成锥形;和/或,
所述限位部在所述柱形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预定距离。
本申请中的接头结构能够将带电部件安装至壳体中,由于接头结构的本体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接头结构安装在壳体中后,限位结构能够限制壳体与本体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防止接头结构与壳体的内壁相接触,满足安装规定的要求。并且,在将接头结构安装在壳体中后,接头结构的本体与壳体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使得壳体的材料不再需要满足耐热耐燃的要求,达到降低安装成本的目的。
本申请中的接头结构不仅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灵活的优点,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方便安装,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现有的接头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压接部;2’、连接部;
1、本体;11、外壁面;12、压接部;13、连接部;14、外端面;15、头部;
2、限位结构;21、第一限位结构;211、压接限位结构;212、连接限位结构;22、第二限位结构;221、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说明:本申请中的内、外是相对于接头结构本身而言的,靠近接头结构内部的一侧为内,远离接头结构内部的一侧为外。
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头结构,具体地,提供了一种冷接头结构,用于将带电部件(图中未示出)安装至壳体(图中未示出)中。其中,带电部件是比如导线等具有导电功能的配线,当多根导线伸入接头结构中,接头结构能够将多根导线连接在一起,并保证其连接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接头结构包括本体1,本体1具有容置腔(图中未示出),带电部件的端部容置于本体的容置腔中,本体1上设置有限位结构2,限位结构2用于限制本体1与壳体之间的距离。通过限位结构2能够有效避免本体1与壳体的内壁相接触,壳体不再需要具有较强的耐热耐燃性能。当壳体材料为塑料时,其材料不再需要满足安装规定中要求的750℃灼烧丝试验和850℃的起燃试验,极大的降低了对壳体材料的要求,进而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为了使接头结构安装在壳体中后能够满足安装规定,限位结构2构造为使本体1的容置腔的腔壁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优选地,预定距离大于或等于3mm,更加优选地,本体1的内侧壁与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3mm,以保证接头结构安装完成后具有较好的安装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结构2设置在本体1的外壁面11上,限位结构2用于限制本体1的外壁面11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以使本体1的容置腔的腔壁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本体1呈柱形,本体1包括压接部12,压接部12用于对容置于其中的带电部件进行压接,压接部12的内部设置有由铜材料制成的环状压片(图中未示出),通过按压压接部12,环状压片对伸入到压接部12中的导线(带电部件)进行压接。通常情况下,导线包括两根分开带电导线,环状压片将两根分开的带电导线进行压接连接,以对伸入到其中的导线进行固定。本体1还包括连接部13,连接部13与压接部12相连,带电部件通过连接部13伸入到压接部12内部。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2包括第一限位结构21和/或第二限位结构22,优选同时包括第一限位结构21和第二限位结构22。其中,第一限位结构21用于限制本体1的外壁面11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进而限制本体1的内侧壁与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第二限位结构22用于限制本体1的外端面14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一限位结构21和第二限位结构22能够从本体1的各个方向上限制本体1与壳体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在将接头结构安装在壳体中后,接头结构的任何部分都不会与壳体的内侧壁接触,保证安装可靠性和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压接部12和/或连接部1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21。压接部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结构21,第一限位结构21包括设置在压接部12的外侧面上的环形结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体1呈圆柱形,将第一限位结构21设置成环形结构,具体地,第一限位结构21为圆环形结构,既方便与本体一起进行加工生产,又能够保证本体1在各个方向上都能够通过第一限位结构21进行限位,以保证压接部12的任何部分都不会和壳体的内壁相接触。具体地,压接部12的远离连接部13的一端为本体1的头部15,第一限位结构21包括设置在压接部12上的至少一个压接限位结构211,至少一个压接限位结构211设置在连接部13的头部15端。优选地,压接限位结构211的数量为一个,在保证能够实现限位的功能下,方便对本体进行加工。另外,将一个压接限位结构211设置在本体1的头部15,能够有效避免压接限位结构211对压接部12内部的环状压片的影响,保证压接部12对导线的压接效果,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一限位结构21还包括设置在连接部13上的至少一个连接限位结构212,优选地,连接限位结构212数量为一个,以方便进行加工。连接限位结构212也为圆环形结构,以限制连接部13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避免连接部13与壳体的内壁接触,保证安装可靠性,以符合安装规定。由于连接部13的外径尺寸比压接部12的外径尺寸大,且连接部13呈圆台形,因此,连接限位结构212与压接限位结构211的外缘形状和尺寸相同。具体地,连接限位结构212与压接限位结构211均为圆环结构,且连接限位结构212的外径尺寸与压接限位结构211的外径尺寸相同,以保证将接头结构安装在壳体中后,连接部13和压接部12距离壳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以提高接头结构的安装稳定性,接头结构不易在壳体中移动。连接限位结构212与压接限位结构211的内径尺寸不同,以适应连接部13与压接部12的外径尺寸,方便进行加工生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结构2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环形,还可以是矩形环、多边形环等结构。并且,接头结构安装在壳体中后,第一限位结构21可以与壳体的内壁相接触,也可以不接触,第一限位结构21能够有效限制本体1在周向方向与壳体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
更进一步地,压接部12的远离连接部13的一端的外端面1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2。第二限位结构22包括由外端面14沿柱形的延伸方向朝远离连接部13一侧延伸的限位部22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部221由外端面朝远离连接部13的方向延伸形成锥形,限位部221在柱形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上述预定距离。第二限位结构22能够有效限制本体1的头部15的外端面14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防止本体1的头部15的外端面14与壳体接触,进而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本申请中的接头结构,由于在接头结构的本体1的外周面和本体1的头部15的外端面14上设置了限位结构2,限制了本体1的外壁面11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本体1的外壁面11与壳体的内壁面接触。由于接头结构的内部容置有带电导线,如果与非阻燃材料的壳体接触,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要求壳体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燃烧和耐热性能,从而造成壳体材料成本较高。本申请中的限位结构能够有效避免本体与壳体内侧壁接触,消除了安全隐患,壳体材料即使不具有较强的耐热和耐燃烧性能也可以使用,降低了成本,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接头结构,用于将带电部件安装至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带电部件的端部容置于所述本体的容置腔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本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构造为使所述本体的容置腔的腔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壁面上,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本体的外壁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本体的容置腔的腔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预定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呈柱形,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和/或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本体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本体的外端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相连的压接部和连接部,所述压接部用于对容置于其中的带电部件进行压接,所述带电部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伸入到所述压接部内部,
所述压接部和/或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或,
所述压接部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的外端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压接部的外侧面上的环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为所述本体的头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压接部上的至少一个压接限位结构,所述至少一个压接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头部端;和/或,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至少一个连接限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限位结构与所述压接限位结构的外缘形状和尺寸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由所述外端面沿所述柱形的延伸方向朝远离所述连接部一侧延伸的限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由所述外端面朝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形成锥形;和/或,
所述限位部在所述柱形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预定距离。
CN201821190573.5U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接头结构 Active CN208423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0573.5U CN208423187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接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0573.5U CN208423187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接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23187U true CN208423187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22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90573.5U Active CN208423187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接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231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3136A (zh) * 2018-07-24 2018-1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头结构
CN112397957A (zh) * 2021-01-20 2021-02-23 潍坊市利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同轴射频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3136A (zh) * 2018-07-24 2018-1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头结构
CN108923136B (zh) * 2018-07-24 2024-04-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头结构
CN112397957A (zh) * 2021-01-20 2021-02-23 潍坊市利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同轴射频连接器
CN112397957B (zh) * 2021-01-20 2021-04-20 乐清市海迅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同轴射频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23187U (zh) 一种接头结构
CN109888560B (zh) 一种用于连接端子的快插接头
CN109742576A (zh) 一种用于导电连接的快插接头
CN106595899A (zh) 一种电缆接头的测温装置及电缆接头
CN206432492U (zh) 灯座转接器
PL2198446T3 (pl) Sposób wytwarzania kołka stykowego przeznaczonego dla świetlówki i kołek stykowy przeznaczony dla świetlówki
CN108923136A (zh) 一种接头结构
CN206362456U (zh) 充电座连接器及用于该充电座连接器的温度传感器固定座
CN207426232U (zh) 一种防打弧复合结构大功率接触件
US20140322937A1 (en) General aviation igniter cable assembly
CN209896313U (zh) 用于连接端子的快插接头
CN208315779U (zh) 一种碳纤维电暖气接线端子
CN207265331U (zh) 一种防触电插座
CN206513527U (zh) 一种压缩机用防爆油加热器
CN214153220U (zh) 一种导线连接装置
CN204631091U (zh) 一种电能表接插端子及电能表
CN211350987U (zh) 用于井下微色谱的便接式压线端子
CN205790801U (zh) 一种具有浮动连接机构的smp型射频同轴弯式连接器
CN205194967U (zh) 转换插头固定机构
CN218275279U (zh) 一种快接式电力输电导线连接器
CN209001237U (zh) 便携式防爆接线插头
CN201682110U (zh) 一种电缆连接器
CN220268616U (zh) 用于即热式电热水龙头的接地结构
CN203367619U (zh) 一种新型公插头连接器
CN215451930U (zh) 具有屏蔽功能的自锁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