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20627U - 颗粒物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颗粒物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20627U
CN208420627U CN201821048358.1U CN201821048358U CN208420627U CN 208420627 U CN208420627 U CN 208420627U CN 201821048358 U CN201821048358 U CN 201821048358U CN 208420627 U CN208420627 U CN 208420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hannels
air
temperature
particulate matter
detection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483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林
王龙达
赖文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w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w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w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w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483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20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20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20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颗粒物检测装置,包括:气路通道;风扇,用于驱动外界空气进入气路通道;加热元件,设置在气路通道内,用于加热空气;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气路通道内且分别位于加热元件的上、下游,用于检测对应空气温度并生成第一、第二温度信号;光源,用于向气路通道内发射光线;光电传感器,用于接收光源照射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所产生的散射光并输出电信号;处理器,用于根据电信号、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计算出颗粒物浓度。通过加热元件与温度传感器的组合,可以有效计算出气路通道内的实际空气流量,以实际空气流量作为参数计算颗粒物浓度会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颗粒物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质量检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光散射法检测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颗粒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生活的很多领域,需要对颗粒物浓度进行检测。颗粒物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筛分、显微镜、沉降、电感应、光散射法等,其中,光散射法测试时间短,能够连续测量,避免了受气候变化、湿度变化等因素影响检测效果的弊端,因此适用范围广,发展迅速,是目前比较好的颗粒物检测方法。
对于利用光散射法进行颗粒物浓度检测的检测装置而言,装置内部空气流量大小的改变对检测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然而,现有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在仅以预设的空气流量作为参数计算颗粒物浓度,并未考虑实际空气流量,导致存在检测精度较低的缺陷。
另外,现有的颗粒物检测装置无法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温度过低会导致装置内部的光源损坏。而当装置内部的温度过高时,也会导致光源损坏,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精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的颗粒物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颗粒物检测装置,包括:
气路通道;
风扇,用于驱动空气进入所述气路通道;
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气路通道内,用于加热空气;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路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加热元件的上游,用于检测流经空气的温度并生成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路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加热元件的下游,用于检测流经空气的温度并生成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
光源,用于向所述气路通道内发射光线;
光电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光源照射所述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所产生的散射光,并对应输出电信号;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光电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信号计算出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信号确定所述加热元件的上游空气和下游空气的温度及温度差,根据所述温度及温度差确定所述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流量值,根据所述空气流量值和所述光电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计算出颗粒物浓度。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信号确定所述加热元件的上游空气和下游空气的温度及温度差,根据所述温度及温度差确定所述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流量值,并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以使所述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流量值趋近于预设值。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根据第一温度信号和/或第二温度信号控制所述光源的开闭及调节所述加热元件的功率。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信号确定所述加热元件的上游空气和下游空气的最高温度及平均温度;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最高温度控制所述光源关闭,及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平均温度调节加热元件的功率。
可选地,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路通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下游。
可选地,所述气路通道内交错设置有多个挡板,进入所述气路通道的空气经过所述多个挡板后流经所述光电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颗粒物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气路通道,每个气路通道具有各自的光源、光电传感器、加热元件、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颗粒物检测装置还包括外壳和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的通风口,所述至少两个气路通道形成在所述上层腔体内,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下层腔体内。
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出风口和至少两个进风口,每个气路通道与对应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至少两个所述气路通道共用一个所述通风口,所述风扇产生的负压使得空气由所述至少两个进风口进入所述上层腔体,再通过所述通风口到达所述下层腔体,并由所述出风口流出。
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出风口和至少两个进风口,每个气路通道与对应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至少两个气路通道在所述上层腔体内互不连通,每个气路通道具有各自的通风口,所述风扇产生的负压使得外界空气由所述至少两个进风口进入所述上层腔体,再通过所述各自的通风口到达所述下层腔体,并由所述出风口流出。
通过加热元件与温度传感器的组合,可以有效计算出气路通道内的实际空气流量,以实际空气流量作为参数计算颗粒物浓度会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从而提高检测精度。相比于一般的空气流量计,采用加热元件与温度传感器的组合所占用的空间更小,成本更低,便于实际的生产和应用。而且,在该组合中,加热元件可以在颗粒物检测装置处于低温环境下时对该检测装置内部进行加热,从而保证颗粒物检测装置在低温环境下也可以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颗粒物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颗粒物检测装置中,外壳的部件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在去掉上盖体之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在去掉下盖体之后的仰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颗粒物检测装置的上层腔体内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在去掉上盖体之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在去掉下盖体之后的仰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颗粒物检测装置的上层腔体内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壳 101外壳主体
102上盖体 103下盖体
104进风口 105出风口
20隔板 201通风口
30光源 40光电传感器
50第一温度传感器 60加热元件
70第二温度传感器 80气路通道侧壁
90挡板 100上层腔体
110下层腔体 120风扇
130风扇屏蔽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等方位词,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方位词的使用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所指的部分或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分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颗粒物检测装置,该颗粒物检测装置包括气路通道、光源30、光电传感器40、加热元件60、第一温度传感器50、第二温度传感器70、处理器和风扇120。
气路通道设置在装置内的暗室中,避免受外界光的影响。风扇120用于驱动外界空气进入气路通道并沿气路通道流动。光源30设置在气路通道的侧方,并向气路通道照射光使气路通道内的空气产生散射光。光电传感器40设置在能够接收到散射光的位置。
颗粒物检测装置工作时,风扇120转动,外界空气进入气路通道,当空气流中含有颗粒物时,光源30发出的光线照射在颗粒物上产生散射形成散射光,此散射光被光电传感器40接收,光电传感器40根据接收到的散射光将对应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至处理器。
光电传感器40例如可以是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或者电压信号的光探测器,光电二极管的管芯采用一个具有光敏特性的PN结,对光的变化非常敏感。
光源30可以是激光发生器,也可以是红外线发生器。光源30上可以集成有凹透镜,优选地,凹透镜将光源30发出的光线聚焦在光电传感器40的正上方,以使光电传感器40的感光效果达到最佳。
如图3、图5、图6和图8所示,加热元件60、第一温度传感器5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0设置在气路通道内,并且,沿空气流动方向,第一温度传感器50位于加热元件60的上游,第二温度传感器70位于加热元件60的下游,也就是说,加热元件60的前后各有一个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50、第二温度传感器70用于检测对应流经空气的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5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0根据检测的温度生成与检测温度相关的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并且将该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会进一步根据光电传感器40输出的电信号、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计算出颗粒物的浓度。
颗粒物检测装置工作时,加热元件60会加热气路通道内的空气,加热元件60上、下游的空气温度会有差别,通常,第一温度传感器50检测到的温度较低,第二温度传感器70检测到的温度较高。处理器根据两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可以计算出加热元件60上、下游空气的温度差。
当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流速为零时,空气热量中心位于加热元件60正上方,离空气热量中心越近,空气温度越高,离空气热量中心越远,空气温度越低。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5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0到加热元件60的距离相等,则在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流速为零时,两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空气温度相等。
当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流速不为零时,空气热量中心向前推移,第二温度传感器70到空气热量中心的距离减小,第一温度传感器70到空气热量中心的距离增大。
在一定空气流速范围内,空气流速越快,空气热量中心向前推移的距离越大,第二温度传感器70到空气热量中心的距离越小,第一温度传感器70到空气热量中心的距离越大。也就是说,在一定空气流速范围内,空气流速越快,则两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空气温度的温度差越大;空气流速越慢,则两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空气温度的温度差越小。
因此,处理器内可以存储有温度差与空气流速的对应关系表,通过查询该对应关系表可以得到当前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流速,进而得到当前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流量值。处理器根据当前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流量值和光电传感器40接收到散射光后对应输出的电信号计算出颗粒物浓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还可以根据当前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流量值控制风扇120的转速,以使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流量趋近于预设值,从而保证气路通道内气流的稳定性,提高检测精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还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50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70输出的第一温度信号和/或第二温度信号自动调节加热元件60的功率,以使检测装置内部温度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例如,50~60℃),以提高检测精度,延长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例如,当第一温度传感器50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70检测到装置内部的温度较高时,处理器可以控制加热元件60的功率减小;当第一温度传感器50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70检测到装置内部的温度较低时,处理器可以控制加热元件60的功率增大。通过这种方式,尤其可以保证检测装置在低温环境下(例如,-20℃以下)工作时内部也可以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保证检测装置(尤其是光源30)能够正常工作。加热元件60可以为任意适当的形式,例如可以为可调发热电阻、陶瓷片、或者外部包裹有金属导热片的陶瓷片。
优选地,处理器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5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0检测到的温度的平均值来自动调节加热元件60的功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还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50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70输出的第一温度信号和/或第二温度信号控制光源30的开启和关闭。检测装置工作时,如果内部温度超过了温度阈值(例如,80℃),处理器会控制光源30关闭,避免高温引起光源30损坏。当温度下降到适宜的范围内时,处理器控制光源30重新开启。
优选地,处理器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5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0检测到的温度的最大值控制光源30关闭。
由于通常情况下,第二温度传感器70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传感器50检测到的温度,因此,处理器可以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70检测到的温度控制光源30的关闭。例如,当第二温度传感器70检测到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处理器控制光源30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加热元件与温度传感器的组合,可以有效计算出气路通道内的实际空气流量,以实际空气流量作为参数计算颗粒物浓度会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从而提高检测精度。相比于一般的空气流量计,采用加热元件与温度传感器的组合所占用的空间更小,成本更低,便于实际的生产和应用。而且,在该组合中,加热元件可以在颗粒物检测装置处于低温环境下时对该检测装置内部进行加热,从而保证颗粒物检测装置在低温环境下也可以正常工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6所示,光电传感器40设置在气路通道内,并且沿空气流动方向,光电传感器40位于第二温度传感器70的下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光电传感器40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6所示,气路通道内交错设置有多个挡板90,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光电传感器40设置在该多个挡板90的下游,进入所述气路通道的外界空气经过该多个挡板90后流经光电传感器40。由于挡板90的存在,使得空气流在气路通道内不是平滑的流动,而是需要绕过相应的挡板90,因此挡板90可以有效地阻挡毛絮等杂物进入到光电传感器40处影响检测精度。
在一些场合下,用户希望同时获知未经空气净化的环境与经过空气净化的环境的颗粒物浓度的对比情况。诸如,同时获知室内外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以便于了解新风系统的净化情况。又诸如,同时获知车内外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以比较差异。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颗粒物检测装置能够同时检测两种不同环境场合下的颗粒物浓度,以满足用户的上述需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6所示,颗粒物检测装置包括两个气路通道,每个气路通道具有各自的光源30、光电传感器40、加热元件60、第一温度传感器5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0。检测装置工作时,风扇120转动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流进入两个气路通道,每个气路通道具有各自的光源30和光电传感器40,从而实现一个颗粒物检测装置可以同时检测两路气流颗粒物的功能。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检测装置内部具有两个气路通道,因此在检测一种环境场合下的颗粒物浓度时,可以用两个气路通道共同检测,处理器根据两个气路通道内的光电传感器40发来的电信号进行综合计算分析,得出该环境场合下的颗粒物浓度,由此可以提高检测精度。
可选地,在检测一种环境场合下的颗粒物浓度时,也可以用两个气路通道交替检测,以避免同一光源30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当一个气路通道的光源30出现问题后,可以启用另一个气路通道的光源30,从而达到延长整个检测装置的寿命的目的。当一个气路通道上的光学传感器检测的数值出现异常时,可开启另一个气路通道进行验证,从而确定是否是由于光电传感器40故障造成的。
这里,两个气路通道由同一个风扇120提供气流驱动力,不仅可以减少风扇120数量,节省成本,而且能够保证两个气路通道的风速一致性,提高检测精度。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颗粒物检测装置内可以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气路通道以实现一个颗粒物检测装置同时进行多种环境场合下的颗粒物检测工作,每个气路通道内都具有对应的光源30及光电传感器40。以此方式,可以同时检测多个不同环境空间内的颗粒物浓度,实现一个装置检测多个空间,或者在对检测精度要求极高的情况下,多个气路通道可同时只检测一种环境空间,综合分析多个气路通道的检测结果后确定颗粒物浓度。
对于颗粒物检测装置的结构,可以具有任意适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检测装置还包括外壳10、隔板20和电路板,外壳10上设置有两个进风口104和一个出风口105,隔板20设置在外壳10内,隔板20将外壳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层腔体100和下层腔体110,其中,上层腔体100与进风口104连通,下层腔体110与出风口105连通。隔板20上设置有连通上层腔体100和下层腔体110的通风口201。风扇120可以通过线束连接到电路板上,以使得风扇120的转速能够反馈至处理器,并且处理器能够对风扇120的转速进行控制。
对于只有两个气路通道的颗粒物检测装置,两个气路通道形成在上层腔体100内,气路通道与进风口104一一对应,每个气路通道与对应的进风口104连通。光源30与气路通道一一对应,每个光源30用于将发出的光线射入对应的气路通道。光电传感器40与光源30一一对应,每个光电传感器40用于检测由对应的光源30发出的光线照射空气所产生的散射光。
电路板设置在上层腔体100内,光源30、光电传感器40、加热元件60、第一温度传感器50、第二温度传感器70和处理器安装在电路板上。风扇120设置在下层腔体110内,风扇120工作时产生负压以使外界空气由进风口104进入上层腔体100,再由通风口201到达所述下层腔体110,最后由出风口105流出。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颗粒物检测装置从功能上分为上下两个腔体,下层腔体110为气流驱动区域,风扇120装于下层腔体110中用于驱动气流进入检测装置,上层腔体100为检测区域,电路板、光源30、光电传感器40、加热元件60、第一温度传感器50、第二温度传感器70和处理器装于上层腔体100内用于检测颗粒物浓度。实际应用中,上、下层腔体100、110内安装的器件无具体限定要求。
通过将颗粒物检测装置设置成上下两个腔体,一方面能够将风扇120和检测部分隔离开,以降低风扇120工作时对检测部分的干扰,提高检测精度;另一方面,上下分层设计可以减小检测装置的外形尺寸,使检测装置的长宽高比较均衡,以便于安装,如果将风扇120和检测部分放在同一层,就会造成检测装置的长度和/或宽度比较大,不便于产品的实际应用。这里,检测装置整体可以呈立方体、圆柱体、椭圆柱体等任意适当的形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7所示,颗粒物检测装置还包括风扇屏蔽罩130,风扇屏蔽罩130设置在下层腔体110内且罩设在风扇120外围,风扇屏蔽罩130位于风扇120和隔板20之间。通过设置隔板20和风扇屏蔽罩130,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扇120对上层腔体100中检测部分的干扰,提高检测精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外壳10由外壳主体101、上盖体102和下盖体103构成,外壳主体101可以呈上下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隔板20位于外壳主体101内并与外壳主体101一体成型,上盖体102和下盖体103均与外壳主体101相连,上盖体102封闭外壳主体101的上端开口,下盖体103封闭外壳主体101的下端开口,上盖体102与隔板20之间形成上层腔体100,下盖体103与隔板20之间形成下层腔体11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盖体102和下盖体103均为金属材质,以能够屏蔽外界干扰,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外壳主体101和隔板20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这里,通过使外壳主体101、上盖体102和下盖体103分体设置,并且使外壳主体101和隔板20一体成型,可以便于颗粒物检测装置的生产制造,简化组装,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使检测装置内部结构更紧凑,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6所示,两个气路通道在上层腔体100内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对于通风口201的数量不做限制,通风口201可以一个、两个甚至更多个。通风口201的数量可以小于或等于气路通道的数量,通风口201与气路通道可以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是多个气路通道对应一个通风口,例如,两个气路通道对应一个通风口201,四个气路通道对应两个通风口20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通风口201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气路通道共用一个通风口201。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保证两个气路通道的风速一致性,通风口201可以位于两个气路通道之间,两个气路通道关于通风口201对称设置。
为了防止两个气路通道发生气体交换,影响检测精度,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两个气路通道在上层腔体100内互不连通,用板体将两个气路通道分隔开,此时通风口201为两个,每个气路通道具有各自的通风口201,即通风口201与气路通道一一对应设置。
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方式在上层腔体100内形成气路通道。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路板与隔板20平行间隔设置,如图3和图6所示,隔板20上形成有与隔板20垂直的气路通道侧壁80,气路通道侧壁80与电路板抵接,通过气路通道侧壁80在隔板20和电路板之间隔出气路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和图6所示,气路通道侧壁80可以是形成在隔板20上的加强筋,挡板90可以形成在气路通道侧壁80上,也就是说,气路通道侧壁80、挡板90、隔板20和外壳主体101可以一体成型,从而便于颗粒物检测装置的生产制造。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路通道;
风扇(120),用于驱动空气进入所述气路通道;
加热元件(60),设置在所述气路通道内,用于加热空气;
第一温度传感器(50),设置在所述气路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加热元件(60)的上游,用于检测流经空气的温度并生成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
第二温度传感器(70),设置在所述气路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加热元件(60)的下游,用于检测流经空气的温度并生成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
光源(30),用于向所述气路通道内发射光线;
光电传感器(40),用于接收所述光源(30)照射所述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所产生的散射光,并对应输出电信号;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光电传感器(40)输出的电信号、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信号计算出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信号确定所述加热元件(60)的上游空气和下游空气的温度及温度差,根据所述温度及温度差确定所述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流量值,根据所述空气流量值和所述光电传感器(40)输出的电信号计算出颗粒物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信号确定所述加热元件(60)的上游空气和下游空气的温度及温度差,根据所述温度及温度差确定所述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流量值,并控制所述风扇(120)的转速以使所述气路通道内的空气流量值趋近于预设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第一温度信号和/或第二温度信号控制所述光源(30)的开闭及调节所述加热元件(60)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信号确定所述加热元件(60)的上游空气和下游空气的最高温度及平均温度;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最高温度控制所述光源(30)关闭,及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平均温度调节加热元件(60)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传感器(40)设置在所述气路通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70)的下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通道内交错设置有多个挡板(90),进入所述气路通道的空气经过所述多个挡板(90)后流经所述光电传感器(40)。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气路通道,每个气路通道具有各自的光源(30)、光电传感器(40)、加热元件(60)、第一温度传感器(5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检测装置还包括外壳(10)和隔板(20),所述隔板(20)将所述外壳(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层腔体(100)和下层腔体(110),所述隔板(20)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上层腔体(100)和下层腔体(110)的通风口(201),所述至少两个气路通道形成在所述上层腔体(100)内,所述风扇(120)设置在所述下层腔体(11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出风口(105)和至少两个进风口(104),每个气路通道与对应的进风口(104)连通,
所述至少两个气路通道共用一个所述通风口(201),所述风扇(120)产生的负压使得空气由所述至少两个进风口(104)进入所述上层腔体(100),再通过所述通风口(201)到达所述下层腔体(110),并由所述出风口(105)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出风口(105)和至少两个进风口(104),每个气路通道与对应的进风口(104)连通,
所述至少两个气路通道在所述上层腔体(100)内互不连通,每个气路通道具有各自的通风口(201),所述风扇(120)产生的负压使得空气由所述至少两个进风口(104)进入所述上层腔体(100),再通过所述各自的通风口(201)到达所述下层腔体(110),并由所述出风口(105)流出。
CN201821048358.1U 2018-07-04 2018-07-04 颗粒物检测装置 Active CN208420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8358.1U CN208420627U (zh) 2018-07-04 2018-07-04 颗粒物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8358.1U CN208420627U (zh) 2018-07-04 2018-07-04 颗粒物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20627U true CN208420627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08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48358.1U Active CN208420627U (zh) 2018-07-04 2018-07-04 颗粒物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206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3907A (zh) * 2018-07-04 2018-10-02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颗粒物检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3907A (zh) * 2018-07-04 2018-10-02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颗粒物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3906A (zh) 颗粒物检测装置
US20220042900A1 (en) Particulate matter sensor device
CN104360419B (zh) 多参数传感模块
CN205826472U (zh) 粉尘传感器
WO2017070960A1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106813712A (zh) 用于同时测量车辆中的内部温度和细粉尘的装置
CN208420627U (zh) 颗粒物检测装置
CN108613907A (zh) 颗粒物检测装置
CN212059810U (zh) 一种pm2.5传感器
CN205656094U (zh) 一种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检测装置
CN208420626U (zh) 颗粒物检测装置
CN209589765U (zh) 一种pm2.5监测模块
CN113134398B (zh) 一种内套箱式环境试验设备
CN115902125A (zh) 一种双通道气体传感器
CN206002421U (zh) 一种家用电器、粉尘传感器及其标定装置
CN107167628A (zh) 一种风速敏感型传感器的高风速检测装置
CN208607119U (zh) 一种高集成度空气粒子检测组件
CN212808053U (zh) 一种透射式烟度计
CN115201080A (zh) 烟尘浓度测量机构的校准装置及方法
CN208043602U (zh) 一种粉尘检测装置
CN106290096A (zh) 一种家用电器、粉尘传感器及其标定方法、标定装置
KR100878560B1 (ko) 고속 기류 감지를 위한 덕트 센서의 구조
CN207798615U (zh) 一种粉尘浓度检测系统
CN218180623U (zh) 一种粒子计数器
CN219142585U (zh) 压缩气处理装置及粉尘浓度测量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